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景区垃圾分类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十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山水,人文”的目标定位,按照“近期大分流,远期细分类”的发展思路,全面巩固完善提升街道机关、学校及舟山花园试点小区的垃圾分类设施的配置和垃圾分类处置质量;进一步扩大垃圾分类试点范围,不断完善管理网络和规章制度,加强宣传引导和协调配合,强化监督考核,力争2014年街道垃圾分类处置工作取得实效。
二、工作任务
加快推进以建筑垃圾、大件垃圾、餐厨垃圾、农贸市场有机垃圾、园林绿化垃圾、日常生活垃圾为主的“大分流”工作;进一步扩大日常生活垃圾“细分类”的试点范围,在2012年街道机关、小学、中学以及舟山花园安置小区推行垃圾细分类的基础上,将试点范围逐步扩大到预防保健所、香山花园安置小区、舟山村、香山村、别墅社区、小横山社区、长沙社区以及宾馆、饭店、汽车站等公共场所,按“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它垃圾”进行三分类处理,使街道生活垃圾真正实现源头减量、资源循环利用和安全无害化处置。
(一)生活垃圾大分流
1.建筑垃圾(住宅装饰垃圾、大件垃圾)的收集处置
建筑垃圾:由于街道地处度假区中心区,提请度假区选定一处临时归集点堆放辖区内产生的建筑垃圾。目前,占地350亩的区建筑垃圾临时消纳场已在甪直镇澄北村建成,可到区城管局办理相关手续后,将建筑垃圾运往区建筑垃圾临时消纳场集中处理。
住宅装饰垃圾、大件垃圾:住宅小区物业公司和环卫部门要对住宅装饰垃圾、大件垃圾进行初步分类,对金属、玻璃等进行可回收处理,油漆桶等按有害垃圾分类处理,砖块、石膏板等建筑垃圾和浴缸等不可燃的大件垃圾收集后运往建筑垃圾临时归集点,木质类的破旧家俱等大件物品,部分可回收利用的由再生资源回收公司进行回收处理,其他的经过拆解后送往光大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焚烧处理。
2.餐厨垃圾的收集处置
2014年餐厨垃圾的集中收运在区的统一安排部署下拟将街道机关、学校和大型饭店的餐厨垃圾进行统一回收处置。
3.园林绿化垃圾、农贸市场有机垃圾的收集处置
园林绿化垃圾和农贸市场有机垃圾目前仍按原有收运处置办法进行处理,待市资源化利用终端项目建成之后,街道将在区的统一部署下根据市的标准和要求对园林绿化垃圾和农贸市场有机垃圾进行统一的资源化处置。
(二)日常生活垃圾细分类
1.对2012年已经实施垃圾分类的街道机关、小学、中学和舟山花园,进一步完善垃圾分类收集亭、分类垃圾桶、分类标识标牌的配置,巩固宣传教育成果,提升垃圾分类质量。
2.循序渐进地在街道范围推广和普及垃圾分类,将试点网络向预防保健所、各社区(村)、宾馆、饭店、汽车站等公共场所延伸,确保到2014年底完成50%的居民小区实施垃圾分类处置的要求。
3.继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成立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从宣传的形式、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进一步提高垃圾分类知晓率,扩大垃圾分类影响力,营造良好的垃圾分类氛围,确保街道垃圾分类处置工作初见成效。
三、实施步骤及职责分工
(一)动员准备阶段(1月—3月)
1.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橱窗、电子屏等宣传媒体和宣传阵地做好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工作,全面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提高市民垃圾分类的意识,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2.进一步巩固已经实施垃圾分类单位的试点成果,让垃圾分类逐渐从理论走向实践。
3.按照《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工作四年行动计划宣传方案》的要求,各单位均要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做好本系统和管理范围内相关单位工作人员垃圾分类知识的普及工作,培养良好的垃圾分类意识。
4.加强规划建设。将垃圾分类设施设备的建设列入到单位、学校、住宅小区等建设项目规划中,一并建设。
(二)推广实施阶段(4月—10月)
1.在2012年街道机关、小学、中学以及舟山花园安置小区实施垃圾分类的基础上,2014年地税分局、房管中心、国土中心所、公安分局、度假区旅游职业学校要全面开展垃圾分类处置工作,同时要完成50%的居民小区的垃圾分类处置工作,6月底之前各单位垃圾分类设施设备必须配置到位,香山花园要建设至少3个垃圾分类收集亭,其他房地产开发小区(市苏房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昂内房产、深圳市中洁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分公司、中腾物业服务有限公司[高尔夫山庄、城仕房产]、集团地产[相王府]、集团中远[水上运动中心]、集团太投[1858])至少建设1个垃圾分类收集亭,同时每个社区要建立一支一定数量的垃圾分类指导志愿者队伍,为小区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知识,监督指导居民正确分类投放垃圾。
2.将试点网络向宾馆、饭店和预防保健所、汽车站、景区景点等公共场所延伸,各单位要按照标准建设垃圾分类收集亭,配置分类垃圾桶,做好宣传培训工作,有效实施垃圾分类处置工作。文化论坛国际会议中心、香山国际大酒店、太湖水星游艇俱乐部、海关培训中心、高尔夫酒店、碧瀛谷酒店、太湖山水间、宝岛花园酒店、马斯特堡酒店、香榭里酒店、铃兰太湖水底世界(海洋馆)、太湖渔洋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太湖湖滨生态湿地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太湖公园等单位的垃圾分类设施设备在6月底之前必须按要求配置到位。
3.按照《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工作四年行动计划宣传方案》的要求,各单位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引导广大市民从意识上接受,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自觉,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来,为开展好垃圾分类处置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检查验收阶段(6月底、7月、11月)
6月底,街道垃圾分类办公室将对开展垃圾分类的单位进行检查验收;度假区垃圾分类领导小组将对中心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商住小区、宾馆、饭店等单位的垃圾分类情况和环卫部门生活垃圾分类运输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对存在问题的单位督促整改。7月份,接受区的检查验收;11月上旬接受区的检查考核。
(四)总结表彰阶段(12月)
街道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对街道所属单位垃圾分类工作完成情况较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各社区(村)年度目标考核和文明单位评比当中。中心区内的商住小区、宾馆、饭店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的总结表彰由度假区垃圾分类领导小组统筹安排。
四、资金安排
1.街道机关、小学、中学、预防保健所、敬老院以及各社区(村)和安置小区的经费保障由街道负责,宣传、培训经费由街道负责。
2.商住小区、宾馆、饭店、景区景点以及度假区中心区域内的其他企事业单位的经费由各单位自行负责。对通过区垃圾分类验收的商住小区、宾馆、饭店、景区景点给予一次性奖励补贴。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相关单位要充分认识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成立工作班子,主要领导亲自抓,完善工作措施,加强宣传引导,落实专项经费,加大对垃圾分类处置工作的投入力度,确保垃圾分类收集亭、分类垃圾桶建设采购到位,圆满完成今年的工作任务。
(二)加强协调配合。各单位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要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动员市民主动参与垃圾分类活动,使垃圾分类工作真正取得实效。
1 畜禽粪便恶臭处理
养殖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养殖业的发展直接丰富了人们的餐桌。然而另一方面,与日俱增的畜禽排泄物的无害化集约化处理又成了一道困扰我们的难题,其中就包括了畜禽排泄物的无臭处理。数据表明,与人的污物排放量对比,畜禽养殖排放的粪便和污水量平均是人的十倍至几十倍[1],因此,实现畜禽污物的高效除臭,是新型微生物除臭剂开发的重点方向之一。
籍景淑比较了不同类型的除臭剂对猪粪的除臭效果并研究其对动物生理的影响,针对性的分析了乙酰氧肟酸、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啤酒酵母对猪粪中NH3的清除效果及清除机理,发现复合菌剂联合乙酰氧肟酸作用,对猪粪NH3清除的效果更加显著[2]。曾晰菀以兔粪、马粪、菌渣、稻草牛粪堆腐物、腐熟猪粪五种材料为筛选对象,得到3株耐高温菌,形成复合菌剂添加到猪粪堆肥中,经检测该菌剂在猪粪腐熟过程中可有效降低NH3的生成[3]。刘鸫将枯草芽孢杆菌、活性炭和茶渣组成的复方除臭剂,发现按照2%的添加量进行猪饲料添加,不仅能够显著降低粪便臭味化合物的散逸量,还能显著提高饲料内纤维物质的表观消化率。近几年也不乏针对畜禽养殖过程恶臭处理的除臭剂专利,贵州大学文明等发明了一种可对畜禽B殖场开展有效恶臭处理的复合型微生物除臭剂,包含了嗜酸乳杆菌、短小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菌、沼泽红假单胞菌、班图酒香酵母菌、平常假丝酵母菌、扩张青霉、米根霉、绿色木霉、细黄链霉菌和灰色链霉菌。吕津东发明了由乳酸菌、芽孢杆菌和酵母菌组成的微生物除臭剂,可广泛用于畜禽粪尿除臭。
2 固体垃圾恶臭处理
现代社会城市化的进程越快,城市产生的固体垃圾越多,面对堆积如山的固体废弃物,最传统的垃圾填埋法无疑会产生强烈的恶臭,因此利用微生物除臭剂开展城市固体垃圾堆放和处理过程中的除臭,也是今后微生物除臭剂极具潜力的应用方向之一。
崔玉雪2011年报道,从垃圾填埋场的污泥和垃圾渗滤液中分离得到7株具有较好环境适应性的菌株,经鉴定分别属于产碱杆菌属、芽抱杆菌属、无色菌属、显核菌属及溶藻菌属,并开发成为复合除臭菌剂,该除臭菌剂的效果与EM菌剂相比,对NH3的消除效果更佳。
湖南省微生物研究所许丽娟等发明了一种有效消除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中转站异味的微生物除臭剂,实验得到除臭微生物混合发酵的稳定工艺,可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宜宾万华生物姜德油发明的微生物环保剂将沼泽红假单孢菌、枯草芽孢菌、德氏乳酸杆菌以中草药提取液作为发酵基质,发酵工艺简单,使用操作简便,除臭灭蝇效果显著,较好的解决了垃圾填埋场、垃圾中转站及化粪池的蚊蝇和恶臭问题。
3 污水集中处理
城市生活、农业、养殖、工业等都会源源不断产生废水、污水,现代污水的处理过程中必备除臭阶段,以污水处理设备中最常见的生物滤塔为例,污水净化的同时或在下游实现脱臭,对减少污水的二次污染意义重大。
田顺从污水处理厂污泥中筛选分离到一株具有高效蛋白降解特性的功能菌枯草芽孢杆菌,并经过配比试验与嗜酸乳杆菌制成复合除臭菌剂,表现出良好的除臭性能。2011年葛洁对除臭生物滴滤塔的工艺进行优化研究,实验确定了适于生物滴滤塔特性的净化H2S混合菌种及改性陶粒填料。北京工业大学刘春敬研究生物滴滤塔中优势微生物固定化微球对H2S的降解作用。张钊彬针对污水处理厂恶臭问题提出利用化学-生物联合除臭法解决污水处理厂对环境的二次污染问题,采用化学试剂喷雾结合生物滴滤塔处理恶臭气体,可达到兼顾降低生物处理部分原料成本和化学处理部分运行成本的目的。
4 景区环境维护
旅游业的兴旺带来了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而景区剧增的游客量却导致了游客粪便处理问题日渐棘手,处理不善引起的恶臭不仅影响游客心情也严重影响景区的环境。目前有不少研究者也从景区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着手进行景区厕所除臭剂的研究。
唐微微报道了针对景区生态厕所的除臭剂的开发及应用研究,获得植物乳杆菌、东方伊萨酵母、干酪乳杆菌、公牛链霉菌等六株除臭性能较好的菌株。按合适配比开发出除臭菌剂结合10%木屑添加,除臭效果检测四个指标均比市售的EM菌液略胜;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闫志英等发明的复合生物制剂包含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和橘皮提取液,可直接用于公厕除臭;上海澄思源生物科技朱恩灿等发明了由光合细菌、酵母菌、乳酸菌复合菌群和香精、乙酸、乳酸组成的混合除臭剂,直接喷洒至厕所即可达到吸收臭气、抑制臭味物质产生的目的。
另外,除了喷洒微生物菌液直接进行恶臭处理,微生物除臭菌剂的效果优劣还与其添加的填料直接相关,填料对除臭效力的影响主要来自于物理吸附作用以及为除臭微生物提供附着载体。文献大量报道的填料有沸石粉、硅藻土、膨润土、泥炭土、生物活性炭、锯末、煤粒、陶粒等,而最近一些研究发现,聚氨酯泡沫塑料表面多孔,表面积大,并且微生物只在填料的孔中生长,不易造成填料堵塞,因此适合制作成生物反应器的填料,利于促进生物反应器净化效率提高并降低运行成本。孙绍堂等发明了一种微溶性矿物质材料焙烧形成的惰性填料,其特点是在填料微孔结构和孔隙表面包覆营养膜,使其具有为微生物缓释补充营养物质的功能,使生物填料的性能具有可控性和自培育性,降低成本,解决传统生物填料的微生物优势菌群培育问题及营养供给问题。
对具有有效面积更大、孔隙多、交换能力强等特点的新型填料的发掘还在不断进展之中,材料的吸附性能、通气性能、保水性能、能否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营养源,都是研究者需要重点考虑的方向。
综上,新型除臭微生物的发现为新型微生物除臭剂的开发提供了基础,另一方面,也可以依靠分子生物学的手段对微生物进行定向改造,创造出更符合实际需求的工程菌株。由于分子改造的周期较长、成本较高,越来越多的研究则侧重于将微生物的转化与除臭剂中填充剂的理化作用相结合,形成多种作用机制联合的复合型微生物除臭剂。未来,随着微生物处理能力的提高、单位体积填料有效面积的增加、以及合理的操作参数的确定,复合型除臭制剂必将在恶臭问题治理过程发挥更加强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崔玉雪.(2011).用于填埋场臭气控制的微生物除臭剂开发与除臭机理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
关键词:石窟摩崖造像;玉皇洞;主要问题;对策;张家界
1 研究背景
1484年,据《永定县志》记载对张家界石窟进行详细文字论述介绍[1]。王珍翠(1992)对玉皇洞的地形、布局、各洞名称、洞内造像及石刻进行了介绍[2]。1995年,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湖南省志・文物志》对玉皇洞进行了简要介绍[3]。张和纬(1998)研究玉皇洞的开凿方式进行简要分析[4]。张辛欣(2011)对张家界玉皇洞石窟的造像内容、设计特征、形象辨识、历史文化等进行了分析,并拍摄了大量图片加以证实[5]。
通过对以上学者研究的梳理,说明目前学术界对于玉皇洞石窟的开凿年代、石窟形制、造像样式题材等几个方面的研究已较为完善。本文将对石窟目前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以期为张家界玉皇洞石窟的保护与开发做出一定的贡献。
2 张家界市玉皇洞石窟概况
玉皇洞石窟位于张家界市永定区枫香岗乡的麻岭山南麓,为当地清代乡绅李京开独资捐修。始凿于清朝嘉庆四年(1799年),完成于嘉庆二十年(1807年)。1959年,湖南省政府将玉皇洞正式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 张家界市玉皇洞石窟开发现状
3.1 政府文物保护力度不足 石窟的风化腐蚀现象较为严重,很多佛像色的面部轮廓已经不是很清楚,服饰色彩较为单调暗淡,并且部分摩崖造像损毁已经比较严重。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历史久远,二是景区负责部门对景区开发程度低,政府对其维护不够,很多设施也都已损坏严重;文物部门仅委任两位老人在此监管和维护此处,缺少与周边城市及地区的保护合作与联动,缺少专门地方保护规章制度,政府主管部门责任不清。
3.2 宣传力度不够 游客获知景区信息的来源情况调查。调查数据显示,游客获得相关信息的途径最主要是通过旅行社和网络,分别为 42%和30%;通过影视和报刊获得了解的占比率则较少。这说明玉皇洞石窟景区在市场营销方面缺乏广泛的宣传手段,媒体关注度还有待提高。
3.3 交通通达度低 到达景区的交通通达度低,没有专门的旅游规划道路及指示性路标,缺乏多层次立体化的交通网络;景点的交通可进入性差,道路建设相对滞后,路面质量尚待修整,导致游客游览路程不合理、耗时长,这是制约玉皇洞石窟旅游开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3.4 安全问题突出 玉皇洞石窟属石窟摩崖造像,旅游危险系数较高,防护措施不完善,护栏多处被破坏,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由于山体岩石自然掉落所致,很多护栏等设施被山石砸坏;二是人为所致,因其护栏内部由钢筋组成,常年被不法分子偷取转卖。而相关部门对文物景区重视程度不高,也没有制定相对应的保护措施。
3.5 基础设施落后 景区所属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相对周边区县的旅游开发起步较晚。景区诸多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如景区标识较为简单随意,景区的总体布局图在一张破旧的木板上随意画起就挂在景区大门口,景区里的各种景点也缺乏标识指引;景区卫生设施也需改进,尤其是厕所和垃圾桶的建设需要加大力度。
3.6 环境问题凸显 造成的旅游垃圾、空气污染、水体污染、植被破坏等一系列问题使石窟承受着巨大压力。同时,游客不文明的参观行为对石窟也构成了一定的破坏性。
3.7 导游队伍资源缺乏 玉皇洞景区负责人共2人,景区入口攀登处仅立着手绘游览路线牌,并无导游人员指引游览。
4 张家界市玉皇洞石窟开发对策分析
4.1 大力开拓石窟文化 把玉皇洞石窟景点的研究开发纳入张家界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促进石窟旅游的生机和活力,拓展摩崖石窟文化传承的深度和广度。快速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比如建设石窟博物馆、图书馆,培育文化创意基地等,加强文化资源共享交流平台建设,为拓展文化消费市场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撑。
4.2 加强宣传力度 首先要运用多种宣传手段,通过旅行社、网络、媒体等渠道来宣传玉皇洞石窟景区;其次,在旅游淡季,可以在门票价格方面对旅游团进行一定的让利,吸引一定数量的旅游团游览石窟景区。最后,大学生作为旅游者占旅游者市场的份额需逐步提高,既提高大学生们的人文素养,也加大推广石窟文化在知识分子中的影响。
4.3 建立安全工作机制 切实加强旅游安全工作,建立旅游安全责任制和旅游安全预报、突发事件预警及应急求援机制;完善防护栏杆的建筑施工;景区入口设置游客需知牌,安全标识醒目规范,提示禁烟、禁火等游客须知事项,景区内配备流动管理人员,确保景区安全秩序。
4.4 加快石窟旅游发展建设 大力开展景区区域综合管理,组织景区内及周边各大旅行社、饭店、宾馆建设各自网站,发展电子商务业务,特别是要形成旅游旺季客源拥挤时期应急网络,降低安全隐患。
4.5 加强导游队伍的培训 加强对景区内和本地导游人员的培训管理,不断提高导游队伍文化素养,提升导游石窟文化旅游服务水平。
5 结语
张家界市的石窟摩崖造像属于中小型石窟一类,只要重视开发与保护,不断培养出新的热点产品,逐年完善、升华,就可以形成张家界石窟旅游兴盛局面。通过对玉皇洞石窟多次实践和调查研究,本文只是针对石窟旅游开发的现状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今后将会对其开发和历史保护进行持续跟踪研究。
参考文献:
[1]湖南省少数民族古籍办公室主编.湖南地方志少数民族史料・下[M].长沙:岳麓书社,1992.
[2]王珍翠.大庸文史・第2辑・张家界开发纪实[M].香港:国际展望出版社,1992:169-178.
[3]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湖南省志・文物志[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5:413.
关键词:湿地风景区;公路环保;公路景观;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X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72X(2018)01-0180-01
隨着公路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完善,人们对出行已更加注重公路沿线景观美学的欣赏与环境保护。在公路设计中,设计团队需要不仅仅是公路工程专业的工程师,还需要景观、环境等多学科专家组成设计团队,充分考虑公路使用者、公路沿线居民的视觉美感度,将植被设计、色彩搭配、群落组成、野生花卉的使用、公路构造物的美学处理等方面有机结合,使设计成果充分体现车、路、景的自然和谐统一,使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降至最低。
1低碳环保公路概念
低碳环保公路,就是绿色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从公路决策、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等整个周期中的一个或几个阶段入手,采用新理念、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等先进技术实现公路项目整个生命周期范围内降低碳排放强度,减少公路建设对环境的破坏程度。并为公路建设节能减排营造有利条件,低碳环保公路是未来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主流方向。
公路工程建设里程长,土石方工程量大,浆砌片块石及混凝土圬工结构数量多,桥梁隧道施工周期长、机械多,在整个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材料、能源的消耗比较大,公路建设过程就是大量消耗人力、材料、财务的过程,在运营期间路侧的照明及隧道桥梁的监控、排风设施等也大量消耗电力。如何在公路建设和运营期间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就能最大限度的保护好自然环境[1-2]。
2保山市施甸县姚关野鸭湖湿地风景区环湖公路概况
保山市施甸县姚关野鸭湖湿地风景区环湖公路,位于施甸县野鸭湖湿地风景区。施甸县野鸭湖天然湿地景区距施甸县城16km,距姚关集镇2km,因湿地常年栖息着野鸭,便称之为“野鸭湖”。湿地湖水面积680亩,湖的岸边是万亩森林,覆盖景区山峦、岛屿,湖中青山倒映,山、水、岛互为一体,使野鸭湖湿地素有“滇西小桂林”之称。施甸县姚关野鸭湖湿地风景区环湖公路,项目全长2.8km,宽4~6.5m,前段1.1已建成投入使用,后段1.7km正在实施。
湿地是我国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在我国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类型,湿地拥有缓解干旱、预防洪涝灾害、调节水分、吸收温室气体等许多功能,具有显著的改善环境和生态调节效应,云南地处我国西南,湿地资源弥足珍贵,公路建设中做好湿地风景区的保护和低碳环保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施甸施甸县姚关野鸭湖湿地风景区环湖公路建设采用的低碳环保技术,以总结如何建设低碳环保公路。
3低碳环保公路技术措施
3.1设计阶段
低碳环保公路建设,就是在低碳理念的指导下,以碳平衡为基本原则,运用各种先进环保理念与环保措施,在公路项目决策、设计、施工、运营、管理整个生命周期里都能达到经济、环保等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公路设计阶段的合理性、科学性、经济性、安全性对公路项目沿线环境的影响长度产生重要作用,在低碳环保公路建设项目过程中,要详细调查线路走廊的详细情况,对相关环境敏感点分布和公路占用土地情况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做到坚持环保选线的原则,设计出多个方案以供选择比较,选择设计方案时要采取措施避开环境保护区及生态敏感区等。
3.2施工阶段
在整个公路项目建设工程中,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最为严重的是施工阶段,因此对施工阶段进行有效地严格把控也是低碳公路建设的重要环节。施工过程中要遵循“最大程度保护,最小程度破坏,最大限度恢复”的原则,尽量避开可不占用的地段,保持没必要破坏的沿线环境。公路尽量改善原有不良环境,使沿线景观资源的建设保持持续、稳定、健康的态势[3-4]。
施工过程中,严格采取有效地环境管理措施,采用目前先进技术水土流失对水土流失进行管控,对排放的施工废水进行处理达到排放要求再排放,能有效地防止施工廢水废弃物、生活污水等流入湿地对公路沿线水体造成污染,影响湿地生态水体。另一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施工扬尘、机械噪声等对沿线环境的污染,并注意包括绿化景观工程、噪声防止工程、污水处理工程、防止水土流失工程等相关环保工程的施工要同步进行,保证公路项目的环境效益。做好办公与生活区的规划,减少生活垃圾和污水对湿地风景区的污染,本项目将办公区设置在风景区附近集镇。
3.3运营阶段
低碳环保公路要求公路在运营管理过程中“安全高效、持续发展”,结合公路所处区域的自然地理及气候条件对公路沿线如太阳能、生物质能等绿色能源进行综合利用开发,沿线设置太阳能路灯减少碳排放,利用水蒸发效应对温度进行调控,对废弃生物质的再利用等。特别是照明、通风、监控等设备运行尽量采用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设备尽量采用节能、低功耗的机电设施设备,本项目路灯采用太阳能路灯,每年可以节约用电约1万千瓦时;沿路尽可能种植一定数量的绿化,采用绿化树木来达到中和二氧化碳作用,本项目共种植树木200棵,每年可以固碳约22吨。同时本项目在沿路设置了2处停车休息区和设置垃圾箱等,以期做到有组织的收集旅客和游客的垃圾,减少对湿地风景区的环境污染。
4结语
低碳环保公路是绿色环保交通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积极探索低碳环保公路建设的先进理念和新型技术研究应用,为低碳环保公路建设提供有基础性的参考,并通过总结经验和技术积累,积极开发利用绿色资源,在设计、施工阶段采取低碳环保的技术措施,使公路建设期间减少污染与能耗,做到低碳环保。同时在运营阶段对沿线设施采取有效地节能设备、设施,并辅以绿化配合,做到节能低碳,使得公路运营期间做到低碳节能,使公路服务品质提升,让公路也能成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形象载体。
参考文献
[1]张阳,武六元.公路景观环境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模式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66-369.
[2]王云.风景区公路景观美学评价与环境保护设计[D].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2007.
[3]张阳,王天问,崔永峰.基于生态基础的公路景观规划设计[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5):45-47.
一、认真抓好《关于进一步加强首都环境建设的工作意见》的落实,不断提升城乡环境建设整体水平
一是不断提高首都环境建设基础保障水平。进一步强化首都环境建设委及办公室和各区县、乡镇环境建设机构建设,明确工作职责;进一步理顺部门职责交叉程序建设,明确城市管理问题主责部门管理规范、工作流程和工作介入点;积极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推动基层城市管理机构建设和联合执法落实;建立完善环境建设资金保障和资源配置机制,依据新时期城市管理改革要求,完善市区两级财政投入机制,推进环境建设以奖代补等制度建设。配合推进环境建设综合考评和网格化管理体系建设,加大首都环境建设办关于综合考评及城市环境网格化管理协调力度,科学确定综合考核评价项目,推进环境建设网格化管理全覆盖,建立健全环境建设督查反馈机制,逐步完善举报、反馈、督查、绩效考核和群众评价等机制,切实推动城市环境管理再上新台阶。
二是大力开展环境建设四大惠民工程。第一,深入开展群众身边环境集中治理工程。认真总结三年来城市道路环境建设达标工作,按照贴近市民、深入生活的要求,把市级达标道路与区域环境建设提升工程紧密结合,区级达标道路与街巷胡同整治紧密结合,进一步修改完善城市道路达标标准,优化验收流程和指导形式,科学确定达标数量,协同部署,一体建设,集中治理,整体提升。第二,扎实开展中心城区环境改善工程。按照郭金龙书记和王安顺市长关于“加大中心城区胡同环境整治力度”要求,认真研究“大杂院里听民声”、“楼宇社区问民计”、“田间地头访民需”相关意见建议,2014年在东城区、西城区确定30至50条街巷胡同,根据调查摸底情况,结合推进城市校园周边、老旧小区、集贸市场周边、旅游景区及公园周边环境建设,明确三至五年目标任务,建立工作标准,提高设施建设水平和管理水平,并按以奖代补方式给予资金支持,不断提升中心区域环境水平。第三,积极开展郊区农村环境整治工程。按照首都环境建设城乡一体化要求,总结延庆、顺义等区县农村环境建设经验,研究制定关于提高农村环境建设水平的指导意见,提出村庄建设指导标准和工作内容,把农村环境建设逐步纳入城市环境建设中并提供相应资金支持。第四,着力开展群众环境建设参与工程。加强首都环境建设热线宣传和资源利用,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数据分析,建立与其他热线的资源整合交流,有效解决群众实际需求。同时加大“门前三包”落实力度,明确标准、内容和检查奖惩的依据和标准,研究推进环境建设公共服务领域的社会组织建设,完善城市环境公共服务工作。
三是积极推进其他重点环境整治建设工作。第一,统筹推进环境建设重点项目。在2013年试点工作基础上,2014年拟在全市范围继续组织开展区域环境综合提升工作,每区一个,共拟定16个区域提升项目。第二,继续开展铁路沿线环境整治。部分铁路沿线积重难返的脏乱差问题,单靠某个部门难以解决,明年拟以京哈线北京段为试点,与规划、铁路等多部门联动,深层次研究铁路沿线痼疾顽症治理,通过拆、改、建等综合措施,力争对常规的环境整治有所突破。第三,全面完成环二环绿道建设。督促协调西城尽快完成绿道2期(白纸坊桥至永定门桥)环境建设工作,协调加快东城段绿道建设。通过生态护岸改造、亲水性建设、挖掘文化内涵等方式,对滨水景观进行提升,完整建设环二环滨水绿道,最大限度发挥滨水绿廊的休闲、景观、生态功能。第四,深入推进环境乱象集中治理。起草印发2014年城乡环境建设集中治理行动方案。深入开展街面秩序、经营秩序、旅游秩序、交通秩序、市容环境等方面的脏乱现象治理,强化工作统筹协调,强化牵头单位作用和区县主责地位,调整完善工作机制,根据三年工作目标的要求,实现年度目标任务。第五,努力做好APEC会议环境保障和国庆65周年环境布置。结合中央和北京市APEC筹备小组工作方案,制定印发全市环境治理、环境保障和环境布置工作方案。继续强化进京第一印象区域(铁路沿线、机场地区、高快速路沿线)、重点区域(会议、驻地、活动区域)、旅游景区和繁华商业区的环境建设,全面遏制突出问题,提高城市环境水平。根据中央和市委、市政府要求,提前着手国庆65周年环境保障和环境布置的设计、招标工作,并结合APEC会议安排做好城市环境布置,彰显隆重热烈的节庆氛围。
二、认真抓好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垃圾全过程科学管理水平
一是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按照《关于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和《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实施方案(2013-2015年)》关于第二阶段(2014年1月-12月)进度要求,全力推进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主要推进项目有:建成南宫生活垃圾焚烧厂项目1项,续建3项,开工建设12项。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建成董村餐厨垃圾处理厂1项,开工建设6项。垃圾渗沥液处理设施开工建设4项。
二是切实抓好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管理。生活垃圾产生量增长率城区控制在1%,郊区控制在2%,保持生活垃圾产生量的缓慢增长势头。进一步提高生活垃圾焚烧、生化处理能力比例,力争达到45%。在完善市属垃圾处理设施在线监控系统基础上,建设全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在线监控系统,推进生活垃圾登记排放系统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IC卡计量系统开发项目(二期)等信息化管理项目建设工作。开展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定额管理工作,包括劳动定员和费用预算定额等方面内容,从而完善北京市市容环卫相关标准规范。
三是继续推进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治理。根据《北京市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治理三年实施方案(2013-2015)》,2014年应完成100处治理任务,完成总量的40%。2014年非正规垃圾填埋场计划开展治理103处,其中新增项目72处,结转项目31处。
四是深入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按照“十二五”时期规划目标,2014年北京市居住小区垃圾分类达标率达到70%以上。2014年将继续在全市选择相当比例数量的居住小区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已开展的近3000个居住小区垃圾分类成果,继续完善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的全过程管理体系。在全市16区县开展垃圾分类居民奖励试点工作,开发居民奖励管理系统。切实提高专业化收集运输和处理水平,构建垃圾分类技术物流体系。进一步深化垃圾减量垃圾分类的宣传工作。重点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继续发挥垃圾减量垃圾分类工作专家库和绿色宣讲团的作用,把“社会大课堂”、“区县行”、“社区行”活动持续深入进行下去;继续办好“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网”,提升市民垃圾分类知晓率;在16区县各建至少一个垃圾减量垃圾分类宣教基地;继续组织开展好“周四垃圾减量日活动”和“垃圾文明一日游”活动,争取直接受众达到十万人以上。
五是积极推进餐厨垃圾和废弃油脂规范管理。依托朝阳区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工作,全面开展餐厨垃圾规范收集、运输和处理工作,力争全市餐厨垃圾规范收集率和资源化处理率达到45%以上。继续深化和完善餐厨废弃油脂统一收运、定点处置工作,采取“疏堵结合、重点突破”的方针,全面推进餐厨废弃油脂综合监管和资源化利用工作,力争全市餐厨废弃油脂规范收集率达到100%。大力推动每日就餐人员规模1000人以上的党政机关建设餐厨垃圾就地处理设施,实现餐厨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理。进一步推进餐厨垃圾和废弃油脂管理信息化建设,逐步建立餐厨垃圾价格收费体系。
六是全面加强道路清扫保洁工作。2014年纯电动环卫车辆比例达到30%,继续增置多功能清洗车辆,城市主干道开始实施再生水冲冼,每月对城六区道路尘土残存量进行监测,并及时公布监测结果。
七是着力加强建筑垃圾运输规范管理。按照《进一步加强建筑垃圾、土方、砂石运输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进一步抓好建筑垃圾运输规范管理工作。2013年前全市建筑垃圾运输车全部实现密闭化,2014年6月全部安装定位系统。完善建筑垃圾、土方、砂石运输行业管理制度,自2014年7月1日起,凡不符合北京市建筑垃圾、土方、砂石运输专用车标准的车辆不得从事运输。实行建筑垃圾、土方、砂石运输企业从业管理制度。严格办理建筑垃圾消纳许可,并在施工现场进行公示。实行建筑垃圾、土方、砂石运输通行证制度和运输企业信用管理制度。
八是努力提高公厕服务管理水平。继续推进旱厕改造工作,改善群众如厕环境。按照《市行业公厕服务管理工作标准》,继续加大对行业公厕的检查分类指导力度;修订出台《北京市公厕建设标准》,加强公厕宣传工作,推动公厕建设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三、认真抓好燃气热力安全供应保障工作,不断提升市政基础设施安全稳定运行水平
一是积极推进气热等市政设施建设。继续推进陕气进京四线北京段工程、东北热电中心供气工程等重点工程建设,增强本市燃气供应保障能力。建立天然气资源供需预测和调度运行响应机制,扩展热电气联调联供监控平台功能。统筹规划新增热电厂、煤改气、冷热电三联供等大型用气项目,落实天然气资源。全面推进农村地区瓶装液化气供应网点建设。
二是切实加强燃气行业安全监管。启动燃气行业立法工作,完善行政许可制度。加大资金投入,继续坚持和完善燃气供应企业综合评价和气质抽测制度。选择部分企业进行燃气行业安全生产和用户服务标准化试评,取得经验后在全行业推广。推进燃气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开展天然气供应企业的评级试点,组织开展燃气供应企业服务质量监督评价。整合北京市液化石油气充装站点,对餐饮经营单位实行液化石油气专业配送。建立燃气使用安全审查和社会公示制。
三是加快推进供热改革步伐。开展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改造,推动热费制度改革。落实北京市与财政部、住建部签订的《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作协议》,力争完成8500万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改造。加快推进热费制度改革,研究制定热计量用户采暖费“暗补”变“明补”政策,调动用户参与热计量改造和节约用热的积极性。力争出台特殊群体冬季采暖补助政策。积极推进供热地方性法规的制定工作。
四是全力做好冬季供热保障。实施老旧供热管网改造和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工程。在优先安排老旧小区综合整治、管线老化、供热不达标小区的基础上,继续实施200个小区老旧供热管网改造任务。完成1600蒸吨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在做好热源供需平衡的基础上,协调做好热力、燃气、电力三方的联调联供。
五是健全完善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强地下管线综合管理,统筹地下管线数量、运行现状、管理机制等情况,通过建立和完善地下管线管理组织体系、基础数据信息管理体系、隐患排查治理管理体系、安全服务管理体系、应急处置与管理体系、法规标准保障体系等,形成“综合协调管理、部门分段负责、行业和区域监管、权属主体负责”的地下管线运行综合协调管理体系,提高地下管线安全运行的保障能力。
六是深入推进“城市生命线实时监测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建设。依托“城市运行监测平台”,围绕“城市生命线”系统,加快项目实施,建立“日常监测”和“特殊应对”机制,实现燃气、热力、供水、排水、电力五大示范企业数据集成和共建共享。
七是强化落实行业安全生产责任。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和 “一岗双责”的要求,落实安全管理责任。组织开展市政市容系统安全生产检查,排查治理隐患,落实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标准。加强燃气、供热、环卫行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和监督。重点开展公共服务用户燃气使用安全专项检查,健全和完善重大活动服务保障工作机制,强化城市公共设施安全应急管理,保障城市安全有序运行。
四、认真抓好基础保障机制建设,不断提升城市环境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是提升健全统筹协调和责任标准体系。发挥首都城市环境建设委员会统筹领导和综合协调作用,落实首都环境建设办专兼职领导席位制度。健全市区两级环境建设统筹协调体系。明确各级政府环境建设属地主责,厘清部门间的工作职责,落实作业单位和社会单位环境责任制,提高管理、作业、执法、监督的效能。进一步健全首都环境建设标准体系。
二是不断完善执法协调和监督考评体系。加强市区两级城市环境秩序行政执法体系建设,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行政执法协调,整合区县执法资源,推动基层联合执法。发挥市行政执法部门联席会议制度重大执法事项统筹协调作用,加强对执法工作的督察。完善首都环境建设综合考评体系,进一步加大考评结果在行政效能监察、组织人事考核的比重。落实“月检查、月曝光、月排名”制度,每月在市政府会议曝光环境乱点,每季度在市委常委会进行曝光、通报。
三是切实增强资金保障机制建设。研究完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建立健全补助机制,重点采取以奖代补、以奖的方式,加大对重点整治项目的支持力度。研究建立适应区域发展、持续提升环境水平的资金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