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废物回收利用方案

废物回收利用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废物回收利用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废物回收利用方案

废物回收利用方案范文第1篇

To promote textiles waste recycling and re-use in China, the article analysed the relevant domestic laws and policies in detail. Furthermore, the author also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establishment of textiles waste recycling policy.

本文依据我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委出台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其评价标准》和《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南》行业标准,以及北京、广州和杭州等城市关于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地方标准,结合我国《废物资源化科技工程“十二五”专项规划》,国务院的《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和《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 — 2015年)》,以及《纺织工业“十二五”科技进步纲要》和《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文件,对我国关于废旧纺织品回收及再利用的相关政策及措施进行了梳理,以便行业及相关企业和社会团体进行了解和掌握。

一、我国与废旧纺织品回收及再利用相关的政策与措施

我国自2009年实施《循环经济促进法》以来,从国家层面和行业层面将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再生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列入“十二五”规划中。

从国家层面来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被写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并提出要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党的十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从纺织行业层面来看,我国《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支持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2015年初步建立纺织纤维循环再利用体系,再利用纺织纤维总量达到800万t左右的发展目标。加强资源再生循环及利用的重点任务是: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理念,逐步建立健全纺织制品回收再利用循环体系,制定相关的法规和标准,设立纺织制品回收再利用管理和监控体系等。

我国现行的与废物分类、回收及再利用有关的政策及措施,主要包括相关的法律、管理条例及“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相关内容(图 1),但缺乏针对与废旧纺织品回收及再利用相关的政策制度,无法满足废旧纺织品回收及再利用的需要。

1. 立法层面

法律法规是保证废物管理和有效利用的强有力手段。我国颁布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循环经济促进法》中提出“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简称“三化”),为垃圾治理工作的基本原则。但废旧纺织品回收及再利用在我国尚未进入立法层面。

(1)《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和危害性为原则

在我国2005年4月1日开始施行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实行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和危害性、充分合理利用固体废物和无害化处置固体废物的原则,促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发展。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八十八条明确指出: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2)《循环经济促进法》以废物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

在我国2009年1月1日起施行的《循环经济促进法》中,所称的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其中,所称的减量化,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再利用是指将废物直接作为产品或者经修复、翻新、再制造后继续作为产品使用,或者将废物的全部或者部分作为其他产品的部件予以使用;资源化是指将废物直接作为原料进行利用或者对废物进行再生利用。

仅就废旧纺织品回收及再利用制度建设而言,我国尚未在法律层面进行立法。例如,《循环经济促进法》中规定了建立健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对废电器电子产品进行回收利用、报废机动车船的回收拆解、机电产品的再制造,以及生活垃圾、污泥的资源化等进行了具体规定。但未将废物或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等内容纳入法律法规,且缺少实施细则。因此,上述法律在城市生活垃圾的管理中只起到原则性作用。

2. 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层面

垃圾分类的目的是回收和再利用。垃圾分类是指按照垃圾的不同成分、属性、利用价值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并根据不同处置方式的要求,将垃圾区分成不同的种类。

目前,我国涉及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主要为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图 1),在上述各种生活垃圾的分类管理标准中,对废旧纺织品的归类存在一定的差异。

(1)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行业标准已将织物垃圾归为可回收物

根据2004年12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由国家建设部颁布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其评价标准》的规定,城市生活垃圾可分为六大类:可回收物、大件垃圾、可堆肥垃圾、可燃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可回收物是指适宜回收循环使用和资源利用的废物。主要包括纸类、塑料、金属、玻璃、织物等五大类。其中,织物是指旧的纺织衣物和纺织制品,主要包括废弃衣服、毛巾、床上用品、桌布、书包、鞋等。

为了规范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标志,2003年建设部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志》,涵盖了14个垃圾类别标志,标志应按规定的名称、图形符号和颜色使用,以适用于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工作,同时也适用于有关产品的外包装。

2009年建设部颁布的《生活垃圾采用和物理分析方法》(CJ/T313 — 2009)将我国生活垃圾按物理组成分类为厨余类、纸类、橡塑类、纺织类、木竹类、灰土类、砖瓦陶瓷类、玻璃类、金属类、其他及混合类共11类。

上述 3 个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行业标准的特点主要包括:一是将废旧纺织品的名称统一为“织物”或“纺织类”,即英文为“Textiles”;二是将废旧织物作为生活垃圾的一种,并视为可回收垃圾。

(2)我国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南未将废旧纺织品纳入分类收集范畴

为提高我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各地选择适宜的生活垃圾处理技术路线,2010年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联合出台了《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南》,并将废纸、废金属、废玻璃、废塑料的回收利用纳入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范畴,但未将废旧织物纳入其中。

(3)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地方标准有差异

如表 1 所示,北京、广州和杭州等 3 个城市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对织物垃圾的归类、名称使用、回收箱的设置均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 3 个方面。

①地方标准对织物垃圾归类存在差异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中将织物归为可回收物类,这与建设部颁布的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其评价标准》国家标准相一致。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中的可回收物,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但已失去原有全部或者部分使用价值,回收后经过再加工可以成为生产原料或者经过整理可以再利用的物品,主要包括废纸类、塑料类、玻璃类、金属类、电子废弃物类、织物类等。

而广州和杭州将织物垃圾归在其他垃圾类中。其中《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中的其他垃圾包括大件垃圾以及其他混杂、污染、难分类的塑料类、玻璃类、纸类、布类、木类、金属类、渣土类等生活垃圾。而《杭州市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工作实施方案》中的其他垃圾主要包括:受污染与无法再生的纸张,受污染或其他不可回收的玻璃、塑料袋与其他受污染的塑料制品,废旧衣物与其他纺织品,破旧陶瓷品,妇女卫生用品,一次性餐具,贝壳,烟头,灰土等。

②地方标准对织物垃圾名称使用的不统一

各个地方的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对织物垃圾的名称使用并不统一。如《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中使用“织物类”,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其评价标准》国家标准中的名称相一致;《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中使用“布类”,而《杭州市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工作实施方案》则使用“废旧衣物与其他纺织品”。

③城市社区回收箱设置不便于织物垃圾的回收

北京市按照“大类粗分”的原则,一般将生活垃圾按照“可回收物、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其它垃圾”等 3 类设置回收箱;广州生活垃圾回收箱则分为 4 种:有害垃圾箱、其他垃圾箱、可回收垃圾箱和厨余垃圾箱。杭州生活垃圾回收箱也分为 4 种,包括可回收物、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和其它垃圾。虽然如此,但均存在一个问题:3 个城市的生活垃圾回收箱难以让居民辨识,废旧纺织品究竟应投放在可回收类垃圾箱还是其他类垃圾箱,难以界定。

3. “十二五”规划层面

国家层面和行业层面的“十二五”规划均十分重视再生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从制度建设层面、技术层面和再生纤维利用等方面均提出了具体的目标。

(1)从国家层面提出再生资源和生活垃圾回收体系和分类制度建设(表 2)

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要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另外,我国《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到2015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要达到80%,健全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制度。

再生资源和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需要制度保障,“十二五”规划充分体现了政府在制度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2)从产业层面提出废旧纤维回收和再利用体系的建设和标准制定(表 3)

在国务院出台的我国《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 —2015年)》中,针对废旧纤维制品的循环利用提出,到2015年我国再生纤维利用占纤维加工总量比重要提高到15%。

我国《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2015年初步建立纺织纤维循环再利用体系。建立健全纺织制品回收再利用循环体系,制定相关的法规和标准,设立纺织制品回收再利用管理和监控体系等。同时还提出,2015年我国再利用纺织纤维总量要达到800万t的发展目标。该规划从产业层面明确了“十二五”时期,我国废旧纤维回收和再利用体系建设和制度建设的目标,提出了再生纤维的利用水平。

(3)从技术层面提出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的技术主攻方向(表 4)

在我国《纺织工业“十二五”科技进步纲要》和科技部等部委出台的《废物资源化科技工程“十二五”专项规划》中,从技术层面解读了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利用。

《纺织工业“十二五”科技进步纲要》提出,“十二五”期间要重点完成50项节能环保关键技术攻关,其中包括 2项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利用技术,即纯化纤废旧纺织品的再利用技术研究以及天然纤维和混纺废旧纺织品的再利用技术。前者主要包括研究合成纤维材料的生物改性及生物降解、纤维废旧料的回收利用、开发纺织废料回收及再利用成套装置及技术;后者主要指开展废旧纺织品回收、清洗、分类分拣、再利用关键技术及相关设备的研究,以解决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的技术问题。

科技部等部委出台的《废物资源化科技工程“十二五”专项规划》提出,2015年我国废旧高分子材料产生量要超过4 000万t,同时提出了 8 项废旧纺织品资源化利用技术及装备的开发。

二、发达国家废旧纺织品回收及再利用的相关政策与措施

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早就开始了对废旧织物的回收及再利用研究。在欧盟众多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中均涉及了纺织品回收和再利用条款。例如:欧盟环境保护法(1990)第 2 部分,将废旧纺织品视为“可控制的垃圾”,列为回收、处理、可回收处理类的垃圾;欧洲议会环境委员会在2008年欧盟废弃物指令第二次修正案中,提出了纺织废弃物回收再利用议案,规定欧盟各国在2015年年底前必须构建纺织废弃物的回收体系。

英国政府倡导全体民众将废旧织物视为可回收、可再利用资源,并提出“零废弃经济(zero waste economy)”的社会发展目标,2008年英国织物再利用总量达2.7万t。

据调查,每年每个美国居民大约丢弃70磅重的旧织物,其织物垃圾总量约占城市固体垃圾总量的5.2%,其中只有15%的织物垃圾会被再利用,其余85%则被填埋处理。2011年底,美国纺织品回收协会(The Council for Textile Recycling)提出到2037年实现织物垃圾“零填埋(Zero by 2037)”的目标。

三、结论

废物回收利用方案范文第2篇

1清洁生产石油天然气

1.1在石油天然气开采时要注意不得违背国际公约的条例,禁止用含有化学物质的油气田化学剂,逐渐剔除油气田中具有微毒的化学剂,使用无毒的化学剂进行石油天然气开采。

1.2石油天然气在开发的时候要集中规划,结合各方面影响和被影响因素进行合理布局,进而降低石油天然气在开采中的损失,以及缩小占地面积,合理集中排放废物和实现油气的集中处理。

1.3在石油天然气的勘察开采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产生落地原油现象。在井下作业时要配备相应的刮油器、泄油器等设备。对落地的原油要及时采取回收措施,以保护不可再生资源的妥善利用。

1.4燃料泄漏造成污染我们熟知的问题,在石油天然气勘察开采中,要使用可控震源和环保型炸药,并采取全面的防渗措施,以防燃料的泄露现象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1.5钻井时,要制定环保型钻井体系,配备完善的设施,硬件设备,专业的作业人员,以保证钻井液的循环使用率达到95%以上,并且在钻井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应合理回收利用。

1.6井下作业过程中,对压裂液和酸化液要集中配置,并将压裂残液和酸化残液进行无害处理或者回收利用,操作过程中都要做好防漏、防溢、防刺等相关措施。

2石油天然气清洁开采是生态保护

2.1在油气田建设时,要以减少占地面积和废物的产生做基础,建设丛式井组,采用空气钻井、多分支井、小孔钻井、水平井等钻井的技术。

2.2勘测过程中,要采用核磁共振的技术,减少对生态平衡的破坏,进行科学环保测井;测井放射源的运输车辆也要安装定位系统,以做安全保障。

2.3在对油气田的勘察时,需要对爆炸点和行车路线进行合理的规划,避免让环境受到破坏,对爆炸点要及时采取恢复措施。

2.4石油天然气开采的过程中,要将不可回收的物质,进行充分燃烧,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达到80%的可回收率。

2.5石油天然气开采过程中,对附近植被的影响也是层出不穷的现象。在开采前,要注意做好防护措施,及时对被破坏的植被进行恢复。加强对地下水质的监控,防止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2.6在油气田被建设在鸟类必要的活动范围,及自然保护区时,其附近的油井、油田,会对其生态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要将采油管线及电线都埋置在地下,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3石油天然气开采中的清洁污染防治

3.1石油天然气开采中会产生许多固体废物,因此,对固体废物的存放、收集、处理都需要按照相应的规范采取合理的防渗措施,及时封闭试油的废弃贮池。

3.2在开采时,造成的污染,无论是土壤,还是植被,都要采取相应的方式进行恢复。

3.3注意各开采企业尽量采用SO2的尾气处理方式,对天然气进行净化处理。

3.4对石油天然气开采中出现的落地原油现象,应及时采取回收措施,在原油及废水的处理中,产生的油泥等,含有油类物质,对其利用率要达到90%以上,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以及危险物品的鉴别,对残余的固体废物,要依据相关条例进行识别,并采取无害处理或资源利用。

3.5在钻井与井下作业的过程中,其产生的污水和污油要作为资源在生产流程中进行循环利用,没有进入生产流程的污水、污油要根据情况采取废水处理、固液分离等处理方式,直至处理达标后向外排出。

4污染防治新技术的研发污染防治

作为石油天然气开采中的重点问题,其技术的研发鼓励以下几点:

4.1二氧化碳的驱采油技术,是低渗透地层中,注水的处理技术。

4.2采用压裂、酸化技术,将钻井产生的废物,所钻井直接处理,提高天然气的净化回收率,采用环境友好的压裂液、酸化液、钻井液、油田化学剂等。

4.3对井下作业的废液、油污泥、废弃钻井液等进行无害处理或资源利用,石油污染物的降解技术,受污染地下水、土壤的修复技术。

5结语

废物回收利用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PVC;生产;节能减排;意义;措施

一、引言

节约资源是我国各个企业都要严格执行的国策,节约资源有助于企业提高自身软实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企业产品质量,从而提高各个企业的地位。经过近些年地研究,很多企业都研究出了可靠的PVC节能减排措施,并应用于实际生产中,最终企业获得了良好的效益。

二、PVC生产过程中节能减排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能耗大国,但是我国的资源却很匮乏,为了能让国家更好、更快、更健康地发展,实施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势在必行。就目前的情况而言,PVC生产企业仍是三高行业,这并不符合我国今后发展的基本国策。因此,创建节能型企业、降低PVC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一系列问题,阻碍了PVC企业发展。PVC企业实施节能减排计划,有利于企业今后地发展,不仅能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还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可谓一举两得。

三、PVC生产过程中节能减排方法与措施

1.节能

就生产过程而言,PVC的生产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生产PVC时会产生巨大的热量。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我们不难发现在生产PVC时会产生大约65000kj/h的能量,但是由于生产技术、操作流程、器械设备等原因,生产PVC时产生的大部分热量都不能被完全回收利用。为了节约能源、降低能耗,大部分企业的做法是将HCl合成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用于冬季采暖,而利用VCM合成产生的热量用于VCM精馏过程,以此节能。

那么如何利用HCl的热量呢?现阶段主要有两个方案:一是可直接用于空气加热器实现节能过程;二是用于libr蒸汽制冷机组生产冷量,以此达到节能地目的。对于使用旋风除尘器干燥技术的企业来说,鉴于干燥除尘器的特点-压力低,无法完成加热空气的任务。因此,可将空气加热器分为两个部分,即低温部分和高温部分。将余热引入两个不同的温度空气加热部分,就可以满足基本生产要求。而第二个节能方案,即是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热进行制冷。就libr制冷机组来说,该机组本身并不节能。将废热引入制冷机组中,就可以轻松实现节能目标,例如:若生产HCl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为18500kw,将这些热量用于制冷机组中,就可以得到大约13000kw左右的冷量。使用该种方案不仅可以达到制冷的目的,还可以帮助企业创造新效益,达到节约能源的作用。

2.降耗

电石法生产PVC过程中,容易产生乙炔气以及氯乙烯回收率低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各个企业。虽然很多企业经过不懈探索研制出了很多回收方法,例如:活性炭吸附法、碳纤维吸附法、膜吸附法、溶剂吸附法等等。这些方法虽然能够回收大量的乙炔气,但是对氯乙烯的回收情况并不乐观。根据实际生产工艺以及气体的特性,笔者探究了相关降耗方法。

生产PVC过程中产生的精馏尾气主要可以分为一期尾气、二期尾气。二期尾气是通过低沸塔分理出来的含乙炔的氯乙烯气体,二期尾气的温度为20度,压力为0.5兆帕左右,根据气体的实际情况,以及国内的处理方法,笔者总结了三种尾气处理方法。一是将二期尾气和一期尾气混合之后,放入冷凝器中,经过尾气吸附装置将气体转化;二是将二期尾气送入预冷器,之后再送入压缩系统进行压缩,压缩之后的气体经过冷凝器再排出;三是将二期尾气先进行冷却,并促使VCM流回到低沸塔,剩余尾气经过混合预热器进入转化系统。经过笔者研究对比发现,第三种方案可以完成尾气吸收过程,同时还可以降低生产能耗。

3.综合利用

为进一步降低PVC生产过程能耗,降低生产废物排放。还需要对PVC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气、废物、废水进行综合利用。上文曾介绍了废气地回收利用,本段主要介绍废水地综合利用例如:PVC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称为母液水,该种废水水量大,但水质较为稳定、水温高、内含大量有机物。经过笔者调查研究,利用预过滤、超过滤、反渗透技术回收废水,并结合相关工艺参数,能够基本满足国家制定的节能减排标准。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生物膜反应技术过滤废水,该种技术可以有效过滤PVC产出的母液水。经笔者研究发现,使用膜分离技术和生物膜反应过滤技术,可以提高废水的水质,远远超出国家杂用水标准。

对于电石渣产生的废水-清液,可利用闭式循环系统回收清液,从而降低乙炔的排放量、提高清液的回收量。经过该系统处理之后,该水源可以用于灌溉和绿化作用,这不仅能够创造新效益,还可以降低废水排放量。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PVC生产过程中引入节能减排措施,有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但是在各个企业实施节能减排措施时,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节能方法,避免盲目引用节能方法造成企业“水土不服”的现象。

参考文献:

废物回收利用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循环经济;循环工业园;DSD双元回收系统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世界首脑大会之后,发展循环经济便被各个国家认为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最重要、最现实的选择。以德国、日本、美国等为首的发达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循环经济的政策,并推出了一些成功的实践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我国目前也面临着经济高速增长与生态环境严峻、资源相对匮乏的矛盾,发展循环经济是必然选择。因此,深入分析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和实践经验,为推动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循环经济的含义

循环经济(Cyclic Economy)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法》将循环经济定义为“在生产、流动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循环经济能够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循环经济能够以最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和最小的污染物排放。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实现环境保护由末端治理向源头预防和全过程的控制转变。循环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二、发达国家循环经济的基本模式

发达国家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摸索形成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四种基本模式,使循环经济在社会、区域和企业几个层面扎实有效地展开。

1.丹麦的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模式

丹麦是循环经济的先行者,丹麦卡伦堡循环经济工业园是世界上最早和目前国际上运行最为成功的生态工业园,作为一种生产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形成良性循环的工业园区建设模式,它形成了一个能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的高效、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其基本特征是:按照工业生态学的原理,通过企业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形成产业间的代谢和共生耦合关系,使一家企业的废气、废水、废渣、废热成为另一家企业的原料和能源,所有企业通过彼此利用“废物”而获益。其中五个主要参与企业为:阿斯内斯火力发电厂(丹麦最大的燃煤火力发电厂);斯塔托伊尔炼油厂;济普洛克石膏墙板厂;诺沃诺迪斯克制药公司(生产医药和工业用酶,是丹麦最大的制药公司);一个土壤修复公司。该园区以发电厂、炼油厂、制药厂和石膏制板厂四个厂为核心,通过贸易的方式把其它企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本企业的生产原料,建立工业横生和代谢生态链关系,最终实现园区的污染“零排放”。卡伦堡工业园区通过以上循环经济的实践,使得工业污染降低了,水污染减少了,资源浪费减少了,但利润却得到了提高,取得了巨大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卡伦堡工业园的发展经验表明,循环经济工业园把经济增长建立在环境保护和资源高效利用的基础上,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工业园是在具体制度安排下,在卡伦堡地区特定的资源背景下,在特定的企业技术经济关系下形成的以闭环物质流为特征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世界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范式,

2.德国的社会层面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模式

德国是世界上发展循环经济最早、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是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环保运动中,从废弃物的治理过程中探索如何发展循环经济的。当时,德、美等国已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工业装备和精密化程度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在资源和能源的高效利用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因此,其循环经济的发展自觉不自觉地都以回收利用废弃资源和发展可再生资源为重点。德国循环经济起源于垃圾处理,然后逐渐向生产和消费领域扩展与转移,因此又被称为“垃圾经济”。 德国的废弃物双元回收体系(DSD)是其典型代表,即包装废弃物收集和处理的“双元回收系统模式”。1990年9月,德国95家生产厂家、包装物生产厂家、商业企业及垃圾回收部门联合建立了双元回收系统,它接受企业的委托,组织回收者对废弃物进行分类,然后分送到相应的资源再利用厂家进行循环利用,能直接回收的则送返制造商,已1.6万家企业加入了DSD系统。政府只规定回收利用的任务指标,其他一切均按市场机制运行。该系统的建立大大促进了德国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利用,不仅带来了资源的高效利用,产生了积极的生态效应,且为社会提供了成千上万的就业机会。

3.美国的循环消费模式

美国发展循环经济较早,国民的环保意识和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观念较强。

早在1976年,美国联邦政府就制定了专门的《固定垃圾处理方案》,并要求各州制定相应的法规和计划,加强对废旧物质的回收利用。目前,有近50%的州对固定废弃物的循环处理率超过了30%。各州还成立了再生物质利用协会和非政府组织,开设网站相关信息,鼓励人们购买使用再生物质产品。美国的旧货交易模式在循环消费方面更具有典型性,其主要形式有庭院甩卖、旧货市场、商业网站或政府支持的网站进行的旧货买卖,成为西方社会很典型的循环消费模式,对许多国家发展循环消费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循环消费和闭路多环生产是相得益彰的,闭路多环生产过程是尽量减少生产有害废弃物的排放,在产品设计时,就考虑到消费之后便于回收和再生利用。然而,回收和再生利用的产品, 还必须通过消费者的自觉行动来实现, 消费者在排放废弃物时就应考虑到为回收和再生利用提供便利条件,比如将可回收的废弃物卖给废品收购站,或者对垃圾进行分类堆放, 便于再生资源部门分别处理和再利用。

4.日本的立法推进模式

日本根据本国国情选择了建立循环型社会的全面发展目标,原因是二战后日本实行“追赶型”和“赶超型”经济,但高增长却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同时日本作为岛国,资源匮乏。为了谋求环境和资源问题的有效解决,日本政府认为,应该抛弃传统的经济运行方式,代之以抑制废物产生、废物处理与资源再利用一体化的物质循环链条,并构筑起减少自然资源消耗、减轻环境负荷的循环型社会。日本在21世纪初提出了“环境立国”战略,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经济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日本是目前世界上循环经济法制最为完善的国家之一,循环经济法律体系可分成三个层面:基础层面是一部基本法,即《促进建立循环型社会基本法》;第二层面是综合性的两部法律:《固体废弃物管理和公共清洁法》《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第三层面是根据各种产品的性质制定的专项法:《促进容器与包装分类回收法》《家用电器回收法》《建筑及材料回收法》等。在法律体系的推动下,日本致力于建立循环型社会,形成三大资源再生系统子系统,即废物回收系统、废物拆解、利用系统和无害化处理系统,通过这三大子系统实现了循环经济的“3R”原则。

三、国外循环经济模式的启示

1.结合国情,选择适合我国的循环经济切入点

发达国家多从本国的具体国情出发选择发展循环经济的切人点和发展目标,并由此形成各自的特色和优势产业。总体来说,发达国家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 的发展道路,德国、美国等都是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环保运动中,从废弃物的治理过程中探索如何发展循环经济的,其循环经济的发展都以回收利用废弃资源和发展可再生资源为重点。日本则根据本国国情选择了建立循环型社会的全面发展目标,日本政府认为,应该抛弃传统的经济运行方式,代之以抑制废物产生、废物处理与资源再利用一体化的物质循环链条,并构筑起减少自然资源消耗、减轻环境负荷的循环型社会。

我国专家一致认为中国发展循环经济不能盲目照搬西方做法,必须认清当前自己的国情和经济现状,正确理解中央对循环经济的功能定位,选择适合的循环经济发展道路。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副研究员石磊认为,基本国情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国际环境不同,这都要求我国循环经济的推进与建设不能仅仅局限于加强废物的循环,更要注重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移和技术进步等前端因素。

2.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涉及企业的外部性和社会公平,因此,需要将强制的外部约束力和内在利益的驱动结合起来,因而,通过立法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成为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德国采取先在个别领域逐步建立一些相关法规,随后才出台整体性循环经济法律的立法步骤,经过实践,不断进行修订完善,形成了合理的法律体系。日本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立法办法,三个层面的法律法规集中体现了“三个要素和一个目标”,即减少废弃物、旧物品再利用、资源再利用以及最终实现建立循环型社会的目标。

3.构建激励机制,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

企业是经济的细胞,也是污染的主要源头,循环经济应从企业抓起。从本质上说,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与企业的效益原则是一致的,尤其是减量化原则,要求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或消费目的,在经济活动的源头就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显然与企业的经营目标是统一的,企业是有动力开发新技术发展循环经济的。可以借鉴丹麦的工业园区模式,构建经济循环体,实现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双赢。

4.倡导绿色消费,转变消费者意识

绿色消费实质上是指以可持续的、承担社会责任的方式进行消费。绿色消费在满足人们基本需求、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使自然资源的消耗最少,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染物最少,从而使消费的结果不致危及人类后代的需求。该制度鼓励适度消费,不铺张浪费,以减少生活废弃物的产生;使用包装简单、可重复使用的耐用产品,或以再生资源为原料的产品;限制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消费产品。通过绿色消费教育,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绿色消费运动,使循环经济的观念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废物回收利用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石法;聚氯乙烯;清洁生产;减污增效

中图分类号:X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8009202

1引言

目前在我国氯碱行业使用广泛的是“乙烯法”和“电石法”两种工艺,但由于我国是一个油气资源不足,而石灰石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因此电石法PVC在我国PVC生产能力中所占的比例持续升高。众所周知,电石法聚氯乙烯行业是“三废”排放大户[2],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与加工深度的增加,电石法聚氯乙烯行业在环境保护中所承受的压力与日俱增,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水、废气及固体废物,将对人体健康及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企业如何实施清洁生产,从源头治理,对现有技术和设备进行优化改造,强化废弃物循环利用,有效降低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和排放,减少重金属汞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原辅材料利用率,降低产品单耗,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成为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3]。而清洁生产审核正是通过应用先进环保减排技术和加强内部管理来提高现有企业资源、能源使用效率,减少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从源头上降低污染,减轻电石法聚氯乙烯行业对人类健康及环境所造成的危害,最终实现最小的环境污染,最小的资源能源消耗,最佳的管理模式以及最优化的经济增长水平[4],从而壮大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生命力。本文结合某化工公司实例,对电石法聚氯乙烯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提供探讨和研究。

2企业管理概况

该化工公司10万t聚氯乙烯项目注册成立于2009年,2005年4月产出第一批聚氯乙烯树脂,标志着该公司实现了全线开车。该公司生产品种分为有机和无机两大类,主要产品包括聚氯乙烯、烧碱、盐酸和液氯等。公司可年产10万t聚氯乙烯、9万t烧碱、2万t液氯。年消化电石15万t,工业原盐16万t,用电约3亿kW・h。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并有部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2009年工业总产值3.7亿元。

公司下设“六科三分厂”,分别为综合管理科、物资管理科、财务管理科、质量管理科、安全环保科、生产技术科,氯碱分厂、聚氯乙烯分厂、动力检修分厂。公司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员工培训学习,全面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在多年发展中,公司一直重视环保工作,专门配备了环保管理部门和专职环保干事,严格遵守“环境影响评价法”、“三同时”环保制度,并通过提高员工意识、加强管理等措施使污染物排放逐渐减少,改善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3实例应用分析

3.1主要生产工艺流程简述

该公司的生产工艺为电石乙炔悬浮法,工艺流程简介如下。 盐水:将工业原盐在加热条件下进行溶解制成盐水,再进行除杂精制等一系列处理后,制得精制的一次盐水饱和溶液。属间歇加工。 电解:将一次盐水在预热的条件下进行电解制成氯气、氢气、淡碱。属连续加工。 氯氢处理:将湿热的氯气、氢气进行一系列处理后,制得精制的氯气、氢气。属连续加工。 蒸发:将淡碱加热浓缩制成合格的浓碱产品。属间歇加工。 液氯盐酸:将一部分氯气(另一部分氯气液化制成液氯产品)与氢气点燃合成氯化氢,一部分氯化氢(另一部分氯化氢用于合成氯乙烯单体)用水吸收制成盐酸产品。属连续加工。 合成:将氯化氢与乙炔气体混合脱水后合成氯乙烯单体并进行精制加工。属连续加工。 乙炔:将电石水解制得乙炔气体。属连续加工。 聚合:将氯乙烯单体聚合干燥制出成品聚氯乙烯。属批量生产。 公用:为生产提供合格的冷冻盐水、无离子水、压缩空气和氮气以及循环水。

3.2主要污染源

该企业主要污染物有废水、废气和废渣。废水主要包括以聚氯乙烯分厂乙炔组的电石泥压滤水为主还含有少量的聚合母液水,蒸发冷凝水,次氯酸钠废水,合成酸碱废水,电机冷却水,氯水以及冲洗排水。厂区工业废水处理装置于2008年初建成,设计处理能力为100 t/h。经处理后的废水达到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后排入某污水处理厂。废气方面只是在生产不正常的情况下放空产生一小部分,正常情况下产生废气可忽略不计。放空废气主要是通过一座30 m高的四管组合式排空管道高空稀释排放。尾气及粉尘通过除尘效率高达98.3%的除尘吸收吸附器后排放浓度在0.2%以下。公司固废主要为电石泥、盐泥、废触媒。其中电石泥、盐泥全部送往某水泥厂作为生产水泥的原料循环利用,废触媒经公司收集后统一由生产厂家回收利用。主要环保设施及运行情况见表1。

3.5审核重点确定

清洁生产审核小组和有关专家,根据收集的信息,结合有关环保要求及企业发展规划,对每个被选重点,采用列表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见表2。

3.4清洁生产方案的产生和筛选

公司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小组在清洁生产审核专家的指导下,对与清洁生产审核重点有关的单位员工进行了专题培训,并根据物料平衡和废弃物产生原因分析,从原辅材料和能源替代、技术工艺、设备维护和更新、废物回收利用和循环使用四个方面提出了清洁生产方案39项。依据公司实际情况,确定投资60万元以下的项目为无/低费方案,投资60~160万元的项目为中费方案,投资160万元以上的项目为高费方案。本轮审核共产生39项清洁生产方案,其中无/低费方案35项,中高费方案4项。

3.5清洁生产方案实施评价

通过实施全部清洁生产方案,每年可节约新鲜水用量61.89万t,节约用电58.67万kW・h,回收利用各类废气排放300.5 m3 ,减排烟尘286 t,减少固体废物503.6 t,节约酸45 t,节约碳酸钠30 t。总计年获经济效益可达402.6万元。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均比较显著,起到了“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目的。

4结论

通过本轮清洁生产审核使公司全体干职工充分意识到清洁生产审核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是企业体现社会责任、实现社会价值的一项实实在在的行动。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提高了公司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了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保护和改善了环境,保障了人身健康,提高了企业市场竞争力,使企业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戎兰狮. 中国电石行业现状及电石法聚氯乙烯发展前景分析[J].中国氯碱,2011(12):30~33.

[2]王志恒.电石法聚氯乙烯清洁生产中汞污染的防治[J].科技风,2012(14):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