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讨论法的作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土地勘测定界GIS方法
中图分类号: TU19文献标识码: A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步伐的不断加快,土地的使用趋于多向发展,土地开发整理逐渐增多。如何进行有效的土地管理是当前行业工作者的一项紧迫任务。可见,勘测定界工作成为土地管理实践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工作,土地勘测定界不仅为政府提供了准确的土地使用范围,而且还提供了土地使用类型相关数据,这样能够更进一步做好土地开发整理提供依据和服务。近年来,随着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和国家基础设施的大力建设,各种建设征地数量呈上升趋势,勘测定界的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
1 土地勘测定界的意义
1.1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用地审批建设项目用地、地籍管理、土地登记发证、基本农田保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征地补偿方案、土地评估和土地监察等项工作等提供科学、及时、准确、详实的基础资料而进行的—项政策性、专业性、技术性极强的工作。
1.2通过土地勘测定界可以加强对各类用地审查,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使得建设用地审批工作做到更加科学化、制度化、合理化、准确化,从而规范各类建设用地,保证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依法维护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切实保护耕地,对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实现土地的科学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2土地勘测定界控制网的布设
2.1土地勘测定界首级控制网按四等导线网、四等GPS网等布设。一般采用全站仪进行导线测量,在测量设备许可时,应尽量布设成GPS网,采用采用静态或快速静态两种GPS模式定位。
2.2若首级控制网点密度不能满足建设项目用地土地勘测定界,应在首级控制点的基础上布设一级或二级加密控制点。加密控制测量应优先采用导线网,也可用单一符合导线。
3勘测定界图的表达方式
3.1土地勘测定界图的比例尺一般为1:500,原则上不小于1:2000,大型工程经有权验收该项目用地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土地勘测定界图比例尺可以放宽,但比例尺不得小于1:5000。
3.2土地勘测定界图上项目用地边界线可根据用地范围的大小用0.3mm红色实线表示,界址点用直径为1mm的红色圆圈表示,地类界线用直径0.3mm、间距1.5mm的黑色点线表示,道路(公路、乡村公路、小路)用黑色,水系用蓝色表示,权属界线、行政界线的颜色为紫红色,基本农田界线用绿色表示。
3.3土地勘测定界图上用地范围内每个权属单位均应在适当位置注记权属单位名称和面积;每个地块均应在适当位置注记地类号和面积。
4土地勘测定界的应用方法
4.1 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土地勘测定界中的应用。GPS具有速度快、精度高、自动化、费用省、操作简便、24小时监控等优点,经过多年的发展,其技术日益成熟,现已广泛应用于各种行业。近年来,GPS技术在我国测绘领域迅速推广,特别GPS-RTK技术应用于土地勘测定界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使得测绘的精度、效率和效益都有显著提高。
4.2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动态差技术(RTK)的应用。RTK技术具有随实时将一个坐标系统精确地转换到另一个坐标系统的能力,这对于勘测定界工作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GPS-RTK技术,用户可以实时监测待测点的数据观测质量和基线解算结果的情况,根据待测点的精度指标确定观测时间,定位效率大大提高。
4.3 遥感技术(RS)在土地勘测定界中的应用。近年来遥感技术在我国发展速度迅猛,应用于许多行业,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资源获取手段卫星遥感的主要特点即直观,因而可以直接应用于土地勘测定界的工作中,可以提高作业区域的精度一致性,降低系统误差,进行准确、快速的定位,可以克服单纯地面勘测的不足,大大减少外业工作量,提高作业效率。
4.4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土地勘测定界中的应用。GIS是近些年来新兴起的一门集地理学、计算机、遥感技术和地图学于一体的边缘学科,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城市用地规划、交通规划、自然资源保护、灾害监测和预防等众多领域。近年来GIS也应用到了土地测绘、土地管理中,在土地勘测实践应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利用计算机技术的强大分析整理能力,建立土地利用的信息库,满足了土地管理的需要,加速了土地管理的现代化进程。
5结束语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建设占用地日益增加,城乡建设和土地的矛盾日益激烈,土地勘测定界工作的重要性日显重要。我们要不断加强勘测定界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勘测定界图的标准、精确、成果质量优异,为整个城市的建设、管理以及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土地勘测定界·百度百科
[2]黄齐卫,张林,张晓云,土地勘测定界的方法与应用,测绘.2011(04)
[关键词]石油化工;自动化仪表;性能作用
中图分类号:P8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3-0068-01
石油化工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当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不断加剧,我国石油化工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提高石油炼化技术已经成为了相关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自动化仪表控制技术不仅优化了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其自身作为一种先进生产技术的代表,在改变生产方式的同时,也为生产技术的提高提供了帮助与支持。
一、自动化仪表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自控化仪表在石油化工生产中的应用比例逐步加大,在石油化工生产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本质上讲,自动化仪表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项目,主要分成三个阶段,即仪表设计、实际施工及使用调试[1]。无论在哪个阶段,都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较强的副属性。尤其是在仪表设计环节,对设计人员的要求更高,设计人员需要掌握牢固的专业技能,并要广泛涉猎相关领域的知识,并能够熟练运用相关技术知识,正确处理好仪表设计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由于自动化仪表在石油化工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而要对自动化仪表的设计与施工环节有足够重视。
二、自动化仪表在设计工作现状及其作用
通过对在石油化工行业的工作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自动化仪表在设计方面还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埋下了安全隐患。因而需要对仪表设计工作有足够重视,做好细节处理,防止问题进一步扩大。在实际工作中,相关人员要挖掘出自动化设计中存在的真正问题,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不断完善自动化仪表设计。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信息化技术在石油化工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不断弥补了传统工作技术的弊端,促使石油化工技术更加完善与精确[2]。传统石油化工生产中,需要经过原油选择、采购、生产及加工等一系列程序,仪表技术在石油化工生产中的应用,提高了日常工作的效率。仪表技术具有开放性,方便管理,并能够有效较少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且逐渐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利益的最大化。当前,自动化仪表设计已经逐渐智能化,精确度不断提高。仪表的控制系统逐步将计算机、仪表、工艺和工程控制等理论进行了融合,形成了创新形式的仪表控制系统,使功系统功能不断得到优化,解决了先前系统的稳定性不强、测量精度不够等问题,自适应控制及神经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促进了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
三、自动化仪表的分类及应用
石油化工企业在实际运作中,自动化仪表的应用是及其重要一环。在仪表设计层面,需要充分考虑仪表选型的合理性、经济性及先进性,提高仪表控制系统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为了保证自动化仪表的质量,需要对准备阶段的施工进行控制,需要组建专门的工作小组,对仪表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控与管理。检验人员也需要做好检查与验收工作,对仪表的施工质量进行客观性评价,从而确保自控好仪表系统安全有效运行,为石油化工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自动化仪表是自控系统中关键技术之一,主要是由传感器、显示器及变送器三个部分组成。
(一)压力仪表
现阶段,压力仪表主要有液柱式、活塞式及弹性式三种类型。由于在石油化工企业的实际生产中 ,压力对生产安全息息相关,因而使得压力设备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通常情况下,压力仪表的压力大约在300MPa上下浮动,而对于压力传感器、特种压力仪表及变送器等设备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利用脉动介质、高温介质及易结晶介质等原理,对其压力进行测量,从而可以保证压力测量数值的准确性[3]。
(二)温度仪表
温度仪表是石油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仪表设备,石化现场设备及管道内部介质的稳定都需要由温度仪表来监控。正常情况下,温度仪表的温度需要控制在-200℃――1800℃之间,并且要用接触式的方式对其温度进行测量[4]。热电阻、双金属温度计以及热电偶等是几种常见的仪表类型。随着研究力度的不断加大,一体化形式的温度变送器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测量仪表
随着石油化工企业规模的扩大,对流量测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流量与管道、流体等具有密切的关系,流量稳定性对于石油企业的生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流量仪表的应用,可以对单位时间内,对流经有效截面流体质量的体积进行准确测量,从而可以对生产环节进行有效控制。
(四)物位仪表
液位测量是石油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测量方法,由于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物质的性状有极大关系,因而在测量过程中,除了要使用浮力仪表外,还需要使用物位仪表,并主要采用用电容式、静压式及激光式的测量方法,对多种物质进行测量。由于该仪表的性能优越,因而在石油化工企业的实际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结束语
石油化工仪表是一个复杂的控制系统, 对石化企业的生产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尽管我国在自动化仪表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具有一定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大对石油化工仪表的设计与施工研究,加大现代化技术信息的应用,提高仪表性能,使其发挥出更大的功效,提高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自动化水平。在实际工作中要实事求是,突破创新,使石油化工仪表系统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实时性,以此来提高仪表的检测效果,为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促进我国石化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常苹莉.自动化仪表在石油化工发展中的作用[J].科技与企业,2013,01(22):13-14.
[2]李宁,康利源.浅谈自动化在石油化工发展中的作用[J].河南化工,2012,02(25):4-5.
【关键词】研究生 专业学位 讨论会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C-0053-02
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应当把教育的重点放在研究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上。既往的培养,主要是在学校本部学习半年的理论课后,再进入临床各相关科室轮转,轮转过程中通常是协助住院医师完成日常工作,在工作中积累临床工作经验。然而,通过多年的观察发现,这样的教学模式,研究生的成长较慢,往往满足不了研究生的需求。如何更高效地全面培养研究生的综合能力,结合国内外资料及多年的教学经验及思考,笔者认为讨论会教学方法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模式。讨论会教学方法是借鉴欧美专家学者常用的一种学术交流方式,是研究生为研究某问题与导师共同讨论的一种学术交流形式,其核心是充分挖掘参与者(包括研究生和导师)的学习潜能,最大程度地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师生互动,从而深化对某一主题的认识,实现学术交流的最佳效果。对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
一、科学研究和教学能力的培养
科学研究思维的培养在研究生教育中是重要也是必要的。如何在短时间内形成严谨的科研思维,逐步理顺科研思路,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开展以科室或课题组为单位的研究讨论会。教学秘书可以每两周组织一次小型的讨论会,讨论会由研究生根据自身研究的领域,轮流汇报与自身研究领域相关的内容,汇报的形式最好以幻灯片进行报告,讲解的时间通常以半小时为宜,汇报后可以由导师或者同学询问一些关于汇报内容的研究细节,也可以是讨论研究的下一步工作方向。教学秘书需要提前安排每个研究生主讲的时间,让研究生有充分的时间准备。因为需要汇报与课题研究相关的内容,所以主讲的研究生在准备讲稿时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再汇总、融会贯通等。在准备资料的过程中,研究生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严谨的科研思维能力。在准备演讲的幻灯片的过程中,研究生需要反复思考、演练如何能使得参会人员都能听懂自己所讲解的内容,这个过程就是教学能力的培养过程。如此反复地训练,每个研究生轮流主讲,一年的时间,研究生的表达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就会有巨大的提高。这种培养模式反映了教学与科研结合的理念,研究生在学习中分析、整理、归纳、讨论,使教学从单纯的学习知识提升到培养科研意识、发展科研能力的高度。
二、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临床思维是医师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各项检查指标,结合已有的理论知识,经过大脑加工,得出诊疗方案的过程。临床医师诊治疾病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其临床思维能力的强弱。专业学位研究生不仅需要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够独立处理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病、多发病。这需要通过不断的临床能力训练,才能掌握本学科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处理方法,掌握常见诊疗操作技术。临床能力的训练包括跟随上级医生查房并分析病情,病情的动态观察,以及以科室为单位或以小组为单位的病例讨论会。经过笔者多年的临床经验,其中以科室为单位或以小组为单位的病例讨论会形式是很好的学习模式,能从多方面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的临床思维能力。病例讨论时研究生需要清楚地了解理论知识,不清楚的可以找相关资料复习,需要先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其次进行全面系统的体格检查,综合分析后才可能发现重要线索,然后结合实验室和特殊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鉴别,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最后提出比较符合患者客观征象的临床诊断,整个过程对促进和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巩固和运用能力具有很好的作用。有些病例看似简单,但经过讨论却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如帕金森病的治疗,不仅仅是补充多巴胺的治疗,青壮年早发型为什么尽量推迟使用美多巴,出现异动症及开关现象时如何治疗,出现精神症状时如何判断是药物引起还是疾病本身引起等,这些都需要讨论分析。通过讨论,研究生对该病就会有深刻的理解,效果是仅仅通过书本很难达到的。不仅如此,临床病例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在每位医师和研究生的发言中,都能够引导研究生思考,如何在现有的临床资料下,一步步得出正确的结果,整个过程就是临床思维过程。这个过程在引导研究生正确的思维方法的同时还能激发研究生的创造性思维,对研究生的想象力、思维的宽度和深度具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还可以激发同学热情、好奇、主动、愉快的心理状态。
病例讨论的内容可以是经典病例、疑难病例,也可以是危重病例和死亡病例,在科室或小组的讨论中既可以探讨成功的经验,也可以探讨失败的教训,每位研究生均要参与,根据病例进行点评及讲解,充足阐述自己的观点,高年资的主任医师在发言中一般是将基础理论知识融入多年的临床经验讲解分析,整个分析讲解的过程就是临床思维的过程。例如对于重症脑血管疾病等急重症,每年均有很多相关的病例,但每个病例表现形式不同,其临床的定向、定位、定性会不同,其治疗也会有不同。通过对一些病例的讨论,使研究生拓宽了临床思维,能够尽量避免临床的误诊漏诊,使以前认为的危重疾病、疑难疾病不再危重、疑难。在病例的讨论过程中既能加深对相关疾病基础知识的复习理解,也对该疾病有了感性的认识,理论结合实际,印象深刻。
三、病历书写能力的培养
病历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转归的医疗法律文书,是诊疗过程的第一手资料,是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执行过程中记载的基础资料,是医疗机构对医疗纠纷、医疗事故判定法律责任的重要依据。能直接反映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质量、技术、学术水平、管理水平等;同时也是处理医疗纠纷、判定医疗事故责任的重要法律依据;更是医疗、科研、教学的基础资料。病历书写包括门诊病历和住院病历,病历是临床实践工作的总结,在书写病历时一定要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科学严谨、一丝不苟。临床专业研究生在临床轮转初期应以住院病历的书写为主,住院病历的书写包括客观资料的总结书写:如主诉、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等,也包括主观资料的书写:如对客观资料归纳、整理、综合分析等。通过临床病历系统回顾可以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改进诊疗工作,提高医疗质量。病例的书写是培养研究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考核检验研究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客观标准之一。通过病历的书写过程,可以使研究生把所学的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的医疗实践密切结合起来,巩固所学知识,开阔视野,培养研究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严谨的医疗作风。
在临床中,开展以科室或小组为单位的病历书写讨论会,无论是高年资医师还是研究生都要发言,提出所提交讨论的病历是否能真实反映了病情的变化,病历中是否有对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有错误或遗漏的地方,如有错误或遗漏的地方,还需提出改正的意见;病历书写的内容是否包括了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病人的情绪心理、重要的辅助检查结果及临床意义、上级医师查房意见、会诊意见、医师分析讨论意见以及所采取的诊疗措施及效果等。在讨论疑难病例或危重病例的病历书写时,还可以先分析病例的病情,再讨论病历书写情况是否完善。通过上述过程的训练,研究生基本都可以书写出完整而规范的病历,在书写病历的过程中,研究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会得到很好的训练,业务水平也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综上所述,将讨论会教学方法运用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的各个层面,并贯穿始终,避免了单纯讲课、脱离临床实践教学的不足,使其能力的培养更接近于临床医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钟南山,程东海.医学教育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J].医学教育,2003(4)
【基金项目】广西中医药大学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
一、课堂讨论法的优点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只是站在讲台上讲课,将枯燥乏味的物理知识“灌入”学生脑中,学生只有被迫接受.学生若想学好物理这门学科必须死记硬背,除了课堂气氛枯燥乏味之外,教师还给了学生非常大的压力,对于学生的评价也仅是卷面成绩.这样,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还有可能导致学生对于物理产生厌烦感,使学生放弃物理这门课程.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课堂讨论法更加人性化,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利用课堂讨论的方法,能使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深入研究物理知识.课堂讨论法的活跃性,能够激发学生对于物理的热情,促使学生在课堂讨论中发现物理的魅力,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课堂讨论法,不仅巩固了学生的物理基础知识,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还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课堂讨论法的应用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需要研究探讨的物理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讨.在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科学地进行分组之后,让学生自由讨论,并将讨论依据、分析过程及分析得到的结果全部记录下来,最后整理记录的材料与教师分享心得.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课堂讨论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的物理素质得到提升.
三、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课堂讨论法
1.学习环境.在初中物理教学环境中无非有两种情况,要么气氛紧张,要么就是嘈杂伴随着混乱.无论是以上哪种情况,对于学生学习来说,都是没有任何帮助的,甚至是有害的.只有气氛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最高.将课堂讨论法灵活运用到物理教学中,能使学生真正与教师的思路和课堂的气氛融为一体.
2.合理分组.运用课堂讨论法,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将每个小组的人数和人员进行合理分配,科学地进行分组.分组时要注意每组人员不宜过多,根据班级内全部人员总数,保证每组人数不超过五人,人太多会导致整个小组没有组织性,而人太少又会导致讨论过程进展缓慢.在分组过程中,要根据物理成绩进行合理分配,如每组中必须要有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使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带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进行讨论,并且要任命每组中成绩相对较好并有领导能力的学生担任组长来带领组员共同讨论完成任务,以保证课堂讨论发挥最大成效.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方法 讨论法 价值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之一,肩负着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培养学生理性思维、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等重任,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因其理论性强、实用性缺乏等特点,加之教学方法上的枯燥、呆板,导致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教学效果欠佳等问题的产生,这显然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近年来,随着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深化,在教学方法上,讨论法因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素质、培养能力等,被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广泛采用,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现实可行的教学手段之一。
一、讨论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价值
所谓讨论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就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进行交流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从中获取知识并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互动式教学方法。讨论法的教学理念是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学生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问答和探讨的形式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发展认知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这一点既符合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又符合学生学习的需要。与传统的讲授法相比,讨论法因其突出的互动性特征而具有明显的优势。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采用讨论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教学不是用于从外部控制人的行为,而应该用于创造各种能够促进人的独立自主和自由合作学习的条件。”[1]传统的讲授法,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主导地位,教学的过程主要是教师按照教材体系,对某一思想政治领域的概念、原理进行阐释,学生则主要通过听讲、记录、背诵等方式进行学习,处于十分被动的状态。这种灌输式的教学,虽然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和熟悉课程的知识体系,但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精神,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而讨论法则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双方的互动,强调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在民主的讨论氛围中,独立思考、自由交流,展现自我。可以说,讨论法创造了促进学生独立、自主、自由学习的环境和条件,在这种环境和条件下,学生的探究本能和解决问题的心理需求将被有效激发,主体意识将得到不断强化,学习积极性也将得以充分调动。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对大学生未来发展十分重要。传统的讲授法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所忽视,而讨论法则刚好相反。一方面,讨论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讨论法要求学生按照教师事先布置的问题阅读资料、积极思考,形成自己的思路和观点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与探讨。通过这一过程,能够督促学生积极的获取相关知识,为使自己的观点更具说服力,学生往往会对相关问题进行更为全面、深入的思考,多方联系,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从而使思考研究的能力和创新知识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另一方面,讨论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课堂上陈述自己的见解,与老师、学生争论,需要胆识和勇气,参与讨论可以提供学生树立自信、克服羞怯心理的机会,同时,语言表达能力也将得到锻炼。此外,讨论法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讨论本身就是一种自我发展和能力锻炼的实践,因而,参与讨论的过程,也是学生发展实践能力的过程。以上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将为学生进入社会,从事一定职业打下良好的基础,而这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所要实现的价值目标之一。
二、讨论法实施的主要环节
讨论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三大环节。
(一)课前准备。
讨论前,教师和学生都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应广泛收集资料,确定讨论主题,提出讨论要求,并对与讨论主题相关的知识(包括课本之外的知识拓展)在课堂上做详细的介绍。教师有必要在布置讨论任务的同时提供相关的参考书或资料目录。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接到讨论任务后,需要进一步阅读理解教材相关内容并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思路,认真准备好发言提纲或发言稿。
(二)课堂讨论。
安排适当的课堂时间,由教师组织学生就讨论主题展开对话与交流。课堂讨论可以采用两种形式:一种是先由小组讨论,然后各组再选出代表参加全班讨论。另一种是全班范围内的自由讨论,人人发言机会均等。根据需要,有准备的讨论过程,也可以穿插一些即时的提问和相关的讨论,也可以让学生就讨论内容提出自己关注和思考的相关问题,然后就此问题组织学生交流和探讨。
(三)课后总结。
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对学生讨论的情况进行点评,对讨论的内容进行总结,点评和总结要简明扼要。对于学生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认识或认识偏差给予指正,通过阐述正确观点,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教师也可以提出一些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给学生留下继续学习研究和深入思考的空间。教师需要认真听取学生对于该次讨论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学生的反馈,及时发现讨论过程中的不足,以便日后改进和完善。
三、运用讨论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讨论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具体实施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只有合理运用,才能真正发挥它的效用,实现它的价值。具体而言,运用讨论法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灵活确定讨论的方式和频次。
讨论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存在很多动态因素,无论哪一方面准备不足或考虑不周,都会影响教学的实际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用讨论法必须考虑教学进度、班级人数、课程内容特点等多种因素,并据此确定适当的讨论方式和安排讨论的次数。由于讨论的开展比较耗费时间,在课时较少、教学进度紧张的情况下,不适宜安排过多的讨论,否则将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班型大小也是应予考虑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小班型比较适宜讨论法,特别是 50人以下的班级,人数过多,则会因为人多机会少、声音传送不清晰等问题影响讨论的实际效果,但也并非绝对,规模比较大的班型可以尝试先小组讨论再派代表班级讨论的方式,也能产生不错的效果。讨论法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做适当安排,一般纯知识性的内容讨论起来容易冷场,难以激发学生兴趣,因而不适宜使用讨论法。
(二)精心设计讨论的主题。
讨论是由问题而引发的,核心问题的设定是否科学合理、能否引起学生参与的热情对于讨论成败非常关键。因此,教师对讨论主题的设计必须十分用心,应根据教学目标、任务的要求,结合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精心提炼形成,要能够突出教学重点。理想的主题选择和设定需要考虑几点因素:一是典型性,即选取真实的、有代表性的、与社会现实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比如,“大学生村官现象”、“贫富差距问题”、“食品安全与道德经济”、“从药家鑫事件看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等。二是启发性,即对问题的思考、讨论能给学生学习知识带来启发,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认识。三是可接受性,即问题的选择要与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思想和心理特点相适应,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讨论法的运用过程中,师生处于平等地位。一般来说,教师是讨论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也是参与者,学生则是讨论的主体。讨论法对教师的要求很高,为了确保讨论法取得实效,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充分发挥指导作用。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注意营造讨论氛围,把讨论的主动权更多地交给学生,让学生畅所欲言。在给予学生尽可能大的表达空间的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对讨论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包括:控制发言的时间,为更多的学生争取发言的机会;引导发言的方向,防止偏离主题、不切实际,确保讨论内容的积极和健康;对学生不能解答的问题给予启发和引导或给出自己的判断;对学生的错误言论或不恰当的观点及时予以纠正;对学生的表现和讨论中的得失给予适当的评价,等等。
(四)成绩纳入学生的考评体系。
讨论法的应用实现了传授知识和提高能力的双重功能,学生在讨论的准备和实施过程中付出了时间和精力,对其表现应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纳入考评体系。这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出于评分压力,学生会在讨论中力争做到最好。另一方面适应了对学生能力考查的需要,有助于促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绩评价体系更趋合理。至于具体的评定标准,虽然难以统一,但其确定应注意两点:第一,在不与学校的考试制度相违背的前提下,确定讨论成绩所占的比例,比如,可以设定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其中讨论占15%、社会实践占20%、出勤和课堂纪律占5%。第二,根据发言的次数和发言的质量等因素进行测评,切忌只要发言就给分,否则容易造成不公平感,从而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五)注意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运用讨论法,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教学方法。实际上,包括讲授法、案例法、社会实践等在内的各种教学方法均各有所长,应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和教学计划的安排,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决定具体采用的教学法。只有把讨论法与其他方法配合运用、互为补充,才能达到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