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垃圾回收方案

建筑垃圾回收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垃圾回收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建筑垃圾回收方案

建筑垃圾回收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筑垃;再生资源;利用

据统计,目前我国建筑垃圾的排放量已达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以上,绝大部分未经任何处理,便被运往郊外露天堆放或填埋,而堆放和填埋则需耗用大量的征地及垃圾清运等建设经费。同时清运和堆放工程中的遗撒和粉尘、灰沙飞扬等问题又加重了环境污源。另据资料显示,经对砖混结构、全现浇混凝土结构等建筑类型的施工材料统计分析,每一万平方米的建筑施工中,会产生500-600吨建筑垃圾。按此推算,我国每年仅建筑施工就产生超过4000万吨的建筑垃圾,严重地浪费了建筑材料。由此可见,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节约资源,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成为社会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1.建筑垃圾的分类

按建筑垃圾的来源进行如下分类:

1.1土地开挖:分为表层土和深层土。前者可用于种植,后者主要用于回填、造景等。

1.2道路开挖:分为混凝土道路开挖和沥青道路开挖。

1.3旧的建筑物撤除:分为砖和石头、混凝土、木材、塑料、石膏和灰浆、钢铁和非金属的几类。

1.4建筑工地垃圾:分为剩余混凝土,即工程中没有使用调而多余出来的混凝土;建筑碎料,即凿除、抹灰等产生的旧混凝土、砂浆等矿物材料,木材、金属、纸和其他废料等类型。

2.建筑垃圾的开发和利用

2.1再生建材重新利用

建筑垃圾中废混凝土块在处理工厂中,去除混入混凝土块中的砂等,采用破碎机械破碎,用筛子区分粒径大小,就能作为再生骨料或再生碎石使用;施工中散落的湿砂浆、混凝土,可通过冲洗将其还原为水泥浆、石子和砂进行回收,英国已经开发了专门用来回收湿润砂浆和混凝土的冲洗机器;建设工程中的废木材,除了作为模板和建筑用材在利用外,通过木材破碎机,弄成碎屑作为造纸原料或作为燃料使用;废金属、钢料经分拣、集中、重新回炉后,经在加工制成各种规格的钢材。

2.2作为建材产品直接利用

用建筑垃圾加固软土地基。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起吊机械将短柱形的重夯提升到一定高度,使之自由落下夯击原地基,在夯击坑中填充建筑垃圾(使粒径为4―6cm)进行夯实,以使建筑垃圾能托住重夯,这样建筑垃圾即在地基内形成一个坚实的短柱,从而大幅度地提高了地基的承载能力,降低了地基的压缩性。这种方法不仅使城区改造中拆除的大量建筑垃圾变废为宝,降低了工程造价,保护了环境,而且实践证明,切实可行,能够满足房屋结构的设计要求。另据报道称可将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代替部分水泥拌制混凝土,其和易性得到改善、收缩减少,强度略有降低(早期强度降低较多),适用于不需要混凝土早期强度的工程。

2.3用垃圾建造房屋、发电

美国爱达荷州有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它用回收的废物建造了一幢330平方米能够利用太阳能的住宅:墙壁是用回收的轮胎和铝合金废料建造的;屋架所用的大部分钢料是从建筑工地上回收来的;所用的板材为锯末和碎木料加上20%的聚乙烯制成;而旧报纸、纸板箱则成了屋面的主要原料,并作为墙面的绝缘体,使房屋能更有效的利用能源。这种新型住宅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荣获了美国住宅营造商协会颁发的“住宅风格奖”,而且被正式命名为“资源保护屋”。日本最近研究开发出了垃圾复合发电技术和块状垃圾发电技术。块状垃圾发电是将回收的建筑垃圾除去金属和砂土,加入熟石灰等,制成圆形的块状,供专用的垃圾发电炉使用。这种块状垃圾平均每公斤产生的热量为普通标准煤的一半。

3.目前存在的问题

3.1建筑垃圾分类收集的程度化水平不高,绝大部分依然是混合收集,增大了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难度。

3.2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低。全国每年产生的4000多万吨建筑垃圾,需几万人去分拣,由于劳动强度大,工作条件差,工人待遇低,专业分拣的人员又很少,所以大多数可以回收的资源白白浪费掉了。

3.3我国建筑垃圾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水平落后,缺乏新技术、新工艺开发能力,设备落后。垃圾处理多采用简单填埋和焚烧。既污染环境又危害人们健康。有些城市甚至不做任何处理,导致环境问题加剧。

3.4建筑垃圾处理投资低,法规不健全,建筑工人环境意识不高。

3.5施工工艺、施工技术落后,大量的手工操作,是产生建筑垃圾的主要原因。

4.建筑垃圾资源化的措施

为了促进我国建筑垃圾的资源化,有必要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4.1加强建筑垃圾资源化的科研工作。科学技术研究工作是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基础,没有合适的技术方案,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就无从谈起。尽管国外建筑垃圾的再生技术被认为是成熟的,但这恰恰是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所以,在国内尚没有大力开展建筑垃圾资源化工作的时候,就应该首先花大力气进行建筑垃圾资源化的科研工作。实施符合我国实际的建筑垃圾资源化战略和技术方案,仍需要有针对我国实际的科研工作基础。科研工作主要应集中于建筑垃圾减量化的方法、建筑垃圾收集和利用的方法,再生建筑材料的市场化措施,开发简单的分析方法用于鉴别再生材料与环境的相容性等方面。

4.2建立健全的建筑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制度 建筑垃圾资源化是一个复杂的废物循环利用过程,在此过程中,须同时处理好两个重要的环节,一是建筑垃圾的分类回收;二是回收后的再利用。这两大环节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缺一不可。建筑垃圾不进行分类回收也就无法利用,分类回收后不进行相应的利用也就失去了分类的意义,同样也不能进行资源化。国内有一些城市和社区也曾经试行过建筑垃圾分类投放,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同时也因没有解决好分类收集后建筑垃圾的利用问题,因此,最终没有很好地坚持下去。在建筑垃圾的资源化方面,应禁止填埋还可利用的建筑垃圾,有义务的单位必须设置相应的设备或者委托第三方来利用其建筑垃圾。要强调产生垃圾的单位首先自己要有解决资源化利用的条件,或支付较高的处置费用委托其他单位帮助处置。凡利用垃圾生产出的材料和产品,国家应在税收政策上给予优惠。

4.3制定相应的政策、法律、法规 建筑垃圾资源化工作是一项政府行为,不少发达国家均采取了相应的对策。比如,欧共体的FAST规划,把资源的再生利用与信息、生物技术和就业并列为四大课题之一。前苏联也完成了“完善在国民经济中利用再生资源”的立法。日本在垃圾资源回收方面也居于领先地位,町田市成立了一个废物再利用文化中心,把废物回收、资源再生利用提高到民族新文化的高度等。中国目前相关的法律及对策还很不健全,因此中国各级政府应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根据本国国情,制定出一套从建筑垃圾的产生、收集、清运到分类、利用的相关法律和优惠政策,来引导和约束公众行为。在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工作的管理上,由行政主管部门牵头,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办法与实施意见,政府办公会可协调其他相关部门如交通、财政、物价、工商、税务等部门分工协作,形成制度,这样建筑垃圾资源化工作才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否则,只能成为一句空话。

4.4加强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宣传教育工作。要让会与建筑垃圾打交道的每一个人都知道建筑垃圾是一种可利用的资源,同时提高建筑工人的环保意识,并把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最新技术和工艺方法介绍给大家。

4.5加强建筑垃圾资源化的监督执法工作。一旦颁布了建筑垃圾资源化的法律,就应该通过严格的监督执法来使法律得到确实的遵守,做到令行禁止,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总之,建筑垃圾作为各种建材产品废料的混合物,未加处理直接填埋,不仅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而且也是资源的巨大浪费。唯有采取积极措施,才能确保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玉庆 都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J] 2001(6),4-5

[2]陆凯安 利用建筑垃圾减少环境污染 北京节能[J] 1999(3),39-40

[3]黄宗益,李兴华 日本对建设工程副产物和建筑垃圾的处理[J] 建设机械技术与管2002(4),24-25

[4]李俊峰 时丽 我国城市垃圾管理基本思路 宏观经济研究[J] 2000(4),39-40

建筑垃圾回收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 分类处理; 环境资源利用

中图分类号: B834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一直以来是城市环境治理的重要内容。从当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实际过程来看,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不但是提高垃圾处理效果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降低垃圾处理成本,实现有价值垃圾综合利用的重要方法。基于这一分析,我们应认识到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重要性,以及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与环境资源利用的关系,并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与环境资源利用结合在一起,全面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效果,满足环境资源利用需要,提高环境资源利用效果。

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必要性

城市生活垃圾(以下称垃圾)是指城市人口在日常生活中产生或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而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包括建筑垃圾和渣土,但不包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我国垃圾产生量逐年上升,2001年清运量1.18亿吨,仅有60%得到不同程度的处理处置,无害化处理的不到六分之一。废旧家用电器、建筑废弃材料、报废汽车和废旧轮胎等回收和安全处置的问题日益突出。露天堆放垃圾会产生硫化物、氨、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滋生病源微生物、蚊蝇和老鼠,污染大气、水体和土壤,严重危及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垃圾围城、垃圾爆炸也严重危害了居民生命健康、生活和工业生产。垃圾污染和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已成为我国城市急需解决的四大环境问题。

垃圾大致可分为三类,即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和填埋垃圾。我国对垃圾环境管理实行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的原则。垃圾分类收集既提高废品回收率又便于危险废物单独处置。垃圾混合收集,增大了垃圾资源化、无害化的难度。首先垃圾混合收集,容易混入危险废物如废电池、日光灯管和废油等,不利于我国对危险废物的特别环境管理,并增大了垃圾无害化处理的难度。其次,我国人均资源和能源并不十分丰富,垃圾混合收集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和能源浪费。垃圾混合收集不利于垃圾中可利用物质的回收和循环利用,降低了可用于堆肥和焚烧的有机物资源化和能源化价值。

三、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应制定具体的资源利用方案

通过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分析可知,城市生活垃圾中存在可利用的成分,这一部分垃圾如果不进行二次利用,不但会增加处理难度,同时也不利于资源利用工作的开展。为此,城市生活垃圾应进行分类处理,并制定具体的资源利用方案,提高垃圾分类处理效果。具体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应根据资源利用要求对分类类别进行细化

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中,哪些垃圾需要分类,哪些垃圾需要重点回收处理,都应根据资源利用的要求来进行。为了保证资源利用取得积极效果,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与资源利用要求相结合是提高垃圾分类处理效果的重要措施。因此,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应对资源利用要求有全面了解,并做到满足资源利用要求。

2、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应按照资源利用需要制定分类回收方案

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方案的制定过程中,要想提高方案的制定效果,就要以满足资源利用的实际需要为主,使分类回收方案能够最大程度的满足资源利用需要,为资源利用提供可靠保证,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实际效果能够得到全面提高,促进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发展,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提供方向指导。

3、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应根据资源利用特点提高分类回收的针对性

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过程中,对于某些垃圾需要重点做好分类回收工作,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基于资源利用特点出发的。为此,我们要认真分析资源利用特点,并根据资源利用需要,提高分类回收的针对性,使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能够在整体实效性上有所提高。

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应把握环境资源利用原则

从目前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实际过程来看,要想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效果,做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与环境资源利用的结合,就要把握环境资源利用原则,推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发展。目前来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应把握以下原则:

1、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应把握环境资源利用的实效性原则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是一项长期性工作,要想最大程度的满足环境资源利用要求,就要对环境资源利用的作用和重要性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我们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中,只有把握环境资源利用的实效性原则,推动城市生活垃圾的有效分类处理,才能保证环境资源利用取得积极效果,提高环境资源利用的整体水平。

2、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应把握环境资源利用的可靠性原则

对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首先应弄清楚环境资源利用对垃圾分类处理的重要影响。其次,应保证环境资源利用的可靠性,使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能够使环境资源利用更加可靠,保证环境资源利用的整体效果。因此,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把握环境资源利用的可靠性是十分重要的。

3、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应把握环境资源利用的全面性原则

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中,许多中垃圾都具有二次回收利用的价值,为了最大程度提高环境资源利用效果,保证环境资源利用取得积极效益,我们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中,应把握全面性原则,对凡是具有回收价值的垃圾都进行分类处理,保证环境资源利用能够满足全面性要求。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中,分类处理既是满足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提高环境资源利用效果的重要措施。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应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中应实现与资源环境利用相结合,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能够满足资源环境利用需要,提高资源环境利用效果,推动资源环境利用工作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贾菲菲;李多松;;浅议城市垃圾分类收集及综合处理[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0年01期

[2] 李宗文;;日照市垃圾分类收集的现状与对策[J];环境卫生工程;2010年05期

[3] 潘希迁;;我国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排放的对策研究[J];企业导报;2011年14期

[4] 杨海民;綦红;;城市生活垃圾物流收集系统中的环卫工人收集方式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2年02期

建筑垃圾回收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开发难点、开发对策、

一,垃圾资源化开发的难点

1、观念落后

有人认为,城市经济发展,垃圾作为资源是微不足道的。也有人认为,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经济,那有哪么多的精力来研究垃圾问题?所有这些认识,特别是在领导干部中存在的种种不正确认识,严重地影响了垃圾资源化利用。我国城市垃圾收集一直采取混合收集方式。这种收集方式使一些可回收利用的物质跬人到城市固体废弃物中,这样不仅增加了收集的数量和处理难度,而且也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十分不利生活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2、技术制约

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技术处理基础薄弱,技术力量单薄,利用途径狭窄。目前除废纸和废金的回没再利用率较高外,塑料、玻璃及纺织品类等废弃物均回收利用率都很低,其主要原因是从事研究、开发区方面的技术力量不足。虽然我国也有较先进的技术,但很难普及推广,至于先进技术的引进,也是微乎其微。致使不少可利用的废弃物因技术和经济问题无法利用而弃之。

3、资金匮乏

资金是影响垃圾资源化开发利用的最重要的因素。经济发达的国家,投入资金多,垃圾资源化开发的水平就高,在我国沿海经济发达的上海、深圳、广州等,由于投入的资金多,垃圾资源化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建成了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沼气发电厂等。但经济不发达地区,由于受资金的制约,垃圾资源化开发受到很大影响。特别是这种类型的投资,投资效益低,回收隆,没有多少人想投资。而光靠政府投资,在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也是不能解决多少问题的。

垃圾资源化开发的思路。

二、 垃圾资源化开发的对策

一、必须把垃圾资源化开发作为重要的战略性工作来抓

社会发展到今天,问题主要集中在人口、资源和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而资源则是问题的关键。没有了资源,人类无法生存,更谈不上可持续发展。因此,缓解资源压力,挖掘资源重复利用的潜力,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垃圾资源化开发势在必行。政府和环保部门必须把垃圾资源化作为重要的战略性工作来抓。

一要把垃圾产业列入“十二五”计划和今后的远景规划,建立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置产业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二要进一步健全城市生活垃圾资源产业化管理的法规体系,采取既疏又堵,疏堵结合的办法,实现垃圾处理的良性循环;三是制定扶持垃圾产业发展和财税金融政策,逐步实行垃圾计量收费,健全完善的经济保证制度;四是加强垃圾处理技术研究,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处理技术体系,培育垃圾技术市场,用高新技术武装环保产业。

二、垃圾资源化开发的形式与方法

1、废品回收。这是传统的方法,只要理顺销售渠道工作就可开展。这种废品回收方法投入少,技术要求不高,实施容易。在当前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不用政府组织,也有不少人从事这项工作。但现在废品回收的品种太少,不少再生的资源浪费还较大。以后,如随着技术的进步,要尽量增加回收品种。

2、废品加工。在废品回收的基础上,由环卫部门与有关生产厂家联合或自办加工业,把垃圾废品加工成社会适用的产品。如对垃圾中玻璃废品制成马赛克,把塑料废品制成再生塑料粒子或成品,把纤维类加工成纸浆或纸,把骨类加工成骨粉,把煤灰砖石加工成建筑材料等,这样既可变废为宝,又可增加环卫部门的经济来源,减轻政府的负担,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比较显著。

3、发展农用肥料。垃圾中有很多的易腐成份,经过高温发酵,就可成为有机肥料。在有条件的地区,可将堆肥物再加工制成有机复合肥料。这种复合肥料不会造成土地板结,肥效长,最适宜果树生长,应大力发展。

4、垃圾焚烧热能的利用。垃圾焚烧这种处理方法可使垃圾减量,减少环境的污染,同时,焚烧热可以回收进行发电及供热。目前,在世界上许多先进的国家已经有很丰富的经验。如法国每6户产生的垃圾,便可保证一户居民的用电和供热。垃圾的资源化开发,受到经济发展水平,技术、资金与效益等多方面制约。像茂名这样经济比较落后的城市,宜采用前三种方式为主。经济较发达地区,则应四种方式并举,但从发展趋势看,应向深度开发,综合利用方向发展。

三、政府与时俱进转变观念,动员全民参与分类

垃圾分类收运,是垃圾转化为资源的必由之路。纵观全球,几乎所有对垃圾资源化利用得好的,都是对垃圾实行分类存放,分类收集,分类清运的。如美国、德国的许多城市都对垃圾进行了分类收集、运输处理。

在我国目前只有少数几个城市开始提出垃圾分类装袋投送的要求,居民分类收集投送垃圾的意识和自觉性较差。因此,要确保垃圾分类最终能够普遍地实现,第一要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使居民认识到生活垃圾自觉分类投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二环卫部门要制定相应的收集、清运方案和方法,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制度;第三政府要制定一些相应的法规,如:制定《垃圾分类排放收集法)、《废物资源再生利用法》,等,使人们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依法办事,依法行事,对不自觉进行垃圾分类投放的人进行强制约束,逐步培养居民分类投放垃圾的良好习惯,使之成为自觉的行动。

四、搞好技术攻关,以技术推动垃圾资源化开发

现在,制约我国垃圾资源化开发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技术问题。一是整体技术落后,二是有些技术虽较先进,但技术费用高,推广难度大。因此,各地环保部门必须建立健全垃圾资源化开发的研究机构,开展技术攻关,研究出既先进适用又易于推广的技术;同时,高等院校要加快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对“生活垃圾领域”进行研究、开发。此外,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并注意消化、吸收和创新,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活垃圾处理的绿色科技之路,推动我国垃圾资源产业化发展,实现我国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五、多方筹集资金,加大投入

建筑垃圾回收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层公共建筑 给排水 节能环保

中图分类号:TU208文献标识码: A

一、高层公共建筑给排水系统的特点

1、高层公共建筑的排水特点

高层公共建筑排水系统,顾名思义,其作用就是将生活或生产的污水废水排出,但根据应用场合的不同,排出的废水也经常会分很多种类,这个时候,就需要综合多方因素来进行设计了。首先,根据废水的性质看是否有必要进行分流设计,如果有必要,就要把废水分流用不同的排水管道排水,同时在保证分流的前提下要尽可能的降低成本。就工厂的排水系统来说,一般工厂生产过后排出的废水往往有污染性比较轻的和污染较严重的,这个时候我们就要采取措施将这两种废水分流排出,同时为了降低成本还可以将雨水的排水管和污染较轻的排水管合并使用。前述已经说到,高层公共建筑排水系统的排水管道要承担着很大的压力,这样会给管道的使用寿命造成威胁,因此,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这个问题,保证气压通畅,尽可能地减少气压的大幅度变化,这就需要发挥通气管的作用了。在设计时,还应充分考虑成本问题,尽可能地减少排水管的长度,不越变形缝,这样不仅能够降低成本,同时还能够有效地降低排水管压力,增加安全性。

2、高层公共建筑的给水特点

给排水系统的设计质量与用户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确定合理的给水系统,会给用户用水带来极大的方便,如何设计一个最科学、经济的给水系统,是我们在设计给水系统时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给水系统的设计也是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要求来选择最佳的给水方式,在保证作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来降低成本。这是第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同时和排水系统一样,我们还应该考虑到管道的承压问题。管道内部需要的压力大,这是高层公共建筑给水系统与一般建筑的给水系统的一个显著区别,也给高层公共建筑给水系统的设计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如果水压不能够达到要求,给水会出现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借用其他的增压设备来满足给水的水压需求。同时为了尽量减少总给水管道的压力,还应采用竖向分区的方法,用多个管道来供水,从而解决因管道压力过大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二、高层公共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

1、 给水系统

高层公共建筑给水系统包括室外给水系统和室内给水系统两部分。室外给水系统要求在城市内部形成一种环网,可提供生活、生产以及消防用水,而室内给排水系统必须要求室内的生活用水与消防用水分开设置,同时室内的生活冷水可采用串、并联的组合供水系统方式。

选择合理地给水方式是高层公共建筑生活给水系统设计的关键内容。对于高层公共建筑,城市给水管网一般都不能够完全满足生活用水要求。因此,一般的办法是采用分区给水的方式,即由低楼层设置专门的加压装置以便再加压为高楼层用户供水。分区设置水箱和水泵,低区水箱兼作上区的水池。水泵分散布置,自下区水箱抽水供上区用水。这种方式具有设备简单、能源消耗少、无须设置高压水泵和高压管线的优点。

2、 排水系统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的任务是接纳污、废水并将其排到室外。排水系统由卫生设备、排水管系、通气管系、清通设备、抽升设备等组成。高层公共建筑生活排水系统通常采用雨、污分流制。由于地下室污水有时候无法通过自流彻底地排到室外,故而可采用潜污泵抽升排出。消防电梯机坑也可采用排水泵抽水排水,建筑主楼层一般可考虑设计一种采用粪、污立管和专用通气管三管制的排污排水方式,尤其是在每一个卫生间内部设置特殊的通气支管装置可以有效达到改善楼层排水质量和减低噪声影响。因此,对于高层公共建筑给排水设计中针对污水排放一定要做好相关的预处理工作之后,方可排出。

3、雨水系统

高层公共建筑屋面雨水系统目前被广泛采用的是有组织内排水系统的设计模式。裙楼屋顶可考虑设计采用虹吸压力流的排水办法,主楼屋面采用重力流排水。本着雨水可利用回收的节能理念,可将雨水收集后直接回用,应优先考虑用于小区杂用水、环境景观用水和冷却循环用水等。

三、高层公共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问题与节能措施

1、高层公共建筑屋面落水管可兼做喷淋末端试水排水管道

高层公共建筑多为框架结构,由于自身的竖向管道设置较多,则必须要占掉一部分有效的建筑面积。对于工程设计人员来讲,如何合理地对现有拟建给排水管道系统进行设计优化,是在能够保证不影响建筑施工功能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竖向给排水管道的设计数量,这样一来既可以节约施工材料也可以有效节省建筑面积和使用空间。

2、冷却循环水系统的设计与节能问题

通常,高层公共建筑如果安装了中央空调冷却循环水系统,应结合高层公共建筑的主楼层、裙楼以及室外场地之间的位置关系,优化设计选择中央空调冷却循环水系统的中心冷却塔的布置方位。如果在各种环境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能够在室外场地上直接设计布置冷却塔确实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设计思路。由于中心冷却塔的位置与中央空调的位置远近将直接会影响到整体给排水工程的造成成本,而且设计冷却循环水系统的管线长度也应尽量避免管道的水头损失。同时,中心冷却塔设置位置降低也会减小冷却循环水的水量,且在一定程度上会避免冷却塔补水系统的二次加压,起到节能环保的效果。

3、 施工技术要点

3.1. 管理统筹方面的技术要点

1)排水系统的施工方案的会审是施工前期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也是基本要求。这样做可以有效的防止方案出现错误,保证工程的正常施工,防止因为错误导致成本的增加。审查通过后,设计方案及图纸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图纸进行认真的学习之后,领会设计者的设计精神和设计功能之后再进行施工,这样就能够有效的避免设计的错误和施工中的失误。如果在审查的过程中发现设计方案有问题,应快速全面的提出修改并补充。

2)施工中要增强土建、安装、装饰等方面的技术配合,这样能够有效的保证工程的质量,能够满足排水施工过程中的隐蔽性技术要求,避免出现错误,造成各种浪费。

3)应坚持先做样板的原则,对洗手间等管道比较多的地方先做样板,确认后再施工。

3.2. 审核进场材料方面的技术要点

为能够保证排水系统的施工安全,对材料的选择要进行严格的监控,提高材料供应门槛。对于每一批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都要进行严格的检验,通过检验后方可进入施工现场,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材料要坚决的不予采用。

3.3. 预防排水管道堵塞的技术要点

在施工中,堵塞排水管道是十分常见的问题,同样也是需要相关专业和施工人员相互配合的地方,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善。

1)因为建筑结构的不同,在施工的过程中要检查各种位置的施工,保证符合规范的要求。

2)进行排水管道的安装,不应该直接连接地面的排水管和立管。在检查口进行支牢的同时,备好立管过二楼的楼板的洞口。保证立管的稳定,才能拆除辅助物。在施工完成后,要及时的检查各个检查口是够畅通,然后连接检查口管与排出管。

3)排水管的施工过程中,要检测排水管的排水效果,合格后进行排水。过程中一旦发现水流速度有问题,就要及时检查相关部位,及时清理垃圾。为了保证地漏的畅通,要将地漏伸出建筑物外面的管口都封闭,防止垃圾污染。

4)马桶的安装要先打开水管临时的封闭件,保证没有杂物后进行。

5)排水栓、地漏等需要在通水试验前进行冲洗后才能安装。

4、减压系统的合理设计

建筑给排水系统要求在水压控制的限值范围内,合理配置减压装置,以控制超压出流的现象。减压系统的设计,一方面要安装比例型或者直接动作型的减压装置,减压比例可以

根据面积的比值确定,一旦出现水端停止可以控制管内水压的稳定性,实现动减压和静减

压的结合。另一方面是设置减压孔板,尽管系统简单和成本低,但起到的节水效果明显优于

减压阀,但需要在减压阀的配合下,才能达到节水的目的,因此设置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上

游压力、下游压力和流量等,为防比堵塞,要求在水质良好和供水压力稳定(配合减压阀实

现)的情况下使用,而且所配置管径和配件规格要适中,否则无法达到减压的效果。

5、雨水的充分利用。利用净化设施和剂处理,将收集起来的雨水进行净化,转化成为类似中水的可利用水资源,用于冲洗厕所、道路清洗、城市绿化、消防用水等。目前我国很多建筑物将屋顶的雨水排放到市政雨水管道,这样会增加雨水管道的负荷压力。

笔者认为可以利用导管将屋顶的雨水引流到地卜的雨水沉沙池,沉淀后,在引流进蓄水池,然后进行加氯净化,直接送到中水管道当中,这也是解决城市降尘和酸雨的有效举措。

6、废水集中处理

废水集中处理是建筑给排水节能设计中,防比水资源污染的重要是手段,其工艺设计原

理是收集生活中的各种污水,利用计算机控制系统统计废水的流量,然后集中起来,根据环

境保护部门对废水达标排放的标准,对经过处理后的废水引流到中水系统,而无法再次利用

的废水,经检验后另行排放,在降低环境污染的同时,提高水资源利用的效益。每个城市都应该加强废水处理站的建设,保证长时问的正常运行状态,以免造成能源的浪费。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很多建筑物的给排水设计,对节能的重视程度不足,很容易造成极大的能源浪费,因此我们需要在选择合适给排水材料的同时,采用新的技术工艺手段,方可实现给排水的节能设计,一方面是使用良好的给排水材料,为给排水节能设计提供基础条件,另一方面是合理设计减压系统、雨水利用系统和废水集中处理系统,提高给排水系统的节能水平。

参考文献

[1]尹纲领,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6(3)

[2]张先义,浅谈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 [J].中外建筑.2001(6)

[3]宋纪元,略论高层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 [J].工程建设与设计.1994(1)

建筑垃圾回收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钢结构优势;钢结构设计;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TU39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设计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现在世界是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发展阶段,我们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科研投入,人才的培养,不断地进行改革创新,才能取得可喜的成绩。我国的建筑行业近几年呈现良好的态势,我们在这个领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尤其在钢结构的改革方面更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传统的观念中,钢结构的作用就是稳固的作用,如今想在原有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的改进,使钢结构具有更好的强度,质量轻便,施工的过程简单易行,适应市场的需求,我们的建筑企业就要不断地改革创新,加大力度。如今的压力主要来自于两个方向:第一,近几年建筑企业呈直线型上升,各企业之间形成了强烈的竞争对手,很多企业进行价格战,这样必然造成收益减少;第二,想要占有市场就要加大科研投入,只有强大的质量保证,及时推出更新换代的产品,才能具有竞争力,占有一席立足之地。

一、钢结构应用的优势

(一)环保效果好,可反复应用

环保效果好。钢结构住宅比传统建筑能更好地满足建筑上大开间灵活分隔的要求,并可通过减少柱的截面面积和使用轻质墙板,提高面积使用率,户内有效使用面积提高约6%。钢结构住宅施工时大大减少了砂、石、灰的用量,所用的材料主要是绿色,100%回收或可降解的材料,在建筑的拆除时,大部分材料可以再用或降解,不会造成垃圾。在高层建筑中,钢结构的应用,能够为企业创造更丰厚的利润,并且更为重要的一点是钢结构能够反复利用,符合生态保护的生产理念。

(二)施工便利,费用较少

钢结构由于其本身质量较轻的特点,施工开展就更加便利,并且能够省去一部分材料输送成本。例如:轻型钢结构住宅型材料在工厂大规模生产,骨架在工厂组装,现场拼装,很快就能把住宅搭建成。而且,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整个钢结构所需要花费的时间是相对较短的,这样就能有效缩短施工工期,同时相同的工程只需要更少的人力就能够完成,这样一来不但能够帮助企业节约更多的人力成本,而且能够为建筑工程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更为重要的是钢结构在施工的过程中,外界因素所造成的影响费用较小,从而确保工程的顺利开展。

(三)合理规划,占用空间少

一般而言,建筑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会选择很多的施工材料去撑起整个结构框架,导致建筑空间占用,可利用空间变小。假如想要对建筑结构实现合理的规划,提高空间的利用效率就要利用很厚的楼板,导致建筑本身的美观性降低。而钢结构的应用恰好能够解决这一问题,能够实现对建筑结构的合理规划,同时确保建筑空间的高效应用。这是由于钢结构本身强度性能较强,在施工的过程中,能够将建筑布局在一个水平面上完成合理的间隔。并且钢结构应用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所需要占用的面积较小,从而实现建筑空间的高效利用,这种建筑施工效果是钢筋混凝土等材料无法实现的。

二、钢结构设计施工中的存在问题

(一)整体性结构不足

钢结构有很多特性,我们未能较好认识。例如钢结构的整体性特点,目前很多设计人员在实践工作中并没有注意钢结构的整体性,对钢结构整体性的考虑不够全面。在设计时,更加注重追求钢结构的外形美观,而忽视钢结构在建筑物中的重要作用和支撑。这种不科学的设计理念,导致很多建筑物在使用钢结构建设时,建筑物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严重影响建筑物的整体寿命和使用。同时钢结构如果缺乏整体性,也会影响其整体的抗震性能,如果整体性能不够好,其抗震性能也会下降,一旦抗震性能和整体结构出现问题,将会直接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

(二)钢结构容易腐蚀

钢结构必须注意防护,特别是薄型构件,因此,处于较强的腐蚀性介质之内的建筑物不宜采用钢结构。钢结构在涂油漆前应彻底除锈,油漆质量和涂层厚度均应符合相关的规定要求。在设计中避免使用结构受潮、漏雨,结构上应尽量避免存在于检查、维修的死角。新建筑的钢结构一般隔一定时间都要重新刷涂料,维护费用较高。

(三)设计质量参差不一

由于我国对于这一行业缺乏较为统一的监管体系,当前设计市场的秩序比较混乱,各单位对法律的认识不足,出现了许多设计事故。也由于当前钢结构行业发展迅速,设计技术未能与发展同步,造成许多大型设计院的任务重,或者缺乏钢结构设计经验,造成钢结构设计任务不能承接或者推辞给别的技术薄弱的单位,这样一旦设计出现问题,方案修改将是一个很难解决,而且如果设计成果出现安全患,责任方的责任承担也是一个问题。

三、设计施工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重视材料性质

钢结构施工材料是影响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所以设计人员要在施工前科学合理地进行考虑,加强对钢结构整体性的考虑。钢结构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在考虑施工质量管控问题时,一定要确保其整体性。在设计中一定要克服困题,在必要时采用可行性的措施,从而加快钢结构在建筑中的应用和发展。钢结构的整体性要求设计时,一定要遵循一定的科学原则,坚持从结构整体功能出发,从原材料质量控制等方面出发,设计人员只有做好准备工作,为施工人员提供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才能确保整个钢结构施工的质量,保证整体建筑物的使用周期。

(二)质量事前控制措施

在钢结构建筑施工中,施工质量的事前控制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事前控制是指施工前准备阶段进行的质量控制,事前控制是工程开始进行监理的重点工作。由项目经理负责全部工程的重大决策,熟悉设计图纸、审查资质、审查施工方案。同时还要熟悉相关技术验收方,督促施工单位各级技术负责人进行技术交底处理好业主、项目及监理单位间的关系。因此加强钢结构施工质量事前控制也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三)加强人员技术培训

要加强对设计人员专业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责任心和综合设计能力,充分考虑施工的难度和需要,抓好钢结构节点细化设计工作。严格执行钢结构设计施工图出图前的专业会签和三级审核制度,确保其预留孔、预埋件、管线布置整体的系统性。减少施工中的设计变更和设计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在钢结构体系节点的设计和构件的设计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因此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设计时应确保节点的安全可靠,并尽量采用简捷、稳定、可靠的施工工艺,减少或避免现场的焊缝连接。墙、板布置设计要详细,与主体结构的连接节点设计要考虑抗震措施及温度变形引起墙板裂缝的防治。

四、结束语:

钢结构设计施工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设计方案的科学性直接关系施工阶段的质量,因此,建筑专业设计人员要尽快提出解决问题的实际方案。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指出在设计施工过程中应该要注意的一些问题。首先,应该考虑施工材料的优缺点;其次,加强钢结构的抗震性能设计;再者,要对钢结构受力体系的性能进行考核,将其分为不同层次进行框架体系以及支撑体系的研究;最后,控制钢结构的负载面积,全面控制设计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蔡益燕,胡天兵.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设计施工中的几个问题[J].建筑钢结构进展,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