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学学科知识与能力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 养德为魂
“养德”不同于“传道”,而是远远超出了“传道”的范畴。从素质教育的构成看,完美人格的塑造,优良品德的陶冶,健康个性的发展,良好习惯的养成以及思想的培育,心灵的教化,生活的导引,做人的训导等皆在“养德”的内涵之列。“养德”的实施,寓于知识学习之中,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融教学过程于教学氛围之中,是使学生不间断的积淀,产生顿悟的过程。需要经常性的熏陶、喻示和诱发;是春风细雨式,贵在存心有意,相机诱导;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
以知养德、以辩养德、以人养德构成历史教育中实施养德的重要途径。以知养德即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了解知识本身,而且要通过知识的教学,引导学生用系统的、联系的、发展的辩证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和研究问题。社会的进步、历史事件形成、发展到结束都充满着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培养学生的正确历史观、发展观和认识论观点是知识教学中养德的一个重要内容。以辩养德即教学中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演变等进行科学的辨析。教师有针对性就某一历史问题让同学们提出自己的见解,通过查找资料,阅读有关文献,引经据典,对该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引导学生能正确对待历史人物、历史更替,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发展观。以人养德即教师要以自身良好的师德教育人,文明的行为引导人,严谨的作风熏陶人,和蔼的态度吸引人,优美的心灵感染人。言传身教,乐为人师。教师也要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对善思、勤钻、品德优良的学生注重培养,树立典型,让他们成为更直接的教育者,影响和带动一片,形成健康的人格影响力。
二、 开智为心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开发智力,激发潜能,培养能力,促进发展是课堂教学的核心。
教学思想的转变和教育观念的更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我们认为教学中应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三主一心”教学思想。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主体性是他的根本特点。教师为主导就是通过诱导、启发、检测、评价等手段,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和启发学生爱学、会学。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和发展性是教学的基本特征。训练是掌握知识方法获取智力技能和分析技能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既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
开智不同于“授业”、“解惑”。开智的核心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使学生掌握历史方法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不断发展的学习能力。历史方法是历史发展的灵魂,是以知识学习到能力发展的桥梁。历史学方法是指历史学具体科学方法。科学方法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是普遍的哲学方法,既辩证唯物主义方法,在历史学中起指导作用。其二是普遍使用的普通逻辑方法,即比较、概括、抽象、归纳、演绎等。这些方法对学习历史必不可少。其三是具体的科学方法,历史学方法就属于这一类。通常认为有:对比分析法、归纳推理法、年代树法等几种。
三、 健体为本
健康是一种身体、心理和适应社会的完善状态,是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和谐统一,历史学科教学中健体的教育目标主要是指心理健康,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历史课堂教学肩负着对学生进行健康心理教育的责任,健康的体质、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是全面发展的源泉。创设一种愉快而有序的课堂氛围、民主的宽容的、公正的、热烈的气氛对心理健康以及智力与能力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健康的心理素质对人的身体健康和高效吸收社会文化信息具有重要的意义,要把心理素质教育融合到教学活动之中,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正确地看待社会与生活,向往美好,憧憬未来,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要重视培养耐挫能力,能在顺境与逆境中自我调节,形成自我激励机制,始终保持良好的心境和旺盛的精力,充满朝气。
四、 审美为韵
审美是一种个性鲜明、创造性品质较高的活动,审美能力本身就是一种高品位的创新能力。人的各种素质中,审美文化素质是最主要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最基本的是审美关系,人的最高意识是审美意识。教育,就要使学生学会用审美的眼光去审视世界、审视他人、审视自己,就要注意培养学生个人的审美理想、审美情趣审美和审美能力。课堂教育过程的本质就是一种激发美感效应的过程,会使学生的心灵产生启迪、感染、震惊和净化效应。历史科学美不同于大自然或艺术作品中直接的自然感受,而更多的是一种深层次理性的审美。充分挖掘教材中美的内涵,通过历史学习,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审美感受力、审美鉴赏力,激发审美创造力,丰富学生的理性沉淀,是历史教育的重要任务。
培养审美感受力。历史学是一个充满生机和魅力的学科,教师启发学生通过想象、联想,引导发掘历史美的丰富素材,并通过美的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示出历史科学美的特征,创设美的意境,使学生明确地或潜移默化的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激发 学生对历史强烈的学习兴趣,点通学生领悟的那点“灵犀”,依靠学生的心智去体验、感受,从而逐渐产生审美情趣和爱美意识。
例1:(哈尔滨市香坊区期末测试第28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RtAOB的位置(如图1),∠ABO=90°,∠OAB=30°,点A坐标为(1,),点P为x轴上一个动点,点P不与点O重合,连接AP.
(1)当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OAP为等腰三角形,求点P的坐标.
(2)求(1)中直线AP的解析式.
(3)在(2)中直线从AP上是否存在点Q,过点Q作QR垂直于x轴,垂足为R,使PQR与AOB全等,若存在,请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评价与分析:本题具有综合性和探究性.这道题包含了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全等三角形、一次函数等相关知识,是一道综合性极强的题.本题把动点与多解问题巧妙结合,不仅考查知识点全面,而且极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开拓视野,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解题步骤,逐渐形成多维、全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题解法多样,并对今后的学习内容设下伏笔,在学习圆之后,学生就会对此类多解问题理解得更透彻.
例2:(哈尔滨市道外区期末测试第10题)已知M(4,3),N(1,-2),P在y轴上且PM+PN最短,则点P的坐标是().
评价与分析:此题具有基础性和知识性,包含的知识点全面,是轴对称知识的综合考查,考查了最短距离的问题,和一次函数问题相结合,并且在讲解过程中做过此类轴对称专题.此类问题和物理学中的镜面反射有很多联系,学好此类问题特别重要.
例3:(哈尔滨市香坊区期末测试第9题)一名考生步行前往考场,10分钟走了总路程的,估计步行不能准时到达,于是他改乘出租车前往考场.他的行程与时间关系(如图2)(假定总路程为1),则他到达考场所花的时间比步行提前了( ).
A.20分钟B.22分钟
C.24分钟D.26分钟
评价与分析:此题是一道基础性较强的生活实践性题目.从生活实际入手,考查了一次函数的知识,学生必须擅长观察图像中的各个数量及位置关系,才能得出正确结论.此题也有多种解法,也可以用算术算法,解题较快.此题也是一道易错题,在路程为1时的时间容易算错.
例4:(哈尔滨市道里区期末测试第27题)已知:(如图3)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等腰直角三角板固定不动,另一块的直角顶点放在等腰直角三角板的斜边中点D处,两直角边与AB,CB的交点为GH.
(1)当三角板DEF如图①放置时,你能发现线段DG和DH的大小有何关系?
(2)如图②,设点G到AC的距离为h1,点H到AC的距离h2,线段AC的长为p,则h1、h2与p三者有什么数量关系?证明你的结论.
评价与分析:此题具有综合性和探究性.此题以一副三角板作为背景材料,这也是近年来中考的热点试题.根据现在所学的知识编制,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等腰三角形的一系列知识,并且对同角的余角相等的基本图形巩固练习,使学生记忆深刻.通过三角板绕斜边中点D旋转的过程中GMD与DNH始终全等,并且AM=GM,NH=NC,让学生从中探究理解,使他们对三角形全等、等腰直角三角形、同角的余角相等掌握得更灵活,能够运用自如.
二、试题的研究与创编
创编题目一:
(一)创编过程
1.创编的背景和载体
原题:(1)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156页16题:在四边形ABCD内部找出一点O,使得点O到四边形4个顶点的距离和最小,并请说明理由.
知识内容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第33页例6:A城有肥料200吨,B城有肥料300吨,现要把这些肥料全部运往C、D两乡.从A城往C、D两乡运肥料的费用分别为每吨20元和25元;从B城往C、D两乡运肥料的费用分别为每吨15元和24元.现C乡需要肥料240吨,D乡需要肥料260吨,怎样调运总运费最少?
知识内容是利用一次函数与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知识的链接、延伸及扩展
以“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为桥梁,将一次函数和“调运”问题链接起来,使知识得到延伸及扩展.
3.条件和方法的演变和强化
将原题的条件放在直角坐标系中,使得求四边形内部到四边形各顶点距离及最小的点的位置,变为了求坐标的问题,并与调运问题巧妙结合.
(二)创编题目的特点
1.考查内容的全面性.创编题目中涉及到的知识包括七年级的“线段最短”知识、方程知识、八年级的一次函数知识以及“调运”知识.知识点全面.
2.解题思路的清晰性.创编题目虽然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但在解题过程中,知识点的内在联系紧密,使得解题过程更有条理.
(三)创编题目及答案
已知:A、B、C、D为4个村庄,在坐标系xoy中的坐标(如图4),若村庄D到x轴与y轴的距离分别为3公里和6公里(其他坐标含义相同).若M为到4个村庄距离和最小的一个诊所,其中有甲、乙两种药品分别是5700盒与4300盒.若从诊所M到A、B、C、D四个村庄运甲药品的运费每盒每千米分别为0.1元、0.2元、0.4元、0.3元;运乙药品的运费分别为0.15元、0.35元、0.5元、0.25元,各村所需药品数量如表1:
设由M运往B村的甲种药品为x盒,由M到A、B、C、D四村的总运费为y.① 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② 当x为何值时,总运费最少?
创编题目二:
(一)创编过程
1.创编的背景和载体
原题是2007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数学试题第18题:(如图5)已知等腰直角ABC的直角边长与正方形MNPQ的边长均为20厘米,AC与MN在同一直线上,开始时点A与点N重合.让ABC以每秒2厘米的速度向左运动,最终点A与点M重合,则重叠部分面积y(厘米2)与时间t(秒)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知识内容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正方形的性质以及函数关系.
2.知识的链接、延伸及扩展
创编意图:在考查知识点不变的情况下,加入分段函数的知识点,使知识得到延伸及扩展,并使题目更加具有综合性.
3.条件和方法的演变及强化
同样是求阴影部分的面积,但改变了运动的方式,使得求解的方法也发生了改变.同时运动方向的改变以及三角形的腰长和正方形边长的特殊设计,也使得解题过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二)创编题目的特点
1.知识的综合性.本题将初中阶段平面几何中两种重要的图形的知识与函数知识链接到一起,通过运动变化的形式编制题目,实现了代数、几何知识的统一.
2.解法的多样性.在第(2)问中,即可通过自变量的变化来判断线段长度,也可应用三角形全等或者三角形相似的知识直接求出面积,解题方法多样.
(三)创编题目及答案
(1)正方形MNPQ以2cm/s的速度由C点运动到B点.试求出图①中阴影部分的面积y与运动时间x之间的函数关系.
(2)在(1)中,正方形MNPQ运动到B点后开始向左平移,重新开始计时,正方形平移的时间为t秒,当两个图形不再有重叠时运动停止(如图6-②),设两图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试求s与t的函数关系.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解:(1)四边形MNPQ是正方形,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NQP=45°,∠B=45°.
创编题目三:
(一)创编过程
1.创编的背景和载体
原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137页第9题:(如图7)A为马厩,B为帐篷.牧马人某一天要从马厩牵出马,先到草地边某一处牧马,再到河边饮马,然后回到帐篷.请你帮助他确定这一天的最短路线.
知识内容是轴对称的性质及“线段最短”.
2.知识的链接、延伸及扩展
在知识点“轴对称的性质”及“线段最短”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使其与直角坐标系链接起来,使知识得到延伸及扩展.
3.条件和方法的演变及强化
将“轴对称的性质”及“线段最短”与直角坐标系链接起来,知识得到综合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锻炼.
(二)创编题目的特点
知识的综合性.轴对称的知识,是初中学习的重点,也是常考的一个考点.联系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又巩固一次函数解析式以及求点的坐标.本题是平面几何与函数的综合应用,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及画图能力.
(三)创编题目及答案
创编题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A(2,4),
B(4,2)两点.分别在x轴和y轴上各找到一点,使其与已知两点构成的四边形的周长最短.画出图形,并求出所求两点的坐标.
答案:
解:分别作A、B关于x、y轴的对称点A1、B1,A1B1分别交y轴、x轴于点C、D(如图8).
则A1(-2,4),B1(4,-2),直线A1B1的解析式为y=-x+2,则C(0,2),
D(2,0).
三、试题的反思与矫正
统考中得分率最低的5道试题.
1.第9题.通过率:0.72,错误原因:识图能力较差.
原题:直线l1:y=k1x+b与直线l2:y=k2x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像(如图9),则关于x的不等式k1x+b>k2x的解集为( ).
A. x>-1 B. x<-1
C. x<-2 D. x>-2
变式训练:
直线l1:y=k1x+b与直线l2:y=k2x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像(如图9),则关于x的不等式k1x+b<k2x的解集为( ).
A.x>-1 B.x<-1 C.x<-2 D.x>-2
深化训练:
一次函数y1=kx+b与直线y2=x+a的图像(如图10),则下列结论k<0,a>0,当x<3时,y1<y2中正确的个数是( ).
A.0个B.1个
C.2个D.3个
2.第21题.通过率:0.73,错误原因:不认真读题,图像画反.
原题:已知A、B两地相距4千米,上午8∶00甲从A地出发步行去B地,8∶20乙从B地出发骑自行车去A地.甲乙两人离A地的距离(千米)与所用时间(分)之间的关系(图11),由图中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人在途中是否相遇过?若相遇,相遇在什么位置?
(2)乙到达A地是什么时间?
(3)若乙也在上午8∶00从A地出发去B地,在图中画出此时乙的图像.
变式训练:
已知A、B两地相距4千米,上午8∶00甲从A地出发步行去B地;8∶20乙从B地出发骑自行车去A地.甲乙两人离A地的距离(千米)与所用时间(分)之间的关系(如图11),由图中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人在途中是否相遇过?若相遇,在什么位置?
(2)乙到达A地是什么时间?
(3)若乙也在上午8∶00从B地出发去A地,在图中画出此时乙的图像.
深化式训练:
两组同学进行登山比赛,两组同学从山脚出发沿同一路线到达山顶的过程中,路程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12):
(1)写出甲、乙登山过程中路程S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不要求写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如果甲组到达山顶时,乙组同学继续登山,甲组在山顶休息半小时后沿原路下山,在距山顶0.5千米B处与乙组相遇,若相遇后各自按原速前进,那么乙组同学到达山顶时,甲组距离山脚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3.第27题通过率:0.62,错误原因:最后一问有些学生没有思路.
原题:用两个全等的等边三角形拼成一个四边形,把一个含有60°角的透明三角板与这个四边形重叠,使三角板的60°角的顶点与点A重合.
(1)(如图13-①)当三角板的两边分别与BC、CD相交于E、F时,猜想线段BE与CF有什么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2)(如图13-②)当三角板的两边分别与BC的延长线、CD的延长线相交于E、F时,(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
(3)若将两个全等的等边三角形换成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重合拼成正方形ABCD,再把三角板换成含有45°角的三角板(如图13-③).(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证明你的结论;若不成立,要想使这个结论成立,应将图③中的ABC和ADC变成什么形状的三角形?
变式训练:
把两个等边三角形改为顶角为3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使三角板的60°角改为是三角板的30°角.
强化训练:
一变:(如图14)ABD、AEC都是等边三角形,且BE与CD相交于点P.
(1)若让ABD、AEC 绕公共点A旋转,在此过程中DC、BE是否依然相等,直接回答问题;
(2)若使B、A、C在一条直线上,设BE、AD相交于点M,CD与AE相交于N,AMN是等边三角形吗?
二变:(如图15)ABC是等腰三角形,CA=CB,四边形CDEF是正方形,连接AF、BD.
(1)观察图形,猜想AF与BD有怎样的关系,并证明;
(2)若正方形CDEF绕A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使正方形CDEF的一边落在ABC的内部,请画出变形后的图形,此时(1)中猜想是否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说明理由.
关键词: 高中思想政课治 政治活动课 合理操作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就要求我们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不能忽视甚至放弃思想政治活动课的教学。活动课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用讨论、辩论、习作小论文、调查报告、讲演、模拟操作、演练等形式,以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课程。上好政治活动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培养学生知识的综合能力和思维的创新素质,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对提高学生政治参与的能力也不无裨益。笔者通过近几年的政治教学实践,就如何合理操作、上好政治活动课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确立鲜明的活动主题
上好政治活动课,首先必须突出活动主题,明确课程宗旨,这是活动课的切入点和灵魂,是放“矢”之“的”。主题的遴选应反映教材的重点、与党的重大方针政策相关的时政热点及和学生生活实际有关的兴趣点。如:
【讨论】
我们应怎样正确看待生活中部分同学购买盗版资料的问题?
【讨论】
2006―2008年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国内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有何利弊?
【讨论】
当前,国家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对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何积极意义?
【调查报告】
在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而滞缓的背景下,射阳县人民政府加强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打工与自主创业门路多。
【模拟操作】
在目前通货紧缩的经济形势下,中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科学计划家庭投资。
【辩论】
美国的总统大选、以色列的议会选举真是完全的全民的民主吗?
【讲演】
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的社会价值。
二、提出明确的活动要求
活动课的功夫在“课”外,教师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学生明确活动要求,让学生课外实践时明了需要通过走访、问卷调查、网络调查、查阅图书报刊杂志等方式搜集整理的数据和例证材料,并运用相关教材知识点结合社会和学生实际对这些素材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深入分析和加工制作,指导学生不仅善于提出问题,更能探索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如:
【演练】
主题:消费者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要求:
1.通过走访、问卷调查、网络调查等方式搜集相关的正反两方面的材料。如从报纸、网络、电视新闻搜集关于三鹿问题奶粉造成的消费者权益受损及关于消费者维权的资料。
2.采用小品、相声、墙报、画廊、快板、戏剧等形式。如我校校园艺术节上由高三(3)班学生表演的《有奶的不一定是娘》的小品。
3.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4.贴近社会和中学生的实际生活。
三、制定切合实际的活动目标
活动课追求的教学效果不仅是“热闹”,更重要的是“门道”。教师应该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巩固教材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深化对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能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
【辩论】
主题:在目前形势下,我们要扩大内需,拉动经济,促进生产。因此,消费越多,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就越有利。
目标:
1.全面理解生产和消费两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理解《哲学生活》中普遍联系和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原理。
2.明确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根据具体的经济形势确定国家的财经政策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运用材料进行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
4.通过活动,使学生加深对党和国家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政策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以便将来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
四、提供确实可行的活动建议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圆满达成活动目标,教师为活动提出指导性、建设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是不可或缺的。如:
【演练】
主题: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制定对外政策和对外活动的依据。
建议:
1.收集有关国家的地理、历史、民族、宗教、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资料。
2.组织模拟召开联合国大会,讨论该成员国重点的、事关国际和平安全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例如:联合国的改革;阿富汗最新形势及国际反恐;巴以问题;朝鲜和伊朗的核问题;美国在欧洲布置导弹防御系统的问题;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如何防范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问题;世界能源问题;南南合作,南北对话,等等。
3.由学生分别模拟担任各国的外长(或总理、元首),根据各国的具体国体国情,就迫切需要解决或关注的问题提出一个限定时间的发言稿,申明本国的立场,提出要求。
4.中国代表的发言必须旗帜鲜明,体现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点。
5.在班级或学校演出。
6.听取反映意见。
例题1:(哈尔滨市香坊区选择题第9题)把一支铅笔插入水杯中如下图所示,以同样的视角看到水中铅笔的像应该是下图的().
评价与分析:这是一道考查学生折射知识掌握情况,具有开放性、生活性,便于实践的一道题.本题控制的变量是以同样的视角看水中铅笔的像,其实际位置离杯中心的方向向杯壁靠拢一些,又因为水杯可看作是凸透镜,具有放大作用,所以筷子竖直插入玻璃杯中时,其侧视图应为B图所示,如果学生对折射规律的知识掌握不好,就确定不好准确答案.
例题2:(哈尔滨市香坊区填空题第9题)下图是热管原理示意图,热管是一根密封的真空金属管,管内衬有一层叫吸芯的多孔材料,里面装有酒精或其他液体.热管可以把高温部分的热量迅速传递到低温部分,其主要是利用了内装液体在高温部分,然后又迅速跑到低温部分进行的道理.
评价与分析:这是一道关于热管原理的示意图,考查的知识点是物态之间的变化(汽化、液化),变化过程中需要一定条件的,汽化吸热,液化放热,让学生明白条件改变了,物质存在的状态也就变了,是一道多个知识点交集的综合性及开放性试题.
例题3:(哈尔滨市道里区选择题第3题)在物理学中我们是以“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路程的多少”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而在文学作品中常常用一些成语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下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最相近的是( ).
A.立竿见影
B.风驰电擎
C.姗姗来迟
D.一日千里
评价与分析:这是考查学生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的理解,出题者采用生活性、实践性及科学性之间相连的知识体系,用了4个学生生活中常用的成语,让学生联系到物理知识,对学科间知识的连接很有益,很有创意的.
例题4:(哈尔滨市道里区第29题)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2)如果有甲1cm厚和乙2c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甲或乙).
(3)使点燃的蜡烛在某一位置,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一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你认为这种看法是否合理(),理由是().
评价与分析:这道题的基础性是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识性是光的折射定律;探究性是以实验为基础,探究物距与像距的关系时,必须多次测量,才有普遍性.试题注重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这样的试题可灵活多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了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特别是第二小问的考查、知识性强,要求教师在平时实验探究课上要把知识面讲全、讲精、讲到位,注意每个细节,并让学生弄懂每一个实验过程及环节.
例题5:(哈尔滨市道外区第30题)某实验小组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记下物距和像距的一些对应数据,并依次描点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图像,请你结合凸透镜成像规律观察分析图线,由此确定实验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是,从A点到C点的过程中凸透镜成 的像(填正立、倒立),像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评价与分析:这是一道关于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的填空题,综合性、解法多样性很强.如果学生对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掌握不好,就不能很好地理解图中曲线的含义,题是很难做出的.由图所知在B点时物距等于像距成等大的实像,可知:f=15cm,这样就能判断出像的正立,像的大小变化情况了.
例题6:(哈尔滨市南岗区第28题)同学们,学了一个学期的物理知识,它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想必你们的家庭实验室一定建成了.
(1)请列举出你家庭实验室中的三个实验器材.(其中至少有一个是测量工具.)
(2)用以上器材中的部分或全部进行实验.
a.请简要说明实验过程及现象.
b.所涉及到的物理知识.
评价与分析:这是一道探究性及开放性试题,让学生知道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家庭实验室的建立是必要的,掌握实验室中实验器材的名称及用途, 可运用这些器材开放地设计实验,并完成实验.在实验中必须运用所学过的物理知识设计实验步骤,观察实验,得出结论.它的最大优点是与中考同步.以前的这类考试题给出的条件都是必要的、有用的,没有任何多余条件.这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尤其是对学生独立判断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不利.这道题开放地增加情境,多给条件,让学生从中找出有用的条件来解决未知问题.是我们在今后辅导学生值得推广的题型.
例题7:(哈尔滨市香坊区第五大题)星期日,爸爸开车带小明去位于阿城区内的“哈尔滨市动物园”游玩,爱动脑筋的小明回来后向爸爸请教了有关车的一些问题,并做了记录.内容如下表所示.请你根据小明测得的数据帮他计算.
①小明去动物园单程时间为40min,则小明家离动物园的路程大约有多少千米?
②往返途中,汽车将用掉汽油多少千克?需花费汽油费多少元?
③去动物园有从市内发往动物园的公共汽车,如果乘公共汽车,单程时间也大约为40min,来回两个人的车费共需40元.请就此事分析类似的这种出行选择以上两种的哪种交通工具为好.(请至少分析出两种理由.)
评价与分析:这道题的基础性知识是考查学生速度的概念,它的生活性是来源于生活实际(去哈尔滨市动物园),让学生知道一般汽车的平均速度、汽车的耗油量、油价以及升与立方米的换算等问题;实践性是小明与父亲开车去了动物园;探究性是小明爱动脑筋,向爸爸请教问题;体验性是小明真正同爸爸开车去了动物园.这道题的独特之处是开放性很强.在实际生活中从哪个角度考虑选用哪种交通工具更为合理.这样的题答案不唯一,只要理由正确、合理即可,可以注重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引导我们教学中注重过程与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科学地认识事物、分析现象和把握规律的能力.
活动内容二:试题的研究与创编
根据八年级物理上册内容我们自编了4道题,编题的出发点都是源于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方面和近几年中考出题知识点方面的链接题.
创编题目1:在进行乒乓球比赛时,小刚同学一不小心将球踩瘪了,但没有破裂,对于球内气体,没有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 ).
A.质量B.密度C.压强 D.体积
创编的背景、特点及答案:创编的背景是在一次乒乓球比赛中,有一名学生把球踩瘪了,但没有破裂,使我想到了这样一道题. 创编题目的特点是让学生掌握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会随物质的形状、状态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的.
答案:A.
创编题目2: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太阳能热水器已走进千家万户,太阳能热水器中能量转化过程是.
创编的背景、特点及答案:创编的背景是很多学生家都用这种热水器,让他们明白其中的原理,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创编题目特点是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它们之间的转化是需要条件的.
答案:太阳能转化为内能(热能).
创编题目3:光从水中进入眼睛,会减弱眼的折射能力,正常人要进入水中抓鱼,要想清楚地看清鱼,应当为此人设计什么样的眼镜?
A.近视眼镜
B.远视眼镜
C.平镜
D.什么都不用
创编的背景:这个题来源于课本79页的发展空间.
资料:鱼的眼睛,在清亮的水中,睁开眼睛你会发现,一切都模糊不清,这是因为光从水中进入眼睛,会减弱眼睛的折射能力,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所以,生活在水中的鱼,为了能在水中看清物体,眼的晶状体比人眼的晶状体要凸得多,近似球形,鱼以此来增强它的折射光的能力.
问题:给美人鱼设计眼镜.
阅读鱼的眼睛的资料,为美人鱼设计一副能在陆地上看报纸的眼镜.
创编题特点及知识点:实质上这个问题就是让学生讨论鱼在陆地上眼的折光能力是增加了,还是减弱了,用什么样的镜子能解决这个问题.考查的知识点就是光的折射.我把这个问题的条件演变一下,正常人进入水中也看不清水里的物体,考查知识点也是光的折射,用什么样的镜子能使正常人在水里能看清物体.特点是让学生掌握逆向思维的方法.其次,上述问题知识内容就是光从空气和水中进入眼睛时,对光的折射能力不同,这样的问题可以扩展到实际中应用.例如:潜水员潜入水下都要戴上潜水镜,如果学生理解了这道创编题,自然就会知道潜水镜的原理了.
为了更深刻地知道这类问题,把条件可以演变成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能力跟光在这种介质的传播速度的关系,即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越大,光在这种介质中折射能力就越强.
例如图所示:在一个厚玻璃鱼缸里,水中有一条鱼,鱼看见鱼缸外A点的像是怎样的.由于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所以光在水中的折射能力大于光在玻璃中的折射能力,光从A点发出的光经玻璃入射到水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由光路的可逆性可知,鱼看见A点的像在A点的上方.
答案:因为鱼到陆地要戴凹透镜眼镜,而人则应戴凸透镜眼镜,而远视眼镜是凸透镜,故答案是B.
创编题目4:某超市约7米高,星期天刘×同学去超市买物品,恰好这时停电,刘×同学出于好奇,他便以1.2米/秒的速度从电梯顶端走到底端,由于店里黑,他马上以0.8米/秒的速度返回到上面,则刘×同学的往返平均速度是多少?
创编的背景:我编这道题是去超市时忽然想到的,这里给的条件是停电,由于这个原因使学生知道电梯不能运行,来回都要行走,把去和回来都看作是匀速直线运动,且来回速度不同.其次,他马上返回,说明无停留时间.这里给的超市约7米高,这个条件比较开放,让学生在题中选择有用的条件来解决问题,锻炼学习的思维能力.这样的问题还可以这样演变,如:一个人骑自行车以 a米/秒的速度上坡,马上又以b米/秒的速度下坡,如果坡长Hm,求它往返的平均速度.主要特点表现为了让学生了解生活,知道生活中的物理,多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发现物理问题,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
创编题知识点:是考查学生对平均速度的概念理解,原题来源于练习册.一艘轮船在甲、乙两地间往返航行,顺水航行时速度9米/秒,逆水航行时速度为6米/秒,则轮船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活动内容三:试题的分析与矫正
反思本次期末考试中学生得分率最低的3道题:
第1题:试卷第5题,(得分率为0.39),影视剧的拍摄中,常见一些房屋道具倒塌或重物落下,不会将演员砸成重伤,这些重物是用( ).
A.密度比实物大的材料做成的
B.密度比实物小的材料做成的
C.密度与实物相同的材料做成的
D.密度与实物相近的材料做成的
这是一道关于密度知识的一道选择题,大部分学生对密度这方面的知识理解的不透,没有真正掌握,对其物理意义也不够明确,导致得分率较低.
第2题:试卷中的第24小题,(得分率为0.38), 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根据甲图像在乙图像中画出其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
失分原因是教师对速度概念与函数图像的教学联系不到位,为此今后的教学要加强以下训练.重复性的训练:可练习正比例函数图像.变化式训练:可把v-t图像画做s-t图像.
深化训练:可把s-t图像改为不在焦点上.
强化式训练:以原题为基础改编为其他形式加以训练.
第3题:试卷第15题,(得分率为0.39),一种“X光”玩具让你隔着不透明物体看到后面的东西,它的原理与下列哪种仪器相同( ).
A.潜望镜 B.望远镜C.显微镜 D.透视仪
这是一道关于让你隔着不透明物体看到后面的东西,知识点应是光的反射现象,应选的仪器是平面镜之类的.大部分学生选择了D,题中所示是用一种“X光”现象,这就给学生造成了错觉,没有考虑到潜望镜是由二块平面镜组成的,平面镜成像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
补救改编3道题:
第1题:在你做风筝时,你所选择的材料应是什么样的().
A.密度比空气大的B.密度比空气小的
C.密度与空气一样大的D.密度接近空气的
第2题:某校的物理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路程与时间图像,你从该图像中可获得哪些信息?(只写出3条.)
(1)_________
(2)_________
(3)_________
第3题:小华到眼镜店配镜时,商家为了节省空间,就用如下的方法进行检查视力,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视力表的像距平面镜2.1米
B.视力表的像距小华4.6米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
现今社会是信息爆炸的年代,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有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为此,我们需要让我们的学生在校园里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不能让学生只会纸上谈兵,我们需要的是在硬件和软件方面与社会与用人单位接轨,让学生在校期间就接受用人单位式的培养,走出校门就具备从事相关工作的能力。下面结合本人工作实际,谈谈关于职业学校计算机学科如何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点思考。
一、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根据教育部制定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量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规定,中等职业学校有责任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计算机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所谓技术应用型人才不仅仅要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理论修养,还应是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应注重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对于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还存在诸多问题,现根据个人工作经验简述一二。
1.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学科的教学工作受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严重,片面注重理论知识的教授,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仍旧把升学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致使学生、家长、学校完全以一纸试卷论英雄,把分数作为老师教学效果好坏的评价标准,这样更加巩固了理论教学的主导地位,进而使实践教学日益被冷落。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比重不合理,自然就无法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和用人单位需要的实践型人才。
2.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职业学校开设专业多教师数量有限,为了满足日常教学需要,跨专业改学科的教师普遍存。只培养半年或是几个月就从事相关学科的教学工作,这种速成型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可想而知。计算机学科教学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学大纲为准绳、以课本内容为主的传统授课模式,更多强调的是教师“如何教”,忽视了学生“如何学”,同时教材内容陈旧,还停留在教授Office 2000、Photoshop 6、Windows XP,与实际工作环境存在巨大差异。
教师从业经验不足,教学模式、教学内容陈旧,严重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如果我们还在用老旧的思想为同学们讲授已经被社会淘汰的内容(主要指软件版本过低),那么,我们的学生又能学到什么呢?
3.实训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什么是实训?实训不等于在机房上课。在实际教学中个别教师把到机房上课定义为实训,这是对实训的错误理解。实训是对学生进行实战训练,是对实际工作环境的模拟,是要让学生对可能从事的具体工作有一个切身感受。实训培养的是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将理论转化为生产力的思索和创新,而不是对书本理论知识的验证。
二、提高计算机学科学生实践能力的措施
1.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增加实训课程比重
实训课程比重过低是影响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因此增加实训课程比重是解决学生实践能力低的首要前提。俗话说得好“实践出真知”,只有让学生在实训课程中接受训练,消化吸收理论知识、不断强化专业技能,才能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高切实的提高。
2.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强化实践能力
提高师资队伍水平一方面可以加强在职教师的培训,另一方面可以引进优秀人才。
对于教师的培训不要只局限于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学习班(这种学习班往往注重的是理论学习),应该广开思路多形式、多渠道开展教师培训工作。组织教师到用人单位看一看、学一学、试一试,让教师掌握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具体需求,这样利于有针对性的开展实训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从事平面设计或是多媒体教学的老师完全可以到图片社、广告公司进行学习。
对于优秀人才的引进,学校完全可以用招聘的形式,将行业中的顶尖人才吸引到学校的教师队伍中。一方面可以优化学校老师队伍,别一方面也能促进在职教师的学习。
三、结束语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要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要求,要为社会培养技术型应用人才,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关键所在。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要从课程的合理设置、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创新开展实训课程等方面入手,通过学生、家长、教师的共同努力,根据计算机专业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不断探索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为用人单位培养更多的、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刘荣.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思考[J].考试周刊,20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