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艺术学习计划

小学艺术学习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艺术学习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艺术学习计划

小学艺术学习计划范文第1篇

1.通过复习熟练掌握数数的方法。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感知“长”、 “短”、“高”、 “矮”的含义,熟练掌握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3.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第三六单元 1-10认识和加减法

1.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地数出1~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1~10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通过复习 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四单元 认识物体和图形

1.通过复习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使学生形成进一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

4.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第五单元 分类

1.通过复习能掌握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3.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第七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使学生掌握“十位”、“个位”,初步了解十进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3.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第八单元 认识钟表

1.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

2.使学生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第九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小学艺术学习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有意义学习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0-080

自奥苏贝尔首次提出了“有意义学习”的概念以来,“有意义学习”理论不断发展和丰富,但有意义学习产生的两个先决条件一直没变:一是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应具有可以用来同化新观念的相应知识;二是学习者应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坚持应用有意义学习理论,并深刻地认识到,生活化是小学数学有意义学习的一种基本策略。

一、生活化情境导入,帮助学生明确数学生活背景

让学生具有有意义学习心向,需要让学生知道知识产生的背景,从而让学生懂得知识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我采取生活化情境导入:老师想利用周日的时间去南通狼山游玩,想邀请两位同学一起参加。能被老师邀请的一个条件就是帮老师买一些饮料,饮料的品种和价格请看电子白板所示(纯净水2元一瓶、可乐5元一瓶、雪碧3元一瓶),帮老师购买饮料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三个人的饮料品种和数量要一样,二是每个人不少于两个品种。在满足这两个条件的基础上,还要算出不同的方案花了多少钱。生1:“纯净水和可乐各买三瓶,花去了2×3+5×3=21(元)。”生2:“也可以这样计算,(2+5)×3=21元。”生3:“还可以买三种饮料,比如纯净水、可乐和雪碧三种品种各买3份,花去2×3+5×3+3×3=30(元)。”

通过这样的导入,学生基本上能自觉地应用乘法分配律来探究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了。最后引导学生探究两种算法之间的联系:“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用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在其他知识点你还见类似的情形吗?能举出其他例子来说明吗?”就这样,恰当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精心设计数学生活情境,能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的产生背景及其价值,从而形成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二、生活化素材渗透,帮助学生激活数学生活经验

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概括性,尽管教材中也有一些生活化的情境图出现,但往往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一定的差距。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将生活化素材引入课堂之中,通过素材的渗透,让生活融入课堂之中。

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因此,生活化素材融入课堂之中,能够较好地实现学生已有经验与数学知识的衔接与沟通,促进学生的学习。例如,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商品的价格不断提升,人民币“分”已经很少用到,为此,我在教学中淡化“分”的认知,而突出了“元”的认知,特别是增加了二十元券、伍十元券、一百元券的认知;在“小数认识”中,增加了电表、水表的读数,使学生了解家庭生活开销的情况;在“时间认识”一节中,增加了电子表、闹钟、秒表、手机时间格式设置等,使学生了解时间在生活中的作用,进而合理安排、支配作息时间。

三、生活化活动实践,帮助学生应用数学解决问题

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和学习“有用的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理念,也是数学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基本理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想方设法开展生活化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学习相关数学知识,掌握运用该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学行为是具有“有意义学习”的理论依据的,“有意义的学习经历”是“有意义学习”理论的发展。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生活实践,这是一种体验式学习的方式,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得“有意义的学习经历”,从而“实现有意义学习”。例如,教学了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计算的知识后,我创设了“美丽的图案”的情境活动:为了绿化校园环境,学校想在教学楼前用36米长的栏杆设计花圃,请画出设计草图,并求出它的面积。学生面对熟悉的环境,兴趣盎然,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寻找问题答案的创造性思维再次被激活。学生都很努力,纸上画图,笔头演算,全员参与。这种“做中学”、“学中做”的方法,其实就是一种有意义学习的有效策略。

小学艺术学习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兴趣 认知结构 良好的习惯 和谐的师生关系

初中阶段,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呈现出比小学阶段更严重的趋势,后进生占的比例较大,特别在初中二年级表现得尤为明显,这种状况直接影响到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那么,造成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预防严重分化?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造成分化的原因

1、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学习意志是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而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是学习能动性的重要体现。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数学难度加深了,教学方式的变化也比较大,教师辅导减少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了。在中小衔接过程中有的学生适应性强,有的学生适应性差,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2、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

相比小学数学而言,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的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会造成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

3、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要求。

初二阶段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而初二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又一个关键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而且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有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

二、减少学习分化的教学对策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数学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途径很多,如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创设一个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发挥趣味数学的作用、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等等。

2、教会学生学习

(1)提前完成预习,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新知识接受之前,应完成提前预习,除了完成旧课程的复习外,每天晚上都应预习第二天的知识,课堂上才能更好地听讲,从而有高层次的收获。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

(2)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难免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3)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首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三个方面上,因为每次考试占绝大部分的也是基础性的题目;对于那些难题及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可作为调剂,认真思考,尽量让自己理出头绪;做完题后要总结归纳,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在任何时候都保持镇静,思路有条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绪。

3、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要针对后进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不适应数学学习的问题,从初一代数教学开始就加强抽象逻辑能力的训练,始终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学到了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小学艺术学习计划范文第4篇

学校在数字课堂研究中获益

2009年初,为方便学校开展物理、化学和生物教学,区教委给学校调拨了7套数字实验室设备。但说实话,这些设备更适合在高中用,初中能用上的不多。没设备的时候着急,有设备了却用不上,更着急。为了把设备用起来,我们可谓煞费苦心,先是邀请工程师到学校给教师们做培训,后来又要求教师们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地使用它们,但效果不如人意,教师使用的积极性并不高。

信息技术组的成员并没有因此而失去信心,谁有时间谁就摆弄这些设备。工夫不负有心人,当把这些设备通过无线网络同计算机教室连接起来的时候,我们惊喜地发现,这些设备“活”了。因为这样一来,就可以通过电子教室管理软件和数字实验软件,直观地展示每一小组的实验过程,极大地提高课堂的互动性。我们把这一想法告诉了当时参与我们研究的党立春老师,党老师认真地听取了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植入信息技术元素的想法,非常愿意做一次尝试,并且很快就拿出了一节可以实施的物理课。这次课上,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初步的成功,给了我们继续探索数字化课堂的动力。接下来,学校里很多优秀的教师,如物理教师孟凡利、数学教师李君、英语教师杨林先后加入我们,使研究得以在教学层面迅速开展起来。2011年5月,我校举办了“基于数字课堂教学的实验课及说课展示活动”,大兴区教育信息中心陈志涛主任对我们的课堂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年9月,信息中心委托我校具体实施大兴区的数字课堂应用研究项目,同时拨专款30万购置硬件,软件则走校企合作的路子,搭建云极塾、NEC等各种平台。在信息中心的组织下,我们全程参与了前期调研、设备选型、教与学平台设计等项目研究工作。经信息中心陈主任引荐,北京大学教育学院贾积有教授还到我校指导学校的数字课堂研究工作。经过几个月的实践,数字课堂于2012年3月正式建成。目前参与实验研究的教师已经增至十几人,所涉及的学科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音乐、信息技术等,且教师们的积极性很高。

数字课堂实验项目的实施,为我校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分层教学,确保了学生百分百参与学习活动,同时课堂的互动效率也得到了提高。我校领导也非常重视此项实验研究,决定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数字课堂项目研究领导小组,由10名学科骨干教师为成员的项目研究小组,由6名信息技术骨干教师为成员的项目支撑小组,使数字课堂项目实验有了完善的组织保障。接下来,我们还将深入研究教与学平台的设计、电子资源集成与处理以及如何增强可操作性。最终,让基于平板电脑的课堂、平台、资源进入常态教学。因为只有在常态化的教学实践之中,我们才能总结出基于平板电脑学与教的新模式,真正体现信息技术对教学的革命性影响。

青年教师在大赛中成长

参加NOC大赛加快了我校信息化进程,同时也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2010年,我校只有杨林老师一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加第八届NOC大赛。结果他首次参赛便获得了全国一等奖。

杨林老师的成功激励着有理想、有抱负的其他年轻教师们。看到教师们跃跃欲试,学校信息技术组积极为教师们搭建平台,成立了一个以杨林为核心、以信息技术组为指导、以一线教师为主要参与者的小型研修团队。大家经常聚在一起研究探讨,在不断完善中进步。

2011年,在第九届NOC大赛中,我校进入决赛的5位教师,获得3个一等奖(其中2个创新大奖)、2个二等奖的好成绩。杨林老师更是受邀在现场为全国的参赛选手做说课展示。

随着数字教室的建成,教师们探索研究的脚步也越行越远。每周,数字教室中都会有实验教师进行研究课。2012年7月28日~30日,在北京举行的第十届NOC现场决赛活动中,我校9名青年教师从来自全国各地的4000余名教师们中脱颖而出,共获得一等奖5个(其中创新大奖一个)、二等奖4个。我校李君老师受大会组委会邀请,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做现场说课展示,充分展示了我校青年教师的风采。

三届NOC大赛,我校教师获得的成绩可谓节节攀升,更重要的是,参与国家级比赛让教师们得到了历练,视野得到了开阔,很多教师还因此被评为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实现了快速成长。

信息技术平台使教学更高效

在我校,信息技术已不再是辅助教学的支持手段,而成为课堂教学的引领者。我们在研究中充分发挥各种平台的优势,针对学科特色、教学环境开展教学——

班班通备授课系统平台实现远程授课,每个班级里都有网络连通教育资源平台,师生可随时到远程数据库内查找自己需要的教学资料。

三分屏录播系统平台的使用,弥补了学生之前无法进行课前导学、课后学习的这一不足。学生回家后登录平台可继续学习。

数字课堂为教师搭建了备授课的资源管理库,实现了备课、讲课、学习全数字化。学校实现了从环境、资源到应用的数字化。

小学艺术学习计划范文第5篇

一、唤起兴趣――信息技术的使用,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将是勉强的。一旦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主动探究和求知欲望。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集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特点,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王二小》这篇课文时,我先从网上下载了这部影片,利用学校的多媒体播放给学生看,其效果是非常好的。学生被影片中王二小的机智勇敢,为掩护几千群众和八路军的后方机关,把敌人带进八路军的埋伏圈的行动而深深的感动了。当看到王二小被敌人挑起摔死在大石头上时,学生流泪了,握紧了拳头。课堂上学生各抒己见,反应非常激烈,连平时不爱听讲、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学生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且振振有词,有理有据,超出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身临其境――信息技术的使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现行小学语文阅读教材,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有。课文中的许多事物对于缺少见识的农村小学的学生来说,都是陌生的。这时候若光靠教师讲解,学生是无法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的。而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精心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情境,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就可以成功地敲好“第一锤”,为整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如《火烧云》一课,课文描写了日落时晚霞的美丽景象,虽然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对这一现象并不陌生,可并没有太多的孩子去注意观察过,甚至有许多学生还不知道什么是火烧云,在这种情况下,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优势得以充分展现。学生们突破时空限制,来到了绚丽多彩的火烧云面前,亲眼目睹这一景象,必会如作者一样心生感慨,情感的波纹渐渐地涌动起来,情感纽带牵引着学生的面部表情、朗读的声调、发言的措辞,阅读能力自然得到提高。

三、演绎教材重难点――利用信息技术的形象、直观的效果,解决重难点。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借助计算机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计算机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激活学习的内因。例如《秋天的图画》是一幅色彩艳丽的图画,作者运用比拟的手法描绘了金黄的梨、红红的苹果、金黄的稻海、燃烧的火把所构成的丰收的热闹情景及人们的喜悦之情。这篇课文的重点是四个句子“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的理解,我先用多媒体出示梨树、苹果、稻海、高粱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后自主练习说话,说说你眼中的这些景物,这时学生的感悟是五彩缤纷的,语言非常丰富,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观看“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的视频,这时学的情绪已高涨,这几个优美的句子便脱口而出了,再加上刚才的视频,教师不用解释,学生已经理解得头头是道了。

四、碰撞心灵火花――信息技术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