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媒体运营和前景

新媒体运营和前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媒体运营和前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媒体运营和前景

新媒体运营和前景范文第1篇

关键词:IMS技术;电力系统;应用前景;探究分析

0 引言

目前电力通信行业在电力企业的支持下发展速度较快,其业务发展趋势日渐多样化。随着目前的多媒体业务的不断涌现,通信行业提出了采用分组域来进行高速数据承载以及应用基于IP系统进行业务控制的IP多媒体子系统处理平台。IMS技术作为最早由国际组织第三代合作计划中,相对较早提出的有关技术而启动的R5规范中的一项内容,它为电力系统提供了一种能够独立在下层的承载网络系统,同时也建立起一个新的封堵的业务平台,进而结合开放的IP协议,来进行灵活化的管理。通过具有可控性的平台操作,使得运营商能够进一步地完善自身的工作,并且让企业能够利用会话发起一些协议,以便更为快捷、灵活地进行开发和管理业务[1]。

1 IMS技术的理论知识概述

1.1 IMS技术相关理论知识

IMS技术作为一种IP多媒体下的子系统,它可以用于支持新一代的IP分组业务,然后实现业务与传送之间的分离工作。同时,在完成独立控制、开放接口工作的前提下,支持通用移动性,并且能够进一步保障服务质量。在这种技术的当前发展背景之下,使用IMS技术能够让企业通过不同的终端体验到IMS技术的服务品质的提升,也能够让个人体验到有线与无线之间进行融合通信的立体效果。因此IMS技术为电信行业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商业盈利模式。这种模式不仅能够扩大信息行业在电信领域之中的市场竞争空间,同时也能够促进信息行业自身的有利发展[2]。

1.2 IMS技术的技术构造原理与功能设计

IMS技术由IMS核心控制、应用层以及接入层等部分组成。IMS技术的组成部分中的功能有所不同,在应用层面的考虑中,一方面需要为用户提供完善的多媒体业务,另一方面也要将其独立在网络的接入层,以此保证业务具备基本的开发独立性。用户能够通过GPRS、WLAN、CDMA、ADSL等接入业务网内,不过这些需要建立在IMS的控制核心层面正常运行的基础之上。在进行互联互通时,运用IMS技术能够基于网关的互通,令SGW、MGW以及MGCF等网元进行共同的协议制定工作。总体而言,通过MS漫游,进一步学会控制网络资源,进而通过结合GGSN漫游方式,以此减少有IMS技术有关的应用方面的限制性,并为回到家乡的CSCF提供服务。

2 IMS技术在电力系统通信业务中的应用情况

目前通信技术之中IMS技术基本成熟,通过在电力系统中广泛运用该项技术,各个通信增值业务因此也得到了相应地应用。通过这些客户端为公众服务,同时也有利于手机多媒体增值业务的发展。自从通信行业面向公众客户推出了Vo IP的第二线业务,目前已经能够综合固话与网络两方面的运营商,以及移动综合运营商进行综合业务办理活动。对于IMS技术的应用前景,大多数的运营商广泛地关注在其对于传统的PSTN技术之间的退网替换方面。

3 IMS技术在电力系统通信业务中的应用前景

3.1 IMS的技术优势

IMS技术与软交换技术都属于NGN技术,不过是NGN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的一种变种服务。在这之中,软交换技术是用于实现网络演进以及分组网络升级技术的核心平台技术之一。它与IMS技术之间在技术定位以及系统结构方面均有较大不同。软交换技术针对PSTN技术中的PES业务,在进行长途汇接方面拥有较为成熟的应用经验,而IMS技术则多关注在多媒体的业务提供,信息文本以及网络内容等功能的交流方面,IMS技术能够在移动增值业务领域获得更大的应用优势和经济价值[3]。

3.2 电力系统主营业务与IMS技术之间的协调

电力系统能够维持自身的稳定运行状态,离不开通信系统、调度自动化以及稳定安全控制三方面的支持。其中通信系统要实现电网的自动化控制需要将更多的电力系统主营业务融入其中,如语音、数据、视频等多媒体的传输,专线网、调度行政电话交换网等的三网并行现象,在实现这些技术的网络维护时,需要利用IMS技术进行协调。IMS技术一方面能够为电力系统提供更多的业务可能性,在另一方面,该技术也能够用于解决电力系统交换网络在进行数据语音视频业务过程中,出现的新的兼容升级需求等问题,并直接实现扩容。

3.3 IMS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在电力系统中,我国各大企业领导首先应当特别关注电力信息化技术以及电力信息网络建设方面,进而对移动办公的可行性展开分析,使之能够更加高效安全、方便快捷地为消费者服务,并以此突破时空界限,进而实现无间断的适时办公,针对电力数据中产生的业务需求进行系统业务的拓展。其中如移动存储、打印以及互信等这些业务需求,需要在IMS技术的应用平台上进行具有广阔性的多样化的操作,利用电网数据网络对我国一些偏远地区进行多媒体业务传输工作,不过这些需要基于电力系统的支持。此外,IMS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也会在电网营销、安全运营以及电力负荷控制等多方面的业务领域中进行应用,其发展前景较为广泛。

4 结语

电力系统的发展渐渐进入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其中电力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也在得到不断地提高。对比在移动双向实时的多媒体业务一块的变化,电力系统的发展对于网络移动性的需求也日渐加大。因此,全IP时代的带来,不仅为移动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同时也为电力系统的升级带来了便利之处。基于移动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本文分析探讨了以IMS技术为核心的移动多媒体技术在电力系统之中的应用前景,以求IMS技术能够在电力系统中得到更为深入的发展。

参考文献:

新媒体运营和前景范文第2篇

随着民航发展的深入,航空媒体渠道资源不断拓展,航空媒体发展进入积累期。液晶屏技术、数字技术等的发展不断丰富广告推广的承载平台和表现形式,同时,航空新媒体运营商开始对媒体资源进行大规模的整合。技术和运营模式的创新促使中国航空媒体进入到航空新媒体的发展阶段,并进入到高速增长的状态。2005年,航美传媒第一次将电视这种媒体形式引入到机场环境当中,从而使得机场媒体形式开始向数字化转换。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成为户外媒体另一发展趋势,户外媒体将逐步从早期OOH(out of home)发展到IOOH(intelligent out of home)。在市内及办公场,品质人群接触多的媒体包括电视、电脑、手机三屏,但出差、出行时,接触更多的是包括机场及加油站屏幕在内的第四屏——户外LED屏,而数字化、智能化媒体成为打动消费者的关键。

2006年以后,资本开始关注中国新媒体的发展,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给予了肯定,这段期间,航空新媒体运营商由于航空领域的媒介价值,以及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和运营能力,而纷纷受到资本的青睐。一时间,航空媒体运营商们陆续成功融资。航美传媒更是由于其自身的突出表现,成为第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航空媒体运营商。近几年来随着随着中国经济增长,中国品质人群数量持续增长,品质人群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大部分有车有房、商旅及自驾游是他们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因此,基于品质人群推广的机场、加油站媒体也逐渐成为企业主竞相追捧的重点。企业主越来越注重航空媒体的发展,把更多的目光转向精准化的媒体广告投放,以便节省推广预算、提高传播效率。企业主投放呈现一种“体系化”+“精准化”的趋势,基于目标人群、品牌定位综合运用多种媒体形式,以实现品牌知名度提升、差异化认知建立;通过多个媒体接触点MOT(关键时刻)的整合,最终打动消费者。在机场数码媒体方面,航美传媒凭借不断创新的媒体技术和高效的运营能力,开创性地建立了遍布中国各主要城市机场的航空电视及数码刷屏系统,实现了航空数码媒体的网络化覆盖。

为了适应更多企业主的需求,以航美为首的航空传媒产品具备多元化特征,包含了机场电视广告、机载电视广告、主动收视数码刷屏广告。在未来数字化时展中,航空媒体能否充分利用多元化的广告载体,抓住消费者的心理,将广告精准投放,使广告传播效益最大化,不仅仅是航美需要思考的问题,更多的企业和户外媒体公司都需要重视并抓住这股新的浪潮,不断变革,让中国的户外广告行业得以良好的发展。

新媒体运营和前景范文第3篇

关键词:播客; 移动播客; WAP; 产业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18-31587-02

The Research of Mobile Podcasting's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ization Mode

YE Ya-fang

(Information Engineer College of Guangdong Lingnan Polytechnic Institute, Guangzhou 510663, China)

Abstract: Mobile podcasting is integration of the Interne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s, and one of the channels of information pulish,business information and product sales. Based on the large customer group of telecommunication operators, it is the Convenient for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and sales. Mobile podcasting is the important direction

of podcasting industry cross-media operation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value-added services, and has huge potential for development.

key words: podcast; mobile podcasting; 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 Industrialization Mode

1 引言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移动性已经融入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手机作为移动工具的代表,已不再单单是通讯工具,它同时担当起了“第五媒体”的重任。

当博客风正劲时,播客之风也渐渐地刮起来。播客是英文Podcast的英译,它由苹果公司的播放器iPod和Broadcast(广播)合成,其指的是一种在互联网上文件并允许用户订阅以自动接收音视频的文件为主的传播方式。他实现了从文字传播向音频、视频传播的转化,增加了内容的丰富性和娱乐性的成分,同时播客还满足了人们自我表达、张扬个性的需求,加强了媒介汇流与互动。由于其使用人群大、实现简单快捷、内容丰富等特点,播客将逐渐从业余走向专业、从免费走向收费,或免费与收费播客共存。

而移动播客作为播客在手机上的传播的一种新兴的传播方式,整合了手机和播客传播的优势,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它未来的发展前景究竟怎样?是否会引起无线网络的一场革命?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

2 个性突出的传播优势

移动播客是一种新兴的、在手机上应用的网络传播工具,它支持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种格式数据的传播,它强调以人为中心的草根性,追求个性自我展现、和创造的自由化,将少数人使用的专业性强的东西转化为大众化的非专业化的东西,使其具有强劲的发展势头,以极快的速度在全球广泛流行。

移动播客是以手机为制作、接收和播客节目的载体,利用无线网络接收和播客信息的一种新型跨媒体传播方式。它整和了手机和播客传播的优势,充分强调移动播客随时随地的特点。移动播客和IT领域的播客相比也就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2.1 便携性更强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的流动性增强,移动便携媒体将具有绝对的发展优势。移动播客以手机为载体,方便携带,播客的内容和接收不受时间、地点等限制,可以做到内容和接收的实时性。一般的播客主要依靠电脑、摄像头(机)、数码相机、录音设备和一些编辑软件,播客内容的制作和等受到限制。

2.2 门槛更低

目前,市场的绝大多数手机都支持拍摄和录音功能,并且界面很直观,每个手机用户只需利用手机就可以摄录、编辑、、下载和播放等所有操作,不需要利用更为复杂的编辑软件,操作更加简化,难度更小,大部分人都能操作。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也在朝着更加多功能、人性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技术门槛会更低。

2.3 内容更具草根性

手机的成本相对于多媒体电脑的成本更低。价位一般在1000-3000左右,3G手机价位目前也只有2000左右。手机是目前人们最主要的通信工具。移动播客利用手机的录音和拍摄功能,即拍即发,自编自唱、自导自演,内容更加丰富,更具娱乐性和草根性。

2.4 播放载体更简单

一般播客需要有相应的播放软件才能打开和观看。移动播客只需要在自己的手机上就可以直接收听和观看。

3 稳定增长的发展背景

作为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的融合产物,移动播客其发展前景是建立在网络宽带和移动通讯市场的高速增长和高度融合的基础之上的。

全球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络市场飞速发展。根据信息产业部官方网站的消息,截至2007年4月,中国手机用户已达4.8亿,平均每三个人就拥有一部手机。截至2007年4月,中国互联网用户达到8千万户。如果中国互联网将以每年60%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中国互联网达到2.3亿。全球移动用户已达到23.47亿,3G用户超过2.4亿。移动播客市场拥有全球亿消费人群,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手机和互联用户猛增的同时,两大产业融合的趋势也更加明显。目前,手机终端是2.5G的移动终端。依据发展的情况看,3G手机的出货量将达到51.5%。智能手机的发展速度也非常的块。并且,无线应用协议Wap由1.0向2.0演进,移动网络也向新的阶段演进。根据易观国际和艾瑞市场咨询分别报告指出,中国WAP用户数在2003年只有900万,到2004年便增长了四倍多,达4600万户;随着2004年运营商政策的调整,2005年WAP用户数更是达到7200万户,而至2006年为止,这一数字已接近1.2亿。手机上网在中国发展不过3~4年,但已积累了超过1亿的无线互联网网民,其发展速度赶超上有线互联网十几年来才达到的用户规模。另外,随着3G网络的铺设完成、移动上网资费的下调和盈利模式的成熟,移动播客的市场规模迅速增长。

4 日渐完善的产业模式

任何一种产业的发展,必须具有一定的增长的产业价值。移动播客也是如此。它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在经营商进行延展,渗透到其他媒体类型或者媒体以外的产业。

4.1 制造产业

移动播客内容的生产一般是由个人、机构进行原创或者对传统媒体内容进行加工,手机制作播客必将带动多媒体手机和移动播客软件的发展,也为生产厂商、销售商提供了多媒体手机的新的营销策略。

4.2 销售产业

一般的移动播客系统都支持内容、播客下载、播客搜索、播客推荐、播客点播、播客排行榜等功能。移动运营商主要通过播客内容的上传、下载的移动资费和用户互传的移动通信费盈利。而播客内容服务提供商(机构和个人)可以通过播客点击率收入和增值业务收入分成盈利。

4.3 衍生品产业

移动播客属于数字娱乐产业,具有可以重复消费的特点。因此,它所产生的CD、VCD\DVD、书籍、点击高带来的广告、播客内容的改变等的衍生品产业也有相当大的市场。并且,移动播客内容也可以通过电视、电台等其他媒体播放,产生增值。

移动播客带来的许多新的理念和模式,在自身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趋势下,必将刺激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使得整个产业链不断完善,更好的良性发展。

5 强大的社会影响力

随着移动播客的发展,将颠覆整个信息传播的模式,不再是以权威的信息为中心,而是每一个手机使用者都将成为信息的者。移动播客的应用也让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生活的导演,并且能够将作品迅速的实现共享。社会生活也会因为移动播客的应用根据娱乐性,势必形成全民娱乐,将娱乐进行到底的趋势。

当然,移动播客实现了多重的传播效果,其影响非常大。对社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必须进一步加强法制意识、社会责任意识、诚信意识。政府必须加强管理,出台有关政策法规,打击违法违规的经营行为。经营者必须自律,应该认识到保护消费者,也是保护自己。

6 结束语

展望3G时代,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移动播客业务都是有着广阔的前景。移动播客产业的建立,不仅需要运营商和SP的通力合作,同时还需要相关政策的引导和保障。相信移动播客在中国市场上的发展前景一定是非常广阔的。

参考文献:

新媒体运营和前景范文第4篇

微博、微信差异渐显

同为炙手可热的社会化应用,微博、微信都已相当普及。调查显示,57%的用户同时使用微博和微信,只使用微信的用户比例略高于只使用微博的用户。但微信目前的发展速度更快,从使用年限看,使用1个月到2年的微信用户比例均高于微博(见图一),说明从2011年微信上线之后,其新增用户的数量和速度要高于微博。微信的使用频率同样显出优势,每天使用3次以上的用户比例,微信均高于微博;每天使用4次以上的重度用户,微信更是大大高于微博(见图二)。

虽然大部分用户会同时使用微博、微信,但这两类社交应用的用户仍存在明显差异:

在使用方式上,微博和微信用户虽然均以手机为主要使用终端,但微博用户的手机比例为80.7%,与高达95%以上的微信用户使用手机的比例相比低了不少。甚至对很多微信用户来说,他们都不清楚微信也可在PC机上使用。

正因微信天生打上了“手机伴侣”的标签,用户也更认为它适合随时随地使用。在家中和工作场所,微博和微信的使用比例不相上下。在交通工具、公共场所、户外、宿舍、教室等其它地点,微信的使用率要高于微博,说明微信随时随地使用(沟通、交流)的特性较强。微信用户时间更长,黏性更强。

在使用行为习惯上,两者看似相似,实际差异明显。微博用户更注重资讯获取、更喜欢浏览和传播、更强调分享和互动;微信用户则更注重圈子沟通、更喜欢聊天、更强调即时沟通。微博用户喜欢浏览和传播,他们图文/视频、分享/转发、留言回复、参与讨论/活动的比例均高于微信,说明微博用户更强调分享和互动方面的作用。用户第一次使用微博和微信的原因中,因为有价值资讯、海量信息而使用微博的用户比例大大高于微信。在喜爱的内容上,新闻、娱乐、科技类均排前3名。几乎所有内容的喜爱用户,微博均高于微信,说明微博资讯内容方面的功能和作用更吸引用户。微信用户更强调即时沟通,更喜欢聊天,更注重朋友圈子的影响和沟通。因为“周围的人都在用”而使用微信的用户比例接近40%,微信用户周围朋友也非常多(80%)的使用,比例都要大大高于微博用户。此外,微信用户用来聊天和沟通的比例也更高,其中与生活中亲近的人(家人/朋友/同学)的沟通(聊天)比例更是远高于微博。

作为新型人际关系传播的重要手段,微博与微信的发展也极大地借助着口碑的力量。互联网和周围的人推荐对微博和微信用户来说,都是最主要的了解途径,占比均较高。而周围的人推荐微信的比例高于微博,也说明微信更注重朋友圈子,口碑传播效果更好。

前景乐观,微信成长性更高

微博、微信影响力巨大,但商业模式与前景仍然充满各式猜想。这次研究也从用户关注的视角显示出这两类社会化媒体可能的盈利点及隐忧。

对微博、微信现有新功能的接受度,研究显示LBS推荐最受欢迎,智能化的推荐信息和广告将是社会化媒体未来可行的商业模式。根据用户的地理位置、兴趣、/转发内容推荐商家信息和广告,在微博和微信用户中可接受的比例分列前3位,显示出这类商业模式的乐观前景。设置硬广告位、与运营商合作推出套餐包则用户接受度较低,不适合作为将来的商业模式(见图三)。以运营商套餐包来说,用户主要担心计费标准由运营商说了算,实际如何计费消费者并不清楚,因此希望保持目前走流量费的模式。

如果对用户群体进一步细分,可以发现微博、微信的商业化接受度在不同用户群体中也存在差异。如对微信单独收费,经济承受力较强的70后的接受度也较高,70后表示“肯定不会再用”的比例低于80后和90后,而表示“肯定还会用”的比例高于80后和90后。女性用户对社会化媒体商业化的推力同样不容忽视。除微博的实时推荐外,其它类型的微博和微信推荐功能(LBS/地理位置推荐、微信的实时推荐、按兴趣推送广告)为女性用户接受的比例均高于男性。这表明,这类最具前景的商业模式未来也更能吸引女性用户。

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属于哪类用户,社会化媒体现有的商业化还难以如意。缔元信针对社会化媒体用户分群及因素的一项深访研究项目显示,接受根据兴趣推送广告者认为,现在推送的广告与其兴趣并不相符。大多数用户较为反感根据内容实时推荐商家信息。

从用户表现出来的倾向看,微信的成长性更强。一方面,微信未来被用户使用的时间更长。47.6%的微博和微信并用的用户未来将使用微信更长时间,而使用微博时间长于微信的用户只占29.6%。另一方面,微博向微信转化的几率较大。总体上,微博和微信用户的忠诚度较高,接近一半的用户使用时长在未来半年内选择“不变”。但有近30%的用户趋于使用微博更少,使用微信更多;这一比例高于使用微博更多而使用微信更少的用户比例(20.5%)。在选择“不变”的用户中,也有50%的人使用微信的时长大于微博,远高于使用微博的时长大于微信的用户比例(19.6%),说明现有微信用户的黏性强于微博。

新媒体运营和前景范文第5篇

一、手机媒体处于低级发展阶段

笔者认为,我国手机媒体无论在商业模式、运营模式和业务模式上,尚处于探索阶段。

首先,手机媒体尤其是传统媒体所办的多采取合作的运营模式。目前,手机媒体主要采取如下方式运作。一是传统媒体+SP(服务提供商)+电信运营商的运营模式所兴办的手机媒体,目前,绝大多数传统媒体都是采取这种方式。在这种运营模式中,传统媒体提供内容、SP提供应用服务、电信运营商提供渠道,相应的收入一般按照内容、SP、电信运营商25%、25%、50%的比例分成,当然,相对强势的内容提供商获得的分成比例会高一点。目前,很多报业集团旗下报纸的手机报总订户在几十万的数量级上,一年的收入在几百万元级别上。二是传统媒体直接和电信运营商合作的手机媒体,如新华社、CMMB(中广移动)等。这种运营模式直接跳过SP运营商,或者传统媒体收购SP运营商,或者电信运营商直接跳过自己的平台进行运作,如中国移动旗下有卓望科技、中国联通旗下有新时刻公司。在这种运作模式下,传统媒体的分成比例略高,但是一般不超过40%。三是3G门户网如空中网等专门化的手机媒体网站,他们致力于打造专门的手机媒体平台,并通过提供增值服务来获得收入,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四是门户网站的手机媒体业务。目前,门户网站的手机媒体分为两个部分,一方面门户网站自身提供SP业务,通过和电信运营商进行分成,这些业务主要包括铃声、图片、文字传情、新闻、游戏、短信等;另一方面是门户网站设立专门的频道专门提供相关的手机媒体业务。

其次,目前绝大多数传统媒体中手机媒体的定位都是附属业务,而没有把其定位为独立的业务。当然,由于作为从属业务,尤其是传统媒体重点扶持的业务,手机媒体可以充分利用传统媒体既有的内容资源,不需要投入大量的采编费用就可以获取一定的收益,因此,目前传统媒体的手机媒体业务多为盈利项目。但是一方面收入规模小,远远不足以成为新的业务增值点,另一方面如果和现有的业务采取交易的方式来获取内容资源,甚至可能出现亏损状态。尤其值得指出的是,理论和实践都已经证明,新的业务尤其是发展前景巨大的新业务必须作为独立的业务来发展,采取相对分权的组织模式,否则就会受限太多,很难在短时期内实现跨越式发展,导致业务得不到发展,或者出现被竞争对手抢占先机的局面。

第三,目前,手机媒体在表现形态上,主要采取的是手机报、WAP网站、手机电视和手机视频等表现形态。如CMMB采取的是手机电视形态,传统媒体多采用手机报形态,3G门户网站多采取WAP网站产品,门户网站多采取WAP网站产品和手机视频网站形态。

最后,在商业模式的探索上,尚未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

二、手机媒体的未来发展趋势

由于我国有着巨大的手机用户群且手机具有的自身特性,手机媒体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笔者认为,未来将呈现如下发展趋势:

首先,手机媒体将迎来快速发展期。手机媒体已经有巨大的用户,而且潜在的用户市场更大。截至2009年底,全国移动电话用户达到74738.4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56.3部/百人。全国网民数达到3.8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8.9%。其中手机网民数净增1.2亿人,达到2.33亿人,占网民总数的60.8%。因此,有着庞大用户群的手机媒体必将要迎来黄金发展期。

其次,手机媒体的自身特性更符合读者阅读趋势的变迁。当前,从读者阅读趋势上看,一方面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读者将更善于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获取信息和娱乐,这些碎片化的时间主要由等待和无聊时间构成,等待的时间包括等车、等人、候机等时间,无聊时间包括乘车、如厕等空隙时间。在这些时间获得信息,需要相应的媒介具有及时、易携带、展示性好等特性。另一方面人的需求可以分为娱乐需求和信息需求。在娱乐需求方面,年轻人有着更强的需求,也更为电信运营商和广告主所看重,广告主看重的是年轻人所具备的庞大的潜在消费能力,电信运营商看重的是年轻人所钟爱的手机视频能够带来大规模流量的消费形态;在信息需求方面,这部分人群多为消费能力强的中产阶层,这部分读者需要个性化、量身定做的信息,这部分读者也更为广告主所看重。由于手机媒体具有易携带、及时、迅速、展示性好的特点,这些都完全符合读者阅读趋势变化的要求。

第三,从手机媒体的发展趋势来看,手机报、WAP网站都是过渡形态,未来手机媒体必将以网络媒体的现有架构为基础来发展。无论是手机报、WAP网站还是CMMB提供的信息依然具有标准化、信息量少等缺陷,不能满足读者个性化、定制化的需求,这也注定这些形态只是手机媒体的过渡形态。未来手机媒体必然以巨型的娱乐信息平台为基础,并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为驱动,以读者需求为导向,为读者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分层娱乐信息收费。

第四,手机媒体将采取“免费+收费”的商业模式。由于手机媒体和网络媒体一样,具有前期投入巨大,而后期成本投入较小的特点,可以在基础业务平台方面利用免费的优势来尽可能地吸引用户,并在此基础上搭建巨型平台。由于其平台的空间是海量的甚至是无限量的,成本低廉,手机媒体就有能力和意愿最大限度地吸引用户,而且由于其存储空间海量,它就能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具体说来,就可以充分利用其巨型平台发挥长尾效应,把各种个性化和小众化的用户吸引到巨型平台上来。手机媒体“免费+收费”的商业模式可以具体为:充分发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用,利用免费优势吸引巨量的用户,进而搭建大型平台进行资源协同和共享,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增值业务。在具体的盈利模式上,手机媒体将多采取交叉补贴的模式,具体来说就是付费的给不付费的提供补贴,一方面,同质化的信息变得免费,而客户定制化的信息则要变得昂贵;另一方面,第三方给获得免费信息和服务的用户付费。

第五,电信运营商和新技术公司将大力进入手机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更大、更严峻的挑战。一方面电信运营商拥有渠道优势和巨大的用户群,又急需寻找新的业务增值点来实现转型。从电信业发展的趋势来看,将从通话消费为主转变为以流量消费为主。据国外媒体报道,思科首席技术官帕德马锡·沃里奥(Padmasreewamor)日前表示,到2013年,全球互联网流量将达到560亿GB。而这就需要通过大力发展移动互联网这一信息服务业新兴形式,以带动自身流量的大幅度提升,才能保证通信业的快速发展。因此,电信运营商必将大力发展手机媒体业务,三大运营商已经开始在移动互联网方面投入了极大的关注,下一步将是人力、物力的大规模投放。另一方面,google、苹果、微软、腾讯、新浪等以技术起家的新媒体公司正在虎视眈眈手机媒体业务,由于手机媒体业务对技术的依赖性很强,这些新技术公司将在未来的手机媒体业务领域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

三、传统媒体发展手机媒体的关键

当前,传统媒体意识到手机媒体的良好前景和潜在的市场规模,纷纷采取手机报、手机电视等多种方式进入手机媒体领域,但是囿于观念、技术、人才、资金等各方面的因素制约,成效不大。传统媒体要想真正发展新媒体,关键在于转变观念,包括手机媒体的发展思路观念、利益观念以及合作观念。

首先.要加深对新媒体本质的认识。一些新闻人还只是把网络当成一个既有内容分发的工具和渠道,这种思维的缺点在于:首先,没有认识到传媒业巨型信息终端的趋势,未来任何媒体的内容只能是巨型信息终端的一个很小的部分,而最为重要的是这个信息终端必须符合互联网理念并以互联网为平台。其次,没有认识到读者个性化、定制化的阅读趋势的变化,原创的内容无论其渠道怎么变化都依然是统一、标准化的信息提供,和读者的要求相差悬殊。第三,没有认识到互联网技术对媒体业的改变:一是网络媒体可以通过提供平台使自媒体成为可能,这就大大拓展了信息源,也使得媒体从业人员的专利转变为人人都可以参与的权利;二是可以利用技术提供及时、深度的信息分析,例如,和讯、东方财富网等可以通过相关分析软件为你及时提供各只股票的各种技术分析;三是更为重要的是能通过技术手段来分析读者的信息阅读偏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四是网络技术也可以解决信息的筛选,解决互联网现实存在的泥沙俱下的情况,一方面可以利用众包理论让更多的用户参与对信息的求证中;另一方面可以设计评价机制,一旦信息者假新闻就把他的等级大大降低,这就能保证信息者为了自身的声誉而自身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思路决定出路,传统媒体要想真正发展手机媒体,就必须按照互联网的要求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这就要求首先意识到网络媒体平台化的趋势,并结合自身的内容优势充分利用巨型信息平台对内容进行优化和分类,并利用互联网技术找到需要自身内容的个性化读者,并为他们提供量身定做的个性化信息。因此,在未来,信息服务和内容服务不仅不会消亡而且还会更快发展,传统媒体转型的关键在于改变自身对内容的认识,从“传统媒体的内容认知”快速转变为“互联网基础上的内容认知”。

其次,突破既有利益格局.对手机媒体进行倾斜和扶持。任何一次改革都是利益的变革和调整,尤其对于手机媒体战略这样的重大变革,改革中利益格局的重新划分以及资源的重新配置将决定着手机媒体战略的成败。在传统媒体中,向来占据利益最为重要部分的是传统业务的采编部门,但是要想成功实施手机媒体战略,就必须把资源向手机媒体业务倾斜,而当手机媒体业务尚未成为企业的主要增值点或者规模很小时,这必将会影响传统业务人员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媒体的高层要充分体现实施手机媒体战略的决心和信心,一方面下定决心矢志不渝地把利益和资源向手机媒体业务倾斜;另一方面要做好传统业务员工的思想工作,使他们认识到传媒业的发展趋势,以达到能够平稳过渡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