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的工作难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事业单位 内部审计 重点 难点 对策
事业单位是国家和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平台,同时也是以公益服务和政府职能为宗旨的特殊公益单位,在社会事务管理和社会服务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用。然而,实践过程中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难点和问题,比如财务信息的失真、费用收支的失控以及预算管理不严等问题。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加强对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问题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重点
从实践来看,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效益与财务收支的审计
一般而言,事业单位为了实现快速发展、增加单位的收入,通常会使用国家资金来投资,然而国有资产的投资效益及其安全与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和经营管理具有密切的关系,因此经济效益与财务收支必须要列入到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重点工作范围之内。科学评价经济效益,首先要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检查,比如项目利润的完成情况、合同额以及经营的收入状况等;同时还要检查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内容,对于开支标准、原始凭证核算以及记账凭证的编制等内容,也要认真的检查和重视。检查企业的收入是否已经完全入账,财务的开支是否符合财务会计制度和规定;检查企业的资金安全与否,有无擅自给别的企业提供担保,严重威胁到国有资产的安全,或者存在贷款过多的问题。
(二)加强内部建设,不断提高审计质量
在对事业单位内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一定要紧紧地围绕被审计单位的内部财务状况进行审查,尤其是重点工作的决策与执行情况,更要认真的审查。审查过程中要围绕资金使用与管理情况,对资产、负债以及损益的合法性与真实性进行审查。事业单位的领导和审计人员应当加大建立审计评价体系的力度,切实将审计的质量提上去,并通过内部的审计,为事业单位的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三)进一步提高审计人员素养
由于各项经济活动都比较复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因此为保证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质量及其准确性与真实性,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对于事业单位的审计人员而言,务实、细心业务素养是必不可少的。事业单位应当将那些专业技术水平高,综合业务素质高的工作人员融入到单位的审计机构,并积极投身到实际工作中去。审计人员应当定期的接受培训,尤其是职业道德和相关法律知识方面,同时还要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思想觉悟和理论、业务水平。
二、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难点
(一)独立性差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第一个难点在于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保证,只有进行独立审计,才能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性、权威性与公正性。目前来看,独立性控制上的难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管理体制相对比较落后。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尤其是审计工作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事业单位所设立的专职内部审计机构在通常情况下是一摆设、流于形式而已,更有甚者还将其并入纪委监察部门或者财务部门。第二,关系上的复杂性和利益的一致性成为影响审计工作的又一难点。内部审计部门与被监督者之间存在的密切的联系,再加之业务上受政府审计部门的统一领导,因此内部审计工作难以实现其独立性。
(二)客观性难以保证
由于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严重缺乏独立性,因此导致审计结果难以保证客观性。当国家利益与事业单位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审计人员往往会站在个人角度或者自己将来的发展前途上进行权衡,最终维护小群体的利益。据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很多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只是流于形式,由于参与人员比较多,实际工作中又要受到双向领导的制约,因此内部审计工作难以保证客观性。
三、 应对策略
基于以上对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应对:
(一)加强思想重视,重新审视内部审计工作的意义
事业单位的领导应当将内部审计工作作为本单位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从思想对其加以重视。同时还要重新审视内部审计工作的意义:内部审计可通过对经济活动进行审查、分析和评估,来发现事业单位存在的主要问题,真实地反映出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情况,从而不断地完善事业单位内部环境。
(二)健全审计制度,保证独立性和客观性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将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和工作纳入到单位的财务或纪监部门,一定要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地位。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可直接对单位负责,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自上而下的内部审计体系,独立行使审计权。
(三)审计内容不能流于形式
审计工作和内容不能只是流于形式,其审计的重点内容是经济与经济效益,具体包括调查经费收支、专项审计(经济责任、投资、采购)等。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应当从原来的财务审计向现在的经济效益审计过度,从而为宏观经济的发展更好的服务。同时需要强调的是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重点是审计与评价的客观性与有效性,其审计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善经营管理现状,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结语
总而言之,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它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内容,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面对实际审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只有不断地加强思想重视和管理制度创新,才能保证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和客观性,才能保证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秦巧荣.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重点及应对策略[J].中国外资(上半月),2011(12)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监督体系;问题及对策
近些年来,我国事业单位规模不断壮大,所承受的来自社会和市场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要保障如此庞大的组织机构能够高效、稳定的运转,必须有一整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体系。财务会计工作是事业单位各项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其监督管理体系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财务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对事业单位的其他工作也会造成相应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加紧对当前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监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推动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1深入理解财务会计监管体系的内涵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推动下,各国之间加强了在人才、技术、资源等方面的交流,各种新的技术和理论不断被创造出来,并在不断的实践和实验过程中逐渐走向成熟,为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在这股趋势的带动下,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事业单位也发展壮大起来。事业单位不仅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具备履行政府职能的功能,对规范经济市场,管理经济活动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无论是事业单位,还是其他行业,财务会计工作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尤其是在当前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奏,以及不断提高的对工作质量和效率的要求的推动下,财务会计工作中所包含的内容和涉及的要素不断增多,财务会计工作的压力大幅度增加,为保障财务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就必须要有一套科学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监管体系应该能够对事业单位在执行事业计划和开展相关业务活动时,其所包含的有关经费的筹运、报销等事项进行监管,把控事业单位的财务支出,在保障工作效率和质量和效率的前提下,减少事业单位的资金浪费。
2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监管体系构建时常遇到的问题
2.1主管单位相关意识薄弱
在不断严峻的资源状况和环境形势的影响下,我国经济的发展步入了转折期。尽管许多事业单位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进行了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有部分事业单位的主管缺乏相应的意识,仍旧沿用较为陈旧的财务会计监管体系。这些老旧的财务会计监管体系缺乏对当前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的经济状况的认识,对许多新出现的问题不能作及时有效的解决。并且在财务的预算控制上,也存在诸多漏洞,使大量资金外流,加重了事业单位的经济负担,对工作的正常开展和顺利完成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同时,由于主管单位相关意识的不足,一些对财务监管工作有益的工作没有得到正常的开展,财务监管的工作重心也出现了一定的偏移,这也导致了财务会计管理漏洞的出现。
2.2监管体系构建技术水平不足
当前我国的经济状况和发展趋势较以往有了很大的差别,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工作难点和重点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偏移。要想提高财务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以保障事业单位工作的正常开展,就必须准确抓住财务跨级监管工作的难点和重点,了解新形势下财务会计的基本现状和监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案,以建立出一套科学完善的财务会计监管体系。然而,我国一些事业单位由于缺乏相关的技术人才和环境条件,在构建财务会计监管体系的过程中,难以准确把握自身财务会计工作中的症结点,对工作中所出现的财务方面的问题也不能做到充分的认知,这就使得构建出来的财务会计监管体系难以适应当前工作的需要。因此,为构建较为完善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监管体系,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自身情况,适时的引入相关技术和人才,并设立相关部门对该工作的开展进行监督和管理,提高自身监督体系的构建水平。
3对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监管体系构建工作的几点建议
3.1精简机构
财务会计工作一直以来都是事业单位日常工作中的重点内容,许多事业单位也就此设立了许多组织结构和岗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财务会计的工作内容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然而许多事业单位并没有意识到这一变化,仍旧沿用较为陈旧的组织管理制度体系。这就导致了一种现象的出现,尽管部分事业单位所设立的财务会计管理部门很多,但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的却很少。许多组织机构形同虚设,甚至给财务会计监管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一些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监管部门由于组织机构较为庞大,在解决一些突发问题时,在信息传递、职责分配等方面缺乏效率,问题解决的质量也不尽人意。另外,臃肿的组织机构也会给事业单位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因此,事业单位在构建财务会计监管体系的过程中,应当针对自身详情,精简机构。
3.2体系的人性化
事业单位在日常运行的过程中,有关财务会计的工作是较为繁琐的,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也往往是枯燥和劳累的。在这种状况的影响下,在财务会计人员中就容易出现工作效率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对工作质量不利的现象。因此,在构建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监管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考虑员工的身心状况和需求,做到体系的人性化,营造出和谐、轻松的工作氛围,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达到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的目的。
4结语
总之,在构建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监管体系时,要不断更新观念,及时把握社会和市场的发展动向,全面分析自身状况,对新的问题进行全面的研究,把握财务会计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兼顾员工身心状况和要求,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财务会计监管体系,以达到节省财务开支,保障工作效率和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郑小晖.对地勘单位财务会计工作改革的探讨[J].财经(学术版),2013(01).44.
[2]程艳秋.分析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2013,(29):170-171.
关键词:新医改 地市级 医院 财务管理
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地市级医院的发展也逐渐遇到各种难题,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是新一轮医疗各项体制改革的基础,财务管理在医院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重要地位,主要包括预算管理、成本管理、内控管理、财务制度管理和财务的分析与评价,也是提升医院和降低医疗成本的关键点。本文主要针对新医改背景下地市级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部分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工作实际,总结了一些改进对策。
一、地市级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得不到重视
多数医院重心主要放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上面,一些地市级医院财务管理观念比较淡薄,以致财务工作效率较低;没有对财务工作引起重视,很多地市级医院的财务制度尚欠完善,加上财务部门之间相互独立,与别的部门来往交流不多,使财务工作不能顺利开展;没有重视预算编制和资金的有效管理,更偏重于财务资金应用上,极易导致财务资金管理杂乱;新医改背景下,一些财务管理员工没有强烈的自我监管意识,加上某些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财务问题频现。比如经常出现偷税漏税、计算错误等情况,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完整性与准确性构成不利影响。
(二)医院财务管理体系尚需改良
当下很多地市级医院单位尽管制定了一套财务管理方法,不过时效性差,容易受到很多条件制约。医院财务工作缺乏科学的操作指导和监督,工作过程盲目而机械,且大多数财务工作都是以财务资金记录和总结为主,缺乏科学有效的方式预测实际财务状况,不利于医院资金筹集和分配等工作进行。
(三)医院财务管理方法有待改善
目前大多数地市级医院还在使用固有的计算、核对方法对日常财务进行管理和记录,财务管理方法并未定期革新,在财务分析方法、评价标准方面没有做得更加有效和现代化,导致财务管理方法与内容严重滞后,效率很低,严重限制了财务管理顺利和有效的进行。
(四)医院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医院财务管理发展与运作和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息息相关,不过就当下来说,一些财务人员基本由基层选拔而出,并未有过专业的考核与训练,经验不足,工作效率无法保证;部分财务人员缺少高度责任感,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偏低,工作中错误、漏洞百出;另外,部分医院在选用、调动人才方面有若干不适当的地方,会影响到人才发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也将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二、地市级医院财务管理改良措施
(一)医院对财务管理工作要增强重视
提高思想上对财务工作的重视程度,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持续改进,才能根本处理当下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建立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理念,深入理解医院财务管理整体思路和目标,尽快建立一套成熟完善的财务监督和管理机制、体系,以满足当前新医改背景下的发展需求,提高财务人员积极性、能动性;深入实施医院财务管理。医院资金管理、核算工作要全面落实,比如开发投资、控制成本、实际经营和详细工作规划之类,尽量让财务管理价值完全体现。
(二)创建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
参照新医改有关规定,地市级医院应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情况逐步创建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提高财务内部监督管理要求,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与针对性。不断落实、完善各项工作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长期投资、筹资和成本控制要保证科学与合理性,才能保证医院每项工作顺利开展。
(三)对财务管理方法进行优化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原先的医院财务管理方法已无法满足发展需求,地市级医院如要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必须对财务工作管理方法进行不断创新和优化。比如财务与业务的在线管理、协同管理、电子商务的管理可由网络财务软件协同完成。网络财务软件能够完成经济资源在线管理和会计动态核算,医院各机构部门财务、物资管理和查账、报账、报表、审计等工作都能进行远程操控。对医院柔性财务管理有推进作用,医院柔性财务管理从计划、分析、核算、控制的角度出发,通过网络技术,以实现财务信息资源的优化,促进医院财务信息资源使用形式多样化,对医院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也有很大帮助。
(四)全面提升财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医疗卫生改革的背景环境下,医院财务工作者应跟随社会的需求脚步,主动严格要求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积极提升自身修养和职业道德。建立一个爱岗敬业、诚实可靠、廉洁无私的思想,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参与积极性,服务意识和水平也应相对提升;加强对培训的重视程度,增加培训学习训练强度与培训资金投入,邀请相关专家并挑选合理课程组织医院财务工作者进行业务水平与服务态度培训,针对性培养熟悉互联网、计算机、经济管理等学识的实用复合型员工;强化法制教育,医院财务工作者应了解、遵守财务相关法律法规,并严格按照医院规章制度做事、依法工作。违法违章的事坚决不做,财务管理实现法制化、制度化和理性化,防止个人主观性思想对财务工作产生影响。
(五)合理有效的医院财务管理评价与分析办法
增强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者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同时,有关医院财务工作者还要采用数据的方式进行评判;分析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根据岗位、步骤对财务工作相关细节进行罗列,各项工作漏洞、难点显而易见,以便及时纠正财务管理制度,调动财务工作者的工作主动性;可让第三方来监管财务工作,使医院财务管理里外结合;增加自动化办公的投入,为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技术上的支撑,有利提升工作效率,促进医院长期稳定发展。
三、结束语
新医改的不断推进,对于地市级医院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受到有限的经费和资源限制,比省市级医院工作难度大。应该加强财务管理重视程度,经过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提升财务人员思想意识和改善办公条件等办法强化财务管理,可完善医院组织结构,提高财务人员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王玉芬.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财经界,2016,(6):212
[关键词]基本建设单位;集中核算;国库集中收付
[中图分类号]F8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3)03-0159-02
作者简介:彭静(1983-),女,重庆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会计师,研究方向:会计学。
一、会计集中核算制与国库集中收付制的关系
(一)二者之间的联系
会计集中核算制是指财政部门成立核算中心,在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所有权、使用权、财务自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单位的银行账户、会计和出纳,通过会计委托记账,对单位集中办理会计核算和实行会计监督,是融会计核算、监督、服务于一体的会计委派制改革形式。国库集中收付制是指财政部门对财政资金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基础上,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办法。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与财政集中收付制度是两项不同的改革,它们之间有许多联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两者改革的主体都是财政部门,两项改革的目的基本一致,即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加强会计监督;其次,二者都要取消单位账户,建立单一账户体系,并且其改革环节体现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第三,都不改变单位的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自。(二)二者之间的区别
1核算主体不同 。
国库集中收付制的核算主体是以财政资金为核心的财政部门,表现为以政府会计为主体。主体没变,没有代替单位会计。会计集中核算的主体是行政事业单位,尽管单位没有会计,其核算由财政部门的会计核算中心进行,资金的“三权”没有改变,主体依然是单位,只是财政部门记账。
2账户设置不同 。
国库集中收付是通过设立零余额账户实现财政资金从国库直接拨付到收款人或商品和劳务供应商账户,财政资金运行过程中不经过中间环节,不在任何账户上停留;会计集中核算是通过在财政部门的会计核算中心设立过渡性账户的方式,财政资金先拨付到过渡性账户上,待预算单位用款时,再从过渡性账户上拨付到收款人或商品和劳务供应商账户,财政资金运行过程中存在中间环节。
3财政资金停留的位置不同 。
实行国库集中收付情况下,预算单位未用款时,财政资金始终停留在国库单一账户,增强了财政调度资金的能力;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情况下,预算单位未用款时,财政资金停留在会计核算中心的过渡性账户上,在一定程度上肢解了财政资金。
4财政监督的范围和侧重点不同 。
会计集中核算制仅对财政资金支出的规范性进行集中核算、反映和监督,监督的侧重点实际上是预算单位资金使用的事后监督;而国库集中收付制则是对整个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及时的监督和控制,监督的侧重点是对预算单位资金使用全过程的监督。
5机构设置不同 。
会计集中核算制是通过建立会计核算中心来统一组织核算和监督;而国库集中收付制则是通过在财政部门设立财政国库执行机构,即国库收付中心来担负财政国库资金收付和监督的重要职责。
二、国有基本建设单位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收付融合的现状
(一)核算中心制度建设滞后于业务的发展
部分单位领导认为设立核算中心只是专职办理会计核算业务,单位拥有资金使用权、财务自,自己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甚至有些单位领导采取各种干预手段,影响着会计核算的独立性和正常运作。核算中心只是在为单位记账,只对原始票据的合法有效性负责,至于相应交易的合规合法性则无法保证。
(二)监督主体职能弱化
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作为“局外人”,对一些单位的经济活动不甚明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监督”相分离,既不参与单位的经济活动,又不全程履行监督职能。只是将单据结算、资金划转、记账等工作进行了集中核算,而对单位的货币资金、各种实物资产却由于其局限性无法纳入其中管理,势必造成账目与实物管理相脱节。核算中心只流于报账形式,对不符合规定票据无处罚权,只能按相关政策予以拒付,使核算中心处理账务困难,容易留下账务漏洞,无法真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支出标准制定相对滞后,执行中问题较为突出
各建设单位的工程成本核算对象不同,会计科目名称、代码的使用不统一,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相关性、可靠性和会计报表汇总与分析。现行的基本建设财务制度只规定了建设单位管理费列支的范围,但对建设单位管理费、业务招待费提取的具体标准不明确,使集中核算实际操作难度大,财务人员难以把握列支的幅度。并且费用缺乏相关支出标准和依据,致使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尺度难以把握,成为制约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健康发展的难点。
(四)国有资产管理困难
由于基本建设涉及面广,内外关系复杂,基本建设过程具有长期性、流动性和连续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国有基建单位财务的特殊性。实行集中核算后,核算中心根据支出票据登记单位固定资产,而资产仍由各单位保管、使用,资产的增减完全由单位报账员结账,核算中心未参与管理很容易造成账实不符,资产流失。
(五)资金运作出现问题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由于单位账务的集中管理和银行账户的统一开设,财政资金分散支付的多环节拨付、多户头存放,必然形成国库资金的大量库外沉淀和闲置浪费,也容易形成财政资金的截留和挪用。从各核算单位财务情况汇总中得到的信息表明,预算单位沉淀了大量的财政性资金,同时财政总预算会计却遇到了国库资金不足,难以调度的困难。
三、国有基本建设单位促进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收付融合的基本措施
(一)强化预算管理
细化预算编制是国库集中支付的前提和基础,部门预算是基础,政府采购、工资统发是国库集中收付的两种形式。当前要在加快政府预算收支科目体系科学化基础上,全面推进部门预算。一是正确合理设置会计科目是组织国有基建单位集中会计核算的重要前提。分类、分档制定预算定额标准,制定统一、可行的经费开支标准,实行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相分离。建议不同类型建设工程项目依其性质、投资额、管理方式确定建设单位管理费、业务接待费的提取标准、使用范围,每年由基建主管部门(基建处)按建设工程项目以预算形式下达,使核算中心对基建成本控制有章可循;二是细化预算编制内容,会计科目的设置要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建设单位内部管理的需要,建议纳入中心核算的工程成本核算对象要统一口径,会计核算中心设置一级会计科目、科目编号要严格与财政部颁布的《基本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相一致,以保持会计核算口径的一致,为汇总编制会计报表提供可靠的依据,全面实行政府采购预算和基本建设项目预算;三是规范预算编制程序,改革人大预算批复时间,增强预算编制可操作性。
(二)促进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支付的统一
国库集中支付是财政改革的重要举措。预算单位的财政资金存放在国库,减少了库外资金的无效运转,通过会计集中核算,两者相结合,解决了国库、专业银行的频繁资金划转、结算和对账问题,还将大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利于对单位收支情况的全面了解。
(三)建立会计业务决策者与执行者相分离的管理体制,规范会计核算工作
建立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相分离的预算管理体制。预算编制部门只负责编制预算和追加,不管执行,集中精力早编、细编预算;国库集中收付中心作为预算执行部门要按照预算计划负责具体执行,两者各司其职。严格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进行核算,保证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和统一性,把会计的监督职能由事后监督变为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
(四)完善相关法规和管理办法
随着改革的深入,现行规章制度难以解决改革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财政部门应加快完善有关基建财务制度,如《基建单位纳入会计核算中心办事程序》《基建单位日常经费开支标准管理办法》《基建单位财务管理办法》等项制度,使核算中心的财务管理能按照制度执行。规范有关基建单位特殊的会计凭证:《拆迁户补偿明细单》《征地明细单》《工程价款结算单》等。这是目前国有基建单位会计集中核算亟需解决的问题,需进一步完善现行预算、金库、会计、核算等一系列法规制度。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路桥项目的投资增多,带动了整个交通建筑业的发展;而现在的道路和桥梁建设倾向于更宽、跨度更大,也就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对于施工企业内部,由于成立时间比较早,缺少完善的管理体制,而且由于施工项目的流动性,对于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动态要求。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可以从根本上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通过企业内部的管理预算,将企业的成本降到最低,减少运营过程中风险的发生,这些都是财务管理对企业的价值。但是,我国路桥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普遍质量不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在考虑路桥项目特点的基础上,加强财务管理体系的完善,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路桥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预算管理。路桥施工企业由于施工周期长,中间容易发生变动,因此,必须针对每一个项目做好预算管理,在每一个项目的施工期间,面临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会有很多的影响因素,因此,预算在这个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可以保证施工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路桥施工企业的项目是复杂的,而且内容繁多,这就增加了预算管理的难度,另外,由于路桥项目的预算管理要求预算人员不仅要有专业的财务知识,还必须对实际的施工环节非常清楚,只有两方面都具备的预算人员,才能果断的处理很多问题,将成本预算控制到最低。
(二)薪酬管理。路桥施工企业都是按照项目开展工作的,每个项目的地点、路段、地形特点可能都不一样,存在一定的差异,有很大的分散性,使得薪酬管理工作很难开展。对于不同的施工路段、不同的项目,施工的难度会有差异,危险级别也不同,奖金和福利应该有所体现,但是,现有的财务管理仍然统一的进行奖金和绩效的发放,会影响到施工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不能起到奖金的激励效果。施工企业的薪酬在实际的管理中十分复杂,人员的调动、请假都会对最终的薪酬产生影响,由于施工人员具有很大的流动性,财务部门不能很好的掌握所有施工人员的工作动态,必须要其他部门的配合,及时的对施工人员的工作变动、离职、请假做好记录,便于后续的工资统计和发放。现阶段,在薪酬的考核过程中,都与工作时间挂钩,没有突出员工对企业的贡献,缺少对员工的精神激励。
(三)财务风险的防范。路桥施工企业在经营中面临来自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双重风险,尽管风险本身并不可怕,但是风险处理不好带来的后果是极其不乐观的,影响企业的资金灵活性,造成企业资金的紧张。企业外部面临的主要风险是应收账款不能按时收回,这也是路桥施工企业一个很大的特点,各种的质量保证金、担保金使得施工企业的外部质押资金很多,无形中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资金潜在风险。企业内部施工项目占用了大量的资金,而整个施工企业的正常运转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要保证能够筹集到所需的资金。此外,还有一点就是没有对施工材料进行妥善的管理,施工企业需要的材料数量很多,体积也很庞大,不宜进行室内保管,很多施工企业就地在施工现场进行储存,还容易造成材料的丢失,遇到恶劣天气还会造成损失,给企业带来风险。
(四)信息化建设。路桥施工项目的分散性决定了很多施工企业只能进行分散管理,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和工作量,也不利于日常的核算。当前施工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普遍不高,还没有实现信息化的管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很大,而且人工的核算很容易出现错误,导致了信息的正确性不够。可见,信息化水平的提升是施工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一个难点,对于施工企业财务水平的整体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完善路桥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以项目为单位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一方面,针对施工项目复杂繁多的特点,施工企业必须要进行全面预算管理,预算方案的制定要综合考虑企业的项目结构、企业资金、施工人员等问题,将预算涉及到的内容都考虑在内,动员企业的全体员工参与到预算工作中,确保人人头上有指标,也就是让每个员工都明确自己的职责,从而保证企业财务目标的完成。另一方面,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要以路桥施工项目为单位,每个项目的时间都比较长,而且实施的地点比较分散,因此要根据每个项目设置预算,这样更有针对性,有利于将责任细化到每个项目,也便于后期对每个项目进行考核。针对每个项目的具体实施情况,与预算方案进行比较,找出差距,及时的调整,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预算管理对施工企业的正常运转起到了重要的把控作用,而预算人员的素质关乎到整个预算管理的质量和实施的效果,因此,对于施工企业的预算人员要进行前期的培训,或者直接要他们到工地实习几个月,了解施工项目包括的具体环节,在对施工环节掌握的基础上,制定的预算方案才能更贴近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不至于偏离现实。
(二)体现薪酬分配的差异性,显示公平合理。首先,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薪酬的设置要按照不同的工种进行区分,不能没有标准的统一发放,要对那些做出贡献多、冒更大危险的施工人员提高工资或者在奖金上体现,这样才能激励员工,不至于产生不满的情绪,还可以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其次,还要注重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对施工人员进行激励,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减少施工企业人员的流失,员工在对企业认可的情况下,工作更加努力,做出更多的成绩。最后,要将薪酬的管理与施工人员的绩效联系起来,在对施工人员的实际工作量和做出的业绩进行综合考评的基础上,实现对员工薪酬的合理分配,使薪酬分配的公平、合理,在员工中也更有说服力。
(三)有针对性的进行风险防范。对于外部的风险,要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让专门的财务人员负责这部分款项,到期及时催收,并确保资金的及时到账,对于那些到期迟迟不能收回的款项,也要做好回收风险预测,对企业的资金收回状况能够清晰的把握。另外,企业要有合同意识,一切按合同行事,尽可能的减少资金被质押的情况,避免企业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的风险。对于企业的内部风险,要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建立融资小分队,从融资方案的制定到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谈判,都要做好详细的计划准备,还应该提前做好风险评测,针对存在的风险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此外,施工企业还要加强对于材料的妥善保管,提前做好风险的防范,将材料的非正常损失减到最小。总之,通过内外部的共同努力,保证施工企业的资金充足,维持企业正常的运转,不至于出现资金漏洞,避免给企业带来风险。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通过引进先进的信息化平台,施工企业可以对施工项目进行集中式的管理,减少工作难度,同时,也加强了对于施工项目的控制,有利于实现财务的集中管理。施工企业要使用同一的软件,包括财务、预算、报表、成本等,这样即使不是自己部门的财务信息,也能看的懂,便于公司的统一管理,也方便了其他部门对于数据的使用。此外,在统一财务软件的同时,还要提高软件的安全性能,安装防火墙或者使用其他的加密技术,保证施工企业的财务信息或者其他的施工数据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