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校艺术教育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艺术学校开展教育管理的重要性
学校作为培养和塑造人才的重要场所,学校的管理观念不仅会影响学校的管理水平,还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生未来的发展,尤其是艺术学校,注重培养艺术类人才,因此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难免会疏忽,从而导致学校教育管理效率难以提高,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学校必须充分转变自身管理理念,引进先进的办学理念,以完善的课程管理制度和教学评估制度保障艺术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促进学校的发展进步。学校的管理观念会直接影响学校的发展方向和管理水平,艺术学校转变学校管理观念既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学校发展的需要。学校管理与学校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如果学校管理观念和管理水平落后,学校也不可能有长远的发展。因此,学校管理者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与时俱进,不断引进新的管理方法与管理理念,使学校的教学和管理能够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保障艺术专业学生能够在这种新的管理环境下不断提升自我,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艺术学校学生特点分析
(一)文化课的知识比较薄弱
由于学习艺术的学生将大量的时间都花在艺术方面,例如:艺术专业的学生,他们为了能够顺利的进入大学学习而采取突击式的学习,学生入校时的专业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比如有的学生从几岁起就开始学习音乐,有的同学加入高中后才开始学习,还有一些则是为了应付高考而突击学习,没有得到较为系统的知识学习,从而导致他们的文化知识比较薄弱;除此之外,有的学生在初高中阶段评估自己的成绩难以进入大学,因此他们就开始寻找新的路径,学习艺术就是其中的一种选择,由此他们把大量的精力与时间都用在艺术相关领域知识的学习上,由此他们的文化知识学习的时间就减少,所以文化知识水平的薄弱就不可避免了。
(二)家庭条件较好,易自我膨胀
众所周知,艺术专业的学习是一个需要投入大量金钱与时间,如艺术专业的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需要购买专业的乐器、请专业的教师进行辅导,这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尤其是进入大学之后,艺术学校的学费也比其它专业所需要的学费高,这些都需要家庭具有较好的经济基础才能够实现的。此外,许多学生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他们受到家庭每个成员的关心甚至是宠溺,从而使得他们在性格方面逐渐地养成任性、自我以及骄傲等,在日常的学习中,他们经常表现出一切特立独行、团队合作精神较差,从而使他们在与同学的交流中出现一定的障碍。
(三)思想开放,集体主义观念较弱
许多艺术学校的学生追求个性化,突出自己的能力,尤其是主修流行音乐的学生,他们十分推崇西方文化,如在自己的打扮方面,模仿许多的嬉皮士的穿衣风格,此外在教学模式方面也比较的注重个体水平与能力,他们不关心国际国家大事,对集体的活动也是置之不理,在学习方面比较懒散,经常迟到、旷课、早退以及夜不归宿等,许多学生为了兼职在没有得到学校允许的情况下而随意地外出,这就导致学生忽视对文化课的学习,由此而带来厌学的情绪,因此,加强对艺术学校学生的政治教育工作在开展方面也带来一定的困难。
三、艺术学校教育管理现状
艺术学校在教育管理工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师资力量的问题。在教学方面,师资力量的强弱程度对于教学质量有着极为关键的意义,是教学质量的主要保障。在艺术学校教学中,对于教师水平的要求极大,对于教师来说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其实践技能也要加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如果遇到相关问题教师能及时的进行处理,然而许多艺术院校的教师本身理论知识不够全面,实践技能有待提高,从而导致教学效率难以提升,因此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学校部门必须加强对教师素质水平的管理,对教师进行定期考核,对于专业素质较低的教师可开展教研培训,以此促进教师素质水平的全面提升。
四、促进艺术学校教育管理的有效策略
综上,笔者对艺术学校教育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从中发现诸多问题,为了促进艺术学校教育工作的有效进行,学校必须加强管理力度,对学校管理规章制度予以完善、对艺术学校课程管理制度不断健全、采取先进办学理念,其次还应对艺术学校学生加强管理,对学生文化素质进行强化,建立合理的教学管理评估制度,从这些方面来实施,为艺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一)建立完善的学校管理规章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章制度是学校各项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所以,作为学校管理者,应高度重视管理制度的建立。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艺术学校必须要建立和完善学校内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保障学校的正常运转。通过建立完善的学校管理规章制度,能够对学校管理人员和教职工的日常管理行为进行有效约束,提高学校管理的质量。通过对教师的整体考核,能够规范教师的言行和职业操守,提高教师教学的质量。因此,学校应转变传统管理观念,完善学校管理制度,使学校各项工作能够有序进行。
(二)完善艺术学校课程管理制度
教学是学校的主要任务,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包括:艺术类课程教学;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学校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方针,遵循普及与提高结合、课内课外结合、学习与实践结合的原则。因而,课程管理也是学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学校课程的安排与管理直接关系到各项教学活动能否正常开展,还会影响到教师教学的效果。所以,学校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艺术学校课程的安排与管理,以先进教学管理理念作为指导思想,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中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对各项课程的教学进行优化搭配,充分发挥出各项教学的优势和作用,提高学校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学校的发展,提升学校的综合水平。
(三)与时俱进,引进先进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的航标,学习的办学理念会影响学校的发展方向,所以作为学校管理者,要有效提高艺术学校管理的效率,就必须以先进办学理念作为指导,在此基础上开展学校的管理工作。先进的办学理念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保障学校各项管理工作正常进行,还有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由于受传统办学理念的影响,部分学校校长的办学理念缺乏先进性和科学性,必然会对学校未来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质量。随着近年来新课改的不断推行,很多艺术学校已经意识到了转变学校管理观念的重要性,都开始尝试根据学校发展状况建立科学的办学理念。在这些办学理念中,其中比较出名的有:以德治校、科研兴校以及质量强校等,从这些办学理念来看,各有侧重点,有的学校是以德育为重点,有的学校是以教学质量、教学科研等为重点。所以,办学理念的确定首先应是科学的、先进的,其次是根据学校的发展历史、学校师资力量、学校发展状况等来确定,保障办学理念符合学校的发展需要。学校在确定办学理念时,还可从人文性的角度出发,选择如关爱孩子之类比较人性化的办学理念,重视学生的发展,以适应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推进学校的发展进步。
(四)加强对艺术学校学生的管理
在对艺术学校学生进行管理时,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课堂中融入许多新鲜的元素,从而改变学生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固有观念。在各种思潮高涨的时代,而艺术专业学生的开放性思想对这些思潮认识不深入,从而使得他们容易受到不健康的思想意识影响,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专业的教师给学生进行梳理有关的知识,如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等,这些理论在他们看来是空洞的,因此教师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要以学生生活中的事例相结合,然后组织有趣的课堂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结合艺术专业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加以理解与表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如举办一些社团活动、歌咏比赛、舞蹈大赛、个人的演唱会等,通过举办这样的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在得到自我展示的舞台,同时还能够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五)加强文化素质的培养,完善管理模式
由于艺术专业的学生在整体上的文化基础都偏低,使得他们在大学中对文化知识的学习产生厌学心理,因此在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中,可以为学生举办一些文化活动,如辩论赛与诗歌朗诵比赛、观看文化相关的影视资料、邀请学者开展讲座活动以及鼓励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等,一方面,能够满足音乐学生表现自我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学生通过组织这些活动,能够将文化知识的学习融于活动中,从而学生能够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获得思想教育的知识,同时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在高校的管理中,需要改变单一的模式,在班级方面的管理,高校需要给班级派班主任、心理辅导教师与生活教师,他们在学生的工作中各司其职,共同关心与爱护学生,使得学生在人文关怀中获得良好的生活与成长。此外,教师还要与学生以及家长保持联系,及时地了解学生思想、学习的情况,以便学生能够在学校中健康的成长。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价值的认识和对世界多元文化的理解。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热爱祖国,促进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六)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评估制度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的综合素养会影响到学校的综合实力,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发展进步,所以对教师进行考核与管理也是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方式之一。艺术学校应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与教学评估体系,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态度、教学成果以及教学方法等进行综合考评,了解每位教师在教学中的表现和作用,对教师的考评应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通过合理的教学评估不仅能够更有力地说服他人,挖掘学校优秀教学人才,还能吸引高水平人才投入到学校的教学工作中来,增强学校的师资力量,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另外,对学校教学人员应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做到赏罚分明,对于在学校工作中积极认真且不断在提升完善自己的人员应对给予鼓励与奖励,对于不负责任和敷衍了事的人员应进行批评和惩罚,更好地留住学校优秀人才。
五、结束语
综上,笔者对艺术学校教育管理问题进行了分析,随着教学体制的改革,社会对艺术人才的需求量也逐渐提高,为了促进艺术学校的全面发展,学校部门必须加大对艺术学校教育的管理力度,通过对学校管理规章制度予以完善、对艺术学校课程管理制度不断健全、采取先进办学理念,对艺术学校学生加强管理,对学生文化素质进行强化,建立合理的教学管理评估制度,等方面来展现管理工作,以此促进艺术学校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
作者:邓丽萍 单位: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
参考文献:
[1]王羽.可贵的探索精神可行的管理模式———沈阳民族艺术学校管理模式解读[J].沈阳干部学刊,2012,(01):49-50.
[2]水远璇.论学校管理中激励的艺术[J].教学与管理,2014,(24):44-46.
[3]高畅.论艺术教育管理在学校综合素质教育中的发展意义[J].音乐生活,2013,(05):74-76.
[4]陈绍勋.浅谈学校管理的艺术[J].科学咨询,2013,(06):6-7.
[5]韩博.浅谈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教学管理[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04):47-49.
[6]刘肇俊.浅谈学校校长管理的艺术[J].品牌,2014,(06):222+224.
[7]刘莉.艺术类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5,(05):82-84+93.
将人本管理理念渗透到中小学管理工作中,对教学事业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鉴于此,针对人本管理在中小学教育管理中的重要性进行了详尽的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将人本管理应用于中小学教育管理的具体途径,仅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中小学管理;人本管理;措施
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学校的管理制度也在进行持续的调整。管理本身不仅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从时展的层面来看,人本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其是有效适应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所以,如何将人本管理应用于中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就成为教育管理的必然发展趋势。
一、人本管理理念在中小学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建立和谐的教学氛围
通过人本管理理念在中小学管理工作中的渗透,能够在校园环境中体现出和谐的人本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师生之间的相处更为融洽,凝聚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使得校园能够形成互相学习、互相关心、进步的良好教学氛围。
(二)提高教师的主体性
正如上文所述,人本管理是有效适应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发展趋势。人本管理极为注重激励作用,而这个激励是多个层面的,使得教师为追求自身价值提供了可能,教师能够在自身所擅长的领域发挥自身的才能,同时能够主动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工作中,并且能够得到信任与尊重,促使教师的自信心与归属感得到显著提升,从而有效提升教师的主体性。
(三)帮助实现中小学管理目标
人本管理理念更为重视人的因素,重视人的思想,能够将人的能动性与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通过人本管理在中小学教育管理中的应用。能够对中小学教育管理目标的实现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人本管理在中小学管理中的应用途径
(一)将人本管理渗透到管理理念中
一方面,全面认知人本管理理念,针对人本管理的表现以及内涵进行把控的基础上,在中小学管理工作中始终坚持关心人、依靠人,反复强调针对人的尊重、推动人发展的理念;另一方面,针对学校管理方面的工作,中小学领导层应当与教师群体进行深层次的交流与协调,使得学校上下能够在人本管理层面形成一致的认知,并且要让上述的交流与协调应当在中小学管理组织工作中经常性存在,使得人本管理理念能够在中小学各项管理工作中得到有效的落实。
(二)构建人本管理制度
1.建立民主化的决策制度。
这就需要中小学改变传统的金字塔形式的管理模式,使得教职工、家长以及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学校管理工作中,切实提升各项决策的透明度,真正建立民主化的决策制度。
2.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
通过构建人本管理为主的教学管理制度,能够充分彰显灵活性、标准型、创新性以及规范性,有效发挥制度为人服务的重要特点,能够为人的创造性、主动性提供良好的保障。这就需要在人本管理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给予教师更多的自由,制度要避免局限于针对教师方面的规范,还应当综合参考新形势下教师的新要求,针对教师研究、学习、发展以及创新等各个方面制定制度,并将这些制度归纳到常规管理工作中,真正为教师的发展与创新提供良好的保障。
(三)构建基于人本管理的激励机制与评价模式
1.构建科学的激励机制。
针对新形势下的教师特点,在制定激励制度的过程中,应当基于物质激励为基础、侧重精神激励的基本原则。教师队伍作为一个具有良好文化素养的群体,其本身对外界活动的感知、对自身内心的认知以及在追求工作的创新方面都十分敏感;注重形象、重视名誉,期望自身的劳动成果可以获得对等的评价与认同;有不断充实与更新自身知识体系以及谋求发展的需要;有主动参与民主决策与学校管理的需求。人本管理强调针对不同的个体与情境采用不同的激励模式。在中小学管理工作中,针对教师的激励模式应当在满足教师物质生活需求的基础上,制定培训与发展相结合的激励模式,给予每个教师更多的关怀,真正尊重教师,帮助教师制定适应其需求与特征的发展规划,以此来充分调动教师群体的能动性,促进学校与教师的和谐发展与共同进步。
2.构建合理的评价模式。
教师的工作成绩本身具有隐性化、滞后性以及迟缓性的特征,所以针对教师工作成绩所进行的评价应当充分考虑评价进程中的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定性与定量的关系、显性工作成绩与隐性工作成绩的关系以及其他有关外在因素方面的影响,相应的评价指标应当兼具灵活性与多元化的特点。因此,将人本就管理应用于教师管理评价工作中,应当建立一种具有发展性的评价体系:①从中小学教师未来发展层面着手,将教师发展进程中可以促进其专业深化与全面发展的全部内容纳入到评价标准中;②鼓励教师群体主动参与到评价工作中,使得教师既是评价的主体,同时也是评价的客体,使得教师能够感受到充分的尊重;③采用纵向的、动态的,能够有效遵循教师客观发展规律的评价模式,将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进行有效的整合。
三、结语
中小学教育管理本身是一项漫长、系统的工程,这就需要学校从教育管理理念着手,将人本管理渗透到中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使得学校上下都能够意识到人本管理的重要作用,充分参考社会发展形式,采用多管齐下、齐头并进的方式,通过在学校树立人本管理理念、构建民主化的决策制度、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以及构建适合教师群体特征的激励机制与评价模式,从而有效推动中小学教育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作者:张卫斌 单位:余姚市高校招生办公室
参考文献:
[1]杨爱君.构建基于人本理念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1,(29):165-166.
[2]何秀,谢丹,王宁.“以人为本”的中学教师管理探析———以S中学为例[J].河南农业,2015,(12):40-41.
[关键词] 高校教育管理;创新;改革
世界形式和国内社会形式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高等教育正在面临这新环境和新挑战。我国高等教育已逐渐从精英教育阶段转变到大众化教育阶段,教育体系正在做相关的调整与改革以适应时代的需要。教育要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需要,因此教育管理还要适应学生成长的需要。此外,学生素质和思想观念方面的重大变化要求教育管理及时改革和创新才能有效实现教育目标。新形式下做好高校教育管理创新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工作。
一、高校教育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高校教育管理的现状及暴露出来的问题,是高校教育管理创新的方向。
1、在改革阶段,高校扩招使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了高等教育的机会,但受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影响,使高校管理变得更复杂了。首先,学生和教师数量激增,管理工作量加大,但同时学生和教师的整体素质都在下降。学生需要更好的教师,既有丰富经验教师资源匮乏,年青的教师各方面还需要锻炼。如何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是高校管理中的难点。其次,为满足社会的需要,使培养出来的人才未来能更好的就业。在专业设置方面新增了许多专业,同时跨专业的教学内容越来越多。跨学科资源管理越来越普遍,但目前高校管理在这方面的实践才刚刚开始。最后,高校合并出现校区分散,跨校区管理增加了高校管理的难道和复杂程度。
2、现阶段的高校教育管理理念还比较落后。高校正在进行多方面的教育改革,但大多数还是以传统的教育管理体制实施高校管理。管理体制僵化,缺乏灵活性而且人性化不足。与当前人性化教育理念相背离。首先,在培养目标上仍然没有摆脱精英教育的思想的束缚。教学不能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学生考核标准和评价机制方面还有很多传统应试教育的阴影。最后,管理制度缺乏灵活性,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学生成长背景的差异导致了学生个性方面的差异,作为教育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实施差异化教育,但现行的教育管理不能有效做到个性化教育管理。最后,现行的教育管理还是以教师为管理的主导地位,学生仍然还是被动接受。没有改变灌输式注入式模式,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师生关系,还限制了学生独立性人格的发展。
二、新形式下高校教育管理的创新思路
认真开展新时期下高校教育管理的创新,是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教育改革的关键。
1、重视高校管理人员对人本教育管理理念的学习和理解。新形势下的高校教育改革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是开展高校各项工作的标准。不解决高校教师对以人为本的认知问题,就无法有效开展教育管理创新。首先,培养教师以人为尊、以人为重的人文主义价值取向。做好高校教师人文主义思想的学习与培训,提高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做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民好教师。其次,做好传统教育制度与新教育理念的和谐转变。传统的教育体制已经影响了国内教育几十年的时间,在管理制度创新实践过程中要充分理解传统教育的深远影响,又要坚持教育管理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做好改革的过度工作。最后,教育管理创新的方向应以尊重学生个体,尊重学生独立人格,营造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为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实现学生能力的综合提升,满足社会需要。
2、重视学校特色教育的打造。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等知名学府,在国内乃至国外都有很高的影响力。这些学校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有耳熟能详的教学特色。在教育改革创新过程中,高校管理要注重学校特色的打造。例如:校训,校园文化,学生宿舍设计,学科专业优势等。当然在学校管理特色打造方面要做到正确定位,切合学校实际情况。既不能盲目从流,更不能盲目立项。例如: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仅仅依靠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就获得了世界的认可。
3、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高校教育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什么样的人才才是高质量的人才?具备良好的文化知识基础,掌握了一定的专业基础,具备良好的思考动手能力,具备高责任心,具有良好的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等等。国内传统的教育管理理念最大的不足就是不能有效实现人才的培养。在新形式下,做好人才的培养模式创新才能有效提高高校管理水平。首先,实行较为灵活弹性的教学管理制度,减少专业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限制。比如:有些高校已经开始实行弹性学分制改革,还有一些些高校在一二年级不分专业,二年级结束后再确定专业。这当前非常有效有益的实践尝试。其次,在教学手段、方法内容和培养方式上将实践与理论学习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实现授之以渔的教学目标。相应的在学生考核和评价方面也要不断创新。最后,重视学生与人沟通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等等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组织有效的校园活动,开展学生社会适应性心理咨询,净化高校学生心灵,培养心理健康的人才。
三、结束语
新形式下的高校教育管理创新是当前备受关注的课题。高校教育管理改革实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国高校教育未来的发展。高校教育管理创新是需要所有高校教师一起不断努力开拓的。
参考文献:
[1]卢晓中.对高等教育分层定位问题的若干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6,27(2).
[2]孙伟,张长青.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8(1):144.
[关键词]高校 教育管理 刚柔并济
[作者简介]曾艳(1980- ),女,湖北仙桃人,荆楚理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湖北 荆门 448000)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6-0027-02
随着高校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大学教育管理模式随之发生了变化。要想让大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就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管理。为此,高校要建立起具有本校特色的管理制度,这种管理制度不是一味的制度化和人性化,而是二者的结合,即“刚柔并济”。
一、目前大学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泛伦理化思维导致管理力度的缺失
欧洲中世纪的大学可以看作现代大学发展的源头,经过时代的变迁,大学的内涵、形式和理念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大学开始逐渐适应现代社会,并不断进行多方面的创新和改革。处于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大学校园教育管理中泛伦理化思维普遍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个人中心主义倾向的形成。
伦理的含义是指处于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最基本的、关于爱及一般普遍法则的规范。这种规范的形成不是依靠强制性约束形成的,而是基于人们之间的最基本的感情约定俗成的。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道德水平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伦理化与时代的发展相关,我们应该站在时代的角度,用审视的态度不断思索人本性问题。就伦理化思考方面来说,这是一种进步,但如果这种伦理化在现代大学中广泛应用,是非常危险的。在大学管理中,教育管理者往往打着伦理化和人性化的借口对学生放任不管,对他们的错误行为和学校不规范的制度也置之不理,导致大学教育质量下滑,学生学业荒废,未来的就业和发展受到影响。与此同时,泛伦理化的管理模式在大学教育管理中的蔓延会造成学生个人中心主义的形成。面对这些问题,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一定要看清泛伦理化的实质,理性对待伦理这一问题,并将其正确地、创新性地应用于现代大学教育管理中,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制度保障。
(二)大学学术氛围不足导致教育软管理
如今,随着大学教育的大众化,大学不再是学术型高等学府的代名词,而是变成了开放式、具有广度而缺乏深度的学习场所;大学也不再是学生吸取知识的圣地,而是学生走出校园、进入社会的缓冲地带。放眼今天的大学,大部分校园中各种广告遍布宣传栏,商业化不断增强,大学正逐渐失去知识的魅力和感召力。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大学的学术氛围越来越弱,最终导致大学教育软管理。这是违背大学教育宗旨、背离“象牙塔”真谛的。
(三)大学教育家长式管理导致人性化缺失
大学教育中,教育管理工作者一般都采取家长式的管理方法,站在绝对对立的角度向学生发号施令,学生只能是被动地服从和接受,不能提出任何质疑,应有的诉求没有合理的渠道得到满足,最终导致青春期的学生逆反心理的出现。这是由于在大学教育管理中,教育管理工作者没有正确认识自己的位置和角色,未能对学生进行换位思考,最终导致管理效果减弱、失效,甚至适得其反。这种人性化缺失的管理模式,是无法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的。
二、“刚柔并济”的大学教育管理模式建立的意义
“刚柔并济”的大学教育管理模式的建立是学校正确的价值取向,一方面可以有效保证大学教育管理的有效性和规范性,另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潜力,既把握住了制度的严肃性,又把握住了人性的柔性和弹性。总的来说,“刚柔并济”的大学教育管理是学校管理制度能够顺利推行的前提和保证,它可以使得管理中严厉的规章制度结合人文性,充分得到广大师生的支持,真正有效发挥其作用。这种制度作用的发挥体现在激励作用的实现效果方面:一方面是对广大师生的制度约束,另一方面是对学生的引导和创造力的激发,二者结合可以帮助大学实现改革的目标。
“刚柔并济”的大学教育管理模式是一种灵活的管理机制,同时也是可以实现效果最大化的管理机制。这种机制的建立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获取知识,还可以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良好的团队精神,让他们形成共同的、正确的价值取向,通过彼此合作实现团队力量的最大化。这种力量可以实现学校的良性循环,促进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构建“刚柔并济”的大学教育管理模式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大学本位的正确思考是构建“刚柔并济”的大学教育管理模式的前提和基础
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教育已经进入一个大众化、商业化的发展阶段,大学教育管理应该更加贴近社会和生活,才能培养出既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又具备过硬的综合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大学本位思考可以让教育管理工作者正确构建大学教育管理模式,依据培养各种素质共同发展的理念,倡导合理的人性教育。另一方面,教学和科研是大学的两项基本职能,然而,近年来我国高校却出现了“官本位”的现象,这种现象正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并逐渐渗透到教学、科研以及管理等多个方面,导致高校滋生了学术浮躁之风,学术精神逐渐缺失,科研气氛逐渐减弱。大学本位思想的回归可以有效控制这种现象,让其逐渐回归到学校的办学宗旨――“学本位”。这种大学本位思想可以不断提高我国高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发展水平,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倡导大学本位的思考,就是要把学术型教育、素质性教育、研究型教育、创造性教育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的理性思考是构建“刚柔并济”的大学教育管理模式的关键
随着社会的进步,大学在不断变革和发展,其内涵呈现出扩大化的趋势,其中包含了社会性、生活性等因素。如今的大学不再单单是高等学府,它越来越像是一个融合了各种社会因素的集合体。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大学的基本职能是对学生传递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开拓学生创新思维以及提升学生基本素质等。这些职能的实现,必须用大学的思维方式和管理模式来教育和管理学生,使之成长为社会所需的有用人才。
随着扩招政策的实施,大学人数剧增,大学生素质出现高低不齐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大学教育管理走入误区,一味地让大学生接受大众化的教育,放任学生,让其自由发展,使大学成为大众文化的培养场所而非社会精英的培养场所。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精英教育的培养应该逐步成为大学发展的宗旨,只有实施精英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式,才能让学生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两者都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必要组成部分。大众化高等教育是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研究型大学的主要任务应立足于精英教育。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这就要求高校在国家推进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总体形势下,更加重视精英教育。
当前许多高校出现了一窝蜂地追求大而全的教育的现象,导致高校办学模式、办学结构趋同化。针对此问题,高校要明确自身的办学定位,根据自身特色来选择发展道路。因为在大学发展过程中,特色是其生命力和核心竞争力。大学特色来源于大学的本质和规律,只有遵循大学的本质和大学的发展规律,大学才能办出特色。大学特色不会自然形成,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大学要形成特色,必须在正确的办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不懈追求、长期积累,经历一个从探索到实践、从量变到质变、从低级到高级的渐进的过程。
(三)明确构建“刚柔并济”的大学教育管理模式的目的
面对社会的发展和高校的变革,构建合理的大学教育管理模式――“刚柔并济”的大学教育管理模式对于未来大学教育管理工作来说显得十分重要。大学刚性教育即制度化教育自身存在很大的张力,体现了大学研究型的严谨风格。这种严谨不应该随着大学的发展而失去,而是应该继续保持。这种严谨风格可以帮助大学生端正学术研究的态度,遵循学术研究的原则。首先,大学教育管理者要以这种制度为依据,做出科学、完整、理性、灵活的课程安排,使自然与人文、社会与科学、文化与艺术等都能够有机结合,保证课程的实用性。但是,这种实用性并不是刻板地强调,而是灵活地运用。其次,大学阶段是学生人生中重要的成长阶段,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基本都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此阶段的教育管理者的管理作用和引导作用对学生而言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大学教育管理者,一定要掌握好制度管理的刚性,让学生端正态度,把握好方向,调整好心态,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快速成长,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成。最后,大学教育管理者自身还要严格遵守管理制度,为学生做好榜样和带头作用,同时,还要用严谨的态度对待大学的建设和教育,为学生创造舒适、健康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刚柔并济”的大学教育管理模式强调教育管理者既要掌握好制度的张性,又要发挥人性化管理的韧力,确保真正做到在教育管理中体现大学生的主体性。制度性主要体现在课程的设置和大环境下严格的学业管理,相应地,人性化管理主要体现在具体的教育管理过程中。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随着生理和心理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很多事情都有了主见,有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为人处世方式,特别是针对自己的大学规划,更是多样化。大学教育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要针对这些问题确立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做到惩罚具有弹性、引导具有张性、管理具有分寸,尽量减少与学生的摩擦和对立。与此同时,管理者还要学会与学生换位思考,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疏导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引导他们多角度地看问题,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真正把人性化管理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构建“刚柔并济”的大学教育管理模式在新时代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种管理模式的探讨和尝试充分体现了大学的严谨和活泼,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学的教育职能,推动大学教育的健康发展。在“刚柔并济”的大学教育管理模式下,作为大学教育管理者,要做到制度化与人性化的合理结合,真正实现“刚柔并济”的管理,促使大学事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卢芳丽.学校管理改革应遵循制度性和人文性[J].理论纵横,2011(4).
[2]张宝君.构建“刚柔并济”的大学教育管理新模式[J].现代教育科学,2009(3).
[3]严国涛.高校教育管理中“刚柔并济”新模式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24).
[4]孟祥林.以“学生为本”的高等教育管理内涵新解[J].南通大学学报,2009(12).
教育界有句名言:“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我认为一个好校长应该德才兼备,具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较强的服务心。校长是学校管理的核心人物,而学校管理又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所以必须培育良好的精神文化生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那么,如何培育校园精神文化呢?
一、制度建设
校长是学校的法定代表人,必须依法治教。科学、规范的制度是校长依法治教的重要保证。因此,校长治校的首要任务是要健全和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本学期,我校重新修订了教师考勤制度、教职工请假制度、学校安全管理制度、门卫制度、校产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体育器材管理制度、仪器室管理制度、校园环境卫生管理制度、食品卫生管理制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汛期学校安全工作应急预案、学校安全检查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教学工作检查制度等各种规章制度,以制度管人,收到了良好的管理效果。
二、提高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
作为上级教育行政领导机构和学校组织之间的纽带,校长不仅要有良好的文化修养、渊博的知识和良好的沟通能力,还要有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紧跟时代的步伐,把握时代的脉搏,不断开拓创新。此外,在平时的工作中,校长还要学会倾听,善于伸展自己的思维触角。我从初中调到陵小工作,教学环境变了,管理模式变了。因此,我通过各种媒体了解国内的教育理念,探求城区小学的管理模式,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校长要想把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管理得井井有条,除了要在自身的文化水平、能力素养等方面加强修养外,各项工作还应该立足于一个“早”字。我每天早早就到学校,既可以给教师树立榜样,又能了解到其他教师的到校情况,从而使教师自觉地按时到校,开展学校的各项工作。
三、开展教育科研
校长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不搞课题科研的校长不是一个合格的校长。不搞教育科研的学校,是无法生存和发展的。校长应切实参与学校的课题研究,并在课题研究中摆正自己的位置。首先,校长要成为课题研究的领导者,组织和领导全体教师根据创新教育的时代要求,根据学校和教师的特点,确定校本研究课题的目标、方案,制订出课题研究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并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为课题研究群策群力,使广大教师有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和空间。其次,校长要成为课题研究的指导者。校长应努力把自己培养、锻炼成为一个研究型、学者型校长。课题研究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必须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能力。校长必须指导教师提高对课题研究的认识,指导教师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确立课题研究为教育创新服务、为育人服务的意识,解决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第三,校长要成为课题研究的实践者。校长在课题研究中,必须在创新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实践,把课题研究作为实施教育创新的自觉行动。这个学期,我们齐心协力开展教育科研,成绩显著。周丽、党旸、陈琚老师参加北流市首届青秀班学员教育教学技能比赛,分别获得数学、英语、语文一等奖;李东泉老师获得北流市《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李广老师参加北流市小学艺术教师教学技能比赛获得一等奖。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在于营造一种氛围,陶冶学生的情操,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因此,我校校园文化建设体现出了“四性”:一是科学性,即整体规划,合理布局;二是教育性,即寓德育于物质文化建设中;三是艺术性,即精心设计,严密组织,使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富有艺术意味,给人美的享受;四是经济性,即物质文化建设要有时代感。这个学期,我校加强了墙壁的文化建设,在中厅搞了《三字经》阅读版块,图文并茂,极具阅读性和欣赏性。
此外,我校充分发挥学生和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开发大课间活动,并与学校艺术活动相结合,陶冶学生的情操,体现合作、自主、探究的教育理念,展示学生的精神面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五、努力创建平安校园
为了保护少年儿童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给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校园环境,将安全教育落到实处,增强广大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师生的自护自救能力,确保学生的生命安全,我校积极开展了以“我自护,我平安,我自爱,我健康”为主题的活动,落实八项制度(学习制度、领导责任制、工作责任制、监督检查制度、宣传制度、落实信息反馈制度、家长联络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创建平安校园。对思想不重视,工作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缺乏大局观念,不服从指挥和调度,缓报、瞒报和漏报工作实情,造谣传谣,迷惑人心,影响到学校安全的行为和人员,要严肃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