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园讨论法的作用

幼儿园讨论法的作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园讨论法的作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幼儿园讨论法的作用

幼儿园讨论法的作用范文第1篇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在职培训;培训方式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焦点。多方研究和实践证实:幼儿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大部分是通过在职培训来实现。

我国针对幼儿园教师在职培训的方式研究并不多。研究表明:我国幼儿教师在职培训方式由单一的讲授式走向探究式、体验式等多种方式的综合运用;在职培训的模式从专门的院校集中封闭式培训模式向院校集中培训与各种专题研训相结合的开放式培训模式转变。 探索有效的幼儿园教师在职培训方式,必然能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从而实现适龄儿童优质的学前教育。

二、幼儿园教师在职培训的特点

(1)由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认知态度和基本技能等方面的显性知识转化为默会的教育知识、技能和态度。以往培训主要让参加培训的教师了解和掌握一些外在的、易于用言语表达的教育显性知识,忽视了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有过一定幼儿教育经验的一线教师。他们不是没有教育理论知识,而是应该对他们已有的教育知识加以理顺和提升。因此,尝试运用默会知识理论,将其镶嵌于实践活动之中,进行揭示和分析,转变为教师真正的思想财富,充分发挥在教育实践工作中的作用。

(2) 由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转化为互动式的交流。幼儿园教师在职培训通常分为:集中学习、分组学习、园本研修、自主研修等几大模块。由于培训对象的特殊性加之时间的有限,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大多采用传统课程教学来完成集中学习中的理论部分。这就变成了单方面的把教育理论知识“灌输”给参加培训的幼儿教师。因此,我们要重新正视我们的培训教师,将教育理论与幼儿教师已有的默会教育知识进行比较、研讨、反思,使幼儿教师在交流中凸显和检验自己的默会教育知识,达到建构和优化其教育知识结构其专业素质,引导幼儿教师参与讨论和交流其教育默会知识,从而实现双边的有效“对话”。

(3)从被动式学习转化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一直以来,幼儿园教师在职培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用来传授与专业课程相关方面的理论知识。事实证明,传统的在职培训不能充分发挥幼儿教师自身的主体性,不能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来,在职培训的教育效果是难以保证的。因此,打破传统的被动参与学习方式,让幼儿教师自主学习,让他们觉察出一些教育理论知识就蕴藏于他们的工作实践之中,最终实现积极主动探索式的可持续发展。

三、幼儿园教师在职培训的主要方式

笔者将幼儿园教师成长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新手阶段、成长适应阶段、成熟阶段。

新手阶段的幼儿园教师刚刚走出校门,对《纲要》及有关教育法规、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常规、幼儿园生活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并不熟悉。对于此阶段培训的新手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和“分组研讨法”, 通过具体教育案例描述,引导教师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与分析,从中获得实际解决问题的经验,并能举一反三地处理日常教学中的同类问题。

成长适应阶段的幼儿园教师已经是个体知识较为丰富、对本职工作较为投入的教师。此阶段的幼儿园教师能够意识到培训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会主动完善自身知识能力结构,提高实施幼儿教育教学的能力。因此,在采用新手阶段的“案例教学”和“分组研讨”方式的基础上增加“情境体验” 法促进教学情境,让参与培训的教师获得一定的知识和情感上深刻体验和感悟。

幼儿园讨论法的作用范文第2篇

关键词:幼儿园;有效性教学;方法策略

一、有效性教学前的准备工作

1.教材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幼儿园教学活动之前,教师要善于选择合适的教材,教师的选材,对于教学活动能否顺利开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于幼儿园教学而言,教师在选材的问题上,要充分考虑到幼儿对教学活动是否不感兴趣,其选材必须要与幼儿的年龄特征相适应,这样就会激发幼儿产生强烈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相对来说会比较轻松。

2.教学目标的制订

在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前,需要教师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此目标即是教师对幼儿园教学效果的一种期盼和标准。无论是显性目标,还是隐性目标,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活动起着指导作用,决定着幼儿园教学活动所具有的性质。因此,教师须注重教学目标的适宜性、全面性以及可操作性等要素。在设置与明确目标的同时,要切实依据幼儿的基本特点,真正做到从幼儿的角度去考虑和分析。

3.教具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准备教具的工作中,教师不但要考虑幼儿年龄的需要,而且还要与课程需要相结合。对教具的制作水平要求很高,可以按照现有实物,也可运用一些废旧物品进行制作,尽可能地做到简便有效和就地取材。但是绝对要避免粗制滥造。因此,在教具准备工作中,幼儿教师一定要高度负责。

4.注重课前反思

注重课前反思即是指幼儿园教师在进行备课之前,对幼儿行为习惯、知识水平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关注幼儿个体的心理特点,尊重幼儿之间存在的个性差异。每个幼儿都是独立成长的个体,教师在对教学中各个环节进行设计时,既要注重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幼儿的兴趣爱好,同时也要关注幼儿自身所具有的认知特点与经验,其最终目的是使每个幼儿能在自身已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

二、幼儿园日常有效性教学的方法策略分析

1.注重教学设计

在幼儿园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进行的每一次教学设计都具有其目的性。在制订教学设计期间,教师绝对不能走形式主义。教学设计中涉及到的各个教学环节都要依照幼儿的实际来进行。有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没有遵循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而造成了幼儿学习效果比较差的后果,课堂活动比较滞后,无法显现出其有效性。例如,在进行幼儿数学教学活动期间,教师让学生看图认识数字时,有些幼儿没有牢固掌握数字“5”,就让幼儿进行“2+3”的运算,幼儿在学习中出现知识盲点,而教师又不予理会,完全按照自己的主观思想进行教学活动,致使一些幼儿学习成绩差,学习兴趣减弱,甚至消失。因此,在新的教学形势下,教师应认真贯彻教育方针政策,并使其落到实处,并使其在幼儿日常教学中不断发展与完善,以实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2.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幼儿日常教学中,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是进行幼儿教学活动的剂,能够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好的教学方法会使课程变得简单、自然与真实,如果仅仅从有效性教学的角度进行分析,一堂优秀的幼儿教学是朴实的、自然的。在实际的幼儿园日常教学中,有诸多方法能够运用,比如情境法、讨论法、游戏法、示范法、观察法、实际操作法等等,而选择何种教学方法最容易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就对教师提出了要求,这需要教师根据平时教学积累的经验来进行慎重选择。而无论采取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这样才能更加容易达到教学目标。

3.设置问题的有效提问

教师在幼儿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创设问题,发问是与幼儿进行交流沟通的重要形式。当教师对幼儿提出问题时,能够有效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同时又会使其对问题展开思考,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然而,教师的提问需要把握重点。在教师对教学问题进行设计时,其心中的教学目标必须要清晰明了,问题的指向性也要极其明确。提问应围绕教学重点与教学目的来进行设计,设计过程中针对性要强。比如在学习诗歌、故事等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把握住主旨思想,突出重点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幼儿进行相关引导,以达到启迪幼儿思想的目的。

4.教师的科学合理引导

幼儿园日常有效性教学与教师的科学合理引导密不可分。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切记引导随意性。幼儿教育是民族的希望、素质教育的基础,所以教师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积极与其进行交流,了解其内心想法。切实培养幼儿敢于面对困难的勇气。在学习活动中,锻炼其坚强的意志,健全其品格,使幼儿们的综合能力得到真正提升,以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家雄.“教得对”,才有“教得好”:谈幼儿园教学的有效性[J].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010(1):4-5.

幼儿园讨论法的作用范文第3篇

教师是教科研活动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依靠教师,群策群力,教科研活动才能产生更好的效果。反之,教科研活动则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在以往的教科研活动中,教师常常处于被动的地位,心态与情绪都是很消极的,究其原因有三点:一是教师对教科研活动意义缺乏正确的

认识。认为幼儿园接触的是3—6岁幼儿,把孩子带好,用不着花很多精力搞教科研。再说,幼儿教师毕业于幼儿师范学校,虽专业素质好,但理论功底薄,研究水平低,没法搞教科研。二是教科研活动形式单一,总是业务园长或教研组长说、念、讲,教师则一味地记录、听讲。三是教科研活动内容经常跟着“流行风”走,外面流行研究什么,幼儿园也就跟着模仿照搬,不会在分析别人之长和自身特点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吸收,搞得教师随“风”摇摆不定,兴趣不大。!

为了调动教师参加教科研活动的积极性,我园着力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积极鼓励教师参加教科研活动,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教师在教科研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一、加强思想管理,强化教科研意识。

教育科学研究是运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领域中的现象与问题进行研究的认识活动。通过教育科学研究,能探索和认识教育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育的发展,因此可以说,教育科学研究是新世纪教育工作的需要,是培养未来人才的需要,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需要,也是教育管理规范化的需要。作为园长,应把教科研放到幼儿园工作的重要位置上,优先考虑和安排,树立“科研兴园”的工作指导方针,加强教科研思想管理,反复宣传教科研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消除教师的畏难情绪,帮助教师从教育发展、自身发展的角度去认识理解教科研的必要性,从而唤起教师投身教科研的自觉性。园领导要身体力行,带动骨干教师进行示范,结合实际工作,扎实开展教科研工作。如:园领导参与进行了“幼儿一日活动中保教结合思想的渗透”、“如何开展幼儿体育教育活动”、“幼儿珠心算教育”、“幼儿听读游戏识字教育”等研究,从而激发了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热情。

二、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研究氛围。

首先,园领导和教研组长作为教科研活动的管理者,应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尊重教师,了解每一个教师的实际水平与需求,允许教师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在教科研活动中,与教师保持人格上的平等,既做指导者,又做平等的参与者,与教师共同研讨,虚心听取意见,及时鼓励和肯定教师的创见,善于提出教师存在的问题,启发教师思考。在这种宽松、和谐的研究氛围下,管理者与教师之间心理上的距离缩小了,使教师产生被认同感和自我价值感,乐于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第二,管理者应从实际出发,了解教师研究的需要,以解决教师工作中的难点、困惑为重点,将研究的需要融入教师的需求之中,以教师不断增长的需要为研究的“突破口”。我园常采用现场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和小组讨论法来了解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疑惑和对教科研活动内容的意见和建议,这样确定的教科研活动内容受到了教师的欢迎,因为它切合了教师的实际需要,增强了教师主人翁意识。比如,以前我园的教研观摩活动,基本上都是由园领导确定观摩内容与人选,在调查表中,许多教师认为这样做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因此,园领导根据大家的意见,将指定观摩与“自报观摩”结合起来,一方面通过层层竞争选拔,选出优秀教师参加教研观摩活动;另一方面,对于能力弱一些的教师也要提供机会,通过个别指导,为她们参与教研观摩活动并取得成功打下基础。

第三,改变以往管理者的“一言堂”、“独角戏”的教科研活动方式,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教科研活动,注重发挥群体的智慧,集思广益,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研讨,提高活动的质量。我园的教科研活动形式有:

1、运用集体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法,组织教师学习研究幼儿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科研知识等基本理论。!

2、邀请有关幼教专家来园作教科研专题讲座或是现场观摩,就教师存在和提出的问题进行释疑与指导。

3、教师围绕一定主题进行轮流主讲,主讲人事先要做好准备工作,熟悉主讲内容,设计出讨论题目,组织大家开展讨论,最后并进行总结。

4、经常开展教研观摩活动,并认真进行评析,提出合理建议。

5、有计划分期分批地组织教师到南京、上海、苏州等地幼儿园进行观摩活动,回来向大家传达他人的经验和做法,开展研究和讨论。

6、向家长或同行开展教科研成果汇报评比活动。

三、鼓励教师积极实践、主动学习、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努力发挥自身的潜力。

教研的过程是教师将正确的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实践的过程,是教师将日 常教育活动向研究性实践活动转化的过程。因此,管理者要鼓励教师主动学习,将教育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实践中,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努力发挥自身潜力,促使自己从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转变,成为适应二十一世纪幼教事业发展的教育工作者。比如,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教师怕开展体育活动,在活动中求稳怕乱,竞赛时总让孩子排着长长的队伍在等待,活动内容

幼儿园讨论法的作用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三位一体;卓越;教育能力

2010年,教育部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提出“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将“卓越教师”的培养与卓越工程师、卓越医学人才、卓越法学人才的培养放到了同等重要的地位,并在部分高校进行试点培养。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再次强调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实施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重要性。近些年,我国幼儿教育迅速发展,社会需要更多优秀的幼儿教师。幼儿园的需求是:在短时间内学前教育毕业生能够适应幼儿教师一线教学岗位需求。而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的脱节一直是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的一个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针对发展职业教育,提出“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推动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教育部在2011年6月的“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也指出:要“大力支持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履行实施职业教育的职责,鼓励行业企业全面参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充分发挥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行指委)的作用。加强行业指导,是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机制改革的关键环节,是遵循职业教育办学规律,整合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突出办学特色,提高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能力的必然要求”。如何落实《纲要》和《意见》要求,创新“卓越幼儿教师”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教育发展输送高素质的师资,成为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

一、卓越幼儿教师的职业特征

0-6岁是个体生理、心理飞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儿童形成健全人格,确保今后可持续发展的起点,这一时期幼儿所接受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对其此后的成长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一个卓越的幼儿教师要具有科学的儿童观,理解幼儿期在人生发展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能够让幼儿拥有健康愉快的童年生活经历;懂得关爱幼儿,尊重和维护幼儿的权利,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相信每一个幼儿都具有发展的潜力,为每一个幼儿创造发展的条件和机会。所有的因素都对幼儿教师的教学能力、教育智慧提出了更高要求。可见,一个高品质的幼儿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儿童行为观察与发展性评价能力,善于沟通合作与组织各种幼儿活动,具有一定的反思批判能力,能够较好解决各种问题并不断创新教学教法,实现自身专业的不断成长。这种教育能力仅依靠在高校的课堂学习是很难生成的。让幼儿园参与到卓越幼儿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实现高校课堂与幼儿园工作情境的无缝对接,丰富对幼儿教师自身发展有意义的幼儿园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才能真正令其形成自己的教育智慧,具备良好的幼儿教育实践能力[1]。

二、“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的内涵

政、校、园“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是指以科学设计幼儿教师教学能力实践训练体系,有效促进幼儿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增进幼儿教师科学育人素养为目的,政府、幼儿园等行业企业、高职院校三方各司其职,产教融合、协同推进卓越幼儿教师成长的人才培养机制。具体包括:1.“三位一体”专业课程体系政、校、园协同论证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推进课程教学的改革,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密切结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开展教学教改活动,强调课程标准、考核标准与行业标准的三维融合,突出专业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职业性,真正实现学生就业与职业岗位要求的无缝对接,减少就业适应期。2.“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平台政、校、园共同参与的校内实训、园所见习、顶岗实践全方位实践育人平台,由教育局全面协调指导合作模式,将三者力量有机统一,有效整合多方资源,在教学资源、师资队伍、实践教学基地等方面实现共建共享,形成开放式幼儿教师教学能力实践训练体系,促进卓越幼儿教师教育实践能力的提高。3.“三位一体”培养质量监控体系政、校、园全程参与卓越幼儿教师培养全过程,即新生专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专业课程教学———保育、教学实践训练考核———学生技能大赛活动———就业面试讲座———顶岗实习就业,由入口到出口,构建“三位一体”人才培养质量指导监控体系。同时建立用人单位、行业协会、毕业生及其家长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按照“校内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用人单位与毕业生评价相结合,日常评价与定期评价相结合”的运行要求,建立学前教育专业用人单位、行业协会、毕业生及其家长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用人单位满意度、专业核心课程满足度等作为衡量卓越幼儿教师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2]。

三、“三位一体”共育卓越幼儿教师教育能力的策略分析

1.明确卓越幼儿教师教育能力内涵,确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向结合高职院校育人特色与当前科学儿童观发展趋向,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创新教学实践能力、专业不断成长、能够持续为幼儿提供有效教学的卓越幼儿教师。这种教师能够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结合复杂多变的教育情境,灵活调整教育方法,运用科学教育理念创造性开展教学活动,为每一个幼儿创造发展的条件和机会。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尝试推行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等高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突出对幼儿教师职业素质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强化儿童行为观察、幼儿发展性评价、幼儿活动组织、创意教学法等教师教育能力的训练,增进幼儿教师科学育人素养[3]。2.探索政、校、园“三位一体”协同训练机制政、校、园“三位一体”共建幼儿教师教育能力、协同训练机制,是指以增进幼儿教师科学育人素养为目的,政府、高职院校、幼儿园三方各司其职,产教融合、协同推进卓越幼儿教师成长的人才培养机制。也就是由教育局、地方高校、幼儿园及早教机构青少年宫等推选代表,三方制定合作章程,建立定期沟通机制,每年召开一次政、校、园的交流会,邀请合作部门负责人对专业发展、三方合作等方面提出意见,共同参与卓越幼儿教师的培养与聘用,实现职前教育、入门指导和在职教育一体化的幼儿教师教育体系,共同促进卓越幼儿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3.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共建“三位一体”专业课程体系组织业界专家、幼教一线教师与学院专业教师共同论证开发专业实践课程的课程标准,确保实践课程标准对应高职学生的特点与理解能力,突出对幼儿教师职业素质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按照“实践为主、突出技能、注重案例、仿真训练”的思路,与实习基地的各幼儿园紧密结合,紧扣幼儿教师的工作岗位,编写突出幼儿教师工作岗位能力的特色教材,将幼儿教师的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以项目的形式按保育———教学———班级管理———综合顶岗实习一条龙串联起来,层层递进,促进卓越幼儿教师教育实践能力的提升。以职业需求能力为核心,依托幼儿教师资格证国考,政、校、园三方协同论证人才培养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推动专业核心与主干课程教学改革,结合专业师资优势,精心设计课程,构建“以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专业课程体系。4.政、校、园企资源互惠,共建“三位一体”学前教育专家资源库依托已有的校外实训基地、合作办学单位及社会服务资源,以接待、洽谈、邀请、聘任等方式整理积累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企业高管、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其他学前教育从业人员的专家资源信息,多渠道丰富育人资源,充分发挥高端人才的榜样和带动作用。将幼教岗位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艺术引入到教学中,及时反映最新的幼教动态,保持教学内容的适时性和先进性。5.搭建全方位“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平台建立政、校、园共同参与的校内实训、园企见习、顶岗实践全方位实践育人平台。“三位一体”共同开发互享幼教资源,实现政、校、园三方在人才、智力、图书资料、技术设备、服装道具、培训鉴定等方面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充分发挥群体优势、组合效应和规模效应。由教育局全面协调指导合作模式,三方融合共建开放式卓越幼儿教师教育能力实践训练体系,将三者力量有机统一,产生协同育人效应。6.创新教学模式,强化教育实践能力和教学反思技能的培养探索与高职教育理念相一致的,又能体现教师教育专业特点的“教学做合一”互动体验的教学模式,通过到幼儿园集中顶岗实习试行产教融合,灵活运用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情境模拟法、分组讨论法、同辈演示法等,结合到幼儿园开展现场教学见习观摩评议法,以增强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学生教育智慧的形成[4]。7.“三位一体”共建统一人才考评体系,合力推进卓越教师培养结合幼儿教师资格证国家统一考试,政府部门牵头三方商讨论证幼儿教师培养质量考评与选聘准则,建立具有高职特色的“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课程考核评价模式,将学生的平时技能训练、参与的竞赛活动、见习期幼儿园表现等纳入评估之列,结合期末考核构成学生的最终评价。形成以学校为核心,政、校、园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引入第三方评价和毕业生跟踪调查、用人单位评价、政府声誉评价等结果进行客观的质量评价,由专业指导委员会、督导小组成员以及其他知名教授对专业教师教学状态实施质量监控;学院及系部两级管理者对教师实施过程监控;通过学生座谈会、“学生评教”活动,对教师实施效果监控;对出现的教学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确保教学工作高质量运行。

作者:李斐 单位: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曾宝成,陈梦迁.教师专业核心能力发展制度的知识基础[J].中国高教研究,2008(12).

[2]徐青.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9(8).

幼儿园讨论法的作用范文第5篇

关键词:特色编织;幼儿;自主性发展

幼儿的自主性可以让幼儿喜欢学习、喜欢思考、喜欢参与到身边的事物当中去,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随着教学改革的实施,自主性学习已然成为对学生的一大要求。那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就要从小抓起。

特色编织使幼儿在编织活动中享受编织材料如毛线、纸条、布条、丝带、稻草给他们带来的欢乐,激发编织兴趣,提高编织能力,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幼儿园的品质,促进了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

一、兴趣呼唤自主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唤起幼儿活动的兴趣是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重要前提。如果幼儿对编织有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主动运用感官去看、去听、去动脑想、去动手做,积极探索,这样就能促进其编织潜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在特色编织区,我们根据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有趣方式来培养幼儿的编织兴趣,让幼儿高高兴兴地投入编织活动,从而激发幼儿创造的欲望。首先,教师在区内组织一个工艺编织作品的展示会,引导幼儿仔细地观察,以增加幼儿的感性认识。其次,教师又在幼儿面前像变魔术似的,把一张张纸条编织成一个个漂亮的作品,这样进一步给予幼儿足够的刺激,以激发幼儿也想自己动手去编织的欲望。再者,开始组织活动的时候,带领幼儿去参观幼儿园的编织走廊。在编织走廊,幼儿看到了各种各样的编织作品。有用毛线织成的围巾,有用毛线编成的花篮和网袋,还有用编好的圈围成的奥运五环等等,大家边走边看边议论,当我告诉他们这些都是老师、大班的哥哥姐姐,还有许多叔叔阿姨编成的时候,好多小朋友脸上都露出了羡慕的神情。通过这次参观编织走廊,幼儿不仅看到了琳琅满目的编织作品,更可喜是的激发了他们自己动手编织的愿望。

二、环境引发自主性

环境为幼儿营造一种轻松、自由,且利于交流的氛围。

1.编织区角的开辟

区域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当形形的材料编织架投放在编织区,呈现在幼儿的面前时,他们能主动与材料发生交互作用,在触、摸、摆弄的过程中发现、探索和收获。例如,小班的幼儿用毛线、布条把稻草扎成刷子、稻草结等。在中班,幼儿则借助辅助物,在编织架的帮助下编出了“窗帘、衣服、草裙”等。大班有的幼儿用毛线编织;有的把它编成了编花篮,不仅能编漂亮的线条,而且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用不同的颜色边编边排序;有的在编竹圈;还有的在编网、绕毛线。在活动中,教师最大限度地去鼓励幼儿大胆地想,异想天开地玩,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

2.编织公共吧的共享

随着幼儿编织的欲望越来越强烈,班级内开设的编织区远远满足不了幼儿的编织活动需求,利用园内开阔的公共场地,设置了六个公共吧,例如,稻草编织区、竹条编织区、纸条编织区、丝带编织区、布条编织区、节节编织吧等。让幼儿在课后玩,有教师组织的集体玩,也有放学后家长带领的自选玩。特别是放学后,许多幼儿还留恋在幼儿园的各个公共吧内自由地玩。教师在编织活动中有意融合一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学内容,引发了幼儿的编织自主性。

3.编织环境的美化

良好的环境可以为幼儿营造一种轻松、自由且利于交流的氛围。例如,主题为“环境与特色融合”,班级环境创设活动,各班教师从幼儿角度出发,环境的创设与我园的编织活动融合、并与主题相匹配。在相同的主题背景下,各班的创意不尽相同,使用的编织材料各具特色,有的突出了本土材料的使用,用草绳制作组合了树、藤、挂件……为我们的幼儿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使每个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获得个体发展。

三、指导开拓自主性

教育的精髓在于让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知识,学会学习,不是着眼于当前知识的掌握和技能训练,而是注重于能力的开发和未来的发展,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变“要他学会”为“他要学会”,这就需要培养幼儿的自主性。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平时指导幼儿编织中,要常常鼓励幼儿毫无拘束地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感,重视每个幼儿的个性及艺术创作,并及时给予赞扬。如,“你编织的这个小朋友太可爱了,你能举起来让大家欣赏一下吗?”“你编的这个房子太漂亮了,你真了不起。”教师给予每个幼儿被认可的快乐,使他们在获得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良好的意识,使他们由此而更加喜欢编织活动,更富有创造的勇气。

编织的题材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大自然。因此,当幼儿在创作编织时,他首先就需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这就需要幼儿在平时的生活中学做一个有心人,要学会观察,善于观察。如,在一次创作编织的教学中,教师要求幼儿先来画蝴蝶,这看似简单的活动,却引发了许多问题。很多幼儿画出来的蝴蝶都是缩在那里的,左右没有对称。这也就充分说明幼儿在平时的生活中缺乏观察。于是这位教师留有了一个星期的时间给幼儿,让他们在生活周围找一件事物来进行观察,然后再来进行创作。到了第二次,幼儿的作品着实有了很大的改观。在这个活动中,幼儿懂得了只有用心去观察和感受身边的事物,就能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四、评价积攒自主性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角色的转变,变“教师在前,幼儿在后”为“幼儿在前,教师在后”,把自真正交给幼儿。在活动中,幼儿参与评价过程,成为评价的主体。

1.表格记录

在评价中,幼儿通过对自己在教学活动中言行表现的反观与检视,以提高其自我评价、自我掌控的能力。例如,用图表记录法记录在幼儿区角活动中某一区角活动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幼儿用表格记录法在教师设计的表格用打“√”或“”,根据自己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打、画不同的数量的标志,记录自己在本次区角的活动的情况。这种评价方式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幼儿自我认识、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从“被管理者”变成了“管理者”,大部分幼儿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提高了评价和判断能力。

2.绘画记录

绘画记录法是幼儿通过绘画的形式记录自己区角活动评价的方法。绘画记录法可以详细记录自己的活动过程。例如,幼儿用线条、图形等方式记录自己的编织的方法与过程――怎么编织、用什么材料帮忙、和谁合作等等。幼儿的这种记录方法不仅有利于教师了解幼儿的活动情况,更好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尤其是教师在指导其他区角活动时未能观察到的幼儿活动过程,给教师提供了评价依据,更能给幼儿在区角讲评环节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体现了幼儿评价的自主性。

3.讨论法

幼儿提出问题、教师设置问题,幼儿通过讨论思考,充分、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并总结出大家较认同的学习方法,积累了各种经验。幼儿先用讨论的方法对自己、同伴的活动行为、情况做出简单的评价。幼儿都争先恐后回答问题,并以验证相结合为主,不玩这个的区角的幼儿也会积极动脑筋,进行评价,说出自己的借鉴和想法,由“单个游戏”变成“合作者”。由评价体现出,特色编织的活动性、操作性强,氛围宽松、愉快。像这样,每一次区角活动后,幼儿先用谈话的方法对自己、同伴的活动行为、情况做出简单的评价,其次用讨论的方法提出问题,通过讨论思考,充分、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并总结出大家较为认同的学习方法,积累各种经验。

4.作品展示法

让幼儿的作品展示,或者让幼儿自己将探索尝试的方法和过程再次进行当面介绍演示,让幼儿自己介绍互动交流,分享成功的快乐,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功感。教师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还可以和直观的作品展示法有机结合,和幼儿开展互动进行评价。让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活动方法和探索过程进行演示、介绍和交流,合同伴分享成功的快乐,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由此可见,在园本特色编织活动中,加强幼儿的自主性教育是极其必要的。通过幼儿的自主性发展,可以让幼儿做到自主性地、独立地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样就会促进幼儿学习各项技能,不仅提高了幼儿学习的能力,同时促进了幼儿的各项发展,帮助幼儿能够全面发展,从而提高了幼儿的各项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