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经济与商业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商业银行;资本现状;经济资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8-0056-01
1 经济资本管理的意义
资本管理问题是银行经营管理的战略性问题。资本管理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商业银行持续发展的能力。只有那些能够持续的较低成本获取资本和较高效率运作资本的商业银行,才能够在全面覆盖风险的前提下,不断发展和完善合理的赢利模式和业务架构,持续获取高于同行业平均的资本收益率,从而获得市场认同,最终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
经济资本管理包括一个严密的管理体系,体现了现代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对商业银行在新公司治理下实施战略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现状分析
本文将从参与银行业融资潮中选取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两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分析六家银行的资本现状、资本构成等具体情况。
2.1 资本充足水平
六家商业银行2007年至2010年上半年的平均资本充足率均远远高于8%。其中,四大国有银行中建设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近几年相对较低,而总体看六家银行中招商银行则最低,此外,中信银行作为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没有国有商业银行政策优势的情况下,其资本充足率在2007年和2008年却在六家银行中居于首位。
2007年,我国全部商业银行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8.4%,首次符合巴塞尔协议所要求的8%,达到国际监管水平。可见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抵补能力较好,资本状况良好。
2008年,受国际金融风暴的影响,六家商业银行的平均资本充足率比2007年略低,中国银行、招商银行的数据在2007年的基础上均有增加,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则略有下降,交通银行降幅最大。
2009年,国家为刺激经济策划了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砸下了9.59万亿元的天量信贷,导致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普遍下滑,均值跌到11.48%。
2010年上半年,总体来说资本充足率呈上升趋势,但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和中信银行仍继续下降,连续四年的下降充分表明这三家银行资本状况不够良好,风险抵补能力欠缺。
2.2 资本构成情况
从六家银行的年报及半年报可看出,在国有商业银行资本的来源中,股本占较大的比例,并且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对于股本的依赖要小于国有商业银行。其中股本占资本总量最大的是工商银行,达到43.96%,招商银行的比例最小;另外,六家商业银行的平均核心资本占资本净额的比重为76.70%,也就是说附属资本占资本净额中的比重仅有23.3%,并且从各银行的半年报可看出,附属资本的构成相对单一,各种风险准备占了近一半的比例。
3 银行资本困境的原因
第一,资产拉动的粗放型扩张模式导致各家银行的加权风险资产权重和风险资产的占比非常高,为了保持增长,商业银行不得不在资本市场一再融资。
第二,资本结构单一,附属资本比重过低。
第三,商业银行的资本约束。
第四,赢利能力较弱导致内源融资不足。
4 经济资本管理的对策及结论
4.1 加强经济资本管理理念
运用经济资本的理念,建立注重风险与收益平衡关系的风险文化,正视银行经营中风险存在的必要性,不断强化风险控制理念,健全风险控制机制,用正确方式衡量风险。
4.2 注重经济资本管理的过程
经济资本计划决定信贷计划和综合业务计划,使风险资产增长受到经济资本的有效约束,从而引导和约束各项业务规模合理、适度增长,使经济资本配置管理成为信贷计划和综合业务经营计划体系的核心。
关键词:工商管理;煤炭行业;经济发展;探索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科学技术、企业创新的不断发展等,我国煤炭企业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我国煤炭企业在大好态势之下有利于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更合理地利用资源、提高效益;另一方面,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外国企业的不断冲击等,我国煤炭企业发展也是举步维艰,加之受传统发展理念的影响,过去我国煤炭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不注重管理水平的提高,只是追求眼前经济效益,用发展的眼光看无疑这一行为已不再符合时展的要求。因此,建立现代化的工商管理体系是迫在眉睫的。
1我国煤炭企业发展的现状
煤炭一直是我国的基础产业,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因此我国既是产煤大国又是消费大国,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优势所在。
1.1煤炭供给过剩
煤炭市场的低迷,供求不旺盛是造成煤炭供给过剩的主要原因。煤矿市场低迷的原因首先在于国家的政策,国家方针政策发生了变化,强调可持续、绿色发展,变粗放型发展方式为集约型,许多煤矿企业经历了关停并转,发展状态一直比较低迷;其次,近些年我国外交水平不断提高,与俄罗斯等国家签订了有关天然气的合约,天然气的使用可以更加方便大众的生活,在现在更加追求精神享受的时代无疑是更受欢迎的,如果我国增加天然气的市场比重的话,那么意味着煤炭的使用量将会不断下降,供给大于需求,煤炭产能过剩;最后,天气因素也是不可避免的,不知道大家是否发现现在煤炭的质量也在不断下降,如果再有暴雨等天气煤炭的质量就更会受影响,其作用功效发挥更低,从而既破坏环境又浪费不可再生资源,国家也面临着经济上的损失。
1.2煤炭进口数量不断增加
受经济全球化和发达国家经济危机的影响,国际的上煤炭价格比本国低,对煤炭采取大量进口战略是显而易见的明智之举,另外,我国实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战略,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要求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科学发展,兼顾经济与社会效益,这也要求我国现在减少煤炭的开采和使用,所以以前过分开采的煤矿一定程度上就无用武之地,加上国家的重视监管,鼓励进口,使煤炭一直处于低迷状态。
2煤矿企业实行工商管理的意义
工商管理的实行可以更好地帮助煤矿企业落实国家大的方针政策,为煤矿企业转型发展提供合理的政策、市场环境方面的帮助。
2.1为煤矿企业的转型发展起重要的指导驱动作用
在推动煤矿企业经济的改革与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工商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加上过去盲目开采浪费煤炭资源其实所剩并不多了,而我国煤矿企业还要不断发展就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就需要工商管理来发挥作用,为煤矿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要求投资者经营者都能够诚实守信、互利互惠,另外对于一些中小企业工商管理模式就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为其制定适合其发展的方向,不至于逐渐被淘汰。
2.2有利于煤矿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制定健康发展战略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作支撑,工商管理可以在对其技术的使用进行监督,防止出现重复建设、低水平煤炭建设等的现象,使煤矿企业在发展技术设备投入方面更加精益求精;帮助企业落实国家的方针政策,让企业将国家先进思想重视起来运用出来,久而久之企业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更适合自己的发展战略。
3如何更好地发挥工商管理在煤矿行业中的作用
3.1煤矿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任何时候人都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促进生产力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企业发展制度的建立对员工既是约束又是鞭策,但企业制度的建设更应从员工的切身利益出发,关心员工的生活、工作,积极给予员工支持鼓励,做到有错必罚有功必奖,更好的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更好地推动企业发展。
3.2煤矿企业应该培养管理方面的高素质人才
企业管理是一个漫长的进步学习过程,这要求企业积极进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但企业的培养不是盲目的,因从企业的经营理念出发,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培养为本企业发展的管理型人才,还可以进行人才的引进,融合多元思想实现企业发展,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企业人才的培养要有侧重,侧重于对资金管理、经营理念方面的培养,让企业以优于别人的优势更好的参与竞争。
3.3建立健全工商管理内部系统
首先要求从事工商管理员工要有够硬的专业知识素养,对出现的工作方面的问题能够及时有应对的措施,不至于盲目无措,其次,他们还要有一定的法律意识来辅助其进行管理。企业还要制定一定的制度来支持工商管理工作的进行,使工商管理模式更好地发挥职能,也起约束管理人员的作用,让他们减少对权利的滥用误用,在企业给提供的环境中更好的发挥自己的职能,为企业服务。
4结语
如何适应新形势谋求煤炭行业的新发展,要求密切关注不断变化国际形势和煤矿行业的现实情况,还要求煤矿企业建立健全工商管理体制、培养引进高素质人才队伍、坚持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企业应高度重视管理的作用来推动煤矿行业的发展。本文有诸多不完善之处,应在日后的实践中不断发展补充。
作者:曹辉 单位:煤田地质局
参考文献:
[1]王璐.煤炭企业集团工商管理系统化模式的创建[J].科技与企业,2012,.6.
关键词:“互联网+”;商业物业经营管理;实训教学;物业管理
一、《商业物业经营与管理》课程实训教学现状
(一)课程目标定位不匹配行业需要
不同的商业物业类型(写字楼、购物中心、酒店等)对其管理人才有着不同的要求,但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一方面需要具备物业管理的基础专项技能,如环境、安保、维修等,但管理较住宅物业难度大且有一定的特殊性;另一方面需要具备一定的经营管理理念,在保值物业的基础上,通过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这需要策划、招商、日常运营等能力。在今天许多商业物业紧缺的人才需求中,尤其看中第二方面的能力拥有。然而,在现有的商业物业课程目标定位中,往往还停留在以偏向住宅的物业人员能力培养,将住宅物业人员的能力需求简单套用在商业物业人员的能力需求上,使得本课程的目标定位与实际的行业需要不匹配。
(二)课程实践教学内容陈旧与实际岗位需要脱节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物业的发展也十分迅猛,然而商业物业的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却没有较好的跟上行业的发展。商业物业的岗位需求不再仅仅是专业维修人员、保安人员、财务人员、保洁绿化人员、行政人事人员等,它需要市场调研、市场拓展、合作合同管理、招商等的经营管理岗位人员。显然本课程实践教学内容的设定应与实际的岗位技能需求匹配,不能停留在传统的物业管理岗位技能需求。
(三)课程评价不能较好反映岗位能力
课程评价包括考核主体、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及比例等。目前的商业物业实践教学的课程评价仍以教师为主,考核方式以传统的卷面考试为主,考核内容偏向常规物业管理内容,这都不能较好的判断和反映商业物业岗位能力的水平。商业物业实训课程的评价需要融入学生的互评,以此检测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等能力;需要融入企业的评价,以此检测学生的能力水平是否符合企业的需求;同时考核方式需融入现代化的评价手段,考核内容可进行能力分项,协调各项能力考评比例,这样保证考核方式的多样,考核内容紧贴岗位能力需求,更能全面科学的评价学生的能力水平。
(四)课程实训环境与实训教师难以满足
商业物业的岗位人员的从业能力需求,商业物业的实践类型多样,且各个类型间的经营管理差异,这都对本课程的实训环境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商业物业的实训教师是需要懂物业管理、又需要懂房地产开发、还需要懂商业物业的运营的综合型人才,这就对商业物业的“双师”教师提出了难度。可以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建设校外的商业实训基地,利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让实训课程生动形象,实现线上、线下的商业企业教师的介入,丰富本课程实训环境与实训教师。
二、基于“互联网+”课程实训教学设计
(一)基于岗位能力确定实训教学目标
通过对物业企业的调研,发现商业物业着重在经营层面,其内容包括策划、招商和日常运营管理,其岗位着重在综合经营部相关岗位。从岗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即工作任务开始分析,明确岗位的工作说明与工作规范,从而明确了商业物业经营与管理的实训教学目标,即通过对各种商业物业的业态分析、基础物业管理、设施设备管理、物业节能措施、商业物业资产管理、商业物业绩效考评和商业物业行政管理等,让学生具备商业物业项目调查分析能力、商业物业项目招投标管理能力、商业物业招商策划能力、商业物业合同管理能力,商业物业资产价值挖掘能力等。
(二)从岗位评估-工作任务-能力分析-实训项目设计
本课程的实训项目体系设计是从对岗位的评估入手,明确典型的工作任务,分析其所需的岗位能力,进而确定实训项目,针对每个实训项目设置若干实训模块,再将实训模块分解为对应的工作任务,让学生掌握相关的技能点。本文以实训项目“基于商贸物业-大型购物中心的物业招商”为例,阐述实训模块“制定购物中心招商方案”完成的相关工作任务。
(三)制定基于实训项目的实训微课等教学文件
传统教学中,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往往不能形成一体化,在“互联网+”背景下,本课程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点与实训任务的融合,让学生在任务导向下,自主探究学习。在每一个实训项目下,确定每一个实训模块,根据工作任务形成对应知识点的微课、动画等资源,让知识与技能碎片化,同时又能在任务导向下形成内在逻辑联系,进而实现相关任务模块,同时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同步学习与提高。
(四)全过程、多样化进行实训课程的考核评价
本课程采用全过程评价系统,重视学生每一次参与、态度、合作、成果,利用多样化评价方式做到及时反馈,及时评价,而不以一考定成败。在具体的考核评价中,利用自主学习云平台跟踪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随时可考核查看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成果;利用QQ、微信、蓝墨云班等软件,实现校内教师和企业教师与学生的实时讨论、沟通与评价;每一个实训任务的完成,均会形成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成果评价等,不以教师为唯一评价主体;通过以上多样化的考核评价方式,最终形成全过程的评价依据。
内容摘要:随着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和监管的不断发展,经济资本作为银行风险管理和价值创造的重要工具,日益受到关注本文首先阐述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视角下三种资恭的内涵,然后研究基于在险价值的经济资本计量,并在此基础上构建RAROC模型,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鐾,存和发展的根基,日益受到重视。传统的风险管理主要研究如何防范风险,如何减少风险,而现代的风险管理着重于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的补偿和定价机制。在国际银行业资本管理中,经济资本的提出和应用推动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资本管理的整体统一。因此,如何将风险量化为价格,用价格抵补风险,实现银行稳量增值和持续发展,对于银行的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视角下的资本类别
2006年底实施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基于银行资本的风险补偿功能,提出资本的三种类型:
账面资本(BookCapital,BC)?账面资本直接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上,具体由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和一般准备组成,其反映金融机构实际拥有的资本水平,是银行资本金的静态反映,而不是应该拥有的资本水平。因此,账面资本与银行面对的实际风险并无关联。监管资本(RegulatoryCapital,RC o监管资本,是银行必须持有的符合最低标准的资本金。具体划分为核心资本、附属资本和三级资本其中,核心资本包括权益资本和公开储备;附属资本包括未公开储备、普通贷款损失准备、混合资本工具、重估储备和长期次级债务等五类;三级资本即短期次级债务。
经济资本(EconomicCapital,EC o经济资本,又称为风险资本,并不是真实的资本,而是一种由商业银行的管理层内部评估计算出来的虚拟资本,是为抵御各项业务(资产)的风险所需要的用以减缓非预期损失(UnexpectedLoss,UL);中击的资本支持和需求。
从实质上看,账面资本是商业银行自己确定的,主要用于优化资本结构和降低成本;监管资本是监管部门规定的,主要用于对外满足资本监管、信息披露和资信评级需要,不一定反映特定银行的风险特征,不能代表银行实际吸收UL的能力;经济资本是商业银行内部计算的,主要用于自身的资本和风险管理。
在险价值约束的经济资本计量
(一)经济资本的基本功能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敏感性,并激励商业银行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的重要思想就是,监管当局以银行内部测算的EC作为监管资本的基础。经济资本是银行为了承担风险而真正需要的资本,最主要的功能是防范风险和创造价值。主要体现在:一是保证商业银行对风险的补偿和管理,并满足监管要求;二是保证资本得以最优配置以获得最佳收益,同时可用于评价银行的战略并支持决策。
(二)经济资本的计量
经济资本的本质是风险,故经济资本计量的实质就是风险计量,即对非预期损失进行计量。经济资本比较严格的定义是在一定风险置信度内,在确定的时间段内,是银行运用内部模型和方法评估而产生的配置给某项资产用以减缓风险冲击的资本。
从统计学角度看,经济资本定义为在一定置信水平和持有期内,用于抵御非预期损失的资本,所以在数量上,经济资本等于最大损失减去预期损失。其中的最大损失,根据美国金融风险管理学家P川ippeJorion的观点,即为在险价值(ValueatRisk,VaR o用统计语言,VaR定义为在一定的置信水平下,某一金融资产或资产组合在未来特定的一段时间内的最大可能损失。由此可知,衡量VaR首先要确定两个数量时间间隔和置信水平。一般来说,时间间隔的选择由资产本身的特性决定,置信水平的选择取决于它的用途。
设V为某~金融资产或资产组合在持有期t内的损失,o[为置信水平,则:P{AV>VaR}=1一a即在l时间内损失超过VaR的概率为1一Oc。因此,根据经济资本的定义,可得:EC=VaR—E[V]其中E[V]为预期损失。 经济资本配置下的RAROC模型及其应用
(一)RAROC模型的基本内容20世纪70年代,美国信孚银行首次提出了RAROC(RiskAdiustedReturnOnCapital,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模型。RAROC是一个风险收益均衡模型,它的核心思想以及与传统绩效度量方法的最大区别是:在收益考核中引入风险调整函数,将风险带来的未来预期损失量化为当期成本,直接对当期盈利进行调整,衡量经风险调整后的收益大小,并且考虑为可能的最大风险做出资本储备,进而衡量资本的使用效益,使银行收益与所承担的风险直接挂钩,与银行最终的盈利目标相统一。根据现代资产组合理论,RARQC可以被认为是业务部门的一种夏普(sharp)比率,等于一项交易、一种产品或业务的所有相关收益在扣除预期损失和相关费用后的净值除以所占用的经济资本后的比率,其计算公式是:
(二)RAROC模型的应用
为了保障银行的经营安全,银行管理者通过RAROC的计算和与最低回报率的比较,进行业务架构设置的重整和银行产品、交易合约的取舍。RAROC模型在银行的应用具有多个层面:
1在银行总体层面,RAROC是进行资本分配和设定经营目标的手段。银行最高管理层通过计算出银行总体需要的经济资本,并与监管资本和账面资本进行比较,评价自身资本充足状况;同时,其要求将有限的经济资本在各类风险、各个层面和各种业务之间进行分配,对银行的总体风险和各类风险进行总量控制;并且将股东回报要求转化为对银行总体和各个业务线的明确目标,用于业务的审批和绩效考核。
2在单个业务层面,RAROC是业务决策的依据。将一项业务的RAROC值与反映银行资本成本的基准收益率比较,如果RAROC值>基准收益率,那么该业务为银行创造了价值;如果RAROC值
假设某银行一项业务的收入为500万元,经营成本为300万元,预期损失为100万元,经济资本是400万元,那么RAROC=(500—300—100)/400=25%假定该业务所需要占用的监管资本是300万元,则基准收益率=(500—300—100)/300=333%由上可知,RAROC比规定资本的收益率低,说明开展该业务的风险程度较高,需要审慎投资。同时,在两种收益率的计算中,分子相同,而作为分母的经济资本比监管资本大,则RAROC将会较低,真实地反映出该业务的风险与收益的关系。
3在资产组合层面,RARQC是组合管理的有力工具。银行可以依据对组合资产的RAROC测算和动态检测,衡量各类组合的风险和收益是否平衡,做出业务定价,并对RAROC指标恶化或有明显不利趋势的组合资产及时采取积极的管理措施。
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启示
关键词:商业银行;集约化;管理
集约化管理是现代企业集团提高效率与效益的基本取向。集约化的“集”就是指集中,集合人力、物力、财力、管理等生产要素,进行统一配置,集约化的“约”是指在集中、统一配置生产要素的过程中,以节俭、约束、高效为价值取向,从而达到降低成本、高效管理,进而使企业集中核心力量,获得可持续竞争的优势。
一、提升我国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与管理不断发展
1
信息化提升了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与管理。商业银行的集约化是通过计算机及信息技术,使同质、同类专业和业务实行大规模的整合,使管理和经营更趋集中。集约化方式比较适合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要求,可以说,集约化是商业银行改革的一个基本趋势。随着改革的推进,无论是机构还是体制,都是向集约化方向发展,通过集约化来实现质量和效益的统一。如资金集中、信贷集中、财务集中、单证处理集中、人力资源管理集中等,都是集约化的深化和发展。
2 集约化经营与管理以提升商业银行经济为目标。在过去一段时期内,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增长方式,主要是通过扩大规模来提高效益,属于规模效益型。客观地说,通过扩大规模来提高效益并没有错,因为没有规模就没有发展,发展体现为规模的扩大;但是,商业银行要实现效益的增长,不仅仅是通过扩大规模,更重要的是通过提高运行质量,比如通过资产质量、负债质量、结构优化、客户优化等途径来提高效益。从另一方面来看,以资本约束和风险监管为核心的巴塞尔资本协议,扭转了银行的风险意识和经营理念,资本约束和监管强化将限制以扩大规模来实现增长的经营方式。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辩证地处理规模、质量、效益的相互关系,追求质量效益型的增长方式。
3 集约化经营与管理是商业银行实行多元经营型的前提。经营的多元化,必然体现为客户服务的多元化,以及效益增长的多元化。也就是说,商业银行增加收入的途径不仅靠信贷资产业务经营,还要扩大资金业务经营和中间业务经营;不仅要有资产业务经营,还要有负债业务经营;不仅要有银行业务的经营,还要有非银行业务的经营。在经营发展中,要逐步提高非信贷资产经营收入、中间业务收入的比例。需要说明的是,商业银行虽然采取多元经营型的增长方式,但各个分行却要有自己的发展定位,要确定自己发展的业务重点,在多元经营中确定适应本行市场定位的重点经营。目前信贷资产还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一项主要业务,也是其利润的主要来源。但是,商业银行不可能长期主要靠贷款利息收入来增加盈利。现在的信贷资产经营收入取向,实际上是人民银行利率政策造成的。我国现行的存贷款利差有3个百分点,这是非常诱人的,所以各商业银行都把着眼点用于发展信贷业务,作为盈利的主要来源。而国外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一般为1个百分点或多一点,如果计提1%的风险准备金,也就赚不到多少钱。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以及利率市场化的深入,存贷利差将会逐步收窄,接近于国际商业银行的利差水平。因此,依靠利差收入推动收益增长的传统增长方式将难以为继。如果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增长不能及时向多元化转型,就会影响到今后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我国商业银行积极扩大优质信贷资产,增加资金使用收益及盈利,只是现实经营中的一种策略,而不是长远的经营发展战略。
二、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实行集约化经营与管理模式分析
1 要立足实际,选择适当的集约化经营模式。由于各银行票据业务经营基础及发展状况不同,营运体制和资金调度能力差别较大,在推进集约化经营改革中,商业银行要根据自身实际,选择适当的经营模式。对于业务基础较好,资金管理和调度能力较强的商业银行,可以直接在总部建立票据总中心,然后自上而下地推进集约化经营。对于业务量较小,管理能力相对较弱的银行来说,可以先在一些票据市场较为发达、辐射能力较强、业务基础较好的地区设立票据分中心,实现票据业务专营;待条件成熟,再设立票据总中心,实行全行票据业务的集中化、专业化运作和业务垂直管理。
2 以业务流程改革为核心,实现科学的集约化。业务流程是银行运作的生命线,国有商业银行产生并长期服务于计划经济时代,作为财政的蓄水池,长期充当了政府职能部门的角色,他的漫长历史及特殊的角色,决定了其业务流程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尽管走商业化经营这些年来也进行了全面改革,但目前的业务流程还存在着重复、繁琐、落后等不适应业务需求的情况。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只有从业务流程改革着手,通过辨识、分解、评估业务流程中各个环节,对不必要的作出删除、压缩、整合、外包的改革,把各部门的生产要素按自然的方式加以重新组合,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多余的成本支出,有助于国有商业银行取得最佳的集约化经营效果。
3 要加快票据业务电子化建设,票据中心与分支机构之间要合理定位。首先,实行集约化经营后,商业银行票据经营规模及经营品种将不断增大,对业务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商业银行不仅要抓紧改进现有的记帐系统,对每笔票据业务的基本要素、授权授信及其风险情况进行动态的监测、跟踪与管理,还应开发或引进专门的管理系统。该系统至少要具备两大功能:一是涵盖票据买入、卖出、清算、查询、追索、保全等综合统计、分析与监控功能;二是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和兼容性,能与现有的会计、信贷等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其次,由于支行具有网点分布广、辐射而宽的优势,各商业银行即使采取集约化经营模式,仍需肩负起票据业务的营销职能,而票据中心则主要承担票据业务的统一规划、统筹管理、后台操作、风险控制及产品创新工作。两者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并要处理好以下两个关系:一是集约化经营与服务效率的关系。票据业务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银行的工作效率。实行集约化经营后,由于分支机构从市场上取得票据之后,在送交票据中心集中处理的过程中会耗费时间。因此,需要票据中心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进一步简化后续业务环节,缩短后台操作时间,提高业务处理效率。二是两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一方面,为充分调动分支机构拓展业务的积极性,票据中心可以考虑将其营销的直贴业务利润高比例甚至全部返还;另一方面,在考核票据中心的经营业绩时,也应当以全行票据业务总收益为基准,解决两者争利的问题。只要制度设计合理,就能协调好票据中心与各分支机构间的利益,提高整体效益。
4 优化要素配置,提高经营回报。集约化经营除了要求在效益高的区域、营业网点、业务品种和服务手段上投入较多的经营要素外,通过经营要素的集中调整和重新组合来提高人均效益,并最终增加总效益,这是集约化管理的重心所在。要素配置的重点在经济发达地区,难点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要素配置的优化调整,要伴随着机构的整合进行。一是集中管理,在一定授权范围内对经营要素的配置采取统一管理。营业网点统一规划和建设,使网点布局更趋合理,提高固定资产投入效益;车辆、计算机等其他固定资产集中统一调配,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信贷项目统一管理,新资源投入在全行一定范围内优中选优;人员在一定层次上统一管理,适当流动,增加员工的紧迫感,调动积极性。二是统一标准,做到“公开、公正、公平”的三公原则,只有统一标准,才能使经营要素向着高效率、高效益的区域、品种流入,达到优化配置的目的。
5 创造性进行机构整合。企业经营的目的是实现效益的最大化,银行作为企业实现效益是出发点也是归宿,对于目前不能给银行带来效益、且从今后二三年的发展来看也没有大的业务突破的网点机构,该撤销的撤销,该“减肥”的“减肥”。可从以下三点做起:一是以分行为单位统一确定标准。对支行以下单产低、位置偏、达不到盈亏平衡点、无前途的网点进行迁、并、改造和撤销,决不手软;二是对于当地经济欠发达、存款总量少、近几年发展无大突破的支行及部分二级分行机构和人员进行压缩,
“减肥”减到精干为止而不是撤销;三是增强经济发达、存款总量大的地域行的建设,首先是积极的在新建繁华区域增设网点;其次扩大现有网点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层次,包括根据经营规模提升机构的级别待遇,不同层次的经营规模享受不同的级别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