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区财经管理制度

社区财经管理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区财经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区财经管理制度

社区财经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鸡街镇;“三资”管理;存在问题;建议

近年来,随着我镇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镇在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当前全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总体上比较薄弱,存在着底子不清、处置不当、机构不全、制度不完善、监管不严等问题,资金管理不规范、资产流失、资源管理无序等现象和问题在一些地方仍不同程度存在,影响了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和谐。因此,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对于规范基层运行、加强源头治腐、维护农村发展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鸡街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2011年,我镇成立了村级集体“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即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中心),由农经站工作人员来担任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中心由镇政府主管。全镇纳入代管的有16个村委会、105个村民小组和2个社区。并在2011年和2012年对全镇的各村委会、社区及小组全面进行“三资”清查。通过清查,我们发现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1.1组织机构不健全,监管不到位

由于乡镇农经管部门人员缺少,服务中心机构编制、人员未落实,不能定岗定编,不能很好地开展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个别村因换届,新老班子交接不及时、不仔细,造成村集体资产出现有账无物,有物无帐、账实不符,部分村还存在无偿占用、低价承包、私自变卖、产权不清等现象。村级的民主理财组织、村民议事组织不健全、不完善,存在管理不民主、不公开等问题。

1.2农村财务管理的模式不合理

我镇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目前,一些农村财务人员普遍素质较低,一般都是就地选用,没有经过专门、正规的训练,缺少必要的法律、财经基础知识,有的甚至缺乏起码的文化、业务知识。他们的聘用一般由村领导说了算,工作依附性强,由此出现对村社的财务不会管、不敢管、不敢监督的状况。二是财务管理与监督制度不到位。一方面,一些农村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或形同虚设,财务管理混乱,民主监督名存实亡。另一方面,作为财务审计部门的县、乡(镇)农经管理部门却因事务繁多、经费紧缺等原因,不能正常开展审计工作,监督管理不能到位,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导致财务管理混乱不堪。

1.3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级债务较大

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级债务较大,村级经济运转困难,绝大部分村没有集体收入,财政转移资金仅用于村干部工资,村级经费不足,举步维艰,难以维持日常工作开展。由于集体经济薄弱,对村级债务又缺乏管理,造成部分村遗留的债务较大。加之债务形成原因较为复杂,时间较长,群众意见较大,其真实性也难以界定。

2、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对策

2.1实施会计集中核算管理制

对各村财务收支采取“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的管理办法。在保证集体资产所有权、使用权、财务审批权三权不变的原则下,实行会计委托制,并实施农村财务会计电算化管理。各村只能开立一个基本帐户,不准多头开户,严格执行帐、款、印鉴分开保管原则。实行农村财务电算化,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差错、降低劳动强度。村报账员每月只需将当月发生经济业务的原始凭据移交会计服务中心,就可以准确、快速、安全的自行记账、自动汇总、自动生成各种财务报表。

2.2健全管理制度,规范办事程序

为切实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结合推行财务管理规范化工作,统一制定《现金管理制度》、《民主理财制度》等配套制度。财务收入管理制度,要求各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发包、租赁、投资、资产处置等集体收入,上级转移支付资金以及补助资金、补偿资金,社会捐赠资金,集体建设用地收益等,及时入帐核算,做到应收尽收。财务开支审批制度,要求财务事项发生时,经手人必须取得有效的原始凭证,注明用途并签字(盖章),交民主理财小组集体审核;民主理财小组对符合财务规定的原始单据加盖民主理财小组章,并由民主理财小组长在盖章处签字;报经由书记、主任一肩挑的,由一肩挑的书记主任签字,书记主任分任的,实行联签制;最后由报帐员持原始单据到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中心报帐。

2.3实行财务公开制度

要积极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切实抓好农村集体财务公开、民主管理,全面实行“报栏式”、“会议式”、“广播式”等多样化形式的财务公开。在具体工作中,一是要以村民关心、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为重点,规范公开内容和方式,形成“五统一”工作制度,统一公开内容,统一公开程序,统一公开载体,统一公开时间,统一档案管理;二是要以保证公开质量为重点,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加强农村集体财务公开的监督力度,不断提高村级财务公开规范化水平。

2.4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机制

一是制定监管规程。本着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原则,建议尽快出台一些相应的监管规程、流程,规范指导市、乡两级建立监察制度。二是强化民主理财。组织农村报账员和村民理财小组成员经常培训,指导各乡(镇)建立健全财务公开制度,加强财务公开检查。三是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开展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进行农村财务专项审计,对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集体资金、资产、资源问题进行重点审计,审计结果及时公开,形成“在监督下公开,在公开中监督;在指导下规范公开,在公开中加强指导”的良性态势,通过监督、指导确保农村集体“三资”的各项事务规范公开、及时公开、正常公开、重点公开。

结语

农村集体“三资”构成复杂、分布广泛、管理基础较为薄弱,长期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上的忽视导致了职能范围不明确、管理不规范以及浪费和流失严重等一系列问题,必需及时对这些进行改进和完善。镇直属单位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将加强农村“三资”监管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消除农村因“三资”管理问题引发的不安全不稳定隐患,这对于维护集体和群众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健全民主监督管理机制,提高农民收入以及增强农村经济实力都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应在前期有效工作的基础上,抓住问题,延续成效,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采取措施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的“三资”监督管理,从实际出发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以此推动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云开.浅析农村集体“三资”监管问题与对策[J].福建农业科技,2011(3):97-98.

社区财经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一、自查过程与结果

自查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4月21日——22日)

1、制定实施方案,成立专班。总支召开“财务规范化检查”活动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财务规范化管理”活动的开展,制定《武湖农场教育总支财务规范化检查实施方案》,并按照《关于开展全区中小学财务规范化检查的通知》要求的10项内容,责任到人,明确要求。

2、宣传发动。召开 “财务规范化检查”活动动员大会,部署工作,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3、学习讨论。组织农场各学校校长、书记认真学习区有关文件精神,学习《武湖农场教育总支财务规范化检查实施方案》,开展以“财务规范化检查”为主题的专题会,明确“财务规范化检查”活动的目的、意义、内容和要求,提高思想认识,积极自觉地参与活动。

(二)组织实施阶段(4月23日——25日)

1、自查自纠。总支核算点及各农场所属各学校认真对照《关于开展全区中小学财务规范化检查的通知》要求及10个重点问题,全面、客观地分析现状,认真开展自查自纠,撰写自查报告。

2、建章建制。农场各学校针对自身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现行的规章制度、管理规范、工作程序以及各项管理措施等,使学校管理充分体现人性化、规范化、科学化。

3、督导检查。农场教育总支根据有关方案,参照区督导检查方式,形成自己的督导检查制度,掌握动态、查找问题、发现典型。

4、重点整改。总支根据督导检查的结果,针对还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方案,完善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5、监督评议。总支聘请教育行风监督员10名(社区代表、家长代表、学生代表),形成第三方力量监督反馈机制。对违规行为必须监督整改到位,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实行责任追究,对有严重违规行为的要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处分。

6、绩效考核。将落实财务规范化管理纳入教育绩效目标管理,年底,对各项工作的评估都要结合此项工作情况进行。

(三)分析总结阶段( 4月26日——27日)

1、全面总结。总支核算点于5月1日前将本单位“财务规范化检查”活动的开展情况、经验和体会进行全面认真地总结和评估,并向教育局财务审计科交书面总结材料。

2、经验交流。农场教育总支组织场内经验交流活动,推介先进经验,树立典型。

3、分析总结。教育总支对在“财务规范化检查”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优秀的学校进行表彰,并在全场范围内作经验交流。

自查结果:

按照区教育局文件规定,农场各学校按总支核算点要求通过深入自查,各学校财务管理均按照国家有关财经法规来执行,收入、支出全总纳入核算点法定帐目统一核算,未侵点、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没有单独帐户,未设任何形式的“小金库”。

1、按照上级财务管理的有关政策和法规,农场中小学核算点及各学校都建有严格的财务及财产管理制度,并做到了责任到人,落实到位,没有违规操作的现象。农场10所学校均按规定编制,执行2010年预算,都严格按月编制会计报表。

2、严格按财政局、教育局的有关要求和各学校实际编制了学校收支预算,学校的一些重大收支,事前都召开了校委会,事后都进行了常规公示,倘若因工作事特殊情况的需要面要变更预算,则按照相关审批手续进行变更,没有擅自修改和变动现象。

3、依照校产管理制度的规定,各单位所有的财产都登记造册,做到专人管理,因学校需要而购置或使用的,都有教代会或教师代表参加的校委会的审查通过。对于重大资产购买或是涉及基建项目的支出,都附有合同、结算表和其他的相关材料。10所学校都能严格执行专款专用原则,没有挪作他用。

4、严格执行支出审批制度,所有大额支出都事前召开了校委会,事后进行了常规公示,各学校每年在教代会或是全体教师会上都作了财务报告,并获得了通过,接受财经审查小组的监督。

5、各学校都严格加强预算内、外资金的管理。预算处的收入全额缴入财政专户,严格执行了“一票三证”,“收支两条线”,所有款项支出,均全部使用省财政部门统一制定的财政收据。没有出现公款私存的现象。

6、按照财政集中支付要求,现金管理采取备用金制度,按照现金管理有关规定,农场教育总支及农场所属学校均严格按照财务制度执行,核算点严格监管各校财政资金的支出,没有以任何形式进行私存私放。

7、农场各中、小学都能做到帐目清晰,手续齐全。各校均无私设“小金库”和公款私存等违规现象。各项均在银行开设有学校公用资金帐户,并做到收支有据,账目清楚。

8、学校各项经费支出,都严格遵守各项财经纪律和财务轨制,无乱之滥用和浪费铺张等现象。对于大额款项支出,均有经由经办人、证实人签字,对于涉及基建等项目的支出,都附有合同、结算表和其他相关材料。 共2页,当前第1页1

9、各校对于学校的资产增减,都做了较好的登记,做到出入有据。

10、作为财务核算点,严格按规定办理支付各学校的帐务,能规范办理各种支付业务和帐务处理,能及时向各学校反馈财务信息。

二、经验与做法

积极开展“财务规范化检查”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严肃财经纪律,规范财经行为,提高资金使效益的一项重大举措。农场教育总支认真按照区教育局《关于开展全区中小学财务规范化检查的通知》的相关要求,深入推进财经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促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1、宣传发动,统一思想。自黄陂区教育局分别召开财务规范化检查的工作会后,农场总支迅速召开了班子成员会和全体校长、书记会。深入学习了区教育局《关于开展全区中小学财务规范化检查的通知》。总支书记刘斌要求大家认真学习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正确认识开展此项活动的重大意义,要求大家要认真对待专项检查工作,明确财务规范化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强廉政建设,从源头上遏制和防止腐败,规范财务收支活动的重要举措,是教育和保护干部的需要。要求大家,对照“自查自纠表”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做到不走过场,不留死角,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2、成立专班,明确责任。

成立武湖农场教育总支财务规范自查自纠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刘斌

成员:陈启业 陈代千 冯汉文 占才斌 周谋新 曾微 杜绍兵

农场所属学校按总支方案要求也相应成立财务规范专项治理工作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实行工作责任制。总务室,财会室均按区教育局文件要求在各校范围内开展自查自纠,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广泛宣传,形成氛围。通过办专栏、挂横幅、广播、黑板报等措施,在整个校园内,让全体教职员工都能了解财务规范化检查的内容,对照自身可以更好地查找问题。通过广泛地宣传,全体教师对财务规范化的目的、意义有了全面地认识,廉洁从教的行为得到增强。与此同时,各学校召开家长会广泛听取意见,深入了解学校工作中的不足,积极争取家长和学生的配合,强化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对照要求,自查自纠

对照区教育局工作文件精神及“财务规范化检查”中的10项内容,积极开展自查自纠活动。

三、问题及整改

通过农场教育总支专班和所属学校专班认真细致的清理检查,目前虽然尚未发现违规违纪的现象,但通过清理检查,进一步加强了我场各学校财务规范化管理,严肃了财经纪律,加强了对各学校领导干部的法制教育,强化了财务监管职能,确保了各项资金收之合法,用之有据,查之有凭,使用更加科学、规范。在自查、自纠活动中,我们也发现,为了方便各学校报帐,在没有违反大原则地前提下,对于较小额帐目,我们偶尔开绿灯,没有严格按规定执行,造成财务管理上的不够规范、严谨。对照本次检查,我们知晓其中不妥,今天将一定加以改正。

社区财经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这套特殊的信息系统,无疑是焦作财政改革的有力武器。焦作市财政局局长申相臣总结说,“没有现代技术手段来支撑,什么公开透明,什么民主理财,还凭以往那个简单操作手段根本不可能。”一年的时间过去了,本刊记者再次关注焦作“财经沙盘”的进展情况。

具有深度管理功能

财经沙盘最直接的功能是对政府财政资金进行深度管理。焦作市财政局信息中心主任史开国介绍,财政资金的流转与监管是财政支出管理工作的重心,也是财经沙盘管理的重要内容。公共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部门预算、集中支付、会计集中核算信息系统的实施,确保了财政资金流转在政府财政的整体监管框架内规范、有序、高效和安全。为财经沙盘实现资金管控提供了实时的数据基础,从财政内部管控、信息应用的角度看,财经沙盘则从信息化层面提出了新的概念。

财经沙盘重点是把握资金流转的整个过程,综合利用资金运动过程中产生的相关信息,考察财政支出的总体绩效。具体涵盖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反映了财政资金流转的时实状态,类别包括年度综合财力、功能科目、预算单位、预算项目及项目安排、项目评审、绩效评价、部门监督、和执行的总体情况。第二方面是对政府财政资金深度管控,建立功能科目、资金归口、预算单位管理类别,以调整预算(预算指标)、待分指标、可执行指标、预算到位率、实际支出、占预算%、预算结余、执行进度等为管控内容,建立完善国库支付网络动态监控体系,动态展现资金流转图表。第三方面是筹建财政资金监管风险预警系统,主要包括个人账户、大额支付、公务卡结算、频繁提现、资金异常、预算分配、支出进度、年初预算到位率等主要预警指标。

据称某官员在焦作财政局信息中心,看到这套装载着国库支付和会计核算的信息系统时,不禁感叹道,对政府资金的深度管控就全在这一键之间了。

战略财务功能

提到战略财务功能时,人们的第一反应会是公司财务学。管理政府资金也会用到吗?当然会的,焦作“财经沙盘”正在规划科技财政发展战略。

财经沙盘的战略财务更加注重于政府财政资金科学、合理、高效地分配,财政资金均衡有效的流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率和效益。虽然财政资金的流转与控制已通过财经沙盘“资金管控”功能得到很好管理,不过从预算分配的角度讲,财经沙盘清晰地反映出财政年度预算、年度财力、可执行指标、待分指标、资金支付(计划、额度、结余)、上年结转等动态数据,并且通过项目和数据的追溯挖掘,还是很容易找出预算分配的弊病和问题所在。在预算分配领域还存在很大的问题,预算不到位,支出不及时,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高,主要项目领域为医疗卫生、城乡社区、其他支出等方面。生产建设与事业发展领域的预算管理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焦作正是通过财经沙盘的战略财务功能,把政府财政资金的分配及落实的优劣比照,能够做到精确的数据推算。

动态监管功能

史开国还告诉记者,财经沙盘不仅对财政资金各个环节进行动态监管,还可以对办事人员进行动态管理,彻底完成它的多元化功能。

具体来说,财经沙盘以“目标绩效”、“重点督办”、“人员与工作”和行政管理的系统功能,实现目标管理、业务流转、信息交流、人员沟通的循环,并以绩效结果为导向,通过目标设置、分解、展现、反馈、监督、考核、考评,从而完成绩效结果产生的过程。财经沙盘反映所有人员的基本信息和工作状态,包括综合信息、日程管理、档案资料、工作动态、目标与绩效、学习考试、工作日志等,例如,截止2012年12月5日。XXX科长已办件1202件,其中,工作流程57件、编写报告948篇、日程安排197次、论坛活动10次、处理绩效目标51项、网上考试27次。重点督办则实现了财经沙盘督办事项进展状态与窗口大厅大屏的联动,时时置地全局干部职工的监管视野之中。

在财经沙盘绩效管理体系下,充分彰显了管理的功效,贯穿了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等管理的功能,并进一步探索信息系统对实际工作中管理效能提升的可能性和各种方法。

新的规划方向

在未来,焦作财经沙盘是否将承载着更多功能?史开国则从另外一个角度回答了记者,宏观经济沙盘是政府未来重要的“数字神经系统”,是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和“红绿灯”,是服务型政府的信息化的支撑基础,是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发展的主要方向。

确实这样,数字时代需要“数字神经系统”,史开国所说的“宏观经济沙盘”就是以财经沙盘为模式和基础载体,建立的政府及各职能部门信息资源共享体系。

社区财经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文化营销;实施;问题

产品同质化导致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要想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寻找新的途径,通过新的营销模式,将企业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服务区别开来,建立独特的市场优势,文化营销就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一、文化营销的含义及特征

(一)文化营销的含义

文化营销是企业在进行有形产品或服务营销的过程中,通过有意识地发现、甄别、培养、创造和传播某种核心价值观念,塑造一种全体企业人和目标市场消费者所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来达成树立企业形象,实现产品或服务销售的一种营销方式。

在文化营销观念的指导下,企业通过传达某种核心价值观念,来引起消费者的价值观共鸣,提升其心理满意度,进而激发消费者正面的行为反馈,以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

(二)文化营销的特征

1、文化营销的系统性:企业所传达的核心价值观念或文化理念是在特定市场环境中,以企业文化、消费文化为根本,运用企业创新能力构制的一个复合体(见图1)。

2、文化营销的层次性:依据企业核心价值观念传播的渠道,文化营销可由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产品文化营销、品牌文化营销和企业文化营销。产品文化营销是文化营销的初级层次,在产品设计、生产、使用等各环节添加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念或某种文化理念,实质是企业价值观物化于产品实体;品牌文化营销是产品文化营销的进一步发展,企业价值观凝结在品牌中,品牌成为企业核心价值观或文化理念的展示通道,消费者对某一品牌的选择,实质是在选择自己认可的企业价值观或文化;企业文化营销是文化营销的更高一级层次,即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树立能为消费者选择、接受的企业价值观信条,实现消费者对整个企业的认同。

3、文化营销的互动性:文化营销实质是企业与消费者互动的文化交流,目的以企业核心价值观念沟通消费者,降低二者文化冲突,达到价值观共识。价值观的共识,是文化信号在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不断被解读、反馈的循环中实现的。企业在传递某种价值观念影响消费者的同时,消费者的文化需求与行为也会影响企业文化营销的策划,即企业与消费者在文化层面上相互作用。

二、文化营销的作用

文化营销作为一种新的营销手段,对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指导意义,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文化营销是企业寻求个性,取得差别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寻求个性是企业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的基本战略,它来源于企业价值链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变通,或者是对原有价值链的再造和拓展,将不同价值链加以整合的结果。文化营销正是通过上述两种方式将文化因素渗透、融合到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使本企业在行业中独树一帜、寻求个性化的发展。

(二)文化营销可以建立企业与目标消费者之间共享的共同愿景

共同愿景是一个特定组织中人们所共同持有的意愿或景象,不仅企业内部的成员可以共同分享共同愿景,而且企业还可以将其内部的文化向扩散,建立为企业内部成员与外部消费者分享的共同愿景,通过其导向、沟通、凝聚与反馈功能作用的发挥,使企业的经营业绩更上一层楼。

(三)文化营销有助于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个企业竞争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企业有无能力建立其核心竞争力。寻找、创造和积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文化营销的核心概念在于借助于塑造一种全体企业人所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或价值观念群来推动企业营销的成功,企业的价值观念体系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真正所在。

(四)文化营销有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

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总会遇到一些“临界点”,能否成功超过这些“临界点”,使企业跃上一个更新的台阶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这是一个企业不断提升自身核心专长,以致发生质的飞跃的过程。而文化营销可以为这个过程提供动力支撑与导向。随着企业对文化营销作用认识的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目光投向了文化营销,更多的文化成分被以各种方式融入到企业的营销活动中去,使得产品更加丰富多彩,营销手段不断花样翻新,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进入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三、企业文化营销的实施

企业文化营销就是要通过一定的传播方式,将企业文化传达到目标市场并被消费者接受、认同,进而促进产品或服务的销售,传播的内容是企业文化,方式多种多样。

(一)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包含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长期形成的一种精神成果和文化观念。包括企业精神、经营哲学、企业道德、企业价值观念、企业风范等内容,是企业意识形态的总和。它是企业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的升华,是企业的上层建筑,在整个企业文化系统中,它处于核心的地位。制度文化:制度文化主要包括企业领导体制、企业组织机构和企业管理制度三个方面。企业领导体制的产生、发展、变化,是企业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文化进步的产物;企业组织机构,是企业文化的载体,包括正式组织机构和非正式组织;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管理时所制定的、起规范保证作用的各项规定或条例。上述三者,构成企业制度文化。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文化是一定精神文化的产物,它必须适应精神文化的要求,是企业精神文化的得以实现的制度保证。行为文化:行为文化是指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中产生的行为文化。它包括企业经营、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文娱体育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它是企业经营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折射。主要分为企业家的行为、企业模范人物行为、企业员工行为。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企业职工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是一种以物质形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表层企业文化。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果,它是企业物质文化的首要内容。同时是企业创造的生产环境、企业建筑、企业广告、产品包装与设计等,它们都是企业物质文化的主要内容。

(二)企业文化的传播

企业文化的传播,就是向目标顾客介绍企业文化的特点,说服顾客接受企业文化,产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影响其购买行为。方式主要有广告传播、人员传播、公共关系传播。

1、广告传播:企业在进行文化营销时,可借助广告手段,将企业的精神文化,以最精炼的语言概括出来,随同产品广告或公益广告进行,既宣传了产品和企业文化,又节约了费用。比如,在这个物欲横流、诚成为稀缺品的年代,海尔集团的产品广告末尾,一句“真诚到永远”,让许多消费者感动。

2、人员传播:企业内部人员在与外部公众交流的过程中,可以顺带传播企业文化,既可以取得认同,又可以促进产品和服务的销售。

3、公共关系传播:企业利用公共关系活动,把企业文化传达给社会公众,使公众对企业文化有充分了解,从而密切企业与公众的关系,树立企业整体形象和声誉。常见的手段有以下方面:

(1)新闻宣传:企业通过新闻报道、人物专访、记事特写等形式,利用各种新闻媒介对企业进行宣传,以吸引新闻界和公众的注意,从而扩大企业及其产品的影响和知名度。在此过程中,企业要有意识的宣传企业文化。

(2)策划特殊事件:企业可以通过安排一些特殊的事件来吸引公众对自己和产品的注意,借助于这些特殊事件的处理平台,传播企业文化信息。

(3)参与公益服务活动:企业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和社会福利活动,协调企业与社会公众的关系。借助公益活动平台,传播企业文化信息。企业通过参与这些活动,不但能够向公众表明自己的社会责任感,而且传播了企业文化,赢得公众的好感和信任。

(4)发表演讲:企业可以选择有性格魅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强的企业发言人,在企业外部或内部的会议上、进社区、进大学课堂等发表演讲,宣传企业文化。

(5)发行公开出版物:企业可以依靠各种企业文化材料去接近何影响其目标市场。包括印刷资料,如企业宣传册、企业内部刊物、反映企业文化的书籍、为大中专院校提供教学案例等;也可以是音像资料,如创作、拍摄、发行一些反映企业发展历史、企业文化的影视作品等。

(6)导入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综合运用现代设计和企业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将企业的经营理念、行为方式及其个性特征加以系统化、规范化和视觉化,以塑造具体的可感受的企业形象,公众能迅速辨认,并能通过媒体持久的传播出去。

四、企业实施文化营销应注意的问题

(一)全员参与

文化是企业的伴生物,只有当企业文化渗透到员工的内心,形成企业内部伦理和企业内部大多数成员所共识的理念,员工真正明白企业追求的价值标准,才能自觉宣传、实践企业文化,维护企业的根本利益,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经济利益。

(二)因地制宜

企业文化的形成,不仅受社会文化、消费文化、市场环境的影响,而且与企业自身条件息息相关。每个企业基本条件不同,企业文化也应各具特色。所以,企业在进行文化营销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而不能生搬硬套。否则会迷失自我,东施效颦,背离了企业实施文化营销的初衷。

(三)把握时代脉搏、不断创新

把握时代脉搏,审时度势是文化营销的基础。把握时代脉搏是企业根据竞争环境以及目标顾客的口味变化而体现出的应变能力,是企业适应消费者消费个性和消费价值变化的反应能力。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和社会以创新为主导,故市场环境呈现快速变化的趋势,顾客需求的变化速度也明显加快。因此,企业必须与时俱进,审时度势,提高快速应变能力。

(四)强化执行力

企业文化中精神文化是核心,体现着企业的价值观,制度文化是实现精神文化的制度保障,二者更多地是以文字形式体现出来,要把它们以行动表现出来,就要看企业的行为文化。如果说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是“说”,行为文化就是“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不仅要看企业“说”,更看重企业“做”。所以,进行企业文化营销,一定要强化企业人员的执行力,严格按照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要求去做,言行一致,这样才能取信于消费者,实现文化营销的目标。

(五)保持开放性

企业文化的传播,就是一个与市场不断沟通的过程,企业只有适时、动态地公开文化信息,才能完全取信于消费者,形成与消费者趋同的价值观念,达成企业文化营销的目的。

在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占得先筹,必须要有先进的营销理念作先导,才能使自己有竞争对手明显地区别开来。企业文化营销不仅使企业与竞争对手有了本质上的区别,而且这种差异性具有不可复制性和持久性,对于企业保持长久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姚钟华.文化营销与企业核心能力构建[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2000(8).

2、邢顺福.浅谈文化营销[J].科技创业,2007(3).

3、苏立宁.企业文化营销的特征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5(22).

4、高春倩.浅谈企业实施文化营销的重要意义[J].商业研究,2008(11).

5、冯驰.企业文化营销之我见[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2).

社区财经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社会保险基金;反欺诈;信息不对称

中图分类号:F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9-0312-01

1 我国社会保险基金欺诈行为的现状

社会保险基金欺诈,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享受社会保险待遇过程中,实施弄虚作假、隐瞒真实情况等的行为。我们可以从社会保险基金欺诈现象所涉及的各方责任主体来理解。

到2006年底,全国共有30个省成立了省级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逐步加强基金监督工作,基金管理进一步规范。但是,当前挤占挪用社保基金,冒领、骗取社会保险金的问题仍非常突出。

1999年以前发生的23.47亿元违规资金,大多是涉及基金安全和完整的问题;2000年以后发生的47.88亿元违规资金,多数属于管理不规范问题,甚至包括违法犯罪 。凡是涉及社保基金大案的基本上都是与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机构有关。2006年8月,上海查出了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社保基金挪用案件,该案中违规挪用的社保基金连本带息共计37亿元。同年11月27日,浙江金华又爆发数亿社保资金被挪用的大案。据新华社报道,在1986年至1997年间,全国有上百亿元社会保险基金被违规动用。至2005年底,还有10亿元没有回收入账。国家审计署对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三项社保基金(养老、医疗、失业)的审计结果中,发现违规问题的金额达71亿元。

一边是数以亿计的资金被违规挪用、流失,一边是我国社会保险中所出现的养老保险“空帐”、医疗保险费用支出庞大等问题,这些都将严重影响社会保险基金的使命――保证劳动者基本生活水平。所以我们现在不得不对社会保险基金中的欺诈现象进行深入研究,造成社保基金欺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体制不畅、经费短缺、管理不善、打击不力等,在这里就仅从其最根本的理论源头来进行分析。

2 关于社会保险基金欺诈行为的理论分析

社会保险基金欺诈现象出现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监管不力,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的理论基础――信息不对称理论可以用来解释此现象。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市场交易的各方所拥有的信息不对等,买卖双方所掌握的商品或服务的价格、质量等信息不相同,即一方比另一方占有较多的相关信息,处于信息优势地位;而另一方则处于信息劣势地位。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社会保险基金的欺诈才有产生的可能性。首先是对于参保企业来说,拥有本企业用工的数量、工资水平、工人被辞退和平均时间长短和比例等完全信息。企业为了减少生产成本,会发生不如实交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而社会保险经办结构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无法完全准确获取参保企业的内部信息,只能根据企业提供的信息进行保险,致使参保企业有隐瞒用工人数、工资水平等信息的动机。

社会保险的购买者(社会保险的参保人)和社会保险基金的营运委托人(社会保险机构)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可能存在道德风险。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管,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的管理人员会有动机进行、欺诈、挪用、侵吞社会保险基金以中饱私囊,或者用虚假的财务状况隐瞒营运中社会保险基金的贬值、损失与风险。

在社会保险基金发放过程中,由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可能去完全调查清楚每个投保人的真实情况,以及条件变动下个人的现况;个人在利益的驱使下,也可能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隐瞒真实情况、骗领保险金。

3 建立我国社会保险基金反欺诈机制

3.1 建立多方共同监督制度

通过对理论的分析,看到欺诈现象的产生除了个人道德上的主观因素之外,信息沟通的不完全是其产生的客观原因,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全方位的监督制度。

行政部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规范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基金风险,但是要把经管权和监督权分离开来,否则这样的制约将会是失效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事务要由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只对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行行使行政管理和监督的职能。

除了行政监督之外还要成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建立一个包括政府专家、企业界代表、财政部门、参保职工代表、工会代表、社区代表等参加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理事会。

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内部也要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要进行严惩;内部工作人员之间也要互相加强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

3.2 利用现代科技协助反欺诈管理

全国的社会保险信息网络系统存在着相互协调性差、数据不能共享,各地分散管理的缺点,参保人员在流动时信息不能及时传递,让骗保存在了可能性。要运用现代科技去优化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把社会保险基金监管部门与劳动部门、地方税务部门、服务部门等用网络联合起来,实现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数据的统一和共享。比如说为了杜绝骗取养老保险的行为,可以利用现有的高科技指纹识别设备,建立定期指纹比对制度。将所辖离退休人员的指纹全部采集,每年向退休职工发放指纹采集卡,然后进行比对,确认无误后继续为其发放社会养老保险金。这项科技在一些市区中已经被采纳了,并被证明反欺诈的效果显著。

3.3 加大对社会保险基金稽查的力度

针对一些企业隐瞒职工的真实情况,少缴漏缴保险费的,可以发挥各级劳动保障监察大队的作用,深入到企业内部对职工的工资、人数等基本情况进行拉网式大检查。社保经办机构也可以委托会计事务所对用人单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进行审计,对人为瞒报职工缴费基数的要重新补缴养老保险费,规范参保单位申报基数和缴纳养老保险基金的行为。

3.4 加强反欺诈立法

我们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保基金管理与运营办法,制定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法,加强对社保基金的监管,逐步实现对社保基金的保值与增值,有效遏制社保基金被非法挪用的现象。依法进行社会保险执法监察,强制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真正做到应保尽保,从根本上防止企业不参保,杜绝用人单位漏报参保人数,少报缴费基数,遏制恶意拖欠社会保险费。各地要按照国家的法律,积极制定地方性法规和政策,增强《劳动法》可操作性。并对欺诈社会保险基金的现象进行严惩,实行举报奖励等措施。对有欺诈行为但未造成社会保险基金损失的单位和个人,可视其情节轻重处以一定的罚款;对拒不缴纳罚款的,可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构成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参考文献

[1]郭士征.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