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

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

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范文第1篇

这么多年来,在美国,金融发展和金融创新与实体经济相脱离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金融业有自我服务的倾向。应该说,很多金融创新,尤其是到了衍生品阶段,已经找不到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了。从理论上讲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向来就是既有促进、有连接的方面,也有脱离的方面。我们现在面临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金融上层建筑,但从它的基础上讲起。货币的产生是为了解决经济中所谓两个不可能碰巧实现的一个契合,货币产生之后解决了资源跨时期的配置,这是好的方面,它促进了与实体经济的相关联,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但它同时就产生了货币供应有可能过多的问题,有可能产生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问题。在货币的基础上产生了金融,这一点很重要。金融和货币是有区别的,金融就是货币有条件的让步。那么,这样一个金融活动的产生,它的原生产品是债券、股票等和利率、产权相关联的产品;它的产生解决了跨区域的配置问题,同时也解决了一些风险的防范问题。但是,金融产生之后,就有进一步脱离实体经济的倾向,比如金融自身就会成为目的;就有一个独立的行业――货币经营业的产生。这样一些机构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它们的活动,就有可能产生脱离实体经济的结果。这就是金融业。 金融业进一步发展就有了衍生业。金融衍生品是为了防范金融领域中出现的问题而产生的,比如说风险问题以及风险管理问题、比如说价格的发现问题以及市场的流动性问题等。当衍生品以及一些结构性产品产生之后,大规模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但它同时也大规模地产生了一种可能:这就是金融进一步脱离实体经济。因为衍生品的定价基础是原生品的价格变化,而在它的定价基础中,已经找不到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更有甚者,由于它是这样一个定价基础,所以操纵价格在衍生品领域中成为无可厚非的事情。我们回顾这个过程,对于当前在美国市场中发生的金融危机,应当说就有了一个了解,其结论就是衍生品过度发展。这是第一个表现。

第二个表现就是金融活动干扰了实体经济的活动。典型的例子是石油价格的波动、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以及农产品价格的波动。我们知道,石油产品在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定价是供应方和需求方的长期合约。两次石油危机之后,由于市场波动比较厉害,也由于当时四个危机同时发生,即美元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危机、石油危机、黄金危机等交织在一起,石油定价就进入了供求双方短期合约的时期。到了90年代,全面地转入了金融定价时期。不仅是石油产品,其他大宗农产品、其他矿产品也都进入了金融化时代。那么金融是如何渗透到这些领域的呢?就是定价。前不久我们很仔细地研究了一下美国石油市场,即以石油期货市场为例来分析市场参与者。通过对参与者的结构分析,我们就可以知道定价的因素是什么了。不到20%是套期保值,即真正的生产者和真正需要的人;60%左右是纯金融机构,而第一位的是对冲基金,第二位的是投资银行,第三位的是各种各样的金融机构。市场参与者不同,其决策函数就不一样。纯粹生产石油的和纯粹需要石油的,当然要考虑供求和成本以及市场情况;金融机构进入之后,它所考虑的基本上就不是石油供求质量,而是在这里面怎样炒作了。2000年之后的油价暴涨以及今年开始的股价暴跌,其背后都是金融因素在发挥作用。

当金融因素进入到工业原料和日常生产原料等大宗产品领域,使得价格暴涨暴跌时,它的作用就是负面的。从去年开始到现在的宏观调控政策,为什么去年那么紧,现在又这么松,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去年汹汹而来的物价上涨的情况下,货币当局不能无动于衷。但是,价格上涨是由投机因素炒起来的,投机因素消退了,又是一个急剧的价格下跌过程,货币当局又得去面对,因而干扰了经济的正常运行。

第三个表现就是模糊了正常的风险管理模型。我们知道,金融业实际上是为了防范风险而产生的。在金融业中,防范风险有很多的模式和方法,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规避;第二类是管理。所谓规避,就是当发现风险的时候,不对它提供金融服务。这次美国次贷危机,实际上是迎着风险上的;明知有风险,甚至制造风险也要上,这违背了金融业的天条。所谓管理,就是当发现风险的时候,是必需的,就要把它留置在资产负债表中,用管理的手段监督并跟踪其变化;而最重要的是必须很好地对风险进行定价,并依据定价提供资本储备。最近几年表现出的金融业最拿手、最主要的管理风险的办法,就是把它卖掉,让它转移。然而大家知道,转移并没有消灭,只是转移。现在我们看到了转移的危险极大,使得发生在美国的次贷危机成为全球事件。

第四个表现就是金融业脱离实体经济发展。我们知道,这次主要的金融机构――投资银行受到的影响最大。就投资银行的情况来看,可以说这次危机之后,在全世界投资银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行业恐怕是不存在了,但投资银行的业务还会存在。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投资银行异化了。最初的投资银行就是一个没有资产负债表的中介机构,而不是负债机构;现在上市了,业务开展得比较快,已成为市场中主要的投资者以及一些活动的发动者了。不能说投资银行的业务不好,而是说把投资银行办成对冲基金是不好的。另外还有一些值得我们反思的是,以前我们最推崇投资银行的激励模式,即赚了钱立刻分,分完了就不管了,再找下一个。现在看起来,从社会安定来说,特别是从金融业为整个社会提供稳定环境的功能上看,这样的模式确实是不能存在的。

以上从四个方面回顾分析了金融业发展是如何脱离开实体经济的需要,而产生自我需要、自我强化、自我服务的。显然在下一步中国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在最大限度上杜绝这种情况。下面讲一讲改革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不能因噎废食。当我们说出金融业有这么多毛病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记得,所有的事情都是两面的,从货币到金融、到金融衍生品的回顾过程,每一步的发展都是为了解决现存问题。所以,解决目前金融衍生品过度投机问题、自我服务问题。还得靠创新,绝不能靠停止。最近国内出现了几乎所有创新产品都停止审批的情况。这种情况在短时间内能够容忍,但是时间长了,我们绝对不能容忍这种情况的发生,金融创新还必须推进。

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范文第2篇

一、新常态下河南省实体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1.传统资源优势在减弱,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河南地处中原,区位、交通、物流优势比较突出,因而在争取国家支持方面,水利、高铁等面临很大的发展机遇。特别是构建“米”字形快速铁路网,改革创新和结构调整的新优势新动力不断集聚形成,交通物流、产业集群等优势在上升,因而有利于河南省形成发展大物流、建设大枢纽的格局。

2.河南省人力资源要素优势依然存在,生产要素保障优势没有丧失。河南省生产要素的成本优势虽然在减弱,但在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仍然潜力很大,例如可以发展食品、电子、轻工、纺织等。

3.竞争加剧、动力转换没有完成,新常态下内需不足的矛盾更为突出。河南城乡和区域经济仍然发展不平衡,目前来说河南省的投资空间仍然很大,需求增长面临很大的潜力,在促进增长中消费和投资仍可以继续发挥作用;而且河南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阶段,部分地区工业化刚刚起步,工业化、城镇化所蕴含的投资空间和消费潜力巨大。

4.全省外贸依存度较低,总量较小。河南通过转移替代扩大出口份额还有很大空间,仍然具备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机遇,可以参与国际分工和承接产业转移。而且河南服务业占比低于全国水平,随着专业化分工和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行业将面临很大的发展空间。

5.靠拼消耗拼资源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靠打价格战支撑和数量扩张的低层次竞争模式也将没有发展空间。但河南市场容量大,交通便捷,设施完善,物流发达,在发展电子商务、“互联网+”、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等方面,完全有可能迎头赶上,并抢占先机。

二、新常态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存在的问题

1.金融不能完全匹配实体经济。河南省是储蓄率比较高的省份,从去年的信贷规模来看,2015年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48282.1亿元,比2014年增加15.15%,居全国第9位。从总量上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并不存在资金短缺问题,但在经济实际运行中,实体经济的资金供给并不充足,这表明金融与实体经济并不完全匹配,突出表现在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2.融资结构失衡。融资渠道过于单一,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结构失衡,目前企业融资主要以间接融资为主,间接融资中又以银行借款为主,银行业在我省融资占的比例明显过高,直接融资特别是债券市场不发达。

3.金融创新不足。河南省金融创新方面明显不足,尤其是金融机构在服务品种、服务范围、贷款管理、产品设计等方面难以满足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而且资本市场上,尤其是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期货市场等基础性产品发展缓慢,致使中小企业融通资金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

4.区域金融发展依旧不平衡。近年来河南金融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但我省区域金融发展依旧不平衡,其中,郑州、洛阳、焦作、许昌、南阳在金融生态环境中综合实力较强,保险中财险收入明显低于寿险收入,尤其是在区域分布范围内,保费收入主要集中在郑州地区,河南其他区域则发展明显不足。

5.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过高。实体经济由于各方面原因,使得金融机构对其贷款面临较高的风险成本,因此正规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贷款的成本偏高。而从民间融资来看,实体经济通过民间融资获取资金的成本比正规金融机构还要偏高,实体经济的发展将面临较大的财务负担。

6.部分经济金融风险有所显现。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部分经济金融风险特别是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已有所显现。其中地方政府债务性风险、产能过剩风险和房地产金融风险等主要表现为区域性金融风险等。而地方政府性债务、产能过剩、房地产等领域形成的影子银行风险和银行信用风险主要表现为系统性金融风险。

三、新常态下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建议

1.建立多层次金融体系,拓展企业融资渠道。(1)增加多元金融主体。要建立多层次、多元的金融服务体系,需要鼓励不同风险偏好的机构进入金融领域。推进民营银行试点,并适当降低金融准入门槛,积极发展村镇银行,规范互联网+金融发展等。(2)规范民间资本,发展民间金融。促进民间投资多元化,取消不合理的市场准入限制,并推动民间金融规范化、合法化。(3)拓宽并优化直接融资渠道。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等优质金融,发展场外股权市场,并推进区域性股权市场发展、加快发展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培育私募市场等。(4)健全金融中介服务体系。为了促进资信评估、信用评级、技术经纪、科技成果认证等业务的健康发展,需要引进专业性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并积极推进金融网络资讯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2.积极鼓励金融创新,提倡个性化金融服务。(1)金融机制创新。为了建立科学化的差别风险定价机制,实施差异化的竞争策略,需要不断探索和改变资金运行方式及信贷管理模式,完善利率定价技术,并为企业量身订做能满足其需求的信贷品种。(2)加强科技创新管理。为实现金融业的手段、渠道和方式创新,需要不断推进金融技术的创新和改革,这就需要充分发挥物联网、互联网、移动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等在金融创新中的应用,并加强电子虚拟网点建设,构建开放式、全方位的金融创新网络,更好地延伸金融服务的时间和空间。(3)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积极扩大信贷规模,要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十二五”重大项目要继续保持合理、稳定的信贷支持,例如在建续建项目、重点产业、工业园区、龙头企业工程和承接产业转移等。(4)切实改进服务。金融业要创新服务方式,强化主动服务意识,科学规划网点布局,不断改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增加金融供给主体,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有序进入金融业。(5)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为降低企业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金融业应主动降低企业融资利率,并根据企业特点为企业量身订制合理的融资方案,提高金融业的服务属性,可以通过减轻税费负担、清理审批许可限制和注册登记等,使金融业做到融智、融资并重。(6)加快金融机构的体制创新。为进一步加快金融业公司治理的改革,强化内控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形成高效透明的风险管控体系和权力制衡机制。

3.加强多方合作,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创造良好环境。一是金融机构应加强与政府、企业、行业的信息交流,及时掌握实体经济的信贷需求,以便开展融资对接,扩大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覆盖面。二是政府应调整和加大对金融机构的支持,共同研究制定有关服务实体经济的扶持政策,例如税收优惠和不断增资等。三是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金融机构应主动深入企业,为小微企业送去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并定期举办推介会、洽谈会和交流会等,解决企业实际需求。四是为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各部门应加强合作,建立公开透明、科学合理的收费制度。

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京津冀金融一体化 金融业 发展水平 存贷差

金融业发展水平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志,能够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在实施京津冀一体化重要战略的背景下,为京津冀地区的发展带来了契机。本文通过对京津冀地区的金融业发展进行定量分析与比较,发现与京津地区比较,河北省的金融业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并基于河北省的实际情况提出针对国家和地区金融业发展的对策建议,进而使河北省更好地推动京津冀一体化的重要发展战略的实施。

一、河北省金融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与评价

我国的金融业主要包括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以及其他金融活动。笔者对金融业的发展水平从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其中,银行业又分别从银行业规模、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款以及金融机构存贷差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评价。

(一)河北省银行业发展现状

1.河北省银行业规模。截至2014年末,河北省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52 816亿元,与2013年相比,增长11.9%。河北省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较天津地区有一定的优势,但与北京相比,仅为北京市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32%(见表1)。河北省金融机构营业网点数量是北京的2.45倍,是天津的3.67倍,其中北京市2014年法人机构有81家,河北省法人机构有262家,河北省金融机构营业网点数量占据明显优势。但是,计算每家营业网点的资产总额可知,河北省每家营业网点的平均资产总额仅为4.8亿元,而北京市和天津市分别为河北省的7.6倍、3.1倍。因此,对于河北省来说,一方面要继续扩大金融机构的覆盖面积,进而为金融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基础,另一方面,也要扩大金融机构业务和服务范围,进而增加金融机构的资产总额。

2.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款。银行业存款是衡量一个地区银行业发展的重要指标。截至2014年末,河北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同比增长10.8%,增速比2013年低4.5%,较上年增长4 319.6亿元。截至2014年末,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7.7%,短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9.4%。

从表2可以看出,2014年末,河北省各金融机存贷款余额为43 764.02亿元,其中,储蓄存款占比58.86%,单位存款占比36.58%,由此可以看出,河北省资金来源主要来自储蓄存款。而北京、天津两市的存款组成结构基本相似,主要的资金来源是单位存款,其中单位存款占比分别为60.0%、55.0%。

由下页表3可以看出,截至2014年末,河北省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28 052.2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占比为39.21%,中长期贷款占比为53.89%,表明河北省的贷款以中长期贷款为主。北京、天津两市的贷款情况,也均以中长期贷款为主,且均超过50%。不同的是,北京市、天津市还有一定比例的票据融资与融资租赁,其中天津市融资租赁占比相对较大。

3.金融机构存贷差。存贷差是指金融机构存款总额与贷款总额的差额部分,存贷差反映金融机构的资金充裕程度,存差增长过快则表明储蓄向投资转化出现阻碍,表明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2008―2014年金融机构存贷差见表4和图1。

由表4可以看出,京津冀地区均为存差,北京的存贷基数较大,相对于天津市、河北省来说,存贷差较大。从图1可以看出,天津市的存贷差最为平稳,甚至在2011年与2014年存在一个下降的趋势,而北京市的存贷差逐年上升。河北省的存贷差居于相对平稳的趋势,但是也有一个小幅度上升的趋势。因此,应当使河北省金融机构存贷差维持在一个平稳的趋势,充分提高河北省金融机构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河北省证券业发展现状

2014年,北京市的19家证券公司总资产为5 261亿元,有37家资产评估事务所,22家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截至2014年末,河北省共有法人证券公司1家,证券投资咨询公司1家,证券分公司8家,较上年增加3家,增长率为60%。证券营业部199家,较上年增加20家,增长率为11.17%。累计营业收入24.74亿元,同比增长41.05%;累计净利润11.38亿元,同比增长81.21%;托管市值2 074.59亿元,同比增长64%。

河北省的证券公司在规模、数量、净利润、业务种类上与北京市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因此,有必要对河北省的证券业务、产品、规模进行推广、改进和发展。

(三)河北省保险业发展现状

河北省保险业整体实力不断增强,截至2014年末,河北省保险业总资产为2 172.31亿元,同比增长6.02%,总资产位居全国第八位。河北省有4 241家保险公司分支机构,比上年增加69家。与河北省相比,截至2014年底,北京市共有保险法人机构59家、保险分公司94家、专业中介法人机构387家,保险行业总资产4 802.8亿元,增加792.8亿元。2014年,北京市政策性农业保险为12.5万户(次)农户提供了241.9亿元的风险保障。

河北省在保险行业总资产、保险公司法人机构、业务类型、业务范围上与北京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河北省的保险业在发展时,要充分学习北京市的保险业务类型的扩展,增加对农业等其他方面的投资,更好地发挥河北省保险业的功能。

二、河北省金融业发展存在的不足及对策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河北省金融业的发展有一定的优势,但与北京市、天津市相比,还存在明显的不足。河北省应抓住金融业发展的机遇,与京津地区更好地协同发展。

(一)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现代金融体系

“十三五”规划提出,在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方面,健全现代金融体系,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以及支持经济转型的能力,同时也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河北省应当在发展实体经济、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基础上,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正确处理好金融监管与干预之间的关系。加快推进国有金融机构的所有制结构改革,更好地满足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的发展需求。加强金融监管力度,对金融业发展中的风险进行监控,进而有效地防范风险和应对风险。

(二)完善金融配套设施建设

河北省金融业的发展需要相关金融配套设施的建设与完善。为此,应当构建具有河北省特色的金融支持政策体系、设立专项资金,鼓励金融机构的金融创新。加强金融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为金融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基础环境。促进河北省金融数据平台的建设、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升级。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为河北省金融机构以及金融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三)扩大金融机构的覆盖面积,加强同京津两地的金融合作沟通

金融业规模的增长能够向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河北省的综合发展都需要金融业的支持。从金融需求上看,大到农业、工业,小到农业科技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农民合作社、中小企业等都是金融的需求主体。因此,应当扩大金融机构的覆盖面积,对其他产业进行支持,与其他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地促进金融业的发展。

京津两地是金融资源的聚集地,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河北省应当加强与京津两地金融层面的沟通与合作,以便更好地推进京津冀的金融一体化发展。

(四)拓展金融工具种类,丰富金融产品创新

河北省应当结合自身经济、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发展目标与定位,提升自身金融实力。要拓展金融工具的种类、丰富创新金融产品,如创新和开发证券产品,丰富保险业务范围,形成多样化的证券产品与丰富的保险业务范围,使金融业具有活力,进而提升市场交易活跃程度,提升河北省的金融发展实力,吸引京津两地的投资,增强辐射效应与辐射范围,进而促进河北省金融业的健康全面发展。

(五)提高金融相关专业人才的素质,提升金融行业的管理效率

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背景下,河北省金融业要把握这次发展机遇,这对金融业领域的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河北省要建立优秀金融人才培育与发展的机制;注重培养和引进国内外金融高端、优秀管理人员;建立科学合理、适用的金融人员激励机制;充分利用紧邻北京市、天津市的地理优势,加强同这两地金融人才的沟通交流,要适时注入金融业的新鲜力量,提高金融领域人员的专业综合素质,使河北省金融业的发展始终保持创新、新鲜的动力,进而提高河北省金融业的发展效率。

三、小结

在京津冀一体化的战略发展背景下,京津冀的治理、劳动者素质、综合发展水平不同,金融业的发展存在不均衡的现状。河北省发展金融业应当充分意R到与北京市、天津市的差距,立足自身实际,从多个层面,采取相关措施促进金融业的发展,进而推动河北省的全面发展,促进京津冀金融一体化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战略的实施。

参考文献:

[1]赵长城,刘茜.全国视角下的河北省金融业发展水平比较分析[J].经济论坛,2011,(08):43-46.

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印经贸合作;经济互补性;相互投资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一、中印经贸合作现实意义

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不仅是亚洲地区的重要经济体,而且在全球经济发展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两国之间的经贸关系对亚太地区的经贸合作,乃至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据中国海关统计,2008年中印双边贸易总额为518亿美元,是2000年的17.8倍。据印度《金融快报》报道,2009年7月27日,印度商工部部长表示,由于对来自美国产品需求疲软,而对中国产品需求旺盛,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印度第一大贸易伙伴。

在国际金融危机蔓延的背景下,中国和印度两国的贸易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但仍保持了较为旺盛的活力。中国和印度是在此轮全球金融危机阴霾之下发展最快的两个国家,而这两个经济体的发展模式却迥然不同。印度力图仿效中国的成功,希望在制造业领域为其日益庞大的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而中国则试图仿效印度在IT、医药产业等知识含量比较高的领域取得成功。中印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中印关系的新亮点,也有助于提升亚太地区应对金融风暴袭击的信心。

二、金融危机对中印经贸合作的影响

当前,世界经济面临金融危机和经济发展周期的双重打压,在此情况下,中印两国虽然经济仍在增长,但增速明显下降,外部金融动荡加剧,经济发展环境明显恶化。中印经贸合作的主要行为体是企业,但是,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民众消费信心下降,企业资金周转出现困难,导致大量企业倒闭,许多企业收缩生产规模。一些已经上马的工程被迫停工,一些原先签署的协议可能作废,中印经贸合作受到冲击。例如中国是全球铁矿石第一大需求国,印度是继澳大利亚、巴西之后中国的第三大铁矿石来源国,其铁矿石出口的80%销往中国,并占据其对华贸易的70%以上。经济危机使中国钢铁生产大幅下滑,尽管全球铁矿石价格已大跌,但中国企业的铁矿石需求整体萎靡,对印度铁矿石的需求也呈下降趋势,从而进一步增加印度对华贸易逆差,印度则求助于对中国出口的其他商品采取反倾销政策,冲击两国经贸关系。经济危机主要带来的不良影响是:

(一) 印度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中印贸易虽然发展迅速,但印度对中国的商品准入和企业投资长期持怀疑态度,并频繁采取投资审查和反倾销等措施。相关资料显示,印度对华实施反倾销的数量仅次于美国。

金融危机发生后,全球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呈上升趋势。印度虽然自诩自身增长模式是内需驱动型,一度自认所受金融危机影响相对较小,甚至认为金融危机为其提供了赶超中国的机会,因为依靠出口驱动增长的中国受到冲击较大。但现实情况是,印度并未能在危机中独善其身。印度经济也遭遇卢比贬值、股市缩水、企业倒闭、资本流动性紧张等问题。

为了刺激本国经济增长、扶持本国企业生存,印度采取了一系列贸易保护措施,尤其针对中国发起了多起反倾销行动。特别是在2009年 1月23日,印度宣布禁止从中国进口玩具,后虽对部分产品放宽条件,但其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不言自明。

(二) 发展模式之争加剧

目前,国际社会上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市场资本主义、欧盟为代表的福利资本主义、日本为代表的发展型国家资本主义及新兴国家的中国模式和印度模式。由于20世纪90年代后,欧日经济问题较多,其发展模式已偏向美国的自由市场资本主义。“美国模式”即“华盛顿共识”,其宗旨是强调市场自由原则,主张政府角色最小化,完全的自由化、市场化。“中国模式”特指在维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主动创新、大胆实践,从而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社会的协调发展、国家的和平发展的一整套思路、经验和理论。中国模式强调务实,反对意识形态为纲;强调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相结合;强调统筹政府和市场两个大局。“印度模式”与中国不同,其基本思路是在民主体制下推进经济的自由化,逐步放松传统的政府管制,鼓励私营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并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金融危机下中印经贸合作的对策

(一)挖掘经济互补性,深化经贸合作

与“安全困境”相比,经济领域的共赢机会更多。中印发展模式虽然不同,但互补性强。中国劳动力效率高,印度资本效率高,两者结合将产生“经济增效”作用。未来双方可着重加强以下领域的合作。一是商品结构的互补。从商品构成看,印度向中国出口的商品仍以原材料或低附加值产品为主,中国出口的商品更加多样化,且附加值较高,如重型机械。由于双方经济的整体发展模式及具体产业发展层次存在差异,这种商品贸易的互补性可以持续下去。二是相同产业内的互补。两国在相似部门如化学药品、机械设备及纺织业等领域开展产业内贸易也完全有可能。两国可结合自己的发展特色,不断提高各自在相似产品价值链的不同层面上的比较优势,不断扩大同一产业内的互补性。例如,中印在纺织品出口领域的竞争使中国企业从印度进口纺织原料,而自己生产和出口服装。这样,两国通过纺织业内部贸易得以将竞争转化为合作的新机遇。三是IT服务领域的互补。印度软件发达,中国硬件发达,两国在IT领域建立合资企业有相当广阔的前景。

(二)推动企业走出去,加强相互投资合作

印度对中国始终抱有戒心,在诸多“敏感”领域对中资企业投资设限。金融危机发生后,印度为疏缓严重的资本流动性紧张问题,放宽部分领域的外资进入限制,并鼓励企业海外融资。2008年10月,印度证券管理委员会宣布解除对外资最高40%的投资限额规定,以“挽留”正迅速流出的国外资金。 2009年2月,印度政府表示将放宽外国资本对印度的直接投资,凡是印度资本占 50%以上的合资企业所建新的企业一律被看做印度企业。按照原来的法规,凡有外资加入的印度企业建立的新企业仍被看做合资企业。按照新规定,所有印度资本占多数的新建企业将不受到政府关于外资对不同行业投资比例的限制。印度政府的上述举措无疑为中国企业进军印度提供了机遇,经济上相互依存度的提升势必可作为双边关系的稳定器。另外,两国大企业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实力较以前大为提升,并加快“走出去”步伐。印度私企实力雄厚,在经济生活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仅塔塔和安巴尼两家家族企业的销售额就占印度GDP约5%。与此同时,中国企业也可凭借雄厚财力,通过注资、并购和直接投资等方式,加快进军国际市场。国际金融危机下,许多西方大公司资产缩水,甚至面临破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较之前大幅下挫,为中印企业进军国际市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参考文献

[1]文富德. 印度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对策及其经济前景分析[J]. 四川大学学报, 2009(4).

[2]齐玮. 印度对外贸易现状与中印经贸关系分析[J]. 北方经贸, 2009(7).

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范文第5篇

让利于民 做城乡金融纽带

在刚刚结束的高考,小王喜获郑州一家大学的通知书,眼看就要到开学的时候了,生活费、学费的携带成了小王要考虑的一个事情。找一家存取款方便、手续费低的银行不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在得知了市区联社金燕卡省内存取款免手续费的情况下,小王到家附近的农信社营业网点了解了具体情况。

原来,该联社为最大力度让利于民,对农信社金燕卡实现了“四免一参与”的优惠活动,不仅免除省内系统内存取款手续费,而且还免除开卡工本费、年费、小额账户管理费,并且刷卡参与消费积分,还可在全国80000余个带有农信银通存通兑标识的农信社、农商行、农合行网点通存通兑,成为了联接城乡金融的纽带。

同时,该联社还大力改善辖内支付环境,在全区布放了16台自助取款机和2台自助存取款机,并布放POS终端777台,在全辖设立了199个银行卡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使辖内行政村助农取款服务点达到100%,大大提高了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水平。

创新方式 勇做支农主力军

又到了引进鸡苗扩大生产的时候,养殖专业户老李没有再像往年一样发愁,在年初,老李被市区联社评为AAA级信用,并在该联社办理了一张叫做“福农卡”的银行卡,在需要用钱的时候可以像取自己存款一样轻松的取得30万以内的贷款。

这个“福农卡”就是市区联社创新方式,新推出的信贷产品――“金燕快贷通”。凡是有贷款意愿的客户可以提前在市区联社申请信用评级,提供相应担保,办理一定额度的“福农卡”,在需要用款时便可像老李一样及时得到贷款,具有“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阳光操作”等特点,该业务一经推出,便获得了农户和个体工商户等客户的好评。截至目前,该联社已推广金燕快贷通350户,投放贷款余额7004万元。

该联社还加大了贷款营销力度,优化信贷业务流程,创新担保方式,对政府着力支持引进的、行业有影响的、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小微企业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并大力支持产业集聚区发展,大力支持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大力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不断巩固农信社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地位。

勇于担责 持续履行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