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科学知识汇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科学课堂需要收集与整理大量的学习资源,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之时,学生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设备对学习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源进行收集与整理,各自分工,完成独立任务进行汇总。这样的探究与合作方式,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是有正面作用的,可以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小学科学学习活动当中来。
二、探究式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分析
探究式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小学生的科学精神与学习能力都有巨大的提高作用,而探究式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方法对于其价值的发挥有直接影响。下面,我们来对几种探究式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方法进行分析:
(一)合理进行分组
小组的分配与结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属于基本准备工作,而科学的分组对于学生科学知识的探究成效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明确每一位学生的小学科学知识学习能力,根据其日常表现与作业反馈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层次,使每一个小组具备各个能力层次的学生。这样,可以使小组的整体能力相对平均。另外,教师要选择一位具有较强学习能力与组织能力的学生作为学习小组的组长,合理组织小组内的成员进行科学知识的探究。比如说,在学习《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的时候,小组长就要负责为组内的同学分配不同的任务,小明负责观察植物叶子的变化,小红负责植物根茎的变化,等等。合理的分组,可以使小组关于科学知识的探究活动有序地进行,更好地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目录。
(二)进行科学指导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对一个科学现象或者概念进行探究,其具体的探究与学习行为需要教师科学的指导。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尚不健全,因此,教师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进行明确,使每一位学生了解到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并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安排合作学习与探究的步骤。合作前,小组成员要对学习与探究的方法进行讨论。合作中,各自发挥力量,共同促进科学知识的学习。合作后,要积极进行交流与讨论。而教师在这个过程当中,要学会倾听,了解学生在讨论些什么,注意学生的讨论方法,在学生讨论之后再进行学习方法与学术方面的纠正,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讨论当中,将自己独立思考的成果与大家分享。
(三)认真进行准备
利用探究式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教学模式,教师要在课前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进行明确。不仅要对课本的学习内容与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进行深入的研究,更要对小学生的科学学习心理需求进行评估,在小学生对于科学知识学习的期待之上完成话题的确定。另外,教师要合理设置几个值得探究与讨论的科学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问题的设置,使小学生有问题选择的空间。比如说,在准备《我们关心天气》这一节的小组合作学习主题之时,教师可以将天气作为讨论的主体,以天气的类型、天气的影响因素、天气的表现形式、不同天气间的不同为探究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全面进行评价
探究式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是小学科学教学的创新之举,与此同时,教师要对教学评价方式进行创新。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互评:首先,在完成小组探究之后,每一位小组成员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发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总结自己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得到的教训。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互评,可以使小组内成员进行互评,也可以引导不同的小组进行互评,从客观的角度对其小学科学学习精神与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的评价。将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结合起来,有利用规范小学生的科学知识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率。
三、结语
一、生活化的情境创设
科学教学应以探究为核心,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创设生活情景,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激发思维,使课堂情境趋于生活化。
在教学“如何加快物质溶解”这一内容时,社会正流行喝各种奶茶,我就拿出一包速溶奶茶粉,问学生:“老师现在很想泡一杯奶茶来解解馋,你们能不能帮老师想一个好办法,让教师快一点喝到这杯奶茶呢?”泡奶茶对学生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一听到老师也喜欢喝就都来劲了,自己还能够为老师献计献策更是兴奋无比,学生马上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一个个解决思路出现在了课堂上。“用筷子不停的搅拌能够使奶茶快一点溶解在水里。”、“用开水来泡溶解起来也很快的。”、“把奶茶放进开水里,然后再用两个杯子倒来倒去。”在这样的前概念讨论中,“搅拌、加热、磨细”等因素加快物质溶解的猜想自然呈现,而后的对比试验设计、小组探究、结论得出也就顺风顺水。
又如在教学“空气占据空间”时,我表演这样一个情境:倒扣一个空杯,把水面上的乒乓球压着进入水底的小魔术,乒乓球跟着杯子到达水底,三年级的学生很是惊奇,这与原有的生活经验截然相反,从而产生探究欲望。我先让学生猜测其中的原因,思考解决的方法,探究出其中的科学道理:空气能占据空间。课堂上,根据我提供的有结构的材料,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到很多方法来证明:用一个针筒,先拉出活塞,堵住口,往里推活塞,活塞推不到底;针筒拉出活塞,针筒口没入水中,手推活塞,冒出气泡。科学情境创设引入新课, 学生有生活化情境的引导,就不会感到科学和他们非常的亲近,并非深不可测,对实验设计也就非常的感兴趣了。通过这样的尝试,让学生知道生活处处有科学,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生活化的探究材料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是由一个个有趣而富有探究性的实验组成的,学生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必然要借助一定的探究材料,这是实现小学科学探究过程的必要条件。那么,探究材料来自于哪里呢?探究材料并不限于实验室的现有资源和设备,学生身边的物品和器具也是重要的实验资源。选择生活化的实验材料,不仅能减少教师很多事,而且也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还能使实验设计更完善,取得“一举多得”的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尽量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验材料,学生生活中的牛奶盒、可乐瓶等等都是教师们进行科学探究实验的好材料。学生小组探究“声音的产生”的时候,先不用专门的实验器材――音叉,而是提供给学生生活中一些材料,比如学生的塑料直尺,橡皮筋,纸张等常见的材料,要求学生想各种办法使它们发出声音来。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会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来,使直尺等物体发出声音来。又如“食物包装上的信息”课堂上时候,实验材料就是学生自带的各种食品包装,给予知道后,学生们一一统计食品包装上的重要信息,然后分析汇总,教学效果同样很理想。过分依赖专门的实验器材会制约了学生课外的科学探究活动,根据实验所要解决的科学原理,而提供学生随处可见的生活化的实验材料,让兴趣的学生就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作进一步的科学探究成为可能。
三、生活化的知识应用
课堂教学是学生探究科学真理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的途径。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现象也不能被束缚在教室这个狭小的空间里,教室外的空间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广阔的天地,可以引导学生将科学探究活动由教室扩展到课堂以外的家庭、村庄乃至整个社会,使课内、课外、生活、社会互相结合,让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满足与发展。
“溶解”一课,学习了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后,我拿出水果糖,分发给学生作为奖励,大家开心极了,迫不急待地想享受。我就出了一题,如果比赛谁最快将水果糖吃完,你会怎样做。一石激起千层浪,咬碎、快速翻转……所有方法就是磨细、搅拌的生活化实施。学习了《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知道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十分严峻,鼓励学生环保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我鼓励学生去完成作业“我能为环保做十件事”。很多学生都会从生活的小事出发,如不乱丢垃圾、不使用塑料袋、保护花草树木等等。学习“磁铁的磁性”时,学生了解了磁铁吸铁的性质后,我让学生课后用磁铁调查自己家里硬币的材质,结果自然是大有收获,也解决了课堂上一时说不明白的情况。在学习“小苏打和白醋”后,我给学生提供柠檬汽水的制作配方,鼓励学生课后制作,科学回归到生活,并改善生活式,这样的课外探究对学生的科学兴趣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是科学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引导学生将课内与课外结合,生活与科学结合。生活化的知识应用既巩固扩展了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思维能力,促使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使学生将课堂学得的科学知识、技能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学以致用。
(一)评价主体的单一化
评价往往局限于一个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白,学生处于被评价状态,没有发言权,只能听从教师的评价。新课程倡导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当前实际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的自评、互评有所缺失。
(二)评价工作坚持不够,降低了评价的效果
开学初评价搞得轰轰烈烈,到了学期中,就冷冷淡淡,甚至不了了之。并且科学学科,由于每周课时量较少,课堂评价时而有、时而无,有些前后承诺没有兑现,导致学生、教师忘记课堂评价。教师反馈周期时间比较长,通常以一个单元的学习时间为周期,刺激的频率过少,容易使学生忘记科学课堂中的评价而影响评价效果。
二、制定形成性评价标准
(一)课堂评价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本性之一就是渴望受到夸奖和赞美。事实表明,人们总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用别人的看法和态度来衡量自身的价值,对周围人的评价非常在乎,于是产生了一种被肯定、尊重和赞美的强烈愿望。科学课堂同样可以通过课堂评价,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科学。科学课堂有自己独有的特点,科学课堂评价包括倾听、发言、实验操作等。
(二)作业评价
科学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或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科学概念,同时可以促进学生继续探究课堂之外的科学内容,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科学作业包括课前准备、课堂作业、课后探究。
(三)单元评价
科学课每学期都有四个单元,除三、四年级课的内容较多,不能进行单元测试之外,五、六年级每单元新课结束后就会进行单元测试。单元测试之前不进行复习,只发给单元科学概念的汇总资料,告诉学生测试的时间。期末成绩里单元评价占了三分之一,同时在分析试卷的时候进行奖励,对前几名和进步比较大的学生进行奖励,并与班级评比进行挂钩。
(四)期末测试
学期末,组织学生进行全册综合性的期末测试。试题要体现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最基本的探究活动的设计、活动中的发现、数据的记录与分析等方面的情况。出卷前,先要确定整册各单元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并按照这些要求排出相应的比例,再按照各部分的比例要求编制试题。
三、灵活地运用形成性评价标准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制定的形成性评价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会根据自己所教的学生具体情况对形成性评价标准进行适当的修改,使评价更加合理。即使同一届学生,每学期教师也会根据学生提出的意见进行适度修改,使评价标准更适合这一届学生,更能激励学生进行学习。
(一)课堂评价成绩与班级的学生考核挂钩
每个班级都有一套自己的班级考核制度,对于新接手的班级,我们科学教师要先了解所任班级的考核制度,然后与班主任商量把科学的课堂评价加入班级的考核制度中,对学生一个月的课堂评价进行统计后直接与班级考核挂钩,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坚持公平地进行评价
形成性评价标准是可以修改的,但一个学期之中,评价标准要统一,要坚持,不能开学初学业评价搞得轰轰烈烈,到了学期中,就冷冷淡淡,甚至不了了之。在每一学期开学初的始业教育中,教师要把制定的评价标准告诉学生,和学生一起讨论修改,然后确定这一学期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一旦确定,这学期就要坚定地执行下去,如果在实行过程中发现有哪些缺陷,可以记录下来,等第二学期再进行修改。
(三)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课堂评价
前面介绍的小组课堂评价记录是一种方便教师、组长操作的一种形式。其实学生可能更喜欢一种物质上的记录方式。如某小学采用的“小卡片”评价法,又如某小学的蓝星卡评价方法。能激励学生的评价方式就是好方法,不同的年级采取的方式可以有所变化。
(四)科学日记、手抄报等补充作业评价
关键词:小学科学; 实验; 关键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1-071-001
小学科学是对少年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学生们在科学课上通过自己的动手动脑,参与到一节课的学习实践中去,可以更好的融入到学习中来,掌握所学的知识并充分运用到实验教学中。所以,科学教学=实验教学+课堂教学,将实验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这样既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学生的思维方式千奇百怪各有不同,我们作为一名教师,不能迎合每一位学生的思维方式,而是应该去积极努力的创设出一种情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于未知事物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孩子的天性是好奇的,当我们掌握了这个天性之后就能很好的运用到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来,比如在我讲《做一个生态瓶》这课中说到“生态瓶”这个词,大多数学生都比较陌生,可能完全不知道这是做什么用的,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了花鸟市场的场景,引导学生动脑筋仔细的去思考,最后揭晓谜底时,学生们就会恍然大悟。而为了让学生们更有兴趣并积极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我特地让学生们自己制作一个生态瓶,但是生态瓶中所有的事物都由学生自己思考到底要放些什么,于是同学们都开动脑筋进行思考,然后教师将学生们思考的结果记录在黑板上,让学生们根据自己所猜想的事物进行实验,去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二、变抽象为具体,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科学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在课堂上遇到这样那样的一些难以解释的抽象问题,而我们也无法抽象的向学生们解释清楚,若按照传统方法教学的话,我们只是一味的向学生传输一些理论性的知识,不能对这些抽象问题进行更深入的了解,这样就使我们的学生缺乏思维理解能力,只是机械的进行记忆,不能达到理性和感性的统一。现代的教学思维是要求我们把抽象的事物化为具体事物进行解释归纳,让学生更直接的去理解记忆,而不是所谓的灌输教学,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于具体事物的理解,同时也能解释抽象事物的具体含义。例如《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中,学生对于溶解的定义可能缺乏理解,课堂上教师讲授的溶解只是对于定义的一些抽象性解释,而无具体化的呈现,这就需要教师在课上通过实验教学将抽象问题具体化,我们可以在课堂上进行高锰酸钾的溶解实验,学生通过观察高锰酸钾的溶解,可以很直观的观察到溶解现象,对于学生理解什么是溶解具有重要意义。
三、变理论为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中国科普研究会对我国青少年的调查研究发现,全国青少年正在逐步失去创造发明的兴趣,这就成为我国青少年教育不能不面对的问题。所以,为了提高学生对于发明创造的兴趣,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育,实验教学具有趣味性、研究性等特点,不仅能在教学中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而且能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同学们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时他们会向我们提出疑问,需要我们的解答,而作为一名教师,不能一味的学生问什么,我们就答什么,我们要起到一个引领者的作用,引领学生的思维进入到另一个不同的境界,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想象空间,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并使他们对一些比较有特色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让学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对生活或者实验中一些不常见的现象产生疑问,进而提出自己的看法,不局限于教师的看法。
在《哪种材料硬》一课中,要求学生比较塑料与木块两种材料的硬度。教师不能直接将答案告诉学生直接了事,这样只是增加了学生的惰性,要让学生自己思考,找出如何辨别材料软硬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以请学生起来说出自己的方法,并将学生的方法板书记录,最后进行汇总,而后进行分组实验,让每位学生去验证自己的猜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的理解。教师们对于出现的这种现象,不但不能因贪图快而进行制止,而且还要注意发现、鼓励和挖掘学生们“别出心裁”的想法和做法,并尽可能的创造条件给学生去实践、验证自己的猜想。
四、变课内为课外,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一、挖掘教材,创造机会,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
小学生天生具有敏感性,经常会对外界的一切科学事物睁开“好奇的大眼睛”,对科学有极为强烈的探究欲望,并且充满了活力和激情。对于几岁的小学生来说,如果科学实验课堂环境足够有趣,他们就会积极参与其中并且学习效率颇高。教师可以在教材资源的基础上开展情境教学,还可以以作业的形式给学生提供有趣的学习机会。每个小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会自然而然地选择不同的事物或活动,该阶段的兴趣培养为他们今后的研究方向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生会在实际操作中把科学实验操作与实践活动当作一项神圣的工作来完成。通过在科学实验中不断操作与实践,学生的四肢会更加协调灵活,这很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慢慢地他们的操作与实践活动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让我做”变成“我要做”。笔者在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后,发现凡是设计出的充满趣味性、操作性较强的科学实验,学生在探究学习时表现更加充满动力,这对于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很大帮助。
二、明确要求,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习惯
众人拾柴火焰高,小组成员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在小组成员相互帮助的过程中,学生既能学到真切的科学知识,同时又能培养出团结协作的学习习惯。集体的课堂气氛的活跃性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效率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诚然,小组集体体制对参与者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和参与过程相比,大家往往更看重集体的劳动成果。对于小学科学课程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来说,这个道理也是同样适用。在新课标改革体制下,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科学实验室资源开展课堂集体活动,从而达到调动小学生科学学习积极性的目的,以此培养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简单电路》这一单元时,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是一个既定的团体,教师根据小组协作的最终成果进行打分。在小组成员中,一人负责检查灯泡、灯座、电池以及导线等实验器材是否完好无损,并及时将检查结果反馈给教师;两人负责电路串联连接;两人负责电路并联连接;一人负责将本组实验结果进行文字汇总,并向教师报告该组整体实验过程和分工情况。
在上述案例中,各个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并且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到科学实验中,不会出现“有人做实验,有人看实验”的现象。同时,科学实验的集体进行大大调动了小学生对科学学习的积极性。我们都知道,小学生一般都有较强的竞争欲和表现欲,他们总是希望能通过集体活动来表现自己,以吸引他人的目光。所以,在进行科学实验过程中,他们一定会比自己单独做实验更认真,并且,在班级开展小组活动的过程中,还能激l学生内心深处的集体主义精神。既然是一个团体,每个学生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自己本该完成的任务,这样一来,教师的科学实验教学成果就会事半功倍,从而逐渐养成小学生的团结协作习惯。
三、重视过程,多元评价,培养学生总结反思的习惯
在新课标体制改革背景下,教师应该根据每个的学生具体情况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注重强调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以及同学之间的评价相结合的科学教学评价体系,从而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师可以制作一个“学生自我评价方案”,让每个学生在是否认真完成作业、是否积极回答问题、是否脚踏实地学习等方面客观评价自己的科学课程学习情况,从而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不断进行自省反思的良好习惯。教师要公正地为每个学生的科学综合学习能力打分,例如是否有创造力、领悟能力和接受能力是否达标,学习是否主动积极,教师就这些方面对学生及时表示鼓励和表扬或者批评和指正,从而让学生得到精神上的满足或醒悟。同学之间的评价大多都是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中肯建议,从而让学生培养信任他人和诚实做事的良好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