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班组培训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培训管理体系存在问题分析
培训产生以上问题,究其本质,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完善有效的培训管理体系,主要体现以下的“七不”:
(一)培训定位不明
未能将员工培训提升到与安全生产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单位领导虽重视,却难有时间参与;没有制定培训长远发展规划目标,培训成了“临时抱佛脚”;培训项目与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脱钩。
(二)培训责任不清
缺乏企业管理层和其他职能部门的支持和理解,未能将员工培训工作纳入各职能部门及单位主要领导岗位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培训被误认为是员工培训部门的事,跟其他职能部门无关,培训工作缺乏互动性;鼓吹培训是福利,忽视员工参加培训的义务。
(三)培训需求不准
没有科学的培训需求分析,培训工作没有针对性;培训项目设置不合理,因而培训目标不明确;结果要么重视高层、要么侧重基层、要么跟踪“流行”。
(四)培训环境不佳
误解培训是万能的;不注重塑造一种有利于培训的氛围;没有一个好的环境平台使培训成果得到应用;轻视培训与其他人力资源措施的连接;没有建立职工培训考核与使用待遇一体化管理机制,造成培训人才无用武之地而流失。
(五)培训资源不齐
缺乏对培训进行有效的资源支持;工学矛盾突出,难以保证培训时间;培训资金不能做到专款专用,缺乏培训资金支持;很少培训专业人员的投入,现有师资也难有进修机会。
(六)培训实施不实
培训教师选择随意或没有依据培训内容而定;培训方法单一或选择不当;课程设置没有注重科学性和实用性,培训缺乏针对性;培训过程中的缺少有效沟通,有些培训成了走过场,偏离培训目标,敷衍应付,培训效率不高。
(七)培训转化不力
培训效果评估体系不健全,不便于进行培训的有效评估;缺乏培训有效转化的过程跟踪、监督和测试。
二、构建完善有效的培训管理体系
通过对企业培训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要做好培训的基础,只有建立起一套完善有效的培训体系,才能有效开展培训工作,提升员工素质,使人力资本持续增殖,从而提高企业业绩和实现战略规划。
(一)构建公司员工培训管理模式
(1)应建立公司、车间、班组三级教育培训管理模式。1)公司员工培训工作实行公司、车间、班组三级教育培训管理体制。结合公司运输管理体制和生产力布局状况,建立公司职工教育委员会统一领导下的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分工负责制。实行由总经理挂帅、主管副总经理主抓,职工教育部门归口管理,各业务部门分工参与,综合部门支持配合,车间具体负责落实的职工教育培训逐级负责的管理体系。2)各部门、车间设定一名副职负责员工培训工作,并根据生产实际配备专职教育管理人员和培训教员,专(兼)职教育管理人员和培训教员由本部门、车间中级及以上技术人员或技师及以上等级员工担任,负责车间各项培训和演练工作;班组要求设置教育辅导员,负责岗位练兵和日常业务学习。
(2)应界定集团公司、职能部门和车间的主要培训职责。1)员工培训部门作为公司员工培训的主管部门,负责规划公司员工培训工作、统筹公司员工培训资源、牵头组织公司级员工培训项目、协调各专业系统的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指导监督检查公司的员工培训工作。工作职责具体为:为制定公司员工培训规划、计划和管理制度;健全公司-车间-班组培训管理网络,管理公司培训资源;实施新职、转岗、晋升人员的初级资格性培训,制定日常岗位适应性培训计划并督促实施;负责统筹研究制定职教培训制度、培训需求和规划,组织编写培训教材;负责员工培训队伍建设和培训基地建设,组织实施公司级培训项目;组织开展公司级职业技能竞赛活动;负责员工培训经费的管理;对各专业系统员工培训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根据人事劳资部门通知,负责员工定职、改职、转岗、晋升培训考试的实施。2)各专业职能部门作为专业管理的责任主体,要全面掌握本系统专业的员工培训工作情况,负责提出本系统专业的培训需求和培训计划,与员工教育部门共同组织本系统公司级员工培训项目,指导监督检查本系统的员工培训工作,各专业部门要确定一名负责人分管,并设置专人具体负责本专业系统员工培训工作。3)其他职能部门工作职责。计划财务部门主要负责员工培训经费和新技术培训经费的全额提取,为员工培训提供资金保证和监督,审批员工培训设施设备更改投资计划。党群部门主要负责员工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路风教育培训,参与组织员工学技练功活动。人事劳资部门主要负责将员工培训规划和计划的实施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内容,为员工培训提供人员到位和必要培训时间的支持与保障。4)车间主要工作职责:各车间是落实员工培训工作的主体,是提高员工素质的主体力量,制定本车间培训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编制本车间年度员工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将培训工作纳入达标升级和劳动竞赛的评比中,对班组培训工作的督促检查考核,指导、检查、监督班组业务学习和岗位练兵等培训活动的开展。
(二)优化设计员工培训管理流程
能否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是培训体系规范有效的衡量标准,而一个优化畅通的培训管理流程对提升培训效益,实现培训目标至关重要。从需求到计划、执行,再到评估,需对培训管理各个环节进行优化设计,确保有针对性的培训需求调查,合理可行的培训计划设计、实用高效的课程内容选择、质量上乘的培训机构确定、科学客观的效果评估实施。
(1)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管理流程的首要环节,是制定培训计划、设计培训方案、培训活动实施和培训效果评估的基础。需求分析一般包括组织分析、人员分析和任务分析三项内容:一是组织分析――考虑的是培训是在何种背景下发生的。通过组织分析来决定在公司的生产经营战略、可用的培训资源以及员工的上级和同事对培训活动的支持一定的情况下,培训是否符合实际需要。各部门、车间必须紧围绕安全生产经营目标,充分考虑组织战略的变化、业务的调整,以及应对不断变化的经营环境来提出需求。二是人员分析――确定培训对象,即那些人需要培训。分析判断个人生产作业过程中未能胜任岗位工作标准是何种原因引起的,是知识、技能或能力不够,还是由于工作动力不足,或者是工作岗位设计本身存在缺陷,因而确定谁需要培训。三是工作(任务)分析――首先确定员工需要完成哪些方面的任务目标,然后确定为了帮助员工完成他们的这些任务,应当在培训中强调哪些知识、技能以及行为。
(2)培训计划制定。一是公司员工培训部门根据培训需求分析结果,以公司经营战略和人力资源战略为规划期,一般为3至5年,制订公司中长期员工培训规划,以此统领规划期内的员工培训工作。二是公司员工培训部门汇总各职能部门和车间的培训需求后,在对培训需求进行评估和分析的基础上,在每年元月制订并实施的公司年度培训计划。三是各车间应按照公司年度计划,结合车间生产实际,制订本车间的年度员工培训计划。
(3)培训课程设计。包括培训课程规划、培训资源选择、教学设计和学员手册编制等四大部分。培训课程规划:课程规划应以培训目标为依据,同时注意培训对象所在岗位、层级的不同,分层分类确定培训课程。主要包括明确课程目标、培训教案提出、考虑各种培训方法、选择培训方法、培训内容深化、课程测试与评估。培训资源选择:培训资源选择包括教材教具、课程选择、场地和讲师。课程选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企业内部,一个是企业外部。外部选择主要来自高校、研究机构、咨询培训公司等,应综合地进行评估选择。外部培训师擅长介绍前沿理念或管理思想,但是外部培训师的培训内容较宽泛和教条,与企业实际工作结合的东西较少,培训费用也较高,而内部培训师更加了解企业,培训更能够针对企业的实际需求,费用一般较低。总之选择讲师应从课程目的与目标出发。接着是对培训场地的选择,最后是选择教材和教具。教学设计与学员手册编制:即设计培训计划表、培训进度表、培训评估表、培训汇总表以及学员手册、教案印刷和培训效果跟踪方式等。
(4)培训组织实施。一是培训计划管理,公司员工培训部门要按照公司年度计划要求,策划、组织具体的培训开发活动,各部门、车间要计划及时送培,同时各车间也按本车间的培训计划,按期开展员工培训活动。二是科学制定培训方案,员工培训部门应按照培训项目管理要求,制定培训方案,明确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学时分配、培训教材、授课人员、培训方式和考核要求等。三是强化培训过程管理,员工培训实行项目负责制,送培部门、车间和员工培训部门均指定专人负责。四是严格培训学员管理,公司应建立完善的学员管理制度,将学员培训与单位工作等同管理,纳入考核,学员到课按单位考勤制度办理。
(5)培训效果评估。一是建立科学有效的员工培训评估体系,保证培训效果,提高培训工作对公司生产运营的价值贡献。二是确定培训评估层次,培训评估一般分为四个层次:观察学员反应――授课满意度;检查学员的学习结果――授课吸收程度;衡量培训前后的工作表现――实际应用程度;衡量公司生产经营业绩的变化――对个人与组织的成果。三是撰写评估报告,评估的方式有评估调查表填写、评估访谈、案例研究等,员工培训部门对评估调查表和结果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并整理合并,再结合学员考核结果,撰写出公正合理的评估报告。四是评估结果反馈,培训结束后,员工培训部门及时将学员成绩和学习情况反馈到各送培部门及车间,同时应与培训主管、管理层、受训员工、部门车间负责人等相关人员分别进行沟通。
论文关键词:加强;培训;质量;管理
一、培训着力点分析
1.转变观念是前提
创新培训方式,提升培训理念。四年来,吉林省农电有限公司吉林城郊分公司(分公司)坚持推行“精细”管理。贯穿“以人为本”,提高人员素质的培训思路,建立一个充分激发员工活力的人才培训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每名员工的活力。实施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开展视频培训、光盘教学、案例研究、现场问答、建立学习小组、外培深造等,提升员工培训效果。
2.引导态度是任务
引导态度是一项重要的培训任务。良好的员工工作态度,会促进员工努力工作。2008年以来,分公司坚持开展了新员工入职培训;2010~2011年,分公司组织开展员工素养提升培训。在培训中,通过讲解企业的规章制度,工作的心态建立,介绍先进人物的先进业绩,对引导员工的工作态度发挥积极作用。
3.塑造习惯是目标
塑造员工良好的工作习惯,极大地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通过开展技能培训、管理人员培训、党校培训等,从培训的角度对员工施加影响,促进员工的学习与成长。
二、提升措施
1.注重培训需求分析,以实际需要为出发点
2008年以来,坚持做好充分的培训需求调研,通过走访、调研,深入了解各专业和基层员工的培训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工作。采取面对面沟通、讨论的形式,并进行问卷调查等方式,实现了组织、工作、个人三个层面培训需求的相互渗透。准确、细致的培训需求分析工作,为培训目标的制定、培训计划编制,提供基础依据。
2.科学设置培训课程
培训课程的设置注重了科学性,实用性,前瞻性,掌握培训侧重点。把岗位需要和员工需求结合起来,准确把握培训对象的需求,在全面、客观的发掘培训需求的基础上,对培训时间、地点、对象、方式、内容等做出系统安排,科学制定全年培训计划。根据培训目标有效的考核培训效果,从而实现对培训工作的监督和促进。
3.培训形式多样性
2008年以来,探索在职工培训方式上,体现出层次性、多样性,拉开梯度,采用不同性质的、不同水平的培训。采取农网窗口对标培训,选择农网到供网标杆班组见习、送培训下基层、现场培训、外送培训、基层自行培训等多种形式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取得了显著效果。
(1)理论授课与现场实际操作培训相结合。咨询式培训:培训前员工要事先准备要解决的工作中的问题,培训师在培训的过程中结合分公司的实际问题进行培训和解答,学员参与到问题的讨论和解决的过程中。紧密联系实际,形成双方良性互动。
(2)集中授课与“视频课堂”培训相结合。2011年,充分利用分公司现有的视频资源举办“视频课堂”及夜校培训。采用视频互动方式进行教学,实现异地培训同步进行。听课人员可以随时举手提问,培训师现场给予解答,提升培训效果。
(3)部门及班组自主学习为补充。2008年以来,灵活开展针对性强的班组培训,制定班组培训计划。各班组是员工每天朝夕相处的地方,通过实现培训的分级负责可以充分利用和优化教育资源,有利于基层解决工学矛盾,使班组在生产实际中培养和锻炼员工的学习能力。2011年,组织编制各专业题库,确保班组及部门冬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制定了分公司培训班管理办法和基层单位培训考核验收标准,从而督促指导基层单位开展培训工作。坚持对基层单位冬训工作完成情况和培训效果进行考核验收,年培训人均50学时以上,在岗培训率达100%。分公司全体员工参加冬训验收考试,合格率100%。
4.细化培训动态过程控制是保障
(1)完善培训体系,建立健全培训管理标准。从2008年开始,先后编制出台制定了《吉林城郊分公司教育培训管理办法》、《吉林城郊分公司培训考核奖惩办法》、《吉林城郊分公司教育培训管理流程》、《吉林城郊分公司兼职培训师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分公司教育培训管理办法,明确了教育培训职责,理顺、细化了培训管理流程,建立了培训标准。充分利用ERP资源,完善培训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完善分公司教育培训体系,建立了分公司、基层单位、班组三级管理实施体系,建立了分公司兼职培训师师资队伍。形成需求—计划—实施—考核—评估的培训质量闭环管理体系,培训质量明显提高。
(2)提升内训师队伍水平。2008年以来,分公司通过整合培训资源,完善内部培训师队伍,提高了内部培训师教学能力,初步建立内外部培训师队伍。定期组织对培训师的专项培训,每年末,对兼职培训师进行培训效果评估及评级。教师授课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模拟式(案例分析法)相结合。与学员进行交流,促进思考和分析,以提高今后在实际经营中的决策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实施培训质量反馈与评估,建立培训评价机制。2011年,为确保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完善了培训效果评估制度,对每项培训任务进行反馈、评估、整改与提升。作为一个培训质量闭环管理体系,反馈环节必不可少。采用与受训员工面谈、不记名问卷的反馈形式,整个培训效果评价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侧重于对培训课程内容是否合适进行评定,通过组织受训者讨论,了解他们对课程的反映。第二阶段,通过各种考核方式和手段,评价受训者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第三阶段,在培训结束后,通过考核受训者培训前后的工作态度、熟练程度、工作成果等进行比较,来加以评价。通过反馈环节,了解培训工作的效果,进而整改提升。
(4)激励约束机制,作为加强培训管理的保障。2011年,分公司成立了效能监察办公室,督导培训工作。完善和建立了分公司教育培训考核激励机制,制订了《吉林城郊分公司培训考核奖惩办法》、《吉林城郊分公司教育培训考核实施细则》,将教育培训工作与单位和员工的绩效考核挂钩,加强对培训工作的考核与管理,调动了各单位培训的积极性,提高了员工自我学习的动力。
制定二级培训管理考核实施细则和培训项目质量管理量化考核评估办法,实行“二级培训,一级考核”的管理模式,对二级培训的效果进行考核,由分公司统一组织出题、考试、判卷,对考试不合格员工执行分公司一级培训的考核制度。
三、关注重点培训项目
在培训项目安排上,做到重点突出,灵活安排各类工种、各种培训层次的培训,实现重点培训和普及培训统筹兼顾。
1.以人为本,开展提升员工素养专题培训
员工职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工作质量和效率。2011年,从加强员工职业道德素养提升培训入手开展员工职业道德素养提升系列培训,分公司先后举办了“责任胜于能力、有效提升执行力、标杆管理、心态管理与自我激励”4项专题培训,分公司员工参训率达到100%。按中层干部、管理人员、班组长及基层员工等三个层次,强化员工行为规范,提升员工责任意识,打造卓越执行力,熔炼团队,激励心态,取得良好效果。
2.强化员工技能提升专题培训
(1)开展理论授课。2010年及2011年,开展了专业技能提升系列培训。对技术人员和技能人员深化专业技能提升培训,生产系统重点开展各专业规程标准、作业计划与刚性管理、安全风险辨识与防范、应急管理、智能电网认知、新设备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培训;营销系统重点开展营销基础业务、营销与服务意识、SG186系统深化应用、报装接电流程管控,台区承包及现场计量管理、台区及营业厅标准化建设、窗口优质服务提升等方面的培训。人均55学时以上,在岗培训率达100%,考试平均分和效果评估分80分以上。
(2)现场培训。充分利用省公司实训基地与现场作业相结合,开展变电运行仿真培训,变电检修、送电实际操作培训,营业抄收现场技能培训;开展带电作业现场技能培训,通过培训填补了分公司带电作业等技术空白,开展配电网新技术、新设备现场培训,电缆网施工标准、运行维护现场培训;开展9个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培训。
(3)开展冬训工作。充分利用工作淡季,开展冬训工作。根据各专业和基层员工的需求和急需,有侧重的制定冬训计划,按国网、省公司培训模块标准,培训重点为必需急需的管理制度、流程标准、安全风险辨识与防范、应急管理与预案,窗口服务规范、各专业技术规程、技术标准、操作技能等,人均50学时以上,在岗培训率达100%,采取现场指导、现场抽考和现场效果评估的方式,加强冬训工作的指导和考核,抽考平均分和效果评估分达75分以上,作为各单位培训工作开展情况的主要考核指标,确保基层培训工作取得实效。
(4)技能鉴定考前培训。2011年,参加技能鉴定考试员工人数是历年最多的一次,为保证技能鉴定考试通过率,组织对供网15项工种的申报,2011年职业技能鉴定考试人员进行了培训及调考。调考采取拉单桌对号入座方式,共设立3个考场。通过培训,员工参加2011年技能鉴定考试通过率比往年有较大提高。
3.关注农网培训
2011年,针对农电员工管理标准、专业技术等方面基础薄弱,把围绕安全生产工作开展农网培训列为培训中心的重点工作。制定下发了《强化农网员工培训实施方案》,开展农网窗口服务对标培训和农网配网职工实操培训有14项。从安全管理、安全技能、安全责任意识等方面开展教育培训,提高了生产人员对技术设备以及《安全规程》的掌握情况和执行能力,强化了农网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加大农网窗口服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农网行风建设和优质服务水平。采用集中培训(农网视频大课堂、现场授课)、对标培训(农网到供网标杆班组见习)、送培训下基层(选派供网专业骨干到农网现场培训)、外送培训、基层自行培训等形式开展培训。有效地提升了农网员工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关键词:修井作业;井控;认识
随着油田注水开发时间的延续,作业过程中易导致一、=级井控失败的恶性井喷失控事件。为此,提高井下作业井控水平,杜绝失控井喷则成了稳定队伍、提高效益的关键。 一、并控的基本概念
1 井控 实施油气井压力控制的简称。即,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保持井底压力与地层孔隙压力保持平衡,保证修井过程的顺利进行。
2 井控分级
一级井控(又称主井控或初级井控):指仅用合理的修井液液柱压力平衡地层孔隙压力,实现没有地层流体侵入井内.井口无溢流产生的井控技术。
二级井控:指地层流体侵入井内,井口出现溢流、井涌后,通过地面设备及时关井,使井口回压和井筒液柱压力共同平衡地层压力.并通过洗压井等井控技术排除气侵修井液,重建井底压力平衡达到一级井控的井控技术。
三级井控:指一、二级井控失败,发生井喷失控后,利用专门的设备和技术重新恢复对井口的控制,使之达到二级井控状态.进一步恢复到一级井控的井控技术。
3 井涌
溢流进一步发展,修井液大流量涌出井口的现象称为井涌。
4 井喷失控
指无法用常规井控装置控制井口喷势,而出现敞喷的现象。
二、老油区的地质特点
1 地层非均质性和对圈闭认识的不完全性。油田长期注水开发在油藏内部形成了不同程度的异常高压区。
2 开发程度的不同,使油层之间的压差不断加大。特别是注水开发的不完善性,使层间矛盾进一步加剧。
3 油层之间压力系统各不相同,油层压力也各有所异。多层开发井中,地层之间喷、漏间互现象屡见不鲜。
4 油水井投产时间长,套损、管外穿等现象在众多开发井中存在。使原本复杂的井内矛盾进一步加剧。
三、井喷失控的危害
1 井喷失控打乱了正常的工作秩序
井喷失控一旦发生,尤其是当井喷失控一时难以控制时,相关单位将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组织抢险工作,给正常生产带来极大的影响。
2 井喷失控使其修井作业更加复杂化
1)对地层胶结情况造成严重破坏t 2)地层砂在流体携带下无控制的喷出,对井口装置、井控设备造成严重的破坏。3)长时间的无控制井喷,易造成井下套变、套破等严重损伤。
3 井喷失控极易导致火灾
发生井喷失控易导致流体中的砂粒与井口碰撞、摩擦引发火灾,给抢险带来更大的困难和危险。
4 影响经常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和生产
发生井喷失控,会影响到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流体中的有毒有害气体,还对抢险人员、周边居民产生极大的威胁。
5 井喷失控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井喷失控发生后,将造成大面积的环境污染。给农田、水利、渔牧业生产带来伤害。
6 井喷失控将会破坏地下油气资源
发生井喷失控,会造成油气资源的损失浪费,甚至失去油藏开发价值。
7 井喷失控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上的巨大浪费
实施井喷抢险,会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消耗,同时,易造成地层坍塌和地面塌陷,导致油气井报废和机毁人亡的恶性事故。
8 井喷失控将对单位的声誉产生无法弥补的影响
井喷失控,会对队伍管理、施工能力、企业形象等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对企业的生存发展不利。
四、井控危害的消减措施
1、建立完善的井控管理体系
按着“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全员控制”的工作理念.建立纵到底、横到边、组织周密的井控管理体系。
2、完善井控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促进工作持续改进,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没有完善的制度约束,各种井控标准、井控措施就难以落实至各环节,井控工作就会出现纰漏,就难免发生井控事故。
1)分级管理制度。按着“责、权、利统一”的原则,将井控管理的责、权、利逐级分解,直至班组、个人。使大井控的理念、意识深入到每级组织、每名员工,形成人人关心井控,人人执行井控标准,逐一落实井控措施的良好氛围。
2)井控培训、演练制度。努力通过轮训让员工全面、系统的了解井控知识和操作方法,让岗位人员熟练一、二级井控的实施对策和操作方法,用最短的时间实现井控成功。
3)防喷器定期试压、检测制度。通过加强防喷器定期试压、监测,确保所用防喷器性能完好、实用有效。
4)防喷器配套、安装制度。在全面了井史资料的情况下合理配套、标准安装,确保满足井控需要。
5)井控监督检查制度。按着分级管理的原则逐级完善井控监督检查制度,促进各项井控制度、措施的有效落实。
6)开工检查验收制度。接着分级管理的原则逐级完善开工检查验收制度。促进各施工现场严格落实“三标管理”。推动各项井控制度、措施的有效落实。
7)建立防硫化氢防护应急制度及井控工作例会制度。
3 加强井控配套、检测,建全井控资料
1)加强井控装备配套,完善井控设备检测。
2)编制详细的井控装备安装、试压标准及操作规程,日常管理,维护、使用细则等。
3)实施井控装备追踪编号,建全井控装备投产、检测、保养、使用及报废等相关资料。
4)建全井控培训、应急演练、应急抢险等日常管理资料。做到有据可查.促进各项制度的严格落实。
4 加强井控培训、严格培训效果考核
1)明确培训取证的岗位、轮训周期、培训内容、考核办法和井控取证培训管理办法。
2)选择适合现场条件和队伍基础素质的培训教材,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并认真组织培训。
3)编制垒面的鉴定考核细则,对学员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对参加培训、考核合格的人员,颁发井控培训合格证,实施持证上岗。
4)井控培训应以自然班组为单位,按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组织开展。
5、编制完善各级应急预案,强化班组预案演练
关键词:供电企业 培训 问题 对策
教育培训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国家电网公司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开展全员教育培训工作,实现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对企业培训工作就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如何在原有人力资源的基础上推进培训工作再上新台阶成为供电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结合人力资源工作实际和培训工作的特点,为提高培训实效,主要从培训体系、培训计划、培训过程、培训评估等环节着手,进一步完善培训工作。
一、目前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1 标准和制度覆盖面窄。在培训标准和制度方面,虽然集团公司颁布了教育培训管理标准和岗位工作标准,但大多是指导性的要求,没能对所有具体工作做出规定,需要编制相对应的标准和制度进行全面贯标。
2 培训形式单一。培训形式以填鸭式为主,形式较为单一,培训人员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培训班管理较为松散和随意,缺乏统一的管理模式;对课程设置、授课水平、培训结果等缺乏量化评估。
培训管理不很理顺。在培训工作中,从需求调查、计划、实施到评估,每个环节都3,缺乏统一的规定,培训责任部门、实施部门及配合部门的责任不够明确,多数工作靠部门之间的协调来维持,影响了工作效率和培训质量。
培训资料不规范和不完整。课件、考试、证书、评估等资料的格式不统一,有些培训班结束后缺乏相应资料,使得员工培训内容难以进入个人档案,没能对人才培养和使用提供有效支撑。
4 技能竞赛普调考成绩不佳。备考备赛工作缺乏规范管理,虽然在时间、精力、财力上投入很大,但公司在网省公司举办的技能竞赛及普调考中成绩不太理想。
二、提高培训工作的有效措施
为适应“三集五大”体制改革,逐步构建“大培训”格局,企业运用标准化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建立健全培训管理常态工作机制,实现培训体系标准化、培训计划标准化、培训过程标准化、培训评估标准化,全面提高员工队伍素质。
(一)完善培训管理体系,健全培训管理制度,形成培训体系标准化
企业成立以经理任组长、分管培训副经理任副组长的教育培训领导小组,人力资源部组织牵头协调,培训中心负责培训实施,相关各部门具体落实,确定各级行政主要负责人为本部门全员培训工作第一责任人,建立健全公司、部室、班组三级培训网络,明确公司、部室及班组培训管理的内容及培训职责。
根据上级培训要求,结合企业实际,制定企业《“十二五”教育培训发展规划》,明确总体目标、具体任务、保证措施,保证培训工作的有序开展。修订完善《教育培训管理办法》、《普调考和离岗培训J管理办法》、《内部培训师管理办法》和《培训班管理制度》等标准制度。建立健全教育培训经费管理细则,做到培训资金专项管理,专款专用。建立健全教育培训监督、约束、激励机制,把培训活动纳入企业日常管理的全过程,做到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同步安排、同步考核,使培训活动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二)建立需求调研模型,规范计划编制内容,形成培训计划标准化
开展培训需求调研是实施培训工作的首要任务,培训需求调研依据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和教育培训发展规划,从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员工个人需求三个层面进行。组织需求调研从企业发展战略、企业发展规划等组织目标的传达贯彻,实现组织目标的优化资源调配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岗位需求调研根据企业目前发展状况,结合各岗位急需改进的工作,主要针对岗位技能的薄弱环节,明确技能和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重点是生产一线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紧缺人才的培训需求调研。员工个人需求调研从企业发展和岗位工作需要出发,结合员工职业发展进行。人力资源部每年11月左右向各单位发放培训需求调查表进行培训需求调研活动,各部门结合本单位实际开展培训需求调研并形成需求调研报告。
通过对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按照“5W1H”(Why、What、WhO、When、Where、How)的原则,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做到定目标、定措施、定内容、定时间、定地点、定方式等。根据年度培训计划,进行层层分解,制订季度、月度培训计划和具体培训班的培训方案,对各类培训班的授课时间、地点、内容、参加人员以及授课教师等进行细致的安排。对于有特殊情况不能按计划实施培训的,承办部门要在计划办班前一周填写月度培训计划调整申请书,经分管领导同意后方可调整,确保培训计划的刚性管理。
(三)优化培训工作流程,注重节点管理控制,形成培训过程标准化
在培训实施过程中,遵循PDCA循环管理模式,即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一总结(Action)。以计划为指导按照专业培训、技能竞赛管理流程开展相关培训、竞赛工作。
(1)专业培训管理。一是规范培训项目。根据月度培训计划,在每期培训前,培训中心和承办单位均按照培训实施方案制定《培训项目实施安排表》,主要包括培训项目、项目编号、主办单位、培训地点、报到时间、培训对象、联系人、联系电话、师资安排、预计天数、培训学时等内容。
二是加强培训组织。制作培训班通知模板,主要包括:培训时间、地点、对象、内容等;规范培训报名,根据培训通知,参培部门按照培训班报名回执表表样,上报本单位参培人员,并督促参培员工按时参加专业培训。
三是规范培训考核。按照绩效考核办法对相关部门的办班情况进行考核,对按计划完成的不奖不罚,对未按计划开展的进行扣分处罚。
四是规范培训评估。培训评估采取理论考试、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评估结束,及时将评估意见反馈到培训中心、实施部门、学员所在单位及人力资源部,为下一步培训工作提供帮助和依据。
五是规范培训档案。培训结束一周内,对培训过程中形成的考勤记录、培训课件、考试试卷、评估表等资料进行整理归档。
(2)技能竞赛管理。一是优化竞赛方案。根据人力资源部下发的竞赛计划,相关专业部室初拟竞赛方案,培训中心组织召开技术研讨会并对方案进行修订、改进,经领导审核后下发。
二是优化竞赛实施。组织成立命题小组,由专业部室相关专家担任命题成员,保证试题的合理性、正确性;聘请第三方监考、第三方阅卷,保证竞赛的公平、公正。
三是强化竞赛考核。按照绩效考评办法,根据竞赛成绩提出考核意见,对获奖单位进行奖励,对不及格涉及的单位进行处罚。如获得团体前三名分别给相关单位加3、2、1分。
四是规范竞赛总结。组织召开总结表彰会议,进行竞赛点评,公布获得名单;统一定制证书和奖杯,对先进个人和团体进行表彰。
(四)运用量化评估手段,开展培训过程评估,形成培训评估标准化
量化是实行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过程评估是一个系统化的专业测试过程。培训全过程评估采用360度全方位分级评估、“柯氏四级评估法”等。
培训全过程评估的原则是以培训的基本流程为主线,将一个培训J项目分为培训前、培训中和培训后三个阶段,依据对各阶段测度的设计、培训目标的量化、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来设计全方位的矩阵式流程评估。
第一阶段:培训前评估。此阶段中,主要包括需求分析与调研、培训方式方法的选择、教师的选聘、培训计划和培训方案的论证等,由专家、领导或同行参与评估,其他环节由专职人员进行评估。在子流程的设计中注重评估点的细化。如,培训需求子流程中涉及组织层面、岗位层面和个人层面需求清单、分析结论和建议等评估点,列出了是否依据胜任岗位能力要求,找准了能力需求的缺口;是否提出了明确的、有针对性的培训需求点;是否确定了可行的目标;是否通过问卷、座谈、个人访谈等方式做过详细的需求调查与分析等。
供电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要求必须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安全不仅能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而且预防和减少事故,减少人员伤亡和事故经济损失更可以给企业带来无法用经济进行衡量的间接效益。只有以安全作保障,才能顺利达到实现生产的目的,并最终创造企业的效益。员工在岗工作的安全,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只有抓好员工在岗工作的安全,才能确保整个企业的安全生产。因此,要实现安全生产“长治久安”这一目标,就必须加强员工岗位安全教育和培训,使员工熟练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提升安全操作技能,降低本岗位事故发生率。
提升员工安全素质,强化自我防护技能要求员工必须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在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更新的今天,供电企业对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员工,随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安全教育培训是满足员工渴望在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工作的自身需求,维护员工权益的基础保障。对于个人来说,员工应通过企业提供的各种安全教育培训,将接受和参与安全教育培训作为企业最大的福利,进行安全知识和安全防护技能的补充、更新、拓宽,提高安全素质,增强新形势下对企业安全需求的适应能力,维护自己最大的权益。
当前供电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对安全教育培训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基层单位、班组负责人,对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存在盲区,导致员工岗位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没有被纳入单位、班组日常工作计划的现象出现,受经济效益、工作进度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显现出员工岗位安全教育培训缺乏的现象。
2.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尚不健全随着供电企业快速发展和企业员工对安全教育培训满意度的变化,现有安全培训制度显现出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或标准的缺失,可操作性欠缺,安全教育培训职能交叉加重了基层的负担等方面的问题。
3.安全教育培训覆盖面不足基层单位、班组受培训能力限制,导致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有名无实,流于形式,造成基层员工安全教育培训严重缺失,在不断积累之后造成员工整体安全素质和安全意识偏低。
4.安全教育培训针对性不强当前,安全培训多以理论讲解为主,由于与现场安全工作实际出现脱节,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之前没有开展前期调研,广泛征求员工对安全教育培训的需求,导致安全教育培训没有真正按照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员工的工作特点把握安全教育培训需求,有针对性的拟定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使基层单位、班组的安全教育培训显现出走过场,为了培训而培训,缺乏针对性等方面的问题。
5.安全教育培训评价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目前,供电企业员工安全培训体系建设逐步趋于完善,但培训评价管理体系相对滞后,导致基层单位、班组安全培训开展情况的监督、检查和培训质效的考核、认证欠缺规范。
6.安全教育培训师资较薄弱一是基层单位、专业班组培训员由于长期从事繁忙的现场工作、接触的专业前沿信息较少、时间和精力有限等原因,导致教育理念更新不及时,教育理论知识相对欠缺;二是由于基层单位、专业班组培训员在承担现场培训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面对和处理复杂、动态的现场作业工作,导致培训人员投入到培训教学上的时间、精力很难保证;三是一些基层单位将培训人员承担的培训任务划为义务劳动,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培训人员在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教学工作中的积极性受挫,培训效能感下降,从而影响了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教学质量。
做好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对策研究
1.企业要健全和完善安全教育培训体系的基础建设企业在完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体系的同时,一是在硬件设施的投入和配备等方面要安排专用资金,落实具体部门,建设并完善企业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基地,配置必要的培训设备和设施,深入基层开展培训课题调研,根据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要求,制定安全教育培训计划;二是加强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基层选拔、自主培养,专业人员引进等多种方式,做好安全教育培训师资资源的储备,建立能满足企业安全教育培训要求的师资队伍,保证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质效,使安全教育培训计划能够得到有效落实。
2.企业要将安全教育培训与企业安全目标愿景进行有效结合安全教育培训具有形式和载体多元化的特征,但无论是通过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还是通过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竞赛、演讲、论坛、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始终都要同企业安全发展的安全目标愿景相结合。一是企业要将安全教育培训与员工个人的岗位追求、价值追求相结合。从关心员工各方面利益的角度出发,通过安全教育培训使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能够发自内心的真正认识到只有保证了安全,才能得到个人利益,实现个人追求,真正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主动接受安全教育培训,自觉汲取安全知识、提升安全技能。二是安全教育培训要纳入企业的教育培训总体规划中,与专业技能培训、学历教育培训有机融合,确定专责部门和人员统一管理,形成完善的安全教育培训体系,避免安全教育培训流于形式的现象出现,使安全教育培训在培训资金、培训时间、培训场所、培训设施、培训质效等方面从组织结构和管理上得到保障。
3.企业要形成安全教育培训的闭环管理流程安全教育培训的闭环流程包括全面掌握企业和员工安全技能和素质提升需求,做好安全教育培训需求分析;根据安全教育培训需求有针对性的编制安全教育培训计划,设置培训课程;安全教育培训实施过程和安全教育培训质效评价等四个方面。企业和员工安全技能和素质提升需求调查,是确定安全教育培训目标、制定安全教育培训计划的基础,是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实施过程和安全教育培训质效评价的前提,也是加强培训工作计划性、针对性、可控性和预见性的关键。企业和员工安全技能和素质提升需求调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安全教育培训部门和基层单位、班组对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的落实情况;二是企业安全水平和缺陷、隐患、事故状况,员工安全意识、安全技能水平和“三违”现象发生率;三是员工对岗位新工艺、新设备、新技能的认知状况,应急处置技能和水平。编制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和设置培训课程,应根据各级安全教育培训体系组织机构实际,结合安全教育培训需求调查制定。计划要做到有目标、有内容、有措施,注重针对性、实效性、可行性和操作性。安全教育培训实施过程首先是要明确培训要求,科学合理的控制培训进度,着重从员工安全意识的提升、安全知识的完善、安全技能的补缺等方面提高员工整体安全素质。基层的单位和班组在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施中,可从制度、规范、常态、学用结合等方面出发,采用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竞赛、演讲、论坛、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唤起员工参与安全教育培训积极性;把握好安全理念、安全启迪、事故警示、人机互动等环节,对员工进行全方位的安全教育培训;结合工作实际和安全实践经历,紧贴本单位和班组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开展安全知识和技能学习、讨论分析事故案例等,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安全教育培训质效评价是安全教育培训取得实效的保障,包括评估确定、评估方案制定、评估实施和评估反馈四个步骤。一是利用听课、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参培人员进行培训计划安排、培训内容、培训教材、培训进度、培训环境、后勤服务、授课技巧等方面认可程度的评价;二是利用试卷答题、技能实操以及撰写培训心得体会等方式,掌握参培人员对培训内容的掌握情况和安全知识与技能的提升情况;三是通过对参训者行为观察及访谈其主管或同事,评定参训者接受培训后在工作行为上的变化;四是评估培训后带来的组织相关产出的变化效果。#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