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校师德师风培训方案

高校师德师风培训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校师德师风培训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校师德师风培训方案

高校师德师风培训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 师德师风 考核机制 监督机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B-0016-02

中职学校的教育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还应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培养教育。对于中职学生而言,教师就是他们的榜样,一言一行都会对他们造成深刻的影响。因此,教师良好的师德师风对学生最具有影响力和说服力,对学生起着吸引、示范和导向的作用。要履行好教师的职责,教师应具有高尚的师德师风。本文就中职学校师德师风建设进行探讨。

一、中职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学校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一个载体,在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应起到搭建平台、引导、监督的作用,然而部分中职学校并没有履行好这一职责,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师德师风的培养机制不健全。受多元文化社会环境的影响,一些教师出现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生活腐化等有失道德风范的现象。然而,面对教师中的道德失范现象,学校并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学校每年往往都会开展多次教师专业以及教学技能的培训,然而对于师德师风的培训相对比较少,没有成型的师德师风培训模式,有的学校甚至不曾开展过任何关于师德师风培训的活动。这导致教师师德师风无法提高,甚至出现失范的现象,从而造成学生良好思想品质的形成受到影响。

(二)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大多数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分开,即教学由专职教师负责,德育由班主任负责。这样的管理方式往往使专职教师只专心上课,而忽略了学生的道德教育,忽略了自身道德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即使发现有的教师有违反学校纪律的行为,校方往往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者私下处理,因为要顾及学校的外在形象,稳定教师队伍。但是这样处理的后果并没有起到震慑和警示作用,只会使部分教师的师德师风水平继续滑落,而学生可能由于教师师德师风的欠缺,价值观、人生观也会受到消极影响。

(三)缺乏有效考核评价量化机制。多数学校评价老师的师德师风是学生给教师打分、教师之间相互打分,评价指标较为单一。部分教师为了提高受学生欢迎的程度和获得学生的好评,课堂上主动迎合学生的喜好,却忽略了教学目标的要求。而在同事之间的互相打分评价时,由于缺乏量化评分标准,很难做到公平、公正的评价,有的是提前做好相互约定,有的是碍于同事的面子,有的则是忌惮上级的权威而在评价时一律给了好评,但是在存在竞争关系或者有矛盾的教师之间,往往也可以看到一些不公正的评价,甚至是恶意的中伤。这种相对单一的考核评价体系,往往很难真正体现出教师的师德师风水平。

二、中职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对策

针对当前中职学校在师德师风建设过程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一)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培训。师德师风建设是新常态下社会和学校对职业教师提出的迫切要求,更是推进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和中心内容之一,应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因此,学校应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对教师师德师风的培训,大力提高教师师德师风水平。例如,教师上岗后,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师德培训,让教师在培训学习过程中增强责任心,提高职业道德素质。通过技能培训和师德师风的培训,进而不断提高教师的技能水平,改善师德师风现状。

(二)完善师德师风建设的监督机制。中职学校要对教师队伍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避免教师出现违纪行为,违反教学准则和道德约束。学校应加强对教师教学工作的监管,开展教师教育教学质量评估,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的结果与教师职称的评定等方面挂钩,实行教师择优上岗制度,不断鼓励教师自我加压,严格自律。成立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小组,负责规划、组织和落实教育活动,成立师德师风督导小组,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教师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在校园网内建立“师德师风监督网站”,鼓励学生对教师师德师风进行监督,教师之间相互监督,通过监督机制的完善,教师完善自身道德修养,严格遵守教学行为准则,践行师德师风要求。

(三)完善师德师风的考核机制。在师德师风建设的过程中,学校组织相关的人员成立师德师风领导考核小组,制定完整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小组按照师德师风考核方案的要求,结合教育教学管理和培养要求,制订出行之有效的量化评定方案,实事求是地进行考核。发现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要严格进行处理,并记录在案。此外,考核评价教师德师风要从多角度进行,多方面评价。评价方式有学生评、家长评、自评、教师互评、考核领导小组评,各占一定比例。评价指标包括思想政治、业务能力、职业道德三方面,以职业道德为考核重点。各项综合起来的分数作为最终的评定指标。对于表现良好者,给予师德师风模范称号,并给予物质上的奖励和精神上的表扬,鼓励教师向这些标兵学习。师德师风考核的结果将作为职称评定、薪资待遇的参考,以此刺激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师德师风水平,督促其做好本职工作。

此外,在已有基础上还可增加一些举措,如在师德师风培训方面采取青年教师“一对一”培养和安排校内的师德标兵为全校教师做讲座、树标杆;把科研和教师参加或指导的各种活动技能比赛纳入师德量化考评;以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为切入点,制定包括政治思想、业务技能、关爱学生、刻苦研修、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廉洁自律等方面的评价指标,采取目标式引导,目标分固定和自选两部分,并实施量化式考核以及建立校内学分制考核评定等。学校成立的教育教学督导组,要改变传统的“只督不导,只管不培”的现象,改为“管培结合,以培导为主”,这样才有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同时,还可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如通过校园的广播、简报及橱窗宣传,让全校师生耳濡目染。最后,还可向国内外一些在师德师风方面做得较好的学校学习,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借鉴它们好的方面。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应结合中职学校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切切实实地开展,落到实处。良好的师德师风应该深入每位教师的心中,体现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之中。学校应切实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长期工作来抓,促进良好师德师风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郭秀梅.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8

[2]吴鹏.关于中职校德育工作中的师德师风建设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5(14)

[3]刘彦.中职师德师风建设的现状及路径探求[J].职教通讯,2015(5)

[4]陈洪福.浅谈中职学校师德师风建设[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20)

[5]张然,王利,黄伟,等.高校师德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4)

[6]丁宁.中职学校师德师风考核评价机制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27)

高校师德师风培训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新进教师;校本培训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10-0055-02

高校教师岗前校本培训是高校新进教师在走上工作岗位前,以所在学校为培训阵地,由学校职能部门负责安排与管理,以教师自身和学校的发展为培训目标,以校内优秀名师为师资培训队伍,围绕着教学活动开展的岗前培训[1]。该培训可以在充分结合国家教育政策法规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实际发展,合理安排培训的内容及方式,使新进教师更好更快融入到学校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这也是目前国内高校普遍采用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培养的重要方式[2]。

一、高校新进教师岗前校本培训的意义

(一)教师职业专业化的需要

教师职业专业化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层是指教师资格需要认证,只有具备一定的资格证明才能成为教师[3]。《教师资格条例》第二条规定,“中国公民在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应当依法取得教师资格”;《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暂行细则》第九条规定,“岗前培训的考核结果记入个人业务档案,考核结果可以作为教师资格认定和职务聘任的依据之一”[4]。在统一的岗前培训基础上,大多数省份规定新进教师必须完成各校自己组织的校本培训,教师合格后方可参加省一级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统一组织的岗前培训,进而教师才能申请高校教师资格。

第二层是指教师是一个需要专业技能的职业,需要具备专业知识。这里的专业知识既包括学科方面的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即应掌握相应的教育教学理论及教学技能、遵循教师职业道德[3]。因此,围绕着教学活动开展的岗前校本培训在促进新进教师职业化发展方面显得十分必要。

(二)新进教师实现角色转变的需要

每年的高校新进教师可分为三类:应届高校毕业生、高层次引进的人才、从其他高校或科研单位转过来的教师。应届高校毕业生占较大比例,且大多数没有经过系统的教学训练。岗前校本培训可以使新进教师熟悉、适应高校工作环境与要求,减少职业初期的不适应性,顺利完成从“学生”到“教师”角色的转变。同时,这也可以使其熟悉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掌握最基本的教学方式方法,为以后教学能力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高校新进教师岗前校本培训现状

(一)培训内容与形式单一

目前国内高校对新进教师都设有岗前校本培训环节,大多数高校是以集中专题讲座和导师制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专题讲座是高校对新进教师开展的关于学校相关政策、校情、校史等方面的讲座。目的是让新进教师对校情有整体上的了解,并在讲座中穿插教学观摩的环节。导师制是指学校为每一位新进教师选定一位学科相近且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担任导师,指导新进教师如何备课和授课等。集中专题讲座可以满足新进教师对学校校情的了解,但无法满足其对教育教学培训的需求,也不能使新进教师充分认识到教学过程中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不能使其深入理解高校教师应具备的师德师风。与此同时,导师制中的指导教师由于教学与科研的压力,无法对新进教师进行系统的教育教学指导,不能使新进教师进行实践教学方面的训练。因此,目前国内高校新进教师岗前校本培训普遍存在着形式单一、无针对性、培训效果不能达到预期目标等问题[5]。

(二)培训存在功利性

岗前校本培训应围绕着促进高校教师更好地融入学校,更好地履行教师岗位职责这一目标和任务开展,最终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然而,从近几年高校岗前校本培训来看,个别学校开展校本培训只是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培训课时任务,导致培训流于形式。对于培训的主体――新进教师来说,参与培训只是为了完成学校的任务,致使培训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三)考核方式不科学

培训效果需要通过量化考核进行验证,科学完善的考核方式才能检测出培训的成效。目前,各个高校校本培训通常以考勤为手段以课时量为内容进行考核。这种考核方式不能真正检验培训效果,随意性大,不够全面。

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岗前校本培训的实施策略

(一)岗前校本培训的最终目标

开展新进教师岗前校本培训必须明确培训的目标,并围绕着目标展开:一是帮助新进教师尽快熟悉学校的工作环境和相关规章制度,顺利实现角色转变;二是通过对校情校史的了解,增强凝聚力,树立正确的师德师风;三是通过教学实务的培训,帮助新进教师尽快掌握教学工作的基本规则与方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四是满足资格证书及晋升的指令性要求[4]。

(二)组织与管理

学校高度重视,多部门合作组织。本培训由学校的5个职能部门协调完成,其中师德师风部分是由人事处、教务处、教学发展中心负责组织实施,教师职业规划及教学实务部分由教学发展中心负责组织实施,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负责整个培训活动的网络及视频技术支持,宣传部负责整个活动的宣传报道。

(三)指导教师团的构建

指导教师选聘及指导教师团组建得如何直接影响着校本培训能否达到预期目标,为此就要求指导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突出的教学成果,而且要有正确的教学态度,指导教师的教学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新进教师走上讲台后的教育教学态度[6]。

该校岗前校本培训的指导教师由两部分组成,校级名师及学校教学实务培训团。教学名师队伍主要负责师德师风及教师职业规划部分,教学实务培训团负责教学实务部分。教学名师队伍由学校的省级及以上层次的教学名师组成。教学实务培训团共有来自涵盖学校8个学科领域的15名教师组成。在年龄构成上,35岁以下占40%,35―45岁占46.7%,45岁以上占13.3%,符合老中青相结合且中年教师占多数的年龄分布结构。这些授课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及较高的教学技能,在教学方面,86.7%的教师是校级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二等奖的获得者,均主持或参与校级及省级重点教学改革项目。科研方面,80%的教师主持过国家青年基金项目,因此这些指导教师在专业素质上均是学校的佼佼者。

(四)培训内容及方式

岗前校本培训主要包括师德师风、教师职业规划和教学实务3个方面。师德教育主要通过农史馆、校史馆现场教学的方式帮助新进教师了解农业乃国之命脉,以及我校在承担国家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重大历史使命,增强新教师的责任心和荣誉感。以“人才培养”为主题的名师讲座及学校政策解读,帮助新进教师树立正确的自身角色定位。师风教育则依托团队素质拓展训练开展,拓展训练以“行动、合作、体验”为指导宗旨,通过“万众一心”等专项活动,在增加新进教师相互了解的基础上,加深认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为今后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教师职业规划”以讲座的方式开展,在以高校教师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讲座的基础上,邀请校内名师引导新进教师平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高校教师心理教育”以高校教育教学环境中教师与学生的基本心里现象和规律为核心讲解内容,有助于新进教师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

“教学实务培训”是校本培训的重点,目的是帮助新进教师迅速掌握授课基本技能。该部分培训由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组成,理论部分分为16个课时,采用集中培训的形式,从教学过程概述、教学方案撰写、课堂组织、教学语言表达等一个完整授课过程的12个要点进行阐述,使新进教师全面把握教学工作。优质教学展示是教学实务培训部分非常重要的环节,在教学实务理论讲解部分结束后进行。该部分由师资培训团的6名不同学科领域的教师进行教学展示,让新进教师直观感受一节精彩的课程是如何组织、如何与学生沟通的等,也能帮助新进教师更好地理解掌握相应的教学理论与方法,为后续教学实训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实训是教学实务培训的实践部分,该部分在学校教学发展中心的微格教室进行训练,要求新进教师进行15―20分钟的授课展示且需进行两轮次试讲,每4-6位新进教师自由结合进行两轮次试讲,由一名指导教师全程指导并提出改正意见。

(五)考核方式

“师德师风”和“教师职业规划”部分通过出勤及学分两种方式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参加“教学实务”部分的培训。教学实务考核分为两个模块进行,理论部分采用出勤考核、课堂表现考核及结业作业考核。所谓课堂表现考核是培训教师要根据新进教师在课堂讨论问题、交流互动中的表现进行打分。结业作业考核就是每位新进教师在理论课程结束后要提交一份“教学设计”,指导教师进行综合打分。实操训练考核是指导教师对每位新进教师的授课展示进行打分。通过对上述三部分内容的考核,成绩不合格的新进教师需要进行专项培训并再次考核,他们考核合格后才能开展后续的教学工作。

作为岗前校本培训新体系和新模式的实践与探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进行了初步尝试,为岗前校本培训的理论发展和实践创新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高校教师岗前校本培训工作是一项在探索中日趋完善的崭新任务,各高校应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借鉴国外高校岗前校本培训的基础上增强校本培训的实效性提升培训水平,推动高校岗前校本培训更长远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月朗.高校教师校本培训的现实意义和策略[J].黑龙

江高教研究,2006,(7).

[2]肖鸿雁.高校教师校本培训改革刍议[J].教育评论,

2014,(11).

[3]刘德娟,孙乐飞.浅谈教师职业的专业化[J].辽宁教育

研究,2006,(3).

[4]陈玮.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紫金

学院为例[J].人力资源管理,2012,(10).

[5]王菊.创新高校岗前培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宿迁学

院岗前培训的组织与实施[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1,(10).

[6]华启蔚.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思考与实践探索――南京

高校师德师风培训方案范文第3篇

坚持以"十" 精神为指导,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宗旨,以师德教育、学科培训、岗位培训、名师研修、国际交流及提升师能为重点,以校本培训为基础,面向全体教师,整合利用教师教育培训资源,在改革创新自主发展的基础上,创新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全面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 进一步提高我县教师的师德水平和综合素质,进一步健全和拓宽教师培养机制,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坚实业务基础的高素质、专业化、研究型、具有创新意识的新型教师队伍,为更好地推动推动XX教育实现更加优质、更具内涵、更为协调、更有品位、更大影响,办人民满意的"更好教育"提供师资保障。

二、培训形式

1.全面完成国、省、市关于教师继续教育的各项规定指标,积极做好省、市培训的送培和派送中小学教师和管理者出国培训工作,落实各项培训任务。在此基础上,大力开展县级培训活动,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和幼儿教师全员培训(考核)工作,同时指导基层学校开展好校本培训,组织安排好"外教进校园"活动。

2.县级培训由局组织人事科组织协调,中等专业学校继教处、实验幼儿园具体承办,行政业务科室、教研室靠前指挥并参与实施,将采取以全员培训为基础,以网络培训为支撑,以集中面授培训为重点,以骨干和专项培训为抓手,以专题讲座、学科专业知识辅导、教学案例分析、实践操作、互动、研讨、观摩、网上交流、考核等为主要形式,以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教师需求为切入点,开展教师培训活动。

三、培训内容

1.强化师德师风教育。深入开展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月活动,把师德师风教育纳入各类教师培训活动之中,坚持教育先行。通过读书学习、群众路线教育、宣讲形势政策、通报典型案例、重温法律法规,组织开展专题讨论、感言交流、征文评比、点述点评、公开承诺、自查自纠、专项整治等活动,引导教师定期进行师德总结、撰写自育笔记,建立教师师德电子档案,实施考评监督机制,切实增强师德师风建设的系统性、连贯性和针对性,培养造就适应教育发展需求的教师人格魅力和专业素养。

2.有效开展教师学科培训。围绕我县教育抓内涵反展,抓质量的目标要求,进一步研究各学科教师培训系统化、系列化实施的方案,重点加强农村教师培训,在培训项目设立、培训人员安排等问题上向农村教师倾斜,利用暑期继续教育集中培训和国、省网络学科培训来加强各学科技能的培训,确保全县教师全员参与其中。每月花一至两天时间对所教学科教材进行阶段性梳理,通过名师对教材的分析辅导、课堂教学研讨,进一步理解新课改的指导思想、任务、目标和实施策略,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重、难点,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钻研教材,优化教法,提升教师学科教学和指导学生学习的技能,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根据音乐、体育、美术、计算机等学科培训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对不同层次人员进行分类培训的办法,放大培训效应,聘请高校教师开展业务辅导,提高培训层次,并以此培训班为阵地,更大力度的推进学校特色建设。同时结合课堂教学达标、"荷韵杯"赛课、省"蓝天杯"会课、省微课大赛等活动,实现以赛促训、以赛促学的目标。组织安排好"外教进校园"活动,指导、促进中小学的外语教学,为师生更深切感受国际文化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加大引资培训力度,英语教师通过观摩外教的课堂教学、参加与外教的沙龙研讨,每月一次外教集中培训等形式,丰富英语文化知识,增强口语、会话、交流能力,提高全县外语教师的口语水平。

3.持续做好岗位技能培训。顺应我县教育发展需求,持续推进非教学岗位专项技能培训。办好与高校联办的中小学校医、保健教师、财务人员专业人才培训班;做好网络管理、网上结对平台、录播教室、视频会议系统、电视节目制作等现代化多媒体和软件应用的培训;组织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基建(维修)审计、责任督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年检、社区教育、职成教新闻报道、实验技能、科技创新、七巧科技、航模制作等培训,提升信息技术员、保育员、通讯员、实验员、科技辅导员等特殊岗位专业人员素质,为学校各项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提供人力支持。组织实施心理咨询师、新教师、班主任、教科研人员专项培训,通过理论学习与岗位实践锻炼,建设一支适应时代要求和实际工作需要的专业人才队伍。

4.大力提升教师学历水平。围绕"十二五"规划中教师的学历目标任务和2017年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县级监测评估要求,重点加大研究生学历的提升幅度,继续通过年度目标责任分解推进研究生学历提升,各单位要将参加研究生学历进修的任务分解到人,加强宣传动员,完善制度措施,强化激励机制,并跟踪督查到位;县中等专业学校在办好原有函授班基础上,与高校联合举办硕士研究生班,尽力为教师学历提升提供便利和有效服务,保证教师参加学历进修既方便、又真正有所收获;现局对全县教师学历提高培训工作进行检查管理和督促指导,严格执行好学历提升奖励制度。

5.抓实抓好学校校本培训。各单位要结合本单位教师业务状况,和当前规范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一体化机制,制定校本培训计划,确定内容、形式、人员和时间安排,组织教师开展形式多样的业务学习、辅导活动。要围绕县、校师能建设"三项展示活动"方案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年度目标计划,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活动平台,有侧重的加强师德培训、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和竞赛;要以骨干教师培训、参加省市培训的教师学习心得交流、结对单位和骨干教师的人才支援、城乡学校网上结对一体化集体备课研究与实践、名师工作室优秀论文汇编,丰富校本培训的内容,提升校本培训的质量。努力发挥已有网络资源在教师继续教育,尤其是在校本培训中的作用。各校要精心挑选适合本校的网络教育课,将其纳入自己的校本培训计划,一并上报。确保每名教师在"XX学习在线"实名注册学习,每学年完成3个以上、不低于8个学分的网络视频课程学习,并按8个课时计入校本培训总学时。负责"XX学习在线"后台管理的中等专业学校继教处要积极主动与基层学校联系,做好教师注册入学的指导、管理、考核工作。各职能科室要发挥好学科基地的作用,加强对校本培训的指导,对校本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督促整改,及时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

6.全力拓展骨干教师培训。持恒办好名师工作室,进一步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完善工作机制,提高组织化程度,提高学术研讨和课题研究的效益,举办教学展示、读书交流,组织骨干教师送教到镇,承担培训任务,帮带青年教师,发挥他们的引领作用,更好的引导、促进骨干教师自我提升,推动骨干队伍、教师队伍建设。

7.全面落实幼师培训考核。为深入贯彻精神,提升学前教育发展水平,针对我县目前幼儿园师资多为临时聘用人员、公办教师数量不足、幼教师资队伍的专业化起点很低的现状,继续加大对幼教师资培训力度。以县实验幼儿园为培训基地,以集中培训、分散指导、园本培训、教学观摩、教育论坛为主要形式,组织开展幼儿教师的师德培训、普通话达标培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培训、教师资格两学辅导、专项技能培训等,提升幼儿教育师资队伍素质。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工作的意见》,严格执行幼儿园保教人员资格准入制度,强化幼儿园教职工全员培训(考核)工作,今年对全县幼儿教师进行键盘弹唱的培训考核。

8.高度重视网络培训。网络培训是新时期教师培训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全员培训的保障,是为教师提供终身学习资源和空间的主要途径。本年度培训工作安排中,认真落实好国家级、省市级教师网络培训,遴选有能力、有热情、计算机操作水平较好的人员担任网络培训班班主任、辅导教师和管理员,重点指导网络学习的方法,帮助教师学会对专题式、单元式培训资源进行积累和梳理,多掌握综合性和通识类知识,促进教师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

四、培训要求

1.根据有关安排,做好培训前准备工作,带好自备材料;

2.严格遵守培训纪律,因故不能参加培训的,需提前提交书面请假手续(加盖单位公章);

3.及时复习消化所学知识,并加强自学;

4.积极参与实践操作,努力提高专业技能水平。

五、培训考核

县级各类培训结束后,将进行考核。

1.考核形式:书面知识闭卷考试,过程检查记载。

2.考核内容:①学科知识(70分),包括教材理解与把握、教材处理、教学设计和相关学科应知应会的知识技能;②出勤率(15分);③遵章守纪情况(15分)。

高校师德师风培训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校青年教师 职业道德建设 对策

高校要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满足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教师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和专业素质,才能全面承担起时代所赋予的重任。40岁以下(包括40岁在内)的青年教师人数高达87万,所占比例超过了 60%,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状况、道德品质、专业素质和价值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关系着“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的稳步推进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1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师德建设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养成,而且能够为社会道德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年轻老师年轻、学历高,但社会和科研经历不足,还处在职业道德的培养和形成阶段,对自由化思潮、多元化的价值取向等缺乏足够的辨识能力和抵御能力,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1政治观念淡化,价值标准失衡

高校教师处于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阶段,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多元化价值取向缺乏政治鉴别能力,忽视对政治理论和国家发展形势的学习和认识,不能正确把握个人利益追求的重点和方向,过于追求世俗化的名利和物质享受,不利于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贯彻执行党的方针和政策,有悖于教书育人的初衷。

1.2轻教学重科研,敬业意识不足

教学和科研是高校青年教师工作的两部分。但随着国家在科研政策的制定和科研经费的投入,教师职务晋升的评价体系把科研成果作为评价教师能力和水平的核心标准,但青年教师不可避免地把大部分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学术研究中争取经济利益和发展机会。

1.3示范意识淡薄,道德素养滑坡

教育的目的是育人,育人的重点是塑造人格。但是部分青年教师为人师表意识淡薄,不遵守教学纪律;有的教师学术道德差,弄虚作假;有的教师言行穿戴不得体工作作风散漫对同事缺乏团结协作精神,严重影响学生整合素质的培养和道德品格的塑造。

1.4师生交流不足,育人意识缺乏

热爱学生应该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要求。高校青年教师应该利用自身优势多与大学生交流思想,但事实上,部分青年教师为了个人利益而忙碌,而疏于与学生的思想交流,不能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从不过问,不能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

2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问题的原因分析

2.1全面深化改革给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带来的挑战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物质利益分配格局的变化,价值取向、道德评价、行为选择、生活方式也发生着变化。一方面人们的主体意识,另一方面同时也为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滋生培育了土壤,部分青年教师过分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自身品格的提升和职业道德的完善。

2.2高校师德建设机制不健全,评价机制不科学

长久以来,很多高校对师德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将其纳入战略发展规划中,只重视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等“硬”指标建设,而忽视了师德等“软”指标建设。在师德培训方面,没有从教师自身发展需要出发,只注重单线师德知识教育,培训目标设置和内容安排上,过于高深和宽泛,脱离教师生活实际。

2.3部分青年教师职业转换意识不强

青年教师执教生涯一般是从学生到教师的单纯角色转变,他们既有的年龄特征和职业素养使得他们不能较快适应角色转换,容易引发其心理困惑,严重影响青年教师的自我师德的培养。

3加强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

3.1加强师德教育,树立科学教育理念

加强对青年教师的理论教育和价值引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青年教师,提高青年教师的政治理论素养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理论水平,端正思想认识,掌握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教书育人,从而促进良好师风的形成深化对教师职业的认识,培养其职业情感,并将其内化为职业理想。

3.2建立科学的师德建设运行机制

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性工程, 高校应对青年教师的师德进行全程化培训,积极拓宽师德培训渠道,把师德教育贯穿于教师的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培训中积极开展以青年教师为主题的师德沙龙经验交流活动,创新培训载体,丰富培训形式。

3.3强化青年教师激励机制

完善青年教师的激励机制是提高青年教师师德水准的重要保障,通过加大奖励、建造教师公寓等多种方式缓解青年教师的生活压力,为其更好的服务于教育消除后顾之忧。高校青年教师的隐性激励主要体现在职位晋升与声誉,在对优秀的青年教师给予物质奖励的同时,应通过多种宣传方式对其表彰和宣传,提高其职业荣誉感。

3.4完善考核评估机制

首先,健全师德评估方案。对青年教师的考评,应将关于教师道德的思想道德水平、科研能力、学术道德、价值取向等进行评估;其次,高校应将师德考评常态化,将考核结果作为青年教师评职评优的硬性指标。将表现突出的青年教师给予表彰,且在评优评先和职称评定中优先考虑;对于师德表现较差的青年教师予以批评教育,情况恶劣者在评定中实行“一票否决制”。

参考文献

高校师德师风培训方案范文第5篇

一、调研上海市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中心

为了解民办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情况,对上海民办高校教师发展中心进行了深入调研。该中心于2014年1月依托上海师范大学成立,聚集了上海市20余所民?k高校,主要职能包括制定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实施民办高校“强师工程”培训项目,开展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国际交流,为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各类服务和决策咨询等。其中,“强师工程”培训是该中心的主要特色之一,包括新教师培训、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教师科研能力培训、学校管理岗位教师培训、“双师型”教师专业类培训等。每年以各培训项目为载体策划各类民办高校教师技能比赛,根据民办高校办学特色及在校生学习特点,研究民办高等教育的特色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切实提高上海市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此项目的实施和开展得到了上海市委的大力协助和扶持,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以2014年为例,上海市民办高校教师参与境内培训1690人次,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1%;境外培训421人次,攻读学位共计19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8%。另外,在教师培训方面,可以说上海市民办高校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通过自上而下的政策引导,有组织有计划的实施方案,充分调动了高校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培养一批 “双师型”教师,切实提升各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二、我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

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我校也在努力尝试用新的理念和方式开展工作。2010年9月,由教师培训科发展成立了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挂靠教务处。主要职责包括: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教师教学发展的首位,强化师德师风教育,特别是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在教师培训中的内容。

开展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为目标,改革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开拓教师学术视野、提高学术创新和科技创新能力、增加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项目培训。

开展教学咨询服务。通过组织校内校外教学名师、优秀教师开展教学专题研讨、搭建教学网络示范平台等,集中优质教学资源,形成共享机制,为学院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为学院相关职能部门教育教学政策的制定、实施、评价等方面提供咨询服务。

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着重研究课程的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推广学院在教学改革方面所取得的实践经验和成果,同时开展教师发展研究,促进不同学科专业教师间的交流与经验分享。

开展教学资源建设。建设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网络示范平台;建设教师提升教学教法相关理论与模式的交流平台;开设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课程、网络课程等优质教学资源,做好教学素材、教学资源库建设及维护;链接教学名师、优秀教师博客。

开展教学质量评估。会同人事处、教务处、质量办等相关部门,加强对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等考核、检查、评估和交流,同时开展教学评价研究,为学院建立教学数据库、撰写年度教学质量报告提供数据。

三、研究结论及启示

综上,我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已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从中心的组织形式、活动内容、制度化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方面还有待于加强和完善。通过对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调研,并针对我校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发展现状提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一)理念先导,以人为本。

基于民办高校教师流动性大的特点,更应该加强“爱国爱校”、“以人为本”的理念,增强凝聚力。为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可定期开展覆盖全体的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切实了解教师的需求,提出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通过提高教师待遇或福利,激发其积极性。

(二)优化教师培训模式,加强学科竞赛。

民办高校在教师培训方面主要存在几个问题:制度不健全,缺乏整体培训规划;培训模式单一,不能适应教师的培训需求;资金投入不足,缺乏有针对性高层次的培训等。因此,我们应该以教师培训为切入点,将教师学习和组织学习完美结合,加强教师与教师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协作,邀请有经验的中外教师、专家,以及中外企业管理一线的高级管理人士参与培训和讲座,鼓励教师“走出去”,到兄弟院校、企业参观学习。如高级课程进修、国内外访问学者、校际项目合作等,让培训成为一种提升自我的方式,吸引教师主动参与进来,提高教师的素质既是提高教育质量。还要重视青年骨干教师的中坚力量,帮助骨干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技能,提升教育教学的科学理性思维、问题意识和课题转化能力,开拓科学的教研方法,提高科研能力。

此外,还可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技能竞赛,激励教师参与其中,互相交流与学习。目前,我校开展的教学技能类竞赛活动主要是“说课”,活动形式相对单一,并且因专业性质不同,其效果也差异较大。通过调研上海民办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实施模式,可借鉴以下几个方面:为实现大赛的公平性,首先应将参赛类别进行划分:青年教师组(教龄在五年及以下)和骨干教师组(教龄在五年以上),并分别下设“常规教学”和“实践教学”两种比赛类别。“常规教学”主要指执教课程属性为A类(基础理论类课程)或B类(理实一体类课程);“实践教学”主要指执教课程属性为C类(实验、实训等实践类课程)。教师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报名,并由所在学院推荐。

其次,从比赛内容上应注重考高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与实训教学技能,包括相关的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专家(校内或校外)将根据参赛教师的“教学设计”(教案和说课)与“现场教学”两部分表现给予综合评分。

(三)构建信息交流平台,形成网络学习共同体。

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的信息交流平台--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微信公众平台,不仅可以及时公告培训信息和教??发展的相关内容,进行校内教师的沟通交流,还能与兄弟院校加强联系,定期进行经验分享与交流,形成“网络学习共同体”,就某一专题进行研究和讨论,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受训教师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教学实践、发展个人的教学实践技能和相关知识、提升个人的教学实践能力。

(四)规范管理制度,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