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老年医疗护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世界卫生组织把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7%称为人口老龄化。2010年底上海市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23.4%,上海人口年龄结构已经进入老年型,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1]。
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故而在多次政府工作报告中已将“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等作为必须解决好的重点民生问题提出。2012年上海市启动老年护理保障制度试点工作,在部分街镇对80岁以上本市城保参保老人试行老年护理服务医保补贴制度,并逐步推广到全市。为了掌握普陀区相关医疗机构老年护理床位的资源配置、医疗保障等基本现状,探索适应本区地域、经济实际的老年护理服务新模式,建立更加完善的老年护理医疗保障制度与实施细则提供依据、更好地满足不断增长的老年护理服务需求,故以本区临床和医疗保险实际情况作为切入点,进行了此次调查。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2011年普陀区户籍人口数87.89万人,6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21.47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24.42%;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达4.22万人,占户籍老年人口的19.66%。
调查对象为普陀区大量承担着老年护理工作的共12家医疗机构,其中二级医疗机构1家,一级医疗机构11家(包括护理院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家)。
1.2方法
1.2.1机构基本情况调查
围绕着12家医疗机构2010-2011年度的一般情况、床位基本情况、老年护理服务开展情况、机构服务人员情况等方面展开。同时调取12家医疗机构医保数据,针对住院老人的数量、医疗保险类型、医保支付比例等关于老年护理医疗保障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1.2.2 2011年度住院病人调查
根据区域经济水平,划分为好、中、差,抽取各医疗机构所辖区域经济水平中等的进行老年护理需方住院病人调查。此调查以问卷形式,严格按照要求于调查当日(2011年7月25日)由病区内熟悉病人情况的医护人员进行具体填写,内容涉及住院病人的基本情况、服务利用和服务需求等几个方面展开。
2.结果
2.1老年人口现状
2011年普陀区户籍总人口数87.89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数21.47万人、占总人口数24.42%,占比较2010年23.28%升高了1.14%。
2.2老年护理病床一般现状
2.2.4 2011年度住院老人医疗保障和医保费用使用情况:
(1)12家医疗机构都是上海市医保定点单位,将老年护理服务中与疾病相关的医疗费用纳入医保结算范围。由于机构属性不同、提供老年护理服务方式不同,服务对象所获得医保待遇也会出现较大的区别(详见表3)。家庭病床的情况也与此类似。另在收治老年护理病人时,仅1家医疗机构有明确的出入院标准。在具体操作上12家单位均缺乏完善的老年护理评估制度和标准。
2.3老年护理病床需方住院老人情况
2.3.1调查日当天住院病人基本情况:调查日当天,住院病人714人,平均年龄80.6岁。其中60—69岁32人、占4.48%,70—79岁187人、占26.19%,>80岁480人、占67.22%;慢性病3种及以上的398人、占55.74%。
2.3.2 调查日当天住院病人医疗保障类型:收治老人一般为辖区附近居民,医疗保障类型以城镇医保和居民医保为主,分别是492人和164人、所占比例是68.91%和22.97%。
3.讨论
3.1人口老龄化
本次调查对象已基本覆盖区域内户籍老年人口。截至2011年12月31日,区域内6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占户籍人口总数24.42%,65岁及以上人口数1占总人口数16.60%,两者所占比都成倍于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10%和7%的标准,人口年龄结构已经进入老年型。因此我们的老年护理工作从现在起的很长一段时期内所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
3.2供需矛盾异常突出
3.2.1 2006年相关调查数据表明我国老年人口5%有入住养老机构的需求。若按此比例计算,我区需要老年护理床位10735张,而目前实际开放数为1244张,仅占需求量的11.59%。
3.2.2在调查日当天714名住院老人中,79.13%的老人表示在自己生活不能自理时不希望长期住院,愿意在家中接受老年护理服务。然而家庭结构的变化、独居老人逐年的增多等趋势,致使家庭护理的功能日益削弱,同时将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及健康护理的困难与压力转嫁于医疗机构[2]。
3.3老年护理家庭病床知晓率低、建床率低
本次调查资料还显示开展家庭病床老年护理服务工作的知晓率不高,仅37.81%;这些住院老人曾经在未住院期间建立过家庭病床的少之又少,为4.89%。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上门服务工作时间占年服务量比例不高,最低为2.3%、最高为20%、平均为10.2%。2011年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有老年护理家庭病床数1868张,仅占老年慢性病护理需求量的2.92%。这种中心住院床位供不应求、家庭病床建床率低,以机构护理为主、家庭护理为辅的现象,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老年护理工作的推进。
3.4老年护理病床医疗保障覆盖率高、“看病贵、住院难”依旧存在
3.4.1从医保统计分析数据显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居民医疗保险是两大主要的医疗保险类型,占96.88%,达到基本全覆盖。
3.4.2在现行的制度框架下,医疗保险将老年人非基本医疗照护、生活照护等列为“不予支付”的项目[3]。以2011年度12家医疗机构的老年护理病床平均住院天数142.47天来计算,病人除人均承担医保费用中的自负部分1519.59元外,另每人次住院人均还需支付生活照料劳务费约4200元;在家庭中,老年护理及生活照料的费用往往更高,对于平均2000元左右退休金为经济来源的老年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还有部分真正需要老年护理服务的老人,在一时难以入院的情况下,即使享有城保或居保等医疗保障,仍将养老院或民营医疗机构作为解决问题的无奈选择,从而加重了经济负担。所以政府一再在医疗、医保上给予优惠政策,老人们的“获益感”仍不明显,也难以快速扭转“看病贵”的现象。
3.4.3另一方面家庭护理效果不理想,费用又不能纳入医保,全部由老人承担。与身体状况相似的住院老人比较,享受的医保待遇相差较大。在这种情况下,老人或其家属们常常借所患疾病急性发作的名义住进医院接受护理,为此造成医院滞留大量不愿出院的“赖床老人”,故而老年护理床位“一床难求”,“住院难”矛盾无法缓解。
3.5完善老年护理床位工作的一些建议
3.5.1继续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对承载着大量老年护理服务工作的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投资、服务岗位适当经费扶持、人员编制合理配置等,从而保证对老年护理服务的持续投入,不断优化布局、提高医疗服务供给能力。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框架内,是否可试点医保基金划拨,从个人医疗保险帐户资金中划拨一定比例,建立老年护理服务专项资金,对一定年龄以上的、严重失能的、家庭经济实属困难的老年参保对象,在老年护理服务中产生的非医疗护理、生活护理费用,按参保人员具体情况给予适当补贴[4]。
3.5.2建立科学的老年护理服务新模式 社区老年护理服务新模式应是家庭照护与社区护理服务相结合的新模式。首先:依托社区、居家为主,注重居家照护在老年护理服务中占主体地位,鼓励老人回归家庭。其次:机构护理为辅助。利用传媒的力量广泛宣传,让居民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项服务功能。医护人员也必须走出去、主动下沉社区,尤其是目前已在部分街镇试行的“高龄老人居家护理费用医保支付”的情况下,更应以家庭医生制服务为抓手,积极探索以“老年护理服务”为突破口的社区卫生服务新模式。
3.5.3普陀区区域内已在卫生行政部门登记备案的民办医疗机构2家,核定床位数100张,均未被纳入医保范畴结算。为进一步避免资源浪费,应及时整合资源,合理开发辖区医护市场,将民办医疗机构的空置床位引入至老年护理病床管理中。
3.5.4借鉴国外经验勇于探索 引入时间储蓄。对参加家庭护理的非专业护理人员,如志愿者、义工等,由社区计量考核计入护理服务时间储蓄。借鉴义务献血的用血机制,时间储蓄可以支付自己及直系亲属的护理需求,将来年老或需要护理时,可以获得同样时间的照顾[5、6]。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2010年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告,2011,4.Http//
[2] 徐勤,汤哲.我国长期护理的现状与趋势[J].人口与经济,2007;(2):6-12.
[3] 赵薇,郑树忠,彭佳平,等.上海市老年护理保障制度建立的动因、风险与路径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27(7):529-531.
[4] 桂世勋.构建广义的老年照料体系[J].人口与发展,2008,14(3):78-83.
关键词:疗养康复 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61-01
1 疗养康复期间常见的心理问题
1.1 共性心理特征。老年疗养员一般都本着有病早治,无病保健养生的心理而入院,都希望有舒适、安静的疗养环境;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色香味美的饮食调节;优质的护理服务和精堪的医疗技术。
1.2 影响心理变化的常见因素。在体检中发现新的疾病或是原有疾病病情变化而感到突然紧张,产生烦躁、焦虑;气候炎热、潮湿、寒冷等不良刺激引起反感和厌烦。
2 心理护理方法
人的心理过程,往往会在人的实践中表现出来,老年疗养员的心理活动也会通过行为、言语而表露。
2.1 观察法。护士运用视、触、听、问等手段,有目的、有步骤地观察疗养员的爱好需求、生活习惯、思维情绪、性格特点等有关情况,将收集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找出心理问题,有针对性的制定护理措施,采用疏导、解释、安慰、暗示等方法,因人施护达到护理目标。
2.2 心理测试。选择一些能反映人心理活动特点的条件,加以精心编排,成为多样化标准材料,以此诱发受试者做出心理反应,将反映数量化,借以判定受试者的智力、人格、行为等心理特征的方法。
3 心理护理内容
3.1 维护老年疗养员的尊严。对待老年疗养员应有礼貌,如同长辈样尊重,不管职位高低,要一视同仁,态度亲和诚恳,体贴入微,理解和谅解他们的健忘、啰嗦,耐心倾听他们的谈话,了解需求给予帮助,对不良的生活习惯耐心劝解,建立深厚疗养情谊。
3.2 增强疗养员对护理人员的信赖感。关心体贴疗养员的病痛,注意自身的语言艺术,做到言而有信,从而获得信懒和配合,解除疗养员疑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感知能力有缺陷的,要帮助他们很快熟悉适应周围环境,有听力下降的老年疗养员对其讲话时嗓音洪亮,辅以手势或文字。
3.3 增进自我心理保健能力。帮助老年疗养员充分利用疗养条件调节情绪,陶冶情操,锻炼意志。此外,还应向老年疗养员宣传心理卫生知识,增进自我保健能力。
3.4 其他。护理人员应创造优美、宁静的环境和整洁温馨的疗养房间。重视文娱活动,体育锻炼,膳食营养等,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协同以上疗养因子提高疗养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4(b)-0148-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influence factors of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compliance in elderly patients, in order to explore nursing countermeasure. Methods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in 106 elderly patients who were hospitalized at Rehabilitation Center, Beijing Xiaotangshan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October 2016. The influence of age distribution, gender differences, cultural degree, course characteristics on treatment adherence were analyzed. The relev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treatment adherence of the patients of medium, poor compliance were further analyzed. Results The proportion of good, medium, poor compliance was 15.1%, 59.4% and 25.5% respectively. The age distribution, gender differences and course of disease had no influence to compliance (P > 0.05), while the different culture degree of patient had influence to compliance (P < 0.05). The top four factors which influenced the compliance of elderly patients were health education unfulfillment (accounted for 65.6%), treatment timing unadvisable (accounted for 58.9%), insufficient understanding of disease (accounted for 53.3%), body weakness, treatment process feeling fatigue, pain, and physical discomfort (accounted for 52.2%). Conclusion Strengthening the health education, making personalized health education plan, putting forwar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mproving the nursing quality, and emphasizing the role of social support system are all feasibility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compliance in elderly patients.
[Key words] Aging;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Compliance; Nursing
?S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住院患者中老年患者占据相当一部分比例,老年患者由于身体衰弱、疾病缠身,以及经济、人际关系和社会角色的改变等原因,治疗依从性往往不高。依从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本研究旨在分析影响老年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的因素并探讨护理对策,以期提高老年患者康复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10月在北京小汤山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康复病区住院的106例老年患者。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住院2周以上者;③神志清楚,能正确理解并回答问题者。排除标准:①有智力、精神、语言、意识障碍者;②住院期间反复病情变化,需暂停康复治疗者。③不愿配合调查者。
1.2 调查方法
经参考相关文献,结合老年患者特点,自设治疗依从性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1-2]:①一般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e、患病时间、文化程度。②患者治疗依从性情况:患者能完全配合完成规定的康复治疗时间、次数者为全部依从(依从性好)、完成2/3者为部分依从(依从性较好)、完成1/3及以下者为不依从(依从性差)。③对部分依从及不依从患者调查影响其治疗依从性的因素。共发放并回收有效问卷106份。
1.3 质量控制
问卷由调查者本人及2名经培训的护士负责发放,对年龄较大及视力不佳的患者,由研究者逐条阅读给患者听,再由患者本人做出选择。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情况对依从性的影响
106例老年患者按治疗依从性程度分为依从性好、较好、差3组。患者不同年龄、性别、病程对依从性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文化程度对依从性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影响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
对90例部分依从和不依从的患者,调查其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健康宣教不到位,治疗时间安排欠合理,对疾病的认识不够,身体虚弱,治疗过程感疲劳、疼痛等身体不适占比例较高超过50%。见表2。
3 护理策略
3.1 加强健康宣教,制订个性化的健康宣教方案
老年患者由于感官的退化,反应较慢,行动迟缓,思维能力下降,因此,对老年康复患者健康宣教应做到反复多次、随时、及时。培养护士沟通交流能力,运用语言沟通交流技巧,采用关心、体贴的语气提出问题,语速要适当减慢,语音清晰,适当运用触摸和微笑等肢体语言增加亲切感。注意倾听,要让老年患者感觉到被重视。通过制作健康宣教手册增强宣教效果,手册设计形式、宣教内容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病区在显著位置张贴宣教展板,达到视觉强化,随时提醒[3]。
病区内设健康宣教室,定期组织患者及陪护人员参加病区健康讲座。健康讲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涉及了康复医疗、健康管理、运动医学、饮食营养、康复护理等多方面内容。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不同,治疗依从性和康复效果也有所不同,护士根据患者对疾病认识、理解的能力不同给予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案,同时运用同伴教育的方式,邀请并鼓励康复效果突出的患者分享康复经验,病友间互相交流。有研究发现,健康教育在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4]。
3.2 突出康复护理专科特色
为满足患者需要,更好的安排康复治疗时间,为患者提供早期康复护理,与科室主任和护理部研究决定在病区设康复治疗护士岗。经参考相关文献并参照其他康复医院护理模式,结合我院康复特点,拟每30张床位设置1名。任职条件为从事康复护理工作5年以上,护理大专及以上学历,护师及以上技术职称,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系统的康复医学知识,丰富的社会心理等人文知识的护士担任[5-7]。康复治疗护士的职责为负责协调安排病区病人的康复治疗时间,深入治疗室了解患者康复训练情况,组织安排病区患者康复评价时间,参加康复评价会,协助康复责任护士做好护理工作。
研究表明,早期康复干预对患者神经及运动功能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改进具有积极的作用[8]。我院康复中心于2016年4月起,在康复评价会的基础上,对所有住院患者在入院当日进行预评估,预评估会是由健康管理师、营养师、主管医师、护士、康复治疗师组成的康复治疗团队,为住院患者制订针对性康复治疗方案,对患者尽早开始系统康复治疗争取时间。康复护理模式强调“参与”护理、“主动”护理或“自我”护理[9]。康复护士通过康复评价会全面了解康复护理目的、对象、内容、技术,配合好康复技术人员对患者进行治疗护理。康复评价会还邀请生活不能自理或部分自理的患者家属参加。患者家属参加康复评价会不仅能够了解患者目前的功能状况、病情发展和预后,还可使患者家属参与到康复治疗中。在护士的监督和指导下,充分发挥病人及家属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体现康复护理的特点。并可取得患者的家庭支持,使家庭成员能够积极配合康复治疗团队,鼓励和支持患者完成每天的康复训练计划,帮助患者尽早回归家庭与社会[10]。
3.3 提高服务质量
提升护士形象,改变服务态度,将优质护理落到实处。针对老年患者身心疾病特点, 护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护理措施,用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护理服务,从而提高生命质量。重视护士素质培养,护理部和科室定期开展护士服务礼仪培训,并通过礼仪表演、竞赛答题等形式,加强护士服务意识,提高护士自身素质及服务理念。
通过对患者热情的问候,耐心细致的解释,合适尊敬的称呼,给予老年患者一个温馨的住院氛围。对老年患者的称呼加以改进,从以往的直接称呼患者姓名,改为为亲切的把名字后面加上“叔叔”“阿姨”“爷爷”“奶奶”。这种方式既核对了患者的姓名,又增加了亲切感。亲切的语言,礼貌的称呼既拉近了医患之间的距离,也使患者感受到被尊重,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通过与患者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增强了护患信任感,使患者对康复治疗有了安全感,并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11-14]。
3.4 提高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
护理技术操作是护士必须具备的基本功,熟练的技术操作,既能减轻患者痛苦,也能获得患者信任,给患者以安全感。科室对全体护士每月进行基础护理和康复护理理论知识及操作考核,每周进行业务培训。对老年患者难度较大的护理操作,安排有经验护士进行,减轻患者痛苦。同时做好低年资护士的规范化培训工作,科室安排优秀带教老师进行培训考核,护理部考核小组按照计划每月对全院护士抽考技术操作,并将考核结果进行反馈。
运用激励机制,制定科室护理绩效考核标准,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对每次在院内操作及理论考试取得优秀成绩者给予奖励,不合格的予以处罚,严抓护理质量,科室各项工作严格按PDCA进行管理。
3.5 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
护士可通过与患者家属和单位的沟通, 取得他们的支持与合作。家属及社会的大力支持是病人疾病恢复的坚强后盾。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思想工作,鼓励家属经常陪伴探视,生活上多关心体贴,给患者营造一个温馨的氛围。对患者的家庭成员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取得家庭成员的配合,家庭成员间建立良好的和睦关系,良好的家庭成员关系在康复期患者治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5-16]。
3.6 及时观察到病人的心理状态、功能恢复的进度以及对康复的需要
支气管肺炎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我院于2008年10月- 2012年12月采用中西结合中药治疗老年支气管肺炎55例,并运用舒适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I临床资料
1.1 -般资料
本组55例,临床症状、体征、胸部X线检查、均符合细 菌性气管、支气管炎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口。其中男31例, 女24例,年龄58 - 82岁,平均(64土1.55)岁。结果治愈38例,显效16例,总有效率为98 .2%,无一例出现并发症。
1.2.治疗方法
给予左氧氟沙星2.Og,静滴,2次ld。自拟中药方:麻黄69、杏仁129、生石膏309、甘草69、桔梗129、浙贝159、黄芩129、连翘159,l剂/d,水煎至400 - 600ml,分早晚2次口服,1周为一疗程,所有患者均给予治疗两周。舒适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由于本病具有反复发作,较难治愈的特点,患者心理易产生多种不良情绪,如焦虑、恐惧、抑郁心理。同时患者为老年人,基础疾病多,心理承受能力亦较低,对病情的估计比较悲观,常处在焦虑和恐惧之中,护理人员应主动接近、关心体帖和了解病情,帮助患者消除思想顾虑和消极情绪,避免情绪激动、紧张、恐惧,保持乐观的心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给予精神安慰,解除了思想顾虑,患者能以最佳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 一般护理
病室安静,空气流通,光线充足,室温应维持在22℃~24。C,湿度为50% - 60%。
3 健康教育
做好健康教育是控制疾病反复发作的一项措施。护士 应将支气管炎的病因、发病规律和防治知识告知患者,让其 了解有关疾病知识,对治疗有一个正确地认识,自觉地采纳 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从而促进和提 高生活质量。
4 对症护理
4.1咳嗽、咳痰护理
咳嗽是支气管肺炎的主要症状,常因咳嗽而影响睡眠, 护士应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及对症处理。对于痰液比较黏稠的患者可按医嘱给予庆大霉素8万U,糜蛋白酶4000万U,地塞米松lOml,加人生理盐水进行雾化吸入,以改善症状。使用雾化吸入时,要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出现咳嗽、气促等症状,应立即停止雾化吸入并报告医师。护士要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告知患者要用力咳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家人叩拍患者背部,手法以手指屈曲,四指并拢,用空掌心叩击,由下向上,由周围向肺门拍打,以利细支气管周同液向中心移动,通过震动痰液使之易于排出。
4.2体温护理
患者一般体温升高不明显,少数患者伴有发热。发热患者护士应告知及时更换汗湿衣服,并用热毛巾把汗液擦干,避免因汗液吸收、皮肤热量蒸发引起受凉而加重病情。体温在38.5℃以上按医生要求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如酒精擦浴、冷水袋敷前额、口服退热药物如奈普生25mg/次等,退热处置后30 - 60min复测体温,同时鼓励患者多饮水,并给患者适时添加被盖。
4.3用药护理
左氧氟沙星是第三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其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副作用少,治疗中护士应掌握药物的剂量、浓度、速度、用法,密切观察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据报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3%,主要有恶心、呕吐、腹部不适、腹泻、食欲不振、腹疼腹胀以及失眠、精神紧张、头痛、头晕等神经系统症状和皮疹、瘙痒、手足皮肤脱屑。因患者的心肺功能低下,在护理上应严格掌握用药速度,滴注速度不宜过快,以30 - 40滴/min速度滴入。同时加强巡视,有异常情况即停药并通知医生处理。由于患者需同时口服中药,护士应亲自将煎好的中药送到患者床前,告知服用方法,口服中药液的温度不能过热和过冷,以免引起患者不适。
4.4口腔及饮食护理
保持口腔卫生,针对人的特点,嘱每天进食前后用生理盐水或呋喃西林液嗽口,清除食物残渣以预防感染。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饮食计划,原则上给予高热量、高营养、低脂肪易消化食物。
4.5出院指导
【中图分类号】R23.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7-114-02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和以神经疼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中医称"缠腰火丹",俗称蛇串疮、火带疮。多发于春秋两季,以老年人发病率高。现选择2016年~2018年2月期间我科收治的老年带状疱疹患者46例,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的总结,分析的结果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6月-2018年2月我科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46例,所选患者均符合老年带状疱疹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60-85岁,发病部位包括9例颈部、8例腰肋部、5例胸部和1例大腿部。对照组患者中,男12例、女11例,年龄范围60~84岁,发病位置包括11例颈部、6例腰肋部、5例胸部、1例大腿部。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性别、年
龄、发病部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治疗护理方法我院为观察组患者提供中西医治疗,包括抗病毒药物更昔洛韦滴注、a-干扰素肌注、抗菌等西医治疗以及壮医线点炙、中药湿敷、红外线照射、刺血、拔罐等中医治疗。
我院为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护理,包括密切关注患者临床症状、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等等,我院为观察组患者提供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具体护理内容如下:(1)心理护理:带状疱疹起病较突然,病程较长且常伴有神经痛,尤其是老年人的耐受性较差,疼痛难忍,导致恐惧、紧张的心理,因此护理人员应充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老年患者做好解特点,预后等。(2)疼痛护理。护理人员应疏导其紧张情绪,提高认知,减轻其恐惧感,增强信心,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共同帮助患者正视疾病,疼痛不能缓解的患者,遵医嘱使用止痛药。(3)皮肤护理。患者应穿棉质类衣服,宽松适宜,防止衣服摩擦皮肤,勤换衣服,修剪指甲避免其抓坡皮肤防止感染。健侧卧位,减少对创面的摩擦,减轻疼痛。(4)眼部护理。三叉神经眼支受到侵犯时,患者可出现眼结膜红肿,胀痛,可使用阿惜洛韦眼药水滴眼治疗,必要时及时请眼科医生会诊,防止眼底损伤。(4)饮食护理。由于老年患者消化道吸收能力差,抵抗力低下,根据中医辩证治疗的理论,肝经郁热症者:宜清淡、多食西瓜、冬瓜清肝胆之品,忌辛辣、鱼腥等发物及肥厚味动火之物;气滞血瘀证者:宜食萝卜、柑橘等理气活血之品,忌食生冷辛辣;脾虚湿蕴证者:宜食冬瓜、薏米粥清淡健脾利湿之品,忌生冷瓜果;有基础病的病人患者给予相应的饮食调整。(5)药物治疗及护理。很多老年人用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时最容易出现恶心、呕吐现象,所以予静滴治疗时滴速宜慢,每分钟20-30滴/分钟,中药湿敷时有无过敏现象发生。(6)壮医药线点炙护理。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掌握火候,切忌烧伤皮肤,注意告诉患者不要用手抓破所炙的部住,以免引起感染。(7)中药湿敷+红外线照射的护理。期间保持纱布湿润,及时添加中药液于纱布上,每日一次。在头面部要注意眼晴的保护,用棉布覆盖双眼,要随时观察红外线灯的照射距离和局部皮肤的温度,以患者自觉有温热感为宜,避免烫伤。(8)刺血拔罐的护理。刺血拔罐的注意事项,遵医嘱实施拔罐,室内温度适宜,充分暴露需要拔罐的部位做好保暖及保护隐私措施,操作前检查罐口是否光滑,有无裂缝,根据部位选用大小适宜的火罐,拔罐过程中观察火罐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注意询问患者感受,如有不适,及时起罐,防止烫伤。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操作完毕后记录拔罐的部位。(10)健康教育。做好家属的健康教育,医护人员从角度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带状疱疹不复发,不传染的特性(无免疫或者免疫功能不全患者除外)平常生活中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和充足的睡眠,适当的运动可提高机体免疫力。
13疗效判定标准(1)痊愈:局部疼痛消失,水泡干涸结痂,未见新水疱出现;(2)显效:局部疼痛明显减轻,大部分水泡干涸结痂,仅有少量新水疱出现;(3)有效:局部疼痛有所缓解,部分水泡干涸结痂,仍有新水疱出现;(4)无效:局部疼痛无减轻,皮损仍在扩大,有大量新水疱出现。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x2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达到100%,高于对照组的783%,P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