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托物言志作文

托物言志作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托物言志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托物言志作文

托物言志作文范文第1篇

编者按:散文形式自由,取材广泛,写法灵活,命题点多,一直是高考文学类现代文阅读题选文的“宠儿”。

散文主要有托物言志、议论明理、叙事等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各自相对独特的写作思路、写作特点。针对不同类型的散文,命题者的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本期将按散文类型组织文章,希望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散文阅读题。

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象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托物言志类散文,是指通过细致描绘某种具体之物的特征,巧妙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志趣愿望的散文。

从内容上看,托物言志类散文主要有托物喻人、托物抒情、托物寓理三种形式。

近六年,在湖南的高考语文试卷中,只有2009年出现了托物言志类散文――《云南看云》,该文是湖南本土作家沈从文先生的作品。针对这篇文章,命题者设计了五个题目:

16.“看过卢锡麟先生的摄影后,必有许多人方俨然重新觉醒,明白自己是生在云南,或住在云南。”句中“俨然”的含义是_____;就文章结构而言,该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_____。

17.作者希望“我们”也“静观默会天空的云彩”的目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在第2自然段中,作者写“云有云的地方性”的用意是什么?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简析文中云南的“云”的主要特点及象征意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紧扣《云南看云》一文中的“看”字,赏析该文主题的表达。300字左右。

这几个题目涉及理解词语的含义及作用、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鉴赏文章表达技巧、概括“物”的特点、归纳“志”的含意等考点。

对于托物言志类散文阅读题,考生可以考虑以下答题策略。

1.抓住作者评价景物特征的词,概括“物”的主要特点

托物言志类散文中的“物”通常是某些具体的植物、动物、物品等。这些具体事物往往外形特征比较鲜明。考生既要明确物象的外在特征或特点,包括形态、声音、色彩、气味等,又要联系外部环境,把握物象的内在品质。要全面准确地概括出“物”的特点,考生一方面要抓住那些生动形象描写“物”的特征的词句,特别要善于提取描写“物”的句子的修饰语,通过分析加工,从而把特点提炼总结出来,另一方面要善于抓住作者评价景物特征的词句来概括“物”的特点。

例如前面提到的第19题,前一个问题考查的是概括“物”的特点的能力。回答这类题目,考生要找准相关段落。综观全文,第三段集中写了云南的“云”的特点。其中有两个句子集中体现了作者对云南的“云”的主观感受:“云南的云给人印象大不相同,它的特点是素朴,影响到人性情,也应当是挚厚而单纯。”“色调出奇的单纯。”考生把这两句中的关键词“素朴”“单纯”抽出来,就可以归纳云南的“云”的主要特点。

2.抓住议论抒情语句,归纳“志”的主要内容

托物言志类散文往往把要抒发的情感和想阐发的思想,借助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一般来说,作者所描写的事物或物品并非最终所赞美的对象,真正赞美的对象常常隐含其中。这就要求考生通读全文,了解“物”的特征,抓住议论抒情语句,理解作者所言之志,即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在托物言志类散文中,所托之物大多被赋予象征意义。理解了“物”的象征意义,也就基本把握了文章所要表达的“志”。

怎样才能准确把握所托之物的象征意义呢?

第一,要全面分析文中对所托之物进行描写的句段,特别是那些细节描写的句子,从而概括出“物”的特征。

第二,抓住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

第三,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联系时代背景来理解“物”的象征意义。《云南看云》一文中的“云”就有象征意义,因此命题者在第19题的第二问要求考生简析文中云南的“云”的象征意义。

要理解“云”的象征意义,考生首先要了解“云”的特征,这一步在前面已经完成。其次,找出关键的议论抒情句。这主要集中在文章的第四段,如:“……云物的美丽景象,也许会慢慢地陶冶我们、启发我们、改造我们,使我们习惯于向远景凝眸,不敢堕落,不甘心堕落……”“就为的是这战争背后还有个庄严伟大的理想,使我们对于忧患之来,在任何情形下都能忍受。”“我们责任那么重,那么困难,所以不特多数知识分子必然要有一个较坚朴的人生观,拉之向上,推之向前,就是做生意的,也少不了需要那么一份知识,方能够把企业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放在同一目标上,分途并进,异途同归,抗战到底!”

考生还要看到文末注明这篇文章写于1940年,当时正是时期,社会动荡,人们在战乱中讨生活。

把这几个方面结合起来,云南的“云”的象征意义就可以归纳为“始终坚守一个庄严伟大的理想――把个人的发展统一到与国家、民族发展的同一目标上,抗战必胜(抗战到底)”。

3.结合文章主旨,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

作家佘树森说:“散文的语言,似乎比小说多几分浓密和雕饰,而又比诗歌多几分清淡和自然。它简洁而又潇洒,朴素而又优美,自然中透着情韵。可以说,它的美,恰恰就在这浓与淡、雕饰与自然之间。”为了让考生品味散文美的语言,理解词语的含义自然成了高考语文试题中一个重要的题型。

理解词语的含义,是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也就是所给语境中的具体含义。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要以基本义为基础,参照其他义项,再结合语境揣摩,最重要的是常常要结合文章的主旨,才能全面、准确地理解词语的含义。

托物言志作文范文第2篇

托(衬托)、对比、对照、借景(物)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联想、想象)寓情于景、融情入景、讽刺、象征、联想、想象、以小见大、类比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 联系起来。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什么是象征手法?它和比喻手法有什么区别?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艺术手法。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一般适用于抒情作品。

比喻可以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质,一般的比喻,其喻体分散在全篇文章中

什么是以小见大的方法 就是采用小的事情来表现大的主题的写作方法,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比方说,要你写一个以生命为话题的文章,如果你总是谈什么生命的意义之类的,这就很难去 写好.而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却可以绕过这些说教,给人以更生动可感的形象,如写与病魔作斗争的中学生,如写时时刻刻给予你关心的父母,如写下岗工人的努力 等等,你可以借助具体的形象来给生命着色,象语文课文《敬畏生命》,就是以柳絮这样细小的生物;《白蝴喋之恋》就是以一只小小的蝴蝶来对生命进行探讨。采 用这种以小见大的办法,这样在你的笔下,就会有五彩的生命了.再比方写爱国,你可以写一个小学生对红旗的爱护,看到别人对红旗不尊重就要加以指正等等.

那一般在什么情况下采用这种方法呢?一般是些很抽象的概念的话题时就可以采用(就是当你感觉到你要写的观点和你政治书上的观点相同),如"人生观""价值"等等啊.

采用这种办法应注意的是:一是要注意你所选择的小的材料和你的大的观点有相似性,能统一起来.二是要注意运用小的材料的过程中注意不要动不动就跑出来发议论.三是要注意运用的材料具有典型性。

什么是联想和想象?

联想就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有关的事物,或有眼前的事物回忆起以前的有关事物。例如冬天的早晨,看见玻璃上的霜花,就会想起美丽的孔雀开屏;看见老花 镜,就会想起奶奶给自己缝制布娃娃的情景;看见卷面上鲜红的墨水迹,就想起老师为同学们补课批改作业的情景;看见昔日的照片,就想起游山玩水的快乐时光; 看见一本旧书,就想起与同学相处的一件往事……这些现象,在生活中是非常自然的。我们把这些内容写进作文里,就会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再说想象。想象与联想就像一对亲兄弟,它们相似却不相同。它们的相似点都是想,联想是想起关联的事,而想象则是重新组合编排头脑中的形象、材料,创造出新的内容来。

什么是渲染?什么是烘托?

渲染是指用水墨或颜色烘染物象,分出阴阳向背,增加质感和立体感,加强艺术效果,亦可作“设色”解。清代恽寿平谓:“俗人论画,皆以设色为易,岂

知渲染极 难,画至著色,加入炉篝,重加锻炼,火候稍差,前功尽弃。”烘托是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外轮廓渲染衬托,使其明显突出。如烘云托月,以及画雪景、雨景、雾 景、晨昏、流水、白色的花鸟和白描人物等,一般采用外罩、围染的烘托方法。

类比是一种推理的方法,是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作出他们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这是《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说法,并举例说:“如光和影 都是直线传播,有反射、折射、和干扰现象等,由于声呈波动状态,因而推出光也呈波动状态。”我认为这一说法是正确的。实际运用过程中却有很多人(包括教 材)误以为类比就是同类相比,其不谬哉!“同类相比”是什么?请看《现代汉语词典》关于“比较”的解释:“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类事务辨别异同或高下。” 原来如此!

什么是讽刺?

“ 用讥刺和嘲讽笔法描写敌对的或落后的事物,有时用夸张的手法加以暴露,以达到贬斥、否定的效果。”这种表现手法,即为讽刺。用讽刺和嘲讽的笔法针对敌人或者落后、错误的、不合理的事物,有时用夸张的手法加以暴露,以达到贬斥、否定和批判的目的。

掌握托物言志的写法。

两篇文章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方法。前者借“陋室”抒发作者的情怀,借物突出志向。文章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引出文章主旨“惟吾德馨”,表明 “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然后描写陋室环境景色幽雅,交往人的高雅,主人的生活情趣闲适,展示了陋室主人的精神风貌,表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 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既突出主人“德馨”,又表明“陋室”不陋。最后以诸葛庐、子云亭类比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 和抱负。引用孔子的话结尾,隐含以君子自居之意,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突出“惟吾德馨”“陋室不陋”。

《爱莲说》中作者以莲花自况,借对莲花形象的描绘,寄寓作者自己的情感,从生长环境,写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质朴;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她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写她“香远益清”的芳香;从风度方面,写她“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这种描写,是将莲人格化,是把她作为

一 种高贵品质的象征,赞美她是“花之君子”。作者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思想感情。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如于谦的《石灰吟》,诗人借物咏怀,通过开采石头烧成石灰的过程及结果,抒发 了自己不畏艰难困苦的坚贞情操和清正磊落的高洁思想。又如《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病梅馆记》等都是出色运用托物言志手法的例子。“借景抒情”是指借助于描绘景物而抒发感情,感情寓于写景之中。如鲁迅《故乡》开头一段,作者并没有直接抒发“我”的悲凉心情,而是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来表达“我”当时的心境:压抑、窒闷、悲凉。借景抒情的例子数不胜数,如《风景谈》《荷塘月色》等。

二者有相同点。师生,都是间接抒情,不同于直抒胸臆。他们借助于叙述、描写、和议论的方式来抒情,使抽象的感情客观化、具体化、形象化,易于

被人理解接 受。其次,它们都可以使用象征、变形等艺术手法和比喻、排比、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以增强艺术感染力。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托物言志”是通过咏 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这些“物”不是“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是借助 写景来抒情,或景中含情,时时流露;或情寓景中,蕴而不露。这里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第二、“托物言志”中的“志”,含义很广,可以指感情、志向、情趣、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中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鞭挞、快乐、悲 伤等感情。 第三、“托物言志”不内容产生意境,作者的某种感情、志向通过与之相关的实物传达出来,即达到写作目的,可以叙述和议论。“借景抒情”要求达到思与境谐, 情与景会,寓情于景,情景相生,内容形成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的有立体感的审美意境.??“托物言志”和“托物寓意”有什么区别?答:“托物言志”是把自己的志趣、志向寄托在对某种物的记叙、描写之中。比如“爱莲说”。“托物寓意”是把一个深 刻的道理通过对某一物的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出来。比如“白杨礼赞”和一些寓言故事。二者的区别在于一个是表达自己的看法,个人的情趣,一个是讲一个公 认的道理。白描,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 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白描用于写景,只 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白描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

写作手法

指写作中使作品更好的艺术表现手法,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方面

表达方式常见的有五种: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修辞手法种类很多,但中学阶段只需要掌握常见的几种,其它较少见的了解就可以了。

以下几种大家应该熟悉的:比喻(明喻、暗喻和借喻,高中阶段应了解博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拟人、拟物),排比,设问,反问。其它的互文, 起兴等在文言文中用得较多,也可以了解一下。

表现手法较多,较复杂,下面都是常见的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作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各年级作文;教学计划;写作教学

作为一线语文老师,对于作文教学不应该具有随意性,而是根据学生实际为作文教学制订一个计划,下面是本人对写作教学的一点看法:

七年级作文教学应该有:

1.记叙与描写两种表达方式为主的综合训练。

2.能在写作之前养成编写提纲的习惯即在动笔之前能够有布局谋篇的意识。

3.能对人或物要有细致入微的描写。

4.学会多角度观察景物与各种观察景物的顺序。

5.作文中正确书写标点符号。对于七年级的作文训练应不少于十五个训练课时(每次训练最少要用两个课时),要有训练的总目标。

八年级作文教学应该有:

1.能用准确的语言说明事物的特征,更深一层地认识说明这种表达方式。

2.继续记叙、描写这两种表达方式的训练,并能够在叙事的基础上合理抒情。

3.写作能力方面,在七年级的基础上要有所提高,比如细节描写方面、布局谋篇方面,并能适当了解一些写作技巧。

4.扩大学生知识面学会收集资料,分专题。比如,传统民俗文化、中国古诗、有关战争的文学作品等等。

能力训练点集中在:

1.能捕捉细节去写人或叙事,做到叙事清楚、描写细致。

2.审题清楚,能抓住题眼,确定文章写作内容与写作重点。

3.欣赏一些写景状物类的美文,从中体验,并感悟其中运用的象征、托物言志等手法还有一些描写上所运用到的技巧。

4.学会认真观察事物并对该事物做详细说明,如是一件物品一定要对外部形态、内部结构、性质与用途等方面尽量一一具体说明。如果想要写事理性的说明文,我们可以结合他们的物理学或生物学课程让他们根据日常上课所见到的一些实验作为说明的对象,这样学生写起来就能得心应手。

九年级作文教学应该有:

1.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能准确运用抒情这种表达方式来抒发感情。

2.能就某一件事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评论。

3.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

4.记叙文写作要做到立意深刻、结构完整、过渡自然。

托物言志作文范文第4篇

1.学习作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培养学生遣词造句能力,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词语积累;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欣赏事物内在美的能力;

教育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珍惜时光的情感,鞭策努力学习,创造美化生活的热情。

学习方法:朗读;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接触过许多花草树木。大千世界,一草一木,只要你用心体会,你从中会获得许多启示。即使面对同一景物,在不同的心情下,都会产生不同的情感。《紫藤萝瀑布》的作者就是在自己弟弟身患绝症死后,自己面对紫藤萝花产生的感想。在这样的心情下,面对着盛开的紫藤萝,作者的所见所想又是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领略一下作者独特的心理体验。

预习反馈:

朗读下列词语,并给加点词语注音。

迸溅(bèngjiàn)伶仃(língdīng)盘虬卧龙(qiú)仙露琼浆(qióng)酒酿(niàng)

整体感知:

1、听录音,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并思考问题:

a、本文主要从赏花、想花和忆花三个方面来描绘紫藤萝瀑布的,试给课文划分层次;

b、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文中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C、这篇文章单纯地是描绘紫藤萝瀑布吗?试找出文中最能表现课文中心的句子。

思考品味

1、本文第一自然段独句成段的作用是什么?

(分析讨论后归纳:“我不由停住了脚步”说明作者是因为心有所动而止步。“不由”在这里点了作者从沉思到惊醒到被吸引的过程。那么他为何而沉思,又被什么所吸引了?这里的独句成段,既是作者内心的反应,又为全文埋了悬念伏笔。)

2、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然后思考

1)本段主要是从哪方面来描绘紫藤萝的?其特点是什么?本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本段主要是从花形来描写紫藤萝的。其特点是“像一条瀑布”。其中有总写:“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也有细写:“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进溅的水花。”在语言上,本段使用了比喻和拟人,尤其是最后“每一条紫色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的拟人手法,将贬词褒用,更是写出了紫藤萝花的可爱,顽皮,和阳光相映成趣。另外,文章还使用了夸张、排比和借代的修辞手法,细腻生动有趣。)

3、学习第三至七段

齐读第3-7自然段,思考本段又写了紫藤萝的哪方面?如何理解作者在本段中由花的热闹写到自己精神的写作思路?

(本段主要是描绘了紫藤萝的花色。其特点是热闹、却又沉静。作者在本段中由花色的热闹的描绘转入到花色的沉淀,沉淀的花在眼前,更在心上流动,流动的花荡涤了自己的焦虑与悲痛,留给自己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在此作者已经由花写到自己的心,并引入了“生死谜,手中情”的思考。表现出作者对死去的弟弟的怀念,自己的情感还沉浸在思念中。其中作者把花色写得越热闹越繁盛,就越体现出生命的可爱,就如“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这样就把生命的沉淀变成了对人生生与死的思考,更写出自己内心对深层次的兄弟情的思考,显得越发感人。)

4、学习课文八、九自然段

齐读第8-9自然段,思考:本段从紫藤萝的哪方面进行了描写?其特征是什么?其中作者为何

要提到紫藤萝的被与重生,其目的是什么?

(本段主要是描绘了花香。其特征是朦胧与长久。在此作者写到紫藤萝的被毁与重生,其目的是承接上段的生死谜而来的。花树的生死、荣衰暗示着人生的哲理。这就是花和人都会遇

到各种各样的不幸,都会面对生与死的痛苦,但同样也显示出生命的无止境。)

5、学习十、十一自然段

齐读10—11自然段。

(本段阐明作者从花中领悟人生意义,对花形、花色、花香进行总体提炼和归纳,由观花

而生情,由情而生志。所以作者说:“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

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这是“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从这里,作者领悟到了人生的意义,就是无论是人生的热烈,还是人生的生死,生命对于万物来说都有着顽强与美好,它是永恒的!所以作者“不觉加快了脚步”。这里和文章开头相呼应,从“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到“不觉加快了脚步”,其实是写出作者思想的一个变化过程,对人生的思索过程,从迷惘、惆怅、痛苦到领悟、宁静、喜悦。由此我们可以认为,一种对生命的新的认识已进入到他内心深处,他将为这新的生命观去创造更美好的人生。

教师总结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这就是生命的意义,我们今天的学生,更要懂得生命的意义,努力学习,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拓展延伸

作文训练:写一种对自己有启示性的植物。题目自拟,字数500字。

板书设计

紫藤萝瀑布

花形——犹如瀑布赏花——如人生的美好热烈

花色——热烈沉静想花——如人生的生死挫折

花香——朦胧长久悟花——如生命的永恒意义

第二课时

教师导学: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主要对文章的内容与写作手法进行了探究。今天,我们在从写作手法上对文章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主要学习本文在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学法指导:

托物言志:就是假托一种事物,赋以某种象征意义,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写景状物:是托物言志的基础。要求学生认真地观察景物,细腻地描绘景物。

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班内交流:

1、作者主要从哪些方面,按照什么顺序对盛开的紫藤萝瀑布进行描写的?

2、举例说明本文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3、从哪些内容上,可以看出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含蓄而深沉的?

4、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景中有情?请具体分析。

5、本文对景物的描写生动而细致,这源于作者的怎样的功力?这对你又怎样的启示?

体验反思

怎样理解:

1、“那时的说法,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关系。”?

2、“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的感受。

课堂反馈

1、课文中哪些句子能够引起你的情感共鸣?谈出你的体会。

2、你认为文中哪些景物描写的句子最好,请你仿写几句。

托物言志作文范文第5篇

【本期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伟大的自然为我们打造出鬼斧神工的山川河流,酝酿出神奇秀美的峰峦丘壑,滋生出绚烂多姿的花草鱼虫……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美不胜收的自然风光吧!请以“风景”为主题作文, 600字左右,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思路点拨】

自然风景是有生命的,怎样写好绘景的文章呢?

一、多角观察,展现特点。

观察是写景作文的基础,只有多角度观察,才可以让大自然的万千景象涌入眼底。用手摸摸,用鼻闻闻,用耳听听,用嘴尝尝,用心想想……只有对景物的形状、姿态、色彩、气味或质感了然于胸,才能抓住景物特征,才能笔墨传神。比如朱自清《春》中写小草,就是从质地、颜色的角度,用“嫩嫩的”、“绿绿的”来突出春草新鲜的特点。又如《三峡》一文中,仅以“清荣峻茂”四个字便写出了三峡水清、树荣、山高、草茂的特点。

二、多种感觉,细腻描写。

在写景时,为了收到细腻传神之效,我们还要调动多种感官,从多个角度感知景物。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作者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去描绘百草园的景物,写得有声有色有趣。

三、笔法灵活,表现力强。

作文时可以借鉴生动活泼的写作手法,或动静结合,化静为动,或正面映衬,侧面烘托,或简笔勾勒,浓墨重彩,或穿插背景知识,补充民风民俗等等。这样就能使文章摇曳生姿,富有艺术感染力,也会把读者引入“美丽的风景”中,丰富其人文内涵。

四、用心感悟,升华景色。

写作时还须从自然景色的色彩美、形态美、层次美中去领悟哲理美,让眼前之景升华到新的高度,使你的心灵得到一次洗礼,使你受到一种崭新的启迪。比如,杜甫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慨,苏轼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领悟。行文中可以采用托物言志、象征等手法,写小草的顽强、翠竹的高洁、落花的奉献……

五、妙用修辞,彰显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