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建设制度

企业建设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建设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建设制度

企业建设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企业制度;建设;完善

一个能够服务社会,惠及百姓,在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中能够健康发展的企业,离不开企业内部高效规范的管理制度;企业的不断壮大,提高社会地位,也离不开企业的高要求严标准。这些条条框框并不是想要约束哪一位员工或者是哪一项工作流程,而是,为了是全体企业员工以及技术流程能够达到一定的统一管理,按照一定的准则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作。

企业制度体系的建立、落实执行和完善制度体系是企业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必不可少的三项内容。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的三个部分,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缺一不可。

进行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必然需要一套现代化、能使员工心悦诚服、能提高员工积极性与觉悟的管理制度。若要企业健康发展,制度建设需要考虑内、外部多方面的因素,不能夸夸其谈,虚而不实,要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及实用性。企业制度的建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提高认识。是做好制度建设的前提

纵观古今中外,任何决策的付诸实施都是以认识为前提的,试想一个新的提案、政策、方针要出台落实,而对应的人群,无论是高层领导还是中层干部甚至基层员工,对其漠不关心、毫无了解、那么一切也都成为空谈。企业的发展大体都经历了几个大的变革时期,而且在当今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和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等等诸多大环境影响下,这种变革不仅未曾减缓,反而以一种快速调整适应的姿态存在着,故而,企业对应的制度也应该是同步灵活机智的快速调整契合。然而,现今面临的普遍问题是大家对此都有意识,就是行动跟不上步子。抽丝剥茧来分析,还是从根本上的主观意识没有提高上去。甚至有的企业会生搬硬套别家的制度来添自己的砖瓦,结构不同,原理自然不通,所以往往这种“省时省力”的方法以坍塌告终。也存在因决策者缺乏高瞻远瞩的能力,制定的制度与实际不符,没做到与企业的发展轨迹贴合,难于运作的尴尬情形。再或者存在的情况是,制定的制度是很符合企业发展方向的,制定者也足够深谋远虑,运筹帷幄,制度很好,但上下干部员工不重视,或做不到恪守执行,那么慢慢的这个出炉的政策在开始还是大体执行,后来就变成大家游走于制度边缘,再后来大家行为做事干脆视它于无物,这个政策最终面临的还是被大家忽略的境地。以上的情形,无论哪种,结果都不尽人意,所以重视不起来,那么它终究会成为一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致命伤。所以,建设企业制度,关键在企业高层领导,中层干部及基层员工能在思想上重视制度的建设。

2 科学制定管理制度是制度建设的关键

不管是新企业还是老企业,制度制定必须有前瞻性,科学性和针对性。提高全体员工对制度的认识之后,就需要建设制度,规划制度。企业制度的建设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健全,完善的。制度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我们实事求是的去分析,深入细致的去调查,大胆的创新。制度的制定不能仅仅局限于当前,它需要制度的制定者具有高瞻远瞩的眼光,需要具有务实的态度,需要能发挥员工们的群体智慧。做好制度的制定工作必须要与实际结合,切忌盲目的照搬,制度的来源是为了企业的目标服务,需要员工集体认可,且能通俗易懂。制度在制定、搭建的时候,要先做好实际调查,分析出企业管理问题的根本所在,同时坚持民主参与的原则,坚持自下而上地进行流程的梳理和搭建,同时公司的管理者、制度制定的决策者、组织者必须把握住整体的方向,定出制度的纲领。

3 做好宣传是制度落实的前提

了解是落实的前提,制度制订出来后,要进行广泛宣传,进行培训教育,不仅让员工要了解条文,更应理解制度的内涵,才能更好地执行。制订了合理、科学的制度,下一步就需要推广制度,推广的前提是要进行制度的宣传,让员工了解制度,了解制度的真谛。每个企业的员工思想觉悟,认识程度是各不相同的,甚至是良莠不齐。为了做好制度的宣传,需要相关部门互相配合,做好实例演示工作,通过各种多媒体形式进行企业新的科学制度的宣传,让员工意识到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企业的发展,是为了员工个人更好的发展。好的制度是企业与员工双赢的制度。

4 抓好落实是制度建设的最终目的

适时恰当的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才是关键,新制度的执行能力提高,需要提前为企业员工提供公平正直的工作环境,再好的制度落实到实处,不容许一人违反,也不隐没任何一个值得表彰的楷模,新制度才能将它自身的价值发挥到极致。严格的执行制度,是对企业负责,对个人负责,任何一个新制度无非在为企业与员工创造共同利益,所以,我们绝对不能对任何反面人物,违反现象姑息养奸,“令行禁止”“静如处子,动如脱兔”这些经典都在诠释着一个不变的内容:严格执行纪律和制度至关重要。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说过:“好的企业就像一个军队,令旗所到之处三军人人争先,个个奋勇,退却时阵脚不乱。好比一个斯巴达克方阵。”为了新的纪律和制度执行效率能够加强,必要的时候企业也可以采取一些相应的奖惩措施,来更好的实行落实。

5 制度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任何制度的制定人或者是策划团体,都由并不完全的人组成,那么一项制度的出炉必然有其不完全性,需要在大量的理论实践中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根据企业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发展方向进行变动,如此才能使得新制度更好的服务于企业发展。在制度的前期策划阶段,我们可以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如何使企业员工容易接受的方向上,以及如何推广相关制度的步骤上,当制度执行到一定阶段以后,相关工作人员就可以主要商讨一些如何维护相应的制度建设上来,这样才可能及时发现制度在企业中的服务效率,去掉冗繁不能够落实的部分,调整添加些必要的规条。

6 企业制度的建设应和企业文化建设同步进行

当企业文化根植于人心的时候,人们就会有了统一的远景目标,统一的核心价值观,统一的行为标准,这些正是执行制度、完善制度的充分条件。所以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制度建设才能走的更远,更完善,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的发展才能更长久、更健康。

参考文献

[1]郑守林.企业文化建设须持之以恒[J].中国石油企业,2010(10).

[2]徐亚莉.企业制度建设浅议[J].西部财会,2010(11).

企业建设制度范文第2篇

一、预算管理

1.建立财务预算制度。施工企业应以现金流为核心,按照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等财务目标要求,对资金筹集、资产运营、成本控制、收益分配、重组清算等财务活动,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做到全方位管理,全过程控制。预算编制要围绕中心工作进行,体现在对中心工作支持上,要全面、科学、合理,切合实际,便于操作。

2.坚持党委理财制度。坚持党委理财、党管经济是确保企业健康向前发展的重要保证重大经济活动或重要支出必须经企业党委会集体研究决定,增强开支的合理性,增加开支的透明度,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3.坚持预算公开制度。经党委讨论通过的企业预算,要在内部进行公示、公开,接受职工监督。

二、货币资金管理

1.建立银行定期对账制度。定期对账在于企业能随时掌握银行存款情况,合理安排资金使用。企业应当指定专人定期核对银行账户,每月至少核对一次,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并指派对账人员以外的其他人员进行复核,确定银行存款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一致。如调节不符,应当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2.建立大额现金提取回访制度。企业要与开户银行签订协议,明确出纳人员在提取现金时,银行要与单位指定的人员进行电话联系,取得确认,确保资金安全,防止出纳随意提取现金,甚至出现携款私逃的现象。

3.建立银行预留印鉴分开保管制度。银行预留印鉴分开保管能有效预防出纳人员职务犯罪的发生。企业财务专用印章由财务负责人或主管会计保管,个人名章由出纳保管,不得由一个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

4.建立现金定期盘点制度。库存现金必须做到日清月结,编制库存现金盘点表,确保现金账面余额与实际库存相符。同时,财务负责人要不定期的抽查出纳人员库存现金盘点情况,对出现的长款或短款要的查明原因,及时作出处理。

5.建立银行账户审批制度。企业应当严格按照《支付结算办法》等国家有关规定,加强对银行账户的管理,严格按照规定开立账户,办理存款、取款和结算。银行账户的开立应当符合企业经营管理实际需要,不得随意开立多个账户,禁止企业内设管理部门自行开立银行账户,加强对资金的集中管理。同时,企业应当定期检查、清理银行账户的开立及使用情况,发现未经审批擅自开立银行账户或者不按规定及时清理、撤销银行账户等问题,应当及时处理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6.建立网上银行支付制度。实行网上交易、电子支付等方式办理货币资金支付业务的企业,应当与承办银行签订网上银行操作协议,明确双方在资金安全方面的责任与义务、交易范围等。实行操作人员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度,要求操作人员根据操作授权和密码进行规范操作,配备专人加强对交易和支付行为的审核等。

三、固定资产管理

1.建立固定资产购置计划制度。固定资产的购置要结合企业生产发展实际,做到既能满足需要,又不闲置浪费,占用资金。企业年初要编制固定资产购置计划,经有关会议研究批准后执行。在购置时要充分论证,根据工作实际和资金状况确定型号、价格和付款方式,确保资源的充分利于和发挥。

2.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制度。固定资产必须建账立卡,注明各类固定资产的编号、型号、价格、性能、购买时间、使用单位等,并要求使用人在卡片上签字,明确责任,便于查找,便于管理。

3.建立固定资产定期维修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应坚持使用与维修保养并重的原则,严禁重使用、轻维修保养的情况发生,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性能,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

4.建立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度。企业应每年至少一次对所有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逐一核对,逐个确认,做到账实相符,对不符的要查明原因,追究管理者或使用人的责任,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

四、材料物资管理

1.建立材料物资集中采购制度。集中采购有利于节约资金,降低工程成本。材料物资采购必须坚持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做到货比三家,质优价廉。同时材料物资采购要按计划进行,根据标书确定的总需求量和工程进度适时、适量采购,防止超量采购,占用资金,造成积压浪费。

2.健全材料物资核算制度。材料物资必须建立实物明细账,详细登记库存物资的类别、编号、名称、规格型号、数量、计量单位等内容,明确审批权限,健全出入库制度,完善出入库手续,详细记录材料物资的出入库和结存情况,做到登记及时,账簿清楚。

3.坚持材料物资盘点制度。企业应当制定详细的盘点计划,合理安排人员、有序摆放存货、保持盘点记录的完整。对于特殊存货,可以聘请专家采用特定方法进行盘点。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对不符的要查明原因,按规定进行处理。

五、劳务费用管理

1.完善劳务队伍工程款支付制度。劳务队伍工程款原则上不能提前支付,要根据工程进度分期分批支付,防止出现超付,给企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

2.建立劳务队伍工程质保金扣留制度。对劳务队伍完成的工程量,在办理计量结算时,须按比例扣留一点数额的工程质保金,对扣留劳务队伍的工程质保金只有在建设单位将扣留企业的工程质保金退还企业后,企业才能退还劳务队伍,对因工程质量出现问题而被建设单位扣收的工程质保金,企业也须按比例扣留劳务队伍的,严禁不扣或少扣,给企业增加损失。

3.建立民工工资支付制度。近几年,国务院高度重视民工工资的支付工作,要求用工单位不得拖欠农民工工资。一是施工单位在向劳务队伍支付工程款时,要求其提供经民工本人签字工资表原件,否则在支付工程款时企业财务部门有权将民工工资扣留,直接到施工现场为农民工发放;二是有条件的施工单位可为农民工办理工资卡,每月直接将工资打入个人工资卡;三是施工单位在与协作队伍负责人签订工程劳务合同时,可要求其交纳一定数额的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在不能按时向农民工支付时,施工单位可直接将这部分资金以工资的方式支付给农民工,最大限度地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六、对外投资管理

1.建立对外投资论证制度。投资前,企业应当由相关部门或人员或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重点对投资项目的目标、规模、投资方式、投资的风险与收益等作出评价分析,形成可行性报告,详细说明投资是否可行,预期目标情况等,提高投资的准确度,严禁盲目投资,造成损失。同时,企业不得利用银行贷款资金进行对外投资,以降低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2.建立对外投资定期分析制度。企业对投出的资金要跟踪分析,随时掌握被投资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和现金流量,定期组织对外投资质量分析,发现异常情况,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和人员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对效益不佳的要及时回收,防止形成损失。

3.建立对外投资责任追究制度。企业对外投资要实行问责制,对效益不佳,甚至不能全部收回或无法收回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确保投资的安全,提高投资的效益。

七、项目成本费用管理

1.建立项目成本分解制度。成本分解的最终目的是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的,成本分解必须切合实际,便于操作。企业在进行成本分解时,根据投标时确定的材料费、人工费、机械使用费等费用的单价,经过充分的市场调查后,重新确定单价,并以此单价作为对外签订劳务承包合同的依据,与原单价之间的差额,就形成项目的毛利,企业的经营目标也就明确了。

2.完善项目中期盈亏分析制度。中期盈亏分析的目的在于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企业要高度重视。中期盈亏分析不要只对数字进行简要的分析,关键是分析数字变动的原因,通过原因找出项目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问题制定出加强项目经营管理的具体措施,以此来实现项目效益最大化。

3.建立项目成本费用审批制度。企业应当建立项目成本费用支出审批制度,根据成本分解确定的支出总额和支出标准,按照授权批准制度所规定的权限,对费用支出申请进行审批,严禁多人审批。对已列入预算但超过开支标准的成本费用项目支出,应由相关部门提出申请,报上级授权部门审批。

4.建立项目成本费用考核制度。企业应当建立项目责任成本费用考核制度,对相应的成本费用责任主体进行考核和奖惩。通过成本费用考核促进各责任中心合理控制生产成本及各种耗费。企业在进行成本费用考核时,可以通过目标成本节约额、目标成本节约率等指标和方法,综合考核责任成本费用预算或开支标准的执行情况,保证业绩评价公正、合理。

八、队伍建设

1.建立财务人员任期考评制度。考评目的在于促使会计人员认真履行职责,扎实开展工作。企业应定期对所属单位财务人员的思想工作、业务工作、职业道德、廉洁自律等情况进行考核,征求所属单位主管领导、劳务队伍负责人的意见,对发现问题的,要及时找本人谈话,限期改正。对问题严重的,要调离财务工作岗位,取消会计从业资格,确保会计队伍的纯洁。

2.推行财务负责人委派制度。企业在本企业所属施工单位推行财务负责人委派制度,这样做不仅有利于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也有利于监督所属单位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确保企业有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

企业建设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制度建设;误区

引言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企业制度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这里也不再赘述。各个企业发展阶段和发展模式各不相同,但对制度建设大可分为"规范化--精细化--个性化"三个阶段,不同阶段的制度建设所面临的问题也会有所不同,但究其本源,问题的本质大同小异,都应成为制度建设中重点关注和防范的"误区"。这里着重对制度建设过程中的这些"小细节"进行论述,以供参考。

1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企业制度建设是一个系统、科学、规范并加以标准化的过程,企业制度是企业组织劳动过程和进行劳动管理的各项规则的总和,是企业内部的"法律"。建立健全企业制度,有助于企业实现科学管理,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推动企业发展的可靠保证。从这个角度讲,企业制度在各项工作中应当无所不在。以笔者所在的企业为例,自1956年"一五"期间建厂以来,就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企业各项制度,1989年更是在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的基础上,建立了《管理标准》,内容涵盖企业23个子体系,内容从经营计划、研发工艺、生产、销售服务、财务、人事、政工等包罗万象,从这套管理标准中上至公司经营决策,下至当时管理的子校中学生学籍、奖惩管理都可以找到。即便放在今天,这套《管理标准》所体现出的系统性和整合性都不落伍,符合现在制度建设中"三标合一"或者"N标合一"的理念。也许大家会奇怪,30年前就有这么好的制度建设基础,今天制度建设不就应该没有问题了吗?这恰恰就是题目中所说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森林"就是指企业的制度体系,"树木"是指单个制度。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新的管理理论层出不穷,人们的认知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制度建设也在遵循PDCA的原则不断进行完善。但在起草或是修订单个制度时,人们往往还是有意或是无意的只是从个体出发、从自身出发,没有关注企业整体的制度体系。举个例子,笔者在公司制度换版评审时发现,以采购合同和管理要求为例,同一件事在《采购控制程序》、《物资供应管理制度》、《物资采购价格审核管理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中均有描述,甚至有时还会有所矛盾。这就为后续管理中产生争议埋下了伏笔。还会有的情况是,起草或修订单项制度时,缺乏与整体版块的层级、隶属概念。其实制度之间也是有"血缘"和层次关系的,比如质量管理体系就可以分为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执行文件三个层次。在单个制度版块中也有"血缘"关系,比如营销管理制度就是营销版块的"母制度",其下可分为营销需求计划下达管理办法、货款回收管理办法、储运管理办法、成品市场推广管理办法、广告宣传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子制度。如果企业需要新拟定营销合同评审管理办法,就需要理清与营销管理制度这个"母制度"的隶属关系,而不能简单的只写自己。

2切记制度的执行是关键

企业制度建设的目的就是将企业管理中各种需要注意和遵守的行为标准以条例、章程、标准、办法、守则等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了制度,就成为了企业内部的法规,全体员工必须遵守和严格执行。但实际运行中,企业制度执行力往往大打折扣,甚至事与愿违。究其原因,制度建设的核心是让人用的,因此制度的落地可执行性是关键。否则即便制定出的制度词藻再华丽、篇幅再宏伟,不具备执行力就不是好制度。比如,有的制度建设是应外界要求增加的,无论是各种贯标的要求、审核整改的要求,甚至对标先进的要求,这部分制度在建设过程中一定需要注意"消化"和"落地"。首先是"消化",要能够将增加这项制度的初衷和本意真正搞懂,真正将引进外部的建设思路和要求搞懂,做到"嚼得碎、咽得下、能消化",然后结合企业自身实际,融会贯通,才能落地成文。这样的制度才会有执行力。否则,生拉硬套、囫囵吞枣式的盲目照抄照搬,不假思索移植出的制度一定会造成"水土不服"的局面,这样建设出来的制度与企业实际发展和业务流程脱节,也就失去了建设的意义。再细致点说,有的制度条款乍一看没毛病,但执行起来会有很多问题。比如为提高员工在外办事效率,差旅费管理办法中曾规定在外住宿连续超过三天,降低住宿标准;同一地区连续超过七天,降低伙食标准。这样看似鼓励员工提高差旅效率的条款,实际执行中被员工诟病满满。

3制度间相互引用关系混乱

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中6.2.3"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对引用文件的表述方式、排列顺序、引导语等都做出了清楚的表述,虽然该章节作为一个可选要素,看似无关轻重,可在实际编写过程中可恰恰又是一个"误区"。在企业制度建设审核中曾经见过这样的例子,A制度"引用文件"中引用B制度,其后的管理要求也是具体见B制度,当顺藤摸瓜查到B制度时,发现其中竟然又引回了A制度,管理要求详见A制度,这样下来一件事在两个制度中表述,却又都没有表述。这里面至少犯了两个的问题,一是逻辑关系不清,该表述的不表述;二是引用关系混乱,引用随意无原则。制度建设过程中都应注意合适的篇幅,单个制度内容不宜包含过于广泛,比如人力资源管理就不能将员工管理、薪酬设计、职业生涯、绩效考核、人事档案等所有东西一股脑全部装进去,而应分出层级,构建母制度和一干子制度,母制度树立版块关系的宏观概念,具体要求和细节在子制度中详细表述。这样版块间引用关系就顺理成章的是母制度引用子制度,而非子制度引用母制度。但有的企业制度建设不够规范和长远,建设过程是先有若干子制度,后来逐渐才形成版块,才需要构建母制度,这种建设情况就需要重新梳理层级关系,统一表述逻辑关系,才不至于造成混乱。古人云"下智者治事,上智者治人,睿智者治法",引用我们企业89版《管理标准》颁布令中的一段话:"一个企业没有管理,就无法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而企业管理的法规是企业的规章制度,它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规范和准则。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现代化社会大生产的客观需要,有助于消除工作中的混乱现象,实现科学管理。"企业制度建设应本着"靠标、精简、规范、适宜、实效"的原则,重视并努力"谋良制而避莠法",不断提升制度的执行力。律人先正己,消除工作中的混乱,让我们先从消除制度建设的"误区"做起。

4结束语

企业建设制度范文第4篇

力争通过3至5年的开发建设,在、等主要路段两侧基本建成建筑业企业总部大楼10幢,使其成为资源集聚、科研办公、信息技术、金融商务、酒店(会所)等功能配套、设施完善、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城市标志性建筑群。

二、基本原则

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分块建设、集约资源”的原则,充分运用投资激励、招商、产业扶持等政策,调动各方投资主体的积极性。

三、竞标条件

凡在安注册的总承包、专业承包二级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均可申请参加总部基地建设用地的竞标。

四、规划管理

总部基地建设必须符合城市规划要求,统一规划,分块建设,单体独立,整体协调。

1.规划选址:在、等路段先期规划用地10幅,总面积200亩左右,单幅用地面积控制在6至20亩。以后视开况,合理进行调整。

2.建筑形态及规模:按规划控制建筑形态,建设商务办公楼,高度控制在30米以上,单体建筑面积不低于1.2万平方米,投资不少于1.5亿元,容积率控制在2.5—5.0之间。

3.规划管理:县住建(规划)局按照城市规划和企业总部基地建设的要求,在、等路段两侧对用地区块进行详细规划,严格做好审批及跟踪管理工作。

五、用地与建设管理

企业总部基地建设用地性质为商业、办公用地,一地一议,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实行公开挂牌、上市、竞拍出让。拆迁、交地的主体为安镇、城东镇(开发区),企业在签订土地出让合同时,必须同时签订建设管理协议书,并按每亩10万元的标准缴纳履约保证金(不计息)。建设管理协议书中须明确以下事项:

1.企业在土地交付后6个月内必须动工建设,30个月内必须建成,通过综合验收;

2.不得改变房屋的使用功能及用途;

3.总部大楼必须有不少于总建筑面积三分之一的房产作为自用,自用部分整体核发房产证、土地证,核发权证后(10年内)不得进行分割转让。合同约定自用以外部分房产允许分割核发权证,鼓励出售、出租给金融、研发、科创、施工、商业连锁等有一定规模的企业;

4.履约保证金按工程进度分别在工程开工、通过中间结构验收和通过综合验收后分三次返还,比例各为三分之一;

5.大楼建成后,新增经营性项目所产生的税费实行属地管理并按规定享受相关产业政策。

六、奖励政策

1.企业总部基地建设涉及的相关规费,参照《县政府办公室关于明确经营业项目建设审批参照工业项目执行的通知》(政办发〔〕110号)文件予以减免。

2.总部基地建设的税费地方留成部分全部奖励给投资业主。

3.因特殊原因未能按期交地的地块,对已缴纳的土地出让金,由县政府按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上浮30%付息。

七、违约责任

1.土地交付后,超过1年未动工建设的,按出让合同依法收取土地出让金总额20%的土地闲置费;满2年未动工建设的,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并没收履约保证金。

2.企业不按协议约定分割、转让自用部分用房的,按现时评估价200%补缴土地出让金。

企业建设制度范文第5篇

企业作为一个组织单元,企业管理必定是由各项专业管理活动组成,它包括了计划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物流管理等等。然而质量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必须融入其他各项管理活动之中。企业为了实现既定的质量目标,必然要开展大量而又具体的质量管理活动。现就企业在质量管理活动中如何加强质量道德和质量制度的建设谈一些肤浅的看法。

一、强化质量道德建设是企业质量管理活动的基础要求

历来质量就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它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当产品在用于交换的过程中必然需要一定的质量行为规范,这便是质量道德,换句话说质量道德也就是社会和外界的关于质量的基本要求,并通过人的自我内化转换为一种超我意识,其核心一是诚实守信,二是忠于职守。质量道德对质量行为的控制一般分为正常情况下的控制和非正常情况下的控制两种形式,正常情况下质量道德的控制作用一般处于隐蔽形态,此时质量道德能够克服消极的质量行为,非正常情况下质量道德的控制作用一般处于抗衡或博弈状态,往往只有具备高素质职业道德的员工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能够战胜消极的质量行为。因此企业质量管理活动的重点就是加强非正常情况下质量道德的建设,提高员工质量道德修养。通常情况下员工在进入企业之前就已初步具备了最原始的质量意识和质量理念,往往能够主动转化为自己的质量道德。如果员工不忠于质量职责,总是找窍门、偷工减料、以次充好,要混过检验的把控那简直易如反掌。那么作为一个企业真正拥有了诚实守信、忠于职守和高尚质量道德的员工,企业就不会也不可能重复地出现:尺寸漏检、加工错误、炉号缺失等极其低级的质量问题。那么在企业质量管理活动中如何加强企业员工职业道德建设呢?

笔者认为,首先必须让每一位员工都能深刻理解自己所提供的产品究竟是什么?按照ISO9000的定义,产品就是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活动的结果。只有当员工真正理解了自己所提供的产品是什么的时候,其活动的过程才有可能处于受控状态,过程的结果才可能符合要求。要使员工明白自己所提供的产品,企业在进行质量管理活动策划的时候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与员工一道,对活动的过程进行细分,明确该活动过程有哪些输入,有哪些输出,需要提供什么样的资源,需要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只有当员工明白自己所提供的产品的时候,员工的质量行为才可能与其提供的产品相匹配。二是加强员工质量意识的教育和培训。企业应确保企业每一位员工充分认识到所从事活动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以及如何为实现质量目标作出贡献,这就需要对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各级各类人员进行质量意识的教育和培训,在企业质量管理活动中不管职务高低,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每一个人都应该意识到他所从事的活动都是整个质量管理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都有其存在的重要意义,并且都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主动为实现质量目标作出积极的努力。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可以灵活多样,比如交心谈心、案例分析、质量演讲、知识竞赛等等,总之不拘一格,能强化员工质量意识即可。三是积极利用榜样的力量正向强化员工质量意识。在企业质量管理活动中要敢于树立先进典型,积极造势,正面宣传引导,采取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手段,在企业营造出人人重视质量的良好氛围,积极培育出具有代表性的质量道德标兵,促使企业员工积极踊跃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四是充分利用身边典型反面教训的人和事进行根本性的剖析,达到教育员工的目的,反向激励员工强化质量意识,惩戒威慑不良的质量行为,培育员工良好的质量道德修养。

二、质量制度建设是质量道德建设的补充和升华

质量道德仅仅是控制员工质量行为的一种内在方式,具有威慑力不强的弱性。因此,加强质量制度建设是弥补质量道德威慑力不强的必要措施之一。

制度就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所谓质量制度制就是企业关于质量管理工作的组织制度。那么在企业质量管理活动中如何进行质量制度建设呢?

首先最高管理者必须确保企业内的职责、权限得到规定和沟通。企业内各岗位、各级各类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的明确规定和良好沟通,对指挥、控制和协调企业内与质量有关活动的精简、高效及实现企业的质量目标至关重要,尤其是最高管理者充分理解自己的职责和权限,在规定的权限范围内切实履行职责是质量制度建设的关键,也是使质量道德建设得到升华的关键。其次最高管理者通过质量方针的,明确企业的宗旨和方向,履行其“领导作用”的职责,确保在企业的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建立质量目标并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只有这样,上至总经理、下至老百姓才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努力的方向。三是建立一套完善的切合企业自身实际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也就是通俗的质量制度,制度就是讲流程、讲程序、讲规矩。这企业的质量制不外乎包括企业的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管理制度、考核办法以及企业应该遵守的国家及地方法律法规等等。质量制度的建设大凡都要经过从繁到简的过程,刚开始制定的质量制度可能多而粗,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会得到不断的补充、完善,一方面质量制度的内容更加细化,另一方面由于员工质量道德得到强化,很多行为已不自觉地成为了员工的良好质量行为,有些制度已不再具有约束力,因而质量制度有可能又会变得精简。四是坚持不懈地实施检查、考核、奖惩。在这一环节必须坚持客观公正、依章办事的原则,必须坚持对事不对人的原则,必须坚持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原则,必须坚持专项检查和综合检查相结合的原则,必须坚持奖惩相结合的原则,必须坚持检查、考核、奖惩结果公开的原则。只有这样企业内每一位员工才能切身体会到质量制度的惩戒作用,以弥补质量道德威慑力不足的弱性,使员工在非正常情况下质量道德与质量行为发生冲突和较量中不敢抱有侥幸心理。五是在企业内部建立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质量道德正能量氛围。由于质量制度的建设和质量管理的触角必然延伸到企业的每一个角落、企业的每一个活动、企业的每一个过程当中,只要企业的每一个人都自觉遵守企业的质量制度,形成良好的质量行为,不断提升自身质量道德素养外,而且敢于与不按流程使招、不按程序出牌、不按规矩办事的人和事作抗争,那么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必然会得到进一步强化,良好的质量行为必然蔚然成风。六是进一步修订完善质量制度,不断地持续改进。任何一项制度都有它自身的不足和一定的时效性,随着员工质量行为的改善、质量道德的提高,质量制度本身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修订,不断完善,使之与强化后的质量道德相匹配、相适应。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