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资学科知识与能力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引言
翻转课堂是灵活、先进的教学方式,应用于高职英语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更好投入学习,与教师共同完成教学活动。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能更好的满足课改要求,更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具有特别重要的影响。翻转课堂上,高职学生可以按照自己能力进行自主学习,根据自己在自学中出现的问题,寻找科学的解决方案,消除在学习中的困惑,增强学习质量。重视对翻转课堂教学的分析与研究,为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教师开展实践教学与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一、翻转课堂的内涵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原则
1.翻转课堂内涵
目前应用的翻转课堂模式对课堂内外时间进行调整,让学生获得更多主动权。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学习视频,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观看视频,总结学习成果并提出疑惑,在课堂上和同学、老师共同研究学习心得,以提问、研究等方式掌握新知识。此教学模式全面彰显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自我管理、积极实践与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原则
首先,要尊重不同学生间的差异。教师要了解学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要为学生提供发展空间,全面促进其特长的发展。其次,激发高职院校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师在英语课堂上要重视调动学习情感,既要调动学生感性认知,也要增强学生理性认知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学习信心与学习态度。
二、翻转课堂教学对于培养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
首先,翻转课堂教学能够有效提高交互性。采取翻转课堂模式,可以让学习时间更灵活、学习环境更宽松。在翻转课堂上,师生间、学生间讨论重点、难点知识,大量使用教学素材与教学视频,转变传统课堂呆板、沉闷的氛围,借助视频、声音、文字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质量。
其次,有效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提高学生间的合作。翻转课堂模式有效借助情景素材、网络视频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控式的学习英语知识。学生自由的选择学习地点与时间,对学习量与进度进行控制,通过网络渠道向同学与教师请教,一起学习英语知识,为学生学习营造自由、宽松的环境。
最后,从传统终结式评价转变成过程性评价。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学评价要从之前重视终结式评价转变成重视过程性评价。翻转课堂既重视总结学生的学习质量,也要观察学生课前、课中、课后表现,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评价以包括实现教学目标的程度、课前学习质量、单独学习水平、学位论文提取等方面。对教学目标的评价是评价学生理解知识与掌握技能的水平,评价教学过程则要考核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实际情况。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培养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翻转课堂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增强学生自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借助课堂活动营造和谐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性,进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
1.重新构建教学结构
高职教师在改革与完善英语教学时,要重视提高学生主体地位,调整教学结构,将英语教学划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准备阶段。教师设计制作视频让学生课前浏览;其次,过程阶段。学生通过视频了解学习任务,记录下课程内容的重点、疑点及难点。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共同交流与探讨学生记录的问题,完成教学。最后,结果总结阶段。总结此次教学成效,为设计下节课提供借鉴与参考。另外,要重视重新构建教学结构,增加学生间、师生间的互动,以学生提问、师生互动、教师解答为主要结构。教师是教学的促进者与组织者,要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任务,布置并完成教学任务。
2.增加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
翻转课堂打破传统高职英语呆板的教学氛围,增加教学活动,激发学生英语学习能力。首先,在教学中融入游戏环节,增强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好奇心,教师要体现主观能动性,将主题演讲、角色扮演、竞赛游戏、情景会话、小品表演等活动融入教学,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学习英语。例如情景会话,教师可以按照教学目标设定旅游场景、面试场景、商务谈判场景等不同场景,学生根据要求实现对话演练。其次,有针对性的点评学生活动,纠正、补充、讲解学生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让他们更好的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3.充分体现英语教师的引导性
因为翻转课堂模式让学生学习自主性更加宽松,部分学生只重视游戏却忽略学习,所以要重视高职英语教师的引导性。首先,在分小组时要将优秀学生与普通学生分在一组,因为翻转课堂会对一些问题进行讨论,为了避免学习较差学生内心产生挫败感,要引导成绩优秀的学生帮助成绩较差的学生,以实现最佳的学习效果。其次,不同类型的视频要实现分组共享。结合教学视频进行分组,并不是每组观看的视频都是相同的,划分小组观看,能够提高学生的新鲜感,以便在讨论时获得新理念、新知识。最后,使用不同教学形式。如3D动画、语言、声像等形式,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质量。
教师资格证只能是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3年级(含)以上在读学生报考,其他年级不可报考。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3年级(含)以上在读学生是指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读3年级及以上专科、本科学生和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读专升本本科生、研究生。
教资笔试在一天内完成对全部考生的考查,上午9:00-11:00,所有考生进行科目一(综合素质)的考试;下午13:00-15:00,所有考生进行科目二(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中职))的考试;下午16:00-18:00,中学和中职类别的考生进行最后一门——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的考试。
教资面试的备课时间一般为20分钟,结构化5分钟,试讲或演示10分钟,答辩5分钟。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 日常教学;渗透;品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2-0-01
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该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维护者”。日常教学中,以学科知识的传递为宗旨,启迪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爱好、热情和追求,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实践问题,这不仅是当代教师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当代教师应该掌握的教学方法之一。学生的品德教育,教师充分利用课堂,融合学生生活实际,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可收到明显的成效。
一、和谐的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良好兴趣
“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现代心理学家认为:人在接触某种事物时,能够满足人的需要或令人感兴趣的事物,会让人产生满意和情感。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的,因为课堂教学是完成智能的主要途径,当然也是向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主要途径。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欲望是影响学习效果的直接原因。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教师在教学中思想教育因素发掘的结果,学生正确思想观点的形成,思想觉悟的提高都离不开教师的培养指导。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积极营造宽松、和谐、平等、愉悦的环境,有助于学生对教师所教学科知识产生满意的情感和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教师以丰富激越的情感、新颖而有说服力、吸引力、启发性和鼓励性的导言去影响、感染学生,通过所授学科实际常识的介绍、传递,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离我们生活很近,激发学生学习有关知识的强烈愿望和主观能动性,学生就会精神饱满,积极投入到学习中。
二、生动的教学语言能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学什么,怎样学都有赖于教师的指导。而这种指导成功与否又与教师自身形象即教师本身的职业道德形象和智能结构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教师自身形象的直接体现就是教学中教师素质的综合体现,是教师学识、才干、教学技巧和品德修养等多方面素质的集中表现。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教师首先需要正确、恰当地使用好课堂用语,包括问候、指导、更正等教学语言。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和运用生动、恰当的语言进行组织教学,教师和蔼的语气、亲切的笑容、鼓励的话语、甚至是一个简单的手势都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爱、尊重、理解和期待。“情感是无意识活动的重要组织部分,情感具有动力和催化作用”。往往在愉快情绪的感应下,人的心智活动会进行得更敏捷。小学教育活动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各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其次,把言教与身教结合起来。如果教师在学识、思想、仪表、操行等方面都能显示出较为完美的讲台形象,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能在本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外,以教师的整体形象对学生产生整体的实际影响,学生好的思想品德自然就形成了。
三、灵活的教学方法能培养学生的乐学习惯
俗话说,再好吃的菜,也会让人吃厌;再好的药,也不能包治百病。新课标教学内容完全贴近了学生生活,教学中不能固守一种方法,要根据学科实际,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把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譬如:小学在教学“数”的认识及统计图表时,可以通过具体的数据,反映建国以来各行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讲分数、百分数的意义时,以通过学生计算家庭经济收入或其父母现在工资与10年前的工资之比,家中有彩电、冰箱数与全班总人数之比,让学生感受到改革开放给人民带来的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在语文教学中对那些积极向上、富有情味的民俗内容的课文,在教学中进行品德教育渗透,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我们民族美好生活的欢乐和追求,可培养学生的基本美德,产生无形的熏陶作用。各学科教学具有各自的生动性、趣味性,单凭一招一式是不可能闯荡教学王国的,我们应根据学科内容、学生实际选择灵活多样的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驱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这就要求教师的思维要敏捷,要有教学机智,要善于诱发学生情感,通过生活再现、表演体会、语言描摹、多媒体技术等,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导出学习的最佳境界。
四、适时的引导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每个人的行为、心理都有一些特征,这些特征的总和就是人格。健康的人格是指“人应崇尚真、善、美,并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创新意识,正确的价值观、审美观,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及正确的自我意识等,应该是完美的道德人格、智慧人格、审美人格达到内在统一的人”。可见一个人拥有了健康的人格,才可能乐观的对待生活和学习等等。
关键词: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特点;办学特点;专业发展;办学要求;教学质量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0-0191-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10.093
1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概述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属于地理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它包含的学科较多,范围较广。目前全国超过有160所高校开设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开设的学校多,但并没有统一的培养目标,有的学校着重培养城乡规划方面的人才,有的学校则偏重于培养资源环境。也有的学校会在大二时分方向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如云南师范大学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在大一时为一个班级,到学生大二时会根据学生的喜好将专业分为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两个方向供学生选择。可以说这样的分类可以使该专业的定位更加明确,使学生能在不同的专业分类下学得更精、学得更好,更有利于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使专业的前景更加光明。
1.1 专业特色
日前,我国开设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院校在该专业的课题安排上基本相同,都包含了地理科学、城市规划、地质矿产、区域经济、房地产、建筑学、环境保护等多学科知识,这些学科知识几乎也存在于环境科学与工程和城乡规划等其他类似专业的课程内容。由此而言,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没有自己的专业课程和特色优势,使得办学理念融入不到办学过程中,阻碍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向前发展的进程。
1.2 人才培养模式
依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理论,该专业试图培养具备资环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可以在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或行政管理部门等从事科研、管理等专业技术工作。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涵盖了地理科学、环境科学、城市规划、区域经济等学科知识,在专业设置上培养学生掌握生态学、地理科学、城市规划、地质矿产、区域经济等相关理论知识,成为最典型的“通才型”专业人才。由于这种培训模式使得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涉及领域比较多,形成了一种“通”而不“专”的效果,真正放在市场上与其他专业学科的学生竞争时,往往会处于劣势的地位。如: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地理学科领域通常面对着地理学科专业的竞争;在环境科学领域面临着环境工程专业的竞争;在土地管理领域面临着土地管理专业的竞争等。
1.3 实践技能薄弱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培训模式所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现实问题。例如学习课程设置过多,课程就更加复杂性,学生总学时又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部学习完成理论知识,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另外,由于学时有限,理论知识都没有完全学习到位,如何抽出有限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教育呢?而且一些院校虽有设计实践课程,但是实践课程传统单一,缺乏创新性思维,使得学生也对实践技能提不起兴趣,加之院校更多的注重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技能的培育,使得学生动手能力差,而社会更需要的是应用型人才,学生在面对就业选择的时候也会感到压力很大。
1.4 就业与深造
通过第三方面论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培养模式导致实践技能差,同时引起很多方面的现实问题,一个非常重要并且直接的问题就是就业问题。一个专业的就业率高与低,直接地反映了社会对该专业的认可程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培养人才致使“通”而不“专”,表面上选择性比较多,可以在城市规划局、国土资源局、环保部门等企事业单位就职,但是同样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在市场上也有很多的竞争对手,再加上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自身设置的局限性,使得在市场上的竞争实力较薄弱。尤其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们更多地追求高素质高技术的人才,市场上也需要高技能高学历的人才机制。本科生更多地选择进行考研考博的现象也普遍存在,但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涉及的硕士学位几乎不存在,也就是说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想深造都找不到相应的大学,最后学生只能寻找相似的专业进行深造考研或者干脆更改专业选择。致使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使得毕业生在面临就业压力的时候会更加迷茫、没有信心,促使更多专业人才的流失。
2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发展定位思考
2.1 明确专业的办学理念,准确定位学科方向
在学院教学中,由于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设置课程较多、学习的内容非常复杂,这种蜻蜓点水式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什么都学,却什么都不会。在实际教学中,其实已经偏离了教学目标,忽略了社会需要的实用性人才而非专门人才。其实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在市场上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而且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较高的要求,学生既要掌握专业知识的基本理论,也要具有实践操作能力,可以解决资源环境合理规划与城市之间存在的实际问题。各学院应该根据自身办学特色以及师资情况,明确专业办学理念,完善课程体系,准确定位学科方向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动手实操能力,增强实践教学的实用性,增多实践课程学时,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课程设置上要为毕业生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准备。
2.2 根据学校特色完善课程设置
要根据学院办学特色,完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系。要综合考虑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在社会需求方向的因素,合理地设置学习课程内容的安排,避免课程内容设置的重复性和复杂性,使得学生对该专业的学习产生距离感。并且一个专业的培养目标能否实现不仅是靠几门课程就可以的,它需要充分学习各个课程,靠这些课程的相互补充和协调来实现。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综合性强的学科专业,这也使得该学科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作为一个地理学科领域,不仅要培养学生对地理区域的规划特点,还要熟练地掌握当地经济背景和社会背景下的资环专业知识。例如,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高校开办的专业应该更多地倾向于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等,可以开设山地生态保护、地质灾害勘察、资源环境调查等学科内容的传授,但是并不是一味侧重,不去关注城市建设、循环经济的发展、城镇规划、区域经济等人文环境内容的学习。
在专业课程开设时,要注重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结合,也要注重理论知识以及实践知识的结合,同时课程在开设时还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开设相应的课程。值得提出的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目前已经基本协调和实现了以上要求。
2.3 实施导师制
导师制是高校对学生管理以及培养高层次人才战略所实施的一种优良制度。国内外大量实践证明,大部分学生渴望教师对自己学习状况的关注,及时给出指导和鼓励。如果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实施了导师制体系,每位导师就可以随时和学生进行交流,更容易从多角度了解学生,当学生遇到不管是生活还是学习上的问题时,及时给出解决办法或者及时给予关心和关切帮助。另外,导师需要更加的专业,不仅是在专业方面,在其他方面也对导师提出了较高的水平,导师要发现学生学习的个性特征,因人而异地采取措施,有助于更快地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有利于指引学生更好地发展本专业。导师还可以借助自己的科研项目和实践经验的结合,使学生也参与其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社会提供合格的创新性人才。
综上所述,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通过对专业定位、特色发展和学生就业等方面的修正改良,调整人才培育战略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偏差,促使资环专业应对新的挑战,新拆分两个专业分别为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和人文地理与城市规划,可能更快地推进未来高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发展。高校在发展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体系建设时,要积极吸取经验教训,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多方向和多角度来提高专业竞争力,培养一批又一批为社会所用的合格人才。
此外,学校在培养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人才时,不能盲目觉得什么课程好就开设什么课程。学校培养人才终究是为了社会和国家建设服务的,因此我们在培养相关的专业人才时,必须充分地考察市场、研究市场,根据市场的需求灵活开设相关的专业课程,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专业的人才。总的来说,学校只有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增加学生的就业率,才能推动该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发展,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为社会主义建设奉献出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胡和兵.地方本科院校专业实践教学探讨――以“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为例[J].池州学院学报,2014,24(3).
[2] 赵小风,黄贤金,等.中国高等教育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比较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8,(3).
1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及往届毕业生和基层医师的现状分析
1.1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目前专科临床医学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1)本科课程压缩版。“三段式”教学,存在着重理论,轻实用,重专业教育,轻人文素质教育倾向[1]。各学科课程相对孤立、封闭,缺乏衔接与融通,内容存在重复、脱节现象;基础与临床、理论与实践分离[2];(2)职业能力培养不足,教学重点仍以传授知识为主,实践技能训练不够。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弱,课程安排不能早期接触临床,与患者交流沟通的能力较差[2];(3)课程结构单一。缺乏综合性课程,而医生面对患者的时候,需要的是从基础到临床的综合知识结构和以器官系统为主体的综合临床思维,这就要求学生自己将所学的原有各学科知识在头脑中重新整合[3]。此课程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不能实现集疾病治疗、预防、康复、保健为一体的服务[4];(4)课程设置不能完全反映基层卫生服务的实际需要,学生毕业后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与农村卫生岗位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较为突出[5]。
1.2毕业生调查结果分析
我校委托重庆市教育评估院调查临床医学专业2008~2013年传统教学模式培养的3届毕业生,结果显示:学习效率低、学习理解能力较薄弱,临床基本技能掌握较为薄弱,缺乏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最认可案例教学方式、问题探究学习方式;最希望获得关于专业技能的基本知识、临床基本操作技能、人际交往等基本工作能力。说明传统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轻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作用[6],而器官系统教学模式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自学能力明显增强,学习效果显著提高[7]。
1.3基层医生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调研分析
本校于2010~2012年,对国内7个地区86个基层医疗机构1245名医生开展专业调研,结果显示:基层医生主要承担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主要包括常见疾病诊治、常见症状诊治、慢性病管理、社区康复、社区急救;公共卫生服务主要包括居民建档、妇幼保健、老人保健、计划生育、计划免疫、健康教育等[8]。88.67%的医生曾因缺乏诊断、治疗技术转诊过病人,50.00%农村医生连最基本的诊断技术尚未能正确掌握,如测血压、看眼底等,无执业医师或助理医师资格证的人员分别达84.18%、75.66%[9]。这说明有必要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同时也提示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教育中加强对学生临床诊疗技术水平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至关重要,教学改革应结合国家医师资格考纲。
2构建器官系统课程体系及课程开发与教材编写
2.1构建器官系统课程体系
本校在借鉴国内外器官系统教学改革经验基础上,通过对基层医生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调查分析,并结合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归纳出学生需要掌握的医学综合知识和实践技能。建立了以人体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体系:职业素质课程(军事理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体育、职业指导、形式与政策);基础课程(医学基础、病原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基础、药理学总论);器官系统课程(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运动系统疾病、神经精神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基本操作技能课程(手术基本技能、诊疗护理技术、急救技术、全科医师应诊技术、实用康复技术、实用中医技术、妇幼保健技术等);职业发展能力课程(遗传与优生、传染病、性病与皮肤病、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卫生法规、人际沟通、医学生人文修养、文献检索)。把医学人文素质培养、器官系统为主线的专业教育、临床技能训练为重点贯穿于3年教学中。
2.2院校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及教材编写
组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教师及附属医院行业专家,以系统性、知识性、实用性为原则,整合、重建教学内容,制定器官系统课程标准及教学计划。编写器官系统疾病教材8本,即呼吸、消化、循环、内分泌、泌尿生殖、血液、神经精神、运动系统疾病诊疗技术,并由重庆医科大学和第三军医大学呼吸、消化、血液、神经、泌尿等专业的教授审定。分别由中国科学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出版发行。自编教材克服了传统教材理论性过强、知识面过于宽泛,内容过于庞杂的弊病,以够用、实用为出发点,并增加病例分析、临床问题导入、知识链接等内容,体现教材特色。
3器官系统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3.1强化组织保障能力
学校成立了器官系统教学模式改革领导小组,负责对教改工作的全面实施,在政策、管理、经费和后勤保障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下设专家工作组:负责器官系统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方案审定,师资队伍建设,器官系统教材的审定;每2周进行教学总结,及时对各系统教学内容进行研讨和调整。教学管理协调组:负责协调基础医学教研室和临床医学教研室的关系,下达教学任务,编排课表、教学进度表,以及组织教学检查、考试等,确保教改工作的稳定有序运行。
3.2组建院校合作、专兼结合、跨专业、跨学科的课程组
器官系统课程模式对教师自身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前我们老师是从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习过来的,授课过程中基本上是从本学科的角度出发,讲好本学科知识,很少注意研究与本学科知识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及其相互联系。现在要以器官系统的课程来授课,教师本身就有很多的不适应。器官系统课程教学团队由10~14名成员组成,医院的行业专家5~7名,涉及专业包含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检验科等。学校专任教师5~7名,涉及学科包含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主讲教师选拔师德高尚、治学严谨;执教能力强,教学效果好,从事临床和教学多年的高年资教师担任。3.3实施器官系统教学方式教学安排上,把某一器官系统的解剖、生理、病理、病生、药理、诊断、治疗及其疾病预防在一个学期讲完。例如,在消化系统讲“胃”这一器官时,先介绍胃的形态结构,接着是它的生理、病理,然后就是胃的常见疾病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使学生对胃从正常到异常再到用药有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10],减少重复,避免遗忘,印象深刻[11]。
3.4改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导入、临床问题导入,作为加强基础与临床联系的切入点。教学场地多样化,在“课堂里设病区,病区中开课堂”,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加强实践教学,减少理论课,学生进校后以实验、实训、见习3个环节反复交替,每周集中安排半天时间在医院见习,进行床旁教学,在真实的医疗环境中感受医生的工作及责任、医患沟通的重要性;这既是医学知识的学习,也是医德品质和医生素质的培养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动机[12]。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提高临床思维能力[13]。
3.5调整考核内容
器官系统8门课程参照医师资格医学综合考试大纲,考核基础医学综合(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和临床医学综合知识,题型采用A型和B型题,按照各学科在总论和各论中所占的学时数分配比例命题组卷,如消化系统,成绩按百分制考量,解剖学占8%、生理学占10%、病理学占12%、药理学占16%,疾病占54%;操作技能课程,基础知识50%,操作占50%。新的考核内容突出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了医学整体观和临床思维[14]。
3.6调整实习科室轮转
为实现实习科室与器官系统课程延续,达到有效的对接,第3年临床实习安排在三甲医院,实习时间共36周,必修科室32周:消化8周(消化内科、普外科)、呼吸8周(呼吸内科、胸外科)、循环4周(心血管内科)、泌尿生殖8周(泌尿外科、妇产科)、儿科4周;选修科室4周:急诊、血液、内分泌、神内、脑外、骨科。
3.7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提高学习兴趣
阶段性教学反馈信息表明,教师逐步适应了器官系统课程教学,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教学效果明显提高。通过2012级器官系统教学的学生与传统教学的学生在学习态度、专业热爱程度进行比较,主动学习、学习兴趣及课程兴趣优于普通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校临床医学专业器官系统教学模式是一个创新、探索的过程,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遵循,从观念到实践都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因此,在改革实践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比较落后,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较多,教学难度较大[15]。但改革的方案本身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只要针对问题,根据其产生原因,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就能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高分飞,陈海波,石刚刚,等.系统整合课程体系改革实践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103-104.
[2]王俊林,冯修猛,张春芳,等.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刍议[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4):673-676.
[3]马建辉,冯友梅.构建以器官系统为基础课程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杂,2011,31(4):193-195.
[4]舒放,郭伟.改革传统医学教育模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9):145-148.
[5]杨美玲,哈学军,梁金香,等.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9):7-8.
[6]乔文达.论医学教育中的教学模式创新[J].继续医学教育,2010,24(4)23-26.
[7]张金波,周秀芳,李晓蕾.“以器官系统为中心课程体系改革”在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中的作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0):61-62.
[8]何坪,姚安贵,邓宇,等.重庆市社区医生在职培训的需求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4):421-424.
[9]张冬青,何坪,邓宇.农村医生岗位职业能力调查分析[J].重庆医学,2014,43(23):3048-3054.
[10]曾静,卿平,左川,等.临床医学专业系统整合课程改革初探[J].中国询证医学杂志,2013,13(5):548-552.
[11]高音,姚丽杰,张舂晶.浅谈对“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认识[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12(15):105.
[12]卢王英,刘晓静,季晓辉,等.医学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26-27.
[13]耿景海,文民刚,周增桓,等.医学教育改革热点及发展趋势[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2,29(4):86-89.
[14]李红玉,卢祖洵.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教学模式在高等护理教育中的实践研究与评价[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8,28(2):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