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校家庭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关系
一、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造就人才的必要条件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中,父母或者长辈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能为孩子一生的言行刻上深刻的印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指出了要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其中就包含了家庭教育在内的教育,也可以说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终身教育中是处于起点位置的,对其一生都会产生深远影响。
二、学校教育对学生的重要作用
学校教育是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是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育一般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学校是人一生中接受系统教育的重要场所,个人在学校里进行计划性的学习,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道德准则等一些家庭中难以接触到的知识。学校教育主要以系统地传授知识为主,它不同于家庭教育,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成长,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树立,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而且是替代不了的。
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学校是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专门场所,培养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具有创新精神、德才兼备的人才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夙愿。但是单独靠学校教育,无论教师多么努力,也无法达到目的。因为,不同的学生来自不同背景的家庭,他们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也在接受家庭教育。这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合作的。
1.教育目标的和谐统一
学校教育的根本教育原则,是从社会的整体角度提出教育目标,而家庭教育的教育原则是从个人角度提出的。学校教育的目标具有共性、全面性的特点;而家庭教育具有独立性、特殊性的特点,但是两者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把孩子培养成才。所以家庭教育提出的教育目标就不能和学校教育的目标相违背,而应该服从学校教育的原则和特点。学校也会针对每个学生进行教育,但是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孩子在家庭教育中会感受和体验到学习知识、道德品德的意义,对他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很大的影响。
2.教育内容的和谐统一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着不同的教育内容。学校教育注重以培养学生对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为主;而家庭教育则注重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行为规范、伦理道德等。但是两者都是为了培养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的能力等。当然也有一些家长忽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往往站在学校的角度教育孩子,单纯地关心孩子的学习,忽视了道德情感的培养,使孩子片面发展,不能很好地面对社会。所以,家庭和学校要在教育内容方面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使孩子成为栋梁之材。
3.教育作用的和谐统一
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它们最大的作用莫过于把孩子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而人才对社会的作用程度是从人的认知和情感中体现出来的。学校教育从人的认知角度出发,使学生系统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家庭教育则是人的情感形成的基点,人的情感的培养主要是在家庭教育中完成的。
4.教育互补性的和谐统一
家庭和学校在对孩子的教育上都有各自的特点,但又有各自的不足。只有两种教育互补,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发展。如果老师批评了孩子,家长就不能再严厉批评孩子,让孩子觉得到处没有阳光。如果孩子在学校一帆风顺,家庭就要注重挫折教育;如果孩子在学校是所谓的“差生”,家庭就要注重成功教育。两者相互配合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
关键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基础;融合;关系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当前,素质教育大行其道,新课改实施如火如荼,在这个充满着变化改革和发展的时代,传统的教学正逐渐被多元化、开放化的现代教育体系所替代,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化教育的理论也逐渐的成为了新的流行趋势。与此同时,也促使着我们的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的有机整合,密切配合,尤其是家庭与学校的合作,更是对学生的发展影响深远。
一、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
前几年,有一个特别好的公益广告,让我记忆犹新:一位年轻漂亮的妈妈在给自己的母亲洗脚,小孩子看到了,也踉踉跄跄地端来一盆热水,说到:“妈妈,洗脚。”家庭,是一所天然的学校,在这所“学校”里,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在孩子的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可见,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行,德行的基础。记得有一次,我去家访,先去的是小静的家。开门的是她的爸爸,看到我来了,他热情地迎我进门,一边说孩子在和妈妈一起看书,一边引我到了书房。在门口就看到,温暖明亮的灯光下,小静和她的妈妈都低头聚精会神地看书,根本没有察觉到我的到来。小静爸爸说:“静静,看谁来了?”他们这才抬起头,发现了我。小静妈妈掩门出来了,她告诉我说,他很有意识地在培养自己孩子的阅读能力和坚持意志,每天都会和她在一起看书,并且还和她比赛谁看的时间长,谁更专注,然后在彼此分享自己的读后感。之后,我又去了和小静家距离不远的小杰家,进门后,小杰和他的爸爸都捧着手机在玩,看到我进来了,他立马把手机塞进了沙发缝里,起身迎接我,诧异地问:“老师你怎么来了?”我道明来意之后,他爸爸妈妈忙着招呼我喝水的功夫,小杰说要写作业,一溜烟进了房间。听他妈妈抱怨说,孩子不是学习的料,一眼书都不爱看,就是爱玩手机,她下班之后到睡觉前,儿子一直都“霸占”着。我看着时间不早了,就起身回家了。在路上,我想了很多,家长的言行举止之间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孩子就是需要一个像小静这样的榜样父母,和孩子一起学习、阅读、成长。“子不教,父之过。”孩子就像是父母的镜子,什么样言行的父母就有什么样言行的孩子。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生活节奏快,很多家长都忙于自己的事业,疏于管教孩子。将教育的全部责任都推给学校和老师,认为学校才时自己孩子学习和成长的关键的,也是唯一的途径,从不重视自己应尽的管理责任和教育义务。在机上物质条件的优化,很多家长都是对自己的孩子有求必应,“宽容”得很。很多高中生都有了属于自己的手机,并且经常会带来学校。学生由于自控,自律的能力差,经常会在课上的时间就看手机,聊QQ,影响课堂的学习质量。这就需要家长与教师相互配合,不给孩子买电子产品,至少不能让他带入学校,影响学习。
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融合
家庭教育是基本教育,也是终身教育,是学生的启蒙学校,是接受最早,最丰富的教育,孩子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意志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家庭教育。家长的素质,家庭的环境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学校教育是学生在学校里接受的各类教育活动,是掌握文化知识,塑造高尚品德的主要阵地,它以系统传授知识为主,具有标准性,规范性和系统性,与家庭教育不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各有利弊,只有相互融合,相互补充,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发展。例如,很多学生他们在家里和在学校表现出截然相反的行为举止,这就需要家长和教师及时进行互访,有效沟通,才能清楚了解孩子的行为,对症下药,进行双向的教育。再如,“学困生”在学校学习中存在挫败感和自卑心理,在家里,家长就应该多注重成功教育,多鼓励孩子,不要让学校的挫败感在家里延续;相反的,优生在学校里,一帆风顺,在家里家长就应该注重挫折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等。只有家庭和学校相互配合,才能让孩子健康地成长。总而言之,家庭教育为孩子成长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学校教育为孩子的成才提供了必需的育人条件,两者密切相关,不可分割,一定要双方配合,相互促进,才能完成对孩子预期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左红梅,李传伟.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从家庭做起[J].航空教育,2013,(01).
由于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家长们都从小就对孩子耳提面命,要认真读书,要考上大学,要有出息……孩子刚入学一年级时,家长一方面是心里在对老师进行审视观望,一方面是非常热情而又焦急地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家长的这种心理只要是做父母的都能明白)。过了这个转折的阶段后,在小学,除非有什么大变动,家长一般不会再有这样的热情参与学校教育工作。作为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个时机,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一)沟通方式,无处不在。
实际而有效的指导是家长们迫切需要的。对于每个年轻的家长们,在为工作忙碌的同时又无不渴望“子成龙,女成凤”,但其中也不乏有一些由于忙碌,加上自身的条件有限,使他们对孩子只有爱的“渴望”,却缺乏爱的“能力”的家长。所以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其实是以教师为主动的,对家长具有一定指导的交流。
1.召开有备而来的家长会。
传统的家长会由于缺乏针对性和互动性,因此实效不大。要解决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障碍,就需要学校提供一个平等的舞台,采用一种更实在、更有效的家长会形式。
其一,要让家长有“看”的:
教师要精心布置教室,把学生的作品张贴在墙上,陈列在讲桌上,展示在黑板上。家长们一来,就能发现自己孩子的作品,当然喜不自胜。表面上,这是对孩子的一种赞赏,其实也是对老师工作能力的肯定。
其二,老师要少说,腾出时间给家长说。
给家长以说话的机会,家长会有被尊重的感觉。虽然有些家长会借故推辞,但内心还是会很高兴的。这样一来,家长与老师的关系也拉近了一步。家长发言时,最好请他们谈一谈对学校、对老师工作的建议和意见,或者在教育方面的一些想法。这样一来,学生与家长多了一份沟通,促进了家庭教育这一头,而学生作为一条纽带,把老师与家长的心连接在一起了。
2.家访是传统而有效的沟通手段。
家访中可以采用“听、观、提”三字方针,“听”就是耐心听家长讲孩子的思想状况、个性特点,虚心听取家长对老师工作的意见和要求;“观”是观察学生在家学习的环境是否好,同时观察家长的教育方法、思想素质是否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提”指的是如果发现什么问题,及时诚恳地向家长提出改进意见,还要根据家长和学生提出的问题和他们交换自己的看法,对学生在校表现向家长汇报时,坚持以表扬为主。和家长交谈,力求以心换心,设身处地为家长着想,以自己的真诚获得他们的信任。整个家访过程,气氛和谐融洽,话语情真意切。把学生在校获得的奖励亲自送到学生家,对于孩子、家长来说这无疑是最大的鼓励。据我观察,凡是被家访过的孩子似乎更愿意亲近教师、更懂得“感恩”。
3.现代通讯交流。
接送时的交流固然好,但是涉及到因父母上班而无法接送的家庭,要想经常联系就可依靠现代的通讯工具了,电话,手机,短信,尤其是现在校讯通的开通,使家长老师的沟通大大方便快捷。学生考试得了好成绩,发个短信报喜,家长会觉得自己的孩子得到老师的关注;学生身体不舒服,及时打个电话通知家长,家长会觉得老师工作细致,把孩子交到老师手上放心;过节假日时,发条祝福的话语,家长会感到舒心,感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更愿意与我们配合……利用现代通迅设备的交流,虽比不上面对面来得真实与自然,可是却能随时随地,又能应对突发事件,是一种灵活的沟通方式。
(二)沟通内容,方方面面。
教师与家长沟通交流当然是围绕孩子的教育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1)怎样与家长谈孩子的缺点错误:
如果要谈学生的缺点错误,最好到学生家里去,千万不可到家长的单位里去谈。交谈时,先谈优点,趁家长高兴时说问题,过渡要自然,不要流露痕迹。对后进生,不要说优点三言两语,说缺点滔滔不绝,对不太严重的问题,可以用“希望--”“建议--”“注意--”等口气提出。相反,对一些隐蔽性的,家长不太注意的问题,口气要严肃点,学生闯了祸,要分析原因,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是一贯的还是偶然的,针对家长的个性,采用不同的办法,或直截了当,或委婉地提出,或对孩子父母中的一位先说。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包含着老师辛勤的汗水,也凝聚了家长的心血;学生后进的原因很复杂,但作为教师,在与家长推心置腹的交谈中,应有意地多承担些责任,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种表现,同时也是对家长自尊心的理解。有些家长溺爱孩子,常为其护短,和这类家长谈及学生过失时,很容易出现不和谐气氛,作为教师应强调,教育是为了促进孩子在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学校与家庭无利益冲突可言;如果对学生的教育观点与某些言行的看法上产生分歧,教师应用商量的口气和谦虚的态度,征求家长意见,争取家长的配合。
(2)如何说服家长:
【中图分类号】 G6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06―0022―01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生活向学校所提出的任务是如此复杂,以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只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协调一致,才能有效地开展好当前的教育工作。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从一个人接受教育的过程来看,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接受最早、时间最长、影响最深的教育。一个人从出生到成人,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和影响。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子女都有着言传身教、陶冶习染和潜移默化的作用;传统上我们认为家庭教育侧重于对孩子心理、品德、人品的塑造,因为家庭的环境对孩子善与恶的分辨、勤劳与懒惰的养成有着很大的影响。家长就是孩子身边的老师,家长可能不去说教,但是他的一言一行无形中就影响到孩子,常言讲有其父必有其子,就是这个道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大到什么程度?常常就决定了孩子们的道德标准甚至是法律的意识。学校老师说话也管事,但是他的教育方式常常在说教上,可能孩子理智明确、抽象思维比较强的时候会有理性的分析,能接受一些。但是更多的学校教育还是课堂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启智,而家长父母才是培养人品的第一道关。
不当的家庭教育,在孩子的心理上潜移默化地产生难以预料的负面效应。家长本来代表称职的父母,但不当的家庭教育却会变成孩子成长的阻碍。传统的教育本来对家长本身就有很大的局限性,有些家长在教育子女思想观念和行为上陷入了误区,成为了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
教育子女是父母的天职,是任何人都无法代替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年轻的父母把子女的教育甩给自己的父母,自己忙事业,忙赚钱,打麻将等,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做法给自己孩子的成长和家庭的未来留下了隐患。这种“隔代抚养”由于年龄、思想、知识观念上的差距,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难免陈旧,这在孩子走向社会时就很容易留下隐患。作为家庭方面,应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注意养教结合,爱严结合,言传身教结合,经常与学校保持联系,相互了解,沟通情况,做到与学校教育相对同步,督促孩子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不提与学校相矛盾的要求,不当着孩子的面非议学校,埋怨、责怪老师。同时,家长要教育孩子热爱学校,尊敬老师,关心同学。
二、如何促进家庭、学校协同教育
1. 变“请进来”为“走出去”。近年来,受社会影响,教师家访逐渐减少了。有些教师无论对谁讲话都用教育人的口气,对家长也不例外。居高临下的训斥、埋怨的作风,影响着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学生犯了错误,打个电话把家长传到学校,气全撒到大人身上,家长把火气带回家中又撒在学生身上,学生根本没得到正面的教育。家长十分反感这种做法,学校与家长之间、与学生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激化。针对这一普遍现象,我校变把家长“请进来”为主动到学生家里,和家长联系。在家庭这一特定环境中,教师教育人的口气自然而然地发生了变化,语气趋于平缓,大家真正做到了平等,家长愿意把心里话、真心话跟教师说,教育产生了一致性。
家庭教育有利于我们找准育人的核心位置。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教育的核心是育人,是培养健全的人格。家庭教育的主要功能和作用就是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和学会生活,现代育人的核心位置既在学校,也在家庭和家长这里。家庭教育不再是学校教育的补充,而应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基础。推动区域家庭教育整体改革,就是要不断提升广大家长自身的家庭教育素养,就是找准育人的核心位置,就是更好地完成学校教育的核心任务。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会自觉地将家庭教育融入学校制度建设中来,培育和整合优质家庭教育资源,构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并举并重的格局。
家庭教育有利于学校和家庭形成育人合力。据上海市有关部门对基础教育满意度调查,家长学历越高满意度越低。满意度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受应试教育误导,经常在应试成绩上找合力。其原因是我们长期没有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学校不重视家庭教育指导与普及,二是家长忽视自身家庭教育素养的提升。实践证明,广大家长和老师的家庭教育素养得到有效提升,学校和家庭才能在育人目标上形成合力,向育人要质量、要效益才能成为现实。
家庭教育有利于引导家长承担起教育责任。家长不只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终身老师。能否大面积普及现代家庭教育科学知识,是影响和制约家校合作的瓶颈之一。广大家长虽然对如何教育子女的需求十分迫切,但往往忽视家庭教育知识的学习,有些学校更是长期忽视甚至放弃了家庭教育科学知识的普及。只有广大家长的家庭教育素养能够得到持续有效提升,才能充分认识到自己是教育孩子第一责任人,就不会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卸给学校或社会,学校教育也才能有一个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