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交通运输与经济的关系

交通运输与经济的关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交通运输与经济的关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交通运输与经济的关系

交通运输与经济的关系范文第1篇

我们根据现代化的特征,将公路运输现代化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去概括,即静态和动态条件下公路运输现代化的概念是不同的。

在运输需求一定的情况下(静态),从社会资源最佳配置的角度考虑,公路运输现代化是指通达性与运输效率的一种均衡状态。当这两种效用相同时,公路的社会总成本最低,此时的公路里程就是实现了基本现代化的公路规模,这时公路建设的社会资源配置最合理。

当经济社会发展所产生的运输需求和公路总里程都随时间而变化时(动态),将公路的人口密度和运输强度先后达到极值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达到满足当时工业化、信息化和智能化要求的状态称为公路运输现代化。

二、公路交通运输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要想富,先修路”是我们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一句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交通运输业有了很大的发展,表现在运输线路长度上和客货运送量上都大幅度增长,与此同时,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快速发展。二者的同步发展存在着某种联系,即我们猜交通运输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先行作用,也即交通运输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人们进行的交通运输活动是人类经济活动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劳动分工,这种分工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进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运输工具的制造活动,一是要进行运输活动即人和物的位移。对交通运输与经济增长关系问题的研究,实际上只是经济学最基本的关于分工问题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个最基本的经济学问题。但实际上如何解释交通运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内在经济机制是一个尚未给出令人满意回答的理论难题。

发展经济学家赫希曼将交通运输看作社会间接资本,分析了社会间接资本与直接生产活动之间的关系。并得出结论;交通的发展有降低直接生产活动成本的作用,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从历史上来看,从1843年到1860年期间美国工业化的大飞跃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当时的铁路建设。

三、公路交通运输存在的问题

1.运输生产力水平不高

在营业性客货运输车辆中,中高档客车特别是高档客车和大吨位柴油货车以及集装箱等专用货车所占比例偏低,远不能满足广大旅客和货主的需求。

2.运输站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由于种种原因,客货运输站场建设进度缓慢,到目前为止,在部分大中城市、相当数量的县城以及大多数乡镇,客货运输站场基础设施仍很短缺且设备简陋,成为制约道路运输发展的薄弱环节,影响了公路基础设施功能和车辆运输效率的充分发挥。

3.运输组织水平和运输效率较低

在部分地区,由于地方保护主义比较严重,存在着地区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封锁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使空驶率提高、运输组织水平降低,对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4.抽样调查数据不能为政府部门提供有价值的数据信息

作为公路运输抽样调查数据提供者的运输车主和数据利用者的政府管理部门和运输企业,在信息的有效性的认知上,存在着难以弥合的鸿沟。主要表现为:一是数据主观失真。由于抽样调查过程缺乏制约与监督,加上某些车主对抽样调查认识存在着距离,个别车主因逃缴规费而心有余悸,害怕如实填报,会增加费税或者受到超载处罚。实践中,经常会出现如下问题:(1)少报运量,多报燃油消耗。(2)多报运距,少报经济收入。(3)多报车辆停驶日、车辆空载等情况。二是数据适用性不强。抽样调查产生的数据,一方面为政府部门提供全社会公路运输量,是政府统计局测算第三产业的经济效益,测算本地GDP的依据之一。另一方面为运输企业提供运输效益、油耗等指标,是企业改进管理方法的重要依据。实践中,由于抽样调查方案本身的缺陷和调查单位的自身原因,抽样调查数据往往小于实际运行的数据,大大降低了数据的利用价值。

四、加快公路交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加大运输结构调整,做大做强市场主体

在企业组织结构方面,从治理机制入手,以“专、精、特、新”为发展方向,鼓励社会力量大办运输、办大运输。在运输组织结构方面,积极推行高速快客、超长线路实行集团化、公营化;跨区线路、危险货物、现代物流、站场经营公司化;其他线路、维修、检测、驾校等经营方式多元化。在运力结构调整方面,高速公路和国道主干线客运以高级客车为主,城乡客运以中级客车和普通客车为主,货物运输大力发展集装箱车、厢式货车、特种专用车辆,加快普通敞篷货车的厢式化进程。

2.提高运输生产力,加快道路运输发展

采取多元化筹资的方式,鼓励扶持各类经济组织和个人投资建设客货运站场;同时切实做好客运站的规划、选址和建设工作,以适应现代化城市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3.强化运营治理,加强道路运输安全

一是加强安全生产责任治理,严格实行安全生产监督责任检查制度,把安全责任至上而下细化分解,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个人。二是加强营运车辆技术治理,坚持和完善运输车辆技术等级评定制度和定期维护制度,切实规范营运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行为。三是加强对客运站的监督治理,切实加强营运客车安全例检和进站车辆经营资格的审查,果断防止超员车辆、“带病”车出站运行。

4.严细市场监管,创造规范运输环境

一是按照“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解决运力大于运量的问题。二是监督治理机制,全面清理和规范运输行业各类收费项目,大力开展运输专项治理。三是多元经营机制,积极实施运输市场多种准入模式,探索推行主干线、热线客运线路经营权招投标,通过市场化运作,建立良性、公开、公正的运输环境。

交通运输与经济的关系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交通运输业;经济;影响分析

一、从产业拉动角度考察交通运输业的经济贡献

提高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来源于对不同部门之间的资源进行科学配置,而资源分配主要依靠交通运输来实现,因此分析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对区域经济布局及产业结构的影响

区域经济是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构,它是一种动态变化且层次丰富的框架体系。除了一个区域的地理条件和政策因素会直接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外,当地的运输条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某区域的运输网络、交通枢纽站布局、客流量、货运量等都会对该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带来直接的作用。交通运输已然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在工业生产中,生产地越接近原料和能源供应地,则产品的成本就越低,所以这一类工业产品对于运输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人们生产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石油、煤炭、粮食等物资的运输主要依靠铁路进行运输,因此大多数工业部门都会将生产地设置在靠近火车站附近,从而来获得良好的运输条件。

交通运输的健康发展除了能为区域经济布局带来推动作用外,更能够对当前产业结构转变有积极的调整作用。当交通运输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必然会在地理位置相对较好地点产生相应的交通枢纽系统,当枢纽站的运输量超过其自身运输能力时,就需要该地周边的产业结构为此作出调整,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交通运输枢纽往往会发展成该地区的经济增长中心,并且使得该地产业结构趋于规模化和集中化。产业集聚形成一定的规模后,将会引入大量的资本、先进的技术和充足的劳力。围绕这些产业衍生出的产业链也会沿着上下游不断发展,扩散成产业群。这种在交通作用影响下,随着资本要素的集中,产业规模从点发展到线,再从线扩展到面,最终就会形成一个完整的区域经济。这种模式在我国很多沿海城市很常见,它最终将会促进城市化进程,带来产业结构的合理转变,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二)交通运输业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产业关联作用

交通运输业自古以来就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首先,交通运输业本身就能够创造出巨大的价值,它能够有效减少生产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其次,交通运输业能够为其他产业的高效运作提供重要支撑。因此,交通运输业为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的拉动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对于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社会生产的分工将会越来越精细化,各个部门之间的依赖程度也会越来越紧密,这就需要高度发达的交通运输业进行支撑。从交通运输与其他产业的关联来看,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从其与下游产业的关系来看,交通运输主要为其他部门进行物资运输和为民众提供客旅服务;从其与上游产业,能够消费重工业产生的生产资料以及催生先进的运输技术。

二、从需求角度考察交通运输业的经济贡献

(一)投资角度

“十一五”以来,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促进国内消费需求,保证经济稳定增长,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其中,国家对于基础交通运输的投入占到了整个国民基础设施建设的很大比例。因而,从投资角度来研究交通运输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于我国的投资规划、产业布局等有着重要的意义。交通运输投资主要用于道桥、隧道等的勘探建设,其首先会直接带来社会经济的增长,促进就业,拉动国内需求。其次,交通运输的便捷性所带来的经济效应将会远远大于前者,其间接作用将会带动沿线的产业发展,形成高效的物流体系,从而加快中国城镇化建设的进程。

(二)消费角度

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既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得益于国民经济。“要想富,先修路”的概念自古以来,就深入社会的各个层面。可以看到,任何地区在任何时期发展得繁荣与否都与该地区的交通条件密切相关。从上述的第一个关系来看,发达的经济环境必然会催生出完善的交通系统,且为民众的生活出行提供便利的条件,是关系到民生条件改善的重要举措,也是任何一国政府工作的重点。从第二个关系来看,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能够大大促进社会的消费能力提高,促进上下游产业之间消费规模的扩大,也为城乡居民带来更多的消费需求。因此,建立一个完备的交通运输体系需要国家在经济发展初期投入相当规模的资金、技术和管理人员、规范的制度等,在交通运输体系形成规模后,需要投入后续的资金确保交通运输系统的高效运行。综上所述,交通系统能带来消费水平的提高,但本身也需要投入资金来确保运行。

(三)净流出角度

交通运输业是我国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力量,这不仅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也是需要不断完善的追求目标。交通运输的保障作用主要反映为两点:第一、交通运输业具有带动作用,交通运输的良性发展能够大大促进周边产业的进步。在交通运输业的成熟过程中,同样需要其他行业,如建筑业、钢铁行业、服务行业等。在投资交通运输行业的过程中,资金也会大量流入到上述行业中,为上述行业带来发展的空间,这同样也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对于消费品的流通有着极为关键的意义。对于国内的商贸型企业来说,交通运输业是其发展的血脉所在。这是因为交通运输业的成熟与否直接关系到商贸企业的成本高低。

三、从技术进步角度考察交通运输业的经济贡献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也同样息息相关,这是由于技术创新往往对于产业有着跨域式推动的作用。而随着交通运输要求的提高,交通运输业也会对技术创新提出新的要求,从而促进技术的进步。这种相互作用于关系主要表现为:

(一)技术进步可以提高交通运输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

交通运输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进的技术装备水平能够加大交通运输的能力,提高运输的效率,从而从整体上提高社会的生产率水平。

(二)技术进步可以提高交通运输业的组织、管理、决策水平

网络信息技术的飞跃式发展开始成为交通运输的管理、组织水平提高的重要工具,令交通运输业能够应对更复杂的交通需求,及时获取、处理各种突发的交通状况,从而形成更为良好的运输环境。

(三)技术进步可以优化交通运输业内部组成结构

技术水平的突破必然会给生产部门带来更高效率的生产能力。同样,交通运输业的技术进步会大大提高各个生产部门的生产率,随后随着成本的降低,各个生产部门也会引入更多的资金和人力,从而完善交通运输业内部的组成结构,为交通运输业塑造出更合理,更可持续的内部结构组成模式。

(四)技术进步可以节约能源,降低消耗实现交通运输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大量投资的发展模式对于交通运输业来说是不可持续发展的,这是因为这种发展模式往往伴随着资源浪费。然而,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资源变得越来越不可或缺。通过改善交通运输业的技术水平,提高能源利用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运输成本,节约资源,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作者单位:长春市地方道路运输管理局运管处)

参考文献

[1]童玮,许峰.推进交通投融资平台改革转型[J].宏观经济管理.2012(06)

[2]王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的SWOT分析[J].现代商业.2012(06)

[3]刘徐方.现代服务业对第三产业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2(02)

[4]金益秀.试论交通运输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J].企业导报.2011(08)

交通运输与经济的关系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江西交通运输 国民经济 预测模型

江西紧邻沿海,傍接中部,是沿海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三大经济圈的共同腹地、东部向西部战略转移推进的过渡地带,具有左右逢源的枢纽位置和区位优势。凭借先天的生态优势、资源优势、低成本优势等相关条件,随着“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大开放为主战略”的发展思路,以及“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长江中游经济区“武汉-长沙-南昌金三角一个新经济增长极”等发展战略的实施,江西正步入由工业化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转变的时期,区域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机遇。近几年全省经济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2006年全省GDP达到4670亿元,比上年增长12.3%,自2003年以来连续四年实现了12%以上的增长速度。

交通运输作为一个特殊的物质生产部门,通过专门从事货物和旅客运输服务业务,使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个环节得以正常进行,具有社会基础结构、公益服务和物质生产等多重属性。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它是社会经济发展、文明传播的前提条件;作为公益事业,它通过人员往来、货物区际交流联系千家万户,实现人和物的空间位移,支持各行各业的经济建设和区际交往。在2006年,江西省交通运输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十一五”交通运输建设目标,全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完成179.4亿元,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36759万吨,比上年增长10.5%,货物周转量947.8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7.5%;完成旅客运输量43239万人,比上年增长3.6%,旅客周转量654.5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8.4%。

虽然江西省政府决策部门、学术理论界提出了“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性、基础性产业,必须领先于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速度,率先发展”,但就国民经济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交通运输业的具体规模需求以及交通运输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所进行的研究依然严重滞后,对于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的认识还主要停留在感性而非理性的层面上,停留在定性而非定量的水平上,这必将严重影响江西交通运输发展战略制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如果交通运输业发展不能按照与国民经济互动关系的架构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必需的支撑和保障,那么必将严重阻碍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定量研究江西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丁以中在《交通运输业与经济的关系研究》(1997)一文中建立了交通运输――经济模型,对交通运输业与经济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汪传旭在《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分析模型及其应用》 (1998)一文中则运用灰色系统协调模型的定量分析方法分析了交通运输与经济之间的协调关系;刘建强、何景华在《交通运输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2002)一文中主要从协整关系、Granger因果关系的检验入手,对交通运输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朱顺应等人(2004)提出了客观模糊评价方法,设定了评价指标的评语集、评语值域和模糊隶属度函数,然后对我国1991~1999年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进行了评价,得出了不适应性结论;何满喜(2005)运用灰色系统建模理论和数量经济的方法对浙江省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研究了交通运输业内各重要指标对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武旭(2005)将交通运输系统与经济系统看作是互为输入输出的投入产出系统,通过建立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模型,得出了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的有效性指数和状态协调度的计算公式。

国际上对交通运输业与国民经济的相关性关系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尤其是在对交通运输业发展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的研究方面论文、论著比较丰富,但很多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过了以大量投资进行大规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恶补交通基础设施木桶短板的阶段,其经济环境早已进入了成熟优化的后增长阶段,因此他们的研究虽然在很多方面特别是方法论方面对我们有较强的借鉴意义,但从总体来讲,我们无法照搬。

以上研究成果从实证方面,对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但由于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有所不同,因此对现阶段江西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进行定量分析仍具有较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江西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的趋势分析

考虑到统计指标的代表性和统计数据处理的可行性,选择了江西省“货运量”、“货运周转量”、“旅客运输量”、“旅客周转量”、“全省GDP”五个指标在1998~2006年的数据如下:

由表1我们可以看出,这五个统计指标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6.51%、6.58%、3.87%、8.78%和12.12%,它们都呈现快速增长状况,其中,GDP的年均增长率分别是货物运输量、货物周转量、旅客运输量和旅客周转量年均增长率的1.86、1.84、3.13和1.38倍。而它们的内在联系如何呢?下面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建立江西交通运输业对国民经济年GDP的预测模型。

三、江西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通过SPSS软件,对1998年~2006年间 “货运量”、“货运周转量”、“旅客运输量”、“旅客周转量”、“全省GDP”这五个变量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可以得到下表所示的结果:

表2Correlations(相关系数)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 (2-tailed).

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江西省GDP与“货运量”、“货运周转量”、“客运量”、“客运周转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1:0.997、r2:0.838、r3:0.934、r4:0.893,由于相关系数在0.8~1之间时表明二者具有高度相关性,由以上结果可以得出江西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存在高度依存的关系。

四、江西交通运输对国民经济年GDP的预测模型分析

选取Y--江西国民经济年生产总值(单位:亿元)作为因变量,以X1--货物运输量(单位:万吨)、X2--货物周转量(单位:亿吨公里))、X3--旅客运输量(单位:万人)、X4--旅客周转量(单位:亿人公里)为自变量建立如下形式的多元回归模型:

其中为回归常数,为回归系数,为随机误差。

由上面分析可知,因变量Y与自变量高度线性相关,因此,选用逐步回归法,通过SAPSS软件运行结果如下:

表3 Variables Entered/ Removed(变量进入/移出)表

表4 Model Summary(b)(模型概述)表

表5 ANOVA(b)(方差分析)表

表6Coefficients(a)(回归系数)表

表7 Excluded Variables(b)(被剔除的变量)信息表

aPredictors in the Model: (Constant), 货运量

bDependent Variable: GDP

从表3和表7可以看出,只有变量“货运量”进入了模型,所选择的另外3个变量“货运周转量”、“客运量”、“客运周转量”,与第一个变量之间有线性关系,它们的偏回归系数都大于0.05,因此不能进入预测模型之中;从表5可知,模型的偏回归系数为0小于0.05,因此Y与X1间有线性关系;从表4得到的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997,说明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有比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的平方值为0.995,表示该模型可以解释因变量99.5%的变异性,且模型显著,即:该模型有意义。从上面的统计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江西交通运输业的货物运输量对江西年GDP的变异量的解释率可以达到99.5%,因此根据表6,可以得到如下回归方程:

Y=-2686.047+0.195X1

Y(亿元)--江西国民经济年生产总值

X1--货物运输量(单位:万吨)

五、结论

交通运输是现代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的产业部门,在经济增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以上分析可知,江西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高度相关,尤其江西省“GDP”与“货运量”、“客运量”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了0.997和0.934;在所建立的模型中,变量X1(货物运输量)是江西国民经济发展有效的表征,货物运输量每增加1万吨,江西国民经济年生产总值将增加0.195亿元。因此,在当前阶段,为了实现江西经济的持续、快速的发展,各级政府和全社会应该积极实施扶持交通发展的优惠政策,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建立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

参考文献:

[1]孙湘海:中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实证研究[J].统计应用研究,2007,(3)

[2]万华:江西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战略思考 [J].商场现代化,2007,(5)

[3]武旭: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的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4]江西统计年鉴1999―2007[M].中国统计出版,1999-2007

[5]何满喜:浙江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J].2005,6

[6]唐进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交通运输经济[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4

交通运输与经济的关系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交通物流运输;区域经济;问题

1.前言

近几年,国内交通渐渐迈入高速发展阶段,各种大规模交通建设的工程也取得较好的发展。主要因为交通不容易受到环境与资源影响,并且有着较好的直达性与进入性,发展前景比较好。目前,交通逐渐与物流融合在一起,也取得较好的发展,同时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2.目前交通物流的运输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问题

2.1缺乏交通物流专业人才

目前,在国内交通运输的物流企业发展之中,比较缺乏专业人才,导致企业发展受到了一定限制,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此外,在物流运输过程中,物流人才缺乏物流技术与专长,且物流实践的经验比较缺乏,同时不具备现代物流的理念,无法掌握现代经济与信息发展方向,严重影响了交通物流的运输发展[1]。

2.2相关人员没有认识到交通物流的运输必要性

因为交通物流的企业管理者没有全面认识到交通物流的运输必要性,导致在物流运输区域发展的规划制定中,无法充分考虑交通的物流运输,使得物流公司比较分散,难以统一管理。此外,决策者不能统一交通物流的运输管理和组织,导致交通物流的运输缺少必要指导。并且因为没有充分认识到交通物流的运输必要性,也就不能有效监管物流运输的市场情况,进而出现不正当的竞争[2]。

2.3交通物流的运输缺少现代化的管理

近年来,大部分物流企业还是用传统运输与仓储业务,这种仓储与运输地理位置比较分散,并且企业的规模不大,集约化与规模化程度不够。部分物流运输的企业缺乏高服务水平,未针对客户指定个性化的服务方案。此外,因为不少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相对落后,例如:乡镇缺乏先进的公路条件,很多物流运输的过程主要使用人工操作,严重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3.交通物流的运输管理水平提高,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3.1提高物流运输与管理的水平,建立区域物流的中心

物流企业可在当地的政府引导下,对交通运输的企业改革进行深化,把经营规模化与集约化当做目标,不断鼓励企业提高自身物流管理的水平,必要时建立当地区域物流的中心。例如:某个地区,就是在政府鼓励下,建立了当地区域物流的中心,同时对每年各个阶段的任务进行明确,以发展先进物流的园区和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同时构建干线、城市与乡村三网融合的模式,对物流运输的管理系统进行完善。

3.2发展农村交通物流,彻底积极三农的问题

由于公路有着较高的直达性,可以有效联系每家每户、每个城镇,不仅方便居民的日常出行,而且可以吸引很多外来投资者。通过农村公路的建设,可以对农村落后交通情况进行改变,方便农民出行,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乡村居民安全性与舒适度。随着农村交通发展,农村的物流市场逐渐变成农村经济的发展重要条件,同时也变成促进城镇化发展的关键保证。此外,随着农村交通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改变农民的思想观念,通过交通运输网可以将农民眼界打开,使得农民全面了解新时代社会需求与发展,对传统落后生活模式进行改变。并且随着农村交通发展,为农副产品加工、生产与销售带来了便利,通过交通物流的运输,可以省去大量人力与物力,提高农副产品的利润,从而有效解决三农的问题。

3.3发展农村交通物流的运输,加强经济带动的作用

第一,农村交通物流发展,需要政府提供政策的保障。政府属于涉农交通运输发展政策的保障主体。例如:可以聘请一些物流专家到农村去做讲座,然后根据农村实际情况编制科学规划,同时对农村发展阶段的目标进行明确。在当地政府引导下,充分发挥出物流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为有效促进涉农交通的物流运输发展,还可以通过试点工作的模式,推动农村物流运输可持续地发展。第二,对综合协调的机制进行完善,提高农村物流的运输发展带动效用,换句话说,可建立健全各个部门共同参与综合协调的机制,组织工作的小组,对分工与目标进行明确,把试点当做基础,实施辐射性发展。并且要建立健全多个领域共同发展机制,发挥出物流运输服务优势、行业资源和网络优势,建设农产品的配送通道,提高产品运输效率。第三,建立健全物流运输的基础设施,既要重视合理统筹规划,又要与现代化管理技术相结合,促进农村物流发展,继而提高区域经济的水平。

4.结语

总而言之,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交通物流的运输有着重要作用,所以需要各个地区把交通物流的运输当做发展契机,不断发展物流的运输,进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不仅需要加强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要引入先进监督考核的机制,保证交通物流的运输行业稳定发展,进而促进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交通运输与经济的关系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交通运输;经济发展;关联性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作为社会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之一,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中所贡献比例越来越大。交通运输业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它在社会生产、产品分配及消费等过程中起枢纽作用,人民的日常生活和经济的发展都对其有很强的依赖。本文针对这一现象,在下文中对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的联系展开了分析。

一、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现状

当前,交通运输业已成为我国基础产业之一,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近年来,人类进入物品全流通时代,交通运输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的角色越发重要。随着大生产时代的到来,交通运输业作为社会生产、服务的重要枢纽,正在不断发展、完善,以满足社会各经济区之间的运输需求,最大程度的为社会和国家建设提供运输服务。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脚步日渐加快,为了拉动经济以适应世界经济的发展,我国加大了基础建设的投资数额,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为国民出行提供了便利,提高了居民生活水平,拉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从而促使社会得到全面、稳定的发展[1]。

二、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交通运输是社会生存的重要前提

交通运输是指在人们生产、消费的过程中,借助于运输设施完成人和物位移的全过程。人类为了提供生活补给就要不断生产特质资料,在生产过程中,材料和产品的位移都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主要通化交通工而实现。运输是生产过程中的必要元素,是社会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我国运输产业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极大地关注,同时也获得了很好的发展,并对地区的稳定起了很大的保障及促进作用。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表明,经济的发展、国民的富裕、国防的坚固和文化的进步都离不开先进的交通运输业,因此交通运输是社会生存和长久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

2、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业的促进

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能力显著上升,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因此运输成本有了很大幅度的下降,其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推动及保障功能日益显著[2]。与此同时,经济的发展在极大程度上制约着交通运输规模的扩大和方式的改革,交通运输业的科技创新受经济的影响很大。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官”,交通运输产业的平稳发展依赖于经济的发展。因而在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同时要注重其和经济整体环境的平衡和协调,深入研究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进步的关系和具体数量比例,遵循经济发展和行业进步的关规律。只有社会经济的发展,才能给交通运输带来更大的需求和市场基础,同时也为其提供了更好的资金支撑。两者是相互推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三、社会经济与交通运输协调发展的措施

为实现交通运输和经济发展均衡、协调进行,可采取一下几点措施:

1、优化交通运输产业结构

为了使交通运输管理机制有效运用于管理中,首先必须完善管理机制,优化展业结构,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其一,制定交通运输发展的总政策,实现宏观调控;其二,调整产业发展战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合理规划交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其三,建立健全交通运输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各级管理制度,保证交通运输市场的平稳运行,实现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2、提升交通运输系统发展规模

作为国民经济中的基础生产部门,交通运输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大体系中起着打动区域经济发展、带动消费的先导性作用。如果忽视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性,必然将导致经济发展的停滞不前,出现经济发展的瓶颈[3]。正由于交通运输也有着上述先导性作用,因而在进行经济发展战略制定时应优先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提升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规模,注重交通运输的协调发展。

3、改良交通运输模式

改革开发后,我国大规模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已初步形成了以公路和铁路为主、航空水路运输为辅的交通运输网络系统。近年来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个性化需求增长,导致了个性化出行方式需求的出现。为了满足这一需求,适应社会的进步,国家应站在全局高度增加、协调各运输方式的发展和相应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实现资源优化,合理降低运输成本。同时,多种运输方式的发展也有利于行业内的良性竞争,为国民的出行和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以带动区域经济的稳步发展,最终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4、加强交通运输的投资力度

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交通运输管理,进行技术创新等需要很大的资金,因而资金的短缺是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为了实现行业的发展,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采取多种方式有效吸纳社会和国外投资以减轻政府的资金压力。为实现有效地交通运输管理和维护,可向国民征收合理的管理费用。同时,可尝试有偿使用等其他筹资方式为基础建设提供资金补充,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

四、结论

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较为稳定的国内外环境都给交通运输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契机。交通运输行业应果断抓住机遇,实现自我机制改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满足行业和经济的发展。同时,交通运输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两者相互推动、相互依存,只有两者协调发展、共同进步才能实现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卫娟,陈奕华.基于道路运输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探讨[J].经济生活文摘,2013(2):315-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