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公关危机管理论文

公关危机管理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关危机管理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公关危机管理论文

公关危机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一)学生公共卫生安全意识淡薄

公共卫生的安全意识是通过高校的卫生教育进行宣传的,目前民办高校普遍对公共卫生安全知识的教育工作重视不足,在这种基础上,淡薄的公共卫生安全意识,是民办高校发生公共卫生危机的严重隐患,一旦发生大面积的集体疫情、或者遇到严重的其他危机事件时,很难进行有效的自我救护,造成疾病疫情的大规模扩散以及群体性恐慌事件。特别是很多民办高校学生在进入高校的校园之后,失去了父母和亲人生活上的关怀,部分民办高校学生对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视程度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他们的公共卫生安全意识淡薄。

(二)学生公共卫生安全知识不足

目前民办高校的学生对公共卫生的基本常识了解的比较少,对如何防范公共卫生危机更是知之甚少,在这种情况下,民办高校学生的公共卫生知识的缺失往往给高校的公共卫生危机管理带来严重的问题。所谓公共卫生安全知识是指应对公共卫生危机、公共卫生是事故的必要的防范知识和基本的卫生常识。通过笔者的实地调查,目前在我国的民办高校,学生的公共卫生安全知识掌握情况不容乐观,超过60%的学生认为自己只有最基础的公共卫生安全知识,对于如何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没有经过充分的考虑。另有64.7%的学生坦诚自己在学校中从未接受过公共卫生安全教育,对民办高校的公共卫生危机管理工作不了解。

(三)民办高校公共卫生危机应急预案未得到有效实施

所谓民办高校公共卫生危机应急预案,是指民办高校在处理和处置公共卫生危机事件的过程中,事先拟定的用以在紧急时期进行有效处置的既定方案。民办高校公共卫生危机应急预案能够在发生突发性公共卫生危机的时候帮助民办高校有效的控制事态发展,保证民办高校正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但是从目前调查的情况来看,我国民办高校公共卫生危机应急预案的制定虽然比较完备,但是在实施方面,很多民办高校并未对现有的高校公共卫生危机应急预案进行有效的执行,造成了民办高校在公共卫生危机的管理方面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四)民办高校公共卫生管理职能不明确

我国民办高校公共卫生管理涉及多个方面,既包括公共卫生危机预案、制定和实施,也包括高校在处置公共卫生危机事件的管理机构、辅助部门等设定。目前我国民办高校普遍有公共卫生危机预案,但是在高校公共卫生管理的具体职责划分上,存在比较大的问题,高校公共卫生管理职能混乱,高校在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中没有清晰的思路,造成了目前在高校公共卫生危机管理中,缺乏统一的综合管理协调机构。

二、解决我国民办高校公共卫生危机管理的对策

(一)做好高校学生公共卫生危机教育与预防

民办高校公共卫生危机管理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事先预防,预防为主的思路是管理民办高校公共卫生工作的中心思路,加强民办高校公共卫生工作的措施很多,其中重要的方面即是加强对民办高校学生的公共卫生教育,通过教育普及高校公共卫生危机的应对知识,使民办高校学生在公共卫生危机发生是成为一个独立的应对个体,推动危机的尽快解决。应急教育的教育在于普及应急处置知识,包括在民办高校公共卫生危机爆发时如何进行自救和他救,通过常见的应急知识教育,帮助民办高校学生树立危机应对和防范的意识,在公共卫生危机爆发时,能够冷静面对、妥善处置。通过课堂授课、课下活动等形式,对民办高校学生普及应急教育,并加强训练和演练,做到防范于未然,提高民办高校学生应对危机的意识和能力。

(二)做好周密的公共卫生危机应急预案

在民办高校公共卫生危机管理中,制定科学周密的公共卫生危机应急预案对于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而制定科学周密的公共卫生危机应急预案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又可以细分为机构的设置和预案的制定两个方面:民办高校公共卫生危机预案的制定是高校公共卫生危机管理的软件。预案的制定,要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高校卫生工作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同时要结合民办高校的具体情况。

三、总结

公关危机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如何成功应对公共危机已成为各国政府必须面对的挑战。新闻媒体作为沟通政府与民众的社会公器,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讨论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中新闻媒体如何运用,以及对如何构建政府与媒体的良性互动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有所帮助。

一、公共危机管理的内涵和特点

(一)公共危机管理的内涵

公共危机管理是公共管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公共管理中应对危机状态的一种形式。公共危机管理就是公共管理机构通过建立危机应对机制,采取一索列必要措施,防范、化解危机,恢复社会秩序,保障人们正常生产和生活的活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公共危机管理的主体是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政府和其他公共机构除了常规管理之外,还需要居安思危,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公共危机。

(二)公共危机管理的特点

1、公共危机管理的目标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公共危机管理以保持社会秩序、保障社会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提供公共产品为目标。

2、公共危机管理的外部环境是开放的、非竞争的。企业通常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的环境之中,虽然有不同企业之间的联合,但更多的时候它们是商业上的竞争对手,虽然有共赢的局面,但更多的时候是在有限的市场中甲多占一份就意味着乙少占一份。

3、公共危机管理依法行政,强制力是其管理的基础。公共危机管理以法律和行政手段为主,辅之以经济手段。公共危机管理遵循的是公共管理的原则,依法行政。公共危机管理主要依靠行使公共权力进行公共危机的管理,而“公共权力的行使,常常是刚柔并济,强制性和非强制性并行。

二、新闻媒体与政府公共危机管理

(一)新闻媒体的含义及在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

作为一种公众舆论的载体,新闻媒体所要表达的不仅仅是它所代表的某个阶层或阶级的观念,还必须表达一定的公众利益,具有一定的公众立场,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信息的流动和沟通对社会和公众的影响上。公共危机事件由于它的特殊性,必然会成为报道的焦点。

客观上来说,新闻媒体对危机事件的充分介入,能够在无形之中对政府危机管理产生很大帮助,其作用主要表现如下:1、帮助政府传递信息;2、协助政府进行危机预防、反应和恢复;3、提升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4、为政府提供外脑;5、帮助政府赢得社会支持。

三、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中如何运用新闻媒体

一个以公共服务为基本理念的政府,必须对公众充满信任和保持敬畏,尊重包括知情权在内的所有公众权利,把公众欲知、应知、需知的信息及时、准确、完整地告知公众。同时,政府又是新闻传播的管理者,应引导、调控新闻媒体对事实加以解释,支持媒体发挥其功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可以分成三个部分:危机发生前,主要是政府对危机的减缓能力和预见能力;危机发生时,政府的反应能力与治理能力;危机发生后,政府的恢复能力。下面,我们将从这三方面分别探讨新闻媒体在其中的运用。

(一)危机前

危机管理的关键不在于危机发生后的治理,而在于减缓与预防危机的发生。政府设立监督与预警机制,预见危机发生的可能性,然后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率,摊薄不善的资源管理,能够较好地缩减危机的发生及其冲击力。而提高政府预见能力的前提条件是获取充分的信息。政府虽然有收集信息的专门通道,然而由于一些主观或客观的原因,导致信息的不充分或误导,而新闻媒体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新闻媒体在守望环境中,可以及时反映可能危害社会的征兆,为决策层提供预警。同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对某种危险倾向存在的合理推测,向社会和决策层发出警告。我国社会的主流是稳定和平的,但社会在任何时候都可能伴随着危机的发生,社会总是在一个一个危机的解决之后向前推进,因而我国的媒体不能只报喜而不报忧,应当对政府的政策以支持为主基调,以批评作陪衬,小骂大帮忙。通过批评,可以让政府认清自身的不足,进而改进政策,消除矛盾,减少危机发生的可能。

(二)危机发生时

当危机不可避免地发生时,政府的媒体政策就是要主动寻求与作为信息传播载体的媒体的合作,通过媒体这一中介和载体进行及时、有效的信息传导,使危机信息比例合理化,避免诱发潜在危机,同时避免过度强调危机管理中的不确定性和不可回避性,加强作为危机管理主体的政府和社会公众的沟通。

1、争取舆论主动权,及时地通过媒体向公众最新消息

危机一旦发生,政府就必须及时冷静地应对各种突发性与不确定性状况,快速地采取措施控制或抑制各种不利因素的发展和扩散,掌握主动权,力求短时间内,以最小的代价扭转不利局势,促使事件向好的方向发展。

2、通过媒体权威性信息,提高信息的可信度,稳定公众心理

政府要本着诚信透明的原则,真实的信息,以避免公众由于信息的封锁而获取小道消息,从而对事件进行臆断与主观猜测,而夸大事件的危机度,降低对政府的信任感,使政府处于被动的不利地位。

3、通过媒体听取公众的意见,征求与调整治理措施

政府在危机发生后,通过媒体向公众信息,不仅可以得到公众的理解和支持,而且通过公众的讨论,集思广益,可以寻求较好的解决方法,也容易为公众所接受。

(三)危机发生后

这里讲危机发生后,是指单件的危机事件得到治理以后,非指实际意义上的结束,因为还有一个恢复力的问题。在危机治理后,政府需要重新恢复社会稳定,重新获得公众的信任。这就要媒体对危机处理的后续工作进行持续不间断的报道。正是通过对后续事件的报道才能真正体现政府的办事能力。

四、努力构建政府与新闻媒介的良性互动

在非常态的危机之中,媒体对政府进行监督和制约,政府在对媒体有所约束的情况下,又充分加以利用。这种良性的互动关系格外重要,它不但是政府和媒体成熟、理性的体现,也是整个社会成熟、理性的体现,更是妥善解决危机的剂。因此构建政府与新闻媒介的良性互动要着手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转变观念,树立对新闻媒体的正确认识

首先要认清新闻媒体的功能与作用,大众传媒既不是政府的附庸,也不应当强调绝对的自由,而是在应当坚持党的领导,政府的管理之下,保障一定的新闻自由。

(二)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生产力的发展,创设良好的舆论环境

新闻媒体的发展是建立在一定的政治经济基础上的,良好的政治秩序与经济的快速增长会带来大众传媒的更加繁荣。人们素质的提高,对媒体信息鉴别能力的增强也有利于主流媒体的发展。

(三)健全法律体系,规范与保护新闻媒体

健全法律体系,通过法律保护与鼓励这种自由权利,有利于新闻媒体更好地为政府服务,实践其监督的权利。

(四)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提高透明度

信息的管理就如同治理洪水一样,宜采用“疏导”的方式,而不是“堵截”的方式。为此,政府需要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建立一种让媒体公正介入危机事件的秩序,为媒体提供充分的信息资源,利用媒体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反映民众的意见与呼声,才能真正体现媒体的群众观念,才有利于推进民主进程,有利于建立一整套良好的公共危机防治体系。

参考文献:

[1][美]诺曼·R·奥古斯丁.危机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宋鸽.反思政府危机管理中新闻媒体的积极干预[J].行政与法,2004(6)

[3]袁勇.新闻信息传播与政府危机管理的互动关系[J].新闻爱好者,2003(10)

[4]李萍.特殊传播——防范与化解危机的使者[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1.

[5]刘光清.危机与出路[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12

[6][18]周敏.媒体在政府危机管理中的角色[J].世纪中国,2003.6.

[7]高世屹.危机管理,媒体无法缺席,博客中国,2003.06.[4]许文惠,张成福.危机状态下的政府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8]龚维斌.公共危机管理[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9][澳]罗伯特·希斯危机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19.

公关危机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1.NGO自身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资源不足。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人力资源的不足。由于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的问题,参与的志愿者缺乏一定的专业性,大多专业性NGO由非专业的退休人员和机关事业单位的下岗分流人员充任,许多优秀人才流向政府和企业,而留在社会组织工作的职员往往缺乏相应的专业能力建设。②资金的问题。NGO筹集资金的渠道较为单一,来源主要依附于政府的财政拨款与社会捐赠。资金的不足也使得NGO在物质资源上严重匮乏。因此,NGO应加强自身筹集资金的能力,充分发挥其第三部门的作用,成为一只真正独立的公共管理力量。③地区发展不平衡,志愿者组织基础不够。NGO的发展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都有着巨大的不平衡。相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市场经济的发达程度,中国NGO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数量上,都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从城乡的不平衡来看,农村地区只有少数的扶贫、环保NGO,社会对这些组织的关注和支持很少。信念与使命是NGO的灵魂,中国NGO的发展除了在资金、人才管理和专业能力等影响因素外,还缺乏明确的理念和强烈的使命感,这使得它们很难发挥较高的能动性和创新性。

2.社会文化认同的缺失导致社会公信力不足。在迅速发生的社会转型过程中,旧的社会价值体系和道德伦理观念受到巨大冲击,政府职能没有完全转变,缺乏社会独立性,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NGO发展所必不可少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志愿精神和社会公信严重不足,使得在公共危机发生时,人们对这股社会力量不能给予重视和信任,社会公众对新生的组织形式及活动方式也存有一定的疑虑,这些因素也都不利于NGO取得社会合作与认同。

二、提升我国NGO有效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对策

1.构建信息共享平台,确保政府与NGO合作互动的信息沟通。信息共享平台可由政府部门建立,实行虚拟管理,工作人员以柔性流动方式任职,具体负责统一调动指挥分散NGO和其他社会力量,为危机解决提高组织上的保障;建立政府与NGO之间的应急联动信息通道,一旦危机发生,可确保彼此之间信息的通畅。

2.培养全民危机防范参与意识,充分发挥NGO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行动能力。理性的国民危机意识是整个社会危机管理的基础,我国应长期通过互联网、展览和宣传手册等普及如何应对自然灾害、流行病和恐怖危机等突发事件过程中的救助方法,培养公民的危机意识和志愿参与精神,为应对危机奠定广泛的社会基础。

3.改革NGO登记管理体制。政府要建设有利于NGO成长的法律政策环境,保障和促进NGO的成长。改革现行登记管理方面的法规政策,变“限制型管理”为“监督和服务型管理”。同时降低NGO准入门槛,撤消严格而烦琐的审批手续,实行便捷的申请登记制度。

4.加强与国际NGO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NGO公共危机管理的专业化素质。伴随着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区域、国家之间在协作解除跨国危机、治理自然灾害、打击恐怖活动等方面的合作日益增多。国际的援助,特别是技术、信息方面资源的援助,可以大大弥补本国救治能力的不足。因此,要加强与国际NGO在危机管理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推进公共危机的多元共治。

公关危机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1.1电商物流企业岗位设置和人才需求分析根据对32家电商物流企业实地调研发现:①目前电商物流企业对不同类型人才需求如下:高层战略型人才需求为15.7%,管理运营型人才需求为7.64%,技能实操型人才需求为76.66%。其中技能实操型人才培养正是高职培养的基本方向和目标,管理型人才培养则是高职院校在学生经过一定的工作锻炼和积累后所要达到的高级目标。②电商物流岗位群主要包括:网络营销员、O2O门店业务员、仓储运营人员(仓库管理员、分拣操作员、包装操作员、叉车操作员、质押监管员)、运输调度员、客服、厂商采购员、数据分析员、系统操作员、单证文员等。③电商物流企业一般要求专科以上文化程度,特别强调计算机应用和数据分析能力,以及对于现代化物流设备的操作能力,熟练掌握条码技术、RF、EDI等。对于有海外业务的企业还需要有相关的英语能力,报关、报检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

1.2电商物流人才的培养目标作为高职院校,只有在准确定位电商物流企业的辐射范围和专业化功能的基础上,研究电商物流企业的基础岗位设置,并根据电商物流企业基础岗位的设置研究人才需求,按需制定人才培养方向、培养方式、培养目标,才能更好地为电商物流企业输送合适的人才,从而促进电商物流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并为电商物流企业的人才储备做出贡献。因此,电商物流人才培养目标应立足服务电子商务、电商物流等行业,培养熟悉电商物流的平台建设、系统操作、网络营销、网上交易,以及满足电商物流企业前期厂商采购,后期物流仓储、配送、加工、包装、供应链管理的需要,具备信息采集、信息分析、数据处理能力,既了解电子商务运营模式和流程,又能通过物流专业知识解决电商物流仓储配送运输等问题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2电商物流岗位能力分析与课程设置

根据企业调研,高职院校毕业学生在电商物流企业主要从事网络营销、门店业务员、采购员、仓管员、信息员、调度员等工作岗位,针对这些岗位,专业课程设置具体如下表:专业课程中《物流运输实务》、《仓储管理实务》、《采购管理》、《电子商务实务》、《电商数据分析》、《物流信息技术》等六门课程为核心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实训课程除了运输、仓储配送、电商、ITMC、ERP、订单生产模拟操作等,还可以将各类物流技能赛项作为实训课程,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实训既要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也要通过联合办学的校外实训基地进行轮岗、顶岗实习,使学生能更充分的了解专业,了解企业所需和企业实际操作流程,缩短上岗培训时间,为企业更加顺畅地提供相关人才。课程设置时间安排为:大一开设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大二开设专业核心课,校内实训课程;大三上学期开设《物流服务与营销》、《供应链管理》等专业课;大三下学期进行校外实习。物流师、电子商务师、中国条码技术资格、助理采购师、计算机二级、英语三级等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安排在大一下学期和大二进行。师资方面以专任教师和企业人员组成,专任教师要求具有双师资格,要有较强的教学水平、业务能力、科研能力。专任教师要在寒暑假深入一线下企业顶岗工作,在工作中着重解决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为企业解决问题,也为教学收集丰富的素材,改变原有教学与企业工作实际相脱节的问题。目前电商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教材大多对于电商物流针对性不强,还是较为宽泛的物流教材或者电子商务教材,尤其缺乏针对高职院校的电商数据分析等课程教材,因此电商物流专业核心课程教材还需要进一步补充完善。

公关危机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2.操作人员素质低下。有些煤矿企业的操作人员的文化水平只有初中,达到高中的寥寥无几,虽说不见得有文化就有水平,有些工人虽说没有什么文化,但是从事的工作时间长,经验丰富,实际操作能力强,这是有利条件。但是现在新技术,新装备不断的应用,对于素质低的操作人员接受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了。技术掌握不够熟练,岗位变换又很频繁,这也给安全生产留下了严重隐患。

提高管理与维护水平的措施有以下几点:1.坚持落实制度化管理建立完善的机电设备管理制度,在日常工作中,机电设备管理人员要有人人精打细算,个个争当主人翁的意识,尽量把隐患消灭于无形。解决过去一些设备管理中的不足,制订各种检查和记录标准,实现对设备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管理。要抓好一些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重要设备的更新工作,提高其技术先进性,设备的可靠运行性,对落后的、功能差的设备要坚决淘汰,确保安全可靠性。2.加强设备选型的规范化、超前化、标准化对设备的选型要把好关,适应煤矿发展的具体情况,要按照国家标准选型。管理工作要责任到人,机电设备从验收、存档、资料的保存、安装、应用、维修等全过程管理,要把好质量关。对于设备不完好的,不进行安装。要根据质量标准化来进行实施管理,比如说:井下高压电动机、动力变压器的高压控制设备,应具有短路、过负荷、接地和欠压释放保护。井下由采区变电所、移动变电站或配电点引出的馈电线上,应装设短路、过负荷和漏电保护装置等。

3.加强检修管理,设置台帐等措施规范设备明细对一些矿井的大型设备要定期检测,如:主提升、主排水、主通风、压风设备、防雷装置、供电系统等。对专门升降人员的提升系统要实施年检制度,要有资质单位进行标准检验并有检验报告。对一些重要设备的重要部件要有检验措施,如:主水泵的泵体、闸阀、管路、供电线路等,要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达到规定要求。要重视预防工作,注重安全,实现全面管理。同时对维修情况做出分析判断,实现数据的传递及时与可靠性相结合,达到安全管理。

4.加强设备的投入力度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相关行业标准,制订规划,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及设备的可靠运行。对落后的设备进行必要的更新换代,对保护设施不全的,要选用先进的设备替换,取代原来的落后设备。组织技术人员根据矿井的具体情况,对设备进行技术革新,提高设备的使用性能及其效率。如:优先采用大功率采煤机、绞车变频调速装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