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公共管理和经济管理

公共管理和经济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共管理和经济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公共管理和经济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单机核算  费用  管理

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成本核算和控制也成为各施工企业关注的焦点,其中机械使用费是核算重点之一。贵州省桥梁工程总公司路面工程处从2005年7月开始推行单机核算管理,经过两年的试行、探索和改进,从最初的单机核算发展到单机核算与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相结合,初步形成了一套施工机械经济核算管理的方法。该处对施工项目实行独立核算的管理制度,自有设备对项目部收取折旧费和大修费,设备的日常使用和修理费由相应项目部承担,下面讨论在这种管理模式下的施工机械经济核算管理。

1施工项目部设备费的分类

根据国家财政部2003年9月25日颁布的《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设备费用在施工项目部的成本归集中分为三大类型:1)机械使用费,包括工程机械和工程用车;2)测量试验设备费,包括测量仪器和试验设备,这些费用一般列入工程施工成本的其他直接费;3)办公设备和行政用车费用,一般列入项目现场经费。其中机械使用费是工程三大直接成本之一,占施工成本的比例较大,其他两类费用所占比例相对较小,因此将机械使用费作为重点,进行核算管理。

2机械核算统计的基本数据

在设备核算的统计中,先将设备进行编号标识,用统一的表格完整、真实、准确地收集设备使用、保养和维修的原始数据和记录,具体包括设备的运行数据、使用费用和产值数据三大部分。

2.1设备的运行数据

反映设备运行情况的基本数据包括运行工时、维修工时、工作天数、工作台班、闲置天数、故障天数、能耗量、生产量、车辆行驶里程等。部分参数说明如下:

工作台班:运行工时数除以8。

闲置天数:设备处于完好状态且无使用需要而未投入使用的天数,其中包括设备在闲置时的日常维护记为闲置天数。

故障天数:设备运行中修理工时大于2h但不足4h的记为故障天数0.5d,超过4h的记故障天数1d;设备有使用需要但因资金、配件、技术、人员等原因未能进行维修而不能投入使用则记为故障天数。

能耗量:根据设备情况分汽油、柴油、重油和电力用量。生产量:一般统计有明确生产数量的设备产量,如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水泥混凝土搅拌站、沥青脱桶设备。

2.2设备的使用费用

设备的使用费根据发生过程的特点分为五种类型:1)企业内部按管理办法计提的费用,如折旧费、大修费。2)经合同结算支付的费用,如设备租赁费。3)经过人出库管理的物资费用,如配件、五金、工具、油、工作油、批量采购内部加油的燃油,这些费用可以在物资管理的出库时划分到具体设备。4)无需经过人出库管理的费用,如送外维修费、拆装费、运输费、外部油站加油费、路桥及保管费,这些费用必须在报销人账时划分到具体设备。5)设备人工费:经劳资核定后发放给设备操作人员的工资。

2.3设备的产值数据

一般的自有设备可以根据租赁市场价格和设备的使用情况计算参考产值,作为单机核算经济分析的参数。专业化施工的机组进一步统计对应的分部工程或分项工程产量和产值,作为进行机组核算的参数。

3设备经济核算的基本指标

1)设备使用情况指标。包括设备完好率、利用率、台班利用率、台班生产量。由于工程施工作业一般不考虑节假日的情况,所以完好率、利用率、台班利用率的计算方法为:设备完好率=统计期间完好天数÷统计期间公历天数;设备利用率=统计期间工作天数÷统计期间公历天数;设备台班利用率=统计期间工作台班÷统计期间公历天数。

2)设备能耗数量指标。包括台班耗油量、台班耗电量、单位产量耗油量、单位产量耗电量、车辆的单位里程耗油量。

3)设备的费用指标。包括台班耗油费、台班耗电费、台班人工费、台班日常维修费、单位产量耗油费、单位产量耗电费、单位产量的日常维修费。

4机械经济核算的基础工作

从机械核算统计的基本数据和基本经济指标可见,机械核算统计是一项复杂、繁琐的工作,任何原始数据和记录的不完整、不真实、不准确都会使得经济分析无法进行或者经济分析不准确,因此,必须做好一系列基础工作。实行项目独立核算管理的企业,机械核算统计应以项目部为基础,完善核算统计的基础工作。

4.1财务管理

机械核算统计工作首先要有严格的财务管理支持,第一步是财务的科目设置要适应统计核算工作的要求。第二步是严格把关各种费用的报销和人账。各种设备费用在报销和人账之前严格归集划分到相应具体设备并且经过统计人员统计,从而保证费用的去向清楚,归集准确合理。同时,各种费用的归集和人账还应及时进行,与统计核算尽量保持同步。

4.2物资管理

设备的使用、保养和维修需要消耗各种物资,完善的物资管理也是统计核算的基础工作。完善的物资管理包括管理制度和计量工具条件两个方面。在管理制度方面,要保证物资领用手续完善,每单出库具体到一台设备的一种物资类别不准有几台设备的物资或同一台设备的不同类别物资同单出库的情况,以免成本分设备分类别归集时混乱不清。在外部油站加油的工程车辆,加油卡也应专车专卡,分别记录。

计量工具也是粗放式项目管理一直忽视的问题,造成电力和燃油消耗去向不明、数量不清。电力消耗的计量比较容易实现,只需将需要核算的用电设备装上专用电表。燃油消耗的内部计量情况比较复杂。在柴油使用方面,先把移动式工程设备和搅拌站设备的储油罐分开。移动式工程设备每次加油必须通过油表计量并用专机专用的加油卡登记,施工现场运输加油采用带计量的专用加油车自动计量或采用便携式油表计量。搅拌站设备用的柴油应专机专罐,可用腰轮流量表或孔板流量计进行实时计量,同时,宜采用立式油罐并用压力式连续料位器辅助计量。搅拌站用的重油由于一般温度较高、粘度较大以及杂质较多,没有比较准确可靠的计量表,所以,必须专机专罐,重油罐宜选用立式油罐,并用耐高温压力式连续料位器进行中问辅助计量。

4.3设备运行管理

设备在运行中应及时做好原始记录,原始记录包括设备的运行数据和工程作业内容,其中专业化机械施工作业内容根据核算需要具体到分部或分项工程。这些记录必须及时、准确、完整,并有相应的审核机制保证。

4.4数据统计管理

公共管理和经济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区域公共管理;区域经济合作发展

就当前社会发展形势而言,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加强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作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的更好发展。然而,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受利益的诱惑,地方政府各自为政,区域公共管理工作效率低,严重阻碍了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为了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区域政府就必须重视区域公共管理工作,在政策以及制度方面进行深层次的调整,加强区域公共管理,为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提供保障。

一、区域公共管理与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概述

区域经济合作指的就是多个区域为了经济的发展而开展合作,使多个区域组成一个共同发展的整体。就目前来看,我国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越来越严重,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此,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有着重大意义。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必然有趋势,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有助于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区域公共管理是指区域内的多元主体为了解决在政治、经济或社会其它领域的一面或多面的公共问题,实现共同利益,运用协商和调解的手段和方式对区域以及区域内横向部分和纵向层级之间交叉重叠关系进行的管理。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然而不同区域的经济、政治、文化各不相同,在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过程中,区域公共管理有着重大作用。区域公共管理是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保障,只有做好区域公共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保障各区域的经济利益,进而实现各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

二、区域公共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制度的缺失

制度作为一切工作执行的标准和依据,就当前区域公共管理工作来看,政府制度存在严重的不足。首先,不同区域的管理方式、理念不同,在区域公共管理工作中很容易造成冲突,难以达成利益的平衡性;其次,从政府治理的价值导向看,行政区行政的根本特征在于,它是以民族国家或国内地方政府的、明确的单位行政区划边界作为管理出发点的。这种管理观念很容易造成各自为政的现象,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另外,在区域公共管理中,区域管理的主体一直是政府,进而容易造成政府专权的现象,影响到区域经济合作发展。

(二)缺乏法律保障

区域公共管理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经济、政治以及文化,也正是因为这些因素的存在,会加大区域公共管理工作的难度。而在区域公共管理工作中,健全的法律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就目前来看,我国区域公共管理法律法规建设存在很大的不足,区域之间的不正当经济行为屡见不鲜,严重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合作发展。

(三)政府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

在区域经济管理中,管理主体由一变多,由于没有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很容易造成利益分配不均衡的现象。在区域公共管理工作中,政府作为行政管理的主体,有着的区域政府贡献力度大,有的则稍微不足,当出现利益分配不均衡时,区域经济合作就难以持续,进而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过程中加强区域公共管理的措施

(一)完善政府制度

制度是一切工作执行的标准,只有健全的制度,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提高工作管理效率和水平。在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过程中,要想确保区域公共管理水平,就必须完善政府管理制度。为了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政府就必须响应时展的需求,用发展的眼观看待问题,及时的更新观点,加快公共管理制度的创新,树立合作共赢的意识。其次,政府要拓宽管理视野,适当下放权力,大力发展非官方组织,形成多元化的公共管理主体,进而更好地提高区域公共管理效率和质量,为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提供保障。

(二)完善法律建设

在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过程中,区域公共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依靠法律来为其提供保障,为其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法律法规具有法律效率,在区域公共管理工作中可以更好地约束管理行为,规范市场秩序。为此,政府就必须加强和完善有关区域公共管理法制建设,利用法律效力来约束行为,为区域经济合作提供法律保障。在经济领域中,要完善经济法,对区域产业发展方面的规则进行调整,确保区域产业的稳定发展;在社会领域中,要加强制度改善,加强医疗、社保、教育、就业等制度的改革,进而实现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三)加强区域经济联系

区域经济合作作为我国现代社会发展一种必然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也越来越重要。而在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过程中,区域公共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它涉及到区域双方或者多方的利益,区域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多方面的,而要想提高区域公共管理效率和水平,就必须加强区域联系。首先,区域合作双方必须建立统一的平台,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统一的管理网络,实现区域公共管理信息的贡献。其次,在区域经济合作过程中,各区域要深入到对方区域中去,全面了解市场信息,进而为区域公共管理工作提供保障,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的更好发展。另外,在区域公共管理中,要建立有效的补偿机制,就区域合作内容进行明确,当利益分配出现矛盾时,要明确补偿方式,进而确保区域经济的更好发展。

(四)建立完善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

在区域公共管理中,建立完善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有助于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能。在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过程中,政府为了促进经济的更好发展,会采取各种方式来对区域经济行为进行管理,而政府管理活动的效益的好坏需要一定的评价体系来进行评估。就目前来看,政府绩效评价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很难满足区域公共管理的需求。为了提高政府管理效率,就必须建立健全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在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过程中,要就区域经济发展各项内容进行明确,对各项内容进行综合评价,在政府绩效评价主题上实现多元化发展。完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

四、结语

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的稳定发展,进而带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过程汇总,区域公共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区域经济合作双发的利益,如果不能处理好,就会产生利益冲突,进而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发展。为了更好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在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过程中,就必须加强区域公共管理。在区域公共管理中,不断完善公共管理体制,加强公共管理法律建设,加强区域经济联系,完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进而推动我国现代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瑞莲.论区域公共管理研究的缘起与发展[J].政治学研究,2003(04).

[2]刘仁春.区域治理:由行政区行政到区域公共管理———以区域经济合作为视角[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4).

[3]刘仁春.区域公共管理与区域经济合作发展[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0(06).

[4]陈瑞莲,杨爱平.从区域公共管理到区域治理研究:历史的转型[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2).

[5]郑.“泛珠三角”经济发展与区域公共管理创新[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

[6]姚玫玫,陈静华.论多层次区域合作组织的建立———基于区域公共管理理论分析[J].黑河学刊,2006(05).

[7]彭正波.区域公共管理视角下“泛珠三角”政府合作探析[J].特区经济,2008(02).

公共管理和经济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工商管理;市场经济;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民经济得以快速增长,工商管理这一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可以调控市场经济,使得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达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市场经济不同于计划经济主要由国家引导的特性,其体系下的销售情况、产品质量主要取决于价格,因此需要有效的管理手段进行调控,才能确保市场经济环境的稳定发展。工商管理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对规范市场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市场经济作为工商管理的基础,可以凸显管理的工作价值。本文通过分析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探究其中的规律,以期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

一、工商管理职能分析

工商管理的职能在于规范市场经济和调整经济发展措施。工商管理作为促使我国市场经济朝有序方向发展的重要条件,对规范市场经济行为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紧密,营造规范化的市场环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健全工商管理制度,明确工商管理职能,以此达到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目的。通过工商管理有效的规范市场经济行为,规划良好的经济活动,维系市场的长治久安。工商管理具有调整经济发展措施的职能,其主要表现为在市场经济背景下,社会环境日益变化也相对复杂,只有根据市场来调整相应的经济发展措施,才能确保我国经济发展顺应时代进步的潮流,满足现实需要。工商管理充分发挥出调整经济发展措施的职能,加快市场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现有的经济资源,帮助更多的企业抓住市场经济这一机遇,促使我国企业发展找到正确路径。工商管理还需在遏制不良市场竞争中发挥作用,构建出公平诚信的市场大环境,以此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建设。

二、市场经济下工商管理发展的重要性

基于现有的知识经济标准,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指导下,不断强化市场经济的核心竞争力,达到巩固市场经济地位的目的。明确市场经济下工商管理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合理利用人才资源和社会资源不断完善工商管理制度。根据当前资本市场经济的现实要求,结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情况,增强工商管理这一管理手段的调控力度,促使我国市场经济朝理想化方向发展。市场经济下工商管理发展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能力,深化经济改革,培养出更多的社会人才,实现多元化的经济建设。依托工商管理原则,采用市场经济的标准来监督市场发展结果,并在此基础上深化巩固,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提高市场经济下工商管理的综合能力。

三、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分析

(一)市场经济发展是工商管理的基础

人类社会进步、商品生产销售促进了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国家成立工商管理部门,对商品生产及销售等环节进行监管,以此确保各阶层权益不受侵害。随着时代的进步,市场经济这一在商品生产交易行为下产生的经济形式应运而生,工商管理部门人员根据相关规定来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进而提高我国的市场经济效益。因此,市场经济与工商管理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现为市场经济发展发展是促进工商管理的基础,只有营造出有序的市场经济环境,规范市场经济行为才能提高工商管理的工作效率。

(二)工商管理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工商管理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工商管理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我国工商管理的职能在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不具有功利性。市场经济不受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主要推动因素来源于产品或企业制造等价格,因此,在自由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之间产生的竞争力上升,恶性竞争等不良行为也随之发展,这就需要工商管理充分发挥出部门的职能效用价值,确保市场经济环境朝稳定的方向发展。工商管理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促进作用,并通过自身监管能力来避免受众群体的合法权益被侵害。监督产品市场价格的工商管理部门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工商管理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关系还表现为促进国际经济体制的改革。在当前市场资源的综合配置条件下,产生出多样化的经济体系,并且随着市场环境变化和实际需求而改革。通过工商管理来促进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发展,强化经济体制的健全,并且维护市场经济利益。发挥出工商管理对市场经济的促进作用,两者合理交流,促使工商管理满足市场经济发展化要求。根据市场互动来构建相应的工商管理机制,并依托合理的工商管理制度,对管理人员的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市场经济背景下,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管理政策,规范我国的市场经济环境,改善经济发展效果,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也全面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使我国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占据优势。

(三)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具有协调一致性

协调一致性是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之间的重要关系。受资源配置、经济发展等因素影响,市场经济体系存在多样性。为提高市场经济体系的完整性,保护企业和消费者的经济利益,需要基于专业管理标准构建出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通过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的协调发展,两者相辅相成,促使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出科学化的管理效果,逐渐提升市场经济的发展层次。市场经济基于工商管理的辅助作用,促进两者之间的共存性关系,不断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正确道路。根据现实的经济发展需求,分析科学合理的工商管理体制,以此构建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协调一致的管理制度。

四、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市场经济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凸显,工商管理作为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可以有效的调控国家市场经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分析可知,市场经济与工商管理具有市场经济发展是工商管理的基础、工商管理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具有协调一致性的关系。对二者间的关系作出正确认知,实现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工商管理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郭卫东.市场经济下工商管理的实际措施解析[J].中外企业家,2014(5):6-8.

公共管理和经济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供电企业;评价指标;综合计划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整体企业环境也发生了不小的改变,在这种改变下,企业的经营管理体制及综合计划管理体系也必将随之改变。因此,加强在新经济形势下供电企业在综合计划管理及经营管理的分析研究,对于提高供电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管理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让供电企业拥有更为理想的发展状态。

一、供电企业经济活动指标体系的研究与确立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供电企业要不断面对复杂而多变的市场竞争环境,在对企业进行经济活动分析和确认时,应当以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为背景,以面向市场为主要原则,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内容和情况,以及当前时代对于电力发展的要求,企业相关部门应当制定更为符合实际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情况的经济活动计划,主要包括计划的内容、指标体系、实施步骤和主要范围等内容。企业的经济活动计划管理工作要以解决企业经济发展问题,增强企业发展动力为主要工作原则,并能够根据当前经济形势的变化和企业自身的基本情况进行详细的规划[1]。总体来说,供电企业在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下,其经营过程中资金的利用、成本的控制、利润的分成等细节内容都存在差距,同时也各自存在一些相应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已经转型步入市场经济经营模式的供电企业来说,其企业内部应当对应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效及经营能力,外部对市场的竞争环境,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经济活动指标体系,以进一步提高企业对经济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在设定指标体系时,应当着重分析以下几点情况:一是对供电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果进行分析。这其中就包括企业在某段特定时间内的发电量、供电量、电力销售的收入等,此外还包括企业的定期产值情况和产值利润情况等具体指标[2]。二是对供电企业安全生产情况进行分析。包括在进行变电和配电的事故分析、供电可靠性、设备的健康情况以及电压的合格率等。三是对供电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人力物力利用效率进行分析。其分析内容主要包括企业的生产效率、生产经营过程中相关材料物品被使用利用的效率以及相关设备使用的效率等。以上这三个方面,是对一个供电企业进行生产经活动进行分析评价的重要内容,除了这些基本内容之外,由于当前电力部门已经完成了企业化改革,因而也需要在评价指标上加上企业所有者的相关权益情况,包括企业总资产的报酬率、资本的收益率等等。

二、供电企业经济活动指标体系的案例分析

本文针对企业生产过程中一些客观的指标类别进行分析特探讨,以期能为今后的一些指标设定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1.A类指标

所谓A类指标,是指在企业生产经济过程中对其活动产生关键性作用的指标类型,也是在整个指标体系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指标类型。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科学分析,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整个供电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上的能力和水平,以及企业在定期时间内的经济效益水平,还有企业在某个特定时间段内对于社会发展贡献的大小[3]。A类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主要类型:

(1)购电价格

电力资源作为民生基本资源之一合理控制供电价格是调解市场需求的重要措施之一。供电公司在进行电力供应的同时电力的定价指标也影响着整个电力经济体系,而供电公司购电价格大小也对供电定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通常情况下电力供应价格都是以供电公司购电价格作为前提根据市场调控再来进行供电定价的,还有地方政府的干预也会对购电价格以及用电定价带来影响[4]。供电公司在电力市场进行购买电力的时候面临着市场巨大的购电价格风险所以一定要做好相关的风险管理与控制措施。

(2)购电电量

供电公司在电力市场购买的电量多少能够直观的反映出国内的用电需求大小,在购电的过程中购电价格也是影响供电公司购电电量的关键因素,所以国内的电量需求以及购电价格都对供电公司购电电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3)供电安全

安全作为供电企业永恒不变的话题所以要始终将供电安全摆在第一位,由于安全工作不到位导致事故的产生会给供电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会失去市场竞争力从而影响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供电生产技术管理中最基本原则就是供电安全所以做好安全供电的工作是公司企业每一位的本职。首先要对供电设备详细的了解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安全工作的进行,所以我们要熟练掌握供电企业中的相关设备情况从而保证供电的安全以减少事故的发生避免供电企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B类指标

B类指标的分析可以更加直观的反映到整个企业的运营状况,更是与其他竞争企业进行横向比较的主要指标类型。

(1)供电量

供电量主要指的是在一段时间内供电企业供应的电量总和。它包括供电企业在供电过程提供给电用户的供应电量以及在运输过程中消耗的电量,它能够直观的反映出一个供电企业的供电能力大小。

(2)供电成本

供电成本的具体内容包括电网建设费用还有购电费用以及供电设备费用的分析。其中供电成本中购电费用作为供电成本主要的消耗对供电成本的增加起到了主要作用。而供电设备和电网建设作为实体费用的消耗在设备的购买、搭建以及维护中也极大地增加了供电成本,所以要对供电相关技术进行创新与改进为进一步的降低供电成本起到推动作用。

(3)供电消耗

企业在供电的过程中由于运输的线路非常复杂和遥远所以不可避免的在运输过程会出现电量损耗的情况,要不断对电力输送线路进行优化和技术创新以减少能源消耗[5]。

三、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模式的方案研究

对于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模式的建立,应当首先根据最优化技术所包含的理论及方法,对管理情况进行定量数学模型的建立,此模型中,应当含有一个比较完整和系统的指标体系,并在多种客观约束条件下,进行模型的仿真分析,从而确定影响该企业经济活动的主要和次要指标的类别。此外,在完成指标体系的设定之后,还需要对其进行指标的考核。在考核过程中,为了保证考核方式及内容的公平性,需要在考核项目的设定上根据实际情况突出考核重点,并选择较为简单易行的考核方式,以提高考核的实用性和准确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建立一个科学合理、全面有效的指标体系,对于我国供电企业在进行经济活动分析及建立综合管理计划的工作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某些关键的指标,企业可以及时的发现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并能够在短时间内改善内部资金的优化使用,从而进一步实现供电企业经济效益的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1]芦媛,曾平,王蕾.试论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标的综合计划集约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2(30):191-192.

[2]赵彦,楼峰,王亮,等.基于综合计划管理与预算监测的电网企业运营管理[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8(6):75-79.

[3]洪亮.供电企业经济管理与市场营销之间的关系研究[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6,23(9):34.

[4]畅玉珊.新形势下供电企业文化建设创新进展[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15(4):23.

公共管理和经济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基层经济管理 综合统计工具 作用分析

过去,综合统计工作只是服务于国家的宏观调控,而当前的综合统计工具在服务国家宏观调控的同时,在局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基层经济微观管理中也发挥特长,不断为基层单位提供经营状况的分析数据,帮助基层单位作出科学决策。综合统计工具有利于基层单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确定未来发展方向,作出科学决策,获得最大利益。

一、检查计划

基层单位的经营规划非常重要,它必须借助详实的数据,制定经济发展的短期和长远目标和任务。综合统计工具能够轻易地获取具体数据,对规划工作进行全面地检查,及时排查出计划中的纰漏和战略性失误,便于基层单位及早制定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确保计划的顺利执行。比如说某地事业刚刚起步,经济管理中一定存在很多潜在的问题,在制定规划的时候缺乏科学地指导和历史经验,综合统计工具可以及时发现工程问题,反馈给领导,避免不良后果的产生。

二、查找差距、促进发展

综合统计工具可以帮助基层单位进行横向的对比,让单位认识到自己的经营状况,认清到和其他单位的差距,及时弥补自身不足,提高综合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一定的优势。由于不同的单位在经济结构、规模大小、生产水平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的差距,综合统计工具可以帮助基层单位尽早发现自身在某一环节存在的缺陷,尽快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弥补不足,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优化发展目标,取得经济的发展。

三、对比历史数据,明确发展趋势

基层单位可以通过综合统计工具,对比当前数据和历史数据,从而明确自身的未来发展方向。基层单位确定好当前的经营状况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后,优化资源配置,寻找新能源或者是替代性能源,减少当前资源的利用量,提高到位资源的利用效率,帮助基层单位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如果基层单位事业刚刚起步,一定要抓住有利时机,扩大经营规模,获取更多经济效益;如果基层单位事业处于下降时期,一定要扭转发展方向,加大力度研发新产品和替代性产品,顺利完成单位产品的转型。

四、全面分析单位的实际情况

基层单位通过固定资产投入、设备统计、财务统计、生产经营统计、劳动统计以及人员统计认清自己的生产经营状况,由于这些统计项目涉及到不同的专业,获取资料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基层单位通过综合统计,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生产经营资料的客观性和全面性,能够较为科学认清自己当前的经营状况,以确定未来的发展趋势,避免了数据失误导致的决策失误。基层单位通过综合统计工具得到经营状况客观、全面的数据和参数,对生产经营合理调整,确保单位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五、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综合统计工具可以把基层单位整理得到的经营状况的数据转换成更为直观和形象的表格和图形形式,简单易懂地呈现出来,基层单位的主管不用花费时间研究每一项数据的具体意义就可以明白单位的生产经营状况,以便对当前机制深入分析和思考,作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

六、结论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取得了很大进步,企业的管理理念也随之不断发展,基层单位的统计人员技能素养不断完善,为综合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他们在基层经济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统计工作人员要切合时代的要求,不断学习新的技能,使用综合统计工具,提高统计的准确性和效率,帮助基层单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不一定的优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