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英语学习法

大学英语学习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英语学习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英语学习法

大学英语学习法范文第1篇

摘 要:本文基于实验对于162名学生以问卷形式,对目前大学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策略方面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对于当前的教学现状提出改进意见和看法。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法;学习策略

作者简介:魏华(1978-),女,陕西咸阳人,甘肃政法学院人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级应用语言学。

张云霞,(1978-),女,陕西咸阳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级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2-0069-02

一、引言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有传统的语法翻译法,交际教学法,有介乎于两者之间的折中教学法,及双外教学法,3T教学法,还有近年来比较受到关注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教学法,极大地丰富了英语教学法。但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还是语法翻译教学法,交际教学法,近年来,随着自主学习教学法的兴起,不少教师开始使用这种方法。

关于学习策略不同的学者的界定不同。笔者姑且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率采取的一切行为,包括与学习有直接的或间接关系的行为,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行为。对学习策略的分类,作者参照O’Malley和Chamot及Ox-ford,把其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社会情感策略和交际策略等四种。

关于目前大学英语课堂上普遍使用的教学法和学习策略的关系的认识方面还没有太多的研究。Holmes &Ramos(1991)认为,为了帮助学习者对自己学习过程拥有更大自主权,需使他们认识到一些对自己可能有用的策略,并最大限度地鼓励自主学习。目前,在大学英语界,对于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的研究以介绍概念、归纳种类、总结意义为主,缺乏保质保量的实证研究,对于学习策略与大学英语自主性学习相关性的调查更少。(张殿玉,2005)因此,我们设计并实施了一个有关现在广泛使用的大学英语教学法和学习策略的相关性调查,力图发现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对于学生学习策略的影响。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要回答的问题是目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法中的语法翻译教学法,交际法及自主学习教学法与学生的:学习策略是否相关?如有相关,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造成正或负相关的因素有哪些?

(二)受试

受试为甘肃某高校2010级法学专业A,B,C三个班的新生,这三个班人数分别为47人,59人和64人。参加此次问卷调查并所答问卷有效的学生有162人,其中男生84人,女生78人。这些学生中,年龄最小17岁,最大22岁(2名),平均年龄为19.2岁,17-18岁(11名),21-23(12名),大部分为19或20岁,年龄差异不明显。

(三)调查工具

本项研究的调查工具是问卷。问卷由“教学方法”与“英语学习策略”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笔者自行设计而成,分为“语法翻译法篇”,“交际法篇”和“自主学习法篇”,第二部分是采用 Oxford(1990)设计的英语(英语作为二语)学习策略问卷(Strategy Inventory for Language Learning, 简称 SILL),并根据中国学生的实际情况(英语作为外语)有所改编。问卷共有 40个项目, 4个要素。这 4个要素分别是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社会情感策略、交际策略等。答卷反应方式采用 Likert量表形式,从“完全不像我”到“非常像我”共分 5个等级,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项。

笔者在课堂上向学生说明填写问卷的具体要求,问卷在课堂上由学生填写并当场收回。参加问卷调查的学生为 162人,回收的有效问卷为 161份,因为其中一位学生未按要求完成问卷。问卷回收检查后,用SPSS13.0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讨论

大学英语学习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英汉对比分析法 写作教学 负迁移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英汉对比分析法

在心理学领域,早期的行为主义者认为在外语学习中存在一种“迁移”现象,新知识的习得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前一项学习任务的完成会影响后一项学习任务的进行。①当母语和外语规则相同时,产生正迁移;当母语和外语规则有差异时,产生负迁移。差异的程度与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困难程度有密切的联系。母语和外语越相似,学习者学习越简单;母语和外语的差异越大,学习者学习越困难。对比分析法就是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重点是找出两者的不同,帮助学习者克服母语造成的负面迁移,达到更好地学习外语的目的。

2 英汉差异造成的写作错误及分析

2.1 词汇层面

英语有丰富的词缀和曲折变化,名词的复数、时态的变化、词性的变化都要通过词缀或者词形的变化体现出来,而汉语往往是通过添加其他的词来体现这些方面,原词并没有发生变化。这就给学生在记忆和运用这些词法规则时造成了麻烦,在写作中往往因为疏忽而造成错误。

此外,由于受母语影响,中国学生常常会使用母语思维,将汉语词汇直接对应翻译成英语词汇,导致汉语的负迁移。

2.2 句法层面

王力先生曾经说过:“就句子结构而论,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②英语和汉语在句法上最显着的差异可以说就是形合与意合的差别。一般来说,英语的每一个句子都要有完整的主谓结构,各个分句之间需要有连接词来体现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而汉语句子相对来说要松散得多,只要听话人明白说话人的意思,表示逻辑关系的连接词往往省略。学生习惯了汉语的句法习惯之后,就会把它迁移到英语句子中去,于是就出现了用逗号连接分句的现象。例如:

The Spring Festival is coming, the Chinese people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Spring Festival.

汉语句子短小精悍,而英语各种从句组合在一起可以构成结构非常复杂的复合句,中国学生在写英语文章时,简单句要比复杂句用得多,同样也是受到汉语影响的结果。另外,英语的谓语动词要随着主语人称、数量和时态做相应的变化,而汉语动词却没有这些变化,学生作文中也经常出现这方面的错误。

2.3 篇章层面

西方人的思维是直线型的,喜欢开门见山,把最重要的内容放在文章最靠前的位置,然后按照重要性递减的顺序依次讲出其他内容;而中国人的思维是螺旋型的,在进入重点之前,喜欢先做一些铺垫,交代背景信息和其他客观条件,然后再逐渐引出主题,文章布局显得比较含蓄。因此,中国学生在文章的布局谋篇上会受到汉语思维方式的影响,写出的文章可能没有什么语法错误,但是又算不上地道的英语文章。

3 英汉对比分析法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3.1 改进词汇学习方法

词汇积累是写作的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词汇学习方法。在学习一个新的英语单词时,并不是简单地会拼写,知道它的意思就可以了,关键是掌握它的用法,熟悉词与词的搭配。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语境,将新单词放在句子甚至篇章中整体记忆,还可以让学生发挥联想,把几个新单词串联成有意义的句子。这样学生不但记住了单词,而且还练习了单词的用法,锻炼了写作能力。同时,要注重同义词的辨析,提高学生用词的准确率,这也是扩大学生词汇量的一种好方法。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多鼓励学生用已学的英语单词去解释新单词,尽量不要在词典中查找英语单词对应的汉语意思,避免产生汉语的负迁移。

另外,教师还要帮助学生进行英汉对比分析,把重点放在英语词汇有的现象,例如各种词缀构词法、人称和数的变化、冠词用法等。还要分析英汉用词的差异,例如英语多用名词和介词,汉语多用动词。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同一概念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不同表达方法,反复练习,避免将中文的用法转嫁到英语中去。

3.2 熟悉英汉语法差异

学生在句子层面出现的错误主要是因为对英语语言不熟练,在写作中不自觉地借助汉语进行思维和表达,套用汉语的语法规则。英语语法是写作课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教师在讲解语法规则时,应引导学生进行英汉对比,比如,英语是主谓结构突出的语言,除省略句外,每个句子都要有主语和谓语,而汉语句子有很多是“主题+评论”结构,主题占据主语位置,但是不等同于英语句子的主语。学生通过教师的对比分析,然后自己模仿造句,体会英汉表达方法的不同,从根本上真正理解和掌握英语语法规则,有意识地避免在写作中汉语句子结构的影响。

3.3 对比分析英汉篇章结构

在有一定的词汇储备和语法知识以后,学生的英语作文还是会出现问题,比如,文章的开头部分主题不突出,段与段之间不连贯等等。这与英汉思维模式差异是密切相关的。汉语思维是螺旋式的,开篇介绍背景信息,正文各个段落围绕中心思想展开,最后得出结论;而英语思维是直线型的,开头提出主题句,然后再逐步论证,最后总结。英汉形合和意合的差异在篇章中也有体现。汉语的段落之间看起来比较松散,段与段之间大多依靠文内意义关联;而英语篇章的粘连性和连贯性要求比较高,需要用一些外显的连接手段。因此,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做英汉语篇对比分析,可以把同一主题的英汉篇章放在一起对比分析,用直观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不同思维方式对篇章结构安排的影响。

3.4 培养学生英语思维习惯

通过英汉对比,我们了解到学生英语写作存在的问题大多源自英汉思维差异。语言符号的学习只是表面,思维方式的转变才是学好语言的根本。而目前中国学生都是在母语环境中学习英语,这本身就给外语学习带来了种种不利因素,怎样在这种客观条件下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习惯就成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关键。阅读是一种了解西方文化,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方法。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原版阅读材料,对一些能够体现西方文化的篇章可以重点讲解分析,还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段落要求学生背诵。在我们无法接触英语语言环境的条件下,背诵是学生语言输入的有效方法。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其他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例如观看英语电影、电视剧、电视节目,通过网络了解西方风俗习惯等等。

中国学生在汉语环境中学习英语,写作时会不自觉地受到汉语思维习惯和表达方式的影响,这也是学生写作中众多问题的首要原因。英汉对比分析法是帮助学生摆脱汉语干扰的有效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英汉对比分析的过程中去,鼓励和引导学生找出两种语言在词汇、句法、篇章等层面的异同,使学生认识到这些差异对写作造成的影响,从而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意识地克服汉语干扰,提高写作水平。

注释

大学英语学习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法;任务型;应用

一、大学英语专业教学法概述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使得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重视,而社会也急需要具备英语能力和专业技能的综合性人才。高校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培养人也是高校的根本。但是,高校大学英语专业的教学成果一直以来不够理想,而非英语专业更是差强人意。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成绩的主要因素,高校英语教师应该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只有方法得当,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也才能够将大学英语教育事业推向更高的层次。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的优势和局限,大学英语教学中更是需要根据特定的教学目标选择特定的教学方法,比如:启发式、灌输式、听说式或者注入式等等,这些教学方法都被广大的英语教育工作者所认可,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有着不足。在语言发展的历史中,比较典型的教学方法有:语法翻译法、情景法或者视听法等等,目前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语法翻译教学法、直接法以及交际法等等。

二、大学英语专业教学法的主要类型及其应用

第一,直接教学方法,即直接法。这种教学方法最早出现在国外,它是与翻译法相对立的,是指对英语的直接学习和应用,直接教学法的主旨是,学习第二语言的方式要按照学习母语的模式进行,尤其主张通过说话的方式来学习外语,并且将说话的内容作为学习的材料进行反复的练习和模仿,直到完全掌握和养成说话的习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只需要通过直观的手势和表情动作就可以与学生的思想语言建立联系,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形成外语气氛,培养大学生敏锐的外语思维能力。但是,直接法需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视觉和听觉记忆的训练,对听说读写的顺序需要以听说能力作为优先地位,而读写能力应该次之培养。直接法与传统的翻译法相比较,是教学方式的一大进步,但是难免存在弊端,主要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偏重于经验传授和感性认识。

第二,交流教学方法。交流教学方法也叫交际法,它主张用具体的主题作为交流的内容,比如,可以通过购物、问候、看病、做客等主题作为交际的内容,而不是通过语言的形式来填充教学内容,同时还可以根据大学生的兴趣爱好设定教学目标,或者以学生的就业方向为线索安排交际内容,它是以发展大学生交流和交际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交流和交际法的主要内涵和核心思想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它认为学生真实交际的过程就是外语学习的最佳途径。因此,这种教学方式试图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交际活动,让学生具备运用外语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不仅要能够准确地运用语言,还需要得体地使用语言。交流交际法重视对大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并用真实语言材料以情境教学的模式,鼓励大学生抓住运用外语的各种机会。

第三,任务型教学方法,是在其他几种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吸收了其他方法的优势而与其他教学方法不排斥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方式包含了很多要素:师生角色、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式、环境等,任务型教学方式与其他教学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任务型教学方式更加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和真实的活动。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英语教师应该根据提前设定的教学目标和语言交流项目进行,并且设计出具有可行性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任务,让学生可以在交流与表达的过程中进行语言活动的实践,并且完成一定的任务,这种任务可以驱动学生进行外语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以完全达到学习和掌握外语的目的。任务型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具有过程性和实践的特点,它是将具体的课堂语言教学进行社会化,使得语言学习的目的变成了学生由有目的、有任务的进行交际的过程,学生是为了完成某一个任务而进行交际活动的行为,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语言实践学习。

任务型的教学方法体现了英语教师从传统的重视语言知识传授向重视语言交流的转变过程,这从侧面体现了英语教师开始重视学生的地位,通过设计一系列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语言知识。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思考和参与课堂教学,但是英语教师应该注意任务型教学活动的设计应该符合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兴趣,通过真实的任务,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活动中加强语言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与此同时,同学之间还可以分享积极的个人经验,因此,任务型教学方法即综合了传统教学方法的各种优势,又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吸引力。

大学英语学习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合作学学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 H31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034-02

1 引言

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要求人们不仅要有竞争意识,更需要有合作精神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同时,社会的发展对大学英语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要求大学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能熟练运用英语与人交流合作,尤其是与外商谈判,处理来往信函等。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仍然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授课模式,整个过程教师满堂灌,学生几乎没有参与的机会,只是坐在教室里专心听讲或忙于记笔记,结果学生学了那么多的单词和语法,仍然是“哑巴英语”,听不懂,说不出。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采用有利于学生语言实践活动全面开展的合作学习策略是很有必要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

合作学习源于古希腊,是一种古老而又新颖的学习方式。1806年,小组合作学习的观念从英国传入美国,倍受美国教育家帕克、杜威等人的推崇,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兴起了研究合作学习的热潮,80年代中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在课堂中开始引入小组活动,由此引发了对合作学习的探讨。我国合作学习领域著名学者王坦把合作学习的基本观念概括如下:“合作学习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等理论为基础,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师师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是一种极富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王坦,2002)。

3 合作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3.1打破了班级授课制的局限,为学生融入课堂提供了平台

英语是人与人之间交际的工具,交际性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经过多年的中小学学习后,大学生在入校时基础语法部分已基本掌握,并具备了一定的词汇量,因而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不是让学生死记语言知识以通过四六级考试,而是要实现语言的输出,使学生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得心应手地用英语进行交际。目前我国的大学英语课堂基本都采用大班授课的方式,每个班一般约有50名学生,教师很难在有限的45分钟内让每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而小组合作学习就能打破这种僵局,使每个学生在小组活动活跃的气氛中积极融入课堂,使每个人都有机会围绕活动主题各抒己见,在交流中促进语言习得。

3.2大大降低了学生的焦虑感,增强了学习者的自信心

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认为,学习的情感因素会阻碍或者加速语言习得,只有在最佳情感条件下才会产生真正的习得。害怕失败一直是英语课堂上学生的顾虑,因而当教师向全班提问,希望同学自愿回答时,往往出现无人回答的尴尬局面。而合作学习使小组成员可以相互依赖,使发言者更有安全感,在他回答老师的问题之前,已经在小组活动中交流了看法并得到了反馈和必要的纠正,因而发言的错误性大大降低,发言者的焦虑随之淡化。通过小组成员的相互帮助,在共同目标的激励下,学生成功的机会大大增加,自信心也随之增强。

3.3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小组活动使学生由原来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活动参与者。在小组活动中,小组成员在荣誉感和好胜心的驱动下,会积极利用图书馆或互联网等先进的学习媒介主动地去完成分配到的任务,然后通过组内成员间的互相启发,分享彼此的学习资源,在讨论交流中增长见识,体会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并在合作中学会理解、倾听别人的观点,逐步掌握与人交流的技巧。

4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应注意的问题

4.1 合理分组,注意学生参与的均衡性

由于班级人数过多,教师在进行分组活动时,难以充分考虑每名学生的能力差异,结果并非每个学生都能全身心地参与到小组活动中,通常是一些能说会道、成绩好的学生参与积极性比较高,而性格内向、英语水平低的学生则成了“旁观者”,因而容易出现优等生的“一家之言”代表整个小组的意见。长此以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了挫伤,甚至开始厌烦小组活动。因此,教师在正式开始小组活动前,一定要对每个学生的情况做深入的调查,在此基础上,通过自愿结合、教师适当调配的方式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4-6人),确保小组成员间有一定的互补性;同时,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各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要关注学困生的表现,多给他们鼓励和发言的机会,争取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

4.2 筛选学习内容,设计有效问题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策略,成了很多英语教师经常利用的教学方法,但有些教师误以为任何情况下皆可进行合作学习,因而出现了很多盲目的现象:在教学内容过易或过难的地方设计合作讨论;在一节课中安排了多次合作学习;在适合班级教学或者教师引导的地方组织了合作探究等。事实上,合作学习应该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实施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合作学习的内容不应该是教材内容的全部,而是教师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疑点有选择性地设计有效问题,而且问题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保证人人有话可说,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4.3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但教师的指导和促进作用也不能忽视。在开展合作学习时,有些教师容易走极端,由以前的满堂灌变为现在的袖手旁观,因而导致了课堂的混乱现象:学生容易将正规的交流转为与主题无关的闲聊;有些学生易于固执己见,与别人争得面红耳赤;个别小组为了交流方便,大量使用母语,极快地完成了任务等。这样的合作学习完全脱离了合作学习的目的,无任何意义可言。为了避免这种“混乱课”的出现,教师必须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分配好小组角色,选好小组长、记录员、监督员等,让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并实行小组长负责制;另外,向全班同学传授合作精神和交流技巧,如眼神的交流、的原则等;同时,在小组活动时,教师要融入到学生中去,随时掌握各小组的交流情况。遇到不良行为时,及时用话语或者眼神制止,学生思维遇到障碍时,及时给予提示启发,从而正确引导互动流程,掌控讨论局面,让学生在活跃和谐的氛围中习得语言。

5 结语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颖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在大学英语课堂的应用既能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激发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语言氛围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从而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提高。但是任何一种教学策略都有其局限性,所以教师在具体的实践中要不断反思和总结成败得失,探索和完善合作学习法,从而优化大学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汪华.“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7,(4)

[2]赵双玉.论英语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7,(1)

[3]王坦.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2)

[4]张卫红.合作学习与大学英语教学[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

大学英语学习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词汇学习;方法

引言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听说读写译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词汇。王宗炎指出“词汇不易充分掌握”是英语学习的主要症结。大学阶段词汇在数量和难度上都有很大提高,学生对单词学习存在畏难情绪。因此,以大学生心理特征为基础,通过分析词汇学习现状,开展词汇学习研究对于促进教学,提高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1.词汇学习存在问题

目前,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为:

(1) 词汇基础薄弱。Laufer指出达到大学阅读平均水平需要的词汇量为3000,而学生入学时平均词汇量约为1800。各种英语测试对词汇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如四级考试要求4000词,六级5500-6000词,考研5500词,托福、GRE等对词汇量要求更高。学生需要在较短时间内大量扩充词汇才能通过这些考试。这无疑给学习造成了一定困难。

(2)单词学习质量无法保证。短期记忆习得的单词通常只记住了汉语意思,对于单词的运用并没有真正透彻掌握。这样习得的单词对提高阅读能力有一定帮助,但是学生往往无法主动将这些单词灵活应用到写作与交流中。短期记忆的信息储存时间较短,习得的单词通常在考后遗忘速度很快。

(3)缺乏科学的词汇学习策略与方法。许多学生仍然沿用中学阶段的学习方法,依靠死记硬背。教师应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和记忆规律寻找合适的词汇学习策略。笔者认为正确的词汇学习策略是学生词汇扩展的一个关键因素。第3节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

2.词汇学习策略

2.1先理解后记忆,避免机械记忆

记忆分为理解记忆与机械记忆。心理学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机械记忆能力将逐步减弱,理解记忆能力则逐步增强。与机械记忆相比,理解记忆更符合大学生心理特征。单词理解包括理解单词的拼写、读音和语义。通过理解发现词汇之间的规律,例如geometry中,从拼写和语义角度可将其分为geo-(大地)和-metry(测量)两部分,这样再去记忆geology、thermometer等单词时就会比较容易,且不易遗忘。

2.2多联系勤总结,避免孤立记忆

单词之间存在着多种逻辑联系,发现并积极使用这些联系可以帮助学习词汇。典型的联系包括近义词,反义词,相同专题的单词。比如可以按照“时间”、“职业”、“情绪”等将单词进行分类后进行记忆,还可以按照前缀、后缀、词根等联系对单词分类记忆。

2.3注重平时积累,避免短期记忆

短期记忆的单词记得快忘得也快。学生应当充分利用各种零碎时间,化整为零地学习单词,反复记忆。当遇到陌生单词的时候应该及时记录并系统学习。长期坚持,必定会扩大词汇量。

2.4多阅读多运用,避免脱离语境

记住单词的音、形、义是学习单词的第一步,只有能够灵活运用才是真正掌握了某个单词。阅读是单词运用最普遍的形式,通过阅读既能巩固记忆又能加深理解。同时还应该积极在口语、作文等场景中应用所学单词。

3.词汇学习方法

根据上一节提到的策略,针对大学生学习的特点,介绍以下几种记单词的方法。

3.1语素分解

语素是英语单词中最小的表义单位。通常可将单词分为词根、前缀和后缀。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应该从熟悉的单词入手,对单词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语义单位,而后再将学到的语素知识应用到新单词的学习中。如:factory/laboratory,其中-o(e)ry表示的含义跟“场地、场所”有关。待学生发现这一规律后,再将这一规律应用到dormitory/cemetery/territory/lavatory等单词中。

3.2语义关联

记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更擅长记忆存在联系的内容。只要开动脑筋,就会发现单词之间存在着丰富的联系。例如同义词的联想,由basis联想到base, foundation, ground。由hurt联想到wound, injure。反义词联想,由good 联想到bad,由sunrise联想到sunset。

3.3专题学习

按照单词的性质、语义和用途等进行专题学习来记单词。比如“动物”有关的单词,animal是上义词,再找出相关的下义词mammal, amphibian, reptile等。同属于医生类的词有surgeon, physician, resident doctor等。这种学习方法的优点在于用到某一单词时,可以回忆起它属于某个专题,也有利于记忆。

3.4阅读强化

正如鱼儿离不开水,词汇记忆也离不开语境。词汇只有在语篇中才能体现其功能和真正含义。在语境中学习词汇,学习者能对单词的意义、语法模式、相关搭配等词汇知识有直观感知,也被证明是最有效的词汇学习方法。在阅读过程中学习者需要调动许多层面的知识,如词性、搭配等语言知识,非常有利于词汇知识的内化和吸收。

4. 结束语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没有词汇,其它语言技能的习得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本文就这一问题提出了若干策略和学习方法。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记忆单词的方法,积极为学生创造运用所学词汇的环境与机会。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积极的运用帮助学生全面充分掌握单词,取得词汇学习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崔义平. 英语词汇学习三维途径理念下的词汇教学原则 [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4).

[2]卡伦霍夫曼. 行动中的心理学 [M]. 上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罗明燕. 词块理论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研究 [J]. 中国大学教学2009(6).

[4]吴霞、王蔷. 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词汇学习策略 [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