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英语学科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问题的提出
现在很多职高老师很困惑,现在的学生怎么了?连简单的一些课外知识也不知道,很多学生的知识面狭隘。虽然现在强调职业高中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淡化纯语法纯英语的内容,《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中的课程性质与任务也规定: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但由于许多职高学生学科基础较差,知识面狭窄,对于课本理论知识的接受能力弱,如果教师在教学时学科内容渗透太深,会适得其反。职高毕竟不同于普高,教学要求不同,渗透的多学科内容难度和深度也应有所区别。因此,不管是从职高学生自身特点来看还是从教学深度来看,对于职高学生来说只能是在英语教学中简单渗透多学科知识。
二、在职高英语教学中进行多学科知识渗透的必要性
把多学科知识渗透到职高英语教学中,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熟练地掌握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对英语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对于职业高中的学生,特别是理工科专业的学生来说,本来英语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若不联系其他学科,只用“纯”英语的教学模式而毫无外延知识,学生会很容易感到枯燥无味,进而怕学英语,甚至放弃英语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进行学科渗透,融入其他学科内容,寓教于乐,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以后,进行学科渗透,能使学生学习英语时联系其他学科内容,在学习其他科目时也能联系到英语知识,
以形成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学习效果,进而熟练掌握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职业高中阶段英语教学中进行学科渗透是全方位的,而不应局限于某个方面、某一学科。虽然每个单元设置一个主要话题,但有些话题不仅仅涉及一门学科。如英语1(基本版)Unit 4 welcome to our party Lead-in和dialogue A部分主要是有关天气的内容,这和地理知识有关;而在reading部分又是一封与语文和计算机知识有关的电子邮件。从我们所上的教材来看,渗透的教学内容涉及音、体、美、德、语、数、史、地等各个学科。当然这并不是说每一节课都要渗透这么多方面。通过英语教学学科渗透带动各方面知识的学习,促进学生对其他学科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有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多学科知识在职高英语教学中的简单渗透
1.思想品德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我们知道任何教学都是一个知识技能训练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思想品德教育过程。英语教学是一个语言教学过程,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同时职业高中英语教学也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现在的职高英语教材的每一个话题内容都确立了情感目标,情感目标里实际上很多就是德育内容的渗透。
2.音乐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音乐是年轻人非常喜爱非常熟悉的一种形式,有些同学英语基础差,但唱起英文歌曲来毫不逊色。教师可以据此来引导学生认读、歌唱、训练学生的语音、语调,促进学生掌握英语词汇。教师在教学中能适当地教学生唱一些英语歌曲,既能使学生学到词汇语法,又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3.历史、地理知识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在英语教学中会经常涉及中外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也会涉及天文地理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联系到这些方面的内容介绍相关知识,这不仅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也会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知识。
4.语文知识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英语是一种语言,有着一定的语法结构和句子结构。但它与语文在用词、语法习惯等许多方面有很大差异。要想学好英语,就要弄清楚中文与英文之间的差异性,然后才能真正理解英语句子的结构,才能提高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把中文与英文相比较,相区别,避免英语教学的“中文化”。如英语2(基本版)Unit 3 the Internet 中reading and writing 部分要求写回信,这和语文的回信格式一致,这时渗透了语文的应用文知识。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语文的回信格式,自然过渡到英语回信的格式上。但在英语1(基本版)Unit 4 welcome to our party中的reading部分,课本要求写一封电子邮件,从本质上来说它也是写一封信,电子邮件也属于函件,但信函和电子邮件在格式上有一定的区别。教师仍旧可以采用对比法进行教学,学生也容易接受。
5.计算机知识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课程已经成为职业高中的必修课,学生已经掌握了一部分计算机知识,部分学生对计算机的熟练操作程度并不亚于英语教师。这时,教师可以增加一些常用计算机词汇缩写让学生写出其全称并说出其意思,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英语与计算机知识之间的联系。
6.体育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许多学生不仅爱好运动,而且有关体育运动方面的知识还比较丰富。因此在学习该方面的英语知识时学生兴趣十分浓厚,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以此为突破口,学生学起来会较轻松。英语1(基本版)Unit 5 what’s your hobby单元中涉及了football、American football 和soccer 的区别,教师可以借此向学生介绍有关的体育知识,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喜欢的体育明星。英语1(基本版)Unit 7 can I speak to Wang Yang的lead-in部分涉及不同的体育项目。
除以上学科外,职高教材内容还涉及了医学(英语2)(基本版)unit 6 tell me when the pain started )、交通(英语2)(基本版)unit 4 I’ve tried all the means of transportation)等学科知识。每个单元都涉及不同话题,有的整个单元都在谈一个话题,涉及一门学科,如英语2(基本版)unit 6 tell me when the pain started;英语2(基本版)Unit 8 if you want to talk,you can go online;有的单元涉及不同学科内容,如英语1(基本版)Unit 4 welcome to our party中,涉及地理知识与语文知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同学科知识的渗透使得我们意识到英语教学不仅仅是单纯的语言教学,而且是学生素质提高的一个手段之一。因此“教师知道的东西,就应该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10倍、20倍”(苏霍姆林斯基)。
参考文献:
[1]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汇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04.
[2]英语1:基础模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06.
[3]英语2:基础模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1.
关键词:营销知识;整合教学;高职公共英语
中图分类号:H 3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3)09-0085-05
当前针对高职英语教学方面的研究层出不穷,如何在高职英语教育中体现高职教育特色,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技能,成为当前形势下的一个迫切的课题。在社会需求、逻辑理据和教学理据的共同推动下,将英语教学和学生将来的行业或职业联系起来已成为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界的共识,在高职院校进行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以下简称ESP)教学得到了学者的认同。但对于“巩固基础英语知识”和“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时间安排学者们存在着不同的意见,有观点认为要打好英语基础后才能开始专业英语教学,但也有截然不同的观点,有学者认为不一定只有等到基础打好了,才能开始专业英语。持此观点者认为进行ESP教学,可以极大地调动起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并提出可根据学生学习状况,压缩专科学生基础阶段的大学英语学习,采取分流教学。本研究的前期基础为:分别在2007-2008、2008-2009两学年的第二学期基础阶段英语教学进行了ESP教学,即《营销英语》课程完全取代基础英语教学,约70课时,采用教材是经国内人士译注的原版英文教材;由于教材内容难度大,教师缺乏营销专业知识和学生在认识上存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比营销知识重要的观点等因素,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明显;此后《营销英语》改为学生完成基础英语阶段学习的选修课,约30课时,但由于多数学生为了学分而选修,主观上不大重视,加上大班额教学(超150人)和松散的管理等因素,教学效果也甚微。在此背景下,本实验主要研究在高职高专英语基础知识巩固阶段中整合营销专业知识进行英语教学,能否为学生接受;学生对专业销知识和公共英语课整合教学的需求如何;该整合教学能否产生一定的教学效果。本研究于2012年在广东某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先在该校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的第二学期进行“营销知识与高职公共英语整合教学”的实践探索,然后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通过实验和统计分析,希望能为探索高职公共英语和专业学科相互整合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一、文献综述
“专门用途英语”或“专用英语”的教学主张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语域”(register)理论,其理论基础是功能主义的语言观。语域理论认为,每种语言除了其语言共核部分外,还包括许多功能变体,如专业性语言包括各行各业的专用语言,如计算机英语、营销英语等;非专业语言则主要包括社交俗套话和人际用语,如见面打招呼、参加招待会,开玩笑等。第二次世界之后,随着国际间的科学、技术、经济和文化交往日益扩大,ESP日渐发展成为一门学科。20世纪60年代后期出现了一些关于专门用途英语的著作。其中,Halliday在与他人合著的The Lin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 Teaching一书中提出了ESP的概念:“English for civil servants; for policemen; for officials of the law; for dispensers and nurses; for specialists in agriculture; for engineers and fitters。”因此,ESP顾名思义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而ESP课程就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如电子商务英语、外贸英语、国际金融英语、新闻英语、医学英语、法律英语、旅游英语、营销英语、学术英语、科技英语、文献阅读、论文写作等,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一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从20世纪70年代起,ESP教学理论和实践在许多国家得以推广。如在日本ESP大为普及,英语只是其最基本的技术语言,索尼等跨国公司的产品说明书及技术文献都是用英语写成,大部分员工都用英语交谈,阅读英语资料等。日本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从一年级开始起就把英语教学与专业挂钩,开设学术英语。在国内,最初开设的ESP课程以EST(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chnology)为主,杨惠中最早发表了“科技英语的教学与研究”和“国外科技英语教学与研究动态”两篇有关ESP教学的研究成果的论文,具体介绍了ESP的概念和推荐了当时在国外流行的教材。1985年,我国第一个EST计算机语料库(JDEST Computer Corpus)在上海交通大学建成。20世纪90 年代中期,随着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呼声的高涨和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ESP教学再次成为英语教学界的焦点。笔者以“ESP”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搜索到1997-2012年间的相关文章共154篇,并呈现出逐年增多的特点。研究者们从ESP教学理论介绍、开展ESP教学必要性、ESP教学模式、ESP教学师资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如秦秀白的“ESP 的性质、范畴和教学原则——兼谈在我国高校开展多种类型英语教学的可行性”,范谊的“ESP 存在的理据”,蔡基刚、廖雷朝合写的“学术英语还是专业英语——我国大学ESP教学重新定位思考”等,这些文章都从理论上充分论述了开展ESP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研究设计
1.研究问题:(1)营销知识和大学英语课整合,学生是否既可以提高英语水平,也可以学到较为实用的营销知识;(2)营销知识和大学英语课整合,是否可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3)营销知识和大学英语课整合,所学到的营销知识是否能启发学生对身边经济生活的观察和分析。
2.研究方法:教学实践、问卷调查、学生访谈。
3.学时和地点:2011-2012-2学期2-16周,2课时/周,共计30课时;某职业院校南海校区教学楼1103室。
4.受试班级:A班合班共93人,其中营销专业52人;食检专业41人。
5.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实验班采用的教材包括:《高级职业英语》第二册,笔者选取原版英语营销教材(Marketing: A Practical Approach, 6E)的各章节,每篇内容材料字数约500字,内容体系如下:(1)The Field of Marketing;(2)The Marketing Environment;(3)Gathering Marketing Information;(4)Market Segmentation, Targeting and Positioning;(5)Understanding the Customer Market and Consumers’ Behavior;(6)Understanding the Business Market;(7)Product;(8)Pricing ;(9)Distribution ;(10)The Promotional Program。营销知识和高级职业英语教学课时量比约为1∶1,各占30课时。其中,营销知识的教学方式分别为阅读课、PPT讲授或前两者相结合。
三、数据收集和结果分析
(一)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在该学期16周最后一堂课上随堂发放并当场回收,采用匿名形式回答。发放问卷93份,回收93份,有效问卷93份。其中,营销专业学生答卷52份,非营销专业(食检专业)答卷41份。问卷共8个问题,其中最后一个问题为半开放性问题。数据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1.两专业学生对所学营销内容理解存在困难,对其实用性看法不一。在营销知识理解上,问题1的数据显示,营销专业学生表示能理解的比例高于非营销专业学生的比例,但整体上表示能理解的人数比例偏低。而非营销专业中表示能理解教学内容的人数比例低于不能理解的人数比例。因此,从两专业统计的数据来看,本学期所学的营销知识在理解上未达到很好的效果。对比数据可看出,营销专业学生表示能理解所学营销知识的人数高出约20.6%,一方面,这也许跟营销专业学生已学习的专业背景知识有关,因为非营销专业学生在教学实验前从未学习任何有关营销知识的课程;另一方面,这也可能跟教师的授课和所学材料的难度有关或学生的认知基础有关,这些问题将在学生访谈调查中进一步了解。
在实用性上,两专业的学生认同度较高,营销专业有82.7%的学生认为实用,而非营销专业56.1%的学生认为实用。由此可见,本学期在课堂上学习的营销知识对两专业学生来说是实用的。但非营销专业认为实用的人数比例低于营销专业人数约26.6%,这也说明了在“实用性”认同上,两专业学生存在反差。
2.两专业学生对整合教学方式的期望一致,认为整合教学没冲突。在整合教学方式上, 两专业的学生都认为“最希望教师以PPT讲解和课堂阅读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并且各专业学生的认同比例均处于高位,其中营销专业有86.5%,而非营销专业有80.5%。在此,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在最初的实验设计上,由于考虑到有限的学时和知识体系的内容量大,本整合教学的目标是在让学生有限的课时(30课时)内通过阅读课型课堂训练阅读能力的同时使学生初步了解并掌握宏观性的营销知识体系,或是以专题讨论形式并借助PPT罗列要点课内讲解而学生课外阅读材料,但最初尝试两种方式后学生普遍反映较难,并且多数学生表示在课外不会自觉看材料。因此,之后的整合教学都采取了“PPT讲解和课堂阅读结合”方式进行。
在整合教学的“冲突性”上,营销专业有94.2%的学生认为“没冲突”, 而非营销专业则有68.3%的学生持同样观点。这说明了公共英语课堂上进行“营销英语”和 “普通英语”整合教学,大多数学生认为是 “没冲突”的。
3.两专业学生对“整合教学效果”和“可行性”认同度存反差。对于“既可以提高英语水平,也可以学到较为系统的营销知识”的说法,持认同态度的学生中,占营销专业人数的84.6%,占非营销专业人数的73.2%。由此可知,整体上两专业学生持认同的人数比例偏高,这说明了尽管在问题1中有较多的学生表示不能理解所学营销知识,但在感觉上学生仍然认为营销知识和公共英语整合教学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在问题7和问题8的回答中,对于“营销知识和大学英语课整合,可以提高英语学习兴趣,因为所学到的营销知识,比普通英语课所学内容实用”和“营销知识和大学英语课整合,所学到的营销知识能启发我对身边经济生活的观察和分析”两种说法,营销专业和非营销专业的学生态度形成明显的反差。其中,营销专业学生对两种说法持认同态度的人数比例比持否定态度的人数比例高,比例分别69.2%和61.5%,人数超过了60%;但非营销专业学生对两种说法持认同态度的人数比例却比持否定态度的人数比例低,比例分别为48.8%和46.3%,均达不到50%的比例。这种反差说明了:在感觉上,营销专业和非营销专业的学生对整合教学“能提高英语学习兴趣”和“能启发对身边经济生活的观察和分析”持有不同的态度,并且营销专业学生相对获益较大。对于“可行性”,营销专业持认同态度的人数比例为88.5%,而非营销专业学生持认同态度的比例为51.2%。相比之下,持认同态度的比例中,营销专业比非营销专业高出37.3%,这说明整合教学在营销专业学生获得认同度较高。
综合对比上表数据得知,营销专业学生对营销知识和公共英语整合教学的认同度较高,这说明了高职公共英语和专业知识结合或整合来进行教学是可行的途径;非营销专业学生虽然总体上对本整合教学认同度偏低,但仍有68.3%的学生认为公共英语和营销知识整合教学没冲突,73.2%的受查者认为营销知识和大学英语课整合教学,既可以提高英语水平,也可以学到较为系统和实用的营销知识。由此可知,即使整合教学的内容和专业不相关,非营销专业学生也不排斥营销知识和公共英语的整合教学;另一个可以间接证实此说法的数据是非营销专业学生认为“营销知识和高职公共英语整合教学不可行”的理由,因为在20份回答“不可行“的问卷中,有11份问卷的理由显示了心理不平衡,如“应该针对专业与英语教学结合,这样对其它专业的学生才更公平些,也让其他专业学生能更好地学习与自身专业有关的英语,提高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对于不是营销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也希望学习一些有关自己专业的英语”。由此反映出非营销专业学生也希望英语课能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教学。因此,公共英语教学整合专业知识教学是能获得学生认同的教学途径。但“不可行”的理由也显示了公共英语教学整合专业知识教学面对以下问题:(1)学生的语言基础。如:“营销英语为专业英语,高职公共英语为日常英语,专业英语相比日常英语,生词量大,专业倾向性强,较难让没有较好英语基础的学生理解。”(2)学生的认识。如 “……应更注重四级的备考,故我认为不可行”“我学英语更多的是想学到口头的交流英语和日常常用的英语,而不是营销专业的那些专业英语”。(3)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如:“……本人对营销不感兴趣……”“经济的东西令我生厌,我弄不懂,也不想学……”;(4)学生的认知水平。如“营销知识太过深奥,对于理论的东西,理解起来有困难”。
(二)学生访谈
在教学过程中和教学结束后,笔者先后访谈了两个专业共21位学生,营销专业10人,非营销专业11人。访谈采用半结构性式、分别以面谈和QQ在线聊天的形式,进一步了解学生对学习成效、学习材料、教学方法和教师的看法。访谈准备的主要问题为:(1)你觉得营销知识和公共英语整合教学对你是否产生影响?如果有,请具体说明。(2)你觉得选用的学习材料如何?(3)你觉得采用的教学方法如何?
1.提升阅读能力,拓展了专业知识。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由于受课时量、大班教学、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各异等因素影响,实际的教学效果和实际所付出的教学投入不成正比,因为通常情况下在众多的英语学习者中最终学会语言并真正能运用者居少数。在这种损耗型的语言教学里,若能在继续语言共核教学的同时加强语言教学材料的系统性和知识性,使所学习的知识可以为学生个人生活或将来发展服务并最终达到能最大限度地优化英语教学效果的目的,这既是减少损耗也可以提高高职公共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在访谈中,多数受访者表示营销知识和公共英语整合教学有助于他们拓展知识面,也提高了英语阅读能力。如:有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营销知识和公共英语整合教学可以使我从阅读理解方面提高英语水平;(2)可以使我们的知识更广阔地发展,了解营销知识的重要性;(3)能使我多方面地学英语,不要单一地发展。
从访谈中我们可以看出,营销知识和公共英语整合教学对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教师有意识加强语言教学知识性的做法得到了学生的认同,同时学生的语言学习观提高也有所体现,初步体会了到把英语作为工具学习相关学科知识的教学目的。因此,本整合教学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锻炼了学生阅读能力,也使他们学到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营销知识,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减少了损耗,也提高了学生对语言学习的认识。
2.教学内容章节安排合理,但句型复杂、生词多,理解困难。本实验整合教学的营销知识教学材料选取澳大利亚McGrawHill Australia Pty Ltd出版的原版英语营销教材,语言材料和表达地道、原汁原味,并且内容偏理论和学科知识性较强,这些因素可能会增加高职学生阅读和理解困难。而受访者在访谈中也都表示所节选的材料生词和专业术语偏多,并且句型复杂,因而一定要教师讲解和分析才能较好理解内容。如:(学习材料)还可以,但理论性强,专用名词也比较多,不能理解真正的意思。学习材料一般,有些句型较复杂,较难理解,专业性强,对初学这方面的我们有难度。由此可知,所选的教学材料对学生来说存在难度,则学生自行阅读营销知识的原版英文教材有理解困难,因而教师必须给予相当的、必要的讲解以帮助学生更好了解所学内容;另一方面,类似的整合课所用教材要么改编原版文章以降低难度,要么相应增加教学课时,以能更好地发挥教学效果。
3.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希望能结合实例和视频资料教学以提高兴趣。在本实验中,营销知识和公共英语整合教学的课时比例为1∶1,即公共英语共核知识和营销知识阅读课各占30课时,每次课的第一节为英语共核知识课,第二节为营销知识阅读课。其中,营销知识阅读课的做法为:学生在45分钟的课堂内先通过自行阅读吸收相关营销知识,之后在教师的讲解和分析进一步理解相关的知识点,并分析相关的难句和术语、词汇等。因此,课堂的理论性和知识性比普通英语课堂强,这对多数高职学生而言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如:很无聊,很单一,如果可以多结合实例进行分析或看看一些营销录象就更好了。
反馈表明,学生对侧重理论和知识思考型语言课堂教学难以完全接受,因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能接受何种程度的整合教学,教师又该如何处理公共英语和专业知识整合教学以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等,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四、结语
调查结果显示,营销专业学生对所有问题所持肯定度和认同度较高;而非营销专业学生则相对偏低。其中,在“实用性”“提高英语学习兴趣”“启发性”“可行性”等几项调查中,营销专业学生几乎是认同度较高,而非营销专业学生认同度相对偏低;但两专业中多数学生都认为这种整合教学没冲突,也可以提高英语水平并且学到较为系统的营销知识,并且对他们都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因此,本实验表明高职公共英语和专业知识整合教学是可行的教学途径,但在教学材料和教学方法上,两专业学生都表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这也显示了今后开展类似的教学实践要处理好教学材料的难度、教师的教学方式、课时量和学生自身的认知水等因素之间的联系,才能达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此外,因为本实验只是从学生感觉上去调查实际教学效果,相关数据的效度和关联性如何未能进行验证,另外在调查问题的设计上仍存在不足,数据结果未能结合相关理论进行必要的分析等,这些都是以后研究中要努力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范谊.ESP存在的理据[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3):43-48.
[2]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22-27.
[3]张济华,高钦,王蓓蕾.语料库与大学专门用途英语(ESP)词汇教学探讨[J].外语界,2009,(3):17-23.
[4]文秋芳.二语习得重点问题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5]桂诗春.应用语言学[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6]向前进,曹佩升,刘文平.高职高专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7]蔡基刚.关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重新定位的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10,(4):306-308.
[8]秦秀白.ESP 的性质、范畴和教学原则——兼谈在我国高校开展多种类型英语教学的可行性[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79-83.
[9]杨惠中.科技英语的教学与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1978,(2):58-60.
[10]杨惠中,张彦斌,吴银庚.国外科技英语教学与研究动态[J].外国语,1978,(3):48-55.
[11]蔡基刚,廖雷朝.学术英语还是专业英语--我国大学ESP教学重新定位思考[J].外语教学,2010,(6):47-50.
关键词:本科 大学英语 教师素质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a)-0187-01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近年来很多地方专科院校为了满足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都升格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对大学英语教师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师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教育部在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教学大纲](试行)》中明确指出:“教师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大学英语课程建设与发展的关键。”教师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品德、能力、身心以及文化业务等各方面的素质,这些也都是当前大学外语教师们所应具备的素质。在升为本科院校的新形势下,大学英语这门在学生中影响面最广的学科尤其需要教师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观念,提升自身素质,成功的进行素质转型,以适应当前本科教育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1 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师资队伍的现状
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师资队伍存在以下几个特点和问题。
1.1 师资匮乏影响教学水平
新建本科院校由于这些年扩大招生规模的影响,学生人数激增,而原有师资较弱,大学英语师资队伍呈现高学历高职称教师较少,中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较大的情况,而且师生比例较大,以笔者所在学校来看,大学英语教师与学习这门课程的学生的比例就接近1:120,这给教师课后辅导以及作业批改带来很大的负担。
1.2 工作量大影响科研水平
师资匮乏直接导致教师们工作量激增,繁重的教学工作量使一线教师很难有时间和机会进行学术研究、培训充电、参加学术会议等。因此,科研能力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师各种素质中的短板。而一个不从事专业研究的教师,课堂教学内容会显得枯燥单调,面对各方面素质越来越高、知识面越来越广的大学生,大学英语教师如果不努力成为本学科的专家,是很难成为一个为学生所欢迎的优秀教师的。
1.3 教学观念老套影响课堂效果
不同的教学观念所产生的教学效果是不相同的。虽然在形式上升为本科院校,由于工作量大影响科研和教师自身认识的不足等各种原因的影响,大多数新升本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观念并没有与时俱进迅速改变以适应新的学生群体。在课堂上以教师讲授课文中的单词、句型,学生埋头记笔记这种传统单一的教法还是占主导地位,导致学生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兴趣很难调动起来。
2 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师的素质转型
综合以上所总结的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师师资队伍的现状来看,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师的素质转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2.1 树立全新的本科教学观
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应该用长远的看待教育的质量问题,及时有效的转变教育观念,强化本科教学意识与责任,体现本学科的特色。一定要遵循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意识,努力推进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建设,切实提高本科英语教育质量,使之真正的适应新的、高于以往学生水平的本科生群体的学习需求和标准。
2.2 树立严谨创新的科研观
培养更高的科研能力是大学教师从根本上有效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也是教师的职责所在。大学英语教师应正确处理好、平衡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并且一定要认识到:作为本科教育中的一分子,大学英语教师同样应做到教学与科研齐头并进,不能顾此失彼,尤其应注意在工作量繁重,课时量大的情况下不能忽视科研。因为只有了解本学科在国内外发展的趋势, 了解本专业的最新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和发展趋势,才能以先进的科研促进教学,让学生获得英语学科中最前沿最有价值的科学理论,从而促进自身的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获得学生的认可。
2.3 培养终身学习的理念
大学英语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与时俱进的学习观,在自我学习过程中学习广博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管理相关的知识,形成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逐步转变成科研型的教师,从而更好地胜任本科英语教学。要实现以上目标,首先教师应从自身不断寻找差距,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质。同时还应注意持续提高自身的教学模式与科研水平,完善自己的学科知识结构,努力建构开放的、不断完善的学科知识体系,使自己具备不断进步的现代教学科研的创新意识和敏捷的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加强自身素质的有效提高,敏锐的把握所教英语学科的大致发展方向,才能使自己始终探索在学科的前沿,逐步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
3 结语
总之,新建本科院校英语教学质量能否得到提高,教师素质是关键。只有在新形势下树立全新的本科教学观、树立严谨创新的科研观、培养终身学习的理念,同时做到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才能使教学和科研水平显著提高,进而达到大学英语本科教学的新高度和新要求。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2] J.Bruner.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Harvard UniversityPress,1960.
【关键词】 英语测试 课程改革 英语教学 课堂教学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随着我国教育政策的改革与发展,高中英语教学目标与要求也在不断的变化与更新。英语新课程标准不仅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更是将"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了"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之前,体现了英语课程改革的人文关怀精神,即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但因为英语测试的改革相对滞后,教师的课堂教学始终与测试的形式与内容紧密相连,为了能在最终的答卷上获得理想的得分,教师们多疲于题海战术,学生们也是天天饱尝"语法大餐"。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成为众多教师高难度功课。
一、 当前英语测试的特征
为保障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势必要求英语评价领域做出相应的改革以回应,从而发挥出评价的导向作用与激励作用。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地提出要建立多元、开放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注重评价的发展功能等一系列理念。英语测试作为英语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手段,理应加快改革步伐,为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保驾护航。因此,加快对英语测试的改革是实施新课改的必然要求。
其实大家都知道,英语测试改革在新课改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评价具有甄别、导向、激励、诊断、改进等多项功能,评价的方式手段也是多种多样,但在传统的英语评价体系中,我们往往只关注了评价的选拔甄别功能,只重结果,不重过程,评价的方式手段也趋于单一。因此,测试,并且是套用中考和高考形式的测试在相当长的时间段内是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评价方式。在英语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改革英语测试这一英语教学中重要的评价方式将会对整个英语评价体系的改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英语测试所具有的"指挥棒"效应正是评价导向作用的充分体现。如何有效利用这根"指挥棒",使得英语教学能够在其"指挥棒"下奏出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乐章,正是不断探索英语测试改革的意义所在。英语测试改革不仅对于构建全新的英语评价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更是对整个新课改的顺利推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可是现有的英语测试却主要反映为:评价目标过度强调学科知识体系,忽视人文性;以测试为评价的惟一形式,注重对单纯的语言知识结构的考查;重结果,重成绩,重甄别与淘汰;进而形成日常大量的教学活动以考试为中心,使本应是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变得僵化,使学生的身心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与伤害。由于测试所具有的强烈导向功能,英语测试若不能摆脱传统评价的负面影响,将直接制约英语新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成为英语新课程改革的瓶颈与桎梏。
二、 当前英语课堂教学形式、方法及特征
其实我们都知道,教学方法与形式仅是一种传输手段,它是否能奏效还取决于使用该方法的教师之教学观,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教学理念。有些人觉得教学观或教学理念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无法与外语教学的实践联系起来。其实不然,只要将外语教学置于整个教育的大框架中,教学观的具体内容便跃然纸上。但是,课堂教学到底能达到一个怎样的效果,目前最为原始的检测依旧还是学生的答卷。说的简单些,就是你的学生对要掌握的语法与知识点的相关问题是否能有效地反映在一张答卷上。
这样看来,由于课时的有限性,众多教师的英语课堂依然只能是过多地关注知识与技能,忽视引导学生学习探究的过程与方法,老师纯粹地讲解,学生被动地接受,从而使部分学生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
英语教师们始终在探讨如何让课堂既生动而充满激情,又能够让学生熟练掌握数以万计的英语考点与知识点。很多学校也在试探性的展开英语课堂教学改革,通过集体备课,设计课堂教学的整个流程;或是开展公开教学课,但大多停滞于评价与探讨,或是流于形式化的"表演课"。无法将其最终引入常规化的课堂教学之中。
三、 如何把握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质
从以上综述来看,英语课堂之所以难以突破瓶颈,主要源于教师们苦于课堂有限时间与庞大内容之间的挑战。因为评价与测试的传统形式对课堂的输入量有着较大的影响。如果教师一味地追求课堂生动与活跃,就很难把握有限的可利用时间。虽然不同的老师在同一量的教学内容上,其所使用的时间上也会有很大出入,但大多数教师都很清楚如果学生过多的参与活动,必然会减慢课堂教学进度。因此如何把握课堂45分钟成了英语教师们面的对一个重要课题。
以下是笔者的一点习得将其粗略整理如下:
首先,英语知识的教学要结合言语环境并注意适当的拓展延伸。如果不考虑语境,就很容易造成语言使用的错误,达不到语言交流的目的。在词汇教学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从词汇的实际运用进行适当的拓展。在讲解语言内容时,必须注意从英汉语言和文化的角度多作一些分析,努力消除学生跨文化的交际障碍。
其次,要努力提高高中英语课堂语言交流的质量。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上难得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的机会,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提高语言使用的情境和模式,培养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课堂上的语言交往是绝大多数学生获得实际使用英语的最大机会,作为高中英语教师要利用好课堂,提高和丰富课堂英语的交流和表达,使课堂既是学生知识获得的地方也是能力提高的场所。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对于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基础和学习方式上,还体现在学生的思维习惯上。在高中英语的课堂组织、教学思想、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目标等问题上,英语教育工作者要以语言规律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指向,明确自身教学的任务和责任,积极开展满足学生需要的、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再次,将习题强化带入课堂,而且在习题训练环节注重学生对知识信息的感悟和理解。课堂上知识类习题强化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学生到底掌握多少,理解多深,最终要通过在试卷上的作品来呈现。很多同学对知识的理解存在时效性问题,如果不通过习题的强化。很难达到正确运用的效果。所有的高中生都要面对高考试卷,只有将知识的感悟与理解贯彻到课堂习题的训练中,才能使得学生在缺乏语境和足够时间的情况下熟练新学的知识内容。才能有效取景与当前挣分夺绩的现状。
结语,考啥教啥两者之间在当前的英语教学界有着不息的解述。课堂教学的命脉到底有谁来定性,如何将测试与课堂教学协调到一个大家都能顺理成章的接受的地步,实属一个艰难而现实的课题。虽是课堂无一同,但是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都期待能更舒服更轻松的驾驭课堂。做到课堂有活力,考试有成绩,但真正要达到这样一个境地,也许还需要业内人士的共同而不懈的努力了。
参考文献
[1] [美]Ellen Weber著."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译.有效的学生评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关键词:法律英语;课程设置;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H08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8-4355.2012.01.18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涉外案件越来越多,对既有扎实的法律专业知识和技能,熟知国际法和WTO规则,又能熟练运用外语的法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1999年,司法部在《法学教育“九五”发展规划和2010年发展设想》中就提出了“重点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外向型法律人才”的办学理念[1]。2001年,教育部修订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把大学英语教学分为基础阶段和应用提高阶段,并规定后阶段包括专业英语和高级英语两部分。2007年,教育部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强调各高等学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按照该课程要求和本校教学目标设计出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训练和提高。因此,对法学专业来说,法律英语教学是一条必由之路[2]。自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不少高校的法学专业陆续开设法律英语课程,部分高校还开设法律英语专业[3]。法律英语教学获得蓬勃发展,对英语和法律学习有很大促进作用,且深受许多学生喜爱。虽然经过了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但相关管理部门对法律英语课程还没有统一的课程建设标准,存在相当多的问题。因此,本文从我国法律人才培养和法律英语教学的现状出发,讨论当前法律英语课程中存在的问题,着重探讨高校法律英语课程设置及其教学模式。
二、法律英语课程现存的问题
(一)缺乏统一的教学大纲
司法部在1999年提出“重点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外向型法律人才”的办学理念;教育部也在文件中要求加强专业英语尤其是法律英语教学。这些文件虽然肯定了法律英语的学科地位,但并没有明确对法律英语教学提出具体要求,至今没有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纲领性文件的缺失直接影响了高等院校对法律英语重要性的认识以及法律英语的教材编写、课程设置和师资配备等[2]。
(二)缺乏具体的教学目标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都强调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但法律英语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并不明确具体。只有确立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中才能有的放矢,实现教学要求。仅作为一门课程,法律英语课程教学目标应该是:(1)让学生了解中国与英美的法律制度异同;(2)使学生了解法律英语的语言特点、语法、词汇、语域、技巧、语篇及体裁,重点掌握基本术语;(3)帮助学生提高研读英美法律资料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运用法律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今后继续学习和研究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刘国生:法律英语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研究
(三)缺乏师资建设标准
教师质量决定人才质量。由于管理部门没有统一的法律英语课程师资建设标准,目前各高校具体情况不同,师资质量也参差不齐:第一类是进修过法律的英语教师;第二类是英语较好的法学教师;第三类是既有英语专业背景,又有法律专业背景的教师;第四类是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教师。例如,中国政法大学的法律英语教师都是有文学和法学教育背景的复合型教师,都有海外留学经历,有硕士或博士学位。这类教师语言功底扎实,对法律有深刻理解,讲授法律英语课程得心应手。
(四)缺乏高质量的统编教材
由于缺乏高质量的法律英语课程统编教材,目前的两类教材与国外司法及国际贸易实践相去甚远:一类是综合法律英语教材;另一类是法律专业课的英语教材。两类教材各有利弊,综合性教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法律英语总体词汇量、综合阅读与理解能力,但不利于法律英语实际能力的提高。专业英语教材偏重于理论性,只注重阅读与理解,忽视了写作与口语等语言技能的培养[2]。教材是课程的物质保证和教学平台,高质量的教材对实现法律英语课程目标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法律英语教材应注重多样化、层次化、系统化、专业化,才能取得更加突出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方法传统、单一
语言教学最讲究方法与手段,传统的法律英语教学
主要存在如下问题:过于注重词汇、语法以及翻译,而对于专业性较强的法律术语以及法律理论不能充分地理解;由于担任法律英语教学的法学教师口语表达和听力能力相对薄弱,不能熟练运用英语教学的特点和方法,往往用法律教学的方法组织教学,无法很好地完成语言教学任务。笔者认为,应该将语言应用、文化、法学等课程的特点有机结合,充分利用丰富的多媒体网络资源,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综合运用案例教学法、法律电影观摩、模拟审判、法律诊所等教学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堂语言实践教学活动,逐步发展实际运用语言的综合技能。
(六)其他问题
由于重视程度不够,有些高校将法律英语定为任选课,导致选修学生少,缺乏专业英语学习经历,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有一定的影响;课时少(一般为32-48课时)导致学生不能系统地学习法律英语,教师短期内也无法系统地完成教学内容;大班上课,不能充分地实现师生互动,教学效果不佳;单一的评估考核不能合理充分地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使部分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动力;更重要的是,缺乏合理的课程设置和有效的教学模式。
三、法律英语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指学校选定的各种类课程的设立和安排。过去人们把“课程设置”仅理解为学科课程的开设,这是不全面的。课程设置包括合理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合理的课程结构指各门课程之间的结构合理,包括开设的课程及其先后顺序合理,课程间衔接有序,能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与训练,获得某一专业所具备的知识与能力。合理的课程内容指课程的内容安排符合知识论的规律,课程内容能反映学科的主要知识、主要方法及时代的要求与前沿。课程设置合乎培养目标,它是学校的培养目标在其课程计划中的集中体现。法律英语教育旨在培养能处理涉外法律事务的国际型法律人才。
法律英语的应用性、交叉性和复合性学科特点决定了法律英语课程内容的设置。
(一)以“学科本位”为基础,力求系统全面
“学科本位”课程设置强调知识的完整和系统,传授知识是课程体系的重点。通常将教学内容分为若干教学模块,然后以严密的逻辑关系构架全部内容[4]。法律英语的复合性特点要求课程设置不仅要遵循两个知识领域内各自学科设置的系统性,还要求两者知识体系结合过程中的系统性;既要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综合学习,还要注重培养英语语言技能在法律环境中运用的能力,充分体现知识的连续性和层次性。因此,在课程设置中,应根据学生所必需的知识结构、专业能力需要和法律方向,将课程设计成如下四个模块:(1)语言基础模块。该模块主要包括法律英语语言的特点、法律专业词汇和法律术语等内容。(2)法律基础模块。该模块应该反映法学学科的主要知识,主要包括法律、法律体系、法学理论、法律教育与职业、英美法律制度和法院概况等,以及部门法如宪法、行政法、刑法、诉讼法、合同法、侵权法、婚姻家庭法、财产法、知识产权法、WTO法等。(3)法律应用模块。主要包括法务写作和法律翻译。例如,法务写作主要有lawofficememo,brief及律师信函的写作格式及写作内容等。(4)法律实践模块。在教学过程中,将上述模块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形成以法律电影观摩、案例分析以及模拟法庭等为主要内容的法律实践模块。在上述模块中,以法律知识模块为主线,语言基础模块融入每单元课文的语言学习和讲解,法律应用模块安排在课文后面的操练,将所有知识综合运用于法律实践模块中。所有这些模块相辅相成、融会贯通在课堂教学和课后自主学习中,共同构成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法律事务沟通的综合能力的课程体系。
(二)以“能力本位”为导向,突出应用实践
“能力本位”模式在国外通常被称为CBE(competencebasededucation)教学模式。它以全面分析职业角色活动为出发点,以提供学习者能够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为基本原则,使学生最终掌握某一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知识、能力、技能[4]。法律英语包含丰富的专业知识,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交叉性和复合性。在设计课程时,课程内容可以融通互补,将英语语言能力与法律理论知识、法律实践技能的培养结合在一起。为配合理论教学的顺利开展,在法律英语课程中设置实践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平台以方便其参与教学内容的分析讨论,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法律英语应用主要包括法务写作和法律翻译。在设置课程时,在每单元后面配以适当的法律英语写作以及翻译练习。熟悉几种常见的法务写作:lawofficememo,brief及律师信函的写作格式及写作内容等。另外,熟悉法律论文摘要和关键词的英译以及能借助英汉法律词典进行难度一般的英汉法律互译。
法律英语实践主要包括:(1)法律电影观摩教学。在设置
课程时,在每单元后面配以适合于本单元内容的英文法律电影,并给予电影以剧情简介或适当讲解点评,主要用于课后自主学习,使学生对国外诉讼程序和法律规定有更深的理解。比较好的教材有《高级法律英语影像教程》,以及与法律教育有关的LegallyBlonde,与律师职业有关的TheDevil’sAdvocate,与合同法有关的TheMerchantofVenice,与侵权法有关的Philadelphia等。(2)案例分析教学(CaseMethod)。结合英美法系所具有的判例法特征,在部分单元课后布置与教学内容相联系的经典案例以及相关问题和讨论主题,让学生自主分析、研究,并将其意见带到下一次课堂交互探讨。通过讨论,与学生一起分析案例,让学生领略法律逻辑推理过程,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和思辨能力。比较好的教材有《法律英语案例探究》等。(3)模拟法庭教学。模拟法庭也是法律英语教学的有力补充,是法律英语实践教学的重要体现。在讲解英美诉讼法律和陪审团制度等相关内容后,可以观看关于英美诉讼程序的电影,如RunawayJury(失控陪审团),12AngryMen(十二怒汉)等。在课堂上,再讲解经典案例、诉讼程序和法庭规则,然后组织学生根据该案例进行角色分配,形成控、辩、审三方以及组建陪审团,组建模拟法庭审判组织。教师指导学生课后演练,然后进行模拟审判。通过这些活动,既可让学生了解外国法律制度,也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同时,通过对案件的认识和理解,有创造性地进行指控或辩护,培养学生严谨的法律思维和缜密的语言思维,培养学生研读英美法律资料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法律英语实践还包括运用法律英语进行法律实习(internshipprograms)、法律诊所(legalclinic)和法律辩论等。
四、法律英语课程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简述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是一种表现教学过程的程序性策略体系。教学模式通常包括五个因素: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以及教学评价。教学模式既是教学理论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化,又是教学经验的系统总结。常用教学模式主要有:
1.讲授模式
这是传统教学模式,基本程序是:复习讲授―理解记忆―练习巩固―检查反馈。该模式源于前苏联凯洛夫的五环节教学,即组织教学、复习提问、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布置作业[5]。在这种模式下,短时间内学生能接受大量信息,能够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和抽象思维能力。但学生难以真正地理解信息,不利于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多年来,为动用启发式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该模式下演变出了很多新形式。
2.自学模式
这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己独立进行学习的模式。它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教学实践中也有很多教师在运用它。其基本程序是:布置提纲―自学教材―讨论总结―练习巩固―自评反馈[6]。该模式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但教师在必要时要进行启发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针对不同学生进行讲解和教学,难以进行大班教学。
3.范例模式
它是德国教育实践家瓦根舍因提出来的。基本程序是:阐明“个”案―范例性阐明“类”案―掌握规律原理―掌握方法论意义―规律原理运用。范例教学主张选取典型案例进行研究,使学生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认识到实践地理解和掌握带有普遍性的规律、原理的模式。范例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并激发学习兴趣。
4.发现模式
按照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的教学理论,为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性,不少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在一些思维价值较高的课堂上运用发现模式教学。其基本程序是:创设情景―分析研究―猜测归纳―验证反思。这种模式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及研究问题的方法,但教学进度较慢,基础较差的学生往往难以接受,教师也越来越重视这种教学模式整体或部分地在教学中的运用[6]。
基本教学模式还有结构教学模式、程序教学模式、现象分析模式、抛锚式教学、概念获得模式、合作学习模式等。这些基本教学模式反映了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也是多年来教学经验和教改的结晶。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许多从事法律英语研究的学者和一线教师利用大学英语教改成果,创造多媒体辅助的法律英语教学模式,使法律英语教学模式朝多样化、个性化、主动式方向发展,充分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二)法律英语现有教学模式
目前,我国法律英语课程运用的教学模式主要有:
1.传统讲授模式
第一,汉语或双语讲授模式。以国内编写的法律英语教材为主,用汉语或双语讲授法律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是法律英语阅读理解;教师主要是具有法学学历的英语教师,懂法学知识的英语教师,或英文基础较好的法学教师。在实践中,课时少,教材浅,所以学生阅读量有限,掌握的专业词汇有限,听、说、写、译方面的能力得不到相应提高。即便是达到了教学大纲的要求,法学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也难以用法律英语交流[7]。第二,英文讲授模式。以英文原版法学教材为主,用英文讲授法律课程。其特点是在学习法律知识的同时提高英语语言基本技能。学生不仅要有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水平,而且要具备系统的法学专业知识,阅读量大,专业词汇量大。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法学知识,而且要有较高的英文水平,能与学生流畅地交流。因此,一般的法律院系难以实施和推广这种模式[7]。
2.互动教学模式
互动教学模式是指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打破传统教学中的讲授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全英文的方式诠释法律问题,倡导讨论型的、应用型的学习方法,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教学资源和环境互动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并积极做出反应,完成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的[7]。这种模式要求学生具有较高英语水平。教师也必须具有扎实的英文和法律专业背景,能将法律知识和英语语言融会贯通,根据需要及时调整语言难度,创设尽可能逼真的语言环境,激发热情,提高兴趣,以实现师生互动教学。
3.多模态信息认知教学模式
该模式以多媒体课堂为教学环境,多模态为教学手段,以信息为教学内容,以认知能力发展为教学目标,它提出教师多模态地教、学生多模态地学、师生多模态地评估的教与学理念[8]。多模态教学指教师在多媒体环境下,充分调用多模态获取、传递和接收信息,教师根据课程具体内容清晰地搭配使用各种模态;多模态学习指学生运用多模态观察、分析、表述各类信息的认知能力。通过各项教学活动,学生综合运用多模态认知多种信息,提高和加强信息处理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实战创新能力[8];多模态综合评估指师生共同采用多模态评价模式进行互评和自评,动态地评价师生表现。该评估体系包括多种评估指标和参数,各参数按一定比例计算,计入学期总评成绩。但该模式对师生要求高,负担重;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会影响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不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忽视阅读和写作。
(三)法律英语教学实践
1.“任务型”教学模式
任务型教学法是指教师给予学生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然地学习并运用语言的教学方法。任务型模式具有学习自主、材料真实、教学生动、适用广泛等优点,所以能适用于众多的语言教学。综合法律英语案例教学的特点以及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借鉴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笔者提出构建基于多媒体网络的“三步式”任务型教学模式:
步骤一:任务准备。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师介绍与案例教学相关的背景知识和语言知识,给学生提供任务所需材料,设置案例分析教学的内容、目标、方法、检测方式等,以便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时予以自我计划、调整和检测,并以阅读案例、热身讨论等活动对任务作有效的训练和预测[9]。
步骤二:自主合作。在该阶段,通过学习策略训练培养学生的案例理解、笔记、记忆和口头表达等技能。根据教师布置的案例问题,学生通过自主和合作学习,深刻理解案例,在进行讨论等活动后,进行总结以形成学习成果,并在课堂上予以总结讨论。创造机会让学生互动与合作交流,促进法律知识与英语语言的吸收与内化。
步骤三:后期检测。在任务检测阶段,教师如何评价学生的自主与合作学习,会对学习兴趣产生极大影响。案例分析评价要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总结性评价为辅,对各项实践课的学习结果进行综合评定,更重视合作学习的过程[9]。通过实践教学,考察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理论知识的程度和对法律英语运用的熟练程度。
法律英语课程学习难度大,在选择任务题材时,要注意难易适当,体现多元化与多样性,并对学习任务分解、分级,以
适合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任务型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任务演练,鼓励学生将任务型教学与自主合作学习的个性化方法相结合,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法律英语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
2.“模块式”教学模式
模块教学就是围绕一个能力和素质的教育专题,在教法上强调知能一体,在学法上强调知行一致,集中开展相关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操作技能以及活动方式、方法、方案的同步式一体化教与学,以实现具体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目标的教学模式。模块教学是对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全面改革与创新所产生的教学模式,不能将其简单地理解为一种教学方法。针对法律英语各模块的特点,可以构建如下适合各模块的教学模式:(1)语言基础模块和法律基础模块。两个模块相互融合,知识量大,内容庞杂,英语教学课时少,适合讲授模式与互动教学模式结合。(2)法律英语应用模块。法务写作(包括案件备忘录、书、答辩书等)和翻译都有一定的参考格式,学生通过自学教材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便可巩固所学知识,适合自学模式。(3)法律英语实践模块。包括法律电影观摩、案例分析以及模拟法庭等内容。电影观摩适用自学模式,学生课后观看指定的法律电影,并完成法律电影观摩报告。案例分析除了上述任务型教学模式外,还可通过范例教学模式讲解案例和课后完成作业加以巩固。模拟法庭教学是集多种教学模式于一体的实践应用模块:第一,通过观看英美法律电影了解英美民刑事诉讼程序;第二,选择适合的案例来模拟;第三,案件准备的原告、被告和法官等角色要准备好相关司法文书;第四,模拟庭审中要运用法律英语语言和专业的法律知识进行审理活动。法律英语课程的知识模块看似独立,实际上相互融合,共同构成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法律事务沟通能力的课程体系。各种教学模式之间看似毫不相干,实际上只有将这些教学模式应用于适合的教学模块,才有可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五、结语
法律英语课程是法律专业知识与英语专业素养的结合。合理的课程设置和有效的教学模式选择,既可以保证学生在法律英语学科知识上的系统性,又能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标。虽然我国法律英语课程还存在很多问题,但只要我们把握好法律英语课程的合理定位,一定能探索出系统、合理的课程教学内容和构建出适合本校特色的、高效实用的法律英语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梅晔.浅谈高校法律英语课程设置[J].安徽文学,2009,(8):253-254.
[2]牛晓.法律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索[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9,(6):101-104.
[3]张纯辉.法律英语课程的定位分析及其教学范式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9):78-80.
[4]阮绩智.ESP需求分析理论框架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设置[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9,(3):323-327.
[5伍建桥.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今日湖北(理论版),2007,(7):76-77.
[6]王洪霞.浅谈中学数学教学的几个模式[J].才智,2010,(36):137-138.
[7]张自伟.法律英语教学模式比较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5):90-91.
[8]袁传有.多模态信息认知教学模式初探――复合型课程“法律英语”教学改革尝试[J].山东外语教学,2010,(4):10-18.
[9]刘国生.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24-129.
OntheCurriculumDesignandTeachingModelofLegalEnglish
LIUGuosheng
(DepartmentofPublicCourses,GuangdongPoliceCollege,Guangzhou510230,China)Abs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