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科学发展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1.013

杉树湾村地处重庆市涪陵区珍溪镇北大门,各类森林覆盖面积14700多亩,耕地2625亩。2014年人均月收入2500元。农业主产玉米、水稻,经济作物以早季榨菜和南瓜、西瓜盛名,素有瓜菜之乡的美称。第二产业以加工碎石为主,辖区内有年产百万吨的碎石加工厂3座。有年产1万吨的榨菜加工厂1家,6年制义务教育小学1所,有896家农户,共农业人口2979人,是一个南来北往的商贾之地。

1制约该村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因素来源

1.1自然资源利用率不高、信息滞后

2011年,村政府引进一批核桃树苗和杜仲树,本村的土地资源较多,但只有少部分农民开展了植树造林,其他没有加入该项目的土地大部分是荒芜的,没有人去管理上千亩的土地,也没有人去承包这些土地。原因在于该村地形崎岖,种植物零散不成规模,又由于人们的教育水平低下,大家没有创新或者因地制宜的意识,导致很多农副产品没有形成标准化生产。

1.2乡村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农民收入来源单一

2012年,该村进行坡改梯等改造,但仍有许多地方不尽人意。比如用于浇灌农作物的水池修建问题一直困扰着该村的农民,直到现在依然没有较好的规划建设。该村没有专业的农业专家进行指导,并且大棚建设还没有达到规模化、科学化、标准化,没有把其效益达到最大化,农民没有预防水灾、旱灾、蝗虫病等各种灾害的知识和设备,农民的最主要收入依然还是来自传统农作物,没有向香菇、西红柿等其他新兴经济作物靠近,收入单一。

1.3农民整体素质不高,改革创新难度较大

调查结果表明,该村农民的素质偏低。这可以说明农民的保守性比较强,接收新兴经济作物比较困难,想要改变这一现状难度比较大,该村政府人员需要做的工作量比较大,需要对该村农民集中召开多次会议,加大力度宣传农业改革的相关知识。

1.4社会基础建设发展过于缓慢

该村从2011年就开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但是还是有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比如在最近三年时间里,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农村交通不够健全,农业产业链依然没有成型,导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外来投资。同时,医疗设备欠缺,街道路灯和文化广场没有较好的规划建设等一系列问题依然存在。

2政府扶持与“三农”政策走进该村的巨大变化

2.1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发展现代农业,改善农村落后面貌

十报告专题阐述了“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提出了关于“三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该村委会认真贯彻党的会议精神,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完善和强化各项“三农”政策,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以下是该村政府在这两年的工作成效。

2.1.1促进交通发展新常态

2013年5月,村政府响应上级指示,该村开通农运客车,这项工程旨在让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让部分农民有了就业机会。进一步拉近城镇与乡村的距离,方便当地百姓,刺激当地的消费,利用地处交通便利的优势,促进交通的长期发展。

2.1.2积极开展农村土地责任承包制

2013年,村政府开展了以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模式,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农民群众务农种粮的积极性以及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适应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搞活农村经济。同时,村政府还召集承包者集中辅导有关农业知识。他们把外出打工的荒废土地租借来大面积的种植榨菜、玉米、西瓜、南瓜等。一则避免了土地的沙漠化,二来为外出打工的农民增加了经济收入。

2.1.3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该村建立6个养猪厂和两个蜜蜂厂,并且进行生猪品种改良,生产优质瘦肉型猪肉,适应市场需求,让农民真正做到养猪增收,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建立良种猪场,繁育大量的优质品种仔猪进行生猪品种改良。为此,政府做了规模化、科学化的详细计划方案。利用地理优势突出和饲料来源广、劳力资源丰富的优势,为当地养殖户提供了较好的饲养方案。

2.2着力发展民营企业,强化经济发展增长点

2.2.1企业扩建,提供就业岗位

2014年,重庆市涪陵区鸿企采石场和六池塘采石场在政府的监管下做相应的改造,不仅使安全性大大提高,而且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建了一倍,提供大约100个就业岗位。带动餐饮业和服务业的经济发展。另外,坐落在该村重庆市涪陵区国色食品有限公司由于污水排放影响了当地的饮水资源,在当地政府的监管和企业改造之下,成功的解决了污水排放的问题,建立污水处理中心,使当地的环境得到了良好的改善。现在,涪陵区国色食品有限公司从原来的20人规模达到了近200人的规模,不仅解决了当地农民的就业难问题,还促进周边村民的部分就业。

2.2.2发挥地理优势,加大创新力度

该村利用地理优势,榨菜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我们走访了重庆市涪陵区国色食品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他向我提供了该村7年的榨菜年产量和相应价格曲线图1。

从这个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有两个重要的因素决定着价格的变化:一是,产量的差值如果变化较大,会直接影响价格的波动,通常是产量达到了某一值时,价格会下降,形成了供过于求的局面。二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的宏观调控,市场经济逐步趋于平稳,在前几年的价格变化看来,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增长的。我们考虑市场供应量和产量之后,认为产量在10000吨左右较为合理,这个数据对于该村农民来说是一个极其关键的信息。

2.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民生工程

2.3.1教育方面

该村的杉树湾小学,在校人数约500人,开设幼儿园和小学。在校的学生大部分家长在外打工,留守儿童较多,教育的重任在很大程度上交给学校。面对这个棘手的问题,当地政府和校领导,通过地方政策,学校招进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并且学校为幼儿园引进一批教学工具,改造校园的建筑,使学校的基础设施进一步的得到完善,缩小城镇的小学的硬件差距。

2.3.2医疗方面

该村在前几年没有定点的诊所,只有一个私营药房,导致在以前看病难的问题十分突出。这几年在村政府的规划下,建立了两个定点医院,农民不仅可以在这里看病,还可以凭借医疗卡享受一定的优惠。另外,该村的乡村医生会每年去涪陵区培训中心进行免费培训,学习更多的医学知识,提高了村医生的就医水平。

2.3.3住房问题

近年来,村政府按照新农村的建设要求,2013年,该村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国家给予了住房补贴,绝大多数农民住进新房,这项工程让农民真真切切感受到党和国家惠民政策,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解决了农民住房难的问题。

3建议

3.1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推进环保工程建设

该村两个碎石厂在生产过程中,造成粉尘污染较严重。一方面,建议改进碎石场的机器设备,降低灰尘排放量。另一方面,建议在碎石厂周围种植树苗的同时,政府要坚持抓好环境监管和治理工作,建立健全有效保护机制,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立生态恢复方案。

3.2保护水资源,修建水库

该村遇到旱灾的情况时,生活用水很紧张。如果修建一个较大的水库,利用地理条件,自然会蓄水。当然,现有的水资源要加强保护,坚决杜绝以污染水资源为代价的企业投产。

3.3加大引进投资力度,发展现代化农业

该村建立的大棚基地和畜牧场,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向外界宣传引资,使更多的投资商前来投资,并且建立健全现代化农村基础设施,以农业促工业,以工业带农业的经济模式,促进该村的经济长足发展。

3.4提高该村政府的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

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农民也对“三农”政策的了解也越来越多,这就对政府对上级政策对接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最重要的是政府要提高化解矛盾能力,把工作及时完成,遇到问题及时处理,要坚持依法行政,让权力运行更加规范透明,让农民更加放心满意。推进村民自治制度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保障村民的合法权益。

4结论

针对现存的各种问题,我们通过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数据处理分析,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建议。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因素的限制,导致调查不够全面,如在社会保障等方面没有涉及。通过此次社会调查可以看出,预计今后5年的发展该村村民基本达到小康标准。不可忽略的是,环境污染问题和老龄化问题依然是影响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可忽略的因素。

参考文献

[1]李克军.乡村视野:“三农”问题的调查与思考[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23-28.

[2]翟帅龙.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落实科学发展观――假期社会调查报告[J].农村.农业.农民(B版)(三农中国),2005,(11):40.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数理统计 社会经济领域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数理统计学的快速发展,数理统计在社会经济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数理统计能够有效地预测和把握工农业生产中的经济状况,及时了解和应用经济变化的规律。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可以通过运用数理统计知识与方法有效分析经济问题,把握经济发展的规律,从而作出正确的经济管理决策,降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经济风险,使经济效益最大化,促进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一、数理统计概述

数理统计是数学学科中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随机现象中的统计学规律,利用相关的统计学规律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受经济全球化与知识经济理念的影响,数理统计在社会经济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如今,在社会经济领域通过分析抽样数据解决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已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方法,数理统计学的知识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数理统计学以其独特的思想方法和特殊的研究课题,逐步拓宽了数理统计的应用领域,并与其他经济研究学科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是数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内容,在社会经济中的工农业、科学技术、军事等领域得到了大范围的应用与推广,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利用数理统计学相关的知识和方法时,我们要认识到很多社会现象并不存在确定的规律,要以大多数人的利益为出发点运用数理统计的知识进行观察和研究,在认真分析相关数据和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例如在产品销售领域中,我们可以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一些商品的销售情况进行分析,进而预测这个商品行业的整体销售情况及未来发展前景,或者根据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推测出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为制定出合理的经济发展计划提供依据。除此之外,数理统计在应用范围还有很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成为解决经济问题的一种常用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此外,利用数理统计对社会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还具有科学、便捷、实用等特点,能够为社会经济领域的研究和预测提供数据支持。

二、数理统计在社会经济领域中的应用

数理统计在社会经济领域中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差不多所有的社会经济领域都与数理统计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联系,只要在一个领域内需要和各种数据信息打交道,在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方面,都可以利用数理统计学的相关知识。具体说来,数理统计在社会经济领域中的应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工业生产领域中的应用。在工业生产领域中,可以通过收集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及时预知工业生产过程中一些潜在的问题,从而及时进行纠正,保证工业生产的顺利进行。此外,在工业产品的抽样检验等问题也需要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

第二,在农业生产领域中的应用。数理统计可以有效解决农业生产领域中耕种条件、选种、选择肥料等方面的问题,为促进农业生产提供数据支持。很多重要的数理统计方法和措施都是根据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总结出来的。例如,著名的数理统计学家费歇尔就曾在农业试验站工作时,通过进行田间试验,得出一些有重要意义的数理统计设计与分析方法,推动了数理统计学科的发展。

第三,在医学与生物学领域中的应用。在医学与生物学领域中,数理统计学知识已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数理统计学可以通过一些有变异的数据中发现重要的统计学规律,对研究人体的变异情况有很大的帮助,也能够通过数据分析,对一种治疗方法和药物的效果作出评价。

第四,在经济领域中的应用。如上文所述,数理统计可以通过研究一种商品的销售情况,预计整个行业的销售情况,甚至可以对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做出分析和预测。

第五,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现阶段,数理统计的方法已在企业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企业的加工、生产、销售等各环节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体说来,数理统计可以通过研究企业管理中的相关数据,在产品开发、市场分析、质量管理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数据支持,帮助企业及时了解产品的动向以及市场的发展趋势,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结语

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很多领域都需要通过分析相关的变量因素,掌握经济发展的规律,从而为经济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因此,数据统计在社会经济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能够有力地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和数理统计学知识的不断完善,数理统计的知识与方法也在不断地充实与完善,借助现代化的数据处理工具,数理统计必将在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一般项目(2013Y097)

(作者:丽江师专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金融数学、金融统计)

参考文献: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范文第3篇

关键词:湖北;综合竞争力;中部六省;比较分析

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与河南省、安徽省、江西省、湖南省、重庆市、陕西省为邻。省域内多湖泊,有“千湖之省”之称。全省面积18万平方公里,2005年总人口5710万人。2005年全省完成生产总值6484.5亿元,比上年增长11.4%,是1998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2005年在全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第18位,比2004年下降了4位。在中部6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第4位,2004年排名第1位,下降了3位。依次落后于河南省、山西省和湖南省。

一、湖北在中部崛起中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多元统计分析

湖北省作为中国中部六省之一,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已取得了相当成就。如何客观、准确地评价湖北省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在中部6省中所处的地位,进而提出湖北省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这是实践提出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中部崛起的战略背景下,对湖北省综合竞争力各项指标进行分析,不仅是提高认识水平的需要,也是湖北现实发展提出的要求。本文运用经济学理论、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中部6省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因子分析,探讨了湖北省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格局及实现均衡发展的途径。

基于因子分析法进行的综合评价,亦适用于对中部六省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综合评价,其基本步骤如下:假设有m个省,n个评价指标,则矩阵Xij即为评价样本矩阵。

原始矩阵的标准化。为将不同质的指标综合加总,对全部指标进行标准化(无量纲化)处理:Yij=(Xij-Xj)/dij,其中:i=1,2,3…m;j=l,2,3…n;Xij为第i个城市的第j个指标值;Yjj为第i个城市的第j个指标标准化后的数值;Xj为m个城市的第j个指标均值;dij为第i个城市指标的标准差。

求出标准化矩阵y的相关矩阵R。

求R的特征值,并根据特征根确定相应的正交化特征向量。

计算特征根的累计贡献率。根据累计贡献率大于85%的原则,确定主因子的个数和相应的特征向量矩阵。与此同时,计算最后综合得分的加权权数则由每个主因子的信息贡献率确定,即每个综合指标的权重由它对综合评价的贡献率确定,其大小取决于指标间的差异。

计算主因子得分值。

计算综合评价总得分值。总得分值越高,说明该省综合竞争力越强。

二、综合竞争力实证分析

(一)评价指标的选取

本文所研究比较的综合竞争力主要是比较6省经济功能的强弱,关键是各省经济的聚集及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比较,为了定量测量和实证分析的需要,依据科学性、可比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结合中部6省实际情况,选取能反映各省综合竞争力的16项统计指标,建立相应的统计指标体系,具体如表1所示:

这16项指标分别从一省的综合经济、财政状况、产业结构、发展环境等方面反映其综合竞争力,指标统计数据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7》、《中国工业统计年鉴》整理而得。

(二)求R的特征值以及贡献率

计算过程借助于SPSSl1.5软件操作完成。将原始数据标准化后,可建立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R的特征值及贡献率如表2所示。

从表2可知,变量相关系数矩阵有三大特征根:9.040,1.646,1.543。它们一起解释了变量X的标准化方差的87.347%(累计贡献率)。这样,对于此项研究的绝大部分要求,前3个主成分提供了原始数据所能表达出的足够的信息。主因子分析(factor)过程相应提取3个主分量:F1、F2、F3。从主成分方差值可以看出,全体变量能较好地被主因子F1、F2、F3解释。

(三)建立因子载荷矩阵

对提取的3个主分量F1、F2、F3建立原始因子载荷矩阵A,同时,为便于对各因子载荷作合理解释,对其进行旋转使其结构简化,使得每个因子的载荷的平方按列向0或1两极分化,以起排除噪声干扰的作用。如表3所示。

以湖北省为例计算湖北省的综合竞争力时,分别将因子负荷矩阵(见表3)中3个成分所得和湖北省的16个指标相乘:

Z1=-0.068X1+0.008X2+0.090X3+…0.093X16

Z2=0.078X1+0.111X2+0.048X3+…0.038X16

Z3=-0.069X1-0.046X2+0.015X3+…-0.090X16

利用表2解释总方差时,用每个主成分上的特征根来累加湖北省的总体得分:

Z=9.040Z1+1.646Z2+1.543Z3=41387366

(四)因子评分

统计6省对应的指标值,运用同样的分析方法,得到各省的综合竞争力得分:湖北41387366分;河南40783768分;安徽35458192分;湖南28847481分;江西21321325分;山西20995613分。

三、结论与启示

近年来,湖北社会经济的基本特征仍然是经济、工业、农业和科技4个“大而不强”的现状。尽管湖北地区拥有众多的资源优势,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与全国其他省域相比,经济总体水平、对外经济开放水平和城乡收入水平还是比较落后。湖北省的GDP虽然逐年稳步上升,但是,经济增长速度在全国所占的比重不增反降。这不能简单地用“发展不够、思想解放不够、工作落实不够”进行概括,关键问题还是湖北在中部崛起战略中综合竞争力不强。

但是,从综合竞争力的因子分析来看,湖北拥有中心城市的巨大发展潜力。即湖北武汉在中部五省的地位是其他几个省市无法取代的,无论是我们的人均GDP还是我们整个社会发展的水平,城市化水平都在中部五省中处于领先地位,在147个大中小城市里面,中部唯一的一个特色大城市就是武汉,所以以武汉为龙头的城市圈是不容置疑的。在中部崛起的发展进程当中,湖北省应起着举足轻重的领军作用。

参考文献:

1、尹继佐.城市综合竞争力――上海经济发展蓝皮书[M].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2、薛薇.统计分析与应用[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郭显光.如何用SPS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1998(2).

4、陆新根.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宁波等国内若干城市的竞争力比较研究[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5(2).

5、赵凌云.中国中部地区发展报告《中部兰皮书》[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范文第4篇

1.1目前,由于各学者学科背景的差异性,针对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度评价的侧重点不同,给出的相应指标体系并未达成一致看法.因而,在对不同区域环境与经济协调度评价时,应避免盲目效仿,而应从研究区域实情出发,合理选取评价指标.为此,本文以协调发展理论内涵为依据,从区域环境与经济发展特征出发,遵循指标科学性、系统性、可获取性的原则,参考了近些年发表的关于环境与经济协调度评价的具有代表性的指标体系,并对使用频率较高的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独立性分析处理后[23],最终选取了27个评价指标构成山东省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1.2数据来源文章所采用的原始数据及相关计算主要来自《山东统计年鉴2013》[24],部分数据来自相关年份《中国统计年鉴》.

2研究方法

2.1数据处理与指标权重赋值

2.1.1数据处理由于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的指标较多,为了消除指标间量纲的差异,使数据之间具有可比性,需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数据无量纲化通常采用极差标准化处理,用于计算山东省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中不同指标的功效系数。

2.1.2指标权重的赋值不同指标在评价系统中的重要性不同,当前学术界对指标权重赋值采用的方法众多,主要分为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由于每种方法有不同程度的缺陷和片面性[26],本文采用熵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分别求出指标权重后,再将两种方法所得权重进行综合处理,结果即为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各指标权重。

2.2协调发展度模型

根据山东省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发展状况,借鉴相关协调发展研究[3]的基础上,从耦合协调发展定义出发,建立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协调度只是反映f﹙x﹚与g﹙y﹚两个子系统有序发展关联性和互动耦合作用,并未体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整体“功效”和“协同”效应.为此,在协调度的基础上引入协调发展模型,以进一步反映区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整体协调综合发展程度。通过﹙4﹚、﹙5﹚两式,测算了山东省2003年以来10a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综合效益、综合评价指数、协调度及协调发展度,协调发展度类型划分标准见文献[28].

2.3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预测

预测是进行决策与调控的基础,现有的预测方法主要有回归分析法、时间序列法等,这些方法难以适应系统复杂、数据量少的问题.灰色系统GM﹙1,1﹚模型不仅预测精度高,也能在数据有限、系统复杂的情况下有很好的预测效果[29].为了深入探究山东省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在未来发展趋势及演变情况,在协调发展度结果的基础上,通过GM﹙1,1﹚模型对其未来协调发展度进行预测.

2.3.1协调发展度预测根据GM﹙1,1﹚预测模型,得出社会经济预测模型为。

2.3.2预测精度检验为了检验模型预测精度是否符合要求,根据式﹙6﹚、﹙7﹚得到2003−2012山东省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预测值﹙见表4﹚,并将预测值进行残差检验和后验差检验[30],结果均满足预测模型精度要求.根据表4预测值,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误差都较小,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96%、2.19%.故在未来经济波动幅度不大的情况下,本文所建GM﹙1,1﹚预测模型可以用来进行预测.

3结果与分析

3.1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时序变化分析从图1可以看出,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总体上呈现出明显的上升的趋势.从时序发展速度来看,社会经济效益指数发展变化快,除2008−2009年稍有放缓之外,其他时间段均为均匀快速上升增长.与社会经济相比,生态环境则呈波浪形缓慢曲折发展.生态环境效益除在2006−2008年发展较快外,其他时间段平缓发展,且慢于社会经济.从效益指数值来看,生态环境效益初始值较高,但发展缓慢,且在2003−2006年为负增长,因而10a内变化量不大,社会经济效益初始值虽较低,但发展速度快,效益指数与生态环境差距不断缩小,自2010年超过环境效益后一直处于快速增长状态.从效益指数变化幅度来看,社会经济效益变化幅度大,平均年变化率为8.89%,生态环境变化幅度小,年均变化率仅为0.75%.这一方面说明经济发展在生态经济系统中占主导地位,另一方面也体现出环境对生态经济系统发展的制约作用.山东省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大户,也是受渤海跨海通道建设影响最明显的地区之一.因此,在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山东省要积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努力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双向促进和良性循环协调发展.

3.2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分析图2为协调发展时序动态,从协调发展类型来看,山东省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处于0.660~0.852之间,即从初级协调发展阶段向良好协调发展阶段转变,说明山东省当前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良好.根据协调发展度类型划标准,协调发展度可以明显分为3个阶段:2003−2004年为初级协调发展阶段,2005−2009年为中等协调发展阶段,2010年后开始转入良好协调发展阶段.在初级协调发展阶段中,经济发展一直滞后于生态环境,属于初级协调发展类经济滞后型,说明此阶段山东省生态环境发展状况较好.在中等协调发展阶段,虽然经济发展仍一直滞后于生态环境,但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二者之间的距离不断缩小,到2009年时,生态经济转变为经济环境同步发展型,反映了此阶段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相互协调,比例配合得当.在良好协调发展阶段,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距离继续缩小,协调度不断提高,并在2010达到协调度最高点之后由于社会经济继续快速发展,生态环境开始滞后,生态经济在2012年开始转变为良好协调发展环境滞后型协调发展类型.在图2中,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综合评价指数和协调发展均呈平稳发展态势,反映了各指数内在的互动关系和相互约束作用.生态经济协调度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而综合评价指数则相对较低,表征了在测度时间段内,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两个子系统虽是协调有序、相互影响,但由于各子系统低水平效益,未能使系统整体功能增强,因而协调发展度未能达到较高水平.在此阶段,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是综合评价指数,反映了在一定时期内,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主导方向是不断加强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相互影响、协同共生、促进物质交换频度的同时,努力提高二者的功效水平,增强系统整体功能.

3.3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预测结果根据山东省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预测模型,通过式﹙4﹚、﹙5﹚计算得到2013−2030年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发展状况,其发展趋势见图3.按照现状预测,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发展趋势将总体上处于先上升后下降状态.在协调度中,协调度曲线自2010年达到最高点之后逐渐持续快速下降,并于2030年低于0.4.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滞后,使得原本处于协调一致状态的两个子系统数量上比例失调,结构上缺乏有效的相互促进和协同一致的交换匹配,导致二者之间的演化趋势背离系统整体的良性互动,从而引发对生态经济系统的负反馈调节和约束作用,促使其协调度不断下降.协调发展度曲线初期由于系统综合评价指数的提高而在发展初期不断攀升,并于2024年左右达到其最大值,但由于受生态系统协调度不断下降的制约和瓶颈作用,使得协调发展度在达到最大值之后开始下降,并呈加速衰退下降趋势.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促进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不仅要体现系统总体功效的协调,也要达到系统内部结构的和谐有序.2013−2030年是按照山东省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自2003年10a以来协调发展变化作出的预测,是在渤海跨海通道“零替代方案”下得到的结果.然而,渤海跨海通道的建设势必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山东省生态经济的协调性,特别是对生态环境的负向影响.因而,这种只重视经济的高速发展而以环境保护发展滞后为代价的发展模式,是难以维持区域的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必须在当前及未来的发展中引起高度重视.

4结论与讨论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范文第5篇

理制度的有效实施,各级统计部门因地制宜地应用相应的统计方法,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全方位的统计,发挥着统计信息在社会经济管理工作中的基础作用,从而显示了统计工作在社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但是在实施在地统计的过程中,各级统计机构特别是县(区)级统计局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统计方法制度不健全、基层统计单位数量急剧增加、统计调查指标越来越细化、开展调查工作的难度进一步加大、面对同级政府部门开展统计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等等。诸多客观因素要求县(区)级统计局要进一步整合资源,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和基层统计调查队伍,进行统计制度创新和统计工作创新,不断提升统计服务水平。

如何有效促进县(区)级统计局的资源整合,使其在新社会经济形势下能履行统计职能,发挥其在监测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市**区统计局在近年来的工作中,提出了“建设标准化统计局”的目标,并在工作实践中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探索和研究并提出了建设标准化统计局的有效组织模式。

一、县(区)级统计局的工作现状

在我国现行行政管理体系下,县(区)级统计局是县(区)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在业务上受上级统计部门的指导。因此,在工作上,县(区)统计局的各项日常工作具有双重性特点,所以,从县(区)级统计局的目前现状来看,具有工作人员少、工作量不断加大、统计职能偏失及办公条件相对紧张的局面。

1、工作人员状况。以**区统计局的情况看,在地统计前全局只有5人,3位局长、2办事员兼科长,各项工作均是业务局长带头做,每人要对口市统计局的多个业务部门,工作紧张程度可想而知。在地统计后成立了城市综合抽样调查队,招录了工作人员和在地统计员,近年来区政府通过干部调配、安排军队转业干部和招录公务员,目前全局人员共22人。按照区政府三定方案成立了三科一队,能比较全面地履行本区域内的统计调查工作。但是按照对口市统计局的工作任务,不论专业大小和工作量的多寡,每个条口只能安排一个人负责统计业务,在部分专业和工作上还存在“一人多头”的现象。在对**市六城区的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了类似的情况,相对于繁多的统计业务和双重的领导部门,县(区)级统计局的人员状况仍然显得相对紧张。

2、统计工作量情况。在地统计前,区统计局只统计本区属的调查单位,并相应承接市统计局、城调队下达的部分抽样调查和专项调查。在地统计特别是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后,各专业限上调查都进行了调查扩面,并对从未开展的社会服务业、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了抽样调查,劳资统计全面在地并要求扩面调查,统计行政管理也逐步实行区域化管理,因此在统计业务上,出现了统计工作量急剧上升的局面。同时,在地统计以后,区政府更加关注区域经济的发展,更加注重通过统计专项调查来了解社情区情。因此,县(区)统计局面临开展优质统计服务所带来的工作量也急剧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