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劳动与技术;手工制作;教学方法;创新
常言道“创新是进步之源”,没有创新,世界将止步不前,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更需要具备创新思维,从实践中进行创新,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收获另一番成绩。初中阶段的劳动与技术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以及基本技术,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渗入体会“动手、动脑”的学习乐趣,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关键性的引导作用,创新现阶段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参与到每堂课的教学中去,通过“情景模拟、合作设计、亲手制作、评比奖励”等环节,让学生爱上劳动的同时掌握手工制作的基本技能,从而实现该项教学任务的最终目标,对此,本文将重点探讨教学方式的创新技巧。
一、初中阶段劳动与技术的教学现状
1.重视程度低
受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素质教育实行的难度加大,传统的教学观念使得教师与家长一贯坚持“题海战术、严师出高徒”等教学方法,由于劳动与技术课程并未纳入考试成绩,作为增强学生动手制作能力的一门课程,受到的重视程度降低,存在文化课占用其课堂时间的情况,以浙江省宁波市为例,初三的学生在面对繁重学业的时候,会在劳动与技术课堂上做其他科目的作业,这种现象在其他省份并不罕见,教师对此行为的严惩力度不够,导致劳动与技术教学效率十分低下。
2.课堂活动单一
教师在备课时,并未充分了解学生的真正需求,仅结合教材内容设计简单的手工制作活动,这导致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低;例如,初一上学期的教材内容涉及剪纸、动物纸雕、彩球以及宫灯的制作,很多教师为方便起见,仅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剪纸活动,并未对其进行延伸,如组织剪纸比赛等,既考查学生所学的手工制作技能,又调动其参与热情,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二、创新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科技的进步,学生的娱乐方式正发生着改变,如网上游戏、网上购物等,这使得学生对传统工艺(包括雕刻、剪纸等)的重视程度下降,因此,改变现阶段初中劳动与技术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自主探究、创新学习的能力,已经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
1.巧用创新方法引导学生手工制作
例如初三劳动与技术课程设置为“电工与电子技术”,其旨在通过一定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了解基本的电子技术,从而掌握安装简易收音机的技能,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应现场拆卸收音机,让学生了解其构成部分,然后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认识何为电阻、电压、电流等关键因素,然后让学生现场将拆卸后的收音机进行组装,一旦在重新组装的过程中遇到各类问题,教师便进行详细的讲解,以达到教学的最终目标。
2.营造新型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学生潜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教学内容能吸引学生,学生才会全身心投入其中,这要求教师必须为课堂教学营造新型的教学氛围。例如,初一劳动与技术课程为“制作与探究”,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与创新探究的能力,在讲解雕刻技术这一内容时,教师应利用课余时间事先雕刻一些精美别致的木制品
3.重视实践探究,引导自主性学习
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有所收获,只有当学生全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因此,在初中阶段劳动与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点到为止,尽可能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让其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例如,在讲解风筝的制作技术时,教师不应提前将风筝制作的具体流程加以阐述,应当让学生自主发挥,多数学生都有童年时期放风筝的记忆,因此,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制作,有利于发挥其潜能。(1)了解学生对风筝的认识,这为之后的教学计划提供了充足的信息,同时,将上一级同学制作好的风筝展示给学生,激发他们自主制作风筝的热情;(2)组织学生集体进行“放风筝”的户外运动,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深切体会风筝的价值以及放风筝的乐趣,促使其制作属于自己的风筝;(3)教师依据前两个环节学生的表现以及教学计划,将制作风筝的具体步骤与关键技巧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自行准备做风筝的素材,教师则负责最终质量的把关工作;(4)学习经验分享,在这一环节,主要交流学生在制作风筝这一过程中的体会以及其所制作风筝的独特之处、寓意何在等,让学生了解到劳动与技术这门课程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技术来源于生活,同时又为生活提供新的便利。通过这四个环节,让学生重视实践探究的作用,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综合素质提高与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初中劳动与技术教学的目的则是通过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劳动与基本技能知识,以初步适应激烈的竞争社会,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完成简单的制作,将劳动与技术的学习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基本的制作步骤,掌握雕刻、风筝制作、剪纸、制作花灯等学习内容,在生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可以学习的现象,与教学计划紧密结合,完善现阶段初中劳动与技术教学内容,传统教学方式单一的现状,真正提升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劳动技能。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化学 化学教学 综合素质 新视角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6.030
随着现代教学的不断发展,在实际的教学中越来越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初中阶段学生刚刚接触到化学学科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培养学生的综合化学素质引起重视。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更好的提升初中学生的化学综合素质,值得初中化学教师深思。下面,笔者就提升初中学生化学综合素质的新视角进行探析。
一、要求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
我们在谈促进学生的化学综合素质的过程中,应该引起重视的就是要求学生扎实的掌握基础知识。不管是现代教学过程中,还是传统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都是课堂教学的重点。但是很多教师在开展学科教学时在认识上出现了一个误区,那就是只注重促进学生学科全面的发展,忽视了基础知识部分的教学。
化学教师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对基础知识的教学引起重视。初中阶段学生刚刚接触到化学学科知识,只有学好基础知识,才能更好的进行学科学习。为了使学生扎实的掌握基础知识,也为了促进学生化学综合素质的提升,一方面,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认真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学,并采取有效的监督措施,促进学生有效进行基础知识学习。另一方面,学生也要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引起重视,认真理解每一个知识点,熟练掌握每一个知识点,打好化学学习基础。
二、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学生不仅要能够有效的掌握基础知识,而且还要能够对基础知识进行有效应用。随着现代教学的发展,学生能否对基础知识进行有效应用,已经成为衡量学生学科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初中学生而言,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到化学学科学习,因此,能否具有较强的知识点应用意识与能力,与教师的引导有密切联系。
在新时期的教学中,要求化学教师要将对学生对知识点应用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渗透到实际的教学中去。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师应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例子有效结合起来,进而使学生意识到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点,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教师可以给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运用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点加以分析,使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得到锻炼。同时,教师在初中阶段就注重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点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不仅对学生初中阶段的化学学科学习有很大帮助,而且对学生以后的化学学科学习及其它学科的学习,都有很大帮助,因此,教师也应该对其引起高度重视。
三、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实验作为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提升学生的化学综合素质的过程中,应该对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引起重视。实验是化学学科的灵魂,也是推动化学学科发展的动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提升,一定要掌握一定的方法与技巧。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积累了一些有助于培养学初中学生的实验能力的方法与技巧,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
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引起重视,学生只有对化学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进行实验的积极性。初中学生由于刚刚接触到化学实验,因此对化学实验有较强的好奇心,教师要逐渐将学生对实验的好奇心转化为对实验的兴趣,这样才能使学生对实验的喜好长期的延续下去。
(二)熟练掌握实验器材的操作方法
教师在培养了学生的实验兴趣的同时,还要对实验器材的教学引起重视。进行实验活动离不开实验器材,初中阶段学生会接触到一些较为简单的化学实验器材,学生只有掌握了简单的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才能通过对器材的应用,去完成不同的化学实验,一旦学生难以有效的掌握实验器材,那么学生实验能力的提升将成为泡影。教师既要准确的对学生进行实验器材的教学,同时又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效的掌握相关的实验器材的操作方法,为学生有效展开实验活动奠定基础。
(三)为学生提供更多实际操作的机会
为了很好的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教师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还要为学生提供更多进行实际操作的机会。对于教材上要求学生到实验室做的实验,教师要组织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只有通过亲自操作,才能真正的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才能得到有效提升。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通过学科学习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大量的知识点,而且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有很大帮助。虽然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化学知识较为基础,但是也能够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应用,去解释实际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学生在运用学习的理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时,思维会变得更加活跃,同时对学生的学科学习也有很大帮助。
为了更好的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进行独立思考的机会。学生只有进行独立思考,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使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有效培养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不管是在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还是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的过程中,我们都应该为学生留出一部分进行独立思考的时间。
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摘要】教非所学、专业不对口这种情况在现有的初中教师中是普遍存在的,这些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该如何提高,值得我们深入分析。本文以湖南省初中教师专业适岗培训为例,结合了一期培训的结果,讨论了教非所学、专业不对口教师培训的目标、课程设计以及课程内容等相关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教非所学、专业不对口教师;适岗培训;教师培训;课程设置
教非所学、专业不对口的教师,是指正在从事某一学科课程教学工作,但是在任职前和任职后的教育中学习的却是非本专业,这些应该都属于教非所学、专业不对口的教师。根据我们前期的摸底调查,湖南省各地市各区县的16门专业课程中存在不同比例的教非所学、专业不对口教师,约占此专业湖南省各地市各区县全体教师的1%到14%。其中部分地区的比例比较大,如邵阳市、衡阳市、永州市。而就区县而言,离市区比较近情况相对好些,农村地区的这种情况尤为突出。
这些教师在学历上已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但是由于是在进行跨学科的教学,教师们的学科基础知识远远不能达到当前的教学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学科的教学存在很大的问题。同时也成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初中教师队伍的重要制约因素。除此以外,由于可预见到的其他原因,现在这种教非所学、专业不对口状态的教师队伍不能够在短时间内很好解决。所以,对于这部分教师该如何快速的提高教学所缺知识尤其关键。组织这些教师参加有针对性的适岗培训就成为一个值得我们研究探讨的问题。针对这些教师的特点,特别组织开展了湖南省初中教师专业适岗培训。
一、教非所学、专业不对口的教师实际教学情况
教学过程是涉及到很多因素的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有许多因素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初中生的学习中表现尤为突出。通过对校长和授课教师的调研。发现在这些教师里,教学能力较好、教学成绩较好的人有很多。大多数人会认为,初中的课程以基础知识为主,难度相对比较低,对于授课教师的学科知识要求也就不高,这也是教非所学、专业不对口现象在初中教学中普遍存在原因。教学实践和研究也表明初中学生的成绩与教师的学科知识水平并不完全相关。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由于授课教师自身的学科知识不够,其在实际教学中总是小心翼翼,对于课程知识没有进行很好扩展。教学的方法也都是采用教师讲授为主,没有很好的让学生展开课堂讨论,没有强调学生提问这个环节,以此来回避自身学科知识薄弱这个问题。从自身专业发展来看,为了提高自己的学科知识水平,这些教师一般通过加大做题量来提高自身的学科知识,而不是通过系统学习学科的基本知识来实现。自身基础知识的薄弱,会使这些教师在课程改革中遇到很大的难题。因为当前在教学方法上所提倡的是探索式的交互学习,对教师自身学科知识储备要求很高。所以,这些教师很难得心应手。
二、教非所学、专业不对口教师培训的目的
(一)教非所学、专业不对口教师学科知识的探究
授课教师的专业学科知识是进行教学活动的根本,授课教师丰富的学科知识会让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从实践教学中可以看到,随着学生年级不断升高,教师的威信和其自身学科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然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里,并不是教师的专业学科知识越多就愈好,只需要达到一定要求就够了。超出那个要求之后,授课教师的学科知识和学生学习成绩之间并不一定是成正比的。但是要成为一名好的教师还是必须要对所教学科知识熟练掌握。
(二)教非所学、专业不对口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探索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育教学的实际过程中使用和表现出来的知识(显性的和隐性的)。它应该是教师自身对理论性知识的理解和解释,是可言传的;也可以是可意识到但无法言传的;还可以是无意识的、内隐的。这是教师专业化所提出的要求,只有在自身学科知识丰富的情况下才能完成。
(三)教非所学、专业不对口教师课程设置探索
在培训课程的设置上要针对教非所学、专业不对口教师的教学弱点,确定培训的目标以及课程设置。教师的知识应该来自于多个方面多个层次,基本的专业学科知识是进行教学的根本保证;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知识能够使教师将学科知识转变成学生可以消化理解的知。;所以在教师培训应该为不同的参培对象,注入多种的相关知识。
(四)教非所学、专业不对口教师参培的目的
从的实际教学调查情况来看,因为考虑到参培教师的参培目的,培训是以网上学科基础知识培训为主,以教学实践、教学观摩、教学讨论为辅。通过收看视频讲课和课后发帖讨论,使得参培教师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和掌握学科的必需知识和相关的知识,帮助他们迅速地提升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三、教非所学、专业不对口教师培训的基本要求
(一)以课程标准为基本指南,以教材为基本出发点,同时加入一些学科发展和教学方法的内容。
参培教师通过培训了解课程的标准,准确的掌握教材知识,只有在基础之上才能更好地展开教学工作。市场上拥有很多版本的教材以及相关的参考资料,但在教非所学、专业不对口教师的适岗培训当中,应该以课程标准为基本出发点,从教材的基本理论开始着手,再增加整个学科体系的相关知识,从解决问题开始,详细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学科知识。
(二)以解决问题为基本出发点
参培教师都为成人,所以在学习中有其独特性。参培教师愿意学习自己希望学习的内容,并且会以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为目标。在整个教师培训过程中,应根据参培教师的这一实际需求,围绕参培教师关心的相关问题来展开教学活动。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参培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
(三)强调其特异性
根据调查发现,参培教师在学科背景和教龄两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对培训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培训要根据这些特异性,针对这些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为参培教师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料,提供不同的课程作业供参培教师进行选择。在注重学科体系同时,还需要对具体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分析,重点放在比较容易出现错误认识的相关问题上,使参培教师从根本上认识到这些问题,以此来达到真正的理解、消化。
(四)培训的开放性
适岗培训在课程所设置的内容应该具有开放性。教非所学、专业不对口教师的适岗培训要围绕学科专业知识展开,要以学科教学为主干课程,重视学科专业知识的准确性和深入性,同时还需要充分地展现其开放性的特质。在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对这一学科领域的相关知识进行学习。
适岗培训的团队教师组成是开放性的,它不但包括教学一线的教师,还有知识水平较高的专家队伍。在整个培训具体实施过程中,培训也是开放的,由指导教师与学员、学员之间的相互交流互动平台,建立了实时地和非实时地交流机制,鼓励资源推荐,实现资源共享。参培教师是学习者同时,还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在其不尽相同的经历以及背景下,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会形成了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他们之间再进行相互地交流启发,更容易把学习和反思结合起来,以得到共同提高。
四、教非所学、专业不对口教师培训课程的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应用
培训内容可以分为两个模块:学科知识的学习、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讨。
(一)参培学科的学科知识
参培教师不但需要精通学科教材所涉及的内容,还需要了解更深层次的学科知识以及本学科的发展历史。如此才能更好地掌握教学语言的尺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做到得心应手。
(二)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讨
在这个部分的培训内容中主要是通过以下三种方法来实现:发现教学问题进行分析、参加实践授课观摩、参培教师之间的反思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具体到以专题的形式出现,比如教学课程设计、典型授课案例分析以及听课评课等。让教师在学习了这些教学方法后,运用到实际教学中,通过不断地实践,不断的反思,使得教学水平得以提升,以此达到培训的目的
总之,在对教非所学、专业不对口教师的适岗培训中,通过学习学科新课标以及解读学科教材,提高参培学科知识水准,拓展参培学科的相关知识,使其能够更加全面和准确地把握教材;;经过合理的教学安排,运用相关教学和学习理论,提高整体的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经过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讨,以提升参培教师的教学水平,最终提高教学效率,完成适岗培训任务。
参考文献
[1]陈向明,王志明.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培训调查:现状、问题与建议[J].开放教育研究,2013,(04)
[2]朱旭东,宋萑.论教师培训的核心要素[J].教师教育研究,2013,(03)
[3]何泳忠.改革教师培训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J].教育研究,2014,(01)
【作者简介】
胡舒予(1979-),女,硕士,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管理;通讯作者:黄明(1978-),男,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管理。
关键词:开放性思维;初中英语教学
1开放性思维的教学优势分析
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我国人才市场对人才所需素养或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教学方式的变革是时展下的结果,是一种必然。现阶段,无论是在人才培养亦或人才选拔过程中,都极其注重人才的综合素养的高低。初中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基本英语素养的培养,对学生今后的英语学科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在整个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是学科教学任务的主要内容。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培养,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固化思维的形成,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极大的好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开放性思维的培养,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英语学科知识的整个过程中,加强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从而扩宽学生的学科知识视野,增强学生的知识量;第二,开放性思维的培养,是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与提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2初中英语传统教学模式劣势分析
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开放性思维培养观点的提出,与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有着极其密切的关联。初中英语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主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有关的知识学习活动,进而不断提升自身英语学科知识素养。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存在一系列条条框框,对于促进学生通过考试有着较大帮助,但以发展性眼光来看,却存在着极大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传统教学模式下过于注重学生的知识记忆量,系列教学活动的开展主要注重学生知识的吸纳而非学生的能力培养,对于学生今后的长远发展作用不大,甚至有些许消极作用;第二,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完全由教师引导,教师的教学内容主要为教材上的相关知识内容,缺乏与其他学科知识内容的联系,英语学科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学科学习的背后更代表着相应的文化,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无法达到深入学习语言文化这一目的;第三,初中英语传统教学模式过于固化,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由于大量标准化习题的讲解等影响,极易形成定式思维,在面临相关问题时,思考问题的角度过于狭隘,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3开放性思维的初中英语教学模式分析
初中英语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具有重要意义,结合笔者自身对开放性思维的相关内容的思考及相应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方式,以期促进开放性思维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3.1教学方式多样化:在整个初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为达到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的教学目的,教师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多样化,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兴趣,而且极大地丰富了英语课堂教学内容。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教学方式多样化,主要指的是,在整个初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点,针对英语教学过程的几个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在英语课本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得以快速进入角色,从而带有情感的进行课文朗读,同时,增强对英语学习的兴趣。3.2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情境教学法主要指的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模拟情境的方式,让学生在不同情境下进行学科知识内容的学习,一方面,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在多样化的情境中进行英语学科知识内容的学习,整个学习过程更为自然,有助于学生理解并记忆学科知识内容;另一方面,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有助于丰富初中英语学科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对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从而有助于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培养与提升。3.3生活化教学的普及: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培养与提升,不仅在于增强学生学科学习的兴趣,更在于丰富学科教学内容,强化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知识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生活化教学的普及,对于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主要原因在于:生活化教学意味着教师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时,注重学科知识内容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这一点对于理解及学习能力较弱的初中生而言,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生活化教学的普及,主要指的是加强学科教学过程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通过逐步引导,培养并强化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4结语
素质教育背景下,基于学生开放性思维培养下的思考显得极为必要,笔者基于对开放性思维的相关内容的思考及初中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等,首先对开放性思维培养的优势进行相关分析,阐述出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的重要意义,进而通过对初中英语传统教学模式的劣势分析,道出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的必要性。最后,结合笔者自身的相关思考及有关参考文献的相关阅读,提出几点自身的看法。
参考文献
[1]刘凤山.基于开放性思维的初中英语教学改革模式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07):45-45
[2]杨燕.基于开放性思维的初中英语教学改革模式探讨[J].科学中国人,2015,(07):300-300
一、新课程背景下,规范开设初中生物课的国家法规和国家具体标准
1. 规范开设初中生物课的国家法规。
(1) 《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依法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应当按照规定标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2) 《课程方案》和《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规定:由教育部制订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下文简称《课程方案》)是初中学校规范开设课程门类的国家标准。《课程方案》明确规定,“生物”是初中必需开设的一门国家课程。由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 (下文简称《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是初中学校规范开设生物课程的国家标准。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
2. 规范开设初中生物课的国家具体标准。
(1)开课的年级和周学时设计标准。 《课程方案》明确规定,初中生物课的开设年级为七年级和八年级;周学时设计为:七年级每周3学时,八年级每周2学时,即初中学段生物开设学时为每周5学时。
(2)教学的具体内容标准。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将初中生物的教学内容规定为10个一级主题。每个一级主题一般由若干二级主题及具体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组成。其中,具体内容标准用行为动词标注,规定了相应的学习内容应达到的基本学习目标。基本学习目标的要求非常明确和具体。
二、新课程背景下,规范开设初中生物课是深化高中生物新课程和生物新高考的基础
1. 从学科知识和学科能力的发展看,新课程背景下的初、高中生物是一个有机整体。《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 (下简称《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生物课将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因此,初中生物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的基础,初、高中生物教学应是一个有机整体。
(1)初中生物的学科知识是学习高中生物学科知识的基础。初中生物知识中,其基础性表现特别突出的内容有:观察细胞的结构、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人体的营养、人体的呼吸、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进化、传染病和免疫等等。
(2)初中生物的学科能力是发展高中生物学科能力的基础。对比分析《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和《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时发现,初中生物课程能力的具体目标,其显著特点是:初步的和基础的。如对科学探究的具体要求为: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而高中生物课程能力的具体目标,其显著特点是:较高层的和发展的。如对科学探究的具体要求为“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初中生物的学科能力是发展高中生物学科能力的基础。
2. 实施新课程后,高中生物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的学科地位接近。
(1)实施新课程前,高中生物的学科地位低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实施新课程前,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相比,高中生物学科的总授课学时数少,高考生物学科的赋分占理科综合(以下简称“理综”)总分的比例低,高中生物的学科地位远低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实施新课程前,高中的生物、化学、物理的总授课学时数和在高考理综中的赋分比见表1和表2。
(2)实施新课程后,高中生物的学科地位接近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实施新课程后,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相比,高中生物必修课的总授课学时数完全相等,都为108节;在高考理综中的赋分比例非常接近。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的学科地位相比,高中生物的学科地位大幅度提高。实施新课程后,高中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必修课的总授课学时数比以及在高考理综中的赋分比见表3和表4 (以2011年全国绝大多数省份高考理综各学科赋分为例)。
(3)新课程的高中教材建设,大幅度增加生物的知识内容和知识难度。新课程高中教材建设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学科的知识内容和知识难度与国际发达国家接轨。如绝大多数学科的知识内容都略有减少,知识难度都略有降低。但生物学科,不仅知识内容大幅度增加,而且知识难度也大幅度加大。
3.实施新高考后,高中生物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的学科地位接近。
(1)实施新高考后,高中生物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在高考命题时的立意相同。教育部考试中心于2000年开始,实行高考命题改革,强调高考命题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高中生物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一样,都以能力立意命题。
(2)实施新高考后,高中生物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所确立的高考试题难度接近。教育部考试中心于2002年秋季明确提出:高考理科综合中,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科要平衡难度。从2003年高考开始,理综中的生物、化学和物理三个学科的难度值比较接近,并呈波浪式前进,共同维持着理综的难度值控制在理想难度值0.55左右。2003年~2011年全国高考理综(湖北卷)学科难度值见表5。
注:2003年~2005年的难度值,引自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的《中国考试(高考版)》杂志;2006年~2011年的难度值,引自湖北省教育考试院人才测评中心提供的《普通高考成绩分析与中学学科教学诊断报告》。
三、新课程背景下,规范开设初中生物课是促进学生继续高中学习的基础
1.加强初中生物的终结性评价,可促进初中学校规范开设生物课。 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终结性评价最重要的形式是生物中考。大量的调查和实践证明:将初中生物纳入中考考试科目,能有力地促进初中学校规范开设生物课。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配好老师、按《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上课,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2.规范初中生物教学,为学生在生物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打牢基础。
(1)初中生物的教学规范,学生在生物高考中能取得理想成绩。如2003年~2005年,荆州市将生物纳入中考科目,初中生物的教学比较规范。3年后,即2006年~2008年,当年中考考生物的学生参加高考,生物高考成绩非常理想。2006年~2008年,荆州市生物高考平均分与湖北省的比较以及湖北省教育考试院人才测评中心对荆州市的评价见表6。
注:①表中“+ +”或“––”表示水平差异,荆州市非常显著高于或低于湖北省;“*”表示水平差异不显著。②荆州市的人口数占湖北省总人口数的比例为10 . 57% 。2006年~2011年,荆州市参加高考理综·生物的考生数占湖北省高考理综·生物总考生数的比例依次为11 . 82%、11 . 74%、12 . 34%、12 . 38%、12 . 84%和11 . 76%。
(2)初中生物的教学不规范,学生在生物高考中不能取得理想成绩。如2006年~2008年,荆州市未将生物纳入中考科目,初中生物的教学不规范。3年后,即2009年~2011年,当年中考未考生物的学生参加高考,生物高考成绩不理想。2009年~2011年,荆州市生物高考平均分与湖北省的比较以及湖北省教育考试院人才测评中心对荆州市的评价见表6。
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全国高考理综·生物卷(湖北卷),近几年都非常重视对初、高中生物知识整体性的考查,而2010年又表现得特别突出。这也是我市2010年高考理综·生物的成绩特别不理想的重要原因。现将2010年全国高考理综·生物(湖北卷)的第32题介绍如下:
例:用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称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请回答与此有关的问题:
(1)用针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可观察到该后肢出现收缩活动。该反射活动的感受器位于左后肢趾部的 中,神经中枢位于 中。
(2)反射活动总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反应结束。这一方向性是由 所决定的。
(3)剪断支配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见右图),立即刺激A端 (能、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刺激B端 (能、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若剌激剪断处的某一端出现收缩活动,该活动 (能、不能)称为反射活动,主要原因是 。
解析:除第(2)小题考查的属于高中生物知识(共2分)外,其第(1)(3)小题考查的都属于初一年级下学期所学的生物知识(共8分)。如果初中学校能规范开设生物课,学生在生物高考时,解答此题应该非常轻松。
四、新课程背景下,规范开设初中生物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加强对《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学习,进一步增强初中生物教师教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是初中生物教师教学和评价的重要依据。《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体现国家对学生在生物科学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达成知识和能力等基础性目标,更要重视学生达成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发展性目标,为学生继续高中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