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题执行报告

课题执行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题执行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课题执行报告

课题执行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以“导”诱“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3-0089-0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数学知识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千百年来智慧的结晶。人类浩瀚的知识之河,决定人类的学习离不开接受,决定学生学习离不开教师引导。有效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作用,能唤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能诱发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做到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促使自主参与学习得到提高,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而使教学活动更精彩。

一、培养迁移能力,“导”在以旧引新

巴甫洛夫指出:“任何一个新的问题的解决都是利用主体经验中已有的旧工具实现的。”数学知识前后联系紧密,逻辑性强,新的数学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伸或发展。教学时,必须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从已有的旧知识出发,瞄准知识的“生长点”“膨化处”,为引进新知搭桥铺路,形成正迁移。因此,教学中重视新知识的铺垫工作,注重孕伏,这既是构建良好认知结构的必要前提,也是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迁移能力的重要方法。学生一旦能够运用已有认知结构通过迁移去获取新的知识,就能掌握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本领。这样将会极大地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乘法交换律”这一概念时,通过复习加法交换律,再列出几组每一个因数与另一个因数互换位置的式题让学生计算并找出规律,这时学生就自然而然地获取“乘法交换律”这一规律。这样通过类比迁移出新概念。

二、浓厚学习氛围,“导”在设疑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是学生探索知识的直接动力。心理学家鲁宾斯坦说过:“思维通常开始于疑问或问题,开始于矛盾。”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巧设疑难,让学生在争论、辨析中激活思维,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首先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师生“竞猜”活动:要求每个学生在练习本上用直尺画一个三角形。量得每一个角的度数,写在图上。然后,依次由学生报出自己所画的三角形的两个内角的度数,看谁能很快猜出第三个角的度数。结果每次老师都脱口而出。这时学生心想,老师既没有量,甚至连我画的三角形都没有看见,怎么就知道第三个角的度数呢?这里边一定有什么奥妙呢?好奇心促使他们迫不及待地要知道老师的“妙法”,这时,老师顺势引导,让学生讨论、交流,尝试解决问题。

三、培养自主能力,“导”在学法提示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应千方百计地引导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各种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自己去看书、去思考、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自学方法,探索知识的规律。因此,教学中要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相应的学习方法,使他们逐步由“学会”到“会学”,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常用“导学提纲”引路,提示自学方法和重点。让学生学会根据“导学提纲”提示的问题、要求、方法、步骤去自学:做到一看(看课本,包括插图),二理(理思路),三找(找难点),四抓(抓重点),五想(想疑点)。例如:教学“倍数问题”,这样拟定以下“导学提纲”:(1)看例题,想谁是1倍数?(2)用已学过的方法解答。(3)看解题的过程,想解决问题的步骤关键是什么?(4)你还能根据什么的数量关系列出别的算式?学生通过看,弄清了思路;通过想,找出了解题的关键是利用1倍数、倍数、几倍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式;通过做,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思维模式”和方法。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用“导学提纲”引路,指导学生自学方法是一个慢长的过程,要经历从教师拟定“导学提纲”、师生共同拟定“导学提纲”,到最后由学生自己独立自学课本这三个阶段。同时在拟导学提纲时必须注意:(1)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2)符合新教材的知识结构。(3)符合数学学科特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培养实践能力,“导”在实践操作

课题执行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增强型体外反搏; 糖尿病肾病; 血清胱抑C; β2-微球蛋白

增强型体外反搏(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EECP)是一项主要用于解决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缺血的技术方法,其原理是在心脏舒张期开始加压于患者下半身,促使下肢大量血液及时泵回心脏,应用增加回心血量从而增加搏出量的方法来增加流经脏器的血流量[1]。糖尿病对肾的危害是从肾血管病变开始,其病理变化主要是从微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到血管梗阻,同时伴出入球动脉硬化,从而导致肾功能因缺血恶化。因此,通过增加肾血流量的方法来抑制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病变的进展是切实可行的,并且是目前新颖且热门的方法。本文通过对糖尿病肾病应用EECP治疗研究,观察其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1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其中男72例,女88例,年龄51~72岁,平均(62.47±9.25)岁。其中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61例,Ⅳ期57例,Ⅴ期4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所有患者都所有患者均按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为2型糖尿病并且参照mogensen糖尿病肾病分期标准,诊断为糖尿病肾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1)心脏病发作期间或刚接受心脏搭桥手术3个月内的患者。(2)伴有严重心脏衰竭或者充血性心脏病的患者。(3)患有主动脉疾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腹部主动脉瘤的患者。(4)患有严重的周围血管疾病者。(5)频繁心律不齐的患者。(6)具有多年的静脉血栓症的患者。(7)泌尿系感染者等。

1.3 方法

1.3.1 四项指标的测定 所用患者入院后详细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测,次日清晨抽取血液及24 h尿液待检。Cys-C检测采用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仪器选用DADE-AR全自动分析仪;β2-MG及24 h MALB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试剂来源于北京利德曼公司;Scr采用酶法测定。具体操作步骤按试剂说明书进行。

1.3.2 糖尿病肾病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控制饮食,根据病情口服降糖药物或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水平,使空腹血糖控制4.4~6.1 mmol/L,餐后2 h血糖4.4~8.0 mmol/L。伴高血压的患者积极控制血压,服用药物使血压控制在130/80 mm Hg以内,并且所有患者停用一切可能影响检测指标含量的药物。观察组患者除了上述的治疗外,积极采取EECP治疗,采用EECP-MC2型体外反搏装置,气囊压力为0.035~0.04 MPa/cm2,1次/d,1 h/次,12次为一疗程,共3个疗程[2]。对照组患者只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患者在每个疗程结束后检测Cys-c、β2-MG、24 h MALB及Scr四项血清指标并记录。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的各统计指标均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Cys-c、β2-MG、24 h MALB及Scr均明显高于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是由于糖尿病患者体内血糖异常引起的,并由于血糖异常增高致使血流动力学、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等一系列因素变化导致的肾小球相关血管功能障碍引起的肾小球硬化[3-4]。由于患者体内血糖异常增高对血管损害的病理变化首先表现为微血管病变,故早期病变症状比较轻微,较易被患者及医护人员忽视。但是如不加干预,随着病情发展,血管病变进一步加大,肾脏便会出现一系列变化,包括体积增大、功能障碍、滤过率增加以及出现蛋白尿等,最后肾滤过率反而会下降出现肾功能不全症状[5]。因而,由血管病变导致的肾血流动力学异常在引起糖尿病肾病进展的各个因素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6]。

增强型体外反搏对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增加回心血量、提高心脏泵血量,从而改善外周循环,调节经肾血液血流动力学来保护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然而,众多研究表明EECP的益处不仅仅限于改变肾血流动力学及增加肾血流量上。陆丽等[7]通过对人为急性心肌缺血的犬应用EECP后提取缺血部分组织进行血管紧张素及肾素测定发现,长期应用EECP可以通过抑制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抑制心、脑、肾局部肾素的水平,达到调节血管舒张来对肾脏其保护作用,并推断其原理可能与调节组织器官肾素mRNA的表达,从而降低其血管紧张素水平有关。

目前临床上常用多种检测指标来对肾功能做以详细评估。Scr及24 h MALB是最早也是目前临床上最主要的对糖尿病患者肾滤过率进行的评估指标之一。而相对于Cys-c及β2-MG,Scr及MALB的敏感性略差,对于肾功能病变早期估计不足。故本研究选取这四种因子联合检测,以提高对肾功能评估的敏感性[8-9]。

本研究发现,在应用EECP治疗后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四项检测因子从第一疗程开始慢慢减低,在第三疗程时明显低于治疗前,同样明显低于常规药物治疗后的患者。说明应用EECP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是起保护作用的,具体表现在:(1)通过增加回心血量增加回心血量,升高主动脉舒张压,从而增高舒张期肾动脉压及改变肾血流动力学,改善微循环障碍,促肾血管重塑及血管内皮修复[10];(2)改善入球、出球动脉压力差,改善肾小球滤过率,从而降低了24 h MALB及血β2-MG水平[11]。而在前两个疗程,四项指标与普通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应用EECP治疗糖尿病肾病应当遵循长期的原理,才能充分保护肾功能。

总之,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长期应用EECP对于改善肾脏功能的疗效是肯定的,并且鉴于此方法无创性,而且在改善肾功能的同时能够改善其他缺血器官的功能,故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刘韶瑞,马翠萍,骆荣江,等.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观察[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1,32(5):648-652.

[2]谢玉谦,陈亚利,刘晓康,等.体外反搏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价值[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2,26(8):773-774.

[3]孙志强.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24(6):539-541.

[4]史振军.前列地尔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24(5):488-489.

[5] Kanwar Y S,Wada J,Sun L,et al.Diabetic nephropathy:mechanisms of renal disease progression[J].Experimental Biology and Medicine,2008,233(1):4-11.

[6] Helbok R,Pongpakdee S,Yenjun S,et al.Chronic meningitis in Thailand[J].Neuroepidemiology,2005,26(1):37-44.

[7]陆丽,吴伟康,郑振声,等.体外反搏对局部血管紧张素原与肾素基因表达的影响[J].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6,12(3):245-248.

[8]谭同均,戴琼,彭宇生,等.Cystatin C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评价[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8,10(1):60-62.

[9]谢能轩,熊志泉,郑丽梅,等.血清胱抑素C和β2-微球蛋白在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3):441-443.

[10]王西富.体外反搏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国际内科学杂志,2007,34(12):690-693.

课题执行报告范文第3篇

一、把握目标,加强培训,保证课题实验工作顺利开展

本课题是在对进一步落实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基础上,结合我校为一所农村中学,正规的体育场所和设施缺乏,群众体育活动较落后。但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经济的不断繁荣,学生的观念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以往的课间操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已经对学生没有任何的兴趣,学生对课间操产生了敷衍的做法和厌烦的情绪,更有甚者产生了恐惧心理。但这不能说明课间操已经一无是处了,到了该取消的时候,而是提醒我们要转变对课间操的认识,转变课间操的组织形式、活动内容,加强对课间操的管理和评价工作,把学生对课间操的兴趣重新找回来。XX年3月我校把传统的课间操进行改革,并申报了州级课题。作为承担全州的科研课题,既有科研促教,提高“课标”实施效果的目的促进学生自我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使学生在校期间掌握几项运动技术和球类规则和简单的裁判规则。又能通过实验强化教师的科研意识,增强各教研组教研的氛围。因此我们重视实验教师的学习、培训和课题可行性论证等工作。XX年5月举行了课题开题报告会,由县教科所领导指导,学校全体教师参加了会议,学校领导对课题的立项表示祝贺和支持,对课题实验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并表示将在人力、财力和时间等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领导的重视给课题组教师增强了实验信心,为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开展的奠定了基础。在开展研究工作的前期,重点加强对课题组成员的学习和培训,学习和解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体育教学》、《中国学校体育》等杂志,了解和掌握大课间活动各种项目的技术,通过互联网查阅有关大课间活动的知识。通过学习、培训,提高了教师对课题实验工作的认识,解读了新课程理念,基本掌握了实验操作程序,为课题实验奠定了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整体规划、逐步实施,推进实验工作的有效开展

按照《初中课间操组织形式及内容改革研究实施方案》中提出的研究内容和实验的步骤,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科学地拟订了实验步骤。在具体操作上主要以一个实验阶段为一周期,遵循整体规划,分段实验,全面推进的原则,每阶段侧重一个方面。

(一)研究准备阶段(XX年2月~XX年3月中旬)

1、对学生进行课间操态度调查和分析,撰写并通过课题可行性报告。

2、加强课题宣传和课题实施过程的前期准备工作;准备实验过程中使用的器材等。

3、组建课题组,及时召开课题开题会,做好实验人员分工,制定研究方案,申报课题。

4、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使教师了解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研究措施及相关注意事项等内容。

5、收集整理资料。

(二)实验研究阶段(XX年3月中旬~XX年年9月)

本阶段又分为三个小阶段:

(1)适应性阶段(XX年3月中旬~XX年10月)

(2)整改巩固提高阶段(XX年年3月~2010年5月)

(3)研究成果形成阶段(2010年5月~2010年10月)

1、按照教育科研的基本步骤,落实课题研究方案做好实验过程的管理,定期召开实验课题组成员工作会议,实验有计划、阶段有总结、问题建议改进方案等,把实验任务落实到位。

2、加强实验进程的督导和质量的监控,确保实验预期达到目标。

3、不断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4、积极开展各种竞赛活动,检验课题研究效果。

5、聘请有关专家、教师进行课间操观摩活动。

(三)验收总结阶段(2010年9月~XX年年11月)

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完成研究报告。

2、进行课题研究资料的整理和汇总工作。

3、实验教师撰写论文。

4、申请专家进行结题鉴定。

本校学生进行纵向对比分析。把改革后评价的结果与改革前学生参与课间操的态度进行对比分析,完成课题报告和课题总结,形成较完善的材料。每一个阶段研究工作都根据计划要求有重点、有针对性、易从某个方面突破、早出成效等方面来实施;强调各个方面交叉进行,贯串始终,相互联系,有利于在实验中不断研究各个环节的相互关系。从整体上探索和构建在新课程标准下,更科学,更实效地开展大课间活动。

三、立足实践,完善调整,逐步推进研究的成效

各种管理方案的建构和操作模式的完善,成效如何,都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来证明,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记录,发现和分析,用客观事实和数据对研究过程进行检验和调整。XX年起,我们通过了问卷调查、大课间脉搏抽测、组织各层次的比赛,以及学校、县、州、省各种教学和论文的评比,初中三年级初考高体育测试成绩的实践验证,并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座谈、师生实验反思意见等形式反馈评价方案的可行性,此外还想通过县体育教研活动把实验成果逐步推出,征求各校同行对这些成果应用的效果意见,在以上做法的基础上再根据工作实际对原方案的某些细节作必要的修改和调整。不断充实研究人员和研究的项目和内容。「 1

体育组把自身建设融入课题研究之中,全员配合,积极投入。两年来取得了显效的成绩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其中有7 篇论文在《中国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学》杂志上发表,2篇论文在《安图教育》杂志上发表。课题组内的体育教师的业务素质也得到了提升。XX年年在吉林省举办的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和延边州教育学院举办的基本功竞赛中有3人次获一等奖。因而也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兄弟学校的认同,计划在下一步推广使用。

课题执行报告范文第4篇

**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防治体系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名称:

**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防治体系建设

二、项目地点:

***镇

三、项目单位: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四、项目简介:

(一)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

农作物病虫害是严重危害农业生产的自然灾害之一。发生严重时,可以造成农作物大幅度减产和使农产品品质变劣,影响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带有危险性病虫害的农产品既不能出口出境,也不能在国内市场销售,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甚至直接影响我国的食品、粮食安全。现代农业要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就对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生产中重要一环的病虫测报与防治,与高产、优质、高效均息息相关,而且,随着全球性气候变暖、突发性气候灾害频率的增加和种植结构的调整及农田管理的变革,田间生态环境将发生很大的变化,不可避免的会加剧病虫害的发生,病虫害的新情况也会随之发生,所以必须要加强监测和研究。同时,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生物技术、预测决策技术等高新科技的发展及应用,也势必渗透到病虫测报的调查、预测、服务等各个环节。因此,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对保障国民经济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二)、我**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现状

1、**农业生产概况

**位于**最西部,总面积8.0412万平方公里;现有耕地35.3万亩,河滩地10万亩,耕地总面积45.3万亩;农业从业人口4万多人,主要种植玉米、油葵、籽瓜,西瓜、棉花等农作物产品。全旗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年降水量仅200— 40mm ,自东向西递减。境内地势东南高、西部低,平均海拨800—— 1500米 之间,属温暖带干旱区,为典型的大陆型气候,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日照时数3316小时,年平均气温 7.2℃ ,≥ 10℃ 的有效积温 3392℃ ,全年无霜期限120—180天,属于生态绿洲农业。

2、病虫害种类

近来年发生的病害有20多种,主要为:小麦全蚀病、腥黑穗病、锈病、白粉病、玉米大小斑病、玉米瘤黑粉病、向日葵菌核病、西瓜、蔬菜枯萎病、疫病、炭疽病、早疫、晚疫病、霜霉病、灰霉病、细菌性角斑病、褐纹病、黄萎病、绵疫病、叶斑叶霉病、病毒病、脐腐病等。

主要虫害10多种:金龟子、地老虎、金针虫、蚜虫、红蜘蛛、玉米螟、草地螟、粘虫、双斑萤叶甲、蝼蛄、麦杆蝇、白粉虱、斑潜蝇、菜青虫、蛞蝓、蚂蚁、蓟马等。检疫性害虫主要是苹果蠹蛾。

3、病虫害发生及防治状况

我旗农作物种植面积分散,农业园区南北相距约 700公里 ,主要分布在**山西麓冲积平原。随着全球性气候变暖、干旱等因素病虫害程度逐年加剧。据统计,全旗农作物各类病害发生面积10.3万亩次,防治面积9.55万亩次。其中:瓜类枯萎病、炭疽病防治面积2.4万亩次,小麦全蚀病防治面积3.1万亩次,向日葵锈病防治面积2.1万亩次,各类蔬菜病害防治0.75万亩次,其它作物病害防治面积1.2万亩次。虫害防治,全旗各类作物虫害发生面积38.7万亩次,防治面积36.1万亩次。其中,地老虎、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发生面积12.6万亩次,防治面积11.7万亩次;蚜虫、红蜘蛛发生面积10.1万亩次,防治面积9.5万亩次(其中油葵草地螟虫害发生面积10万亩,防治面积9万亩);蔬菜虫害发生面积1.5万亩次,防治面积1.4万亩次;瓜类发生面积2.1万亩次,防治面积1.6万亩次,其他害虫发生面积2.4万亩次,防治面积2.0万亩次

(三)项目建设的规模及功能

根据**镇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阿左旗农业生产的发展现状等诸多因素的考虑,在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建立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防治中心。项目总投资150万,土建面积150㎡,以“滩”农业生产基地为依托,建立8个农作物病虫害观测点,管理归属于**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单位性质为技术性、事业性、公益性和非盈利性国有公益机构。项目建成后,以**镇为中心,以滩农业生产地为基础,辐射服务于13个苏木镇的农作物生产,通过基层信息汇集、信息,对农作物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病虫害进行预测预报,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为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发挥积极作用。

五、建设内容

项目总投资150万。土建扩建工程面积150㎡,投资20万;设备购置费用90万;其它费用40万。

(一)**镇农作物病虫害应急防控中心土建扩建工程面积150㎡,内设仪器室、药品室、收样室、样品室、样品处理室、标本室及灭虫设备库。

对农作物病虫 害进行取样、标本制作、测定,提供有效防治措施,并及时地扼制重大病虫害的发生。

(二)在“滩”农作物生产基地建立八个病虫害预测预报观测点,包括仪器设备、交通工具、工作经费等,主要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观察、记载、统计、上报。

(三)设备购置

为了应对重大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防治,购置两台大型喷雾机(美诺3865型喷杆式机动喷雾喷粉机),配备检测检验设备。各观测点(8个观测点)配备一台中型喷雾器(美诺3850型),黑光灯、粘板等检测设备。

(四)其它配套设施

为了便于工作的开展,中心配备灭虫车2台,各观测点配备摩托车一辆及必要的办公设备。

六、建设的必要性

**总面积8.0412万平方公里, 东与内蒙古**市、**市、**市相连,东南和南部与**的**、**、*、*等地市接壤,西南和西部与**等地市、旗县毗邻,北部与蒙古国交界,现辖十三个苏木镇。农业耕地面积45.3万亩(包括河滩地10万亩),种植的作物主要以玉米、向日葵、小麦、籽瓜、西瓜、大麦等粮油作物为主。农业种植区分布广、跨度大、路途远,基础设施薄弱,仪器设备短缺,专业技术人员少,尤其是基层植保人员更为缺乏,在农业“滩”均未设立病虫测报点,对病虫害预测预报和发生初期信息不及时,从而贻误了最佳的防治时间,防治效率低下,病虫害防治呈现滞后性,同时不能有效开展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因此,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防治体系建设刻不容缓。

七、投资规模

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防治体系建设总投资150万,其中巴彦浩特镇应急防控中心土建扩建工程投资20万,建筑面积150㎡,大、中型喷雾器购置费50万,灭虫专用车购置费10万,药品贮备费用20万,检验检测设备购置费20万,建立8个基层观测点,投资23万(包括项目培训费、交通工具、必要办公设备及工作经费等),其它经费投资7万。(详见附表资金概算)

八、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实施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防治体系建设,对提高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有重要作用,是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确保农业保产、增效,农民增收、保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随着全球性气候变暖、突发性气候灾害频率的增加和种植结构的调整及农田管理的变革,田间生态环境变化较大,病虫害成灾频率提高,病虫害对农作物造成的危害日益加剧,病虫害的新情况不断出现,病虫害测报与防治,与农作物的高产、优质、高效息息相关;在当前农资价格上涨,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农民增收空间缩小的情况下,通过对重大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可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以保障农作物稳产,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九、前期工程

编写该报告之前,编写小组对**左旗的农业生产现状,病虫害防治现状和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现场调研,为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防治体系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十、联系单位:***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十一、联系人:**

十二、联系电话:****

十三、电子邮箱:***

资金概算表:

名称

型号

(事项)

数量

单位

金额

(万元)

大型喷雾机

美诺3865

2

20

中型喷雾机

美诺3850

8

30

自动虫情测报灯

fsm(河北沧州)

10

0.5

灭虫工作车

农用运输车

2

10

观测点交通工具

**型摩托车

8

4

办公电脑

联想

1

0.5

其它检测设备

20

项目培训费

农业灌区农户专业培训

8

8

药品贮备费

20

工作经费

10

土建工程扩建费用

20

其它费用

7

课题执行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技能型人才 因材施教 培养模式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课题提出的背景。“因材施教”是教育的理想和目标,是教育基本规律的内在要求,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及其形成规律,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对其进行相应的教育。因材施教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教育中的反映。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必须围绕学生的特性和知识的特点,实施因材施教方略,确立以职业技能为主体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方案,保障教育教学的质量,培养出高水平、多类型的职业技能型人才。

本项目的开展是我院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逻辑延续与深化。近年来,江海学院坚持办学以学生为本,育人以素质为本,素质以职业技能为本,并进行了一系列积极有益的改革和探索,这些改革措施和成果,是我们将教育教学系统改革聚焦于“因材施教”主题的深厚基础。

2、研究的主要内容。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实施因材施教方略,根据生源实际情况,实施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造就能充分发挥他们才华与潜能的职业技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关键是实施差异施教策略和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确立以职业技能为主体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方案。

具体内容:

(1)教学目标分层次,实现人人有价值的教学;

(2)学生主体分层次,实现人人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3)教学分层次,实现因材施教;

(4)开展专业科技活动,鼓励优秀学生迅速成长,培养创新精神;

(5)评价分层次,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

(二)主要理论依据

1、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美国教育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的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不是学生智慧欠缺,而是由于未能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与合适的帮助造成的。”

2、现代人才观理论。传统教学过程都是同一标准,重视共性教育,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现代人本主义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自律发展,注重挖掘学生在学习中创造性以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注重发挥非理性因素在教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3、我国古代的教育教学理论。孔子教学各因其材,孔子之后的墨子也主张教学要照顾学生的实际水平,做到“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这些宝贵的传统经验提示我们在教学中要做到因能归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三)课题研究目标。对教育教学进行改革,“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分层达标。分层的依据是学生个体的差异,分层推进的目的是求得学生的持续发展,从而使有明显差异的各类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实实在在的进步与提高。逐渐实现学生个性潜质与主观志趣的科学整合、学校专业培养计划与职业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的科学整合、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四)研究的主要方法

1、调查研究法。进行市场调研,明确我院对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生质量标准;以能力为本位,职业实践为主线,按照通用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要求,整合相关课程,建立专业课程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2、经验总结法。分析学校教育教学现状,揭示存在的问题,逐步形成系统、综合实施因材施教的整体方案---以职业技能为主体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方案。

总之,本课题研究遵循“确定重点、由点及面、层层退进、普及推广”的原则,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积累较为科学的研究资料,并予以总结。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进行师资培训,提高课题组成员素质。教师是教学改革的最重要因素,也是课题研究的最关键因素。我们首先围绕课题研究进行教师培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知识结构的完善,要求每一位课题组成员都要及时对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行补充和完善,使自己的知识素养不断提高,为课题研究打好扎实稳固的根基。二是观念的更新。课题组成员每两周进行一次集中理论学习研讨。课题组长带领大家学习有关分层次教学的教学理论、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相关文章,并要求各成员平时加强理论学习和经验总结,进一步更新观念,加深认识。

扎扎实实的理论学习,启迪了课题组成员的思维,开阔了教师的视野,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为进行课题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通过课题分解研究,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策略。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对课题进行分解与细化,要求主要课题组成员每人抓住一个子课题,力求深入透彻的研究,并定期向课题组进行汇报,做到有分有合,分层共进。具体分工为:

课题分解内容负责人

1教学目标分层次,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教学刘峻

2学生主体分层次,实现人人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奚日宁

3教学分层次,实现“因材施教”刘峻

4开展专业科技活动,鼓励优秀学生迅速成长,培养创新精神朱敏红

5评价分层次,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钱胜

(三)积极开展课题研讨活动,加强过程管理和调控

1、围绕课题,按照研究目标,组织切实有效的研究活动。根据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我们课题组成员围绕研究目标,分别开展了分层次教学课堂教学设计、优秀案例交流、“分层次教学课堂教学模式”大讨论等主题研讨活动。项目负责人刘峻老师撰写了《高职分层次教学研究与实践》,发表在核心期刊《高等教育理论》2007年第七期。

2、及时评价总结,积累并整理研究资料。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认真进行教学设计,收集教学案例,研究“分层次教学”课堂教学模式,并撰写高质量的研究报告和总结。共有5篇学术研究论文在核心期刊发表。 三、研究结果及其分析

高职分层次教学研究与实践:高职院校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可以通过实施分层次教学的推行来达成。学生发展的个性差异、已有知识准备的差异性及社会需求的多层次性,使得因材施教原则在高职教育中具有了可能性和必要性.

(一)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根据学生基础水平的差异,在详细剖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将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化发展,构建“知识层次结构”,分为加强层、基础层和提高层,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层,实施分层次教学。

1、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高职教育属大众教育,培养目标是使受教育者成为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各领域一线岗位需要的合格劳动者,即高级蓝领,亦即是数以万计的技术工人。

2、高职学生生源现状的客观需要。随着教育发展水平的提高,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这也必然导致高职教育生源整体文化基础水平的下降和学生差异程度的扩大。如果仍按传统的教学方法“一锅煮”势必加大二极分化,造成有些学生“吃不饱”,而有些学生则“消化不良”。

3、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式是全面培养合格的素质型人才的必然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应该积极回应家长的教育愿望与教育投资,提供给学生真正需要的教育服务。

(二)分层次教学的实践

1、学生分层。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将学生分为加强层、基础层和提高层三个层次,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层,实施分层次教学。加强层适合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基础层适合于一般学生,提高层适合于学有余力的学生。

2、教学分层

(1)制定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课程教学大纲。分层次设定课程的教学目标,在必学内容上,各层次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是一致的,其差别只在于知识的深度、广度。在编写加强层教学大纲时,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在编写基础层教学大纲时,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在编写提高层教学大纲时,以培养应用技术研究型人才为主要目标。

(2)制定不同的教学进度,以适应教学需要。

(3)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

如对提高层学生在教学中可通过设“疑”的方法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通过设“难”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学过程不断沿着“有疑—无疑—有疑”的思维轨迹螺旋式上升。对于加强层的学生,应针对其学习成绩一般,自信心不足等共性问题,采用对重点问题精讲多练,以启发互动为主要教学方法。

3、考核分层。教育的落脚点是对学生的评价和考核,应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建立多元化评价的激励机制。把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将学生的学习成绩的评价与学习态度和价值观评价统一起来。

在试卷命题定位上也应有所区别:加强层试卷应定位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计算及实际应用的范围内,以基本题为主,难度系数为1;基础层试卷除覆盖加强层试卷外还应有提高题,难度系数为1.2;而提高层试卷除覆盖基础层试卷外还应有拓展题,其难度系数为1.4。

(三)结语。作为高职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多规格、全方位的,社会上既需要“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的学术型和工程型人才,同时也需要“将客观规律的原理应用于实践从而转变为工程产品等物化形态,并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应用型人才。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一线技术人才,教师要结合专业就业岗位的需要和人才培养规格,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根据其不同条件、特点和需要,把握知识的难度和深度,认真研究各层次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施教策略和教学方法,以主动地适应不同学生的差异。

四、成果学术价值和推广应用价值

(一)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通过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研究,在教育理论上深化了对“因材施教”的认识,提出了高职院校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可以通过实施分层次教学的推行来达成,探索了实施分层次教学进行人才培养的方法。深刻认识到学生发展的个性差异、已有知识准备的差异性及社会需求的多层次性,使得因材施教原则在高职教育中具有了可能性和必要性。

(二)推广应用价值。本课题从内容上看,既有理论研究,又有教改实践。从形式上看,打破了传统的“三统一”的教学模式,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按照不同层次分流培养。实践证明,对学生实施分层次教学是促进学生快速成长、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该项研究为学校的教学改革积累了经验,创造了条件,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五、项目研究存在问题及改进设想

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渐进过程。作为立项课题的研究,虽已达到了预期目标,囿于研究时间的限制,在深度和广度上还有许多问题尚待研究和解决,本项目作为一个课题会有结题,会有阶段性成果,但作为一个永恒的教育主题,它不会随着课题的结题而结束,不会随着课题的完成而完结。因材施教的综合研究和系统实施是我校一项不会停歇、不会完结的事业。

围绕“因材施教研究”立项课题的研究,共有5篇学术研究论文在核心期刊发表。在对因材施教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着力因材施教的系统实施,努力做到教学研究成果三面向,即面向教学,面向学生,面向教师,促使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效果。下一步拟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作教改试点,以便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应用和全面展开。

初步设想是:

1、选择实验班级,划分学生层次群类。

2、对各类群学生进行分类研究,提出对策,进行分层次教学试点。

3、对实验班级精心研究,并与普通班级进行对比研究,撰写研究报告。

4、将实验班级情况汇总,形成经验,进而在在更大的范围内实施分层次教学。

5、初步构建高职分层次教学理论体系。

6、通过对各届学生毕业成绩及就业及就业状况进行比较、分析,检验理论的正确性,对分层次教学理论进行评估。

参考文献

1.刘峻.高职分层次教学研究与实践.高等教育理论,2007.7

2.朱敏红.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等教育理论,2007.9

3.刘峻.江海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中国教学与研究.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