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生教育管理制度

学生教育管理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生教育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学生教育管理制度

学生教育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学生教育管理 制度创新

高职教育于我国兴起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其前身多为普通专科院校。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增加,高职院校的规模呈现不断扩大的态势,在发展过程中相关工作者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

首先,各高职院校普遍认识到学生技能的培养对学生、学校及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为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各院校加大对学生的技能培养,结合实习单位、企业、实践基地等校内外机构,使之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并得以巩固,以求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实现自我价值。其次,在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中,以学生工作处为一级机构,管理学生的宏观工作,以各系为二级机构,负责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同时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及学校的管理目标,不断规范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如有的院校在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中,试引进公司管理中的民主集中制,对学生工作数量和质量进行量化管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后,在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中,树立以人为本、服务学生的理念。在完成学校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引导,以实现人性化的教育管理。

一、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使各高职院校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经验,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各高职院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仍面临不少难题。

1.教育管理工作的方向性缺失

经济发展对高等技能人才的需求使各高职院校充分认识到学生技能培养的重要性,对此肯定的同时,也应看到其不足之处。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只是其适应社会的条件之一,能否更好地顺应社会发展要求,实现自我价值,还取决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及人生观、价值观如何。而目前,各高职院校日益重视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实现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同时,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在学习目标上,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目标普遍较单一,因受到来自本硕博学生的压力,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压力较大,学习目标亦多为实现就业。学习动力的单一使其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能力不强,容易满足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而轻视其他知识的学习,致使文化素质不高。在个性心理品质方面,与普遍高等院校的学生相比而言,高职院校学生缺乏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坚强的意志。遇到工作及学习中的困难时,容易自卑、失落,不能以正确的心态面对并加以克服。

2.相关工作的师资力量建设薄弱

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对此,一些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在思想上不够重视,尤其是对于学生在实习单位、企业等校外环节的教育管理,认为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项软指标,与学校的建设发展关系不大,从而没有给予思想上的足够重视,进而影响到实际的教育管理工作,将学校发展重点放在教学师资的强化上,将教育管理的师资队伍建设置于次要地位,使得这一环节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在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师资力量相对消弱的同时,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多,加之高职院校的学工教师日常事务性工作繁重,更凸显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环节的薄弱。除高职学工队伍数量上的不足外,其专业化程度亦不高。虽然大多教师为高学历,但缺乏对思想教育、心理学、职业规划、创业指导等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专业知识,致使很多教师难以应付学生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复杂问题,加之职务晋升、社会地位、待遇收入等实际问题,大多学工教师不能安心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各种因素的结合大大削弱了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师资力量。

二、强化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对策

高职院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与普遍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共性,应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这一高度出发,结合各高职院校的管理目标,尊重高职院校的学生个性,遵循教育的发展规律,做好高职院校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1.全方面、多层次加强学生的教育管理

经济的发展,信息社会的到来,使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不仅局限在一墙之园,而且扩大至各单位、企业,乃至整个社会,尤其是高职院校,需结合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就业为指导全方面、多层次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在学校的教育工作中,在巩固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提升事业追求,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学习态度,以使其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除学校的教育工作外,还应结合企业、社会等校外组织,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通过学习企业的文化,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了解企业的创业发展史,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形成正确的就业创业态度。

2.重视教育管理队伍的建设

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的高等教育队伍,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1]针对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立起学工队伍的任职、培养、管理多位一体的体制。在教师队伍上,以专职为主、兼职为辅,建立针对学工队伍的待遇、晋升、赏罚等管理制度,创造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发展一批“懂技术、善育人、上得去、留得住”的学工队伍。

三、结语

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有其自身特点,其现状及存在问题需要教育部门及各高职院校引起高度重视,并针对实际情况思考对策。只有重视教育管理队伍建设,才能提升管理水平,这是解决高职生教育管理缺失的有效途径。[2]

参考文献:

学生教育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学管理;心理健康素质;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4-013-01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方针逐步转变,倡导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新思路,素质教育成为新时期教育工作者的指导性思想。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提升计划于2013年3月首次在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会议上作为教育计划提出,此前,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党的“十”将教育的根本任务定位在“立德树人”,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如何使高校人才培养的素质得以提升,如何使大学生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社会发展局势以及网络媒体等新事物广泛应用带来的各种冲击,成为教育管理者的新挑战。

一、心理健康素质的含义及结构

1、心理健康素质概念界定

心理健康素质是基于对传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是一个本土化的概念,从内涵上遵从“素质-心理素质-心理健康素质”的逻辑顺序。

人的素质包括四个方面: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从逻辑上看,心理健康素质这一概念首先具备素质概念的特征,同时心理健康素质是与人的心理健康相关的心理素质,可见,心理素质包括心理健康素质。心理素质就个体而言存在两种情况,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消极、不健康的心理素质。因此,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有效的保证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同时是人们保持心理健康状态的重要基础。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人的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心理健康素质是对应身体健康素质提出的,心理健康不仅有外在的状态表现,而且有其内在的稳定品质。简言之,心理健康是人良好心理素质的体现。人们之间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反应了其心理健康素质水平高低的差异。

结合对素质、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三个概念的理解,对心理健康素质提出以下定义:心理健康素质是个体在遗传和环境(含教育)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某些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这些心理品质影响或决定着个体心理和行为,进而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状态。

2、心理健康素质的结构模型

在《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调查研究》一文中(沈德立,2004),就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素质拟定了一个基本结构模型,主要从7个方面概括了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素质:自我素质,人际素质,个性素质、认知风格、归隐风格,应对风格,动力系统。

本文以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为研究基础,根据我国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发展的特点,提出下面的结构图,并以此结构图为依托,从教学管理角度谈如何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教育。

二、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特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我国高等教育由只重视专业素质的人才培养,在新形势下将加强心理健康素质的人才培养提到重要地位,当前大学生作为承载社会、家长、老师高期望的特殊群体,面临着学习、生活、情感和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目前国内各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不容忽视的心理问题。

1、人际交往适应不良。大学生中独生子女所占比例较大,独立生活能力较差,抗挫折能力差,大学环境与梦想上存在一定的落差,宿舍同学生活上存在差异,在人际交往方面常表现出冷漠孤僻、缺乏热情、不能与老师同学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有的学生不参加或者很少参加社团活动、校内外的各种活动等等。长期处于被排斥、冷落的境地,缺少朋友,长此以往性格过于内向不懂得如何与人沟通,甚至形成人格障碍。

2、情感困惑。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对人的心理健康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大学生已步入成年期,恋爱与性问题是不可能回避的。现代大学生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开放,大学生的情感丰富强烈,处于动荡和复杂时期,很多大学生由于对性发展缺乏认识,对异性的神秘感等,导致他们在承受学习压力的同时也承受着各种恋爱问题的困扰,如单相思、失恋等。

3、学习缺乏动力。由中学到大学,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难度与中学相比性存在很大差异,一些学生没有了往昔的优势,学习压力增大容易产生焦虑感。自制力差的学生迷恋于网络虚拟世界,自我封闭,逐渐导致厌学影响自我认知、心理情感的定位。

4、自我认知能力偏差。大学生处于一生中心理发展变化最为激烈的青年期,于其他群体相比,他们心理上的脆弱性更明显。很多大学生好高务远,给自己确定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一旦不能实现即陷入困境,无法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思维具有片面性、缺乏深刻性,无法良好的自我认同,心理素质不完备、成熟度低。还有诸多现象如脏衣服打包回家让妈妈洗、稍遇挫折就寻死觅活等等,反映出现在的大学生处于自我意识膨胀阶段,他们过多注重于自己的感受,如果没有专业的指导,可能形成严重的认知能力偏见。

5、就业心理压力。随着高等教育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方面市场给大学生带来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另一方面近年来由于社会竞争加剧,大学生一次性就业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就业心理跟不上发展的步伐,思想上产生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焦虑感、自卑感等心理问题随之而生。

三、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针对新时期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作为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者,应正确认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了解大学生心理发展状态,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的措施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教育。,要知道学生积极适应,主动发展,培养勇于创造的精神,要在德智体方面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同时心理健康素质教育的培养有其自身的特点,要注意稳定性与内在性的渐进统一,对大学生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心理健康素质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展开,而不只是针对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新时期大学生素质健康教育,结合工作的实践,就如何开展心理健康素质教育,提升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作出以下几点思考。

1、创设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绿色校园

“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校园文化是指以人、德为校园文化的主流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树立良好的校风优化学生的心理。创建绿色校园活动,从根本上把人与自然的和谐教育作为心理健康素质教育的基础,突出道德、责任、人格的完美统一,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拔尖人才,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系建设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应贯穿在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要有始有终,高校教师以科学的世界观,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教育引导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学生,因此确保高素质的具有心理学素养的教师从事这项工作,为学生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奠定心理健康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3、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健康的心理素质离不开多样性知识的指导。高校不仅可以利用开设必修课、选修课等方式,让学生系统的学习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只是,同时可利用网络技术另辟教育途径,利用网络开展心理指导,还可以根据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举办专题讲座,如大学生就业指导、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等,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中,倡导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4、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教育机制

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是个复杂的教育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畅通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渠道,创建心理健康咨询网站,充分发挥校园网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教育基地,人的言行与心理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任何一个学生心理和行为上的偏颇、特立独行都与家庭的教育方式和家庭的人际关系有着种种联系。所以学生家长本身应有意识的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应以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为教育的重点,作为一名高校教学管理者,今后的工作应继续从发展角度对待和处理好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教育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杜秀枝.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研究述评.西昌学院学报,2012(1):135-136.

学生教育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在我国传统的高中教学过程中,家长与教学机构往往只是关注学生的技能与知识积累,对学生价值观与情感态度的培养则保持中立态度,致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无法有效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水平,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一、影响高中物理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因素

(一)传统高中物理教学忽视学生价值观培养

在我国传统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忽视课堂教学中的价值观培养,致使学生在校园与生活中无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缺乏相应的责任感,在生活中没有承担与探索的勇气,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①。

价值观念的培养,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可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积极有效的价值观念培养,可以让学生在物理实验、课堂内容探究与班级活动中勇于探索未知,在出现问题与错误时敢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对自身行为及接触到的事物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与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物理知识学习。同时,价值观念的培养,还是高中物理课堂上的教学基础条件,有效的价值观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将这些课堂内容实际应用于生活,可以有效实现高效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使其以正确的价值观念为引导,更好地投入今后的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中去。

(二)传统物理教学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我国传统物理教学过于注重物理知识的讲解,在课堂教学上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想与情感意识,诸多复杂、狭隘的知识理念将学生牢牢控制在了教学框架以内,严重阻碍了学生自身的情感态度与情感体验。

很多高中生在课堂学习中往往都对物理充满着好奇与向往,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怀揣着热情,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被一堆堆复杂抽象的物理公式与原理所击退,逐渐在课堂学习中减少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加之传统教学过程中又过度重视知识与理论的考核,导致学生的物理学习欲望越来越低,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物理课堂学习质量,对我国高中物理教学产生了极大的危害。因此,未来的高中物理教学,教育工作者与教学机构应更多地重视学生情感体验的培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物理课堂学习体验。

二、改善高中物理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措施

(一)在学生行为倾向方面进行改善

针对我国高中物理教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在进行改善与提高的过程中,通过在学生行为倾向方面进行改善,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与学习态度,以此提高我国高中物理教学的质量②。

行为倾向因素是学生个体对某种对象的态度反应倾向,本质上来说只是行为的准备状态。法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长期的心理工作过程中提出了几种强化行为倾向的形式。第一种是代替强化,具体指的是对观察者进行赞扬与激励,帮助其更好地接受学习对象的行为,使观察者在长时间的模仿过程中逐渐掌握学习对象的行为特点,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第二种是直接强化,指的是对观察者直接接触到的行为进行强化加深,帮助观察者直接体验到自己的行为后果,以此实现行为倾向的强化。在我国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学工作者应通过这两种方式,使学生在感受到教师的赞扬与行为特点后,将其转化为自己的主动行为,有效实现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帮助学生提高物理学习成绩。

(二)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

针对我国高中物理教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在进行改善与提高的过程中,通过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从情感角度入手,有效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监控与自我调节,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课堂学习③。

我校在高中物理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通过培养学生自我的意识,有效实现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极大地提升了我校高中物理教学的质量。比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将学生逐个请到办公室,针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遇见的问题进行详尽的针对性讲解,对学生的情绪进行安抚,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利用赞扬与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使学生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充满积极性与主动性,有效实现了对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

(三)培养学生的认知态度

针对我国高中物理教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在进行改善与提高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培养学生的认知态度,从认知因素入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

在我国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物理难学的问题,大部分学生在实际学习中都缺乏对物理知识的认知与理解,以至于在长期的物理课堂学习中逐渐发生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的偏差,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在今后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认知态度的培养,通过多重实验探究方法及教学方案,以科学的教学设计逐渐转变学生观念,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使学生养成积极的物理认知态度。

综上所述,在我国未来的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应实现更加高效化与优质化的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健康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接受知识,情感态度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下进行良性转变。

注释:

①刘进出.高中物理教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积极作用[J].信息技术教育,2013(9):23-24.

学生教育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摘 要:当前我国大学生面对多元价值选择的困惑,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独立学院有着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不过由于发展时间短,在价值观教育上存在着一些不足,因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独立学院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正确的价值观,是独立学院为社会培养输送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独立学院;价值观教育

大学生正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的重要时期,如何引导和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

当前我国大学生虽然面对多元价值选择的困惑,但是总体上是爱祖国、爱社会主义和自尊、自主、自强的,并且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但是由于受到多种社会思潮尤其是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处在大变革历史时代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价值取向功利化。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社会环境日益复杂,在价值观领域也出现了多种观念的同时并存。这样复杂的局面使得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金钱似乎成为衡量一切的最高标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影响很大,片面追求个人利益的满足,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趋向功利化。

2. 价值目标以个人为中心。受到西方思潮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努力寻找各种途径实现自我价值,体现了价值主体自我化的趋势。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崇尚独立自主,在工作和学习中注重个人奋斗,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但同时影响了一部分大学生片面追求个人价值和个人利益的实现,价值目标以个人为中心,有时甚至为了实现个人价值和个人利益不择手段。

3.社会责任感缺乏。大学生在价值观念和道德判断上,存在着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我国的传统道德观念受到冲击。很多大学生社会道德责任感淡化,以个人为中心,诚信缺失,对善与恶、美与丑、荣与耻的界限不能作出正确判断,只关注结果的成功而不关注达到成功的手段和过程。团结协作意识差、艰苦奋斗精神不足,心理素质较脆弱。

二、独立学院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是教育者通过分析大学生的价值观现状,根据相应的教育原则,采用相应的教育途径和方法,使大学生学会认识、辨析各种价值观,摒弃各种不良价值观,自觉形成符合社会发展的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大学生价值观正处在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容易受各种思潮的影响,需要科学的价值观的引领。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主要途径。独立学院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较短,社会对独立学院的办学质量和水平也还缺乏必要的认同,因此独立学院比较偏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重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和毕业生就业率,重视课程的实用性,而忽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重要性认识不足。这些都影响了独立学院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

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以文化为载体,以精神建设为根本目的,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校园文化建设在高校的人才培养过程培养的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要满足引导、教育学生的需要,还要满足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独立学院由于办学时间短,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都还比较薄弱,还没有建设形成体现民族特色、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独立学院校园文化。许多独立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比较重视物质文化建设,而忽视了精神文化建设;强调美化校园环境,重视物质条件的改善,而忽略了精神文化的核心内涵,从而也影响了独立学院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领作用

当今是一个思想活跃、观念碰撞、文化交融的时代,多元的价值观念的交错碰撞,社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多维化带来了新问题、新挑战,社会需要一种共同价值的引导。“对于一个正常的社会来讲,既要允许社会思想和个人价值的多样性,也要坚持社会价值导向的一元化。”[1]核心价值观是对一个社会发挥根本性指导作用、影响社会成员行为取向的最根本的价值理念,它是国家、社会、民众的基本价值尺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反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规律的根本原则和价值观念的理性结晶,它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行为指向和行为准则。

高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要阵地。高校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大学生正确面对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的能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当代中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必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独立学院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正确的价值观,是独立学院为社会培养输送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必然要求。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理论教学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主阵地、主渠道。独立学院应将价值观教育贯穿于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获得大学生的理论认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引导,开设各种选修课,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党的十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独立学院培养各种专业人才都应当具备的基本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只是思想政治教师和政治辅导员的工作,也是整个学院和全体教师的应尽职责。独立学院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于专业教学的全过程,并在教学目标、过程组织和评价指标中体现出来,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

2. 实践教学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和普通院校的大学生在现实价值追求和判断上存在相同的一些问题:价值取向功利化、价值目标以个人为中心和社会责任感缺失等。同时由于独立学院的发展历史较短,多属于三本院校,因此独立学院的学生还存在着一定的自卑心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包含价值判断,它体现为人生的追求目标、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要促使大学生养成高尚的人格修养,体现为处理与他人或社会关系时必须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道德约束。独立学院的价值观教育应该要与独立学院的学生的实际结合,要将价值观教育的主题与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紧密配合,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校园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以高校人为主体的文化。高校的文化内容,取决于这所高校的文化主体关注和理解的对象,即只有属于这所高校的人所关注的对象,属于高校人活动范围内的东西,才称得上是这所高校的校园文化。独立学院由于发展时间较短,校园文化建设还存着很多问题和不足。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是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校园文化建设指明了道德价值取向,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独立学院高校应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教育的全过程,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们成为高素质人才夯实基础。走向工作岗位的毕业生也在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影响其他社会成员,对促进我国和谐社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

学生教育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导师考核制度;自主学习能力

一、导师考核制度下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可行课程的预设

针对本文的研究方向,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为宗旨,每个课题大致可以做如下四种设置。

1.明确课堂目标

即要摸清考核的标准,当然,高一至高三年级的目标设置肯定存在着区别,但是处理的授课流程还是大致相似的。基本上如此:通读全文了解相关课标―抓住关键词句―简单、明了地概括中心思想―多角度重新分析全文―制作考核表反馈学习情况(便于统计和评价)。

2.引导自主学习

教师在课堂上仅仅起督导作用,全程由学生根据课标自主学习,全员参与。例如,上文言文课时,可以选出该课专长的学生,作为临时领导,在其的带领下进行分组学习,完成考量表,教师只在关键时候进行提示指导,考量表完成后还需要学生踊跃提出疑问,进行探讨解决,最终总结出最好的答案,进一步提出更好的学习规律和方法。

3.成果交流分享

在分组讨论学习的过程中,在临时领导的带领下,各个小组可以推荐文言文通译较弱的学生上台试讲,各小组分别给出评论与建议,最后评出成绩相对较好的小组,然后教师再总结表现相对较好的小组的学习方法。

4.最终考量反馈

首先由各小组进行总结评价,然后交给临时领导评价,最后再交由教师进行最终成绩的估量与评价,并反馈。

二、导师考核制度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课堂上的相关措施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能力的同时,教师的职能应得到充分展现,具体措施如下。

1.课目分类

在新型的教学模式下,往往学生在学习一个课程时会耗费相当长的时间,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教师应在授课前做好准备,将课程先行进行拆解,简化之后抓住重点,并根据之前所述的课程流程的设置进行分块,高效率、高水平地完成教学前的准备。

2.课前引导

教师要负责带领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的准备与评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准确地把握住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考量保准,完成课时要求。

3.课中辅助

教师在课堂上督促学生根据预设目标完成课时任务,明确告知其该学科的考试要素,综合考量标准,并抓住重点,然后推进学习能力的培养。其实告知学生目标时,同时自己也要明确,课时目标不仅仅是一个课时,或者一个学期,又或者一个年度,而是要明确高中时期语文学习是一个系统的学习,不可分割,所以目标应该设定得更加完整、全面,才能得到阶梯式的成长。

4.课后分享

每个课题的结束,都是总结学习经验与规律的开始,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充分的交流空间给学生,能够充分彰显出他们的参与感,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发现,敢于质疑,善于总结,多多沟通与交流,这样才能在探讨中不断地成长与进步。

5.能力培养

在探讨学习中,整个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开发与锻炼的过程。学习语文,本身就是对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表达能力的一个培养过程,只是从以前的教师灌输教学到学生自主开发的转变。学生在课堂上的自由发挥,成了锻炼的主要方法,教师在一旁监督、引导、保驾护航,是学生学习时的坚强后盾,帮助他们解决疑虑,对培养学习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6.推进考核

新的制度对导师的考核,是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在对导师的考核下,衍生出针对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的必然性,而更加注重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也是新的教师考核制度应运而生的根本原因,教师的考核会促进教师更加积极主动地帮助学生,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也会带动教师考核,二者相辅相成。

7.共同发展

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一堂课几乎全是教师讲学生记和听的古板模式,尽管现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变长,但教师的主导作用还是不容忽视,应引导学生完成考量评价目标,总结更好的学习的方法和规律,这其实也是教师的考核标准,在这同时,学生也能够顺利地达到目标。

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的探究之路,本就是漫长而曲折的,哪些是适合时代、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都是教师要花自己毕生的精力去探索的。在现今的考核制度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已经成为时代的必然趋势,怎样科学地、系统地安排授课流程,让学生在不断地摸索与实践中全面地提升自己,让教师更高效地教学,

让学生自主学习,是本课题研究的宗旨。

参考文献:

[1]马寿华.有关高中语文自主学习策略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