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垃圾分类实践总结

垃圾分类实践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垃圾分类实践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垃圾分类实践总结

垃圾分类实践总结范文第1篇

一、活动背景和意义

目前国内城市垃圾收运多采用混合收运方式,因混合垃圾含有易腐厨馀,必须日产日清。垃圾混合收运和日产日清增大了人工数量要求和劳动强度,增大了转运车数量和密封性能要求,而且,因混合垃圾粘、脏、臭,不便分拣,可再用再生资源直接进入末端设施被处理和处置,尤其是占混合垃圾总量近一半的水分也进入末端处理处置设施,腐蚀机械设备,生成大量渗滤液,增大了垃圾处理成本。

垃圾分类将改变垃圾收运方式,节约人力和财力成本。以二级分类为例,源头干湿粗分,转运途中干垃圾集中细分,其效果是:干垃圾可三天或一周甚至更长周期收运一次,湿垃圾必须日产日清,但日产日清垃圾量减少近一半,既减少了收集人数和劳动强度,又减少了转运车辆数量;干垃圾集中细分,实现了转运途中垃圾减量,进一步降低了转运负荷和末端处理处置负荷;湿垃圾经过脱水,消除了转运途中二次污染和末端处理处置过程中渗滤液产量,大大降低了渗滤液处理建设投资和营运费用。

上海居民家庭生活垃圾中60%是厨余垃圾,因而推广干湿垃圾分类会大大减轻垃圾处理末端工作量。2011年5月15日,上海市“百万家庭低碳行、垃圾分类要先行”实事项目正式启动,其内容为在全市18个试点街道的100个示范小区,完成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体系建设。这次垃圾分类试行主要是要求居民生活垃圾做到干湿分离,试点小区居民家庭先要把厨余果皮(湿垃圾)放在棕色垃圾袋中,其他垃圾(干垃圾)放在黑色垃圾袋中,分别投放在试点小区的棕色、黑色垃圾桶内,便于后续的分拣、收集、转运、处置。

在试点推广垃圾分类的同时,上海市在宣传普及和落实干湿垃圾分类方面也进行了很多工作,官方向居民发放相应的垃圾分类袋、垃圾桶,通过居委会发放传单,张贴海报宣传。同时,还组织了一些志愿者到各个试点小区进行垃圾分类的宣传和处理工作,全市18个试点街道(镇)还将招募服务于此项工作的家庭志愿者,并开展志愿者上岗培训,明确任务,协助开展环保宣传、垃圾分类指导,开展垃圾桶前巡视和日常指导等实践活动。每月第二个星期的星期六将成为试点小区的“社区资源回收日”,居民可将家中可回收的垃圾投放到相应的垃圾桶,由绿化市容部门的专业人员统一回收和处置,居民交投回收物还可获得积分,兑换洗衣液、环保笔记簿等礼品。

试点小区的干湿垃圾分类已经运行了一年左右,而最近,上海市政府决定在此基础上扩大推广规模,试点小区由100个扩大到1000个,基本涵盖上海市所有下属区县,并新增了公园,机关大楼,酒店等公共场所。试点小区干湿垃圾分类效果如何,其中的改进和不足有哪些,这都值得仔细探究,因此对试行的小区做一次较为全面的调查和总结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团队成员在去年的社会实践中曾做过关于上海市干湿垃圾试行两个月的社会实践调查,有相应的实践经验,且与相关部门有一定的联系,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实践活动也曾获奖。

这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在上海市已开展的试点中抽取了个8区县中的19个试点小区进行干湿垃圾分类的调查工作,向小区的居民、物业部门、居委会、环卫人员等了解相关的试行情况。通过对小区里情况的调查和总结,确定在干湿垃圾分类过程中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与此同时,团队还依据去年的具体情况,在公共场所举行行为艺术和有奖问答活动,向居民宣传干湿垃圾分类。

上海交大干湿垃圾分类调研团队想通过这次社会实践,调查了解试点小区干湿垃圾分类的运行情况,向有关部门反映,提出一些意见改进试行的垃圾分类的推广,并想通过这次社会实践向居民做一些关于垃圾分类和保护环境的宣传,希望通过这此社会实践是居民更关注垃圾分类,关注保护环境。

二、社会实践过程

本次社会活动总共有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7月24日到7月26日,前期准备阶段,联系相关部门确立合作关系,从相关部门处获得试点小区的分布等信息并确定调查的区县和小区,了解试点区的大致情况,确定线路日程等安排,准备调查问卷和策划;期间曾在上海市废弃物管理处等部门的组织下黄浦区垃圾分类中转站参观,了解垃圾的后续处理工作

第二阶段:8月5日到8月13日,在上海市废弃物管理处的指导下,开始对公园进行垃圾分类与宣传工作方面的调研。检查各区公园对垃圾分类的实行与宣传工作并向上海市废弃物管理处反馈结果。

第三阶段:8月5日到8月16日,团队讨论确定下调查问卷终稿,并在上海市内抽取7个区县14个试点小区进行调查,向居民发放调查问卷,采访街道,居民、物业、居委会、环卫工人等。

第四阶段:8月16日到8月17日,整理总结调查阶段的资料,整体确定干湿垃圾分类试行过程中的优缺点,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总结出较为系统的宣传方法,制作海报和传单准备开始宣传。

第五阶段:8月18日,在闵行公园宣传垃圾分类并与游客进行了交流,派发宣传垃圾分类的小礼品。

三、项目亮点和创新点

1.调研课题是针对试行一年的干湿垃圾分类方法进行的,该方法是国家在倡导和推行居民进行生活垃圾分类的过程中的一个创新之举,具体实施的优劣情况和相关的后续推广应该用工作还需在试行情况的基础上来商榷。调研课题是针对国家需要倡导的垃圾分类来做的,起到一定的宣传和普及的作用,因此本次社会实践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用;

2.团队在实践过程中与有关部门保持着联系,得到了其支持,在其指导下完善和改良了项目的实践方案和侧重,是项目实践更具可行性,实践结果更有意义, 调查报告和资料总结等我们会反映给相关的部门,与其交流,提出相应的改善意见,在互动中进一步完善调研过程中的不足,也对干湿垃圾分类的试行起到一定的改良作用。

3.调研过程中调查覆盖面较广,调查试点小区采样较多,总共前往上海市内共8个区县的19个试点小区进行相关的调查,较大的采集面是调查结果更具有信服力,信息归纳也更加完全,使调研具意义。

4.调研过程中参与了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的相关活动安排,对调查内容有很大帮助,从一定程度上补充了我们调查过程中的一些不足之处,使我们对垃圾收集、转运、处理的有了整体的了解,有利于我们调查过程相关内容的展开。

5.队员在调查之前制作一些宣传钥匙链、海报,在调查的时候向居民发放;制作了一些宣传道具,以行为艺术的方式形象的宣传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给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做到调研和宣传相结合,引导人们关注垃圾分类、关注保护环境。

6.在试点小区进行调研的同时,队员也配合上海市废弃物管理处进行了对公园垃圾分类与宣传的调查,将宣传不到位的公园进行反馈,使垃圾分类这个课题更加深入人心。

垃圾分类实践总结范文第2篇

垃圾分类不仅是一个文明意识的问题,它还关乎资源的再生利用、环境的优化,它是社会精细化治理能力的一场实质性的演习,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内容。社区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从宣传到实践,环环紧扣,充分调动了辖区群众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加强了垃圾分类科学管理。

1.广泛发动宣传,营造垃圾分类良好氛围。

社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营造社区垃圾分类工作宣传氛围,提高居民群众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引导自觉参与到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中来。线下社区在分类小区开展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活动,宣讲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引导社区党员、志愿者带头承诺;入户发放垃圾分类宣传小册子,向居民普及垃圾分类知识。线上,社区在居民QQ群、微信群分享垃圾分类倡议书、分类指导和分类政策,让更多居民更方便了解垃圾分类信息;推广垃圾分类公众号、微信垃圾分类小游戏,通过更加灵活的方式让居民了解为什么要分类、怎么分类,有效提高了辖区居民的分类意识。

2.党员带头践行,引领垃圾分类新时尚。

通过组织专题主题党日活动,组织社区全体党员学习生活垃圾分类的知识和环保理念,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组织成立了垃圾分类行动支部,以行动支部的形式开展垃圾分类入户宣传、分类督导等工作,带领社区居民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逐步养成分类投放垃圾的好习惯。

垃圾分类实践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观课;议课

学期初,全区性的综合实践活动备课研讨会如期举行。在活动内容的选择和定位上经过反复的商议和精心的准备,确定了“向生活回归”的活动主题。就是以课例为载体,通过观课、议课的教研活动,来促进广大学课教师的专业发展。本次活动重点展示了“生活垃圾的调查与处理”(五年级)一课,通过对这节课的研究,参与者在理念上进一步加深了对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的认识。

一、活动课题的选择要具有生活“味”

“向生活回归”是我们开展本次活动的基本理念之一。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如何真正发挥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活动课题的选择非常重要。提起研究,人们好像总习惯把它与艰深、有学问等联系在一起,因而有些教师在看小学生选择的课题时,往往会觉得幼稚可笑,但我们不要轻易加以否定。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从个体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中自主地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鲜活的活动课题,从而自主确定或选择。综合实践活动课题,越贴近学生生活的经验、贴近他们的兴趣和社会现实,学生越能够较好地操作,越有积极性。“生活垃圾的调查与处理”一课,就是在观察现实生活背景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一开始听试讲,备课小组的感受是:课的内容欠充实,环节也不够扎实,每一个环节都有点“水过地皮湿”的感觉。特别是“生活垃圾给人们带来危害”这一环节,更是肤浅,学生并没有把垃圾的危害说清楚、说具体。讲课的教师回顾自己的教学过程,也发现确实如此。通过观课、议课,在第二次试讲的时候,教师及时调整了教学思路,把弄清楚垃圾的危害当作了教学的重点。课前,教师让学生搜集了大量的资料;课上,学生汇报得很充分,结果光汇报危害这一环节,就花费了将近25分钟的时间。课后教研员的一席话,让执教的教师茅塞顿开,他说:“本课让学生汇报的这些有关生活垃圾的危害,离学生的生活太遥远,并且垃圾中含有什么有毒的元素,如何给人类带来危害的,不是小学生要解决的问题,那是科学家们研究的范畴。况且,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是人人皆知的,我们上这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对生活垃圾进行有效的处理,教学内容还是应该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于是,我们马上设计了一份《生活垃圾的种类与处理调查表》,让学生到生活中去调查,弄清楚垃圾的种类和日常生活中人们的不良做法并填表。实践证明,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这一做法既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了起来,又为下一环节的垃圾分类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目标定位要注意实践性

这是一节实践活动课,既然是实践活动,就要重视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活动方式,重视学生对实际活动过程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在开始试讲的时候,执教教师并没有重视学生实践的过程,只是让其搜集了一些书面资料。在课上,也只是让学生汇报资料,这样既没有重视学生的实践,体现不了实践活动课的特点;又没有真正体现本节课的目的:让学生掌握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法。所以,本节课的目标应该定位在:让学生从本节课中学会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法,也就是如何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

明确了教学目标之后,我们再一次改进了教学环节,在教学活动中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各种有利于实践的机会。课前,让学生以小组活动的方式,亲自去调查垃圾中的成分都有哪些;访问垃圾处理场的工人,了解每天的垃圾数量;亲自观察垃圾污染带来的危害,并拍下照片。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学生的认识有了明显提高,课上再汇报生活垃圾带来的危害的时候,才是发自内心的。课中,我们先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电脑上操作,练习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的实践活动,然后让学生在进行实际操作,练习把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我们关注了学生的实践,关注了学生的经历,学生获得了更多的知识,也锻炼了能力。例如:在对开心果壳这类厨余垃圾进行分类的时候,有一位学生认为应该放在可回收垃圾里面,但另一位学生认为应该放在不可回收垃圾里面,这两位学生争得面红耳赤;对于单独处理的垃圾,应该放在可回收还是不可回收垃圾筐内也有争议。经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对生活垃圾的分类有了明确的认识。

本节课把实践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一系列的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从而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好地体现了实践活动的实践性。

三、汇报过程要提倡合作性

确定主题之后,学生自主组成合作小组,自主开展实践研究,真正成了生活的主角,对课题研究的兴趣油然而生,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合作伙伴。学生很主动地通过查阅文献、上网、访问、实验、问卷调查等手段去获取知识。以上这一过程,是学生自主探究和课前合作的过程。在学生初步探究的基础上,他们搜集到了许多生活垃圾污染的资料,调查了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但是这一过程知识性比较强,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还得让他们亲自合作实践。本节课中,在学生了解了生活垃圾的危害之后,学生相互合作,分别对多媒体给出的生活垃圾和课前吃零食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这时,学生都投入到激烈的讨论中,思维火花得到碰撞,在碰撞的过程中,产生新的问题,并通过集体的智慧,解决新的问题,这是个人研究所不能代替的。果不其然,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对塑料这一种类的生活垃圾不知如何分类,但是在小组间的争论之后,他们就找到了正确的答案。

四、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容忽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不是学生活动的旁观者,而是学生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领导者,而且还要与学生共同参与探究实践的过程。教师的指导任务要贯穿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之中,包括对学生活动主题、课题确定的指导,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总结和交流阶段的指导。在整个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教给学生各种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比如:学生在网上查询资料时,先要教给他们网上“搜索”的方法;学生面对着纷繁复杂的有关垃圾污染的各种资料和信息又无从入手,又要教他们如何从危害最严重的垃圾中筛选资料,如从垃圾污染水源、污染土壤、污染空气、传播疾病等几个方面去寻找资料,并将资料分类填写在调查表中。同时,在汇报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在本节课中,当学生在弄不清塑料袋、冰糕棍、喝饮料的塑料管如何分类的时候,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同时,教师还要讲清不可回收垃圾分为两类:一类是有毒的垃圾,一类是不必回收、在自然界中能够自然降解而且对人类没有危害的垃圾。这时,学生就能很容易地将塑料袋、冰糕棍、喝饮料的塑料管放在相应的垃圾筐中。由此可以看出,教师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

五、新课标提倡的评价理念适用于任何课堂

综合实践活动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要求不高,能够“参与研究过程”,“渗透探究意识”,“体验探究过程”足矣。所以,教师不能过高地苛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学生的点滴进步,要给予适时的评价激励,让学生真正体验实践活动的快乐。在本课题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很活跃,回答问题也很积极,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否则就会挫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本课中学生、小组之间相互评价的环节,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学生亲自实践垃圾分类之后,教师让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来评价汇报的学生,结果评价的学生都能用欣赏的眼光来做出评价。朱琳同学说:“我们组的同学分得很对,这主要是集体的智慧。”薛鸣同学说:“我们组的同学不但分得正确,汇报的声音洪亮,建议用热烈的掌声来鼓励一下。”同时,教师也适时进行有效的评价,如“你真是个善于学习的好学生”“你真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你已经掌握了学习的方法”等。相信这些评价肯定会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到很大的激励作用。

垃圾分类实践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主题;内容;开发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232-0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他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学习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丰富广泛的课程资源为内容源泉,以“主题”为内容呈现形式,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实施途径和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如何进行主题的开发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发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一、依托兴趣,开发主题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愿望是确定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最基本的依据。主题只有符合学生的愿望与兴趣,学生才会有不断探究、参与的内在动力。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年龄特点等设计了“有趣的动画”、“探秘七巧板”、 “影子游戏””一日三餐巧安排”等丰富多彩的的主题活动。在“一日三餐巧安排”这一主题活动中,我首先出示一组图片,告诉同学们,“假设今天中午老师请你吃大餐,你会选择下列哪些食物?” 一石激起千层浪,看到美味的食物,同学们垂涎三尺,纷纷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根据同学们选择的食物,师生进行分析与评价,引入本课主题:如何科学合理搭配饮食。在活动的最后环节,我又鼓励学生制作自己的一日三餐食谱。整个活动内容的设计,都调足了学生的胃口,学生始终在喜欢、关注的状态中开展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着眼生活,开发主题

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和社会实践中,生活于自然中。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强调突出学生主体、联系学生生活,注重实践以及学习活动方式的多样化,这是课程的基本理念。作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个体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中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鲜活的主题内容。

在四年级,我和学生一起开发了《走进传统节日》为主题的活动,在这个大主题活动下设计了一系列小主题探究活动,如《话说春节》、《浓情端午》、《月下中秋》、《爱在重阳》等。在《月下中秋》这一小主题活动中,第一阶段学生通过搜集资料、调查访问,围绕中秋节进行了专题探究:中秋节习俗、与月亮有关的传说、描写月亮的诗词歌句等。第二阶段,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整合资料、汇报交流,通过这一环节的展示,同学们对中秋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第三阶段,是课堂的延伸在中秋节晚上,学生深入自己的家庭,或为父母朗诵苏轼的《水调歌头》;或高歌一曲《十五的月亮》;或与家人一起共赏明月,庆祝团圆。并用视频或照片形式记录下来,教师进而对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总结与评价。又如在《爱在重阳》这一主题实践 活动中,学生们通过活动了解了重阳习俗,受到爱老敬老的思想教育,我又组织学生走进敬老院,为老人送温暖。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三、巧设问题,开发主题

研究从问题开始,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究。教师要从这些一直在学生身边或身上发生、演变的问题入手,选择那些有意义、学生感兴趣而又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问题来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比如在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我向学生展示了一组拍摄于学校的照片,学生看了照片立刻发现了问题,校园中的角落里有很多垃圾,垃圾桶被塞得满满的,掉下来的垃圾弄得满地都是。老师问:“同学们,你们看了有什么感想?”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我们的校园这么漂亮,这些垃圾真是大煞风景。”有的说:“我看到其中一张照片拍摄于我们班中,垃圾桶内的废纸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有的说:“我们在校园里看见垃圾该主动捡起来。”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同学们,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请你们讨论一下。”

垃圾分类实践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垃圾处理

中图分类号:X799.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9-0-01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垃圾处理作为城乡一体化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方面,直接关系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全面推进。我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在农村,缩小城乡差别、加速城乡一体化,是党和国家在新时期的一项重要决策,实践性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城乡环境卫生状况也是反应一个地方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解决好垃圾处理问题已成为改善环境面貌、推进社会主义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紧迫任务。对于以上的情况,我于2017年对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阴平镇菜园村以及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进行生活垃圾处理情况的调查,希望通过此次调研,了解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做对比,为政府决策方针提供参考。

二、生活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

通过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及乡镇所属主要行政村的生活垃圾清运现状调研得出:现有的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收运方式基本采用“村收集,镇转运,县市处置”模式,并形成一定规模化,但由于各种因素制约,其不足之处还是显而易见的:

1.农民本身的文化程度比较低,在处理成分复杂、数量较大的垃圾时,采取的方式往往是沤肥、焚烧和填埋等看上去科学的手段。但是这种方法本身便是不彻底的,会导致严重二次环境污染的出现。前端垃圾收集采用露天垃圾池,池内蚊蝇丛生,雨天污水横流,居民素质较低,垃圾随弃严重。

2.农村垃圾处理问题的解决需要全民共同参与,需要农民的积极配合。但现在农民的思想比较落后,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都比较差,思想上面认识不够,这也给垃圾处理更好的进行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中转采用敞蓬车转运,垃圾及污水沿路抛洒,二次污染严重。

3.采用填埋、焚烧或直接露天堆放,对水及空气环境再次污染。

4.农村垃圾的处理需要大量的资金,但是由于村庄可支配的公共产品有限,村庄自身无法拿出大量的资金来处理村庄内部的垃圾。而上级部门也没有用来处理垃圾的专项资金,因此农村产生的垃圾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环卫工人人员不足,待遇低,劳动强度大,积极性不高。

5.村里没有设置专门的垃圾分类设施,包括分发到每家每户的垃圾桶、村里的垃圾敞篷车,都是一体的,并没有具体是可回收和不可回收部分,增加了处理垃圾的难度。政府没有建立垃圾分类的配套设施,缺乏垃圾分类回收、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后续手段。没有规范的垃圾回收点,目前的废品收购仍处于自发的废品市场化状态。

6.农村垃圾桶一律采用绿色的方形垃圾桶,并没有根据当地特色设计一款可分类回收垃圾的垃圾桶和垃圾中转敞篷车。

7.机械化程度低,工作效率低。农村全部采用环卫工人隔几天每家每户进行垃圾清理,清理效率低。

三、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的几点对策

1.进行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网络的建立和健全。想要城乡环卫真正的实现一体化,需要进行工作网络的健全,需要加强领导,进行专门机构的成立,需要专门进行这项工作的负责。需要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纳入到平时的工作和考核中去。将城乡的管理体制真正理顺,实行县、镇、村三位一体的三级环卫管理体制,打破城乡环卫一体化结构,走村收集、镇中转、县集中处理的一体化之路,最终实现统一化管理。

2.积极做好线上线下宣传工作。重视各个方面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将各方面的优势真正的发挥出来,进行工作积极性的调动,从而给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可以将地方电台等媒体手段利用起来,宣传工作开展的意义,让人们认识到其重要性。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改变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激发群众参与环卫一体化工作的自觉性。

3.加快完善环卫基础设施。根据新编制的《环境卫生专项规划》,统筹考虑我县城乡环卫设施发展相对不平衡的实际情意,逐步完善县、镇、村环卫基础设施。要大力提高收集、运输和处理设施的现代化水平,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收集设施上,逐步淘汰简易垃圾堆放点、露天垃圾桶点,实现垃圾收运的分类化、容器化、密闭化和机械化。

四、生活垃圾分类的具体解决方案

1.了解到农村日常生活垃圾比较多,农村自家种植蔬菜和厨余垃圾比较多,从颜色具体分类的垃圾桶,蓝色:厨余垃圾,包括剩饭剩菜、蔬菜叶等;绿色:可回收垃圾,包括纸张、金属、塑料凳;红色:不可回收垃圾,包括瓜果壳、灰土等。

2.了解到农村日常生活垃圾比较多,农村自家种植蔬菜植物比较多,我们可以从颜色具体进行分类:不同垃圾不同时间进行回收,每户发放统一的表格,写着每日可以扔的垃圾种类和时间。如可回收垃圾是每周一、三、五进行回收,每周二、四、六回收菜叶、植物等垃圾。

3.政府对可回收垃圾进行统一采购,使用户在生活垃圾分类也能收到益处。

五、调查结论

根据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城l一体化”生活垃圾处理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一定要注意“城乡一体化”。垃圾收运、处理是一座城市、一个地区的难解之题,必解之题,各地环卫管理部门应该因地制宜,选择最适合当地的垃圾收运、处理方案。同时建议我们相关部门协同合作,共创美好的卫生环境。需要政付部门在日常运作过程中根据各自特点不断的进行实践和总结.找到合适于本地区的行之有效的“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处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吉崇矗张云,隋儒楠.沈阳市典型农村生活垃圾调查及污染防治对策[J].环境卫生工程,2006(2).

[2]单华伦,朱伟,张春雷,李磊.发达农村生活垃圾特性调查及治理技术探讨[J].江苏环境科技,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