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校教师培养制度

学校教师培养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校教师培养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学校教师培养制度

学校教师培养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职业能力;英语教学;教学模式

职业高中英语是职业高中学校中的主要学科之一,是职业高中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所需、是时代所需。然而职业高中英语教学却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只有通过改善英语教学模式,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增加职业高中英语的发展潜力和活力,更好地发挥英语教学的作用,为社会输送更多人才,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一、职业高中英语的现状分析及其发展的必要性

1.职业高中英语的教学现状

职业高中学生学习英语,就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方便在以后的工作中使用,不懂英语,很难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甚至国际中立足。但是,目前情况下,职业高中英语教学的发展状况并不乐观,存在一系列问题。首先,职业高中英语教学与其他学科一样,不能准确地定位教学目标,将教学重点放于应试,只为学生取得高分而服务;根本就不注重对学生的职业能力教育,这就严重背离了职业高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导致学生学不能致用。其次,职业高中英语的教学内容缺乏职业性。职业高中学校是培养专职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学校,英语教学也要根据职业需要,培养掌握职业英语的人才。目前,职业高中英语教学仍采用普通的英语教材,缺乏职业性,以致很多专业的学生不能学到专业的英语知识。再次,职业高中英语教学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缺乏创新性。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职业高中英语教学一直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跟不上时展的潮流,这就导致了教学质量低、学生厌学、英语水平低的状况出现。最后,职业高中英语教师的观念落后,创新意识不强,缺少外出培训的机会,不了解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趋势,视野狭窄,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发展。

2.职业高中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明确职业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职业高中英语教学模式亟须改革创新。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尤其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给予学生更好的工作保障以及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职业高中英语教学必须明确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所需,革新传统的教学模式。

二、基于职业能力培养革新职业高中英语教学模式

如何基于职业能力培养,革新职业高中英语教学模式,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针对上文提出的职业高中英语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笔者通过全方位仔细研究,结合中外一些相关理论以及经验教训,提出一些具体策略。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教学目标,革新教学方法

职业高中英语教师要明确开展英语教学是为了满足学生将来的工作需要。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夯实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为学生创造锻炼机会,针对学生的专业加强实践训练,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使学生学到毕生有用的东西,实现英语为学生发展服务、为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教学意义。将网络、教学软件和课堂有机结合,注重听说的同时,加大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培养应用英语能力的教学目标。

2.提高教学内容的职业性

职业高级中学是为培养专职性人才而服务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把专业能力的培养放在首要地位,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首先,职业高中英语教学要采用与学生专业有关的教材,多安排专业实践,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英语对以后职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更加喜爱学习英语。其次,职业高中学校要为学生建立完善的英语学习考核制度,最好采用口语和笔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以专业英语所涉及的知识为考试内容。教师通过考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针对学生的水平革新教学模式。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英语素养,为学生以后在社会立足打下基础。最后,职业高级中学还应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英语学习资料,方便开阔学生眼界,获取更多的英语知识。

3.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是教育事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的素质对于学校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发展进步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职业高级中学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至关重要。当前,职业高中学校的英语教师虽然是英语专业毕业,但对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并不是很了解,实践经验也不丰富,而且对职业高中英语的发展趋向、社会发展潮流也几乎一无所知。因此,职业高中学校要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知识的英语教师,而且要不断提升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学校还应为英语教师提供一些教育发展趋势方面的信息,多为教师提供专业学习的机会,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教师的专业英语水平提高了,便能将专业知识很好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提高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很好地承担起作为英语老师的责任。

英语教学是职业高中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越来越需要具有专门英语知识的人才,为了满足社会需求,让学生掌握一门对其职业生涯极为重要的技能,教师要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努力提高自身英语素质,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在本文中略表浅见,希望能够为教育事业作出些许贡献。

学校教师培养制度范文第2篇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运用祖国文字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陶冶自己的情操,从而丰富自己的思想,加深自己对身边事物的情感,使自己的情怀得到一定的释放,最后拥有无限的正能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有政治教学突出、道德说教明显、情感灌输太多、价值引导不正确。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现代教育环境的影响、教师本身的素质问题、教师的价值观的问题,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本身的特点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本身的特点有两方面,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只是体验性的目标,且实现这一目标的周期较长。

二、小学语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目标的实现策略

1.摒弃教育功利,完成教学理念的多元化

(1)了解知识的内涵,关注情感的体验。语文教学让学生和家长了解到知识不仅可以改变命运,还在无形中丰富了我们的情感和对世界的认知以及对自身思想的熏陶。因此,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在社会现实中得到了体现,也告诫了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不能只专注于学生的成绩、考核和升学率,而应该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出贡献,帮助他们追求全面发展和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明确情感周期,完善人生追求。家长和老师的攀比心理促使学生按照家长和老师的安排在机械性地学习。这导致很多学生思想过于偏激和内向,扭曲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目标。

2.关注情感发展特点,展开针对性的教学

(1)将语言形式与学生的情感相结合。将学生的情感与语言文字相结合来完成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培养。在文字中传达的情感可以感染学生自己的情感,进而发掘到自己的情感所在。如古代诗词描述的美景有时需要学生自己去想象,扩大想象空间。学生还可以自己利用文学著作中的经典语句,以作为对自己情感的释放或鼓励。

(2)关注学生意志在学习中的作用。语文课堂教育40分钟,学生能否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掌握自己该学的内容,教师能否合理地引导学生运用课堂时间,主要在于对学生意志力的培养。

3.正视课堂中的价值冲突,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

现代信息时代的冲击使学生的活动范围逐渐扩大。课本教学模式引起了学生的质疑,因此需要教师在课堂时间进行正确引导。课本中西门豹人物的塑造,有的学生认为西门豹机智勇猛,有的认为西门豹除暴安良。当然,教师给予了肯定。然而有的学生认为西门豹残忍冷血,老师也给予了肯定,因为西门豹处理问题的手段是过于残忍了。充分说明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不可替代性。

4.重视教师的情意发展,提高教师的情意教学水平

学校教师培养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职业学校 “双师型”教师 激励机制 研究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职业学校竞争越来越激烈,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率,培养出受用人单位青睐的实用性技能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离不开培养一支既有本专业相适应的理论基础和教学经验,又具有相应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如何才能培养建设一支与学校办学层次相适应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呢?就需要各职业学校做好“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建设,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从机制上提供有力保障。笔者通过对某省30多家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建设情况的调查研究,发现职业学校在“双师型”教师队伍激励机制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引起重视,将严重影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1 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建设现状调查

为了更好地了解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建设情况,笔者到某省30多所职业学校做了问卷调查。此次调查问卷旨在搜集当前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并作为“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建立和完善的重要参考依据。

调查过程:调查对象为各职业学校人事部门的干部,共发放调查问卷35份,回收问卷30份,回收率为85.7%。其中,高职院校 20 所,中专或技工学校10所。调查形式以问卷形式进行,辅以访谈。

调查内容主要从五个方面开展:(1)关于“双师型”教师如何认定的问题;(2)关于学校是否出台“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专门文件的问题;(3)关于“双师型”教师和普通教师在待遇方面是否有不同的问题;(4)关于“双师型”教师在工作热情和工作效果方面是否比普通教师高的问题;(5)关于学校领导对“双师型”教师培养是否重视,以及需要加强哪些激励机制的完善和建设的问题。

2 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某省30所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建设情况的调查来看,当前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激励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2.1 关于何谓“双师型”教师界定不清晰

究竟什么样的教师才能称为“双师型”教师,通过调查数据来看,不同的学校认定标准不一样,有的学校认为有教师系列的专业技术职称,并同时拥有该专业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就可以认定为“双师型”教师,有的学校认为有教师系列的专业技术职称,同时拥有本专业技术职称就可以认定为“双师型”教师,还有的学校认为既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又具备实践教学的素质就可以认定为“双师型”教师,以及有的学校认为既具备教师系列的专业技术职称,又具备任何一种其他专业的职业资格证或专业技术职称就可以认定为“双师型”教师。如果何谓“双师型”教师本身界定不清晰,就会导致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标准不具体,直接影响到“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成长,最终影响到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2.2 “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建设缺乏

针对“双师型”教师在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方面是否比普通教师高的问题, 24所学校选择差不多,没有什么区别。关于“双师型”教师工作效果比一般教师高的问题,16所学校选择差不多。这些统计数据说明当前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果都不是很高,没有发挥出“双师型”教师应有的价值和作用,究其原因,与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建设缺乏有很大的关系。针对“双师型”教师工作效果不高的原因进行调查,主要原因是认为个人发展平台低,职务晋升没有和工作效果挂钩,其次是认为待遇太低,没有激励作用,以及认为工作效果好坏,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在关于学校是否出台“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专门文件的问题的调查中,12所学校选择答案是“没有”;关于“双师型”教师和普通教师在待遇方面是否有不同的问题调查中,18所学校选择“没有任何待遇差异”。通过以上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湖南省职业学校在“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建设方面非常缺乏,这也是直接导致为什么“双师型”教师没有发挥其应有作用的重要原因。

2.3 领导对“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建设重视不够

关于学校领导对“双师型”教师的建设和培养是否重视的问题,只有8所学校选择非常重视,还有22所学校选择一般。如果学校领导对“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不重视,就很难出台有效的激励机制。只有营造一种重视“双师型”教师的校园文化,建立相匹配的绩效考评制度,体现优质优酬的薪酬制度,建立具有长效机制的培养制度,才能为“双师型”教师的成长提供制度上的保障,而这些激励制度的出台都离不开学校领导层的重视和大力支持。

3 加强“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1)营造领导高度重视,同仁高度尊重的校园氛围。“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使用都离不开领导的高度重视,只有领导重视了,才能出台与之相匹配的各类激励机制,才能满足“双师型”教师精神和物质上的鼓励。同仁的高度尊重也是营造一种良好的校园环境,让“双师型”教师感受到在这个组织中只要自己有真才实干就能赢得大家的尊重,从而促进“双师型”教师的成长。学校可以通过校报、宣传窗、校园网等媒介定期报道“双师型”教师的典型个人和典型事例,加强宣传力度。

(2)建立完善的岗位任职资格准入制度。当前很多学校对何谓“双师型”教师界定不清楚,这就直接导致“双师型”教师培养失去了方向性。只要让广大的教师知道要成为“双师型”教师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就可以指导他们平时做好相关准备,创造条件成为“双师型”教师,这样学校人才发展就有很大的潜能,也可以引导学校创建一种学习型氛围。也因为“双师型”教师有门槛,有标准,有条件,为“双师型”教师在学校与普通教师享受不一样的政治和物质待遇提供了执行依据。也可以通过人才选拔机制,定期送“双师型”教师外出培训,让“双师型” 教师能感受到组织对自己的培养和重视,从而增强他们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3)建立公平、公正、客观的绩效考核系统。通过和很多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进行交流,问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普通教师有什么区别时?很多教师都回答没什么区别,究其原因就是在学校做得多和做得少没什么差异,因为一般学校衡量教师工作绩效主要是用教学课时多少和学生评价好坏作为主要依据。对于“双师型”教师并没有特别的要求,也没有特别考核指标,从考核标准和指标上就没有和一个普通老师进行区别,久而久之“双师型”教师在这样的绩效考核系统下与就把自己混同一个普通教师,没有体现“双师型”教师在科研教改和实践技能培训方面的优势。因此要充分调动“双师型”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各职业学校在教师绩效考核系统建设方面必须体现公平、公正和客观,不同人员类别衡量的指标和标准就是不一样,并把教师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和晋升的重要依据,创建一种公平竞争的晋升规定。

(4)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分配制度。俗话说:“不患寡而患不均”,在广大职工心中最怕就是待遇不公平,这将严重影响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当前事业单位正在实行绩效工资制度改革,职业学校应该借国家政策性改革这股东风,破除传统的固定用人制度,确立新型的合同用人制度;破出传统的身份管理制度,确立新型的岗位管理制度;破除传统的平均分配制度,确立新型的业绩分配制度。明确“双师型”教师的岗位职责和岗位待遇,逐步建立重实绩、重贡献、自主灵活并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的分配制度。只有让“双师型”教师切切实实感受到在组织中只要自己付出多、有价值就能获得相应的报酬,才能真正为调动“双师型”教师工作积极性,建立长效激励机制。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有了较快的发展,办学规模和办学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目前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现状与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还很不适应,存在着许多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职业院校要想留住“双师型”教师,必须要建立岗位任职资格制度、公平公正的考核晋升制度、科学并富有竞争力的薪酬制度等一系列激励机制,满足“双师型”教师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从而为留住“双师型”教师做好制度上的保障。

本文系作者课题研究成果,该课题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研究》,课题编号:XJKO11CZJ060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学校教师培养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管理效率;管理办法;有效途径

学生是学校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农村小学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对学生的管理。要提高农村小学的管理效率,促进农村小学健康发展,不能单一地从学校入手,应该结合学校、学生、家长、社会等多方面的力量,全面提高农村小学管理效率。

一、重视师资力量建设

一个学校的师资力量是学校发展的关键,然而农村小学师资力量相对较弱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校的发展。由于教师资源短缺,部分农村小学一个老师要同时教授不同的课程,教师没有足够的精力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管理水平。所以要提高农村小学管理效率,就要不断地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所以学校要重视师德师风的建设。作为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在教育学生的同时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学校在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时,要注重教师队伍建设,规范教师行为,从而推进学校的管理工作。

二、教师应加强与家长交流

要提高农村小学管理效率,不能只是单一地从学校入手。教师应该与家庭联合起来,加强与学生家长沟通。通过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状况,更可以听取家长对学校管理的建议,从而根据家长的建议,对学校需要改进的方面进行总结,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加强学校的管理工作,提高农村小学管理效率。

所以,学校可以通过建立长期的家校沟通制度的方式,加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开展家长会,家长会不仅可以使家长详细了解学生情况,还可以使家长了解学校的管理制度,以便辅助学校开展管理工作。尤其是农村小学会存在一部分留守儿童,对于留守儿童的管理,教师更应该多与家长沟通,以便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态度。教师和家长是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家长和教师的有机结合,可以使学生管理工作更容易开展,进而提高农村小学的管理效率。

三、建立学生自主管理制度

要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不仅要依靠学校和老师的管理,更要让学生参与进来。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明确自身对学校管理的重要性。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使学生在学校管理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文化墙,将文化墙按不同板块分配给不同年级的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年级特点,设计自己喜欢的校园标语。这些学生自己设计的标语,可以对学生起到有效约束作用,规范学生的行为,进而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

教师在进行学校管理工作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建立学生自主管理制度,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干部的培养,培养一支执行力较强的学生干部队伍。学生干部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开展管理工作,还可以辅助教师开展管理工作,从而推进学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健全学校管理制度

目前,大多数农村学校存在着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学校的管理制度,是规范学校师生的重要参考,也是学校问题的解决办法。所以,要提高农村小学管理效率,就要不断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并且,学校的管理制度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根据不同时期学生的特点,丰富制度,避免管理制度单一的问题,使学校的管理制度更符合学校的发展,真正发挥制度本身的作用。

奖惩制度是学校管理制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也是与学生关系较为密切的一项制度。学校应该充分发挥奖惩制度的管理作用,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要给予奖励,受到奖励的学生会再接再厉,做得更好,其他学生也会努力向他们看齐。对于犯错误的学生也要进行相应的合理的处罚,警告本人的同时也会对其他学生起到警告作用。并且这种奖惩制度不仅仅针对学生,对于教师也要实施奖惩制度。对于对学校管理工作有贡献的教师要给予合理的奖励,激励教师继续努力,双管齐下,有效提高农村小学管理效率。

农村小学的管理效率是影响农村小学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发展农村小学的关键。当前农村小学在管理上面临着很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立足于学校的现状,应用符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实际的解决办法。通过完善学校制度、加强师资力量建设、为学生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等方式,提高农村小学管理效率,促进农村小学发展。

学校教师培养制度范文第5篇

我校是一所初级中学,在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始终突出质量为本、管理立校方针,不断创新学校内部管理机制,尤其在学校制度管理上,坚持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发展。

一、激励约束——学校制度管理的意义重大

学校的管理离不开制度,要加强学校制度管理,而首要的是正确认识以激励和约束为主的学校制度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1.学校制度管理是建立正常学习和工作秩序的基本保证。

学校要把每一个成员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发挥并最优化地组织起来,就必须有一整套规章制度,使学校一切工作和所有师生员工有章可循、有矩可蹈。我们学校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积淀了一系列这样的制度,如目标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考核评价制度、分配奖励制度、教育科研制度、师资队伍建设制度、学生管理制度、行政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后勤保障制度等等。实践证明,学校制度的完善和有效实施,形成了良好的运行秩序,有效地奠定了其他学校工作的基础。

2.学校制度管理是调动师生员工积极性的有效途径。

只有每一位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都得到了充分发挥,并形成了一种集体教育力量时,学校办学效益才能提高。我们在管理中建立起了符合教育规律、符合现代管理理念的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使全体师生员工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和应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以及对整个学校工作具有什么意义和作用。这样,就能把全校师生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成为推动学校工作不断前进的巨大动力。

3.学校制度管理是形成优良校园文化的基础。

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是办好学校的重要条件,也是学校特色的重要标志。学校制度管理要求师生员工按章办事,行为有所规范,并在日积月累、反复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和优良的学习、工作习惯,促进制度文明,进而形成一种独特的校园文化,在有形无形间奠定学校发展的深厚底蕴。

二、全面协调——构建学校制度管理体系

学校是个多种教育因素集成的复合体,制度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在建立和实施制度时,应该以系统论为支撑,形成制度管理体系。多年来,我们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结构与功能的正确关系,在学校行政管理、教育教学、后勤保障等各领域建立了全面、系统、协调的制度管理体系,有效地提高了学校管理效益和教育质量。

1.以质量为核心,形成和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制度。

制度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校管理效益和教育质量,我们以实施学校全面质量管理为核心,实施和完善全面、协调的学校质量管理制度。在学校质量管理的点、线、面上,从学校规划策略、发展目标确立、工作计划制定、考评督办检查以及奖励惩罚等都形成了一整套系统、全面、协调的管理制度,建立了“全员、全面、全过程”的“三全”管理机制,使学校制度管理在一个完备的系统中良性运行。

2.以发展为目标,形成教师专业化发展制度。

在队伍建设上,我们形成了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目标、 以校本培训为依托的制度化机制,着重建设三个队伍:建立“新教师帮教制度”,培养新教师尽快成为合格的教师;建立“骨干教师培养制度”,培养教学拔尖人才;建立“名教师选拔制度”,培养教育能手。三个专业化制度是教师成长和发展的阶梯,使不同年龄段的每位教师都能找到自己的坐标,都有实现自我和超越自我的机会,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和教师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3.以激励为导向,形成和实施教职工奖励分配制度。

在分配机制上向初三年级倾斜,设立和不断完善“教学质量”奖,以中考培养质量确定不同的奖励标准,拉开差距,好的重奖,不好的不奖甚至罚,有效地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同时,我们形成了学校先、优、模评选奖励制度,每年评选“优秀班主任”、“教学能手”、“教科研先进个人”、“服务育人先进个人”,学校进行通报嘉奖,充分发挥了奖励机制的导向激励作用。

4.以校本为基础,形成校本教研制度。

我校的科研工作遵循“以改革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以课题研究为形式”的指导思想,建立了立足校本的教育科研制度。学校制定了包括理论学习、新课程研修、课题研究、考核评价等一系列教育科研制度。尤其是校本研修逐步走向制度化,以学科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每个学科教研组每周活动一次,备课组每周活动一次,有效推动了校本教研的进行。

5.以成长为指引,形成和实施学生教育制度。

我们按照制度管理要求,不断加强德育工作,注重德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逐步形成了学生的文明行为养成和守纪教育、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拓展学生个性发展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育等各项德育制度;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建立了每年举办“艺术活动”、“春秋季体育运动会”等大型文体活动制度,每周的升旗仪式、国旗下演讲等活动都纳入了制度化管理,使德育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有声有色。

6.以规范为坐标,形成和实施教学管理制度。

在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上,我们按照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试、评价等教学环节,制定了“教学常规检查制度”和“教师业务考评制度”,使教师在每个教学环节都遵循必要的规程,促进整个教学环节始终在一个良性轨道运行,保障了学校常规教学秩序。

三、以人为本——实现学校制度管理的与时俱进

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促进人的发展,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这应该成为今天学校制度管理改革与创新的基本走向。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学校教育走向人本和建立校本管理、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理念的深入,传统的学校制度管理应在内涵、方法、途径的不断改革和创新中赋以新的内涵。 我们在近年的实践中,力图建立“以人为本”的制度管理,突破传统制度清规戒律式的规范功能,让制度管理与时俱进,赋予制度管理以人性化、人文性,最终达到“发展人”的目的,从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新课程的改革,在诸多领域推动着学校管理的内在变化,学校制度管理也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而改变。在课程管理上,我们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建立了新课程上课制度、综合实践课程推进制度、以校为本的科研制度、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生教育管理制度等,为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做好了制度上的铺垫。此外,在教学制度的改革上,我们改变了过去一些与新课程不适应的旧有制度,着重建立了提高教师专业化素质制度、教师角色转变制度、改变学生学习方法制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制度、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制度等等。

我们尝试了教学质量评价制度上的创新。对教学质量和教师的评价,多数学校往往仅以高中升学率来评价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成绩。其弊端在于与素质教育的内涵相背,使学校无法摆脱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纠缠,也难以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工作成果。但作为衡量办学成果的重要标尺,教学质量又不能不评价。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的课程改革精神,我们进行了教学质量评价制度的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