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化学学科知识

高中化学学科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化学学科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化学学科知识

高中化学学科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 化学 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高中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笔者通过对现行高中化学教材认真研究发现,尽管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的化学实验不同程度的有所更新,但有些化学实验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有的实验方法仍然陈旧,实验效果较差;二.有的实验虽已更新,但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三.有的只有理论没有验证性实验,不利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一、高中化学教学缺乏实验探究的外部条件

1.实验教学模式较为单一。高中化学新课程,突出要求培养学生探究化学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学生发现和探究化学问题的各种能力,只有经历具体的学习,才能获得。达成这一教学目标的最佳途径,非实验教学莫属。实验教学模式,教师面临两种选择,一是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实验课题,自由进行探究,结果各式各样;二是对验证结论的实验进行各种探究。例如,证明铜对乙醇氧化为乙醛的催化作用,这类实验的结论是一致的,过程与方法可以不同。

2.现有条件不足以完成实验探究。高中化学历来没有让学生独立探究解决化学问题的传统,实验室建设尚未跟上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改革要求,对学生获得实验探究能力存在诸多障碍。近几年基于高校扩招,各地高中招生人数大增,实验室的条件变得捉襟见肘。全国很多高中三个年级,一般都有40一50个行政班,配备4~5间化学实验室,平均以每个班每周有3节化学课计算,如果每节课都安排一定量的实验供学生探究,每间实验室每天须承担4个以上的班级上化学课,加上仪器维护、补充药品消耗,实验室根本承担不了以上工作量,以上情况还未考虑学生选修不同的课程。

二、注重联系生产与生活实际

近年来,化学实验的改革正朝着生活化的方向发展。例如,美国《社会中的化学》里的部分实验川:牛奶分析,维生素C的分析,食物中铁含量的测定等;又如,《今日化学》(实验手册)中的部分实验:弄清呼吸器是如何土作的(选做),制备碘酒,弄清白酒中含有多少酒精(选做),测试清洁剂的性质,制取肥皂并测试其性质,比较肥皂清洁剂和非肥皂清洁剂,实验室制备并测试漂白粉,我们的食物里有什么,找出合适的添加剂防止苹果变成棕色,用化学的观点比较抗酸性药片等。这些实验选材广泛,设计新颖,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将化学变化原理寓十生产与生活实际之中,较好地发挥了实验的动机功能,有利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高中阶段,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有限,通过实验来了解化学在实际中的运用,可以说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三、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学习动机

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使学生从内心体验到他们亲自动手实践而带来的喜悦、惊讶和满足感,有意识地把实验所带来的直觉兴趣引导到化学变化的因果关系或对实验本质的研究上来,有目的地激发和培养学生持久的认知兴趣,使之不仅成为做好化学实验的动力。在实验教学中可增加一些实验在技巧上的难度,除做好规定实验外,还可增加探索性实验,开放实验室,增加实验考核的权重,设计含有新信息的综合实验等,以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由于诸多原因,学生在实验中也许没有获得预期的结果,但应引导学生如实分析失败原因并安排重做,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在学生获得成功时,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使学生及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认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并将价值进一步观念化,进而转化为获得新的成功的动力。在学生遭到失败时,帮助学生在失败中挖掘积极因素,更要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温暖,认识到不足和教训,增加学生的信心、意志,鼓励其争取获得成功;并在考核中注意衡量学生实验设计的逻辑性和创造性、实验总结与讨论中的知识性和探索性以及表达方式的科学性,使学生能较多地以科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和分析实验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验教学中只要教师怀着强烈的责任感,注意探索实验教学的规律,启迪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教育氛围,便能为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的全面提高创造有利的条件,从而使知识与能力同步增长,把素质教育落在实处。

四、改演示实验为演示探究实验

化学课本中安排了大量的演示实验,其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接受化学知识,为理解提供直观材料。传统的化学演示实验是由教师先讲解、再演示,然后把观察到的现象、结论总结出来,这样的实验教学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缺乏对实验的热情和探究的欲望。根据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设计原则,在演示实验中,要通过增加演示实验的创造成分,给学生提供更大的思考空间,把部分有探究价值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探究实验。应当看到,虽然探究学习方式开始会比较耗时,但由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较为深刻,完全可以在后续的学习中通过少花时间用于反复巩固而补回。当然在探究性实验的设计上,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所要求的内容都设计成探究性的。最值得选择的内容应该是对于学科来说具有核心和基础地位的那些概念和规律性知识,因为学生真正理解了这样的知识,就等于掌握了学科知识的主干,形成了扩充和扩展自己知识结构的能力。

总之,教师在解决实验相关问题时,既要把握新课程要求,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更新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把化学教学改革落到实处,使化学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真正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阮源萍.提升高校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的软实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01(01):8―10

[2]冯洪明.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J].新课程研究,2009,(137):130―131

[3]刘冬梅,盛继文.案例教学法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01(03)01:198

[4]王院生.把化学实验教学贯穿于化学科学的始终[J].教育时空,2005,(01):142

高中化学学科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校本选修课程;课程开发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11-0053-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3.11.020

2012学年开始,浙江省实施新一轮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其主要特征是推进特色普通高中创建,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开设是重要组成部分。校本选修课程分为知识拓展类、兴趣特长类、社会实践类和职业技能类。其中,因经历背景和学科资料背景等原因,普通高中教师在开发职业技能类时普遍感到颇有难度。

研读教材,可以发现,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突出化学的实用性,渗透着职业性。在《化学1》、《化学2》的必修教材中,以化学应用专题来编写,突出工业生产的原理和技术。如,“海水中提取化学物质”为专题,介绍了氯碱工业、镁的工业提取。由此我们找到化学基础知识和地方化工的契合点来开发职业类校本选修课程,从而发挥我们自身的专业,又能接地气,让学生体验化学在当地经济中的作用,了解当地化工业特点,激发职业意识。

一、选题

基于这样的想法,我们把开发视点定位在跟高中化学与地方化工特色的结合点,确定课程名称为“金属冶炼与玉环冶金工业”。一是为了体现学科优势和学科特色,但不属于学科知识的拓展,只需高中必修化学的基础知识,使之成为面向包括文科生在内的全体学生选修的课程。二是为了体现我县地方化工特色,普查与梳理我县产业,发现我县利用金属材料的制造业比较发达。我县是全国阀门基地、炊具基地、汽车摩托车配件的生产基地……与之相配套的金属冶炼与电镀等化工类的产业也较发达。有些学生家长就从事这些行业,学生有亲近感,又为课程资源的拓展提供基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了解我县金属冶金化工产业的状况,体验家长挣钱的艰辛与知识的重要,感悟“勇立潮头奋勇争先”的玉环创业精神,催生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为学生接触社会提供一个窗口。

二、调研

我们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课程开发前的校本调研,以便确认这门选修课程实施的可行性。

1. 了解我县金属冶金化工的基本情况。通过企业走访、网络资源、探访亲朋好友、学生调查等途径,了解我县金属冶金化工产业情况,发现主要集中在铜的冶炼、铁的熔炼、合金材料生产等。如果仅限于此,内容太少不足以课程形式体现,也不利于拓展学生视野。

2. 了解学生对金属冶炼产业的兴趣。通过班级询问与个别交流等途径,我们发现各班均有少数学生对此有兴趣。按照学校对选修课程开发的相关要求,若每班有3位学生有兴趣选修,整个高一年级将有近40名学生会选修本课程,达到了课程开发的要求,如果我们实施得好些,将能吸引更多的学生来选修。

3. 了解化学教材中金属冶炼相关内容。教材涉及钠、镁、铝、铁、铜等金属冶炼的化学原理,我们想既要体现我县特色又应有所拓展,课程内容包括基本原理、发展现状和产业调研。

三、构思

按照校本选修课程的一般要求和我校具体要求,我们确定本选修课程针对高一、二学生开设。总课时数为18课时,,修习合格的学生可获得1学分。课程提纲如表:

四、激趣

来自不同班级的学生因共同的选择走班到一起,靠行政班级的纪律约束、传统纸笔测试等强制性管理校本选修是走不远的。激趣成为吸引、凝聚学生并使之学有所获的必然选择。

1. 从展示资料到设计学生活动

校本选修课程不同于讲座。资料展示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我们的选修课程侧重于金属冶炼化工的技术与现况、前景,为学生的职业意识提供一个平台,没有丰富的资源,课程也将不能存在。但展示资料的同时,也应增加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动手,只有让学生动手,才能可持续地吸引学生的参与。

例如,“铜的冶炼”教学过程设计如下表:

2. 从老师的一言堂到学生分组任务式的参与

选修课程有些专题缺乏学生实验探究,如何变老师过多的资料性介绍为学生积极参与呢?为此,我们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申报一个任务,课外准备,在下节课时进行讲解,实现同伴交流。

指导学生开展查阅资料,制作演示文稿。同时也要查资料,掌握更丰富的资源,以便在学生汇报交流中给予评价与补充。

从实践来看,学生能高兴地接受任务,小组汇报、相互交流中积极地展示自己,倾听他人,获得自信。

3. 从课堂到企业

根据本校本选修课程性质,我们安排一些企业走访的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到企业实地观察,了解产业。本活动组织一般有三个阶段:

①活动准备:联系企业,让企业主了解课程性质、学生特点与人数、参观目的,向企业主征求参观的注意点,与企业主协商供学生参观的项目与讲解内容、参观时间、访谈内容等。与学生家长沟通,征求家长意见。提出安全预案,向学校提出申请。指导学生预先了解企业生产特点与基本知识,准备访谈问题,准备必需的文具、相机等记录工具等。

②企业参观:例如,我们选择了铜粉回收、还原与冶炼的企业,与企业主约定后提出参观全套生产过程的要求,企业主请技术人员作讲解员并向学生演示。选择一些无危险性的生产让学生动手实验以获得体验。

③总结:参观访问后,要求学生交流讨论,自建小组撰写参观报告,作为选修课考核的重要依据。

五、评价

考核与评价是校本选修课程的组成部分,没有考核与评价,无法保证选修课程的正常实施,无法激发学生参与选修课程学习的热情,但过于刻板的考核与评价往往让学生望而生畏。我们的实践是:考核与评价方式与化学学科不同,即不采用传统纸笔测试,注意过程与结果相结合,个体表现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高中化学学科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化学实验 科研意识 科研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已成为高教改革的重要目标,科研意识、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是体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实验教学又是培养学生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如何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是实验教学最主要的目的。①

基础化学实验是笔者所在农业学校的食品、农学、生命、动科等专业的必修课,它是将普化、有机、分析实验优化重组、整合更新而成的新实验体系。作为一名化学教师,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基础化学实验,使本科生具有一定的科研素质,形成一定的科研思维,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这对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②为此,本课题希望在结合本校实际教学情况的前提下,主要从教学理念、内容、方法、手段及考核模式等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科研思维、逐步到具有一定科研能力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1 养成良好实验习惯,培养科研意识

在科研创新活动中,只有具备良好的实验习惯,才会熟练准确地操作、顺利地完成实验任务。为了使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以下措施:

(1)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写出预习报告,并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对预期实验现象做出解释,并且教师课前要检查预习报告并签字,把此项作为实验考核的一个方面,使学生将压力转为动力。

(2)规范学生的基本操作。实验操作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精确度和准确性。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来做,对于那些违反操作规程、粗心大意或是实验基本技能较差的同学进行单独指导,从而达到规范操作的目的。

(3)仪器药品摆放整齐。学生们在使用公用仪器、药品时,经常随意移动位置,这样其他同学在使用时找不到或花费很多时间寻找,为避免这种现象,教师要强调仪器药品位置固定有序的重要性,并认真监督,严格要求,使学生养成好习惯,同时要求学生实验结束后,仪器、药品归原位,并逐项检查。

(4)仪器整理。实验结束后,及时整理实验台是养成良好实验习惯的最基本要求,故实验完毕后也不能放松要求,最初实验教师要逐一检查学生是否及时对仪器进行清洗,以及有无破损,待无误后方可离开。不管进行哪类实验这一步骤都是必不可少的,但因为其临近实验结束,大多数同学不注意这点,故在考核项上包含仪器清理这项,以加深学生重视。

(5)填写数据记录和实验现象。笔者在指导学生实验时发现,部分学生不按照自己观察到的现象来记录,而是按照理论结果记录,甚至抄袭别人的实验结果,因此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要从始至终地以认真求实的态度对待实验,而且要教育学生能正确面对失败。对于不理想的实验结果,应当积极思考,分析失败原因,而不能随意更改数据。如发现有记录过于简单或随意改动实验记录的,则令其重新进行实验,最终成绩降档处理。

科学研究是以实事求是为根本,这种严谨的科学态度一定要在学生刚接触实验时就养成,以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

2 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培养科研思维

笔者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面对实验操作时很茫然,不知从何做起,或者操作错误进而影响整个实验结果,其原因可能是由于高校扩招,学生的实验水平相差较大,部分学生由于学校实验条件的限制,只看过老师演示实验,甚至是只听过老师讲实验,自己从未亲手操作过化学实验,造成实验技能较差,另一原因可能是大多学生没有进行过系统规范的实验操作训练,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我们在基础化学实验课程中着重训练实验基本操作技能,使其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游刃有余。比如仪器的洗涤和干燥、药品的称量、溶解,溶液的配制,试剂的取用,加热与冷却方法等最基本的实验技能,这些是从事理科类,农学类、动科类、食品类科研实验都经常用到的基本操作技术。

除了重视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还要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注重学生科研思维模式的形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选取了几个实验,比如,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黄连中黄连素的提取等几个实验作为考察实验,作为总成绩的一部分,让学生了解科研过程,以及在面对一个研究题目时,需要做的事情有哪些。经过半学期的训练,多数学生形成了一定的科研思维。

3 开设创新设计型实验培养科研能力

创新设计型实验教学,是培养高素质、强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手段,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重要实践。这类实验都是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前布置题目,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查阅资料,了解相关知识,教师只起到指导作用,通过实验全过程的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课题研究的整体思路,既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心理品质。比如我们选择混酸中硫酸、磷酸含量的测定作为考察实验,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自己设计方案并经教师检阅后,开始独立完成实验。为了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我们对食醋质量进行检测。食醋的主要成分为醋酸,还含有对人体有益的有机酸,一些不法分子常用工业醋酸加水勾兑成假醋销售。工业醋酸常含游离矿酸,其对人体有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对于酿造食醋的规定:醋酸含量≥3.5%,而游离矿酸含量不得检出。醋酸含量采用酸碱滴定法,以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游离矿酸用甲基紫指示剂进行检验。③我们还测定自来水中钙、镁含量,从而了解生活用水水质状况。学生对这类题目非常感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学期实验全过程的训练,学生不但牢固掌握实验技能,而且具备了一定的科研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基础化学实验是融知识、能力、素质教育于一体,是培养学生科研意识、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最有效的一种手段。通过对基础化学实验的学习,多数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科研能力,这可以看作是为以后从事科学研究,培养创新综合能力所做的启蒙教育,因此,必须重视基础化学实验,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科研素质。

注:本文系八一农垦大学教育教学改革资助项目 (NDJ Y10434);“大学化学实验课与大学生科研素质培养的研究”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 饶晓蓓,王孝华.大学化学实验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广州化工,2010.38(6):261-262.

高中化学学科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教学研究

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对于元素化合物的部分主要学习了一些常见的或重要的元素及其主要的化合物的性质等,在新课程改革之后,元素化合物内容的安排都与旧教材有一些差别,但是主要的学习内容没有过多的变化。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是化学知识体系中的基础,对于许多对这方面知识掌握得不熟练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难点,关于元素化合物的教学很容易会变得枯燥乏味,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需要在新课程标准下,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和改善,提高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效率。

一、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的编排方式的改变

新课程教材的编排相比于传统的教材编排方式有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为一些习惯了传统教材的教师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不便。传统的高中化学教材按照顺序逐渐讲述应该掌握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将其集中在比较密集的章节中进行统一讲解,但是新课程使用的教材普遍将化学元素知识分布到每一个章节中,每个章节都可能涉及一些相关的知识点,例如,鲁科版的新课程高中化学教材在第一章第二节讲述了“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在第二章第二节讲述了酸、碱、盐等类物质,第三章则讲述了自然界常见的碳、氮、硫、海水中的元素等,第四章则讲述了硅、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等材料家族知识。从这样的编排方式可以看出,元素化合物知识被融入许多知识点中,如果不明确这样编排的目的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总结整理,很可能为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带来困难。

2.缺少灵活的教学方式

元素化合物知识涉及一些比较枯燥的基础知识,有一些性质甚至需要有些学生进行背诵才能够记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本是为了帮助学生进行化学问题的分析,但是如果生硬地让学生背诵知识点,只会严重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阻碍其应用能力的发展。许多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仍然是以老师的讲解为主,学生的反馈难以传达给老师。这种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更不符合新课程标准中的教育方法的改革倡导,难以激发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

二、新课程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措施

1.建立体系教学,完善学生知识体系

新课程中将化学元素化合物方面的知识分布到整个知识体系中,这正是为了帮助学生以此为线索建立更加清晰、完整的化学知识体系,教师应该善于利用这一点,通过帮助学生分析并掌握每一个章节中的元素化合物部分内容,并将其与该章的其他知识进行连接,环环相扣,从而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化学知识体系。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元素化合物方面的知识,更可以迅速通过这一知识骨架掌握相关的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等知识,促进学生整体知识的内化。

2.在实验中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

元素化合物是化学实验的原料,学生在实验中能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各类元素化合物,并且能够直接观察到与这些元素化合物相关的化学反应。例如,在盐类与酸的反应实验中,一般都是做钠盐与盐酸的反应实验,学生可以在实验中观察到二者逐渐发生反应的过程,在有明显实验现象,例如会产生气泡的实验中学生可以看到二者逐渐开始反应到反应加快再到结束的过程。学生通过这种实际的实验操作,能够更加直接地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它们相互反应的过程,在实验中进行教学也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研究和学习兴趣,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

3.在生活实践中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

化学离我们的生活并不远,尤其是元素化合物的相关知识,学生可以从生活中的细节处观察到。例如,生活中经常使用的食用盐的主要成分就是一种常见且常用常考的化合物――氯化钠。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许多生活现象了解氯化钠的一些知识,例如,在湿润的空气中放置久了会变少,说明氯化钠是一种可溶于水的化合物。除了这种简单的现象,还有一些生活中使用到的化学物品,例如漂白剂等,其使用原理就涉及一系列化学反应。教师应该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疑问,在学习中寻找答案,从生活实践中了解更多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并且更加深刻地掌握知识要点。

高中化学中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是整个化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和骨架,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学校、教师和学生应该互相帮助,共同改善原有的教育教学体系,用更加实用、高效,更加具有创新意义的方法来进行教学,促进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效率的提高。

高中化学学科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新课改 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

今年是江西首次实施高中新教材,转型时期,广大师生都面临着很大的困惑。新课程最大的特点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新课改的根本目的是:立足于人的潜能的开发和综合品质的提高,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实施新课改既是顺应时展的需要,又是实现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需要。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理应成为新课改的排头兵。我们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要真正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得以发展,除了要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外,还必须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人的智能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非智力因素,又称非智力品质、非认知因素等。什么是“非智力因素”,近年来争议颇多,但有四点可以肯定:(1)非智力因素是一个较复杂的综合性概念,是相对于智力因素而言的。(2)非智力因素是指除了智力与能力之外同智力活动效益有关的一切心理因素,指的是智力活动中的非智力因素或认知活动中的非认知因素。(3)为使非智力因素的研究更具实践指导意义,可以侧重从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讨论,这并不割裂非智力因素的整体性。(4)非智力因素是一个中性的心理学概念,说明一种心理现象,它包含水平、等级和品质的差异。现代教学理论的发展,揭示了学生的学习成功,是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下取得的。在教学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系统可以看成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这两个协同作用的子系统构成。前者以感觉―思维―创造等认知过程为主,在学习中负责对各种知识进行加工和处理,具有操作性,因而可称为学习的操作系统;后者以兴趣―情感―意志等意向活动为主,在人的学习和创造过程中往往以动机为核心,调节认知过程的正常进行,其作用是动力性的,因而也称学习的动力系统。这两个子系统共同作用,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缺一不可。非智力因素只有与智力因素融为一体时才能发挥它在智力活动中的作用。学校教育是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打下基础的,教学中若只重视智力因素的开发,而忽视非智力因素在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创造知识过程的促进和制约作用,就会使我们的教育效果受到影响。面对21世纪人才的竞争,化学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观念,重视非智力因素在化学教学中的培养。教学实践证明:同一班级的学生,他们的智力水平是有差别的,但这种差别不大,可是学习成绩差距却较大。就是对某一个学生来说,他的成绩,在不同的阶段也有较大的差别,这种差距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非智力因素引起的。所谓的勤能补拙,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就是这个道理。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推动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培养好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能够使化学教学得心应手。如何才能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

一、挖掘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是社会和学校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它常常以学习的意向、愿望、兴趣等形式表现出来,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或强或弱的推动作用。动机越强,学习起来越积极。具体说来,不同性质、不同水平的动机,在学习中的作用是不同的。动机越是远大、越是高尚,就越能推动人们坚持不懈、全力以赴地去追求。

所谓兴趣,是指有选择地、积极愉快地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对知识的猎取活动的成功、能力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当一个学生对某一学科发生兴趣时,他总是心情愉快地去学,而且一学就懂。学生对化学课的学习兴趣是从化学学科本身的知识特点、恰到好处的教学方法产生出来的。学生化学知识掌握得越多,成绩越好,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就越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做法有:1.利用化学实验,调动学习兴趣。化学世界是充满神奇和奥秘的,化学实验又是富有情趣、魅力无穷的。通过化学实验,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对现象的探索精神。2.举办化学知识讲座,让学生了解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了解我们的衣食住行都和化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3.开展课外活动,给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表现的机会,并更大程度地发展他们的学习兴趣。4.抓好化学竞赛工作,让学有余力的学生的知识视野更为广阔,对自己的学习有更高的要求,从而更大地提高化学学习的兴趣。5.平时多对学困生辅导并鼓励,帮助他们弄懂教材,使他们顺利地完成作业,考试成绩不要和学优生差距太大,以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积极投入情感

教学情感是指教学活动中教与学的情感状态,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相互关系,情感效应和活动倾向。例如介绍化学污染对环境的破坏和对人类的危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树立为保护我们共同的环境而认真学习化学知识的决心。讲到纯碱时,可借助资料详细地向学生介绍获得了世界荣誉,发明了著名的“侯氏制碱法”,为我国开创了纯碱工业新纪元的侯德榜,以激发起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锤炼意志,使学生刻苦学习

意志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方面,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对其智能的发展具有强化和推动的作用。马克思说过:“在学习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因此,我们化学教师要注重在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学习意志。在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们要引导他们正视困难、分析困难,并引导他们寻找解决困难的方法,还要用科学家成长的故事或英雄人物的事迹或身边学习成功学生的事例,特别是要结合化学史教学,介绍有关科学研究工作者为人类进步不畏艰难、奋勇攀登的优秀品质,以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四、进行学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中,教师要帮助、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习惯。一些学生化学学不好,主要表现在:自学能力差,依赖性太强,被动学习,学不得法,不重视基础,急躁、贪多求快,学习习惯不好。学生只想学是不够的,关键还必须会学,要讲究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引导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要指导他们制定学习计划、目标。要求学生抓住学习的每个环节:课前要自学;上课要专心,要勤于思考,科学地记笔记;课后要及时复习,作业要按时独立地完成。如何课前预习,如何记忆知识及温习教材的方法、技巧,需要我们教师悉心地指导学生。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还要抓住理科的特点,抓住化学学科的特点,强调解题思路的探求,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真正使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

总而言之,我们在化学教学中若能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出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一定能大面积提高新课改中的化学教学质量,学生的素质也能在真正意义上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259-27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