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络培训管理制度

网络培训管理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络培训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网络培训管理制度

网络培训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示范基地;东北财经大学;大连保险;网络大学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一、项目背景

2008年4月,中国保监会下发《保险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培训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保险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在任职期间,必须接受中国保监会组织的继续教育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书”。中国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须对培训参与及考核结果进行记录,并要求“不断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整合培训资源,优化培训队伍,推进培训工作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 中国保监会原主席吴定富在2010年全国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进一步完善监管干部培训制度,充分整合各类培训资源,不断加大培训力度,要坚持按需培训的理念,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2010年第2号文件,《保险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规定》中提出:“保险机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应当通过中国保监会认可的保险法规及相关知识测试,保险机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应当按照中国保监会的规定参加培训。”

与此同时,据《保险营销员管理规定》、《保险中介从业人员继续教育暂行办法》等文件规定:“保险中介从业人员接受岗前培训时间累计不得少于80小时,其中接受保险法律和职业道德教育时间累计不得少于12小时。每人每年接受后续教育时间累计不得少于36小时,其中接受保险法律和职业道德教育时间累计不得少于12小时。”加大对保险营销人员的教育培训投入和力度,强化对保险营销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知识培训,狠抓保险营销队伍的诚信建设,稳步提升保险营销员队伍整体素质,对防范风险、保护被保险人利益,维护市场安全稳定运行,促进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现代远程教育为主业的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秉承“为学员创造价值”的办学理念,以其雄厚的教育资源、丰富的办学经验,为提升我国保险从业人员继续教育质量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作为具体实施单位,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与中国保监会大连监管局、大连保险行业协会合作,创办了大连保险网络大学高管学院,并在此基础上创办了大连保险网络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建立了大连以及全国保险系统首个行业性的在线教育平台,使保险业高管培训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项目规模

项目设立大连保险网络大学高管学院,每年两期4个月,为大连地区640名保险高管人员提供培训服务;项目设立保险营销员继续教育学院,2011年首次对2万名保险从业人员提供继续教育网络培训;设立保险管理干部学院,为保险公司、中介的一线业务人员提供网络培训。

三、项目运营模式

(一)学习模式:学分式培训管理

遵照相关文件精神,高管学院设计了学分制培训管理体系,通过课程在线学习、作业、答疑等学习环节确保学习过程真实有效,学院确立了形成性考核与“高管任职资格考试及证书体系”。在普通从业人员继续教育方面,确立了法律法规及职业道德培训采用网络培训的方式。

(二)师资构成:行业与院校相结合的师资队伍

项目坚持以培训需求为导向,遵循“紧贴需求,大胆引进,努力培养”的思路,整合金融行业相关国家机关及行业协会、高校专家教授、保险及相关领域实战精英三方面的师资资源,形成一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师资队伍。

(三)教学服务:专业服务中心

东财在线依托专业的学员服务中心(Call Center),开发了在线论坛、值机答疑等多种辅导系统,在线辅导系统和Call Center平台无缝衔接,形成了一整套涵盖热线电话交流、VOIP沟通的立体答疑解决方案;此外,东财在线负责为大连保监局开发具有针对性的平台系统,指导培训管理人员了解平台架构,熟练使用平台各项功能;在课程资源建设、部署及测试方面,东财在线负责提供课程、题库等资源,并有专人维护,保证课程的及时性、互动性。

(四)质量保证:专设质量保障部门实施全程监控

项目引入“ISO9001”和“CMMI”两大成熟质量管理体系,从保险行业E-trainin品体系的策划、开发、运营三个阶段,实现全过程质量管理、监控和持续改进。

四、项目创新点

(一)采用服务外包理念,创新业务运作模式

东财在线采用“服务外包”的理念,将大连保险网络大学作为一种教育服务外包(KPO),并不单单组织保险从业人员进行网上继续教育,还通过对中国保监会大连监管局以及保险从业人员的业务需求采集及调研,由专业的团队分析及策划,并付诸实施,将资源、技术、服务高度整合,真正实现服务外包。

(二)导入E-training,设计更全面的课程体系

项目结合保监局工作实际,通过导入东财在线E-training,为保监局建立一套能够紧密联系保险业改革发展实际,区分不同培训群体,在满足学员大规模和个性化学习需要的同时,彻底解决工学矛盾,实现全覆盖。根据中国保监会的文件精神和要求设计课程,建设一套覆盖金融保险基础理论、保险业改革与发展理论、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解读、保险监管有关规定、经济金融热点问题、重要保险案例研判、纪检监察警示案例、保险公司战略管理、经营管理、内部控制以及财务知识管理的高管课程体系与涵盖保险法律法规、保险业务知识、职业道德教育等多方面知识点的、业务及素质全面提升的课程体系。

(三)完善管理制度与培训管理模式,提升培训质量

在项目合作期间,东财在线建立起来了包含网络大学章程、教学管理制度、师资管理制度等几十项完整的管理制度,以此来保证大连保险网络大学的高效运行。在培训管理模式方面,建立学员及档案管理,学员调换岗位或是频繁跳槽,其培训档案仍会保留培训轨迹,方便教育部门进行有效的培训考核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接,构成人员人事档案;在教学服务方面,形成了全过程考核、组织考核等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体系。在考试方式方面,实行机考与考试预约制度,有效地提高了考试的质量和效率。

五、获中国保监会肯定的首个行业性在线教育平台

2010年4月15日,大连保险网络大学举办了正式启动仪式,中国保监会吴定富主席(前任)出席启动仪式并作重要讲话。吴定富主席对大连保险网络大学的正式启动表示祝贺,并对大连保险业针对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创新和尝试给予充分肯定,要求大连保险业继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高层次的人才队伍,为推动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大连保险网络大学是目前大连以及全国保险系统首个行业性的在线教育平台,他的启动标志着保险业高管培训工作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网络培训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基层员工培养。主要是指一线的检修人员和基层管理岗位员工,这部分人员需要很强的业务能力、技术能力以及沟通协作能力,其培训需求较单一但是要很深入。由AFC系统技术在行业内的发展现状决定了这部分人员的培训大多是来自司内的,由高一级别的员工对较低级别的员工进行定期的、有针对性的培训分享,同时启发部门内部的这一层次员工通过项目组共同钻研、共同编写等方式开发出新的培训课程,其过程除了能够整合不同员工的技术经验之外,也让员工在共同钻研的同时传承了自己的经验、借鉴了别人的经验,最终产出的成果也成了部门、公司乃至整个行业中权威的技术资料。基层员工的培养模式除了来自司内的这些针对性很强的项目之外,也有一部分来自外部培训机构。主要是根据部门工作需求以及技术现状,选择较为缺乏的技术领域,送出一部分基层员工进行培训,这部分送出的员工需要将在培训机构所接受的培训内容与部门系统设备情况相结合,对内部员工进行二次培训。

新员工培养。新员工的培养也是每年培训工作的一个重点项目,对于新员工的培训周期一般在一到两年。基层部门这一层级的新员工培养方面,除了公司文化、法律法规、部门文化架构等基本情况的培训外,主要以技能类理论培训和跟岗带教培训为主,同时会给到新员工一些关于部门目前技术难题或是设备故障遗留问题等专题,作为培训期的一个研究方向,要求新员工在培训期满前针对目前存在这些技术难题或是设备遗留问题进行研究,并以论文和调研报告的形式给出结论和成果,整个过程会有部门的资深员工作为新员工在研究这些问题时的指导老师,可以提供历时数据、指导项目和研究内容的方向。

外单位学员培养。随着全国很多城市的地铁建设工作展开,对地铁相关技术的培训需求也越来越多,而广州地铁作为其中一个领先的地铁公司,近些年也承接了十几个地铁公司的员工培训任务。为其他兄弟城市的地铁公司培养了几千名的各个层级的员工。AFC专业也承接了上百人的外单位培训任务。随着公司的培训体系不断完善,专门针对外单位的培训项目在部门内部也逐渐走向专业化、系统化。

基层单位在培训体系中的角色

基层技术部门其实承担着培训任务的大头,公司给出了总体的培训方向和指导方针,最终的培训实施还需要基层的员工一起实践和执行。众多的基层部门各自的业务范围、系统设备不一样,所需要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岗位胜任能力都不一样,作为最基层的技术部门,需要在公司大的方向下制定适合自己培训方案,从而培养适合自己部门业务的人才。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做好基层技术部门的培训角色。

公司培训项目的参与。从总公司到总部,每年都会根据公司的方向启动一些相应的培训项目,而且从技术型课程到管理型课程,从检修型课程到故障处理型课程都有,公司提供的这些课程开发平台为我们基层技术部门的课程开发、技术传承等培训工作起到了一个积极的启发作用,帮助基层员工掌握课程开发的相关工器具使用、开发方法,指导基层技术部门将培训工作如何更专业化的进行。所以,作为基层的技术部门,我们也会有专门的团队来积极的参与到总公司和总部的培训项目中,学习经验、领略公司未来的方向,同时也将这些由公司组织的培训工作开展经验带回部门的实际工作中。

自主开发的培训项目。除了配合公司的相关培训项目外,作为基层技术部门本身更多的是需要制定、开展自己的培训项目,来进行人才培养。

培训管理制度。广州地铁培训体系的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有一个完善的培训管理制度。培训体系架构是由总公司人力资源总部、培训学院和培训中心总牵头组织员工的相关培训事宜。各中心、部门、分部、工班都有相关的培训管理员,组成一个庞大的培训网络。在培训管理制度中主要涉及对培训项目的申报、预算、执行流程、进度控制等的规范,对内训师的管理、对培训管理员的管理制度、对培训教材和培训资料的管理制度、对各层级员工培训要求。

目前这种职工培养体系优劣性分析

网络培训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1.档案业务人员岗位变化频繁,流动性大,为教育培训工作带来难度。个别单位档案业务人员要么是新来的人员,要么是要退休的人员,新来的人员过一段时间,再有新进人员,就到别的岗位,要退休的人员,对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没有动力,更不爱参加教育培训,有的档案人员刚参加完教育培训,就调离档案工作岗位,新来的人员又不了解档案具体业务,工作很难开展。

2.经费问题,严重制约档案教育培训工作的发展。个别单位领导以资金不足,没有参加培训时间为借口,不支持档案业务人员参加培训,认为档案工作就是“看堆”,不用学习,谁都能干,对档案工作存在偏见,为教育培训工作顺利开展设置人工障碍。

3.档案业务人员专业理论和业务技能参差不齐,为教育培训内容和形式安排带来挑战。新上岗的人员更喜欢面授课程,更想尽快掌握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在岗多年人员则更倾向研讨、互动教学,更愿意学习新理论,补充新知识,提高业务创新能力。

4.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有的兼职教师对档案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要求认识不到位,抓不住授课重点,讲的内容可操作性差,语言不够生动,影响了教学总体效果。

5.建立健全教育培训管理体系,特别是教育培训管理制度、考核评估制度、监督奖惩制度等规章制度还有待进一步落实。

二、对策及工作思路

1.加强领导,健全机构,为教育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创造条件。领导重视,是做好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保证。市档案局成立了局(馆)长为组长的教育培训领导小组,定期研讨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并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投入4万元添置培训必需品;并把教育培训纳入市直目标考核体系,成为等级认定条件之一。

2.完善教育管理体系,加大兼职教师管理力度。我们先后制定了《档案业务人员档案培训管理办法》、《档案专业兼职教师管理规定》、《班主任工作制度》、《学员考试考核制度》》、《培训班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特别是针对兼职教师管理,市档案局定期对兼职教师进行登记、考核、评估、认定,对那些教学经验丰富,授课认真,讲课内容新颖、知识前沿、趣味性强的兼职教师继续留任,而对那些教学工作不负责任,知识陈旧老化,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兼职教师,聘任单位可随时决定解聘,同时报市档案局备案。

3.拓宽教育培训内容,创新教育培训形式,努力培养档案事业所需复合型人才。要想教育培训工作被社会认可,被广大档案业务人员积极参与,使教育培训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就必须从传统的培训内容向现代培训内容转变,从封闭的授课方式向更灵活、更多样的培训方式转变。

一是提倡实例教学和互动教学。要求学员参训时,可以自带部分档案资料,边学习,边操作,同时现场解答学员提出的疑点和难点;培训前尽可能地将相关材料准备好印发给大家;带领学员到部分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做得较好的单位实地参观学习,使学员们学有榜样,做有标杆。

二是采用网络教学。针对档案人员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差别大,培训时间、培训空间受局限特点,我们在继续教育培训上采取了网络授课,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不同授众层面学员培训需求,培训时间可长可短,灵活设置,体现了低成本、高效率、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优势。

网络培训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在模型当中,将管理分层、知识分类、需求分级的中心思想融入教育培训的需求分析、计划制订、培训实施和评估改进四大环节,辅以新型培训方式方法和培训评价机制的实践运用,确保地市级烟草商业企业教育培训管理工作实效性和针对性的提升。

(一)管理分层

明确培训的职责,激发各管理层次共同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将教育培训的层次分为市局(公司)一级培训、单位(部门)二级培训、基层单位三级培训三个层面。一级培训重在“广”。以面向队伍整体素质提升的要求为重点,突出思维创新和理念革新;二级培训重在“专”。以面向各项业务技能综合提升为重点,突出工作方法的导入和业务水平的提高;三级培训重在“实”。以面向员工的个性化培训需求为重点,突出培训的实效性和实操性。

(二)知识分类

按照地市级烟草商业企业专卖、营销、配送、安全、财审、信息、管理七条线,将培训内容划分为七大类,分别由归口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实现培训工作重心下移,形成齐抓共管、齐头并进的格局,切实发挥各业务部门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培训计划实施的效率和效果。

(三)需求分级

以员工需求为基础,结合不同员工的年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等客观因素,将同一个岗位序列中的员工划分为不同的级别(如常规级、领军人才级,或初级、中级和高级),帮助员工制定个人学习提升计划,以内部教练、“开小灶”、结对帮扶、办“小课堂”等形式,做到“缺什么补什么,少什么教什么”,使培训的内容和要求与员工接受能力相适应,以取得培训效果最大化。

二、建立地市级烟草商业企业教育培训管理体系运行长效机制

(一)建章立制,为企业教育培训管理体系运行提供保障

一是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细分需求、分层分类、分级培训、讲求实效”原则,制定《教育培训管理办法》,从成立组织、明确职责、实施管理、考核评价和奖惩等方面,充分发挥各层级管理干部的领导带头作用,以企业成长需求为导向,以岗位任职能力为标准,细分员工培训需求,通过分层分类分级培训,下移培训管理重心,落实培训计划,提升企业教育培训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二是建立评估结果运用机制,使评估结果与薪酬待遇、岗位配置及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对于在培训中表现积极,岗位技能和业绩持续提升的员工,予以适当的薪酬激励并进行评先评优;对于经过反复培训而不能胜任其岗位的员工,考虑调离岗位;培训活动体现出员工职业规划内容,在培训中让员工感知到培训对他们职业规划设计的帮助,使员工把培训同自己的职业发展相结合,化被动培训为主动培训,提高培训满意度和效果。

(二)建立内训师队伍,推动教育培训队伍的提升

企业培训除了要具备硬件设施,更要有一支优秀的内部培训师队伍。通过出台《内部培训师管理制度》,明确内训师的任职条件和工作职责,开展企业内部培训师评聘工作,建立内部培训师考核激励和退出机制,选派优秀内部培训师参加企业培训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认证等措施,逐步建立起一支素质精良的内训师队伍,发挥内部培训师对企业实际情况了解更深入,课程开发设计更契合企业需求,学员更容易认可和接受的优势,更好的营造企业内部交流沟通、比学赶超的氛围,推动学习型组织建设。

(三)利用外部教育培训资源,满足多元化培训需求

网络培训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2017hr个人年度工作计划范文1

一、建立健全人事行政管理的各项规范及管理制度、员工手册等

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规范及管理制度、员工手册 规范的管理制度是企业用人留人的起码前提条件,员工从进入公司到岗位变动,从日常考评到离职,人事行政部都按照文件的程序进行操作,采取对事不对人的原则,希望能达到各项工作的合法性、严肃性。

二、劳动合同管理

做好劳动合同的签订、解除及劳动合同档案管理等工作。本年度工作计划的重点是

1、劳动合同签订,续签、终止及时性;

2、员工转正及时性;

3、劳资关系(劳动纠纷次数、原因等);

4、档案管理完整性等描述。

三、员工评价的收集

为进一步加强对员工在一定时期内工作能力等方面的评价,正确把握每位员工的工作状况,建立公司正常、合理的人事考核评价制度,从而为员工的奖惩、晋升、调整等提供客观依据。根据公司目前经营状况,每月收集个门店人事评价表,对每个人进行考核评价。对不合格人员实行在岗试用、待岗培训或转岗,以保证员工队伍的高效率、高素质。

2017hr个人年度工作计划范文2

1、做好2016年客户满意度调查;

2、2016年底合同到期人员续签或终止意见收集;

3、继续健全人员的基本信息:

借助信息系统继续健全员工档案:个人资料、学历资料、体检资料、考核结果、职位变动、奖惩资料等一并存入个人档案。同时,进一步规范和建立健全入职、离职(外聘、辞退、辞职)程序及内部调入、调出等手续。

4、继续做好招聘工作:

严格按程序执行招聘工作,根据公司发展规划做好人员的甄选、面试工作。采取多种方式招募人才,保障各专业用人的需求:

1)、继续发挥网络招聘的作用,积极参加各大院校、社会招聘会等多渠道招揽人才;

2 )、继续与药科大学及高职院、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卫生职业学院等院校做好沟通交流,通过宣讲会、组织师生参观等活动,加大公司在校园的宣传力度,扩大公司在校园的知名度,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争取长期合作意向,为公司积极的输送人才;

3)、充分利用实习期或试用期,对招聘的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进行严格考察。

5、继续强化培训工作:

1)、培训工作严格按照公司《培训管理制度》执行,跟踪落实好培训整个过程,并且做好每个培训项目后期跟踪与效果评估,及时反馈;

2)、拟定企业《内训师管理制度》,建立《讲师个人业绩档案》,为内训师提供培训机会,对每一次培训师培训结果纳入《讲师个人业绩档案》,使内部培训师队伍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调动企业内训师培训积极性;

3)、对部门负责人,加大面对公司层面的培训要求,列入年中考核;

完善员工个人培训档案。

6、关注国家及地方相关劳动政策,避免用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