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预案

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预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预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预案

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预案范文第1篇

1.组织师生按时返校情况。教职员工是否及时到岗,学生是否按时返校。

2.落实学生资助政策情况。是否积极落实国家资助政策,是否出现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3.实验室及实习、实训保障情况。高校实验室、实习场所及其设施设备配置是否符合教学需要,运行维护是否符合国家规范。职业院校落实《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情况以及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条件是否满足教学计划需要,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双师型”教师是否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4.后勤保障情况。学校网络、多媒体设备、教学终端等各种教学设施设备及生活设施设备是否经过检修维护,饮食、住宿、水电暖等各项后勤保障工作是否到位。寄宿制学校是否实现一人一床。

5.经费保障机制落实情况。是否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并落实资金,是否对学生规模不足100人的村小学和教学点按100人核定公用经费。是否落实高职生均拨款制度,是否采取措施保障今年生均财政拨款标准不低于12000元。

6.开学主题教育活动情况。是否认真落实《中小学生守则(2017年修订)》,做到上墙、入屏,并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三爱”和节粮、节水、节电“三节”教育活动以及安全防范主题教育活动。高校是否做好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和心理危机排查工作。

二、校舍安全管理

7.校舍隐患排查情况。是否建立中小学校舍安全年检制度,定期对校舍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并将排查信息录入全国中小学校校舍信息管理系统,消除所有D级危房。是否建立高校危旧房屋排查整治台账,对D级危房是否及时封存并落实拆除措施。

三、食品饮水安全与卫生防疫管理

8.食品与饮水安全管理情况。是否加强食品安全和卫生防疫工作,不断完善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食堂就餐环境。学校食堂食品采购环节、运输环节、储存环节、加工环节等是否存在卫生和安全隐患。自备水源、二次供水及直饮水设施、食堂蓄水池等是否清洁、消毒,是否进行水质检测。

四、校车安全管理

9.管理制度建设情况。是否制定《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和省级校车服务方案,校车管理机构及协调工作机制是否健全。

10.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和校车安全管理情况。是否存在使用拼装车、报废车、未取得校车使用许可车辆接送学生,以及未取得校车驾驶资格人员驾驶校车、超速、超员、不按许可路线行驶等违法行为。是否按照要求设置校车站点,校车运营是否按照要求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学校门口道路是否设置警示牌、减震带。是否针对不同季节交通安全特点,完善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开展事故逃生演练和应急处置演练。

五、校园安全管理

11.学校“三防”建设落实情况。学校安全管理机构设置、保卫人员情况是否报县(区)教育、公安部门备案,是否建立完善门卫管理制度。学校是否设置围墙或其他实体屏障,实行封闭式管理。学校是否配齐必要的安全防护、应急处置装备,校园重点部位及学校大门外一定区域内是否安装视频图像采集装置,寄宿制校园是否设专职宿舍管理员,校园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完善。

12.重点领域治理情况。是否按照要求切实加强学生预防溺水事故的宣传教育。是否采取措施有效防止校园拥挤踩踏事故,维持好高峰时段学生上下楼秩序。是否强化校园消防安全防控,进行电器火灾综合治理,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定期检查消防设施和器材配置及完好有效情况,组织开展消防演练和应急疏散演练。

13.高校校园安全稳定情况。是否落实反恐怖工作责任制要求,强化反恐防范知识宣传教育,全面清缴恐怖音视频,完善反恐防范工作预案,强化应急处突工作准备,加强网络安全和舆情引导,确保高校安全稳定。是否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构建由学校、二级单位、实验室组成的三级联动的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建立实验室全生产周期安全运行机制,建立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开展实验室重大危险源专项定期检查,开展实验室安全应急能力建设,建立实验室安全年度报告制度等,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14.防范非法入侵校园导致学生伤亡情况。各地各校是否制定健全舆情信息分析安全预警快速反应和排查化解联动处置机制和工作责任制,是否加强安全保卫工作队伍建设,是否定期开展安全应急演练工作,是否经常性对师生开展法治教育、公共安全教育和反警示教育。

15.校园欺凌和暴力治理情况。是否集中对学生开展以校园欺凌治理为主题的专题教育,是否建立学校安全风险预防、管控与处置制度和工作机制,是否制定完善安全预警快速反应和联动处置机制,形成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的工作合力。

16.校园周边综合防控工作开展情况。警校联动机制是否建立,校园周边公安机关高峰勤务、“护学岗”和群防群治机制是否健全,校园周边警务室民警是否经常到校沟通联系、指导工作,教育行政部门是否经常协调有关部门对校园及周边治安乱点和重点隐患进行专项排查整改,非法出版物、网吧、娱乐场所、危险玩具销售整治,加强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预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媒体 舆论引导

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蓬勃发展,在短短的十余年间,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边缘到主流的速变。伴随着新媒体对经济、文化、社会和政治生活的介入程度不断加深,其在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

那么,如何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当下,充分利用其传播快捷、涉及面广、影响巨大的特点,扬其长、避其短、兴其利、除其害,努力提高新媒体的正面舆论引导力,是党委宣传部门要时刻关注、认真研究的一项工作。

一、充分认识新媒体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影响

新媒体舆论,就是以互联网为载体,表达、汇聚和传播的公众意见。新媒体舆论的形成与传播有其基本规律和运行模式,往往是网络媒体的新闻报道或网民通过互联网对事件的报道,经过网民的新闻跟帖、论坛的讨论、微博、网络日志等一些即时通讯工具表达意见,然后,意见在反复互动过程中“滚雪球”般地汇聚成新媒体舆论,就这样,新媒体舆论在传播过程中对现实世界形成压力从而影响事件的进程,并以此影响社会、影响政府决策。具体而言,新媒体的时效性、关联性和便捷性使之成为网民了解信息的主要途径和发表言论的主要平台。通过与传统媒体交互作用,新媒体的舆论功能得到了强化。两者相得益彰地交互渗透,网友通过发贴引起传统媒体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使之着力深入采访与报道,从而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及事件的合理终结。因此,新媒体日益在社会舆论中起到主导作用。但另一方面,快速发展的新媒体,在创新传播媒介的种类、拓展传播渠道,提高传播深、广度的同时,正不断解构着舆论传播的传统格局,这对党的建设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正确看待新媒体舆论引导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监管难度较大。传统媒体信息把关严格、传播渠道规范、单一,有较强的可控性、可调性。而由于网络等新媒体传播的自由性、交互性和开放性,使得新媒体的大量信息,不需要经过层层把关审核,就可以即时,并且传播渠道多种多样,内容真假难分,品味良莠不齐。以往在传统新闻传媒上无法实现的个人表达自由和言论自由得到空前的展现,任何人只要进入网络便可畅所欲言,形成了一个言论的“自由市场”。在新媒体舆论中,人们熟悉的舆论状态被打破,无限放任的观念为网络提供极其危险的言论,舆论危机随时可能出现,错误的舆论在没有得到正确的控制和引导下,极有可能引起其他网上舆论群体的盲从,产生一些舆论环境的不和谐音,从而造成社会混乱。

二是管理主体缺失。同传统媒体机构的设立需要经过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审批同意相比,对新媒体设立的限制则显得偏少。新媒体的管理部门涉及到的有宣传、安全、广播电视、文化、新闻出版、信息产业、公安等,呈现职能分散、政出多门的现象,甚至形成“多头管理,都管都不管”,揽权诿责的局面。目前,这个舆论的“自由市场”上,还缺乏有力的“把关人”和“掌门人”。而现时从事新媒体管理的,很大一部分是传统媒体的管理人员,他们拥有的是管理传统媒体的经验,对新媒体的技术特点、传播规律、发展趋势、管理模式等认识不足、把握不准,造成新媒体的管理人才严重匮乏。

三是舆论环境复杂。网上言论的自由度高、隐身性能好,且往往有互动过程带来的放大效应,每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畅所欲言,因此,众多网民乐于通过网络来获取信息、发表意见。但是,这些自由随意而发的言论,有的主题分散、导向不明,有的过于偏激、非理性,更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传播虚假信息,制造谣言,歪曲事实,恶意炒作,利用舆论蒙蔽和误导民众,甚至有的还会演变成一些社会突发事件的“导火线”。可以说,这个新兴的“民间舆论场”是五味杂存,鱼龙混杂,使网上舆论环境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局面。

三、切实发挥新媒体的正面舆论引导作用

一是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占领舆论引导主阵地。增强新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主流新闻网站和政府网站建设,强化网站的媒体功能,扩大在网民中的影响力,有效提高政府网站、主流新闻网站的舆论引导能力。当前,以人民网、新华网等为代表的主流新闻网站也不断开拓创新,成为有巨大影响力的新闻网站,在新媒体舆论引导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与商业网站相比,商业网站能更好地把握住受众的需要,在页面设计、编辑加工、用户体验等方面更加贴近网民,从而更好地适应了网民的需求。因此,主流新闻网站要学习和借鉴商业网站亲民便民理念,创新机制体制,充分发挥独特的资源优势、充足的人力资源优势,利用好拥有的新闻采访权,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表达权,努力提升市场份额,扩大舆论引导的影响力,构建网上舆论引导的主阵地。

二是抓好宣传队伍建设,构建舆论引导主力军。当前,新媒体的高级管理人才缺乏,不少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业务水平、管理能力,与快速发展的网络传播形势不相适应,因此,要确保新媒体事业的健康发展,提高新媒体舆论引导力,关键在于建设一支过硬的互联网新闻宣传队伍。要把那些政治坚定、能力突出、熟悉新媒体工作、富有改革创新精神的优秀干部选拔到新媒体领导岗位上来。要切实加强对互联网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培训,建立培训制度,规范培训内容,完善考评机制,努力提高新媒体工作者的道德修养,敬业精神﹑创业能力,力争快出人才、早出人才、出好人才。重点要培训网络管理机构负责人、网站负责人,以及网络管理、维护、采编人员等,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努力培养一大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新媒体工作者。要建设一支强有力的网络评论员队伍,以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全面掌握网络舆情;要有效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互动功能,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与网民沟通,了解干部群众的所思所想;要及时处置负面舆情,对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做好引导和监督,牢牢把握互联网宣传与管理工作主动权。

三是注重舆情收集工作,提升舆论引导预见力。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已成为社情民意的重要集散地,只有切实加强网上舆情信息工作,将舆情防控的“关口”前移,准确了解民情,正确把握民意,才能正确引导舆情,凝聚民心,牢牢掌握新媒体舆论引导的主动权。要建立舆情收集网络,将触角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每个角落,深入到最基层的干部群众当中去,及时发现那些苗头性、倾向性的、共性的问题,提早做出科学研判,防患于未然。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方针,及时在网上正面信息,把握话语权,最大限度压缩负面消息的生存空间、消除负面信息产生的土壤。要加强热点的引导,有针对性地解答干部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做到解疑释惑。要加强即时互动,疏通民意之渠,真正把网络建成党和政府联系群众、密切干群关系、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新平台。同时,加强制度和规范化建设,探索网上热点事件规律,把握网上热议话题特点,完善有害信息删除、突发事件处置等制度和相关应急工作预案,及时有效地处置网上突发事件。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社会的信息交流模式,对我们的舆论引导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只要准确把握新媒体的传播规律、敏锐地感受受众对象的变化,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不断提高新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新媒体一定能在塑造良好舆论、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预案范文第3篇

一、深入推进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一)推进行政审批信息公开

一是加强行政审批项目调整信息公开。要及时公开取消、下放、调整以及实施机关变更的行政审批项目信息。二是推进审批过程和结果公开。重点做好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参与的行政审批项目审批过程、审批结果公开工作。三是推进行政许可信息公开。包括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申请时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录,重点做好行政许可办理情况的信息公开工作。(县编委办牵头落实)

(二)推进财政预算决算和“三公”经费公开

一是继续做好财政预算决算和部门预算决算、重大民生方面财政专项支出的公开工作。二是着力推进“三公”经费公开。县政府及其部门在2015年内全面公开“三公”经费;乡镇区及其部门要在2016年之前全面公开“三公”经费。三是推进财政审计信息公开。做好县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公开工作,各部门要全面主动公开整改情况,提升县级预算执行和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情况公开的透明度和全面性。(县财政局、县审计局牵头落实)

(三)推进保障性住房信息公开。进一步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政策信息、建设信息、分配和退出管理信息的公开工作。一是按2012年提出的要求公开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分配和退出信息。二是要及时公开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的政策措施和实施情况。(县城建局、县民政局牵头落实)

(四)推进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公开

一是切实做好食品药品安全热点问题信息公开工作,及时客观准确规范问题产生原因、危害特点、预防检测方法、采取的处理措施和进展情况等。二是加大食品药品行政审批、执法检查、案件处理、查缉走私等公开力度,县级有关部门建立食品药品违法违规企业(业户)“黑名单”公开制度。三是围绕公众关注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乳制品、保健食品等安全问题,重点做好违法生产经营行为查处、治理、整顿信息公开工作。四是重点推进食品安全产地环境监测,农业、海洋渔业、畜牧三品一标,食品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示范建设信息公开。(县工商局、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牵头落实)

(五)推进环境保护信息公开

一是公开空气质量监测信息。S02、N02、PM2.5、PM10、臭氧等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信息。二是公开水质环境信息。继续做好重点流域水质监测数据的信息工作,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数据,加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状况信息的公开力度。三是公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县环保局要明确相关要求,指导全县环保部门实行环评受理、审批和验收全过程公开。四是推进环境污染治理政策措施和治理效果信息公开。包括全县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的方针政策、法规规章、技术标准,总体部署及年度治理项目责任,以及进展情况、治理成效、典型经验等,及时公开排污单位环境监管信息,督促排污单位公开污染治理效果。强制公开重污染行业企业环境信息。五是推进减排信息公开。继续做好重点减排工程建设和进展情况信息公开工作,加强全县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信息公开,及时总量减排核查结果。(县环保局牵头落实)

(六)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公开

一是加强调查处理信息公开。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内容外,在继续做好特别重大事故调查报告公开工作基础上,重点推进重大事故调查报告公开工作,进一步提高较大事故调查处理结果和调查报告公开的比例。2013年,实现重大事故调查报告全面公开。2014年,要实现较大事故调查报告全面公开。二是加大生产安全事故应对处置信息公开力度。要及时准确本级政府处置的生产安全事故处置举措、抢险救援进展等信息。三是加大安全生产预警和预防信息公开力度。通过预警信息网络平台,及时可能引发事故灾难的自然灾害风险信息和重大隐患预警信息。(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牵头落实)

(七)推进价格和收费信息公开

一是继续做好政府管理价格和行政事业性收费调整信息公开,包括公开涉及民生的价格和收费政策、标准等信息。二是做好政府定价目录和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公开。各级政府要全面公开涉及本地区政府定价目录和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三是做好价格和收费监管信息公开。重点做好涉及教育、交通运输、农民负担、医疗、房地产市场、旅游市场等民生领域价格和收费监管信息的公开工作,对情节严重、社会影响大、公众反映强烈的价格违法案件,要及时公布查办情况。(县物价局、县财政局牵头落实)

(八)推进征地拆迁信息公开

一是推进征地信息公开。在依法依规做好征地报批前告知、确认、听证,征地批准后征地公告、征地补偿登记和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的基础上,重点推行征地信息查询制度,方便公众查询征地批复、范围、补偿、安置等相关信息。二是加强房屋征收及补偿信息公开。在继续做好房屋征收补偿方案、补偿标准、补偿结果信息公开的基础上,重点做好房屋征收决定、补助奖励政策和标准在征收范围内公布,征收房屋调查结果、初步评估结果、补偿情况在征收范围内向被征收人公布工作。(县国土资源局、县房屋征收安置办公室牵头落实)

(九)推进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

一是推进基础教育的招生、分班、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等信息公开工作。二是扩大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范围。主管部门要做好所属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的研究和指导工作,大力推进医疗卫生机构、科研机构、文化机构和供水、供电、供暖、公交、物业、通信、邮政、金融、保险等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面向公众服务的单位要公开:

(1)单位名称、职能和权限、机构设置、岗位职责、办公地点和办公电话;

(2)窗口单位工作人员的照片、岗位名称、工号等基本情况;

(3)服务规范、服务流程和服务项目的收费标准、收费依据及缴费方式;

(4)服务承诺及违反承诺的处理程序、惩罚标准、处理结果,服务对象咨询或投诉的渠道和方式;

(5)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定、实施方案、管理或技术标准等重大事项的制定出台及调整变动情况;

(6)与公众生产生活相关的突发紧急情况的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及应对情况;

(7)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的抢险救灾进度、恢复重建安排等情况;

(8)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公开的其他事项及主管部门规定应当公开的事项。要把信息公开与办事公开结合起来,全面推行示证上岗制、首问责任制、办事承诺制、一次性告知制、信息反馈制、考核评议制、责任追究制、论证听证制等办事公开制度,规范办事公开内容和程序,促进信息公开健康发展。(县教育局、县卫生局、县交通局、县科技局、县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局、县城建局、县邮政局、县金融办、县供电公司等单位分别牵头落实)

二、采取措施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各乡镇区、各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当前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落实到位,努力提升公开效果,推进依法行政,打造阳光政府,增强政府公信力。

(一)加强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考评机制,加强工作考核力度;加强政府信息公开统计、保密审查等制度建设,加大政府信息公开的社会监督和行政问责力度,逐步实现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

(二)分解任务,落实责任

各乡镇区、各牵头部门要按照前述重点公开工作安排,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做好工作分工,细化分解工作任务,将重点公开工作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单位,安排专人负责,做到责任明确,便于检查;涉及到的其他部门要密切配合,确保公开工作按要求落实到位。对于落实不到位的,牵头部门要进行通报批评,督促改正。

(三)规范信息,做好解读工作

各乡镇区、各部门要按照谁公开、谁负责信息审查,谁公开、谁负责解疑释惑的原则,做好深入解读的工作预案,必要时通过召开政府信息公开会、网上互动等方式做好解读工作。在公开信息前,要依法依规按程序对拟公开信息进行保密审查;公开后,要密切跟踪舆情,针对出现质疑的情形,要及时准确权威信息,正确引导舆论导向。

(四)加强平台和渠道建设

充分发挥政府网站第一平台作用,各乡镇区、各部门要切实加强网站管理,强化内容保障,政府网站要在醒目位置开设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专栏,方便公众查阅;充分利用重要政府信息公开会和政府公报、报刊、广播、电视、短信平台等传播政府信息的作用,确保公众及时知晓和有效获取政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