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危机管理的特点

危机管理的特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危机管理的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危机管理的特点

危机管理的特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   人力资源管理

    金融危机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使涉及的企业不同程度出现产品滞销、库存产品缩水、资金回收困难、利润下滑、市场份额减少的现象。危机余波刚性作用各级企业,对劳动密集型、出口型企业影响明显,多数波及企业被迫倒闭或裁员。金融危机造成的是“经济增长速度趋缓,对就业的拉动能力减弱”,除直接经济损失外,更大隐患是危机带来的人力资源管理“后遗症”。

    从人力资源劳资关系影响来看,企业暂缓招聘、裁员现象普遍、培训冻结。金融危机造成人力资源供过于求的假象,企业出于对自身员工的保护,停止一切外界人力资源涌入本企业。金融危机中,企业出于压力纷纷采取裁员减编等措施来节省人工成本,“冲动裁员”成为企业的家常便饭,非正常减员、只减不增、假期不复工、变相提前退休等形式被企业当作裁员借口,不完全统计金融危机中被裁人数是常年6倍以上,一些大型企业经多次裁员后再继续裁员,所裁人数高达企业员工10%以上。金融危机带给企业危害其实质是对企业成本预算持久战,所以大部分企业为减少成本开支,开始冻结企业员工培训,纷纷取消原计划培训工作,外出学习也暂缓,而内部必需的一些培训也能压就压;从人力资源薪酬影响来看,企业效益下降、员工普遍降薪。金融危机期间,企业效益不可否认下降,特别是一些外贸企业,由于危机的波及,订单大幅度下降,有些企业在2008年危机一年中几乎是零订单,经营业绩也直线下滑,企业的生产能力严重富余,生产劳动力空闲。虽然部分企业并未通过裁员的形式来降低企业压力,但是企业内部降薪情况较为普遍,有些企业出现了新老员工同比例底薪降低的现象。根据统计,金融危机中,我国企业员工的工资平均降幅14%。另外,企业降薪还体现在不加薪和减少差旅费,针对一部分员工采取冻结调薪的措施,实际上也达到了减薪的目的。在金融危机期间,全国企业员工在出差期间的差旅费报销基本降低了78%左右,员工的工作难度加大,也影响了员工出差期间的工作积极性。

    综上所述,金融危机主要是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劳资关系和薪酬产生影响。首先,如果企业内部的劳资关系发生重大变局,一方面严重伤害企业声誉,外界对企业的可信度产生怀疑;另一方面严重影响企业内环境和谐稳定,员工将全部精力投入如何防止被裁而忽略业绩。另外,如果企业人力资源只减不增,企业人力资源水平将严重失衡,人才无法满足内部所有需求。其次,如果一味的降薪或不加薪,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将严重下降,造成企业业绩进一步下降。在困境中,企业走出危机的一条重要途径应该是引导员工与企业“同舟共济”,而如果通过改变劳资关系和降薪等方式来降低企业危机,只会将企业带进危机的商业恶性循环,给人力资源管理留下严重“后遗症”。

    后危机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特点评述

    (一)经济回归回升态势,带给人力资源供不应求可能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和统计局报告,2009年末中国经济走势是一个震荡的形式,但比较有规律。2010年,经济走势是稳步攀升的形式。在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影响下,后危机时代我国经济回归回升态势,2009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1%,2010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突破10%。根据以上可以判断,我国经济最困难时期已经过去,接下来是经济再度崛起的关键时期。

    经济崛起所带来的是人力资源的再度热门,人力资源需求直线增大,2010年年初,外出农民工的就业形势已经得到好转,16000万的农民工只有不超过3%的未找到工作。危机中企业录用而不聘用的数十万应届毕业生也开始逐步被聘用,2010年全国应届毕业生就业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而在招聘形式方面,由于经济的复苏,多数企业订单增加,工作量增加,前期由于裁员导致企业人力严重不足,企业开始大量招聘,以满足生产所需,而此时的招聘形式已经从原“企业挑员工”演变成“员工挑企业”的局面,人力资源供不应求形式较为明显。

    (二)人力资源薪酬趋向公平性,导致企业内部新的和谐出现

    后危机时代我国企业员工已经走出低薪低酬的低谷,基本恢复到正常薪酬水平,企业员工薪酬得到公平性回报。据资料显示,我国中小企业在以市场为导向的运作中,2009年下半年至2010年上半年一年当中,中小企业员工总收入均值达到12000元人民币,一些金融企业、国企等大型企业均高于12000元,多数企业基本工资大多调整到降薪前水平或高于降薪前薪酬。另外企业员工因工出差的报销比例同比增加,相对于危机中提高150个百分点,相对降薪前提高50个百分点,员工外差工作被激励,对提高企业销售业绩有着直接作用。

    应对危机时代留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后遗症”,后危机时代企业开始出台相关管理规则,针对危机时代的新老员工同比例底薪降低、不同工同薪等现象出台细则,将员工工资与员工的工龄、业绩、考核等多个指标相关,采用公平的薪酬计算公式进行薪酬评定,有效解决了危机时代企业员工不公平心理,有利于企业内部的和谐发展。

    (三)人力资源培训解冻,给企业创造可持续发展新空间

    金融危机时,为了确保企业盈利能力和未来的竞争力,有些企业短期内冻结了整个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这种只“节流”而不“开源”的方式将企业作茧自缚于危机道路。后危机时代,企业绩效逐步上升,成本预算走出“精打细算”的局面,企业也逐步开始解冻对人力资源培训的冻结,积极支持员工培训与发展规划,充分利用机会进行人才升级,帮助员工制定未来的发展规划,一些企业还开始要求员工必须参加一定时间的培训,并将此作为员工个人及其主管考核的指标。

    企业解冻人力资源培训,一方面可以提高人均利润使得“人均相对成本降低”, 提高产品一次性合格率,使员工具备必要的技能,以未来承担更重要的工作,达到人均产出增加的目的;另一方面在后危机时代进行人力资源培训可以让员工感觉企业在努力积极地应对困境,员工在心理上也得到慰藉,对企业增强信心,还可以保持工作场所士气和提高长期生产率,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后危机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对策

    (一)优化员工招聘和选拔机制

    “员工挑企业”的招聘形式最终并不适应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后危机时代由于受危机时代的“后遗症”影响,企业招聘变得“错综复杂”,一线员工严重不足、高层人才恶性竞争,造成了后危机时代人力资源成本的上涨。所以在后危机时代,我国企业需要优化员工招聘和选拔机制,以求降低用人成本。后危机时代的人才招聘应更加突出面向市场、面向竞争、面向世界的特点,坚持外来招聘和内部挖潜相结合的基本原则,通过市场机制调节人力资源的配置,完善聘用制和竞争上岗,力争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二)持续人力资源培训

    后危机时代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就需要对企业人力资源进一步进行培训,以满足人力资源中知识、资讯、科技综合体等知识型人才的需求,左右人力资源管理的主动权。后危机时代的持续人力资源培训除能提高企业员工素质,预测企业未来竞争潜力外,还能成为激励和保留员工的一种重要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培训为员工提供发展机会,能够让员工感受成就感和对企业产生归宿感,这种成就感与归宿感其实就是培训投资的最大回报(激励和保留员工)。企业在培训过程中,应制定长期的人力资源规划,提供各种各样的培训项目,培训内容可以根据企业需求而相应设计,培训项目应根据企业的前景与战略、企业的发展阶段、企业的行业特点、企业员工的素质水平与管理人员的发展水平来进行安排。

    (三)构建动态薪酬体系

    在市场经济化和信息化条件下,静态的薪酬体系留不住高技术人才,更满足不了企业薪资激励目标,所以要构建动态的薪资激励模型,以便发挥薪资激励作用。构建动态薪酬体系一是要考虑劳动市场稀缺人才的平均薪酬情况。如果劳动市场某稀缺人才薪酬较低,可定位“高薪”,以吸引人才进入本企业。反之市场某稀缺人才薪酬已经饱和,此时定为“均薪”,防止人才外流。二是考虑企业自身实力。当企业本身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高薪趋势时,此时的薪酬定价应该根据实际状况降低或聘用其他低薪人才完成。三是要考虑员工自身业绩。如果员工自身业绩较差,而企业一味的通过加薪来激励是不可取,此时应采用降薪、辞退等方式来激励员工。

    参考文献:

    1.宁志华.人力资源管理的经济学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0(2)

    2.杨树臣.金融危机后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探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9(11)

危机管理的特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胃十二指肠疾病;伴发胸痛;临床特点

一般患者出现胸痛现象,都会归结到心血管疾病上,但是有很多患者的胸痛是胃十二指肠疾病所导致的。在诊断中,也可能被误诊为冠心病或者是心绞痛疾病,这样很容易延误治疗对患者的健康与康复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对伴发胸痛的胃十二指肠疾病的临床特点进行研究是有重要的价值的。选择我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患有胃十二指肠疾病并出现了伴发胸痛的患者25例,对他们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与总结。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患有胃十二指肠疾病并出现了伴发胸痛的患者25例。这25例患者中有男14例,女11例;19例胃病患者,6例十二指肠疾病患者;这25例患者的年龄在28~76岁,平均年龄(48.2±3.6)岁;病程在4~34个月。25例患者经心脏彩照、心电图、腹部B超、颈椎片、胸片等各项检查后,确认患者不是功能性、肺源性、神经节肉源性以及心源性的胸痛;通过胃镜检查后,确认患者胸痛症状是由胃十二指肠疾病引起的。

1.2临床症状 首次胸痛的有11例(44.0%),反复胸痛的有14例(56.0%)。有16例(64.0%)患者出现心悸与胸闷的现象,有15例(60.0%)患者出现腹胀及烧心感,由11例(44.0%)患者出现嗳气、反酸现象。疼痛位置在心前区的有6例(24.0%),疼痛位置在剑突下的有12例(48.0%),疼痛位置在胸骨后的有7例(28.0%)。疼痛方式上,背部放射性疼痛的有6例(24.0%),右肩放射性疼痛的有3例(12.0%),左肩以及左上肢出现放射性疼痛的有11例(44.0%),右上腹出现压痛的有3例(12.0%),左胸出现压痛的有5例(20.0%),剑突下出现压痛的有8例(32.0%)。疼痛为非心绞痛样的有16例(64.0%),疼痛为心绞痛样的有9例(36.0%)。

1.3方法 通过内镜检查诊断患者所患的疾病类型,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例如进行抗反流、制酸等治疗,使患者的胃十二指肠疾病得到缓解,进而使胸痛症状减轻。

2 结果

2.1胃镜检查结果 对25例出现伴发胸痛的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进行胃镜检查。有慢性胃炎患者6例,有胃溃疡患者4例,有反流性胃炎患者7例,胃癌患者2例,有十二指肠溃疡患者5例,十二指肠癌患者1例。

2.2治疗结果 心电图结果显示,出现心率失常的患者有12例(48.0%),出现T波倒置、低平的有3例(12.0%),出现ST段低压的有9例(27.0%)。经过心血管疾病方法治疗不能缓解患者的胸痛症状。

对25例患者进行胃十二指肠疾病的相应药物治疗,有针对性的使用抗反流、制酸等方法治疗。同时指导患者戒烟戒酒,饮食以低脂低盐的食物为主,保证心情的放松与舒畅。经过有效的治疗与指导后,患者的胃十二指肠疾病的症状有所减轻,胸痛症状均得到缓解或消失。

3 讨论

十二指肠疾病引发的胸痛较为常见。患者由于受到不合理的饮食习惯、不良的生活习惯、情绪的波动等因素的影响,胃部受到刺激发生病变,又将疾病反射到心血管,从而引起心血管系统出现功能紊乱,诱发胸痛[1]。有时因胃肠问题引发的胸痛会呈心绞痛样,因此在诊断上常常会被误诊为心绞痛、冠心病以及高血压心绞痛。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贻误病情,因此找到胃十二指肠疾病诱发的胸痛的临床特点对疾病的及时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通过心电图与胃镜检查能够判断患者胸痛的类型,这对接下来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胃十二指肠与心脏都受到植物神经的控制,交感神经会将痛感进行传导,胃十二指肠与心脏的痛觉纤维在中枢神经内是存在着重叠的,因此人体可能会将胃肠的疼痛误解为浅表组织的疼痛,进而产生胸痛的感觉[2]。另一方面,胃酸与胆汁的反流会对迷走神经产生刺激,从而引起冠状动脉的痉挛现象。研究显示,对25例患者进行胃十二指肠疾病的相应药物治疗,有针对性的使用抗反流、制酸等方法治疗。同时指导患者戒烟戒酒,饮食以低脂低盐的食物为主,保证心情的放松与舒畅。经过有效的治疗与指导后,患者的胃十二指肠疾病的症状有所减轻,胸痛症状均得到缓解或消失。

胃十二指肠疾病诱发的胸痛其临床症状表现为心悸与胸闷、腹胀及烧心感、嗳气、反酸等,而且这种胸痛较容易反复发作[3]。疼痛位置主要在剑突下,其他位置还包括心前区、胸骨后。疼痛方式一种是放射性疼痛、一种是压痛,左上肢出现放射性疼痛与剑下出现压痛的几率较大。因此,当患者出现这些明显的症状时就要警惕患者的胸痛是否是由于胃十二指肠疾病所引起的。

4 结语

很多胸痛可能是胃十二指肠疾病诱发的,但是却被误诊为心源性、功能性、肺源性、神经节肉源性的胸痛,这对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是不利的。通过研究发现,胃十二指肠疾病的伴发胸痛有着自己的临床特点,只要对这些特点加以研究是可以准确诊断这类疾病的。

参考文献:

[1]李伟涛,黄鹏.胃十二指肠疾病致胸痛的临床探讨[J].中国基层医药,2010,17(z1):48-49.

危机管理的特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血糖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11(a)-0100-02

随着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非传染性疾病逐渐加剧了对健康的威胁。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者迅速增长,占世界糖尿病患者总数1/3。在糖尿病的各类并发症中,最常见的就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糖尿病单神经病或多发单神经病、糖尿病自主神经病等周围神经病多种类型都是主要临床表现,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远端对称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和自主神经病。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早期识别和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改善具有重要作用[1]。该研究分析了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电生理特点及有关因素,并对影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因素及早期诊断肌电图的价值进行了初步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的5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有关资料,对患者麻木、自发疼痛、异常感觉情况及神经系统体检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其中有48例男患者,52例女患者,患者年龄在35~81岁之间,平均年龄(62.5±7.2)岁;病程在6个月~22年之间。

1.2 诊断标准

糖尿病诊断主要是根据世卫组织的糖尿病诊断标准,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条件主要有[2]:对糖尿病病情予以明确,具有临床周围神经病变或电生理针对依据,将造成周围神经病变的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周围神经病、、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等其它原因排除。

1.3 肌电图及血糖指标检测

患者保持清醒、放松,在安静、屏蔽环境中以仰卧姿势采用肌电图仪进行检测,保持室温在18~25 ℃之间,保证患者皮肤温度在28~31.5 ℃之间,测定患者左右侧正中、尺、胫、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及正中、尺、腓肠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并测定复合肌肉及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根据复合肌肉及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最大波幅确定刺激强度,重复刺激数次,直到患者波形、波幅不产生变化。患者都在住院第二天进行空腹采静脉血,对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指标进行检测[3]。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数据软件,采用χ2检验方法比较患者的计数资料,P

2 结果

50例患者中有5例电生理检测没有任何症状,但神经传导检测不正常。45例有症状患者中有40例患者神电图不正常(占88.9%),5例患者正常。正中和尺神经为上肢神经,腓胫神经为下肢神经。对患者的430条运动神经进行检测,108条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减慢,122条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下降,共152条神经异常,异常率为37.7%;其中43条上肢神经受损(占28.3%),109条下肢神经受损(占71.7%),下肢神经异常率明显高于上肢神经异常率(P

3 讨论

神经系统受糖尿病的影响较大,是最常见的导致神经病变或周围神经损伤的原因。另外,随着逐年增多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神经病变也逐年增长了患病率,特别是超过40岁的有吸烟史及控制血糖效果不佳的糖尿病患者更是如此。诊断糖尿病10年内的患者通常在临床中都存在显著的糖尿病神经病变,其发生率与病程都具有一定关系[4]。糖尿病神经病变在实际中约有30%左右的患病率,随着不断发展的病程,近一半患者都将产生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目前还没弄清其发病机制,主要有血管学说、免疫学说、蛋白合成及轴突转运学说等多种观点,具有多因素的发病机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在临床中最常见的主诉就是肢体麻木、疼痛感异常等[5],通常糖尿病患者相对较晚产生肢体肌肉无力和萎缩等症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有多神经病和单神经病等多种表现形式,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可单独对一支神经或多支不同区域的神经产生影响。其中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中超过80%都患有远端对称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其长度依赖性比较明显,自对最长的神经产生影响逐渐向近端神经及大小纤维所累及。大纤维受累以主要是损害远端感觉神经轴索,在肌电图中能够发现降低感觉或消失动作电位并同时伴随减慢的传导速度。小纤维受累主要有麻木、腿部针刺样、烧灼感等表现,同时伴随腿部皮肤改变、水肿等症状。无论是何种形式都具有运动和感觉障碍表现,严重患者可导致残疾。与减慢的传导速度相比,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降低感觉和运动神经波幅比较明显,感觉神经比运动神经受损严重,且下肢比上肢严重[6]。一般来说,远端神经受损时间更早、程度也更为严重,这与有关研究结果是基本一致的。其主要原因与相对较长的下肢神经走行,不佳的神经血供等因素具有一定关系。基于电生理检查具有一定局限性,因临床中患者具有复杂性表现,在检查过程中要辅以其它神经检查将多神经周围病变排除[7]。有关研究结果证实,早期治疗对于患者周围神经损害具有一定的控制甚至逆转作用,目前血糖控制及疼痛管理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唯一有效手段,所以血糖控制是治疗关键[8]。

4 结语

综上所述,电生理检测使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确诊率明显提高,其特点对于鉴别其它疾病比较有利,早期诊治亚临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并为评估临床疗效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治疗主要在于对血糖指标的控制,因此应对患者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指标积极控制,才能使血糖指标保持稳定。

[参考文献]

[1] 成秋生,曾涛,张赛,等.晚发型家族性淀粉样周围神经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6,5(11):88-90.

[2] 图娅.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相关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10):62-64.

[3] 孙博,黄旭升.痛性周围神经病[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5,7(13):72-75.

[4] 余丹,吴赤球.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伴周围神经病误诊一例[J].临床误诊误治,2014,2(7):51-53.

[5] 管阳太.周围神经病诊断研究进展和热点[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4,6(12):36-38.

[6] 李思惠,王洁,闫丽丽,等.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及其治疗现状[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4,9(4):115-117.

[7] 高海凤,张凤茹,徐静红,等.以急性周围神经病为主要表现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二例分析[J].天津医药,2013,8(12):91-93.

危机管理的特点范文第4篇

赵 洁1 马玉姣2

(1.中银通支付商务有限公司 北京100032 ;2.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试验中心,北京,100854)

摘 要:项目管理中企业危机处理与各项工作的发展,带来了很多动力,项目管理与企业危机处理关系在文章中给出分析。

关键词 :项目管理;企业发展;危机处理;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F2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1-0062-03

一、研究背景

在当前激烈竞争的市场发展环境中,市场变化速度非常快,企业项目管理与企业发展情况相互结合,企业的日常管理情况与经营情况难以满足日常的需求,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与企业发展环境中都根据不同的市场环境制定着详细要求,例如美国的雀巢;品牌含有塑化剂活动的地址运动对雀巢品牌造成的影响与冲击,以及美国强生公司的成功处理泰诺药片与中毒事件的具体对比,导致强生公司的危机管理的大量亏损。又有我国三鹿乳业公司本身作为一个乳制品公司,在乳制品的制作以及生产过程中掺入了大量三聚氰胺,导致许多儿童的身体受到影响,在国内引起一场轩然大波,有超过3000多例儿童患有三聚氰胺导致的肾结石与胆囊结石,甚至引起了尿毒症与肾衰竭等疾病。在国内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中,项目管理已经作为企业日常操作企业盈利项目的一项正常活动,在项目管理中如果一切正常,安全性较强的完成所有工作,则企业项目管理则为企业赚取一定经济收益,如果企业项目管理产生一定危机或风险则对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就会太大,导致企业的发展受到影响,企业日常管理与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要认真负责,及时整理,处理好各项活动内容。这样才可以将企业经济收益与企业发展相互结合,并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例如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在处理项目管理中发生的风险与存在的危机过程中,很多危机事件的处理中选择了品牌树立与信誉树立的全新方法,利用针对重视程度与信誉处理的棱镜处理方式进行品牌价值与企业本身安全度的保护。在发生SARS病毒后,一些企业的生产能力降低,但是医药类企业的生产能力逐渐增强,企业处理危机的方式与能力就是通过经历危机而锻炼的。危机管理与各项公司活动的处理将对公司本身造成很大影响,对组织、员工、产品、服务产生影响,对资金与声誉产生影响。所谓企业危机管理,就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针对企业可能面临的或正在面临的危机,及时做出危机预防、危机识别、危机处理三类工作,保证企业形象恢复管理等行为所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

当前我国学者针对企业项目管理与危机管理的联系还较少,当前的研究工作中,我国企业危机管理的内容与流程都针对企业个体进行研究,根据企业的特点展开调查,总结经验。国内的企业根据自身项目管理内容与过程展开研究,对研究成果以及模型数据进行调查研究,处理各项企业危机管理的要素内容。在企业项目管理中,企业本身的危机管理根据管理方法与管理内容展开项目研究,企业的危机管理是根据企业项目管理风险,制定企业的风险管理与危机防范策略,及时处理各项企业指标与内容,对企业的危机管理工作进行一些针对性的处理。我们可以将企业危机管理的特点与现代项目管理的定义进行比照。现代项目管理认为项目是一个组织为实现既定的目标,在一定的时间、人员和其他资源的约束条件下.所开展的一种有一定独特性的、一次性的工作。我们可以发现,企业危机管理的过程完全符合项目管理的定义。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将项目管理的方法在对企业的危机管理中加以应用。

二、我国项目管理与企业危机的应用概述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多元化社会,任何企业都处在风云莫测、不断变化的环境中,面对各种多变的环境影响,企业遇到了来自内部和外部各种不同的危机。借鉴国内外近年来处理企业危机的经验,本文认为,现代项目管理理论的发展,为改变危机处理中的管理问题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

2.1项目与项目管理的特点

当前项目管理的发展处于成熟阶段,项目管理理论始于50年代中期,项目管理的理论内容与科学管理方法改变了人们的资源分配方式,也重新划分了组织与资源控制的具体做法,在广泛的推广与企业对项目管理操作的具体行为中,项目管理的方式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力。

第一,项目的定义和特点

项目的概念指的是针对一种独特产品、服务、人物做出的一种努力工作,项目的特点有明确的时间限制,有预定的目标与管理对象,在资源与环境的约定中,可以根据项目需求进行资源消耗与信息使用的均衡发展,在目标确定后,项目管理的具体内容就会收到影响。

第二,项目管理的定义和特点

项目管理的概念指的是在企业或组织活动中,通过使用知识、技能、技术等各项因素,以此操作实现项目要求的各项内容,完成项目各项标准,实现项目目标,满足企业项目相关人员与组织发展的要求。在企业现代化项目管理过程中,管理的特点主要是项目管理内部的一系列对象,项目或项目处理内容中,各个相关要素与项目管理全过程的系统工程以及思想,项目组织管理具有一定特殊性、临时性柔性的各项内容,强调协调性与项目管理的体制内容,基于团队建设与管理的个人负责制度结合,项目管理的目标管理与预期管理目标的判断,相互结合保持一种有效的环境建设,满足后期验收结果,项目管理的方法中,根据工具与手段相互结合,保持企业项目管理的开放性与发展的创新性。

第三,企业危机处理方法与企业项目管理的结合

企业危机管理与企业项目管理的结合,是将项目管理的工作与企业危机管理工作结合,通过处理危机管理的一系列内容,改善目标发展与处理的各项内容,以此提供企业危机管理的明确发展目标,加强企业危机管理的内外部联系,改善企业危机管理的有效性。通过企业危机管理与形象管理,不断改善企业危机爆发后对企业的危害性,利用企业管理创新与形象塑造的方法,不断改善危机处理方式,完善危机处理机制,提高企业对危机应急管理的能力,针对企业可能发生的危害或存在的风险降低到最小,在企业的生产、管理形象建设中,一些负面影响都需要及时处理,通过项目管理减少风险,降低对企业的危害,降低企业的损失。一般情况下,危机处理是一种一次性任务,它具有独特性和唯一性。虽然危机伴随着企业发展的整个过程,但由于企业内外部环境改变和产生危机的因素不同而产生的危机也是不一样的。企业每一次在进行危机处理时面对的都是不同的危机状况,处理方式、内容和方法都有所不同。危机处理具有极强的时间要求。危机的产生导致企业陷入困境,缩短危机存在时间,最大限度减少危机产生的损害,是直接影响到企业发展甚至生存的重大问题。因此,要求危机处理要及时、迅速、准确,高效率的化解危机。危机处理需要企业使用企业内外部环境中的各种资源来完成任务。包括人力、组织、媒体和工具等资源。在分析了企业危机处理的特点之后,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特点正是项目所具备的条件,符合项目特点。因此,可以说企业危机处理就是一个项目,我们可以使用项目管理的方法来对其进行管理。

三、项目管理在企业危机处理中的应用

3.1应用的价值归总

项目管理在企业危机处理中,可以作为一项改善性活动去做,处理好各项活动的协调工作,利用项目管理的控制与操作方式,进行有效协商,改善项目管理在企业危机处理中发挥的功能与作用。企业危机情况一旦发生,就会引起各类项目管理与企业发展的风险因素,导致企业的发展面临困境,在项目管理中企业危机处理与企业发展受到阻碍,导致企业受到损失,这类发展往往可以通过一个全新的项目管理与成功的操作,提高企业的应对能力与自身价值。将项目管理引入企业危机处理的管理中去,需要从不同方面做出努力。

3.2项目管理系统思想在企业危机处理中的应用

项目管理系统思想在企业危机处理的主要作用就是通过组成各个要素分析系统,形成管理架构,通过系统整体出发考虑企业的现实利益与具体情况,掌握企业危机处理的各类信息,对企业的项目管理内容与企业的危机项目看成一个完整的工作体系,让各个项目与危机之间建立联系,危机处理的因素分解为若干个责任制度为基础的单元体,这些单元体可以逐个的被搜索并查找归类,这样就可以将责任快速划分和承担到每一个人的位置上。通过系统、整体、分解、综合的考虑,形成全新的危机处理项目分解内容,对字母表和具体情况进行汇总处理,掌握生命周期的特点,然后根据危机处理的相应管理者的阶段性的因素进行总体危机处理,避免企业的风险加剧,造成更大的风险损失。

3.3将项目管理三维模型引入企业危机处理

项目管理三维模型主要由项目生命周期、项目过程管理和项目管理的职能领域三个部分组成。项目的生命周期理论对企业危机处理的指导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危机处理有时间限制,具有生命周期特征,有明确的起点和终点。(2)企业危机处理生命周期是随着企业危机生命周期(潜伏期、成长期、爆发期、衰退期)展开的相关工作,从而形成危机处理工作周期(循环),分为六个阶段,即危机处理计划、成立专业小组、危机的确认和评估、建立高效信息传播渠道、实施危机处理策略、危机处理反馈。(3)危机处理工作周期各个阶段的工作重点不同。危机处理计划阶段工作重点是针对不同的危机情况,作出合理、翔实的处理规划方案;成立专业小组是成立企业危机处理的团队组织,以危机涉及的相关部门、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为核心,组建危机处理的组织结构和人员结构,为危机处理构建组织机构;危机的确认和评估是企业对危机发生源进行判断及对危机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高效信息传播渠道是企业在危机处理中进行信息沟通的重要保障,企业内部信息高效的沟通和传播是保障危机处理及时性和准确性的基础,企业外部信息的沟通和传播是企业与社会媒体及消费者达成理解、重塑企业形象的重要措施;危机处理策略是企业进行正确危机处理的方向和具体措施、方法;危机处理反馈是企业对危机处理每一段进程进行的综合反馈,包括数据、成本、信誉等内容的反馈和处理,使企业及时掌握危机处理情况并保存相关资料,为不断提升企业危机管理能力奠定基础。危机处理工作周期贯穿于企业危机生命周期中,对企业危机进行全面的查找、处理、反馈,使企业做到对危机的有效管理。

项目管理的职能领域与项目管理的因素包括了企业日常经营与发展的所有重要环节,在企业的项目应用与企业的各项发展因素考虑中,要认证考虑具体的项目经营策略,重点分析项目不同领域与架构中的管理重要性。通过九大领域职能对企业经营和管理进行定位,确定企业的经营范围与危机控制职责,其中包括:资源管理、时间管理、费用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沟通管理、采购管理、信息管理。在这些领域中,企业危机管理的工作更是占到了重要角色,危机处理的情况直接决定了企业发展动力的强弱,企业中资源安排与企业信息对称的关系也影响着企业危机工作处理的有效性。企业中一般的沟通管理决定了企业危机处理的效率,确定处理管理职能后对危机管理的效率与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保护,在安全性与危机组织的协调性上做出积极调整,科学合理的将项目管理与危机处理应用结合。沟通和信息管理职能是确保危机和危机处理信息在企业内外得到及时、准确地传递和沟通,使企业能够全面、翔实地主动掌握危机管理工作情况,达到最佳处理效果。

3.4项目管理工具在企业危机处理中的运用

项目管理工具主要有工作分解结构、责任矩阵、组织分解结构等内容。它们在企业危机处理中的应用分别如下:

第一,工作分解结构。工作分解结构是项目管理中的一种基本方法。它主要应用于项目范围管理,是一种在项目全范围内,分解和定义若干个层次工作包的方法。它按照项目发展的规律,依据一定的原则和规定,进行系统化的、相互关联和协调的层次分解。结构层次越往下层则项目组成部分的定义越详细。

第二,工作内容分解程序是按照具体项目管理内容与项目管理企业危机处理内容而定的,根据企业危机管理内容,处理企业项目实施的各种问题,对存在的风险进行处理,对其中的各项因素与细节问题展开调查研究,处理好企业危机管理的各项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总体目标是对产品的合格率、市场占有率、资金回笼等问题的设定,分解目标是结合总体目标进行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并在具体职能部门将危机处理任务分解,使总体目标落实到各部门和人员上。在具体的企业危机处理工作分解过程中,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危机情况、行业特点和企业自身状况和特点,应用工作分解结构图表。

第三,责任矩阵排列,责任矩阵是最新提出的研究理论,关于人力资源管理中,责任明确个人的理论演变而来。责任矩阵是一种将工作任务与工作责任落实到个人的工作方式,在部门或个人中,将责任明确到每一个人的身上,处理组织中存在的工作关系与内容,对企业中个人的责任进行调查研究,强调每一项工作的项目负责内容,对明确个人与项目中的具体地位和责任矩阵中的矩阵内容进行单元的划分与工作任务的制定。在矩阵中通过符号代表每一种工作与项目内容的具体安排,对每个工作单元与信息的处理都进行明确定位。在企业危机处理工作中安排具体工作时,应运用责任矩阵表明每个参与危机处理人员的工作细则和任务。

参考文献:

危机管理的特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项目管理 突发事件 基层政府

一、背景

基层政府作为预防和处置公共突发事件的第一道防线,其处理方法对于事件的发生,发展,激化与平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然而基层政治县级政权在政治运作中,存在着有限权力与无限责任的结构性矛盾。这就注定了基层政府对于公共突发事件预防和平息所能动用的资源有限,而且无法从根本上有效的防止事件的发生与事态的恶化,只能寻求科学的管理方法来应对。

现行的关于突发事件的报告和研究,过分强调了基层政府对于所暴露的问题的责任和过失,并将其处理不善的后果归咎于基层(特别是县级)政府的应急管理意识不强,反应机制不完善,应急平台建设滞后等表面层次的原因,而忽视了现在现行的基层政治体制的框架下基层政府对于应急管理的局限性,并将群众的注意力错误地转移到政府而非事件的本身。过分强调“为什么去做”而忽略了“怎么去做”,且研究大多局限于某个角度,没有从危机管理的宏观层次有效提升管理能力。

因此对于如何应对突发事件,基层(县级)政府更应该关注与应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进行合理的管理,

二、突发性事件的特点

长期以来,学者们对于突发事件本身的特点逐渐形成了一定的共识:

(一)独特性

近年来发生的每件突发公共事件都具有其区别于其他事件的特点。以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为例,如2012年10月发生在浙江宁波的PX项目事件起因于镇海区部分村民因镇海炼化一体化项目拆迁而集体上访,而最后引起大规模的游行示威活动。而引起瑞安事件的原因在于民众对公安机关做出的死亡坚定表示怀疑和不满。从这个角度来说,爆发完全相同的公共事件是不可能的,哪怕有着相同的起因(如环境问题,卫生安全问题),由于事件的主客体、爆发的时机发生变化,事件的也不会完全相同。

(二)突然性

突发事件是事物内在矛盾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过程,是通过一定的契机诱发的,诱因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和不易发现的隐蔽性,导致事物内在运行平衡断裂的时间、地点、诱因都无法准确把握。

(三)一次性

无论是2008年初我国南方重大雪灾,5.12汶川大地震,还是2012年保钓游行事件,大部分突发事件的成因往往比较偶然,爆发比较迅速,且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从这个角度来说,对于突发事件的管理并不能完全复制日常行政管理的经验。

(四)目的性

任何突发事件(除自然事件外),都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欲望性,因为人们选择和行为的目标,都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自然事件本身虽无目的性,但是在处理这类事件的过程中,人们的目的性也是十分明显的。

(五)行为的破坏性

不论什么性质和规模的突发事件,都必然不同程度地给社会和人民造成政治、经济和精神上的破坏与损失。

三、利用项目管理思想实现从危机应对到危机管理

(一)实现危机应对的项目预警和管理机制

项目管理近年来逐渐成为企业管理的新热点,项目有两个显著的特点:首先项目具有一次性(或者称临时性)。每个项目具有明确的起点和终点,每次的工作和程序均存在显著不同,即不会跟生产运作一样连续不断、周而复始的活动。项目的临时性还体现在对于人力、物力、财力的管理上,以上所述的资源仅仅在项目的过程中体现其有效性。其次项目具有独特性。每个项目都会创造独特的产品、服务或者效果,尽管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会运用相同的元素,但是相同的元素并不会使得项目失去自己的独特性。

从这个角度来说,突发性事件具有与项目相似的性质,都具有特殊性与一次性,而目标都是为了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从而每一次危机的管理就是一次项目的管理。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项目管理启动、规划、执行、监控、收尾,同样地,这五大过程组来管理整个危机的生命周期,从而做到满足各方面的利益相关者。

(二)突发事件危机管理的措施

公共突发事件虽然有着一定的起点与终点,可是所带来的影响却是持续的,简单而被动的危机无法应对时时刻刻都会出现的新问题。项目管理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逐渐应用于各个领域,其中一些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对于政府管理公共突发事件有着深层次的影响

1、项目集管理。例如汶川地震从抗震救灾到灾后重建,这种持续性的“项目集”管理不光需要完成独立项目,也需要对每个阶段的项目目标进行协调,它的重点在于关注整个过程中各个项目的依赖关系。

2、成立PMO。因为危机出现的不确定性与临时性,所以政府无法成立独立部门专门进行危机的预防,但是项目管理办公室(PMO)的建立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在事件开始阶段快速成立具有PMO性质的危机处理小组,以地方政府最高行政级别领导实质上的项目经理,人员涵盖公安,消防,医疗等各个职能单位,确立政府对于资源最高效率的选择、管理和调动,有效的将危机应对转变为危机管理。

3、责任项目化。将危机中的所产生的目标进行项目化管理,并将其纳入人力资源分配与调度中,确定各个职能部门的作用,提高危机管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美国项目管理协会.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4

[2]于建嵘. 县政运作的权力悖论及其改革探索[J].探索与争鸣,2011,(7):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