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家庭教育培训感悟

家庭教育培训感悟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家庭教育培训感悟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家庭教育培训感悟

家庭教育培训感悟范文第1篇

1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通过对中等职业学校及其家长发放问卷调查显示,90%的家长认为自已倾尽所能,把希望、精力、经费全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上。但是,面对中等职业学校厌学、任性、叛逆、早恋、网瘾、缺乏良好行为习惯等问题,80%以上的家长承认,自己常处于烦恼和焦忧之中,认为付出很多,却总是难以如愿;30%左右的家长坦言自已是个“失败的父母”;超过55%的家长表示从来不会与自己的孩子讨论压力、焦虑、控制情绪、抑郁感、早恋等相关问题;40%的家长表示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些问题;60%的家长感到缺乏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经验、方法和技巧,一方面家长越来越感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另一方面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束手无策,不知如何解决,怎样采取恰当有效方法。调研显示:虽然家长的知识水平普遍提高,但家庭教育特别是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相对滞后。

2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1对子女的教育失去信心,采取“放羊式”教育管理:目前,各中等职业学校生源主要由中考落榜生构成,很少主动或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选择职业学校。在经历了“小升初”“初升高”选拨考试之后,学生一次又一次的经受挫折与打击,其家长由“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到逐渐失去信心,从而采取“放羊式”的教育。家长把孩子送到职校,只寄希望学校暂行“保姆职责”,对孩子的成人成才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对职业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造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家庭教育以及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严重缺失。从而导致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无论在学习上、心理上都存在很多问题。

2.2家长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经验和方法: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重文化教育的影响,多数家长只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习状况,很少关注心理健康,其原因一方面是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认识到家庭教育不仅是知识学习,更重要的是身心健康发展以及人格和个性教肓;另一方面由于家长的文化水平、个人素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家长普遍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经验,未能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3家长对孩子的心理问题关注度不高:孩子在其成长的不同阶段都会出现各式各样的心理问题,这是符合孩子成长的身心规律的,随着年龄增长到初中阶段,孩子出现逆反心理,甚至叛逆。到了中等职业阶段,孩子厌学、自卑、打架、喝酒、吸烟、早恋等不良现象层出不穷。这让家长逐渐对孩子的教育失去信心,从而不管不教,放任自流。家长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生理与心理特征缺乏了解,对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缺乏预见,未引起高度的关注,也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其化解心理的困惑和问题。人生成长受教育的起点是家庭,不同的家庭环境对孩长的身心健康影响极大,而这恰恰未引起家长的重视和高度关注。家长只有真正关注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内心所思所想,才能走出心理健康的误区。

2.4家长缺乏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心理健康教育有极强的专业性,许多家长不具备解决孩子心理问题的技能。在当今信息时代网络社会,新鲜事物对孩子的心理不断冲击,带来新的心理问题。家长的传统教育观念和陈旧的知识体系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和孩子的发展需求,面对孩子的心理问题,家长缺乏引导孩子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和技巧。很多家长仍习惯于对孩子进行管制教育,采取简单的说教和强迫式的教育,其效果往往是事与愿违,适得其反,遭到孩子的反抗或消极应对。寻求独立是青少年的一种强烈心理需求,家长要及时关注孩子心理变化,发现孩子的问题,同时家长自身要做好心理准备,实现角色的转换,积极探索沟通的渠道与方式,与孩子建立一种新型的关系,即良师益友的关系。

2.5家长不健康的心理和生活方式对孩子带来影响:身教重于言教,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有很强的影响。但家长们面对时代的变化,面对社会、工作、生活、家庭带来的压力和困惑,自身也会产生不少的心理问题。家长带着这些问题去教育孩子会影响教育效果,更可能对孩子产生负面的影响。家长对社会的认识、对工作生活的态度、对家庭关系的处理,特别是不良的生活方式在日常通过其言行充分展现在孩子们面前,孩子接受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对孩子的身心产生直接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一旦形成是难以改变的。因此,家长也需要有健康的心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中的困难,给孩子树立起良好的榜样,有利于家庭教育活动的开展,其效果也才是最佳的。

3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3.1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家长要重树教育的信心:许多家长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孩子进入职业学校,是孩子学习的失败,是家庭教育的失败,甚至用刻薄的语言挖苦孩子,把孩子数落得一无是处,一旦再有其他问题发生,即进行说教教育。这样家庭教育下的孩子会极度自卑,甚至自暴自弃,长此以往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失去了耐心和信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虽然在学业上、心理上、行为习惯上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仍处于可塑阶段。家长应该本着对孩子未来负责的态度,当孩子遭受失败或行为出现偏差时,家长要表现得坚强和绝不放弃,鼓励孩子积极上进,取得成功。

3.2提升家长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家长普遍缺乏心理辅导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需要多层面、多渠道帮助家长提升心理健康知识和教育水平。①从家长层面来说,要主动了解学习心理学知识,参加相关的培训,通过自我学习,用现代教育观念、科学的教育方法、健康的心理,陪同孩子一起健康成长,承担起家庭教育的职责。家长之间也要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有效的教育方法。②从学校层面来说,要承担起指导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职责,通过引进和培训建立一支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和指导的师资队伍;建立学校心理健康咨询室,为学生、家长提供专业的、便捷的心理咨询服务;成立家长学校,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培训,为家长学习交流提供平台;组织编写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案例分析等,为家长学习提供学习材料;借助现代通讯手段,建立家校互动交流的平台,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③从社会层面来说,政府、家长单位、社区应当承担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职能,开展家庭教育培训工作,设立专业咨询机构,设立心理咨询热线。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共同协作,让家长、子女在活动中得到情感的感悟和体验,实现家长与孩子的共同成长。

3.3家长要关注孩子心理:心理问题具有一定的共性,但更多的是个性问题。每个孩子身体、心理发展历程是不一致的,成熟度也是不一样的,所处的家庭环境的差异,受社会环境影响的程度等诸多因素,都会造成每个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类型、出现的时间不一样,每一位孩子都独具个性特点和心理特征。孩子需要因材施教,不同的孩子需要不同的教育方案。家长需要特别关注孩子的个性特征,要常观察孩子的行为,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心理变化情况。家长只有真正关注孩子成长历程,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采取有效的心理辅导、行为矫正等措施,才能走出家庭心理健康的误区,与孩子共同成长。

3.4家长需要为孩子营造良好家庭环境:良好的家风、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潜移默化,对孩子良好的身心发展、优秀品格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规矩大于宠爱,身教重于言教!父母言行一致,孩子才会遵守规则。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否则孩子可能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孩子成长的基础。家庭气氛和谐,才能教出性格平和、身心健康的孩子,不要在孩子心里埋下怨恨、暴力的种子。应该给孩子的是爱,而不是伤害,要以孩子的成长为目标,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发展的空间。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问题比较突出,应当引起家长、学校、社会高度关注,形成关爱、教育的合力。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尊重自已的孩子,倾听孩子心声,帮助孩子重塑信心,掌握心理辅导的技能方法,把孩子培养成身心健康的人。

作者:张敏 单位:重庆市商务学校

参考文献

[1]王超,武桂芝.基于家庭因素的中职新生心理健康分析[J].时代教育,2015,12(7):248.

[2]冯梅,冯清华.中职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研究[J].职教通讯,2013,29(28):75-78.

家庭教育培训感悟范文第2篇

扬州市育才小学西区校 吉林彦

在扬州广陵区局教育局的组织领导下,我参加了为期1天半的新教师培训。虽然是新教师,其实我是一个已经工作了8年的体育教师,这次培训给我留下了工作以来最深刻的印象,不管是培训的培训师资、培训内容、还是培训方式,都充分说明了领导们对我们这些新教师的足够重视,也充分体现了领导对教育方面的绝对重视。

在工作的时候,就已经听说过阿福童教育了而且还是蛮有名气的,但我就想当然的觉得,他们的培训无非就是请一些老专家做一些无聊乏味的专题讲座,想到这,兴趣就荡然无存了。可没想到是,在这次新教师培训中,全方位地接触到了阿福童教育,让我对培训有了彻底的改观,原来培训还能这么的有趣,好玩,我们都觉得很快乐、很轻松、很和谐,觉得自己很想去听、很愿意听,而且听的也很专注,觉得培训中教的每一点都是财富。它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是以前从未接触过的教学方式……

开始时,老师并没有直接地将要教给我们的理念直接灌输给我们,而是通过各种游戏、提问、分组模拟、角色扮演、提示等多种方式吸引我们的注意力,让我们不断地动脑、动手,我们的思维都是跟着老师走,在不停地运转,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思维永远处于活跃的状态中,积极思考老师所提的问题,然后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和建议。最后教师再进行总结,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不管你说的对还是错,老师都会用鼓励的眼神看着你,让你表达出自己所想要表达的东西,老师也不会做出到底是对还是错的评判,而是不断地鼓励你,让你敢想、敢说,不怕犯错,这一点对于我们自信心得培养有这非常重要的作用,即使自己错了,也没关系,给自己有犯错的机会,这样才能逐步地成长。还有一点很深的感触,就是在昨天的培训中,刚开始还觉得不太敢讲话,但是通过一天的培训,今天很多的学员都能踊跃发言,阐述观点,我觉得自己也很能融入到这种和谐的氛围中去,能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对我胆量的锻炼和语言表达能力有了非常大的提高。

就举一个例子,今天早上我们在室外分组玩了一个游戏,名字叫“进化论”:鸡蛋-小鸟-凤凰-人。培训老师首先讲解了游戏的规则(这里就不一一赘述),然后组织我们进行游戏,最后对我们的游戏进行总结。提问:你觉得这个游戏给你的感受是什么?答的内容有:快乐、和作、沟通、诚实等。然后接着问:你们诚实了吗、遵守游戏的规则了吗?我们面面相觑,因为我们中间有很多的人并没有遵守规则,谈不上诚实。紧接着教师就将讲了一下规则对于一个团队的重要性和这个游戏给我们的带来的价值。规则是团队的一种自我约束,只有遵守规则,游戏才能进行下去。价值就是这个游戏能让我们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也许平时哪怕简单的一句话,和陌生人来讲,都会觉得很困难,但这个游戏就能突破这个障碍,能有效地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然后老师才让我们回教室学习今天的内容:1、班级规则的制定2、有效的沟通。其实今天的游戏只是一个引子,为我们后面的学习做了一个很重要的铺垫,让我们能够感知到规则的重要性和人与人间的有效沟通。当然后面的还有很多很多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真的让我受益匪浅,我就不一一赘述了。

通过这次培训,给我们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如果将这种全新的教育理念运用到教学中去的话,对于学生的学习肯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注意力会得到集中、能够积极动脑思考、合作意识也会加强、兴致也会高涨、师生关系也会非常的融洽……

最后想说的是,感谢领导和培训老师的辛勤付出,你们辛苦了,如果有这样的培训机会,我还会积极参加,让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新教师培训感悟

扬州市育才幼儿园 郭莹

今天上午,我们继续了解了阿福童教育,其中的班级管理规则的建设让我深有感触,受益良多。虽然我是一名幼儿园的教师,但是其中的民主制定规则的方法很有用处。

这次组织的新教师培训,对我们都非常有意义,因为我们工作过了就能有切身的体会。短短的一天半的培训非常宝贵,内容涉及很多。新的历史阶段,新的形式对我们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只有具备全面的素质,才能培养出适应21世纪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通过新时期师德行为规范培训,我懂得了比“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更重要的,还是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价值和意义的深刻认识和坚定信念,这是21世纪教师素质的最重要的方面。教师必须时刻牢记自己肩负的社会和历史责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自觉维护教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廉洁从教、精心育人、团结协作、勇于创新。

对于我们这些新老师来说如何与家长沟通是一个难题,与家长沟通的讲座给我们带来了帮助。使我们对家庭教育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家庭教育并不是孤立的,它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配合,共同形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严密的教育体系。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继续,家庭教育亦有一种社会职能。

作为一名新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我还有许多地方要学习,我将以老教师们为榜样,恪守教师的职业道德,刻苦钻研。在教学中,我会努力去工作,丰富自己,让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而在生活中成为他们的朋友,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新教师培训感悟

扬州市商业职工幼儿园 丁伟

在这一天半时间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也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内涵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对我日后的教育工作有很大的意义。在培训期间,让我深深地知道作为一名教师,一言一行都是学生眼中的榜样和标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在某种年龄阶段,教师的形象之高大甚至超过他们的父母。所以,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和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品德发展。我是第一次参观这样的活动,颇有新鲜之感。老师们的每个活动都开展的有声有色,值得我们每个新教师去学习,去深思。

通过此次培训,让我们懂得了在学习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身为教师,除了让学生在学习上有所作为,更应让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喜爱的活动,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中受到教育,得到训练。使他们在轻松愉快,充满情趣的气氛中进行,使他们感到新鲜、好玩,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真正在活动中让学生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而将这种学习方式教授于学生,使孩子们品尝到学习的兴趣。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作为一名新教师,在日后工作中碰到意外的困难是在所难免的。但是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怀着一颗为学生无私奉献的心,带着对学生全部的爱走上讲台。这一信念不仅是促进新教师成长的内在动力,更是作为一名教师应当时刻谨记不能丢弃的精神支柱。

新教师培训感言

扬州市育才小学西区校 胡琳婕

家庭教育培训感悟范文第3篇

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社会道德。要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加强小学生德育工作是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是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需要,是改革开放走向世界的需要。

一、以新理念引导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

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也是为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形成正确的政治态度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学校在学生德育工作中要确立四个理念,真正履行好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导向、动力和保证职能。

1、确立“素质教育,德育为先”的理念

学校要确立“素质教育、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德育是教育的灵魂。要将教育价值定位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人的全面发展上,积极倡导“尊重个性差异,关注每名学生的发展”的观念,让德育回归本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更多地接受正面的德育教育。

2、确立“德育渗透,实践体验”的理念

赫尔巴特曾说过:“教学中如果没有德育渗透,那它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德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学校应让德育渗透进课堂、进课程、进活动,增强实践性体验教学的比重,寓德育教育于无形中,让学生在体验中寻求感悟,在活动之余有所反思,在情境中自主体验,从而形成自觉的道德行为。

3、树立“育人为本,为人师表”的理念

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主体。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言传身教等,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成效,取决于是否有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因此,学校不但要把德育放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还要把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放在德育工作的首要位置,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

4、构建“德育网络,全员育人”的理念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空间,学校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学生德育教育的责任;家庭、社会是学生校外不可或缺的学习空间,家长的意识形态、价值取向决定着学生德育的归属感,社会的舆论导向决定着学生对学校德育的认同感。因而,要把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教育联系起来,构建一体化的德育模式,共同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

二、多渠道融入,营造良好的育德环境,用优质的德育工作教育人

(一)融入课堂教学,充分挖掘学校蕴涵的德育资源,实现渗透式教育

学科是德育的主渠道,课堂是德育的主阵地,学生大部分时间在课堂,学生接触最多的是各类课程及实施的各科教师,因而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无疑是挖掘出德育的一个巨大资源宝库。

1、合理规划德育课程体系,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学校应寓思想教育于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合理规划,挖掘德育素材,推进学科德育,比如文科教学,可结合学科特点,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理想主义教育;理科教学可注重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帮助学生学习和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观点。教师可挖掘和利用学科内容本身所蕴涵的道德教育资源,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在体验中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品德。

2、创新德育活动形式,把德育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学校的德育教育可以是多形式的。我校在以课堂教学渗透为主渠道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探索多元化的德育教育方式,逐步形成了以“主题教育经纬交错,艺术生活熏陶感染,社会实践锻炼成长”为一体的德育模式,让德育工作全方位渗透在校园中,潜移默化地浸润学生的思想。

(二)融入校园文化,充分发挥特色文化活动资源,实现环境式教育

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我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好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自信、负责、快乐、成功中得到主动发展”的培养目标,不断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德育教育在润物无声中进行,使学生素质在日常生活中熏陶感染。

1、形成文化特色,创造“自信、负责、快乐、成功”的成长环境。我校在完成基础性课程教育的基础上,还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学校积极搭建科技、艺术平台,让学生的才艺得以百花齐放。如在“多彩艺术、美好校园”为主题的艺术节上,学生们在钢琴、器乐、舞蹈、摄影、绘画、童谣等项目中一展才能,学生的创造力、表现力和组织能力得到极大的激发。在“科技让生活充满乐趣”为主题的科技节上,“变废为宝”创意环保小制作、“科普影片欣赏”、学生纸质滑坡车比赛、橡筋动力直升飞机等比赛中,展现了学生在科技方面的灵感和才能,激发学生成功的意识。学生们在文化环境中陶冶了情操,学习了一种技能,尝试了一次创新,感受了一段经历,体验了一回成功。

2、优化校园环境,营造“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又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我校提出“让校园每一堵墙能说话,每一扇门窗能交流,每一处景观能达意,每一丛花草能传情”的校园环境建设目标,创设一个“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如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阅览室等,如校风、教风、学风以及《小学生守则》等标志的张贴,如名人名言、格言或学生自己的座右铭等,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其次,学校开设了阳光体育、乒乓、羽毛球、排球、茶艺、美术、科技、书法、铜管乐等35门拓展课程,让每一个学生在充满艺术、文化的校园中提高了理解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形成了特有的艺术气质。

(三)融入社会实践,充分利用和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实现体验式教育

陶行知先生说过:“要改变以‘学科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的弊端,加强教育与社会生活、儿童生活的联系。”我校近年来增强了实践体验在教育中的比重,让学生力求做到自主参与、积极体验,在体验中提高能力,形成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和理解,达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走出去,拓宽眼界,在感知中培育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动起来,亲身体验,在实践中引导学生认识社会、走近社会。

(四)融入家庭教育,充分结合“家校一体化”资源,实现互通式教育

家庭教育能力的提升与改善、家长资源的充分挖掘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学校教育,而无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复杂的任务。”所以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密切配合,才能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1、走进学校,架起家庭、学校的沟通桥梁

让家长走进学校,建立家校联系的桥梁,共同参与学校的德育活动。我校成立家长学校,定期开设讲座、交流会,组织家长就学生的教育问题展开学习与沟通。其次,学校成立了校、年级、班级三个层面的家委会,定期进行信息交流,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同时充分挖掘家长资源为学校服务,如由家委会发起家长志愿者参与“护童行动”;有专业领域知识的家长来校做讲座等。再次,学校定期举办“家长开放日”、家长会,让家长在观看活动过程中发现自己子女的优缺点,从而引起重视,增强其育人的责任感。

2、走近家庭,让学生受德育教育的空间得以延伸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起着耳闻目睹的直观影响。我校通过教师家庭走访、电话联系、家校联系卡等方式,走进学生家庭,与家长作好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情况的反馈,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要求;同时也使学校了解家庭的教育情况,了解学生在家里的思想发展、心理变化。通过学校、教师、家长三方合力,有利于对孩子的德育教育做出正确的指导,促进学生自控能力、自理能力的提高。可以说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最好的补充,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连接纽带。

三、完善德育社会管理,优化德育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德育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涉及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涉及家庭、社会的各个因素。我们要建立以学校为基地,发挥学校德育的主导作用,充分挖掘家庭、社会的德育资源,共同构建社会性的德育网络,发挥合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受教育环境,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健康全面发展。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增强德育工作的有效性提供队伍保障

学校要把“教书”和“育人”统一起来,强调全体教师和职工都是德育工作者,言传身教,以身示范。作为学校,一要建立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培训制度, 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职业道德专题培训,引导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以自己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范去影响和培养学生。二要建立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考核机制,引导教师在课程教学、学生管理中有效地把德育工作渗透其中,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三要建立和完善教师师德教育奖惩机制,弘扬高尚师德,促进良好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

(二)加强组织制度建设,为增强德育工作的长效性提供制度保障

学校要建立起校长负责制,把德育工作纳入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系统,形成专业德育部门具体抓,组织落实德育渗透、主题教育、实践体验等项目推进;以班主任队伍为骨干,教育引导学生在课堂、实践中提高综合素质;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德育工作网络。其次,要加大德育经费的投入。有条件的学校可设立小学思想道德建设专项经费,建立和完善经费使用管理制度,确保专项专用。第三,要通过完善学校德育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德育工作者的评选表彰机制,提高广大教师从事德育工作的积极性,增强广大教师献身德育工作的责任感,虚功实做,有效提高德育工作的水平和实效。

(三)加强社会共建工作,为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提供环境保障

家庭教育培训感悟范文第4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并不是凭着热情就可以完成的。因此,如何提高一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业务素质就成了一个很现实的课题。

笔者认为自我督导是中小学一线心理教师业务水平提高的最主要途径。

一、利用专题培训资料,自我督导构建并理清业务管道

一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明确自己的定位,只有定位准确才能构建并理清自己的业务管道。结合《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岗(试用)证书》管理办法,笔者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主要任务分成三个层次:

一是面向学生层面。即承担和开设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开展各种形式的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训练活动,为学生提供学习能力、人际交往、情绪调控、个性发展、青春期性健康、生涯发展等方面的咨询服务,促进学生心理能力和心理水平的健康发展。建立相关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二是面向同事及家长层面。指导和协助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者开展心理辅导活动,主动为他们提供各种培训和指导。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学习辅导、升学就业、家庭心理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服务。

三是面向学校层面。为提高学校全体师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向学校领导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开展相关的工作。

以一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工作任务为出发点,将业务能力分类,参加相关的专题培训。在网络中搜寻更多的专题培训资料,如在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网站的心理健康栏目下,就有许多省级培训的课件和讲座。通过专题学习,逐项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有效地构建并理清自己的业务管道。可将这些学习材料分成活动课课件、咨询技巧、危机干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介绍、家庭教育等不同类别的文件夹。对于相同的主题,不同的专家从不同的角度予以了诠释,这对心理教师个人成长非常有好处。在笔者的个人电脑中,活动课课件近六十个,专家讲座九十多个。在仔细研读这些专题培训材料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业务管道就通畅了许多,在实际操作中,就能牢牢地抓住尊重、同理、真诚、合作、体验、助人自助等心理健康教育的要点,提高工作实效。

同一个讲座稿,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辅导实践后,重新研读都会有新的感悟。曾聆听台湾林家兴教授讲咨询技巧,他说心理辅导其实很简单,就是让对方说出来,学会说:“嗯,你说!”当时不解其意,心想学生总会向教师求助,该怎么办?来访者不说怎么办?几年心理辅导工作下来,当咨访关系建立起来,学生感受到辅导教师的真诚、接纳和关注后,“嗯,你说!”一句充满温情和关切的话语出口后,咨询也就成功了大半。每个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都有自己偏好的辅导理论和辅导模式,在构建起自己的业务管道后,隔一段时间应展开自我反思,理清自己的业务管道。

二、结合专业杂志研读学术专著,自我督导提升专业理论水平

一线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将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运用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实践者,在实践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实际问题,在自我督导过程中常常会想:“对于这个案例,我这样做对吗?”谁来回答这个问题?不可能经常有专家督导,也不可能常都有同伴支持,这是一线心理健康辅导教师的现状。对此,笔者收获最大的方法是,结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等专业杂志的研读,去学习专业论著,以此来指导和改进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

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为例,“一线快递”“咨询方略”“辅导个案”“活动设计”等栏目所刊登的内容,常常是我们一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平时的工作内容,我们有所感悟、有所启发是很自然的。这些栏目常会推出让我们可模仿的活动设计、辅导方式方法。“学术空间”“研究实践”“国际传真”等栏目,把理论与实践结合,把理论前沿或对理论的思考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能引导我们的阅读方向。就笔者个人来说,它引导我研读了《积极心理学》《团体咨询与实践》《学校发展性心理辅导》《家庭治疗》等专著,进一步去学习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技术、空椅子技术、沙盘疗法等辅导技术。这些在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基础心理学理论之外的专著,能明显地促进一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线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出现迷茫是很正常的。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研究实践”“一线快递”等栏目的启发下,笔者所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举办心理讲座和印发心理健康知识手册等单向引导的活动方式,发展为心理健康活动周、自信历程的电视访谈、超级团队PK大赛、纸桥创新大赛等以学生为主体、双向互动、有着强烈内心体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从辅导教师个人行动,到开办班级心理互助员培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形成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体系。如2005年,在阅读了周红五的《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的建构》后,笔者拟定了《遂昌职业中专心理危机预警方案》,而后结合方案的运行撰写了《对学校心理危机预警系统良性运行的几点思考》一文。2006年,在阅读了叶一舵、余香莲的《台湾学校“教训辅”三合一辅导体制及其实施建议》后,颇有感受,立项市级课题探索学校的教导、训导、辅导的整合,撰写了《台湾“教训辅”三合一辅导模式在农村职校本土化实践研究》《“教训辅”三合一辅导机制下对四例偷窃事件的处理反思》等论文,上述论文均已被《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

录用。

笔者认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等专业杂志,贴近学校工作实践,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并能引导我们一线教师研读学术专著,让我们从根本上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质。

三、自我督导心理健康活动课的过程,提升活动课操作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操作能力,是一线心理教师重要的专业能力。目前对于心理活动课也已经形成了众人相对认可的评价体系。一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将平时的活动课与评价体系进行自我对比,察觉并改进活动课中的不足,不断积累心理课中出现的亮点,提高活动课的操作能力。

在浙江省中职校《心理健康》教师用书中,对于心理活动课的评价有四个一级指标、九个二级指标、十九个观测点及评价标准,而一线心理健康教师由于时间、精力、能力水平等诸多因素所限,不可能对自己的每节活动课按评估项目,逐条进行自我督导。笔者认为,一线心理教师的自我督导,可围绕心理活动课的课堂氛围营造、活动设计与展开、学生参与及体验、课堂意外与亮点等四个方面,紧紧抓住课前预设、课中调整、课后反思三个环节,把握心理活动课的“活动、体验、成长”这个中心,展开心理活动课操作能力的自我督导。

结合有关文献和自己的实践,本人常用如下表格(见下页表一)来引导自己活动课教学能力的提高。对表格中十二个问题的思考过程,就是一次活动课的自我督导过程。在这张表中,笔者最关注的是课中调整、课堂意外与亮点这一纵一横。心理活动课,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现场生成,因为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同,学生会出现各种不同体验,于是就会有许多的课中调整,对课中调整的思考,提升的是心理教师对课堂的掌控能力,体现的是教师的教育智慧。

在一次青春健康主题课中,故事推演到女生意外怀孕,这时出现了一张推演的纸条:“给女生钱,叫她去流产,然后换个女朋友!”全班女生群起而批判故事中的男生A不道德,现场有些混乱。笔者让她们宣泄了近两分钟,引导学生对此事发表看法,“早恋时根本不懂爱情,电视中常报道这种事,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于是在接下来的讨论中,笔者什么都不用做了,听着就行。这节课的效果,是很多班会课和班主任苦口婆心的教育所达不到的。这就是课中调整。

有一次三分钟自我介绍的演讲,女生小亚因先天原因说话含混不清,笔者原计划在轮到她演讲时不作强求。然而实际操作中,这位女生满脸通红地站在讲台前,足有30秒没出声,笔者正准备示意她可以回到座位时,她开始演讲,内容自然听不清楚,教室里先是一阵掌声,而后一片寂静。这位女生回到座位后,我点评说:“你感动了我,我为你骄傲!”示意全班再次鼓掌。这就是意外的亮点。

四、自我督导个案咨询的过程,提升个案辅导能力

个别咨询能力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另一个重要的专业能力。要进行个案咨询的自我督导,应从两个方面切入。

1.咨询理论与咨询技术的自我疏理

作为一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当疏理一下自己对各大流派咨询理论的理解。如当事人中心疗法,以尊重、同感、真诚、接纳为基础,相信来访者具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潜能。精神分析疗法的童年创伤、意识层次论、人格的结构论、防御机制、投射等咨询理论;完型疗法的未完成事项理论、空椅子技术;行为疗法的系统脱敏、代币制、强化、惩罚、消退等理论,以及理性情绪ABC疗法、贝克的认知疗法;等等。作为心理教师,应当精心研究其中的一两个理论体系,掌握该理论体系下的操作技术,了解其他咨询理论的基本内容。这能为专业咨询能力的扩展打下基础,有利于理解焦点短期治疗、意向对话、沙盘游戏、游戏疗法、绘画疗法、音乐疗法等派生疗法。

在一定的理论支持下,一线教师应着手督导构建自己的基础咨询理论架构。建立咨访关系和了解情况必备的理念常用当事人中心疗法(尊重、共情、真诚、接纳)。寻找问题根源可以用需要层次论、精神分析理论、艾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分析学生心理问题常涉及的几个方面:个体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成长经历,家庭背景。调节情绪必备的理论是情绪ABC理论,贝克的认知疗法。

同时,一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当有一本常用的心理咨询技术用书,每个月定期翻看一下,了解诸如倾听技术、简述语意技术、情感反应技术、具体化技术、共情技术、立即性技术、自我表露技术、面质技术、角色扮演技术、空椅子技术等学校心理咨询常用技术。

专业咨询理论与技术的不断学习与巩固,是一线心理教师专业咨询能力自我督导的基石。

2.咨询过程的回顾与反思

学生前来咨询的绝大部分问题是他们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发展性问题,如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节、青春烦恼、自我认识等方面的问题。因此,不可轻易下结论,要用积极的、发展的辅导导向给学生以支持,引导他们调节自我、改变情绪、健全心理。笔者认为,一线心理教师个案咨询的自我督导是一个初级层面的自我督导,是对咨询方向、常用技术、咨访关系、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自我反思。可结合如下问题,进行自我提问。

(1)学生从来到辅导室到离开辅导室,有什么变化,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

(2)尊重、共情、接纳、倾听等这些咨询的基本要素,是否得到了落实?

(3)整个咨询过程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有哪些话,当时是如何处理的?现在想来,是否有新的理解?

(4)整个咨询过程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有哪些肢体语言,表达了什么含义?

(5)在咨询过程中是否指导过多,有没有落实“助人自助”原则?

(6)来访者究竟想咨询什么,辅导方向是否正确?

(7)是否要列入心理危机预警范围?

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科研能力

对于一线心理教师来说,开展以本校学生为对象的心理课题研究,对提升自我的业务能力有很大的作用。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学生的心理需求、情绪状态、成长背景、自我认识等诸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要素得以理清,有利于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同时,在与同伴的专题研讨中,由于面对大家都熟悉的研究对象,最容易产生思维火花。所以,同课异构、个案探讨、活动设计、心理测量等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研究,是一线心理教师最可能出研究成果的地方。

结合自身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和实践,撰写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探索心理活动课的设计与过程,撰写心理活动课设计方案;对个案辅导进行总结与反思,撰写心理健康教育个案。以浙江省为例,心理健康教育的“三优”论文评选及推广活动,不但有力地提升了一线心理教师的研究能力,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家庭教育培训感悟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拓展训练 体育课程 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0 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当代大学生牢固的专业知识、健康的体魄已不能满足社会激烈竞争的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优良的团队意识、吃苦耐劳的品质变得越来重要。学校素质教育要求当代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体育教学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增强学生体质,还要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包括心理素质、社会适应力等。

拓展培训不仅是单纯的体能训练和生存训练,而是以游戏为活动形式,以团队学习为组织形式,以挖掘潜能熔炼团队为目标进而完善人格的教育模式,让参与者在项目体验中感悟人生道理,并启发学员进行深入思考。符合体育课程对学生身体素质培养的要求,而且在培养团队精神和战胜自我,提高心理素质等方面有显著效果。

广大大学生急切盼望在大学期间通过多样的形式来提升自身能力,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远远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开设了轮滑、瑜伽、高尔夫等休闲类体育项目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部分高校聘请专业的拓展公司对学生干部进行拓展训练,来提高骨干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高校应在体育课程中开设拓展培训内容来满足当代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坚强的意志、敢于进取、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团队意识及组织协调能力的需要。

1 拓展训练的概述

拓展训练源自18世纪30~40年代的英国,后来发展成为一种包含身体训练、生存技能训练、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教育培训方式。

目前在我国一些学校开展的拓展训练是指在设定的情景或特定的环境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进而完善人格的一种体验式学习的学校教育模式。

拓展训练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有很多种分类方式。按活动地点可分为野外、场地和室内项目;按活动形式可分为高山、陆地、水上项目;按空间高度可分为高空项目、低空项目和中空项目;按参与人数可分为双人、单人、集体项目;此外还可以按体能消耗、竞技程度来划分。按照对学生的锻炼的针对性和教学过程所关注的直观性,把拓展训练进行分类主要有以下8种形式,如表1。

表1 拓展训练常用项目

如表1所示拓展训练项目具有多样性和挑战性,项目设置比较安全合理。高校引进拓展培训由于其项目的新颖性和独特性,可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 高校开展拓展训练的课程的必要性

现代大学生当中很多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不少人养成自私、霸道的性格。这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现象突出,团队协作能力较差,面对挫折能力差。拓展训练以其实用性、趣味性、挑战性、协作性等特点,可以通过在活动游戏中,让参与者激发潜能、增加协作、让参与者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将拓展训练引入到高校体育课程,必将是一种全新而又易接受的方式。

2.1 拓展训练的开展是高校体育改革的需要

2002年8月教育部正式颁布并实施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对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做了明确的阐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通过拓展训练,学生可以主动掌握各种运动技能和增进健康的科学锻炼方法,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进而受益终身。

教育部公布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已经提出改革创新,适应时代、适应社会、适应生存的方针,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依旧受到各种实际的制约,如:高校大量扩招,致使人均体育场地使用面积、次数减少,人均可使用的体育设施减少,同时学校又由于受到经费、面积制约,不足以相应扩大体育场地、增加体育设施,因而必然会造成体育教育质量下降,新的体育课程与健康课程标准无法切实执行,因此在无法追加资金、人员投入的前提下,拓展训练以其朴素简单、因地制宜的特点,可以很好地结合到体育教育内容中,一方面弥补资金、场地制约,另一方面继续贯彻、落实新的体育教程与健康课程标准改革,创造有利于学生参与、主动思考和学习、勇于实践的教学氛围。

2.2 拓展训练弥补体育教学当中的不足

传统的教育模式为我国社会的发展培育了很多的人才,不仅仅是知识的教育,还有人生的教育,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所享受的是一种文化熏陶,但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还有些不足。

目前,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学生是处于被动状态,由教师进行灌输式教学,采用直线式教学“一讲解、二示范、三练习、四纠错、五巩固”。这种单向教育不利于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违背了现阶段我高校体育教学理念,与现代教育相违背。终究会造成学生创新能力、观察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交际能力等的不足。

2.3 拓展训练在高校开展满足当代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2.3.1 拓展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

学生的良好品质,包括道德品质、人文品质、应变品质、冷静品质、担当品质等。拓展训练项目具有挑战性,需要学生不断克服心理的恐惧,挑战自己,提高自我调控能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做到遇事不惊冷静地去处理问题,将拓展训练应用到体育课程教学中,通过一系列的课程教学、实践训练,可以增加学生的心理综合素质。

2.3.2 拓展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现在高校对在校大学生定期进行心理测试,通过测试发现学生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甚至表现出自私、骄横、霸道;也有另外一些学生,从小却由于、自然灾害、生理疾病、家庭变故等原因,产生孤独、自闭、内向,逐步自我封闭,与社会隔离。然而,拓展训练是集体项目可以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可以让参与者体会到团队协作的意义,学会关爱他人,让其怀着感恩的心去面对社会。在团队训练当中让每个人都敞开心扉去面对成功和失败,使其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感。

拓展训练的奇妙之处,就在于把这一深刻的教育内涵融入到许多有声有色的训练之中,使广大参训者在不知不觉中经受团队精神的洗礼,如过电网、扎筏、海上求生等都是强调培养人的团队精神的典型游戏。这些游戏虽小,但蕴含的人生哲理却非常深刻,参训者在游戏中能深刻认识到不筹划无以致胜,不协作无以成功。

2.3.3 拓展训练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其创造力

拓展训练项目的设置及其活动形式对学生的心智、体力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必须树立起自我挑战的信念。从而使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在活动当中没有教师的指导,只靠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完成项目,如“极速六十秒”项目,要求参与者在60秒的时间内,按要求从1~30数字图片信息中指出图案中所代表的相应数字,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猜测上,按照正常思维都是无法完成,此时就需要参与者抛开传统思维,努力协作,来挑战这道难题。

3 结论

拓展训练其特殊的教学训练方法,能满足现代高效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不仅能弥补体育教学当中的不足,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团队合作意识,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和培养其创造力,是满足当代大学生自身发展需要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在高效体育课程设计中开设拓展项目意义重大。

但是,在拓展训练项目教学内容设计中务必遵循体育课程规律,在教学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制定项目考核的内容和标准,注重学生学习、练习过程的表现。同时,应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对体验式拓展训练的认识,通过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条件的完善,提高拓展训练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亚其.关于将拓展引入大学体育课的思考[J].辽宁体育科技,2003.5:73-75.

[2] 毛振明,王长权.学校心理拓展训练[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3] 李萍美.野外拓展训练中师生地位的探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5:69-71.

[4] 王长权.论大学生参加拓展训练的价值[J].沈阳体育学院院报,2005(3):70-72.

[5] 石丽.拓展训练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构建[J].南阳师范学院院报,2004: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