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校生命安全教育

高校生命安全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校生命安全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校生命安全教育

高校生命安全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生命安全教育;体育教学;路径选择;高校

呼唤人性的回归、重视生命的生成与发展、注重人格的完善与培养已成为当前高校体育教育的主旋律,这给当前传统体育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如何更好地凸显大学生生命的要义、构筑他们的精神家园、优化生命存在、提升生命安全,已成为当前高校体育教育所面临的刻不容缓的问题。笔者认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生命安全教育在路径选择上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完善高校体育生命安全课程目标体系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关于生命安全教育和应急避险能力训练的目标及内容标准涉及较少,并零散地分布在“运动技能”和“身体健康”领域目标之中,除了强调“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之外,其余均是简单略过,目标指向比较模糊,系统性和操作性不强,给教学内容的实施带来不便。生命安全教育是一个包含知识、思维、操作、组织等为一体,涵盖应急避险训练各个元素的系统领域,而且该领域目标更应该贴近自然、贴近生活,符合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应具有一定的程序和层次水平。因此,完善高校体育生命安全课程目标体系应为当务之急,为该领域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实施奠定基础。

二、把生命安全教育理念融入体育教学中

高校体育教学要体现生命价值,为大学生提供生存的技能,培养他们勇敢、自信、坚强的品格,以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健康发展。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展现生命的活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以提高他们积极的生活态度。在传授学生基本运动技能的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的运动兴趣和自主运动能力,训练其开拓思维能力,陶冶情操,促进学他们在身心、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在教学内容上要贴近生活,除了大学生喜爱的球类、武术、舞蹈、健身操等项目外,还应把大学生基本生存所必需的走、跑、跳、投、攀爬等能力融入到体育运动中,可以有选择的开展户外运动、拓展训练、游泳、滑雪、溜索、攀岩等项目,并且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到真实的自然环境中去锻炼学生的生存技巧。在运动中增强责任意识,锻炼合作技能,在自然环境中保护自己免受伤害,以及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上,应以学生为本,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因此,可以选择探究性教学等模式,将生命安全教育理念融入体育教学之中。

三、要创设生命课堂情境

体育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它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情感教学法作为体育教学的一种有效教学手段,正是强调了往往被传统教学所忽视的学生的情绪领域。体育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意地去创设一些相关生命安全的、生活的情境,这些情境应适合学生的知识基础、认识水平、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使学生能弄得懂、想得到、学得会。运用情境教学,根据体育课程目标,生命安全教育的需要,从中引出体育问题中的生命问题,并以此让学生感悟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求知欲和对生命的反思,从而使学生积极意愿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中去。

四、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学会用包容关注生命

“教育的任务就在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发展学生的长处,发挥学生的长处,扬学生之长,补学生之短”。体育教学中没有“差生”和“优生”的区别。对于同一运动技术,同样的教学方法、同样的练习时间,不同运动基础、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领悟的速度及最终结果是不同的;体育技术没有绝对的规范,严格意义上“技评”对普通学生是没有多少意义的,技术学习是为生命发展服务的,因此,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学会用包容关注生命,应注重使学生体验到娱乐感,学会欣赏运动的美感;体育教学中没有挖苦,只有欣赏、赞美,教师应使学生领悟运动对健康的促进作用,领悟达到健康的过程,帮助学生学会为健康制定处方。

五、构建生命安全教育的体育运动环境

高校的课程设置、教学管理、教学设施、校园布局及周边环境等,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都有很大的影响。高校的教学管理要人性化,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的发展,要尽量做到体育课程的“三自主”,即学生自主选择体育课程、自主选择任课老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在高校经济条件和学校空间许可的情况下,应按照教育部文件要求建设体育运动场馆设施,体育场馆的布置与建设除要考虑高校整体的布局外,其位置、采光、通风、颜色、温度以及建筑材料等,都必须要适合于运动和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安全、卫生与审美的要求,优美便捷的运动环境能够诱发大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学习的愿望。学校还应协调利用高校周围社会上的体育资源,以补充高校体育资源的不足和形成体育资源的互补。

参考文献:

[1]王帆.生命安全诉求下学校体育运动教育的价值[J].体育学刊,2012,1(1):78-81.

高校生命安全教育范文第2篇

>> 生命安全教育 浅谈如何对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 浅谈生命安全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融入 美国生命安全教育的经验及启示 体育教学中的生命安全教育 体育课堂中的生命安全教育 幼儿游戏中的生命安全教育 高校体育生命安全教育探析 从学生安全事故谈小学生命安全教育 基于生命安全教育视域下小学体育教学安全问题研究 基于生命安全教育视角下野外生存教育课程 中学体育教学中生命安全教育的几点思考 船员身体素质、心理健康、生命安全教育探讨 体育教学中巧用体育游戏来实施生命安全教育 高校体育教学中生命安全教育的路径选择 校车伤害事件敲响学校生命安全教育警钟 体育课改中“生命安全教育”的思考 最重要的一课:生命安全教育课 我国学校体育生命安全教育体系的建构 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渗透生命安全教育的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014-09.

⑥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辅导用书编委会.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解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82.

⑦汤继承.当代大学生教育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D].上海:华中师范大学,2006.5.

⑧吴晓燕.初中生命教育探究[D]. 上海:华中师范大学,2005.5.

⑨黄建春.论生命教育的背景及实施[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5.10.

⑩周定平.关于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7(2):25.

高校生命安全教育范文第3篇

一、生命的意义与安全教育的内涵 

一个人的生命存在是双重的,包括了本原的自然生命和超自然的价值生命。而人的生命的三种形式包括了自然生命、精神生命以及社会生命。自然生命充分表现出了人“活着”的状态,包括了人类的基本饮食代谢和生老病死的过程,人类的这种自然生命与大自然中的生命规律是相似的,都是源于生物学基础;精神生命时对人生存的意义的体现,人在生存过程经历和体验的各种感情的起伏波动,体现在精神层面,是人在社会关系中生存与发展的价值体现,是精神生命在社会层面的延伸,属于社会学层面;人生命价值的基础是自然生命,伴随着精神生命的不断升华,从社会的各个角度和方面都可表现出来。而高校的生命安全教育教学工作主要是围绕安全教育和生命教育来展开,安全是人自身的身心与人的生产、生活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物质的存在,不会因为外界因素而受影响。 

二、对高校体育教学安全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分析 

(一)体育教师对高校体育教学教学安全产生的影响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老师作为体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主要引导者,其具体工作的态度与责任心将直接与学校体育教学过程的安全性有着必然的联系,而且体育老师自身对安全意识的重视与否也会对体育教学的安全带来一定的影响。据相关调查显示,在高校中大约有一半以上的老师并没有在体育课上强调和明确教学的具体安全要求。老师对高校体育安全问题的忽视,究其原因主要是一方面高校体育老师自身缺乏体育教学的安全责任意识,忽略了保障学生人身安全的重要性,而是认为高校学生属于成年人,能在学习中进行自我保护,另一方面则是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没有引起对各种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的重视,使得体育活动的教学中没有把安全教育放在第一位,其根本也是因为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中忽略了“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这就不断增加了学生体育学习中存在安全隐患的几率。 

(二)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安全影响 

当前,很多大学生都建立起了加强体育锻炼的意识,因此,大部分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表现是积极主动的,但这个过程中,因为部分学生的盲目性锻炼,而没有正确地引导,就可能引发不同程度的事故和伤害。而且,大学生基本上都没有建立一定的安全意识,而且大部分喜欢在体育活动中尝试新鲜和冒险,尤其是老师还在教学动作要领时,不少学生并没有跟着老师的节奏来学习,或者是没有掌握其动作的要领,导致具体实践锻炼时太马虎,没有按照其正确的动作来进行,从而引发各种意外事故。 

(三)学校管理对体育安全带来的影响 

高校的体育教学活动必须在科学有序地管理下才能顺利开展起来,但目前不少高校忽略了体育教学的安全管理工作,因此这些学校也没有制定规范而有效的安全规章制度,更未成立体育安全管理机构,来负责和保障体育教学的安全性,使得整个体育课堂教学缺乏管理与秩序,引发各种意外事故。 

三、如何做好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 

(一)通过合理组织和安排教学,提升学生身心素质能力 

在体育教学时,体育老师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合理而科学地选择和安排教学方法,在组织相关体育活动时,应结合场地、天气以及周围环境等情况来考虑可能对学生体育教学安全带来的影响。具体教学中,要求老师应认真地备课,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力来安排合适的运动量,并结合季节、气候因素来做好课前准备活动以及课后的放松运动;在教学一些有难度或者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动作时,在进行动作示范的同时,还要对学生做好必要的保护与帮助,引导学生消除对这些动作的恐惧和害怕心理,并同时要提高学生在做动作时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加强高校体育教师的安全意识和专业素质能力 

高校体育老师首先应在教学中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在教学中增添安全内容的教育教学引导,让学生建立体育学习的安全意识,让学生对高校有关体育安全管理的内容熟知,从而让学生意识到体育安全的重要性,并同时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注重自我保护及对他人的人身安全的重視,时刻把安全放在首位,并按照课时计划规范课堂要求,保持课堂的有序性。另外,老师应控制好学生的运动负荷,并在学生锻炼时注意观察其生理反应,从而掌握运动强度,防止出现体育安全问题。而且需要引导学生在进行运动技术练习时,要做好自我保护,不断从体育锻炼的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三)完善和健全高校体育课程中涉及生命安全的内容 

生命安全教育是一项集知识学习、操作实践、组织以及应急危险训练为一体的综合性教学体系。生命安全教育课程的内容应与学生的身心素质的成长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联,并在教学中呈现出带有层次的教学水平。但目前我国各大高校的体育课堂的内容安排并没有太多有关生命安全教育的内容,只是局限于“身体健康”或者是“运动技能”的培训中。所以,必须加快完善和健全高校体育教育中有关生命安全的教学内容的步伐。这样才能进一步开发更加系统化和全面化的体育教学课程。而且,不同高校应积极借鉴其他高校的优秀生命安全的教学经验,还可以广泛从国外汲取创新的安全教学内容,来不断完善和优化我国各大高校体育教学中有关生命安全教学的内容。 

(四)构建专门的安全机构来强化高校体育教学的监督与管理 

高校领导及老师应意识到高校体育教学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并把增强学生体质、防止体育安全事故发生作为重大事项进行监督与管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许多不安全因素具有隐性特点,不容易被发现,因此学校应联合保卫部门、医疗室以及体育部门建立专门的安全部门。并由校体育部起到领导带头的作用,来加强对体育教学中的各种安全问题做好监督与管理。而且,还应构建安全检查小组,定期对体育课程、场地器材设备进行抽查检查,并做好记录。 

(五)加强医务后勤保障,并鼓励学生做好体育意外保险 

学生在体育锻炼中若受到意外伤害时,处理这种危险的首要工作是去学校医务室,所以各大高校要重视对校医务室的投资建设,保障学生的安全。学校还应定期对学生的身体进行体检,并对所有学生的检查报告交给体育老师,让老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能结合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情况来进行针对性地授课。另外,对于学生是否参加意外伤害保险,属于自愿行为,通过开展这种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的目的是为了化解学生人身意外伤害事故风险,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并帮助学生在受到意外安全伤害时可获得有效的救济,同时也有利于学校、教师以及家长不断提高对学生安全的重视力度,增强保护学生的责任感,从而保障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安全,并维持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结束语 

高校生命安全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体育与健康 生命安全教育 健康第一

一、学校生命安全教育的现状及其原因

从1996年起,国家把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一定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2007年国务院又转发了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公共安全教育包括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信息安全、自然灾害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六大模块。要求学校在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课程中逐渐渗透公共安全教育内容,充分利用班、团、校会、专题讲座、参观和实战演练等形式,多方位、多途径、多角度地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基本的保护个体生命安全的知识,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掌握保障生命安全的方法和技能。《体育与健康》的新课程标准中把“健康第一”作为最基本的指导思想,把学校体育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向学生传授体育文化知识、增强学生体质、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育、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等”。[1]然而,当我们看到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中有5335名学生因来不及逃生或不会自救而最终遇难;2009年12月7日,湖南省湘潭市育才中学学生下楼梯时,一同学跌倒,结果酿制了8人死亡,26人受伤的惨剧;2010年11月29日,悲惨的一幕再次上演,新疆阿克苏市第五小学也是因为一位同学下楼梯摔倒,导致近百名学生受伤。如此灾难一次次发生,令我们深感痛心,感叹生命的脆弱,但又不得不思考:为什么学校会一再发生这种灾难?学生的应急逃生技能为何如此低下?他们的生命安全意识为何如此淡薄?

一幕幕悲剧发生的背后必然会有各种层面的原因,从体育教育的角度而言,可以说是生命安全教育的缺失,是日常教育教学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目标的背离。长期以来,学校体育教育受到“竞技体育”的影响,在教育实践中秉承传统的生物观理念,强调“增强体质”,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和社会层面的人文关怀。虽然新课程改革要求在《体育与健康》等课程中渗透生命安全教育,但是往往只是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学生缺乏实践性的操练,或者仅仅强调了运动本身安全常识,没有涉及应对突发灾害时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一旦遇到突发危急情况,就仍然无法正确应对,最终导致许多本可以避免的惨剧。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渗透生命安全教育的意义

生命安全教育是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从学校的实际出发,针对遭遇突发性、灾害性事件时所需要的应急和应变知识与能力的教育,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保护与安全防卫能力,从而避免人自身的生命和财产受到侵害。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安全防范知识,而且要进行安全防范技能的实际训练。从某种意义上说,《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就是人的动态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回归生命本源体验。生命安全教育就应该成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应该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深化与拓展。以生命的视角审视体育教育,达成人的生命的本源回归,体育教育所要做的就是通过最具体的体育实践创造活动和情感体验活动唤醒生命、激扬生命,引导学生展示生命的魅力,使生命通过体育教育而获得自身的透明性,体现自身生命质量的完美性和完整性。[2]

三、《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渗透生命安全教育的途径与策略

把生命安全教育渗透到《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通过学校体育独有的优势,在教学中践行生命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技能,需要学校、社会、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

(一)学校要高度重视,营造良好氛围。

首先,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或出台相关文件,把生命安全教育纳入体育教育中,尝试构建学校体育、生命安全教育一体化的课程教学体系,变零散的被动式的安全防范教育为系统的全方位的生命安全教育。同时,学校要把生命安全教育纳入体育教学考核和体育教师考核的内容之中,奖励在体育教学中生命安全教育实施较好的教师,树立先进,榜样示范,不断推行生命安全教育。其次,学校要加强对体育教学中生命安全教育的宣传,通过黑板报、专题宣讲、校园广播(电台)、知识竞赛、主题运动会等形式,向师生们宣传生命安全知识,营造良好的环境,使得生命安全教育入耳、入心,成为师生生命的一种自觉。

(二)充分发掘社会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学生的教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提高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水平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学校要与公安消防、交通、治安和卫生、地震等部门建立密切联系,聘请有关人员担任校外辅导员,根据学生特点系统协调承担公共安全教育的内容,并且协助学校制订应急疏散预案和组织疏散演习活动。例如,请公安民警给学生作安全防范及自我保护方面的讲座,请消防队员给学生讲解火灾预防知识和进行火灾现场自救演练,请医院的医生给学生讲解食品安全知识、疾病的预防和食物中毒的救治,等等。从而把学校和社会的力量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助推学校生命安全教育的有效开展。

(三)加强体育教师在职培训,提升从业技能。

教师是第一课程资源,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因素。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中学的许多体育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转岗而来的,有的教师即使毕业于师范院校、体育院校,但是由于高校体育专业传统的课程内容很少涉及生命安全教育,因此,当他们走上教学岗位后,对生命安全教育也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专业能力,再加上生命安全教育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新兴门类,还没有明确的操作内容和评价体系,导致体育教师在践行生命安全教育时往往无所适从,不知道教什么,如何教。为此,对中学体育教师的培训就不能仅仅停留在新课程理念的解读、课堂教学规范、运动技能的掌握上,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生命安全教育的培训,让他们了解体育教育中生命安全教育的目的、内容、目标、评价措施等,也可以编写或开发相关教材资源,使得体育教师有章可循。

(四)加强学生自觉性教育,促进自我学习。

学生既是受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生命安全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生命安全知识,形成生命安全意识与心理,提升安全防范能力。如果在教育过程中,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挖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则必然会导致学生不配合。毫无疑问,不管教师采用何种方法,教育的理想效果将不可能达到。因此,点燃学生心中的火把,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就成为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为此,体育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生命安全的重要性,提高珍爱生命的意识;在教学中要更多地强调学生的主体体验,建立起学习的积极情感,从而转化为自觉的学习行动。

《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一种生命教育的载体,生命安全教育就是体育教育回归生命本源的应然。只有体育教师真正理解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健康第一“的核心理念,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真正落实,才能真正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只有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都积极行动起来,才能更好地推进生命安全教育,才能真正让孩子更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高校生命安全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实验室 安全教育 内容

途径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0C-

0110-02

近年来,高校办学规模和招生数量逐年扩大。作为高校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基地的实验室,其建设规模也不断发展壮大。然而,伴随着实验室的不断扩建、实验教学项目的不断增多和实验室开放力度的进一步加强,实验室使用频繁、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造成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压力剧增。因此,在新形势下怎样进一步增强实验室相关人员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素养水平,创新实验室安全管理思路,真正把实验室的安全教育管理落到实处是每个实验室管理人员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现状分析

第一,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多流于形式。据了解,全国大多数高校都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活动,但是实验室安全教育不被当做一项常规或长效管理工作来抓,往往是应付上级检查才开展相关活动。

第二,安全教育体系未形成,安全教育效果不理想。由于很多高校尚未建立健全规范、科学和高效的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对广大师生员工缺乏系统的安全教育,因此普遍存在师生安全防范意识不强,参与安全教育的热情不高的状况,安全教育效果不理想。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对国家财产和人员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而其中很多事故是因为缺乏安全逃生、科学施救的安全知识和技能而导致的。

第三,良好的安全文化教育氛围尚未形成。良好的环境、风气和氛围是传达正能量的载体,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的形成是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追求的目标,因此,高校应把安全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中,让其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流思想。目前,很多学校由于对安全教育工作不够重视、师生安全意识薄弱和安全教育宣传力度不够等,校园尚未形成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

二、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必要性。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内容复杂、任务重、要求高。如果单纯依靠学校相关管理职能部门的能力,很难保障实验室师生生命安全和实验教学安全。即使学校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安保建设,也很难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实践证明,实验室事故往往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如果实验室操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淡薄或实验操作不规范,都有可能造成事故的发生。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以从根本上防范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能快速提升实验室使用者的安全素质。只有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工作人员、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才能保障实验操作中师生的安全,切实有效降低和控制安全事故的危害,达到减少或防范安全隐患的目的;进而形成具有学校特色和内涵的安全文化氛围,切实为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提供安全和谐的实验环境。

三、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具体内容

(一)普及实验室安全理论知识。实验室安全理论学习主要包括实验室安全政策、安全守则和安全指南等内容,通过学习让学生形成以人为本的安全防范意识,即人的生命是无价的,是所有工作中第一位要考虑的问题。如发生安全事故,首先要关注人的生命,在确保生命安全的前提下,迅速报警,保护好现场。

(二)环保教育。环保教育是社会各界近几年的热点话题,通过环保教育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自觉养成正确处理实验废气、废水和废物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和环保素质,建立浓厚的环保校园文化,真正形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理念。

(三)实验室安全技能学习。通过自救、防爆、防盗、防火等安全技能的学习,不断提高有关人员的安全技能水平,能预防和减少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实验的操作规程。分析近年来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可知绝大部分事故是由于操作不规范造成的。因此,规范实验操作流程,是避免事故发生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通过此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熟悉实验室的环境,了解和熟悉实验室的操作流程,并严格按照实验规程进行实践操作。

(五)意外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当意外事故突然发生时,如果我们毫无应急处理能力,必将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就会使我们的生命安全和国家的财产受到严重的威胁。因此,通过接受安全教育,熟练掌握各种事故应急处理方法和策略是非常必要的,当意外事故发生时,能尽快控制事态发展,尽量降低事故危害。

四、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途径

(一)将安全教育内容纳入新生入学教育课程。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要从新生入学就开始抓起,将安全教育内容纳入新生入学教育课程,学生必须经过严格的安全普及教育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获得学校颁发的入学安全教育证书。在今后的实验课学习中,只有持有入学安全教育证书的学生才能进入实验室从事相关的实验活动。

(二)举办专题讲座。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入校开展安全教育专题讲座,通过专家讲学和现场指导,让广大师生及时了解最新的安全教育的理念和动向,进一步增强师生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

(三)搭建交流活动平台。充分利用校园网搭建安全教育专题交流互动平台,让更多的师生通过此网络平台发表评论和进行自由交流研讨。让师生在参与交流互动的过程不断提高自身的安全素养和安全防范意识。

(四)举办安全知识竞赛。在全校范围定期举行安全知识竞赛,鼓励学生踊跃参加安全知识竞赛活动,让学生养成自觉学习安全文化知识的良好习惯,真正做到人人了解安全工作、重视安全工作,进而将安全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形成浓厚的具有学校特色和内涵的安全文化氛围。

(五)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宣传活动。可以通过学生会、社团、校园广播台和校园电视台等学校宣传平台的力量广泛开展安全教育宣传工作,营造厚重的校园安全教育大环境。此外,还可以通过印发实验室安全宣传单、制作实验室安全广告画、设计符合国际规范的各类安全警示标志和温馨提示等方式宣传普及安全教育。

(六)广泛开展网络安全教育。由于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具有参与人数多、范围广的特点,利用网络普及安全教育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在网络普及的今天,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的灵活性、知识的丰富性、课件的多样性吸引学生主动参加安全教育学习。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时间,但每个学年都要通过网络安全教育平台的学习和考试。此种方式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贯穿于学生全部在校时期。

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实验室安全对整个高校的安全稳定、和谐发展至关重要。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认真分析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内容,不断深入探索适应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管理的对策,才能为高校实验教学、科学探究、学科建设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提供高效、安全、和谐的实验环境。

【参考文献】

[1]唐岚,李晓林,谢庆春.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规范管理探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