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品牌危机管理制度

品牌危机管理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品牌危机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品牌危机管理制度

品牌危机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迅猛发展,一大批中小企业应运而生。2008年金融危机冲击着世界各国经济,同时也沉重打击了我国中小企业,使他们暴露了自身的问题。笔者根据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对外贸易的现状,所面临的困局以及如何走出困局进行阐述。

关键词 中小企业 对外贸易 竞争力 策略

一、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现状

新时期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已成为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的对外贸易更是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与壮大。2008年9月15日雷曼公司宣布破产,美国的次贷危机迅速演变成一场来势凶猛的金融风暴,导致国内4600多万中小企业的发展深受影响。

人民币升值预期增加,外部需求放缓,国际原材料,能源价格不断上涨等,使小型出口企业发展对外贸易面临困境。外贸人才短缺,自主品牌出发,劳动力成本提高,融资困难等使中小企业的出口难上加难。一些发达国家为了保护国内市场,想方设法阻止中国低价产品的进入,并征收反倾销税,进一步加大了中小企业的出口压力。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冲击

(一)原材料上涨,利润紧缩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出口的产品主要是轻工业产品,日用塑料制品和金属五金制品等。这些产品基本上是依靠劳动力低成本比较优势获得海外市场,而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出口市场需求低迷,通过提价来转移成本压力非常困难;另一方面由于需求下两市的产品积压,被迫降价,这样就形成了成本上升与售价降低的两头挤压,使得利润空间进一步紧缩,经营压力增加。

(二)外部需求锐减

金融危机欧美地区经济不景气,失业人数始终居高不下,民众的消费意愿普遍不强,致使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减少。据海关总署的数字统计,2008年是我国加入WTO以来对外贸易进出口增速首次低于20%,出口比2007年回落了8.5个百分点。(数据来源于:2008年统计年鉴)另一方面,自我国彻底放开了进出口经营权,一些国外大的采购商可以直接进入中国采购,国外市场对进出口贸易商的依赖和需求减少。

(三)国际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

上世纪末,新贸易保护主义开始兴起,保护的内容远远超出了商品经济的范畴,通过绿色壁垒,社会责任壁垒,技术壁垒,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来达到规避多边贸易机制的约束,保护本国就业,维持本国在国际分工和交换中的主导地位。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技术标准和劳工标准的要求很高,从而降低了我国中小企业在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优势,致使出口的产品竞争力下降。我国中小企业信息渠道不畅通,在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方面显得力不从心,遇到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冲击时只能被动接受,导致企业蒙受损失。

(四)汇率升值加速,遭遇汇差损失

2008年金融危机蔓延全球,在前半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整体上也是有史以来最快,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据表明:我国2008年6月30号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1:6.8591,与2007年年底相比,升值高于6%。我们应该注意到:(1)人民币的快速升值使得中小企业的出口成本普遍提高,削弱了产品的价格优势,使出口贸易不能获得基本的利润,被迫倒闭。(2)中小企业无法规避汇率风险,无法确定汇率波动情况,在国际市场上不敢签长期贸易往来的订单,反而注重短期收益,态度谨慎,使中小企业出口贸易放缓。(3)人民币快速升值给中小企业出口带来汇差损失,有些外国客户看重这一点所带来的巨大收益,故意拖延与我国中小企业的履约时间来谋取高额利润,把金融危机带来的汇率的风险转嫁到我国的出口型中小企业上。

三、制约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企业自身因素

(一)中小企业自身融资能力弱

融资难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中小企业规模小,资产数量有限,提供贷款的抵押和获得担保的难度大。其自身的认知和内部管理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影响各类金融机构对其融资。再加之中小企业大多没有完善的企业财务制度,因此导致中小企业信用严重下滑,使银行贷款风险大幅升高,从而使银行对其贷款的门槛进一步提高。

(二)中小企业内部管理体制不健全

大部分中小企业缺乏有效完整的内部经营管理制度,经营稳定性差,管理不够规范。问题主要体现在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力,时效性滞后等方面。从而使中小企业在进行对外贸易统一决策,应对危机时,容易产生分歧,处于被动地位。

(三)中小企业出口的产品缺乏竞争力

我国中小企业的产品长期采用“三来一补”,忽视了产品的生产技术改造和市场研发这一核心竞争力。大多的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只能扮演加工者的角色,左右不了产品的市场走向以及产品价格,假如突然遭遇人民币升值或者进口国家增收反倾销税,很可能就会血本无归。我国中小企业的产品差异化水品很低,产品趋于同质化,而且大多不具品牌优势,只能占领国际低端市场,缺乏产品竞争力。

四、促进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中小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提升出口竞争力

1.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

①完善以银行为主体的间接融资体系

积极发展民营银行和互助银行,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新的民营银行可以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在尚未开发和成熟的市场领域,特别是那些缺少资金的中小企业。

积极鼓励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地方性金融机构有以下优点:首先,机制灵活,资金较少,运作成本低,能够和中小企业一同发展,成为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次,地方性金融机构对当地的客户情况较为了解,从而大大的降低交易风险与成本。最后,非国有银行运作很有效率,一切成本都体现在价格之中,不用担心“寻租”现象的产生。

②加强中小企业自身建设,全面提升中小企业素质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中小企业的素质是解决其融资困难的重要途径。应推动中小企业制度的社会化和多元化,实现管理结构合理化,改变家族式管理方式,学习先进的企业制度和管理制度,规范财务制度,增加企业财务透明度。恪守信用,提高自身的资信状况,重新树立企业信用形象和信用品牌,以提高自身信用等级。

2.深化中小企业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①增强制度建设的自觉性

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必须提高企业管理部门和人员对内部管理制度的认识,使管理者真正的理解内部管理制度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②提高制度的实用性

企业制度本身有一定的规律和规范,但是不同的企业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制定内部管理制度除了要附和管理制度的自身特点外,还必须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否则会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③保证制度的科学性

企业的管理制度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互为依据的单项制度组成的有机整体,各项制度既要彼此协调,又要有所侧重。只有建立了科学的管理制度,各项管理制度互相衔接,密切配合,才能发挥制度的最大效用。

④简单有效,注意制度的可操作性

中小企业的规模特点决定了其在制定内部管理制度时,应是详略有度,简单有效。根据实际把当前急需的制度优先制定并执行,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对自身认识的加深,再对原有的制度进行完善与更新,这样循序渐进的工作程序有利于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紧跟企业的发展实际,避免制度脱离企业发展的需要。

3.积极开展企业技术创新与产品结构升级

①加速技术创新

这些年很多产品从国外转移到我国进行生产进而出口,表面上我国的出口额大幅增加,但实际上获取的只是一点微薄的加工费。为了提高中小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应大力进行技术创新,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对传统优势的产品进行深度开发,从技术含量,所用材料以及服务等方面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升产品品质,扩大市场占有率,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②实现出口产品的技术升级

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附加值较低,资源消耗大和环境污染严重。技术密集型企业和资本密集型企业则发展良好。因而中小企业应把握好当前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尽快实现产业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针对市场需求,进行研发,开发生产原创性的,有特色的产品,大力发展高科技产品。

(二)建立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社会服务体系

1.对外贸易服务体系的多元化

建立与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应当以政府或政府主管部门为主导,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中小企业对外贸易服务效益的最大化。动员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中小企业对外贸易服务供给,实现供给的多元化。

供给多元化的实现,还应当依靠社会中介组织,行业协会及其他社会团体,单靠政府进行势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低效率的发生。行业协会与组织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在收集信息,分析并整合信息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所以构建中小企业对外贸易法律预警服务体系似乎是更好的选择。

2.对外贸易服务体系建立与完善的突破口

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的提出,自主创新发展战略的确立与落实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国家与各级地方政府都已经着手研究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的实现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制定并落实了一系列复制与促进政策,基本上完成了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服务力量的整合与调动。此外,以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为突破口和重点任务也必须会带动信息与导向体系,法律与政策服务体系等方面的共同发展。

3.对外贸易服务体系建设与完善的统筹规划及全面发展

要顺利推进中小企业对外贸易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必须统筹规划,把握重点与突破口,注意彼此之间的协调机制。中小企业对外贸易服务体系能否健康发展事关国家的经济利益,也关系到行业与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所以,在服务体系建设中应形成协调政府与地方,与行业之间的高校协调机制。

四、结论

综上所述,当前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主要因素有:一,中小企业自身在对外贸易中的竞争力不强,产品科技含量低,品种单一,缺少品牌等。二,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中小企业缺少一个健全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因此为了促进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可以推动中小企业自身的科技创新与产品升级以提高它们的竞争力。同时我们应建立一个完善的服务体系指导中小企业进行对外贸易,为它们提供优质的服务。这样,我国的中小企业的对外贸易,将会迎接一下个“春天”!

参考文献:

[1]代青.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如何走出发展困境.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8).

[2]姬会英.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探析.特区经济.2011(2)25.

[3]贾圣武,等.加强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的思考.中国集体经济.2009(5).

[4]储敏.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服务体系构建与完善.宁夏大学学报.2008(1).

[5]余晨曦.新时期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探究.中国科技投资.2012(9).

品牌危机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品牌危机指的是由于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或企业品牌运营管理过程中的失误,而对企业形象造成不良影响并在很短的时间内波及到社会公众,进而大幅度降低企业品牌价值,甚至危及企业生存的窘困状态[1]。

品牌危机多种多样,但从表现形态上看,可以分为突发型品牌危机和渐进型品牌危机两大类。突发型品牌危机是由于企业内部、外部因素突变,触发危机因子从而引发的品牌危机,一般说来包括品牌形象危机、质量危机、服务危机等。渐进型品牌危机通常是由于企业的内部管理缺憾和决策失误造成,其形成相对较缓慢,是循序渐进式的,但后果往往具有毁灭性。常见的渐进型品牌危机主要包括经营决策危机、品牌延伸危机、品牌扩张危机等。

(一)突发型品牌危机

1.品牌形象危机

品牌形象危机是由反宣传事件引发的有损品牌/企业形象的品牌危机。反宣传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对企业发生的有损品牌形象之实情的曝光,如企业在产品的生产、销售、服务各环节与消费者产生纠纷、产品生产条件恶劣、企业偷税漏税、财务混乱、贪污舞弊等;另一种是对品牌的歪曲失实的报道,如“高露洁”牙膏含致癌物质等。这些报道和传闻会严重损害品牌形象和企业信誉。

2.品牌质量危机

品牌质量危机是指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由于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缺陷或失误,或是由于设计或制造技术方面的原因,造成产品存在质量问题,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而引发的品牌危机,如:中美史克“康泰克”PPA风波,三鹿奶粉“三聚氰胺”超标等事件。这类危机的直接后果是公众不信任感增加,销售量急剧下降,品牌美誉度遭受严重打击。

3.品牌服务危机

品牌服务危机是指企业在向消费者提品或服务的过程中,由于其内部管理失误、外部条件限制等因素,造成消费者不满而引发的品牌危机,如“日航风波”、“砸大奔事件”等。目前企业存在的促销陷阱、宣传承诺不兑现、售后服务不规范等都容易引发此类危机。

(二)渐进型品牌危机

1.品牌经营决策危机

经营决策危机是指由于企业经营管理者在生产经营方面的战略决策失误及管理不善给品牌带来的危机。比如一向走高端路线的“派克”笔为了争夺市场,把“派克”品牌用于每支售价仅3元的低档产品上,这一错误的决策不但没有帮品牌打入低端市场,反而失去了一部分高端客户,其市场占有率大幅度下降。

2.品牌延伸危机

恰当的品牌延伸策略可以使新产品迅速打入市场,并利用品牌优势壮大品牌体系,但是品牌延伸策略一旦失误,则很可能引发品牌危机。比如,品牌延伸操之过急,在品牌本身还未被广泛认识时就急于推出新产品;或者品牌延伸后新老产品的形象定位相互矛盾,使消费者产生心理冲突和矛盾;再如,品牌延伸速度太快,超过了品牌的支持力等,都有可能导致品牌延伸危机。

3.品牌扩张危机

企业可以通过收购品牌或者自创品牌两种方式实现品牌的规模扩张。但是品牌扩张也有很多风险,如扩张策略的失误、对市场需求的错误评估、外部环境因素的制约等。巨人集团的没落就是因为在品牌扩张的路上偏离了核心业务,丢弃了赖以生存的根本,导致资源分散,管理失控。

二、品牌危机的深层原因

要有效防范品牌危机的发生,必须探究其发生的根源。从品牌危机的表现形态可以看出,大多数品牌危机看似由企业外部原因所致,但其根源还是在企业内部。有研究发现,由于企业内部因素引发的品牌危机占品牌危机总数的72.5%[2]。从发生和发展过程看,品牌危机是从企业内部管理不到位与品牌管理不善开始的,并在外部环境波动的冲击下,使失误现象逐渐累积和放大,最终导致品牌危机的爆发[3]。因此,品牌环境突变(外因)是品牌危机发生的直接诱因,企业管理和品牌管理不善(内因)才是品牌危机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具体看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品牌文化淡薄

sp;品牌不仅是产品的标识,也是文化的载体,优秀的品牌通常都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品牌文化是企业围绕品牌建设所体现出来的企业文化及经营哲学的综合体,只有将产品当做一种文化形象来宣传,借助文化传递产品,使品牌文化紧紧地与消费者所关注的东西联系在一起,才能提高产品的价值,增强市场亲和力。然而,目前我国众多企业在品牌经营中,普遍忽视品牌文化内涵的建设,致使品牌形象模糊,品牌定位不清,也因此导致品牌美誉度和忠诚度的低下,品牌危机抵御能力微弱。

(二)品牌核心价值缺乏

一种产品能够为消费者带来的价值可能是多方面的,但任何品牌都应该具有核心价值,比如,“宝马”传递的核心价值是“安全舒适”而“劳斯莱斯”则代表“名门尊贵”。品牌的核心价值是品牌忠诚度和美誉度的基础。国内很多企业简单地把品牌知名度等同于品牌价值,只注重对商品的显性特征(如包装、外观等)进行差异化,而对品牌资产的价值缺乏应有的理解和重视。品牌核心价值缺乏通常有几种情形:第一,品牌没有核心价值,严重缺乏个性,或者一味追求浅表的“奇异”卖点,结果导致品牌空壳化。第二,品牌建设过程中一味地宣传商品名称,而忽视了品牌背后涵含的独特价值和利益的有效传递,所以即使产品知名度很高,但销售量却不尽人意,结果往往是商家在投入巨额广告之后草草收兵,退出市场。第三,企业在品牌传播过程中,对品牌的核心内涵把握不准,总期望把品牌的所有价值全部传播出去,结果造成品牌核心利益松散,品牌信息混乱,使消费者无所适从。

(三)品牌战略规划缺失

品牌建设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不能操之过急,而要根据品牌成长的外部因素,结合企业本身的技术和资源优势,以及品牌的生命周期特点制定严密的战略规划。然而我国许多企业为了在短期内获得利润,不顾企业的产品、促销、价格等营销策略能否跟上,盲目加大广告投入,甚至依赖炒作手段,期望现代传播工具能在一夜之间把品牌催熟成名牌。缺乏战略规划的品牌炒作,虽然能提高品牌的知名度,但由于忽视品牌成长的客观规律和品牌赖以生存的内涵建设,造成品牌畸形发展,生命力极其脆弱,多变的市场环境很容易就会触发品牌危机因子,从而加速品牌“从成长到死亡”的过程。

三、品牌危机防范策略

不管哪种品牌危机,一旦爆发都必然不同程度地给企业造成危害,轻则破坏正常的经营秩序,重则破坏其持续发展的基础,甚至导致品牌大厦轰然倒塌。因此,如何有效预防品牌危机的发生是品牌危机管理的根本。结合品牌危机发生的深层原因,品牌危机防范应该采取如下策略:

(一)唤起全员危机意识,制定并严格实施品牌日常管理制度

意识决定行动,品牌危机意识是进行有效品牌危机管理的前提条件。只有企业全体员工真正意识到市场竞争的残酷性,感觉到危机时刻在他们身边,才能防微杜渐,防范于未然。为此,企业管理者应该注意给员工灌输危机意识,并制定和实施严格的品牌管理制度。在生产中严把质量关,确保投入市场的都是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加强产品核心技术的保护管理;做好商标注册维护工作,对于假冒伪劣等侵害自身商标权益的产品和行为及时处理。

(二)建立有效的品牌危机预警系统,实施品牌自我诊断制度

信息是品牌危机防范的生命线。为了及时发现企业经营过程中潜伏的危机,疏通信息交流的渠道,企业必须建立有效的危机预警系统[4]。第一,建立完善的信息监控系统,及时准确地收集和分析与企业有关的国家政策、市场、竞争者等多方面的信息,甄别危机因子。第二,建立品牌自我诊断制度,定期对品牌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进行检查监控,尽早发现薄弱环节,及时采取措施,减少乃至消除危机诱因。第三,组建品牌危机管理小组,对各种危机情况进行预测分析,制定危机应对策略,为企业品牌危机修筑第二道防线。

(三)改善企业管理,优化品牌管理体制

品牌危机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事件,而往往是企业内部管理恶化的结果,因此,改善企业管理有利于预防品牌危机的发生。品牌管理是品牌价值保值、增值的基础性工作。品牌管理体制就是品牌管理的组织形式,它是企业在分析、计划、组织和协调与品牌管理相关的各项活动时的制度安排[5]。科学的品牌管理体制能合理协调品牌管理活动中企业内部各部门的权力与责任及其相互关系,有利于品牌策略和战略的优化调整,培育品牌危机抗体,有效预防品牌危机。目前,全球企业品牌管理的组织形式主要有职能管理制、品牌经理制、品牌事业部制和品牌公司制四种。我国有条件的企业应向着建立品牌经理制的方向发展,而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则应采用职能管理制,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新晨

(四)加强品牌全方位管理,制定品牌战略规划

品牌建设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切忌急功近利。但凡成功的国际品牌,绝对不是依靠广告炒作一夜催熟的,他们在品牌经营上都有长久的、执著的追求和深刻的内涵,广告和形象识别系统只是其外在表现形式。加强品牌的全方位管理意味着要在品牌创立之初就对品牌进行战略规划,将品牌个性定位、品牌核心价值确定、品牌形象塑造、品牌注册与保护、品牌延伸与扩张、品牌创新、品牌传播等一系列环节的决策规范化,并提高到企业战略的高度,使之成为企业常规化的工作。

(五)科学实施品牌延伸战略,适当开发子品牌

品牌延伸作为企业品牌经营战略最主要的一种方式,在现代企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在的国际知名品牌,大多数源于品牌延伸。但是品牌延伸一定要遵循品牌的成长规律,不能任意而为(如品牌跨行业延伸、高档品牌向低档产品延伸等),否则不仅无助于新产品的推出,还会对品牌形象造成严重的损害。不过,如果品牌延伸进行得适当,不仅可以有效回避品牌风险,还可以使品牌的价值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特别是用子品牌策略进行品牌延伸时,由于子品牌是针对一类或一种产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高度统一性,因此采用子品牌策略能有效地避免株连风险。比如:宝洁、欧莱雅等公司拥有多个品牌,其风险抵御能力相对较强,如果其中一个品牌发生危机,通常不会影响公司其他品牌。相反,“三鹿”既是奶粉品牌,又是集团公司品牌,所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六)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培养顾客忠诚度

良好的品牌形象和顾客的品牌忠诚度是企业防范品牌危机的重要条件。如果企业形象和信誉很差,消费者对企业无忠诚度可言,那么品牌危机发生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所以,要更好地防范品牌危机的发生,保证品牌健康稳定地成长,企业必须综合运用技术、产品、服务、创新等方式来提升品牌竞争力,避免过度的价格竞争,采用消费者至上的经营理念,使顾客获得最大程度的满意,从而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培养顾客忠诚度,提升品牌价值。这是企业打造品牌的最基础工作和核心内容,也是企业防范品牌危机的良方。

总之,品牌已经成为企业参与竞争的利器,在现代市场竞争中,谁拥有成功的品牌谁就拥有市场。因此,企业要强化危机意识,不断更新观念,深刻认识品牌危机的成因,采取有效的品牌危机防范策略,才能有效预防品牌危机的发生,保证企业品牌的长远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凤军.品牌营运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266.

[2]李敬强.基于心理契约的品牌危机管理[D].青岛大学学位论文,2008.

[3]郑秋锦.企业品牌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危机后管理[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3):180-182.

品牌危机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经济危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

摘要:2008年经济危机给我国企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那些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企业抗住了这场“洪流”的侵袭,并继续健康平稳发展。知识产权战略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无与伦比的重要性。企业为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排除经济危机的不利影响,必须采取适合自身的知识产权战略应对措施。

一、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性

1、知识产权是企业的利润源泉

传统经济需要大量资金、设备,有形资产起决定作用;而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信息已成为第一生产要素,知识、智力等无形资产起决定作用,企业的财富中心是知识和知识产权。蓝色巨人IBM2001年共获得3411项专利,其通过知识产权许可实施获得的权利金收入更是高达17亿美元,占IBM年度税前收益(81亿美元)的将近1/5,如果通过产品销售赚到相等的金额,则相当于额外销售出160亿美元的产品。微软也明确宣称,公司最主要的财富就是版权。可见,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企业,尤其是研发型高新技术企业的利润源泉之一。

2、知识产权是企业的竞争优势

知识产权是累积、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工具。比如:吉利(Gillette)透过专利分析,将刮胡刀核心技术申请了35项专利保护,成功筑起一道绵密的防护网,阻绝了竞争者的市场进入。此为成功结合专利管理与技术研发的典范。再如:英国最大的格兰素(GLAXO)制药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以特效胃药雷尼替丁(ZANTAL)每年为其带来10亿英镑的收入。1997年7月,当其在美国的专利到期后,不到半年时间,在全球的销售额急降33%。创建于1978年的格兰仕集团凭借其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强化科研与技术,发展生产,在短短二十多年间一跃而成为国际知名品牌,被国内外媒体、专家誉为“格兰仕奇迹”。这些体现了知识产权使企业更具有竞争优势和市场表现。

3、知识产权是企业的投资组合

对于新兴的公司而言,知识产权可能还是其获得风险资本青睐的一个重要筹码。拥有大量知识产权的企业可以利用知识产权融资,直接提高企业现有知识产权的收益。如今年第二届专利周,全国范围内共成交项目178项,成交金额人民币54.8亿元,美元1200万。另有300项技术达成意向,意向成交额5.1亿元。如此高额的成交量表明,企业可以凭借专利授权、转让、合作等手段来赚取利润。

二、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现状

我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中心,但技术、资本和市场仍处于,特别是很多企业存在“有制造无创造、有创造无产权”的现象,这种状况直接导致众多企业在此次经济危机的突袭下应对无措,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作,甚至是破产倒闭。我国很多企业在知识产权的日常管理和经营中存在种种问题,并且对发达国家利用知识产权优势形成合围的策略仍缺乏应有的冷静和思考,没有充分注意到自身自主知识产权缺乏的潜在危机,也没有充分认识到在新的竞争环境下知识产权越来越成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很少设置专门知识产权部门,安排知识产权专职人员处理知识产权相关事务,忽视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性。企业一直在短期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急功近利,不愿在核心技术领域投资,进行自主研发,更没有及时地将技术专利化、将专利标准化、将标准许可化;核心技术和关键元器件还依赖于进口,然后再进行重复组装、走仿制老路,产品技术含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资金、技术的严重不足,导致自主知识产权缺乏。总之,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运作情况堪忧。

三、经济危机下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应对

我国企业在知识产权战略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经济危机的震荡将给企业带来严峻的考验,企业将经历其发展进程中的“冬天”。企业要想破除此次危机的魔咒并成功实现飞跃发展,就必须对企业本身进行战略性调整,其中,知识产权战略的调整更是迫在眉睫。

1、及时梳理企业知识产权状况

由于我国企业长期以来的粗放式经营,企业对于知识产权管理较为混乱。在经济危机中企业一般都会减少投资,节约开支。所以,企业可以利用空隙,对企业的知识产权状况进行系统的梳理,从而能够全面掌握自身的知识产权现状,诸如企业商标、专利、著作权拥有状况、保护程度;企业知识产权的申请和管理状况、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等。2、建立完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有效的运转有赖于科学的管理体制,这就需要企业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企业在上述梳理自身知识产权状况的基础上,根据管理需要,设置相应规模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大型企业可以仿照IBM、松下等国际知名企业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分类处理所有与企业业务有关的知识产权事务,如专利、商标、著作权、布图设计保护、商业秘密及其他有关知识产权的事务。中小企业可以依其规模成立适合其企业发展的知识产权办公室或者配备专职知识产权工作人员。

同时,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一系列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包括:

(1)与其相适应的专项知识产权管理制度,诸如专利管理、商标管理、著作权管理、商业秘密管理制度等。

(2)应知识产权研发和利用需要,企业必须制定一套内部的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合同管理制度,如企业员工关于智力成果归属、员工的保密义务、相关人员的竟业禁止义务以及员工奖惩制度等、对外许可使用、转让相关知识产权的合同管理制度等;

(3)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培训制度,对企业自己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具有较高的知识产权意识和知识产权管理的能力;

(4)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奖励制度;

(5)研发项目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3、制定规范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制度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是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知识产权战略可以使企业明确企业知识产权的发展方向,确立如何利用知识产权为企业创造财富。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包括人力资源战略、信息战略、申请战略、管理战略、经营战略、诉讼战略、保护战略、涉外战略等。

4、积极运用专利保护战略

专利是集技术、经济、法律三位于一体的产物,企业专利战略在企业发展中有其独到的功能和作用,是企业其他任何战略或规划不能替代的。在前述梳理企业知识产权现状的基础上,企业根据自身需要选择适合的专利战略模式。技术和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企业适合进攻性专利战略,企业积极主动地将开发出来的技术及时申请专利并取得专利权,利用专利权保护手段抢占和垄断市场。而技术和经济实力比较薄弱的企业适合防御型专利战略,即采取打破市场垄断格局,改善竞争被动地位。

5、积极实施企业商标战略

由于商标注册申请的周期较长,现阶段企业在梳理企业知识产权状况和确定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基础上,积极进行企业商标注册申请,以便在金融危机缓解的时候,正好使用已注册的商标进行企业经营。此番经济危机的来袭,已经使企业认识到沿海大部分企业的破产倒闭是其“低价策略”和“贴牌”战略的恶果,因此必须积极实施商标的国际化经营战略,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品牌。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真正实现对国外市场的渗透并最终取得国际市场竞争优势。

6、妥善保护企业商业秘密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可见秘密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企业应建立商业秘密保护制度:明确企业商业秘密的内容,确定商业秘密的等级;落实保密措施;与商业秘密接触人或潜在接触人订立商业秘密协议;制止商业秘密侵害行为等。

7、积极进行知识产权维权

经济危机下企业在倾向于缩减开支,减少投资。因此,对于那些知识产权实力比较强的企业来讲,可以针对市场中侵犯其知识产权的行为进行积极的维权,避免企业利益受到损失。

品牌危机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中小企业;战略供应商;评价与选择

一、引言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对世界经济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在生产管理与经营过程中迎来了机遇与挑战。面对后金融危机时代市场经济激烈、产品滞销等问题,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成为企业稳定与可持续竞争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与企业经济管理的概述

1.后金融危机时代。后金融危机时代主要指代自2008年美国发生次贷危机后,全球经济从触底到回升再到新一轮的增长的时间段。这一时期是不确定的,或短(二至三年)或长(十年乃至更久)。在此阶段内,金融行业、经济实体产业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加之近年来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受国外以及国内的多元化因素的影响,企业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因此,为适应市场变化需求,避免在下个经济增长周期中被淘汰出局,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发展战略改革成为必然趋势。

2.企业经济管理。企业经济管理是指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对企业各经济活动进行管理的总称,其宗旨在于通过管理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保证企业长效发展。随着经济管理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的不断完善,企业经营管理已成为一门系统、全面的学科。通常情况下企业管理工作人员在进行企业管理时,会依据企业实际情况与发展需求,制定一系列经营制度、管理系统、经营方法与运行模式,维护企业正常运营。常规情况下,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管理系统体系,即普遍由生产经营管理系统、组织经营管理系统、开发创新系统以及财政经营管理系统等共同组成,用以保证企业稳定与长效发展。因此,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进行企业经营管理创新时,需从根本出发,进行系统、模式、制度以及方法的创新与改革。

三、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经济管理基本特征

1.综合性增强。由企业经济管理相关概述可知,企业管理的宗旨在于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保证企业稳定发展。因此,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下,企业要想达到管理目标,体现企业经济管理价值,则需进一步加强经济管理的综合性,实现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强化。即,以价值为导向,对企业各部门、各项经营活动与运行操作进行管控,从而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2.注重企业领导决策。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组织开展与企业领导决策存在密切的关联性,而采取指标作为反应企业市场经营实际情况的重要指标,对企业领导的经营决策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因此,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下,为提升企业竞争力,避免出现产品滞销问题,企业领导需以财务指标为基点,结合企业实际经营状况制定经济管理制度、运行模式,进行管理系统调整。从而保证企业发展与市场变化的协调与统一。

3.关联性提高。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经济管理的综合性增强,管理范围涉及到各经营活动项目中。因此,企业经济管理制定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而企业经济效益与企业发展、企业员工发展存在密切的关联性。因此,企业经济管理与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关联性得到提升。

四、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

1.革新经济管理理念。管理理念的更新是推动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主动力。因此,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下,作为企业经济活动的组织者、企业发展的引领者,企业领导应注重自身经济管理理念的革新,并充分发挥榜样作用,实现先进管理理念在企业全体员工中的有效渗透。首先,我国企业领导应坚持党的领导,紧跟国家政策支持方向,贯彻落实党政方针,保证企业发展与国家市场经济建设目标的一致。其次,企业应用长远的眼观看待问题,依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长期发展规划,实现经济管理理念的创新。与此同时,企业管理工作人员,应从整体层面出发,站在全局角度为企业制定经济管理制度,调整管理系统,用以保证企业运行模式的契合性而不是一味的求新求异。

2.深化财务管理的认知与理解。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经济管理的总要组成部分,是保证企业资金科学配置,提升企业经济活动价值,保证企业经营决策正确的关键点。因此,企业管理人员以及财务工作人员,应提升自身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知,树立财务管理意识、会计意识,从而加强企业资金流向的有效控制。对此,企业可通过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报表格式、完善财务预算体制、建立财务管理教育培训制度等方式,进行相关工作人员管理水平与能力的强化,规范工作人员工作行为,落实工作人员工作职责。

3.建立科学财务支出约束机制。财务支持约束机制是企业经济管理内部机制创新的重要体现,对提升企业财务系统管理质量,强化企业财务系统管理水平具有重要影响作用。首先,制定完善的财务支持约束机制制度,包括财务工作者岗位责任制度、财务工作日常执行规范、企业经费管理制度、企业公共财务资源管理制度等等。应以保证财务管理的规范性与科学性,实现各项财务管理工作的准确落实。其次,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加强企业员工对企业经济管理的自主参与性,从而实现企业资金价值的最大化发挥。与此同时,在工作经验、经济管理运行模式借鉴的过程中,需依据企业实际情况以及各部门工作属性、工作情况进行财务支出约束机制的调整与改革,保证财务支出约束机制符合各部门发展需求,从而实现财务支出约束机制作用的有效发挥。此外,进一步完善企业预算管理体系,通过配置专业工作人员、健全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抗风险能力。

4.调整企业经营策略。在企业生产与运营管理过程中,企业经营策略的有效落实对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保证企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调整企业经营策略,保证经营策略的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完善性是进行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重点工作之一。在此过程中,企业应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依据自身实际经营情况与市场变化需求,为企业制定长期发展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进行科学定位,树立企业品牌形象,通过借助多媒体进行企业宣传,营造良好企业文化,从而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优化发展。

5.引进先进采取管理技术与方法。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等科学技术的有效应用,已成为企业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内容。因此,在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过程中,应注重先进管理技术与方法的引入。例如,在财务管理中,为满足新时期财务管理工作需求,可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智能化监控技术等建立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并通过该系统进行财务信息统计、查账、保证、审核等,从而提升财务管理质量与效率。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市场竞争日渐加剧的环境下,企业应贯彻落实创新发展理念,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与改革,应以保证企业经营符合社会与市场变化需求,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艳.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探讨[J].时代金融,2016,09:127-128.

[2]王珏.后金融危机时代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6,31:217+179.

品牌危机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经济危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

一、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性

1、知识产权是企业的利润源泉

传统经济需要大量资金、设备,有形资产起决定作用;而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信息已成为第一生产要素,知识、智力等无形资产起决定作用,企业的财富中心是知识和知识产权。蓝色巨人IBM2001年共获得3411项专利,其通过知识产权许可实施获得的权利金收入更是高达17亿美元,占IBM年度税前收益(81亿美元)的将近1/5,如果通过产品销售赚到相等的金额,则相当于额外销售出160亿美元的产品。微软也明确宣称,公司最主要的财富就是版权。可见,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企业,尤其是研发型高新技术企业的利润源泉之一。

2、知识产权是企业的竞争优势

知识产权是累积、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工具。比如:吉利(Gillette)透过专利分析,将刮胡刀核心技术申请了35项专利保护,成功筑起一道绵密的防护网,阻绝了竞争者的市场进入。此为成功结合专利管理与技术研发的典范。再如:英国最大的格兰素(GLAXO)制药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以特效胃药雷尼替丁(ZANTAL)每年为其带来10亿英镑的收入。1997年7月,当其在美国的专利到期后,不到半年时间,在全球的销售额急降33%。创建于1978年的格兰仕集团凭借其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强化科研与技术,发展生产,在短短二十多年间一跃而成为国际知名品牌,被国内外媒体、专家誉为“格兰仕奇迹”。这些体现了知识产权使企业更具有竞争优势和市场表现。

3、知识产权是企业的投资组合

对于新兴的公司而言,知识产权可能还是其获得风险资本青睐的一个重要筹码。拥有大量知识产权的企业可以利用知识产权融资,直接提高企业现有知识产权的收益。如今年第二届专利周,全国范围内共成交项目178项,成交金额人民币54.8亿元,美元1200万。另有300项技术达成意向,意向成交额5.1亿元。如此高额的成交量表明,企业可以凭借专利授权、转让、合作等手段来赚取利润。

二、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现状

我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中心,但技术、资本和市场仍处于外围,特别是很多企业存在“有制造无创造、有创造无产权”的现象,这种状况直接导致众多企业在此次经济危机的突袭下应对无措,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作,甚至是破产倒闭。我国很多企业在知识产权的日常管理和经营中存在种种问题,并且对发达国家利用知识产权优势形成合围的策略仍缺乏应有的冷静和思考,没有充分注意到自身自主知识产权缺乏的潜在危机,也没有充分认识到在新的竞争环境下知识产权越来越成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很少设置专门知识产权部门,安排知识产权专职人员处理知识产权相关事务,忽视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性。企业一直在短期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急功近利,不愿在核心技术领域投资,进行自主研发,更没有及时地将技术专利化、将专利标准化、将标准许可化;核心技术和关键元器件还依赖于进口,然后再进行重复组装、走仿制老路,产品技术含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资金、技术的严重不足,导致自主知识产权缺乏。总之,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运作情况堪忧。

三、经济危机下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应对

我国企业在知识产权战略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经济危机的震荡将给企业带来严峻的考验,企业将经历其发展进程中的“冬天”。企业要想破除此次危机的魔咒并成功实现飞跃发展,就必须对企业本身进行战略性调整,其中,知识产权战略的调整更是迫在眉睫。

1、及时梳理企业知识产权状况

由于我国企业长期以来的粗放式经营,企业对于知识产权管理较为混乱。在经济危机中企业一般都会减少投资,节约开支。所以,企业可以利用空隙,对企业的知识产权状况进行系统的梳理,从而能够全面掌握自身的知识产权现状,诸如企业商标、专利、著作权拥有状况、保护程度;企业知识产权的申请和管理状况、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等。

2、建立完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有效的运转有赖于科学的管理体制,这就需要企业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企业在上述梳理自身知识产权状况的基础上,根据管理需要,设置相应规模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大型企业可以仿照IBM、松下等国际知名企业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分类处理所有与企业业务有关的知识产权事务,如专利、商标、著作权、布图设计保护、商业秘密及其他有关知识产权的事务。中小企业可以依其规模成立适合其企业发展的知识产权办公室或者配备专职知识产权工作人员。

同时,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一系列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包括:(1)与其相适应的专项知识产权管理制度,诸如专利管理、商标管理、著作权管理、商业秘密管理制度等。(2)应知识产权研发和利用需要,企业必须制定一套内部的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合同管理制度,如企业员工关于智力成果归属、员工的保密义务、相关人员的竟业禁止义务以及员工奖惩制度等、对外许可使用、转让相关知识产权的合同管理制度等;(3)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培训制度,对企业自己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具有较高的知识产权意识和知识产权管理的能力;(4)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奖励制度;(5)研发项目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3、制定规范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制度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是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知识产权战略可以使企业明确企业知识产权的发展方向,确立如何利用知识产权为企业创造财富。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包括人力资源战略、信息战略、申请战略、管理战略、经营战略、诉讼战略、保护战略、涉外战略等。

4、积极运用专利保护战略

专利是集技术、经济、法律三位于一体的产物,企业专利战略在企业发展中有其独到的功能和作用,是企业其他任何战略或规划不能替代的。在前述梳理企业知识产权现状的基础上,企业根据自身需要选择适合的专利战略模式。技术和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企业适合进攻性专利战略,企业积极主动地将开发出来的技术及时申请专利并取得专利权,利用专利权保护手段抢占和垄断市场。而技术和经济实力比较薄弱的企业适合防御型专利战略,即采取打破市场垄断格局,改善竞争被动地位。

5、积极实施企业商标战略

由于商标注册申请的周期较长,现阶段企业在梳理企业知识产权状况和确定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基础上,积极进行企业商标注册申请,以便在金融危机缓解的时候,正好使用已注册的商标进行企业经营。此番经济危机的来袭,已经使企业认识到沿海大部分企业的破产倒闭是其“低价策略”和“贴牌”战略的恶果,因此必须积极实施商标的国际化经营战略,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品牌。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真正实现对国外市场的渗透并最终取得国际市场竞争优势。

6、妥善保护企业商业秘密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可见秘密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企业应建立商业秘密保护制度:明确企业商业秘密的内容,确定商业秘密的等级;落实保密措施;与商业秘密接触人或潜在接触人订立商业秘密协议;制止商业秘密侵害行为等。

7、积极进行知识产权维权

经济危机下企业在倾向于缩减开支,减少投资。因此,对于那些知识产权实力比较强的企业来讲,可以针对市场中侵犯其知识产权的行为进行积极的维权,避免企业利益受到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