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学教育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教育教学管理 创新
如今,教育改革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任何一个教育组织都十分重视教学管理,因为它与教学成绩一样,都是学校生存的命脉,创新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也是提高学校知名度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学校教育组织必须依靠它来赢得社会、政府、家长和学生对学校的信任、理解和支持。一所质量高的学校绝不是只靠着有几位著名教师、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或者教育经费充足,而是由于学校管理的整体水平和全体教职工共同创造的结果。从中可以看出,教育教学管理的创新是刻不容缓的。
一、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创新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1、教育管理者的创新素质
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是一个过程,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中都必须不断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保持教育思想观念的不断变革和及时更新,这是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发动机”,操作这台发动机的正是学校的管理者。因此,学校的管理者是学校教育教学制度创新的关键。
学校管理者支配和引导着学校各个群体的行为,他们是否具有创新素质将直接制约和影响学校的发展和走向。如果一所学校没有一位富于创新的校长,做事情前怕狼,后怕虎,保守求稳,那学校也只能永远望它校之“项背”了。学校管理者必须敢于否定学校旧有的、束缚人性张扬的条条框框,大胆进行教学管理制度创新,这是教育事业发展对学校管理者提出的理性要求,也是取得成功的要素之一。
2、学校内部的创新氛围
目前学校要在比较理想的水平上开展创新教育,还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队伍的总体素质特别是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尚不能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教育创新是一种具有高度自主性的创造性教育活动,它不是教育管理者独自单方面的行为,而是必须由全体教职工积极参与的一种整体性、目的。它依赖于全体教职工的真诚投入,依赖于不同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意见的交流与撞击。我们必须努力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开放和宽容的创新氛围,创造一种以创新为内涵的校园人文环境,给教师以自由想像的时间和空间,给教师以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在教师的相互沟通、相互刺激、相互诱导中,提高工作乐趣,激发创新潜能。
二、创新教学管理制度必须遵循两个原则
1、以人为本
现在多指是指经营者或管理者的一种领导方式或理念。学校管理正是如此,要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注重个体的差异发展、注重群体的和谐发展,从而达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有活力、善创新的教师队伍是教改向纵深发展的前提,也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任何一项创新活动都离不开人的参与。
2、民主管理
改革和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没有民主的管理,就没有民主的教育;没有制定政策时的民主,就没有执行政策时的严格。一所学校,如果只有少数领导干部的积极性,而没有全体教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那么这所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将难以开展。有关研究资料表明,教师群体对于民主、平等、尊重的情感需要,对于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较其他社会群体有更强烈的追求。因此,在新的教学管理制度建设过程中,教育管理者应充分发扬民主,实施合作式、民主式管理,为教师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从而满足教师群体的心理需求,使每一名教师都成为自觉的创新主体,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局面,逐步达到人与学校、人与教育、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三、确立整合思想,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机制
科学管理水平和管理机制直接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发展水平,科学合理而富有特色的管理制度则会极大地强化激励的有效性。新的教学管理机制必须致力于有效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民主化要求。其基本特点是:管理体系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管理组织从单一控制型转变成综合支持型,管理模式由刚性向弹性转变,管理方式由过程型向目标型转变,管理方法由行政化、控制为主向民主化、引导为主转变,管理手段由单一化向多样化、网络化转变。
1、 完善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形成有效组织保障
完善教育教学管理系统是确保学校开展正常工作的根本任务。上海有一所小学,2000年归并了6所村校,成为一所拥有近1700名学生,130多名教师的大型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无疑使原先“垂直式”的管理方式增大了管理的难度,影响了管理效率。在此情况下,校长结合学校实际,确立整合思想改革了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取消了副校长、教导主任等层级,改为条线负责制。把学校常规工作按学科及学校管理的需要,分成若干个条线,每个条线设一个负责人,管理该条线的人和事,并全权负责该条线工作的实施。条线负责人上对校长书记负责,下对教职员工和学生负责,与此同时,接受校长书记和师生员工的监督和评价。从而形成了校长书记――各条线负责人――教职员工的三级管理网络,学校内部管理由垂直管理变为扁平式管理,确保了学校常规管理能落实到处,构建结构完整、环环相扣、体现整体优化的教学管理工作系统。
2、创新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形成弹性管理模式
1“双主体”育人模式下高职学生教育管理面临的问题
校企合作是校企双方在各自不同利益基础上寻求共同发展、谋求利益互补的一种需求,由于双方在思想理念、目标利益、权属体制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方面因双重覆盖而产生了一系列教育缺位,学生教育管理出现1+1﹤2的情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教育主体的双重性
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或服务等活动,为满足社会需要进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承担风险、实行独立核算,具有法人资格的基本经济单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目的是获取利润。而高职院校是教育机构,其目标在于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由于教育主体的目标不一致,导致两者之间往往出现冲突。脱离企业的高职教育会失去其本来特色、甚至可以说是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而脱离学校教育的工学结合,培养的只是熟练工人,达不到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要求。但“双主体”育人模式在学生教育培养上的责任划分尚无制度可寻,企业出于经营的目的,很难做到在育人功能上的充分投入,学校又不可能完全按常规模式在企业进行学生的教育管理。因此,传统的学生思想教育及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体系不可避免地被打乱。
1.2学生角色的双重性
高职学生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识大多还停留在普通高等教育的认识层面,虽然能够理解技能训练的重要性,但对在顶岗实训阶段的“学生”、“员工”双重身份的认同,还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同时,高职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期。美国心理学家艾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期的发展课题是同一性确立对角色混乱。青少年面临的主要障碍是获得自我认同感———即一种对于自己是谁,将要去何方,在社会中处于何处的稳固和连续知觉[4]。进入青春期后,青少年的心理和身体都经历着“疾风骤雨”般的变化,这种变化首先震撼了青少年自身。青少年对自身的关注变得敏感,诸如“我是谁”、“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等问题,几乎引起每个青少年的思索。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在寻求自我的发展中,对自我的确认和对有关自我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诸如理想、职业、价值观、人生观等的思考和选择。这个阶段的教育、引导有着重要意义,职业人的教育环境,理论上能够给学生对自我的确认和自我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但事实上,由于学校教育在这个环节上容易缺位,工学结合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积极意义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1.3评价标准的双重性
由于学生角色的双重身份,导致学校和企业对学生的评价很难保持一致,标准也具有双重性。“好学生”、“好员工”的评价标准显然是有差别的。“双主体”育人模式下,学生不仅在不同空间进行位移,同时也在不同的评价标准间进行身份转换,学生通常在认识上和适应上都会产生滞后的问题。高职学生在学校被作为受教育者对待,在思想教育、个人生活约束上采用的是相对高的评价标准,而学生在企业被作为员工对待,在思想教育、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上采用相对低的标准。这一现状会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产生负面影响,一是学生返校后重新适应集体生活时会出现困难,二是可能由此产生安全隐患。面对这些新问题,高职院校可以从以下途径着手,积极探索“双主体”育人模式下高职学生教育管理的新路子。
2实现高职学生教育管理的观念融合
2.1育人目标的融合
从学校的角度看,高职院校的工作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但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标准,最主要的还是毕业生能否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学校如果没有校企合作的平台,只是按照传统的教育模式去做,就无法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办学目标。从企业的角度看,随着科技的发展及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企业对人才素质和能力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企业员工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如果企业不关注人才的培养,就很难找到合适的人才。因此,在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校企双方有着共同的利益点,这个共同点既是“双主体”育人的基础,也是校企合作的直接动力。学校一方面要充分了解企业的岗位需求,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人才,另一方面,企业也要认识到,学校的培养有着企业独立培养所无法比拟的教育、教学资源优势。因此,引导企业关注并主动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过程,将企业人才目标与学校育人目标有机融合,校企双方共同打造育人的平台,真正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具有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是大有可为的。
2.2校企文化的融合
企业文化普遍重视员工的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学校文化侧重于阳光心态、学习能力、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这两种文化的熏陶对学生的成长都有着积极的影响意义。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尝试将企业文化融入学校文化,在学校模拟企业的仿真环境,企业名牌、企业理念、工作规范随处可见。企业项目的引入,企业文化的融入,特别是企业技术人员对学生的具体指导,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5]。但是,学校文化向企业的渗透却是十分有限的。学生在顶岗实习后,学校教育管理容易出现缺位现象[6]。学校与企业缺乏有效的联动,学生进入企业后,出现了学校文化覆盖缺失。学校应作为企业文化和学校文化融合的主体,通过各种形式,将学校文化向学生实习实训集体渗透,特别是校内学生开展主题活动时,应向企业延伸,尽量组织顶岗实习学生同步开展,真正使学生离校但不脱离学生身份,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
3完善高职学生教育管理的运行机制
3.1明确“双主体”责任,完善学生教育管理制度
面对校企深度融合的新形势,校企双方明确学校、企业双主体在育人功能上的权责,企业侧重技能培养,学校侧重思想引领。学校要建立和完善顶岗实习、工学交替期间学生教育管理的专项制度。一是建立实训指导教师、辅导员管理制度。要强化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和辅导员的职责,不仅要做好对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还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和心理辅导工作,帮助学生正确地了解和适应社会[7]。二是完善顶岗实习、工学交替期间党团组织的基层组织建设。到同一个企业工学交替的学生,自然形成一个不同于班级建制的新的集体,在这个集体里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引领作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三要建立实习实训学生应急预案。在学校内部有应对危机的整体联动机制,而进入企业后,学校的这种整体联动能力无法发挥作用,因此需要建立有针对性的实习实训学生应急预案,一旦发生危机事件,就能够有条不紊地应对和化解。
【关键词】独立学院 教育质量管理 措施 问题
独立学院是国家在原有母校师资力量、建设规模、教学管理、基本构架等基础之上为满足国家教育需求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类型的高等学府。独立学院与国内普通高等学院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独立学院是民办学校,它是应国家教育所需筹集资金而建成的,并且独立学院的教学内容与普通高等学院的教育内容有着很大的差别。可以说,独立学院的产生更加满足了国家对培养新时代多元化人才的需求。
一、什么是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管理
一般而言,质量管理主要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对产品或其他一切事物进行有序管理的一种形式,它是保证人与社会关系正常发展的必要手段。在质量管理中,包括了对企业各生产环节的管理、对产品的管理以及对教育体系环节的管理等。而所谓的教育管理主要指的是教学质量的优劣的总体认识,也就是说在教学中对各环节管理的一个全过程。同时,教学质量管理对促进教学事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树立一个科学的教学质量管理观念是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实施的关键。除此之外,教学质量管理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而不断进行改革的,如果在教学质量管理中,始终用传统的质量管理方法,势必远远跟不上时展的脚步。传统的教学质量管理主要是根据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的多少来衡量教学的有效性与否,这种质量管理方式不利于学生批判思维的扩展,从而使学生局限在窄小的范围内。
而独立学院的质量管理是对学生知识掌握以及知识扩展能力的管理,即:首先独立学院的教学质量管理是要学生明确国家法律法规、独立学院的各项制度以及用人单位的各项章程等内容。同时,随着社会各行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各项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独立学院要培养学生适应各项发展的能力以及社会各用人单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和对技术能力的要求,以提高其在企业员工中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可以说,独立学院的教育质量管理不仅仅体现在对学生是否具备国家规定的高等院校毕业生的要求,还体现在了学生是否拥有随社会发展而不断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的能力,是否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是否具备强有力的社会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是否拥有健全的人格,是否具备良好的个人文化素养、团队精神以及沟通能力等综合性的管理。
二、独立学院的特点
独立学院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它具有独、民、优的特点。所谓的独,主要是指独立学院具有独立的教学场所及各类办学设备,并且具有独立的教学方式、组织形式以及管理形式。另外,独立学院的独还体现在具有独立的招生、独立的财务管理、独立的法人资格形式、独立的承担民事责任等方面。而独立学院的民则主要体现为它是以民办的形式出现的,也就是说,它的资金建设、办学设施、所需教育经费等均不属于国家所管辖的范围之内,而是全部要由资金筹集者们所承担。独立学院的优则主要体现在它是在原有母校教育资源的基础之上形成的,因此它充分地发挥出了母校资源的教育优势,并且在这些资源的基础之上结合当代社会的发展形式进行创新,从而发挥出了独立学院最大的优势。
除此之外,独立学院的教学宗旨秉承原有母校的教学模式,并在原有的基础之上进行推陈出新,紧跟时展的步伐加以创新发展,使独立学院的教学内容可以完全适应时代的发展。另外,独立学院在办学中努力追逐社会热点内容,并将其编制到教学内容中,以便学院可以获取良好的经济回报。同时,为了达到招生的目的,独立学院还会根据社会各行业的需要专门设立不同的专业供报名者所选择。
三、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管理中的问题
独立学院教育质量管理随着近几年的发展在各环节中逐渐趋于完善,但在日常的教学中,仍会因各方位的因素而产生一些问题,其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管理中教师问题
首先,不论哪一层级的院校,教师都是其中的主导力量。就独立学院而言,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太书面化,无法使学生掌握社会及用人单位最新的发展动态。另外,由于一些独立学院教师在教学中死板的教学态度,使学生失去了许多书本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机会。
其次,对于独立学院的师资特点来说。由于独立学院是在母校原有资源的基础之上建设而成的,因此,为了吸引广大学生前来报名,势必会外聘大量的原母校教师。但同时,由于独立学院属于民办学院,因此学校的师资力量中稳定的教师资源是很少的。另外,由于外聘的母校教师一般都会身兼数职,且流动性较大,因此在教学中时间及精力等方面无法全面顾及,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独立学院的教学质量。
2.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管理中学生问题
首先,由于独立学院的招生分数线均是按照国家普通高等院校三等线的分数进行招生的,因此在分数方面就较母校普遍学生的分数低30至50分,甚至有些学生进入独立学院的分数较母校学生的分数低了80分。这就造成了独立学院学生平均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的情况。另外,在独立学院教学过程中,学校发现许多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且缺少一定的学习目标及动力。
例如:国家相关部门教育调查员对某市独立学院学生进行了调查,在调查中发现,该校学生升学的成绩相当于普通高等院校二本的成绩,但这些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习能力差、学习方法不恰当等情况。另外在调查中也发现,有些学生十分珍惜学习的机会,但由于学习方法不恰当而使成绩没能明显地改善。
其次,独立学院的学生与普遍高等院校的学生相比不仅学习基础有着较大的差异,而且还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心理上的问题。一般而言,传统独立学院的学生均是来自于条件较为优越的家庭中,但随着近几年独立学院招生的扩大,许多普通家庭的子女也越来越多地进入到独立学院学习,甚至还存在一些农民工子女,这些农民工子女许多都是靠地方性政府支持学业的,因此这一类学生也都具有较强的自卑感。在整个独立学院学习过程中,这类靠地方性政府支撑的学生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学生。另外,一些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存在着一定的生活优越感,因而造成了这类学生自满、学习不求上进、放弃人生理想等问题。同时,由于这类生活较为优越的学生从小被家庭保护得十分好,因此缺乏对事物的判断力,很容易误入歧途。
3.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管理中教学目的不明确问题
一般来讲,独立学院教学内容与普通高等院校教学内容的最大区别在于独立学院教学目的更趋向于社会实践以及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但就目前独立学院的整体教学内容来看,目的性并不是十分强。这主要是因为许多独立学院在教学过程中太依赖于母校的教学方式,从而忽视了学院自身的目的性。另外,虽然目前许多独立学院都紧跟时代的发展开展现代化教育,但却没有在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这主要是因为现代化的教育只限于形式主义,而没有将实践内容真正落实下去。同时,由于现代化理论知识在教学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因此学生没有接触实际环境的机会,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扩展。
四、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管理措施
独立学院是为满足社会所需及企业聘用人才所需而在原有母校基础建设之上而创立的,它相较于母校教学更具时代性及应用性。因此,必须制定出一系列的教学质量管理措施才能有效保证独立学院的各环节工作处于正常的状态,才能促进独立学院健康发展。
1.建立完善的教师管理制度
教师在学校教育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针对独立学院教育的特殊性,首先要强化教师在教育中的管理规范。其一,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结合社会发展方针策略以及用人单位实践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死板的教学作风,采用学生感兴趣的风格模式进行教育,务必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融入教学任务中,以此来提高独立学院整体的教学质量。其二,教师要在对学生开展教学工作前对每个学生的掌握知识的基础、学习能力等各方面进行调查,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在教学中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育,使每一个学生在其所属的层次范围内都会得到不同程度地提升,从而提高独立学院整体的教学质量。
2.强化学生学习态度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与提高教学质量管理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制定出不同的教学方案。一般来讲,独立学院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对学习缺乏兴趣的问题,因此,首先要强化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要明确告知学业对学生今后成长的重要性。同时针对某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去除心理自卑感和优越感,以便帮助其树立起良好的人生观。另外,教师要在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并且让学生自由组合完成实践,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社会的感悟能力以及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同时,教师通过开展实践活动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相互间的沟通协调能力,以便培养出多元化的优秀人才。
3.明确教学目标
独立学院与普通高等院校在教学中最大的差异在于独立学院更注重培养学生社会生存能力。因此,独立学院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也就是根据国家及各企业发展所需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另外,要专项培养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人才。
例如:某独立学院在教学中与当地的多家企业联合,根据各企业岗位的不同以及对人才的需求设立专项的专业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通过多年的教学总结,该独立学院不仅在教学重量管理方面居于国内同等院校前列,并且该校所培养出的人才均得到了较好的发展。由此可见,明确教学目标才是独立学院提高教学质量管理的重中之重。
五、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教学质量管理在独立学院发展经营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并对促进独立学院成为综合性教育院校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教学质量管理中,要根据实际情况所需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才会使独立学院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贤君,张胜利. 对国有独立学院若干问题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13:30-32.
一、管理目标
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由校长主管,下设分管领导。通过制定学校科研管理制度,使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在课题申报、中期管理、具体实施、奖励等方面更加规范。
二、学习制度
1、加强理论学习,以理论学习促进自己的观念转变和认识的提高,指导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为自己的科研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
2、学校为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创造条件,聘请有关专家来校指导课题的研究。平时加强与图书馆的联系,及时为课题研究的进行提供相关的资料和书籍。
三、申报制度
1、学校及时区级课题的申报信息,并组织力量做好课题立项、论证等工作。
2、每年9、10月份,学校组织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并认真填写校级课题申报表,申报者要比较详细地写出课题研究的方案,由学校审核批准为校级重点和一般课题。
3、学校要求全体教师积极投入课题研究,特别是骨干教师、青年教师(40岁以下),要做到人人有课题。
4、申报课题的形式可个人申报,也可以教研组申报,个人参与合作共同研究。课题的研究内容要贴近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到小而实,要服务于学校的重点课题。
5、一经申报,课题组的教师或个人要积极主动地进行研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要上研究课。课题负责人对情报资料进行收集整理,课题一旦结题,要做好归档工作,按时完成结题报告。
6、课题实施时间超过一学期的,课题组要做好中期的自查及汇报。
7、学校每年拨出一部分经费用于教育科研,用于课题组购买图书资料、问卷及资料的复印等其它所需的支出。
四、奖励制度
1、为了推动学校教育科研工作,鼓励广大教职工参与课题研究,学校每一年举行一次校教育科研成果评奖,经有关专家及科研小组评审,获成果一、二、三等奖的,在考核中分别奖励120元、100元、80元,鼓励奖40元。
2、教育科研在市、区、校级课题立项成功,校方向课题参与者发放课题开题奖,奖额视参与人数而定。教科研荣获市、区级成果等第奖的课题组负责人奖400元、300元,其他组员视承担课题的多少奖200~100元不等。
3、在区、市、国家刊物上的奖励为100元、200元、300元,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评为先进。文章在区、市会议上交流的奖120~160元。在校级汇报交流的奖30~60元。
4、教育科研获奖的将记入教师本人的业务档案。
5、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学校将评选教科研个人先进。
6、学校每年组织一次科研研讨会,进行科研成果的交流。
7、教科研成果评奖必须达到以下几点要求:基本按时,案几划完成课题方案;论文符合课题研究报告的基本内容和要求;论文具有客观性、准确性、可读性。
一、教育生态学概述
(一)教育生态学的基本含义
在国内外越来越住注重教方法的时代里,我国教育的改革也在稳步进行中^在全新的教学概念里,教育生态学逐渐被采用为新型旅游管理教学的角度,那么什么是教育生态学呢?顾名思义,这种教学方式或思维是具有创造思维的将教育和整个世界领域内的生态环境进行了相互链接,并将两者相互作用的原理进行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对于教育生态学而言,把生态学作为基本理论依据是它最重要的特点,在教学目标的落实过程中,生态知识是传播内容的基本导向,从而让生态进入学生的学习意识中,为学生的发展提供生态方面的理论依据,进而对校园文化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二)教育的生态学的特性
经过浅析教育生态学的基本概念,为了让此思想模式更好的运用到教学中,对于其特点的分析与掌握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对于教育生态学的试用范围和研宂领域来说,宽泛是很主要的特点,但就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策略层面而言,它将教学模式和学校自身的生态环境作了一个紧密的联结,由此可见,也可以将相关的教学策略与生态环境当作一个生态体系,体系中的每个因素都以其特有的方式在运转,各个因素之间形成相互作用的机制,彼此之间互相产生各种影响,以及对各种形式的能量传递和转换,形成一个相互牵制的平衡态势。
二、目前我国高职旅游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动了旅游行业的发展,在我国目前的高职学校教学中,旅游管理是非常热门的专业,这也就要求教师和相关部门要加强教学的模式转换,力求培养更多专业的人才,但是基于我国的基本现状,在高职旅游专业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急需解决。
(―)技能培养与能力培养不明显
首先,第一个旅游专业教学方面的问题就是技能培养和能力培养的疏忽,在目前的高职教学中,很多教师不能用心的眼光看待教学策略,依然把课本内容的死记硬背当作课堂主体,不能把教育生态学等相关教学方针运用到授课内容里,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形成了很大阻碍,这就是问题之一。
(二)教学实践环节不突出
众所周知,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而言,实践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目前的教学体系里,实践内容依然相当稀疏,教师把知识的重点放在力量上,让学生不能在生态角度力量专业的知识内容,实践环节的缺失让我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进步呈现缓慢趋势,所以为了让教育生态学的相关思想注入到教学思维里,提高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效率。
(三)缺乏对旅游行业职业意识培训的课程设置
对于上文所分析的教育生态学相关内容,现代教学中有很多此类问题的缺失,例如缺乏对旅游行业职业意识的灌输与相关课程的设置。众所周知,旅游管理是以旅游为基础的服务化专业,职业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在目前的高职教学过程中,很多学校不仅忽略了实践的重要环节,还把职业意识的培训和课程设置也忽略掉,这就使得学生不能更好的深刻理解自己所学专业,不能培养生态化的职业意识。
三、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加强高职旅游管理效率的教学策略
(一)结合生态环境设置明确的专业目标
对于我国高职学校中的旅游管理专业而言,为了更好的把教学生态学的相关思想带入到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学会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出发,思考加强髙职旅游管理效率的全新教学策略。首先,教师应该结合生态环境设置明确的专业目标,这种生态环境一种是指校园环境,另外一种是指旅游行业的具体生态环境,例如在学习景区管理相关课程时,教师以后设定明确的目标,可以把生态环境的发展要求或具体景区作为事例,让学生在有实际环境的情况下进行思考和学习,从而更好进行教学。
(二)教学过程以宽基础、活思维为原则
教师生态学是一种很活跃和具有实际意义的教育学术,为了结合此类内容去加强旅游管理的教学,教师就应该把教学过程阔宽基础,力求活跃学生的思维。例如在学习农村生态旅游E的建设时,教师可以先把生态内容为学生讲解,然后让学生以生态角度去发挥想象的发表见解,这种以教育生态学基础为背景的思考平台,更加能够培养学生的活跃思 维和专业技能。
(三)以职业性为出发点,带领学生进行生态环境下的实践体验
经过上文的分析结果我们可以知道,目前高职旅游管理教学中,实践课程的忽略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结合教育生态学的思想施展创新教学策略,教师就应该学会以职业性为出发点,带领学生进行生态环境下的实践体验。例如在学习历史性遗迹景E的管理工作时,教师就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教学,带领学生走进历史景E,在真实的生态环境下进行授课,增强学生的现实体验感,从而培养更好的职业技能,提高教学效率。
(四)积极发展生态模式的实习基地,推进校企合作
除了上述的几点策略,为了更好的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去施展教学,教师还应该注重抽象生态的发展与运用。对于高职院校的旅游专业学生而言,毕业既就业的情况非常普遍,这也是非常现实的问题,所以为了更加的培养学生与行业接轨的思想,学校就应该积极发展生态模式的实习基地,推进校企合作。实习,众所周知,是学生在学习接近尾声时为了适应行业环境的铺垫,而对于旅游专业学生而言,进入生态模式的实习也是把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重要环节,所以如果学校能够把校园环境和企业旅游环境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教育生态学的引领下,走进旅游行业的生态环境,就能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与实际技能。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生活水平的日益增长大家有目共睹。在经济能力提髙的同时,我国教育行业中休闲相关的专业也在不断改进,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上文分析的旅游管理学,为了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教师应该学会运用教育生态学去进行全新的授课模式,上文在分析了教育生态学的基本含义和特征后,浅谈了目前高职教学中旅游管理教学的问题,并且深入思考了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加强高职旅游管理效率的教学策略,提出了积极发展生态模式的实习基地,推进校企合作等具体措施,相信我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会更加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