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心理健康教学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树立全员参与理念
高中生是一类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面临着严峻的高考压力,所以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他们只是一味地学学学,“三点一线”的生活方式,加之缺乏与同学和家长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所以学生很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与此同时,高中教师在应试教育的风气下,也大都结合高考的考点来讲解各种相关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并且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性,在这种充分压力、气氛枯燥、沉闷的教学环境下会大大增加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
在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指导下,教师需要以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培养为重点,从而确保高中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提高,增强他们处理和缓解心理压力的能力,从而大大提高高中教育的质量,为其后期的生活和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这也是开展高中心理教育的重要手段。另外,高中心理教育不应以“健康”或“不健康”作为教育的重点,而应该以人的教育来重点灌注,从而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为了确保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合理性,高中教师需要结合高中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以及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来开展教学,并要需要团结全体高中教师来共同开展教学,以确保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合理构建。
二、建立心理健康机制,着重强调预防理念
在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为了确保心理健康机制建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需要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机制,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需要建立健全的心理教育预防机制
为了更好地引导高中教育,可以从学生的个性特征入手,合理结合生命教育、自信心理、亲子教育、青春期心理、自我认识以及社会适应和升学就业教育等方面的发展性教育内容来开展教学。首先,需要建立一支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积极心理学表明,教学不仅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成长和进步的过程,所以教师也要不断发展自身的心里,从而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来对待教学中自身的个体成长,从而可以使学生积极发展心理学,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积极的氛围。其次,需要合理制定心理活动课程。活动课程在积极心理学的背景下,需要具备积极向上的态度、特征、情绪和内容等特征,从而更好地使教师开展心理活动课程。比如,高一需要就新生的适应问题进行探讨,而高二则需要就分班的融合问题进行引导,而高三则侧重考试心理指导,从而帮助学生顺利地通过考试。
2.需要建立健全的心理教育预警机制
通过借助问卷调查、访谈和心理测试等心里普查方式来实时关注和审查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从而及时有效地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比如可以在学校建立专门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从而可以更好地监测学生的心理问题。另外,还可以在班级中建立班级心理委员制度,指定心理委员,并制定详细地心弦社团制度,从而也可以及时有效地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心理教育。
三、制订心理健康模式,引领心理健康理念
为了确保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避免心理教育的工作方向出现差误,所以必须要借助心里科研来引领学校心理教育,并且在心理专家的引领下,制订科学的心理健康模式,同时相关人员需要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了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高中学校负责人需要制订完善的教育管理工作,从而促进教师教学的顺利发展,以为学校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另外,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推动下,高中教师需要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来促进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比如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自信心,从而增强他们应对压力的能力,也需要增加师生间的交流机会,从而不断提高高中心理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研究
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高中生面临的竞争压力不断加大,有生活中的压力,也有学习方面的压力,如果不加以及时的疏导,很容易在思想与情感上走进死胡同。这不仅使他们无法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学习与生活,甚至还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高中阶段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是直面学生心理发展问题、保障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防线,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带着情感和学生进行交流,怀着爱心帮助学生疏导思想和解决困惑,以此提高教育的效果,让学生放下思想的包袱、轻装上阵。
一、精心搜集素材,让教学活动走进学生内心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既要立足教材,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应当广泛结合高中生的身心发展实际与思想情感状况,尤其是要精心搜集本校、本地区高中生在心理发展方面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将其融入到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之中,从而让学生在思想与情感上产生强烈的共鸣,对自身的思想发展产生更为直接的触动作用和引领效应。笔者在开展高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时,进行了广泛的资料搜集,采取调查问卷、个别访谈等方式,搜集本校高一学生在思想方面存在的一些困惑,从小处入手进行疏导与化解,将心理健康的防线与环节前置,从而提高了教学的实际效率。如部分学生从以前初中学校的佼佼者进入到现在的高中学校之后,学习成绩不再具有优势,心理产生了一定的失落感,如不加以及时的疏导,将会逐步演变为自卑、自闭等消极情感。笔者在教学疏导中以“新起点、新标准、新征程、新希望”为题,引导学生明白自己已经站在了更高一级的平台上,不再是以前的竞争层次,而是强者之间的较量,现在每一步的竞争要付出过去若干步的努力,要重新定位自己,过去的成绩已经成为过去,前面的路更需努力向前,让学生从过去的辉煌中走出来,重新定位自己、鼓励自己,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现在的学习之中,较好地引导学生走出了角色调整的困惑期。
二、运用典型案例,让思想疏导更具针对效果
当今的一代高中生,更多的是生活在几代人关心、呵护的“蜜罐”之中,较少经历生活的风雨与社会的历练,一旦出现挫折,其心理承受能力非常有限。近年来频频见诸报端的高中生跳楼、离家出走等案例,更是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强化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笔者在教学活动中,注重从学生所熟悉的一些社会典型案例入手,以身边人、身边事对学生进行感同身受的教育,这样的疏导效果更为明显。例如笔者选取了本市一位高中生因为成绩下降而对生活失去信心,从家中阳台一跃而下的惨剧,引导学生在惋惜青春早逝的同时,细致地分析这个悲剧中的主人公思想与心理上存在着哪些方面的问题,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了其“人生观念偏激、缺乏耐挫能力、不能正视自己的挫折、缺乏心理自我调节能力”等问题,得出了高中生应该“以正确的心态面对挫折、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经常调节情绪与情感”等方面的结论。这样的思想疏导过程,立足于学生身边发生的案例,教育分析更深刻,对学生的警示、告诫作用也更为显著。
三、开展讨论交流,让正确理念成为学生共识
青春期的高中生,对事物认识不够全面与深刻是广大教师以及家长应当关注的方面,较为典型的莫过于和老师、家长的逆反心理,认为老师、家长平时对自己的生活与学习过问太多,自己缺乏自由与独立,也有的将家长、老师的关心认为是婆婆妈妈,不领情,甚至还会在言语和行动上采取对抗方式。这样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教师可以此为契机,组织开展课内讨论交流活动,引导学生抽丝剥茧认识老师与家长关心、关爱的本质,从而做到真正消除逆反、对抗心理。笔者在教学中列举了高中生逆反心理的几种具体表现,如认为“家长与老师的管理束缚了自己的自由”、“家长与老师的教育和社会上流行的内容出现差距,是老古董”等等。笔者引导学生逐一进行深刻分析:老师与家长如果不加管理,任由学生和社会不良青年接触,将来会怎样(学生交流之后穿插播放青少年犯罪忏悔纪录片,听取案犯声泪俱下的忏悔)?社会上流行的都是正确、正面和有益的么(此处播放房祖名等星二代涉毒新闻)?在这样的讨论交流活动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其余学生也可以表达不同的看法,对于存在差异的观点则引导进行辩论,辅之以影音资料补充,强化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在这样的交流、辩论与分析过程中,学生对老师与家长的关心认识更为深刻,也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全面的眼光去看待和面对,这对于缓解和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具有积极的作用,也增进了家庭以及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活动,提高了换位思考的意识,对于高中生的健康成长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辅导;交流;行动拓展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躁动的青春期,他们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和自尊心。再加上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从小过惯了“唯我独尊”的生活,可能不善于与人沟通和交流,所以往往容易造成心理问题。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各级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几年的一线心理教育实践也让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和教育,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践分享几点高中心理健康活动课的建议与反思。
一、良好的交流
心理问题宜缓不宜急,事实证明,许多心理问题都是因为缺乏交流造成的。所以我们要预防心理问题和解决心理问题,首先就要构建良好的交流平台。让学生遇到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问题,愿意分享,敢于交流,这样才能将心中的郁结疏导出来。为此笔者结合经验,根据不同的心理问题设置了点、线、面等不同程度的交流,以期引导不同心理认知的学生都能健康成长。
高中阶段的学生有一定的独立性,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都有自己的思考和看法,我们可以针对学生的这些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引导,这样点对点的解决方法,便于及时帮助学生调整心态,让学生健康成长。线型指导就是鼓励学生展开师生、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交流,让学生针对自己的生活问题、学习和活动等情况进行小组互动交流,这样便于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让心理问题得到很好的疏导,也容易实现取长补短的教学效果。心理课堂中的“面”范围广一些,教师总结班级中学生容易出现的各种典型心理状况,然后在全班范围内进行引导。这样的方式适合普遍性问题,使用过程中不宜死板,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可以以趣味活动的方式进行引导。比如在进行“感恩”教育时,笔者就从“点、线、面”的角度让学生分别进行交流和体味。在讲到父母对自己的恩情时,很多学生潸然泪下,在接下来“相亲相爱”这个环节上,学生更是积极地表达了以后想为父母做的事情。
二、行动和拓展
心理教育课程安排相对宽松,往往一周一节课。因为课堂时间间隔比较长,所以随着时间流逝,学生的记忆和感触容易淡化。还有就是,青春期的学生不喜欢耳提面命的抽象理论说教,这甚至会造成他们更强的逆反心理。针对这两种情况,我们就要谋求契合高中生认知和发展的心理教育方式。一方面强化他们的记忆和感触,另一方面激活他们主动参与行动和体验的主观能动性。
实践证明,灵动、有趣的心理教育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心灵深处受到触动。为了拓展心理教育活动,我们可以安排相应的课后实践训练项目并注重其可操作性和可监督性。比如,在学习对情绪的管理和调整时,笔者就先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观看情绪冲动时造成的行为后果。然后给出学生思考和交流的时间,在充分的互动、交流之后,让学生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说一说应该怎样管理自己的情绪。接着,设置考验情绪小活动,比如一位同学“不小心”踩了另一位同学的脚,或者撞翻了他的东西,看看同学们应该怎样表现。这样通过活动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并给他们树立在遇到此类问题时的解决范本,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养成管理好自己情绪的良好心态。
总之,心理健康属于教育的范畴。高中阶段我们不能只注重学生的书面成绩,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结合他们的心理认知和情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这样才能让学生及时排解心中的郁结,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心理健康;高中体育;教育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不仅仅是身体的健康,家长们也意识到了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健康严重影响青少年以后的发展,青少年处于青春的叛逆期,心理活动容易受到外界活动的影响,而且表现的比较敏感,容易发生走极端事件,所以对青少年心理教育不容忽视。
在我国社会竞争越来越大,就业问题仍然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科技的进步让人们意识到知识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是不可或缺的,所以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问题,希望通过教育能够解决孩子今后的工作问题同时能加强孩子的素质,与时俱进。当今推行素质教育,所谓素质教育就是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发展,而与之对应的应试教育往往停留在书本的教育上,不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虽然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核心,但是由于就业问题,很多学生希望通过上大学来缓解自己的就业形势,应试教育仍然是高中教育的主流。在高中阶段,学校把文化成绩放在第一位,忽视了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大多占用甚至取消了体育课,但高中体育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有积极作用。
一、高中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在我国,学生心理健康成为了家长和学校面对的一大难题,心理素质的问题会严重影响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不健康的心理状况会引起学生价值取向、判断能力、心态发生扭曲,追求不正常或不正确的事物,容易误入歧途。学生不健康的心理的主要表现在敏感、叛逆、嫉妒、自卑、孤僻、过分依赖、喜欢幻想、意志薄弱、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心理活动,这些都对学生今后正常生活造成困扰。
由于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为限制人口增长的速度而推行独生子女政策,这导致了家长对子女的过分溺爱,容易造成子女依赖性过强,不够独立,意志力得不到锻炼,在面对困难时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与毅力,心理容易受到挫败从而产生自卑心理,青少年应该具有积极、自信、独立的良好心理素质。家长的过分溺爱还会引起青少年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这种心理的形成会引起青少年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缺乏沟通能力,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他人的利益和处境,盲目的做出损人利己的行为,导致人际关系淡薄。
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的增加,使得我国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许多家长希望通过教育来增加子女的就业优势,在竞争激励的就业形势中脱颖而出,这种现象在农村尤为普遍,很多农村家庭都希望通过读书来改变子女的命运,愈发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所以对子女的学习尤为严格。这种形式同时也给了学校无形的压力,对青少年的学习抓的特别紧,学校和家长的加压使得青少年小小的肩膀就承担起了过重的任务,造成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青少年在学习上需要的更多的是鼓励与适当的压力。
二、高中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学生的压力过大多表现高中时期,高中是学生的重要转折点,是鲤鱼跃龙门的关键。许多高中为加强对学生文化学科教育,忽视了体育课程的重要性,有很多学校甚至不开设体育课程,将学生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学习,造成学生心理压力积压,缺少释放压力的机会,日益沉重的学习压力对学生心理造成不利影响。高中体育课程能有效缓解学生压力,有助于学生释放压力,同时增强学生体质, 学生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是相互影响的,丰富学生学习生活,体育课程对当今高中生有以下几点影响:
有助于学生缓解学习压力。高中的学习生活是很单调的,学生每天的时间都被文化课塞的满满的,每天沉浸在书本里容易造成精神疲劳,适当的体育课程能够丰富学生学习生活,增强学生体质,缓解学生长期学习积压的枯燥情绪,有效缓解学习压力。
有利于学生加强人际关系,改善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集体性活动有利于增加同学之间来往,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的精神。在各项集体体育项目中学生能体会到团队协奏带来的快乐,减轻心理的孤独感,使心态变得积极向上。
能够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变得勇敢自信。体育项目是对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一个挑战,大多数体育项目都是需要大量体力,且竞争激烈,有利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坚强的意志力。体育项目的危险性和高难度能够锻炼学生的勇气以及面对挫折不气馁的心理素质,使学生体会到靠自己努力取得成功的快乐感。
三、如何开展高中体育课程
很多学校的体育课程开展不到位是因为学校领导对体育课程认识不到位引起的,学校应该意识到所面对的压力情况,适时的给学生安排一些减压活动,能够放松身心,稳定学生情绪,思维变得敏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对此,为高中体育教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加强建设学校体育设施。现在学校都增设了健身设施,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进行适当的放松,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就做到减压。同时也有助于体育课程的开展,丰富体育项目。
重视集体项目在体育课程中占的比重。集体项目是需要大家的协同合作才能完成并取得胜利,在集体项目中学生可以认识到集体精神、集体荣誉感的重要性,减轻学生的孤独忧郁的负面情绪,缓解人际关系敏感的现状。
加强体育活动中的竞争。各项体育项目都带有一定的竞争性,这种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不畏挫折、勇敢拼搏、顽强进取的精神。
四、总结
总之,学校需要重新认识体育课对高中生的重要性,家长也需要更多关心孩子心理素质的教育,减少孩子身上的学习负担,让孩子能够在快乐中学习。学校不仅是学习知识的地方,同时也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共同发展的地方,心理素质影响到学生全面发展,加强高中体育课程有利于学生减轻学生压力,丰富学生学习生活,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并能够很好的解决学生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变得积向上。
参考文献:
[1].钟成娣.体育对心理健康效应及消极影响的探讨[J].银山学刊,2006(03).
[2].何平贵.论高校体育对心理健康起到的作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2008(18).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教师;高中生
能够在青少年时期就拥有良好健康的心理,无疑将有助于个体在未来正确对待和处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压力,从而减少心理问题产生的机会。在人生的成长中,高中阶段是较为特殊的,该时期的学生升学的压力较大、学习较为紧张,并且有着叛逆的心理,学生精神上表现为孤独、自卑、焦虑、抑郁等,在学习上出现了厌学、考试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等,在生活上表现为自我约束不强、心理承受弱等。而高中班主任可以说是接触高中生时间比较多的,那么如何在将班主任工作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整合起来对于班主任来说是一种挑战,也是班主任工作的必然之路。
一、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整合优势分析
在高中阶段班级的大部分事物都由班主任进行管理,所以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和互动的机会和时间是较多的,所以其在进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有着先天的优势。
1.二者的整合能够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更具针对性:在班级群体中班主任和学生的相处时间是最多的,所以就有了更多的机会去了解每一个学生,那么班主任通过观察就可以对学生出现的普遍性的心理焦虑组织一些活动,采用疏导的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有针对性的、速度较快的使学生走出心理困扰。另外普遍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个别学生作用并不大,而班主任则可以根据不同的个体采取差异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在对待某个没有恒心的学生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其没有学习恒心的原因,以班主任的权威帮助学生战胜心理上的弱点。
2.二者的整合能够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更具及时性:处于青春期末期的高中生心理需求上有自己的特有性,作为班主任就能够及时的发现学生心理的变化,那么班主任就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其心理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3.二者的整合能够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更具实效性: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业较为繁重,并且情绪焦躁,都喜欢平等的沟通和交流方式,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则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班主任作为和学生接触最多的人,能够及时的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的进行解决。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在了解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之后能够更为实际的、切中要害的去解决,这就提高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二、班主任工作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方案设计
(一)整合的原则。
1.全员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所以其必须要具有全体性的原则, 也就是说班主任所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不能遗漏任何的受众对象。特别是那些性格较为内向、不太会表达的学生,班主任更应该给予心理状况方面的关注。
2.差异原则: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性格、经历等都不同,对待事物的认知和理解等也不同,所以班主任必须要认识到学生的这些差异,采取差异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3.保密原则:心理健康教育有时候避免不了的会触及到学生的隐私,所以作为班主任来说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时候要注重保密性,充分的尊重学生的隐私,同时班主任只有做好保密工作才能够让学生在以后更放心的将心理的想法吐露,也更利于其后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整合目标。
在班级管理的同时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实现心育校园。
(三)整合过程。
依据高中教学实际,并且遵循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原t,整合将从当前高中班主任工作实际为起点,针对班主任开展循环的整合模式,从而实现整合的不断完善,整合效果的不断提高,最终实现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同时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发展。
(四)整合实践。
1.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班主任实际上是校园中学生最好的心理医生,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潜移默化的,例如班主任在面对心理自卑的学生的时候,可以先制定出心理疏导的方案,为其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让其在展示的时候将唤回自信,从而体验成功和快乐。
2.心身共育的心理疏导方式:班主任可以安排一些课外活动、学科竞赛等,让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中抽出身来,在活动中体验如何去调控自身的情绪、如何更好的承受挫折,班主任通过这些活动就能够有效的干预学生的心理构建,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有更多的心理体验,从而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转化为自身的心理素质。
3.爱要分明,护要适度。对于家庭离异的学生,班主任首先要找他谈心,要让他走出思想误区。引导他明白:父母离异是他们之间没有了爱,但他们对你的爱一点儿也没有减少;爷爷奶奶疼爱你才依着你,不等于你的什么要求都可以答应;老师、同学爱护你,但不等于说你有错我们还“包容”你。还可以利用一些恰当的机会,对其进行挫折适应能力的教育,引导他学会正确认识和接纳父母亲的行为,理解父母,适时调整心态,帮助他走出心理的阴影。另外,还要和家长常联系,请求家长的配合,建议家长尽量避免因离异给孩子带来的伤害。首先要让孩子明白父母离异是父母的事,和自己无关,这一点对孩子是很重要的。其次,要多关心爱护孩子,这样孩子受到的伤害就会大大减少。对于孩子的祖辈人,要让他们明白正确疼爱孙子、孙女的方式方法,配合班主任的教育。只答应孩子的合理要求;多让孩子和同龄人相处,对孩子的保护要适度,因为他们迟早要独自面对自己的人生。而对离异家庭的孩子来说,他(她)们的人生路本就不平坦,我们的爱护更要适度,正确地引导他(她)们勇敢地面对。
总结:
高中生处于青春期末期,同时在加上学业压力大等问题,使得高中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而单纯的依靠心理健康教育课已经无法满足当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所以将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是最为有效的,也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