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说课讨论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住院患儿护理常规说课设计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5C-0143-02
说课就是教师在独立备课的基础上,运用教育教学理论,面对同行或其他听众,就教学课题全面讲述自己对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方面的思路、教学设计及其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是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的活动。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说课作为当今教学改革的新课题、教学研究工作的新形式,不仅为教学研究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还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理论及实践水平,成为推动教师职业发展的动力。当前,说课日益受到教学管理人员和专业教师的重视并得到推广,南宁市卫生学校也曾多次举行说课活动。本文以儿科护理学中“住院患儿护理常规”一节的说课设计为例,从“32说”程序对说课进行探讨。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次课选用的教材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叶春香教授主编的中专教材《儿科护理》(第二版)中第五章“住院患儿的护理”第二节,教学内容通俗易懂,实际、实用,紧密联系工作岗位需要和执业资格考试,符合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生源的特点和就业的需求。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次课为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授课内容为住院患儿护理常规,课程安排在第五章“住院患儿的护理”第二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住院患儿护理常规包括入院护理常规、住院护理常规及出院护理常规等,是儿科护士在患儿住院期间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的重要护理内容。通过本次课学习,学生掌握住院患儿的护理常规,为今后学习各系统疾病息儿的常规护理打下基础。
(三)教材的重组
为了便于学生更清晰地认识患儿住院护理常规,加深印象,掌握知识点,笔者将教材进行了重组,将医生开具的人、出院医嘱单与本教材进行了重组,以入、出院的医嘱单作为主线,通过模拟临床情境让学生执行医嘱并动手练习,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教学内容更贴近临床护理工作。
(四)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新课程理念,笔者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其一,知识目标:掌握患儿入院、住院、出院护理常规;其二,技能目标:掌握患儿住院护理常规的各项操作流程,并能把责任制整体护理的理念贯穿到各项护理操作中;其三,情感目标:使学生树立“热心接、耐心讲、细心观、诚心帮、温馨送、爱心访”的优质护理服务思想。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是患儿住院护理常规的各项操作流程;难点是如何与患儿进行沟通。
二、说教法
(一)儿科护理教学中常遇到的难题及解决方法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临床学科,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反映由于教材内容多,时间紧,实践能力锻炼少等,导致对理论知识掌握不牢,理论与实践脱节。为解决这些难题,让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所学的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本次课除了采用启发式讲授法外,还使用了目标教学法、问题讨论法、对比法、多媒体辅助、仿真情境教学法等四种创新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第一,目标教学法:确立好教学目标,避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
第二,问题讨论法:把对案例及问题的讨论穿插在课前、课中和课后总结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会综合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意识。
第三,对比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与护理学基础中“住院护理常规”的知识进行对比学习,让学生找出专科(儿科)住院护理常规的特点,便于学生掌握新的专科知识。
第四,多媒体辅助:通过多媒体直观展示操作流程,便于学生理解、记忆住院护理常规流程,帮助学生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第五,仿真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与临床相一致的情景,让学生在操作中进行角色扮演,检验学习效果。
(二)使用这些教学方法所起到的作用
教学中使用启发式讲授法、目标教学法、问题讨论法、多媒体辅助、仿真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课前动脑、课中动手、课后能手脑结合,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在学习中找到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好学”,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之形成良性循环。
三、说学法
(一)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对象为三年制护理专业学生(初中毕业起点),她们精力充沛,活泼好动,在学习中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是学生在一年级已学习了相关的医学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及动手能力,并对护理操作有着浓厚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劣势是中职学校扩招后,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差,缺乏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知识运用能力,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二)学法指导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为了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合一,体现“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本次课的学法具体如下:讨论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归纳法、任务驱动法。
第一,讨论法及自主探究法:把学习主动权让给学生,培养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凸显以学生为主体。
第二,总结归纳法:将一些易错、易混的难点知识讲给学生,使她们不仅能够牢固地掌握知识的要点,而且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第三,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动手操作,使学生既掌握理论知识,又增强动手能力,将对理论知识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四、说教学程序
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教学程序按课前准备、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教学过程等4个环节完成教学。本次课用时3个学时。
(一)课前准备
1.分组:将全班学生分成6组,各组选出一名责任心较强的学生作为小组组长,负责组织本组学生完成任务。
2.案例准备:提前一周将案例交给学生,内容为一住院患儿的临床病例及医生开具的医嘱,并提出问题:(1)说出医嘱中属于住院护理常规的内容;(2)结合基础护理学的知识,制定该患儿住院护理常规操作流程图。
3.物品准备:给每组准备病历一份、入院登记本、诊断卡、床头卡、体温计、血压计、时钟、体重秤等。
4.评分表:包括自评、互评及教师总评,目的是通过评分,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成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依据。
5.精心备课,制作多媒体课件。
尊敬的各位专家、领导和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我叫xxx,任教学科是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是一门医学科学中实践性很强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也是一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它主要是研究疾病的原因、发生机制、病理变化和经过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通过正确认识和掌握疾病的本质及发生发展规律,能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充血、淤血。
下面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课程和教材
本次课程采用的教材是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主编:xxx、xxx。
该课程针对的是高中起点三年制护理、康复、助产等高职高专医药卫生类专业的学生使用,讲授该课程时,这些大学生一般处于第二学期,已具备一定的基础,经过之前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等基础知识的学习,她们已熟识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中正常器官组织结构及生理解剖位置等专业知识,由于学生大多基础较差,整体素质不强,所以讲课速度不宜过快。
二、教学目标
根据《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充血、淤血的概念、常见重要脏器淤血如肺淤血和肝淤血的病理变化。
熟悉:充血的类型,充血、淤血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了解:充血、淤血的原因。
2.能力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识别充血、淤血的病理变化及常见重要脏器淤血的病理变化。
3.素质目标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准确理解临床病理现象,对疾病状态作出初步判断,如为什么不能快速大量抽腹水?发绀是怎么一回事?
三、教学思路
案例导入新课 10分钟;
充血、淤血的概述 10分钟;
充血类型及充血的病理变化 25分钟;
淤血的原因及病理变化 35分钟;
病例分析及讨论 10分钟;
课程小结 10分钟;
总共是100分钟。
在这100分钟内,我主要利用案例教学法、讲授法、组织讨论法,借助PPT课件、动图文件、黑板板书、画图等方式来辅助教学。
四、具体教法方法
1.案例式教学
详细来讲,利用多媒体播放血液循环中正常心脏射血和静脉血液回流的动态文件。结合临床的真实案例(对于肝硬化失代偿期腹水的病人,为什么不能一次性快速大量放腹水?),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充血、淤血),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好奇心被调动起来之后,运用讲授法
带领学生分析问题,追求新知,在这个过程中,我将采用大量形象的PPT图片以及适量的动态文件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充血、淤血,同时用黑板板书的形式对重要的知识点进行强调。
3.组织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在讲授及引导的的基础上,回顾课程开始时那个比较常见又深刻的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最后进行课程小结,布置作业、预留复习及反思等。
五、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
1.重点
A、对比理解充血、淤血的概念和病理变化
B、临床常见重要脏器淤血(肺淤血、肝淤血等)的病理变化
2.难点
A、充血、淤血形成的原因及后果
B、肝、肺淤血的病理变化。
充血类型相对来说具有多样化,不易区分生理性充血和病理性充血,而且机制较复杂,对于学生初次接触疾病(肝肺淤血等)的病理机制和病理变化,有些生疏,很难记忆,我主要借助于形象的动态文件、临床病理图片以及反复强调的方式来攻破重点和难点,达到教学目的。
六、综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内科护理学》作为临床护理学中重要的一门学科,它是着重研究患内科疾病的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关系等方面健康问题的发生及发展规律的同时,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处理患者的健康问题,达到保持和促进患者健康的一门临床护理学科。
2.本次说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脑梗死病人的护理”选自于内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李秋萍主编)第九章(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四节(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脑梗死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本次课的学习目标是在巩固脑血管疾病的护理常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一种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护理知识。
二、学情分析
《内科护理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基础护理学、医学基础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基础上开设的。学生在本次课之前掌握了内科护理学的知识和技能,这为学习神经系统疾病的护理及日后从事专科护理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认知、能力和情感目标。(1)认知目标:熟悉病因及发病机制、处理要点、护理评估和护理诊断;掌握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运用已学的护理知识为病人做健康指导,并能给予病人及时正确救治和护理的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护理工作,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和高尚品德。
2.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2)教学难点:临床表现。
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学法
⒈教学方法。综合采用提问式、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等多种教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讨论中与学生互动沟通、共同提高,有利于信息的多角度传递,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有效提高学习成绩。
⒉教学手段。采用“传统教学法+现代化教学法、多媒体+板书”的方式。通过图表、图片、视频等,再现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对板书进行合理设计,板书左半部分用于书写标题,右半部分用于对某部分内容进行详细阐述,如作图、绘制表格。
⒊学法。指导学生采用读书法、预习法、讨论法、质疑法、总结法等方法进行学习。
五、教学环节设计
⒈课前准备环节。指导学生课前复习相关的神经解剖知识以及《健康评估》中有关肌力、意识障碍的评估方法等知识,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对新课内容进行充分预习,课前把握脑血管疾病的护理特点,做到带着问题来听课。教师认真做好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准备好教案、讲义及多媒体课件等资料。
【关键词】 儿科学 说课 自主学习
说课就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也就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的活动。近几年来,我校连续开展多次说课比赛,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及精心设计,获得了二等奖,现把儿科学《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说课设计归纳如下。
一 说教材
(一)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儿科学》是卫生职业教育专科教材,由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目前为第1版。该教材总体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实用,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超前培养为原则,还兼顾助理医师考试大纲;精选,除突出三基之外,特别注意到专科生的认知水平;人性,对各章节重点难点以“学习提示”,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本节内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在临床上很常见,因此该知识在教材中很重要。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
1、说出IDA的常见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点、诊断及治疗原则。
2、通过铁代谢的特点认识铁代谢检查意义。
3、把握作用机制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因果联系。
4、运用所学知识诊断病例并能制定治疗计划。
【过程与方法目标】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难点讲授、演示。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具备认真、严格的科学态度。
2、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及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IDA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铁剂治疗
【难点】
铁代谢、发病机理
二 说教法
(一)学情分析
(3+2)大专阶段的学生,经历了一年临床实习,对医学专业课的理解能力明显高于中专生。因此,要求教师在讲课过程当中,适当拓宽知识及延伸。但是,与本科生相比,他们的学习基础较差,这就要求教师合理的制定出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等。
(二)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自主探究、分组讨论、讲授法等。
三 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 对于本节课的内容,怎样指导学生有效地掌握并灵活运用呢? 教师提前把病历发给学生,让其分成若干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在课堂上,学生听课时就能很好的把握教学目标,特别是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课后,学生要多练习、多复习、多思考。 转贴于
四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引言应重在精彩并具有更强的针对性。于是在本节课的教学伊始,我先让学生用语言描述缺铁性贫血的表现,以调动学生思维的活泼性。同时复习小儿造血总论关于贫血的定义及分类,并观看一位贫血患儿的幻灯片。提出教学主线:吃—不吃—怎么吃?
【新课教学】
整个教学过程,仿佛就是一次讨论课,通过与学生互动,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1、临床表现:本例患儿的病史特点是什么?有哪些阳性体征?让学生通过典型病例自主探究学习营养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2、实验室检查:让学生找出外周血象及骨髓象有何特点?进一步确诊需做什么检查?
3、诊断和鉴别诊断:本病的诊断是什么?应与哪些病相鉴别?根据各病临床特点和实验室特点加以鉴别。
4、概述:什么是缺铁性贫血?有何临床特征?强调其常见和重要,强调起病隐匿;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国内外数据比较,加深理解。
5、发病机制: 为什么缺铁会引起这些临床表现?小细胞低色素又是如何发生的?教师利用示意图讲解铁在血红蛋白合成中的作用、缺铁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产生及缺铁对非造血组织的影响。
6、病因:结合该病例分析缺铁性贫血有哪些病因讲解和列举小儿常见IDA的病因,强调营养性因素的重要性。
7、治疗:请学生制定出治疗原则?如何补铁?强调口服铁剂的用法和注意事项。并熟悉铁剂治疗后的反应和观测指标。
8、预防:怎么吃?强调铁剂强化食品、正确的喂养、低体重和早产儿的预防。
9、小结:回顾课堂内容,说明重点要求掌握的内容。
五 教学反思
(一)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安排2个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而且我调整了教材的原有顺序,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
(二)教学策略的选用:
1.运用多媒体教学,向学生提供较多的资料,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鼓励、启发、引导学生开展讨论活动。
2.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法,在课堂上创造条件让学生多思考问题,更多地让学生自主发现、总结、归纳,摒弃教师教学生看的做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
通过说课活动,可以引导教师去思考更好的教学策略,从根本上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同时,进一步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理清教学思路。这样就可以克服教学中重点不突出,训练不到位等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再次,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了自身的素质。
参 考 文 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关键词]渗透检测;说课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3-0137-01
说课是教师通过对教育目标本身的分析,表述具体课题的活动设想及其理论依据。通俗的讲就是要说清: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说课”以说为主,是教师对教案本身的分析和说明,是一种口头叙述为主的教案分析,本文以《超声波检测》课程中的“焊接接头超声波检测”为例,从教材、学情、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教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说课设计,以此与广大同仁交流探讨。
一、教材分析
1.教材介绍。教材选用辽宁省特种设计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委员会编著的,辽宁大学出版社的《超声波检测》,该教材属于辽宁省特种设备I,II级无损检测人员培训教材,本教材突出体现应知应会理论,工艺与实际工作关系,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普及,又密切联系实际,以职业技能培养根本,满足学科、教学、社会的需要,体现了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
2.教学内容。授课内容是第七章第三节“焊接接头超声波检测”,本节内容涵盖焊接接头超声波检测方法的优点及缺点,焊接接头超声波检测的操作过程,结合无损检测技能鉴定标准要求,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焊接接头超声波检测方法的操作过程,了解焊接接头超声波检测方法的优点及缺点。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利用数字式超声波探伤仪对试件进行超声波检测。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良好的职业道德理念。
4.重点难点。依据教材并结合检测专业人才培养特点,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缺陷的定量,难点是DAC曲线的制作及缺陷的评定。
二、学情分析
授课班级为高职二年级检测技术与应用专业学生,在之前的课程中已经学习了《无损检测概论》、《特种设备基础知识》、《金属材料学》等相关基础课程,为专业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现在的高职学生特点鲜明,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学习基础较差、计算分析能力较弱,.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差,.学习积极性不高,但相比于理论学习他们更热衷于动手操作。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根据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通过教师的讲授,让学生对焊接接头超声波检测方法的新知识有初步的印象和基本了解。
2.启发法。焊接接头超声波检测方法的典型特点就是在采用斜探头进行探伤,对照之前学过的锻件超声波检测方法、铸件超声波检测方法,提出焊接接头超声波检测方法有什么优点及缺点。通过启发,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分析,推到问题的能力。
3.讨论法。给出几种探头,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围绕被检工件特点分析讨论选择哪种探头进行检测。
4.演示法。焊接接头超声波检测方法的难点是缺陷的定量,通过教师的实操演示,解读本节课的难点,采用讲练结合,让学生边学边练,手脑并用,既快又好的掌握了焊接接头超声波检测方法。
5.情境教学法。学生模拟考证环境扮演成考生,完成技能鉴定的实操考核。这种基于工作过程、以任务驱动为导向的教学法,通过模拟真实的考证情境,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达到学做合一的目的,为学生日后顺利通过考证打下基础。
四、学习方法
1.主动学习。学生充分利用微课、网络资源和自习室。进行独立思考和搜集资料,预习焊接接头超声波检测方法的操作方法、使用范围及技能标准要求。
2.反馈练习。学生通过课堂练习、课后习题,检验并强化焊接接头超声波检测方法的理论知识;通过实操实践,实现教学实践一体化,最终完成教学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五、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对照PPT共同回顾锻件超声波检测方法、铸件超声波检测方法的操作过程,为本节课焊接接头超声波检测方法的学习建立学习框架,构建学生的形象思维。
2.导入新课。视频演示焊接接头超声波检测方法操作过程,学生对照之前学过的锻件超声波检测方法、铸件超声波检测方法,分析焊接接头超声波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导入本次课内容。
3.讲授新课。(1)优缺点。分析评价学生讨论的结果,板书设计提炼出焊接接头超声波检测方法优缺点。(2)操作过程。结合视频演示讲解强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为了突破本次课的难点,由教师实际操作演示焊接接头超声波检测方法的操作过程,讲练结合,使实操更加直观化、形象化、生动化,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便于记忆。(3)强化重点。创设实训考核情境,检验学生对本次课重点内容的理解程度。即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4.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内容,并强调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5.课堂反馈练习。共同回答问题并给予评讲。
6.布置课后作业。通过互联网等信息手段查询先进的超声波检测方法,预习下堂课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