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临床技能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导师制教学
在实践教学方面,针对以往多个教师带教一个或多个学生,责任不明确现象,参照医院制定的青年教师导师制度,我科制定了实习生导师制,每一个实习同学入科后由一位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人员作为其导师。学生需跟随导师查房、妇产科诊疗、手术、出门诊等各项工作。让学生尽量多动手、多动脑、多操作、多体会,多提出问题。先让实习生在模型上按规范化要求反复操练,直到完全学会为止。然后,分组到病房、门诊进行临床技能训练,如四步触诊、骨盆测量、分娩机转、盆腔检查、计划生育技术等等这些常用的操作技术。给导师制定了一整套带教计划,由教学秘书配合实施,每一组实习生结束本科实习时,由教学秘书考核实习学生,对一些没完成带教计划的部分,反应给带教老师,使带教老师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完成教学任务。
2、采用多媒体讲授理论课
为提高教学能力,医院给每个教研室配备了计算机、投影仪及部分模型。我科自2011年开始采用多媒体教学,根据科室特点,自行制作妇产科专业的PPT课件,并每年对课件进行补充和修改。利用数码相机将典型的病例照片收集起来,加入到PPT课件中,使学生加深印象,提高学习兴趣。为了减轻病人不必要的痛苦,保证他们的隐私权,医院配备了一些仿真的人体和器官模型,供学生反复练习基本操作和检查。例:进行妇科的双合诊、三合诊的人体模型,产科的内外骨盆检查的器官模型及产程进展过程中宫颈、胎头变化模型等都可以在实训室反复操作。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妇产科实习仍要有重点疾病。对重点疾病要让学生多看病人,写病历,参加教学查房及病例讨论等,力求给实习生树立重点。不能把大量的教材内容复制到课件中,讲课以分析病例为主,增加互动。不要讲解过多的理论,信息量过大,学生不容易跟上,理解不透彻。
3、注重病例收集和病例讨论
妇产科学是实践性较强的临床课程,当他们进入临床时,所学的理论知识无法与临床实践衔接。参加工作后,就没有机会参加妇产科的临床实践,所以每一位实习生应重视和珍惜妇产科的实习机会。为此,主要采用病例分析和病例讨论为主的教学方法,将妇产科各种常见疾病,多发疾病甚至疑难病例以及一些手术病例,进行病例讨论。让实习学生先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单纯的汇报病例,比如异位妊娠患者,选择有停经史、腹痛、阴道流血等,尿妊娠试验或血HCG水平高于正常,B超显示子宫内未见妊娠囊,子宫内膜厚,腹盆腔内积液。通过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能够明确诊断,然后根据病情的缓急,结合临床新进展,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包括期待疗法、药物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等。通过教学病例讨论,学生可以通过典型病例就掌握了异位妊娠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同时可以促进实习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查资料,从而获取更多的知识。教学中恰到好处的举例不仅可使深奥的理论通俗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还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防止遗忘,同时也可活跃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以上方法能不断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识别急危重病例的能力。
二、讨论
妇产科学是临床医学中涉及面广、整体性较强的学科,妇产科临床工作也需要理论与实践必须紧密结合。实习好妇产科对将来成为一名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医生有重要意义。由于妇产科的特殊性,妇产科的病人均为女性,患者身体检查部位均为需要保护的隐私部位,所以患者基本不愿配合教学,给妇产科学临床技能教学带来困难。在当前形势下,伴随妇产科临床工作的不断开展,社会进步对医务人员要求的不断提高,妇产科临床教学工作将面对更大的挑战。如何提高实习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临床实习的教学水平,逐渐成为临床带教关心和重视的问题。通过教学实践认为,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联合,首先通过入科教育让学生重视妇产科的实习,把更多时间用于实践学习,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病人,融入临床,了解参与和病情有关的临床诊疗活动,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学会用课本知识帮助临床病人,解决她们的困惑和痛苦,顺利跨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第一步。其次借助多媒体教学可使理论课变得通俗易懂,生动形象,也可以补充临床典型病例较少的问题,实现教与学的互动。导师制教学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有了明确的方向,也让每一位带教老师更有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让学生不断培养与病人交流的语言艺术。妇产科病人看病涉及隐私,比较敏感,注重语言艺术才能让她们放松、配合,然后进行充分的交流,取得理解和合作,真正达到医疗与教学双赢。当然,进行教学质量的评估也是必要的,收集学生的意见反馈和平时的考核考试成绩,了解他们对妇产科实习的重视程度和建议要求,按照实习学生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系统、详细的教学实施计划;
三、总结
【关键词】 诊断学; 技能教学; 改革
诊断学是一门被称为从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桥梁课,从内容和形式上都体现了基础医学知识与临床理论和实践的密切结合。学生对诊断学学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以后的临床工作能力。目前诊断学教学现状为:(1)医学院校的扩招,学生人数增加较快,但学校的教学资源添置相对滞后,学生平均基本技能训练机会较少。(2)只重视理论教学和学习,忽视了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和培养,造成学生高分低能,在就业上处于被动境地。(3)考试方法不合理,重理论轻技能。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加强学生临床实践技能教学,已成为医学教育工作者进行教学改革和研讨的重要课题[1]。为此,笔者对诊断学临床技能教学进行了改革,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教学实施对象 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04级、05级临床医学本科五年制学生。
1.2 教学方法
1.2.1 加强对临床技能训练重要性的认识 (1)临床技能训练与就业密切相关。执业医师考试制度是医学生就业的惟一通行证,要取得执业医师资格,首先要求实践技能操作考试合格[2]。实践技能考试的内容即为训练内容的一部分。2002年上海杨浦区临床类执业医师技能考试情况通报中失分率统计结果显示,技能考试失分率最高的考试项目是基本技能和体格检查,在不及格考生中失分率分别达到68.5%和71%[3]。由此可见,基本技能和体格检查训练亟待加强。(2)临床技能是国家教委本科教学评估的重要内容。教学评估内科方面的项目之一,专家组查看本科实习生对一个患者的接诊过程,即从询问病史、全面体格检查至书写一份完整病历,整个过程在2 h内完成,实质上是对诊断学教学的考核。
1.2.2 编写实验指导,制定实施方案 根据现有教材、大纲以及临床的实际需要逐章逐节整理摘出各项操作,参考各层次使用的教材和相关书籍,选取其既便于操作又能达到满意效果的部分。编写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注重既要简单明了,又要便于操作,做到步骤清楚,使很多在教材中不甚清楚的操作变得具体化,并强化容易出错的关键步骤。
1.2.3 强化问诊 问诊,是医生诊治疾病的第一步,是每个医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功。美国著名医生Harvey提出的“五指诊断法”,将病史居于首位[4]。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面对患者问诊并书写病历,老师只能通过学生书写的病历评价其问诊情况,从患者那里不能获得更多的反馈信息。而培训“标准化患者”需要大量的资金,难以普遍实施。笔者在教学中,由老师本人充当“标准化患者”,由教师制定统一病例,并模拟临床环境,学生分组对老师进行问诊练习,既可以使学生克服首次面对患者的羞涩与紧张,老师也非常容易发现学生在问诊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
1.2.4 重视体格检查内容、动作标准化 体检动作规范标准,是获取正确体征的先决条件。在教学中采取模拟患者、学生互查的方式进行,这样既增加了训练和动手机会,对被检查者而言,又可以发现他人的错误,加深了自己对诊断学技能的印象,一举两得。同时,特别强调体格检查不能只掌握内容及动作,更重要的是要真正掌握、领悟到其检查方法和检查结果。如肺部听诊,不能只用听诊器在胸部随便放几个位置,要求学生按照一定顺序,真正听到呼吸音的变化。老师逐个查看学生的检查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1.2.5 强化临床常用诊疗技术训练 改革前,对临床上常用的诊疗技术,如胸膜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骨髓穿刺术、腰椎穿刺术未作理论及实验教学,而这些都是学生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操作。由于在校未进行训练,学生在实际操作时难免动作不熟练,加之精神紧张,往往操作失败。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故将此列为教学内容。教学时,先由教师讲解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然后示教,最后让每个学生在模拟人身上反复进行操作演练,这样就对所使用的器具及每个操作过程有了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将来在实际操作中就能做到从容、镇定且规范。
1.2.6 改进测评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以往的诊断学成绩仅有单一的理论测试成绩,学生不重视技能教学,导致学生中出现高分低能现象。因此,笔者将技能纳入考试成绩范围,尤其把体格检查作为重点考核项目。体格检查的考核与执业医师考试衔接,把187项全身体格检查的基本项目分解成7大模块进行考核,每生抽一模块。考试时学生相互检查,边操作边简要汇报检查结果,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监考老师按评分标准现场评分,并当面向学生讲明扣分的依据及应注意的有关问题。要求不合格的学生再进行训练,再补考,直至合格达标为止。参照执业医师技能考试的做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 结果
实施此教学方法后,本课程结束时就下面8个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调查表共计200份,收回有效调查表200份,回收率100%。从调查表中得知,92.5%学生认为此教学法能增加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90.5% 的学生认为能够促进问诊技巧;96%的学生认为能提高体格检查操作能力;95%的学生认为能构加强对临床常用诊疗技术掌握;94%的赞同此教学方法;86%的学生认为通过实验课内容,感觉收获很大。教学方法改革问卷调查结果见表1。
3 讨论
3.1 临床技能训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诊断学是实践性实用性最强的学科,其最终的教学效果不但是学生获得了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真正学会了其操作技能,真正会问诊和检查患者。由于反复强调临床技能训练的重要性,绝大多数学生都能互相配合,主动认真训练。考核中发现有少数学生经过训练后操作手法相当娴熟,甚至可与带教教师教学相媲美。
3.2 促进有效交流,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以往的考核中发现,部分学生理论讲得很好,但对其进行体格检查和临床诊疗技术考核时,完全是另一个样。往往表现出一种紧张的心理反应,轻者呼吸心跳加快、双手发抖,严重者根本无法进行考试。而通过面对面的沟通教学,强化训练以后,绝大部分学生考试时能沉着应战,操作熟练准确,顺利通过考试,并取得较好成绩。
3.3 存在的不足和补救措施 学生抽取的考核项目有限,不能完全反映培训的整体效果。另外,模拟患者为学生,与真正的患者存在反差,学生无法体会到患者的阳性体征。针对学生在操作培训和考核中出现的问题和缺陷,如肝、胆、脾触诊,心、肺叩诊时手法不到位,姿势欠佳等方面,需进行及时补救,这些都有待于在以后教学中改进和完善。
这次教改为日后的诊断学教学积累了宝贵经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形成有效的教学模式后,需在保持的同时进一步加以完善。
参 考 文 献
[1] 路通政.诊断学实践技能教学改革尝试及效果评价[J].卫生职业教育,2004,11(22):105.
[2] 贺绍书,向福坤.目标教学在诊断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1,2(14):183-184.
[3] 林一.由执业医师技能考试现状引发对诊断学教学的反思[J].卫生职业教育,2004,4(22):74.
关键词:医学教育;临床基本技能;发展现状;基础
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实现利用最现代化的高、精、尖设备来代替原有的临床基本诊疗服务和操作。目前临床基本技能教育已成为了全球医学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之一,所以有必要对我国医学教育中的临床基本技能教育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希望从目前的教育中发现或找出问题,通过对问题进行分析,加大改革力度,为我国的医学教育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1 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临床基本技能教学现状
我国的教育部门对高等医学教育中的临床基本技能教学非常重视,并制定出了《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该体系的提出对我国的医学教育课程的改革和培养新一代的高素质医学人才计划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近年来,浙江大学、四川大学等知名高等学府都引进了多媒体-电子标准化局部功能模拟系统、标准化患者教学模拟系统用于日常的教学活动,并编制了很多具有先进水平的教材、课件、参考书、光盘等。在实践上,制定出了临床基本技能考核指标,并制定了实验室建设和评价指标体系,对医学系的学生实行了问题式教学、临床模拟患者多站考核等现代化的临床基本技能教育或培训。
多媒体-电子标准化局部功能模拟教学,如心、肺的听诊和触诊、急救知识、腹部常规检查等练习临床基本技能的操作模型,让学生在练习临床基本技能的同时能够让学生通过现场多媒体屏幕真实的看到她们自己在操作时的动作和其他操作细节,也可以通过系统软件再现听诊和触诊相关解剖图、心电图、血流动力学图等图像,也可以通过电子标准化患者模型形象的模拟人体肺部呼吸音、心脏杂音、胸膜摩擦感和心包、心前区震颤等,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时如同面对的是一位真实的患者,使深奥抽象的医学理论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和真实,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而标准化患者教学指的是标准化患者准确的模仿相应病例的症状陈述,而学生扮演的是医生的角色,模拟完整个诊断过程。标准化患者不仅可以快速的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的考核[1]。
2 我国临床基本技能教育面临的困难
2.1医学教育模式面临着深入的改革 目前我国的很多高等医学院校仍然以生物医学为依据,重点关注的是知识的传授,实践的力度不足,课程的设置整体上缺乏创新性和科学性,课程整体优化不足,比例失调,教学内容重视理论轻实践,这与临床实践中要求的人才素质差距较大。
2.2临床实践方面的困难 在医学教育中,临床的医学理论无疑是临床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其生命力在于能否灵活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临床基本技能的实践基础,那么学生也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近年来随着医学生人数的剧增,使得医学生在实践时资源相对减少,加上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不愿配合临床教学,进一步减少了学生临床实践的机会,从而使学生陷入到理论多,实践少的尴尬境地[2]。
2.3重理论知识的教育,对技能、思维、创新能力培养不足 目前我国很多的高等医学院校普遍倾向于专业知识的教育,教学模式仍然是传统教育中的灌输式教学,而没有现代教学体系中的通过知识的传授向学生传播学术思想,传播思维的发散和创新精神,使学生还是按部就班的进行每一个步骤,显得毫无生机。在学习考核评价上仍然采用的是成绩至上的考核评价方式,使得现在的学生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临床基本技能不足,创新能力不足,思维发散能力不足等,这些现象都时刻制约着临床医学教育的发展[3]。
3 提升医学技能的教学措施
3.1提升思想认识,改进传统教学模式 随着世界医学的快速发展,传统教学模式的医学思想已然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创新自己的思想,改变传统的模式教学,从根本上实现教育手段的革新。临床专业的学生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以实践和诊疗作为教学的重点,同时还需要采用多种方法以现在教学理念为主体,逐渐将传统的科学思想不断革新,建立起具有综合性的临床医学教学体系。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实现“探究式”、“问题式”、“案例式”教学,从而有效的提升现代医学的教学模式,不断完善标准化的认知能力考核。
3.2突出学生解决临床具体问题能力的培养 对于临床医学生的教学,重在对学生解决临床具体问题能力的培养。学校要切实有效地将学生解决临床实践问题的能力培养放在教学的第一位。培训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对理论在临床中的践行,让学生尽早接触临床,将教学、见习、实习融入实训工作之中,不断加强学生临床动手能力的培养。确保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的有机结合。
3.3注重学生独立创新能力的培养 目前很多的学生在接受教育培训时,由于缺乏创新和独立思考的精神,对于知识仅仅是一种记忆式的学习,根本没有独立思考,活学活用,学习时仅仅是机械的完成知识的记忆和知识的迁移,在应用的过程中不能够变通理论,更谈不上实践技能创新,尽简单地进行机械模仿。所以临床教学过程中如何加强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将会成为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重点培养方向。在临床医学培养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们举一反三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如何处理临件。
3.4加强学生的临床医学素质培养 对学生们进行临床医学技能的培训不仅要从医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上进行培养,而且更加重要的是对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的将职业价值、行为、态度以及医学伦理相结合;要注重对学员们进行临床医学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教师要言传身教,做学生的榜样,引导学生将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医学、联系起来处理患者的病情,学会处理医患关系,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不断加强自身的沟通交流能力。
4 小结
随着近年来教育的不断改革,国内的医学教育专业上存在着越来越多的问题,因此医学临床领域,对医学生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临床基本技能教育或培训对整个医疗服务都是极其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尹凯,桂庆军,沈元琼,等.仿真模拟教学系统结合PBL教学法在临床基本技能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10,09(8):1062-1064.
1临床技能竞赛开展的背景
2010年4月,由教育部、财政部、卫生部主办,教育部医学教育临床教学中心承办的“第一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成功举行。此后又相继在广州、重庆、武汉等地举办了6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竞赛旨在培养医学生临床专业技能操作的规范性及运用能力,倡导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及创新意识,提升医学生的科学精神及人文素养,加强了医学生“三基”培养,即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培养。通过观察,开展临床技能竞赛不仅巩固了临床技能培养在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中的核心地位,也切实提高了医学生的临床技能水平,有助于建立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临床技能训练体系,调动临床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此次竞赛重新诠释了基本技能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对于注重实践的妇产科临床教学的促进作用也十分显著[2]。
2临床技能竞赛效果的评价
自临床技能竞赛开展以来,本院便积极组织学生及培训教师认真参与并反馈。临床技能竞赛效果评价是以无记名形式对本院学生及参与的主要培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见表1、2。
上述调查表明,学生普遍对临床技能竞赛的重要性持肯定的态度,认为临床技能竞赛可以增加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的主动性,提升对临床课程的兴趣,获得更多实践操作的机会并有助于巩固临床课程的学习效果。再者,培训教师也基本肯定临床技能竞赛的重要性,认同临床技能竞赛可以一定程度反映本校教学水平、促进各院校之间的交流、有助于本院临床教学的规范及标准化且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问卷结果也反映出有近三分之一的人群对本院临床技能大赛的开展并不满意,主要原因有:(1)参赛学生及教师人数有限,实际受众人群所占比例小,并未真正从整体上促进教与学;(2)无系统的培训教程,培训教师经验不足;(3)竞赛还未能营造好促进交流与学习的大环境氛围;(4)竞赛结果不能很好地反映真实的教学情况,代表性差。
综上,临床技能竞赛对妇产科学教学的促进作用受到认可,但其开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总结临床技能竞赛的促进面,同时认清其不足并继续加以完善是必要的。
3临床技能竞赛对妇产科学教学的促进作用
3.1对学生的促进作用对学生而言,当下的妇产科学教学由于教学模式陈旧,患者对妇产科学实践教学排斥导致的临床教学资源相对匮乏,教与学的约束机制不健全等原因,进行临床技能实践练习的机会减少,影响了其对临床技能学习的兴趣、主动性及重视程度[3]。然而临床技能竞赛作为一项全国性的专业竞赛,在同行中享有颇高的认可度,可为广大医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锻炼机会及实践平台。再者,选手的选拔形式主要为理论笔试和技能操作考试,医学生们为获取参赛资格必将认真地投入临床实践,不断提升学习效率,积极拔高技能水平[4]。同时,激烈的竞争氛围可以锻炼医学生们自身耐受外界压力的能力,完善其面对不同境遇时的心理素质。最后,竞赛所设置的团队协作形式还将倡导并发扬队员与队员之间的相互协作精神及共同创新意识[5]。
3.2对教师的促进作用对于老师而言,一方面,临床技能竞赛以比赛的形式不仅直观地表现出各校参赛学生的技能水平,也反映了各校老师妇产科教学的水平,由此形成各校间的良性竞争,使得各院校对于妇产科教学提出更高要求,不断巩固临床技能培养在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另一方面,鉴于日常妇产科学工作及教学研究的任务较重,院校和学科间的教师缺乏相互的交流及经验总结,临床技能竞赛恰可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帮助各院校的老师通过竞赛的方式更好地交流教学经验和相关方法,也将更多、更科学的实践教学方法引入到平时的妇产科教学当中去,推动妇产科学教学的发展和创新[6]。
3.3对各院校妇产科学教学规范化、标准化改革的促进作用由于全国范围内,医疗卫生水平发展不均,因而对于妇产科学技能教学的标准差异较大。临床技能竞赛通过赛前培训促进了带教老师、科室、医院和地区间的操作标准、操作观念的进步。同时竞赛过程中通过以标准化的形式对参赛选手进行评判,考察各参赛院校临床操作的优缺点,并进行相互补充。这对各地医疗教学的标准化、规范化起到了积极作用,为妇产科学生更扎实地打下技能操作基础提供了保障[7]。
4临床技能竞赛对妇产科学教学的启示
随着医学教育不断改革,本科医学教育中开始逐步实行注重综合能力的教学形式,这成为了一种全球的趋势。但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国本科医学教育依然过于注重理论知识而忽略综合能力。目前,本校妇产科教学采用理论、课间实习及实习的教学模式,其中课堂教学仍占有较大的比例,而这种灌输式、填鸭式教学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显然难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及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际调查也证实,临床技能竞赛的开展将有助于妇产科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对参赛经验及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得到了如下关于妇产科学教学的启示[8]。
4.1改进传统教学模式为了使临床技能竞赛惠及更广大的学生群体,真正从整体上促进教与学,首先应当从改进教学模式出发,将临床技能竞赛与日常教学相结合。传统的教学手段单一枯燥,缺乏与实际情况的良好结合,改进后的教学方式应做到教学形式多样化及教学内容的丰富化。临床技能竞赛相关理论知识可通过不同的形式对传统妇产科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如病例小组讨论、床旁教学、基本技能模型训练、妇产科学专题讲座及基于问题学习(PBL)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用[9]。
同时将临床技能竞赛的实践内容加入到平时的学习当中,在进入临床实习前通过仿真模具设备及器材进行强化训练,进入临床实习后应做到规范化标准化的教学,如每周安排进行规范化的病案讨论,病例查询书写及规范化的教学查房;在规范化实践过程中对学生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及时辅导,使学生做到理论结合实际,操作规范标准[10]。
4.2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就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本院师生对于目前临床技能竞赛开展不满意的又一重要原因即没有系统的培训教程且培训教师经验不足。因此,培训教师作为教学中重要一环需要加大对其投入。通过加强教师的教学素养、教学能力及教学经验,使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加强教师教学素养主要以高资质经验丰富的教师带队的形式,对年轻教师进行一对多或一对一的培训。培训形式包括课前试讲,集体备课,教学心得交流,年轻教师试讲及观摩教学等,以提高年轻教师教学素养[11]。
同时学校应当加大投入,提高教学环境,实验设备等。大力提高教师课时费,引入考核机制,对于优秀教师进行大力表彰和宣传,通过考核竞争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同时应当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校外交流培训,通过互补学习,丰富教师教学经验。
4.3强化学生对实践教学中医疗风险意识的培养妇产科学实践教学有其特殊性,为了能够更好地配合妇产科教学,还需要特别注重对教师及学生的医疗风险处理培训。首先,妇产科教学诊疗常涉及患者隐私部位,因此需要学生谨记对患者的隐私保护并在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信任。再者,对于操作应强调必须先实习后实践,即先在模具和仿真器械上进行训练,入岗前先考核再实践确保具备扎实的技能基本功及过硬的心理素质。因为妇产科教学中很多操作,一旦稍有不当即可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如清宫术。最后,要加强学生对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条例学习,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医疗责任心,同时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患者及医院的权益,以期帮助营造更加健康和谐的社会医疗氛围[12]。
5结语
关键词: 双师制;临床护理技能;教学改革
护理学专业临床护理技能的培养是护理教育的目标之一[1],临床护理技能教学是护理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护理教育的实践性、直观性和现实性的统一,它既验证了理论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可直接影响学生的职业素质。护理技能操作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往一带一的带教制度,由于带教老师水平参差不齐、标准不统一,学生的护理技能操作水平也相差较大。为了提高学生的临床护理技能,我们自 2008年7月采用双师制教学方法,指导与训练学生的临床护理技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8年7月—2009年4月,选择在我院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 206名作为双师制组,男8名,女198名,年龄19~24岁,其中本科生46名,专科生160名。以2007年7月—2008年4月在我院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176名作对照组,男7名,女169名,年龄20~24岁,其中本科生40名,专科生136名。
1.2 方法
1.2.1 带教方法 (1)双师制教学方法:设总带教老师1名,带教老师8名。 ①对带教老师进行临床护理技能培训:学生入科前,总带教老师对带教老师的临床护理技能进行规范培训与考核,合格后方可带教。②对学生临床护理技能进行培训:学生入科后,先由总带教老师进行培训,根据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总带教老师对学生应掌握的技能统一指导,然后再实施教师学生一对一的带教方法。③培训内容:重点训练各项护理技能操作要领、难点,操作的程度,与病人的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与此项护理技能有关的理论知识。(2)对照组带教方法:不设总带教老师,实行一对一的带教方法。
1.2.2 考核与评价方法 在实习结束前,按照山东省护理人员三级训练标准,对实习学生的基本护理技能进行考核与评价。其内容包括:静脉输液、无菌技术、女病人导尿术、心肺复苏、铺麻醉床、穿脱隔离衣、肌内注射、皮内注射、灌肠、会阴护理。另外,对所有实习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其对实习带教的满意度。
1.3 统计学处理
学生考核结果以±s表示,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2 结 果
对照组实习学生的临床护理技能考核成绩为(8.2±1.7)分,双师制组为(9.1±1.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5.820,P<0.001)。双师制组本科实习学生的临床护理技能考核成绩为(9.4±1.6)分,专科生为(8.6±2.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773,P<0.01)。双师制组实习学生对临床带教效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χ2=25.97,P<0.01)。见表1。 表1 实习学生对带教的满意度(例
3 讨 论
本文结果显示,双师制组临床护理技能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双师制组中本科实习生的临床护理技能考核成绩高于专科生,且双师制组学生对临床带教的满意度为97.1%,提示双师制教学方法优于非双师制方法。其原因如下。
3.1 双师制教学方法规范了护理技能操作规程
双师制临床护理技能教学中,由总带教老师对带教老师进行统一规范与指导,然后再由带教老师对学生实施一对一的教学方法,带教老师相对固定,且操作程序统一规范,还能够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进行个体化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