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美术教育教学反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美术教学;分析;反思
美术教育家尹少淳说过;美术是最具有人性意味和最具综合性质的人类活动之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美育在培养全方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的作用越发显得重要。作为一名年轻的美术教师谈不上在教学上有多少经验,但是我根据自己在两年的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做一下分析与反思。
美术教育是一种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教育。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美育在培养全方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的作用越发显得重要。它可以教育学生树立审美观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它的这些特性是其它教育所不能取代的。所以上好美术课看上起很容易,其实它不简单。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课前准备要从充分
美术课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更不是几个花瓶,几个石膏静物的简单准备,它需要教师提前对本节课有个把握和思考。传统的美术教学摆静物,这个对我们来说很熟悉,这是个思考的过程,如果上课开始后再去想,那可以说不是个合格的美术教师。我们要针对学生的个性与特点去教学,一个班级学生基础与努力各不相同,所以我们就要针对摆几组静物,让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去选择,这样也便于教师的指导。
二、要尊重学生的想法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十分重要。教师还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主动发展,教师还应让学生认识到不论是绘画还是工艺,不论是具体还是抽象都是美术家精心的构思并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所产生的。在美术教学中,作为教师常常感到,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太难,但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长久保持下去却很困难。尊重学生的想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当他们对你所摆的静物感兴趣和兴奋时,他们就会主动地去画了。一件好的美术作品,一次成功的作品展览,一次精到的示范,一个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导入,一句鼓励的话,都可以引起学生对美术教学的关注和学习激情,想要这种学习兴趣长久保持,需要我们从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习惯对教学内容重新组织,加强学生对课程的认同感。在教学中,有的学生因轻松的教学气氛而感到兴奋,有的学生因教学内容的生动和教学方式的形象直观而感到愉快,还有学生因课堂给了自己一块充分表现的天地,为自己完成了美妙的创作而感到陶醉,所以,也经常会有学生冒出与众不同的、别出心裁的想法,针对这样的学生,首先要尊重他们这种不寻常的想法,其次要注意引导,并加以鼓励。我们要突破传统的知识传授和单纯的技能训练,把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学习中解脱出来。把接受学习为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彻底改变过去“重传授、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教师、轻学生,重教法、轻学法,重技能、轻能力”的现象。教师与学生之间要产生互动学习。
三、作业的评价要讲究
在教学中我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加强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提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例如在每次作业过后,我会把每个学生的作品展示在墙上,通过学生的观察,他们会自觉的感到自己的不足,并主动的向相对好的作品看齐,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学习氛围,最后由教师做总结。美术作业如果在课堂进行的,教师在巡视时要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指点。对学生的好的作业,要及时的给予表扬,对绘画构图有创意的学生给予肯定,或者直接展示好的作业,这对提高学生的兴趣起到一定的帮助,因为对于一般的同学来说能起到引导的作业,那么对于还在犹豫或者束手无策的学生来说能够起到参考的依据,有时同学的创意可能老师也是无法想到的。我们应该认识到在美术作品评价中,没有绝对的标准。每位学生的作品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在不同程度上都是成功的,我们应该允许他们个性的介入,允许他们自我的发展。作为教师应该做到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这些教学的要求不是阶段性能得到实现的,需要长期不断的探索很实践。正是在不断的反思中得到提升的,
四、教师的素质要提升
教师的对象是学生,老师的思想、行为、作风、仪表气质随时都感染和影响学生,因此老师必须“美其德慎其行”在教学中严格要求自己,每次上课之前都有精心备好每一堂课,想好上课的每一个环节才能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 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 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美术是一门包容性非常广泛的学科。它要求教师的知识面要广,要涉及多方面的领域。同时要富于创设情境,培养审美意识。教师是创设情境的主导者和调节控者,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感知对美术内容尽快了解,产生欲望。明确学习的目标,培养审美意识要从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方面出发引导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理解自己所学习的内容。以此形成自己的审美个性。所以,作为美术教师不光要热爱自己的专业还要热爱学生,热爱生活,从生活中感知美的存在,才能让学生体会到美的意义,提高审美素养。
当然,在美术教育教学中我还有很多的不足,所以我要下定决心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除了不断提高自己的美术素质以外,还要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上好每一堂美术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等等,让学生喜欢上美术,并在美术之路上有所成就。
参考文献
【关键词】艺术学院;美术教育模式;主体
中图分类号:J7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1-0142-01
美术教育的开展要遵循科学的教育观,应当重视学生的自身完善和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回归教育本体,重视建构底蕴深厚的人文环境,对情感教育环节进一步加强,在教育中重视人格的培养。然而,当前我国艺术学院美术教育的实施现状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此,本文试图对当前艺术学院的美术教育模式加以反思。
一、美术及其教育
美术又被称为视觉艺术,指的是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将视觉形象塑造出来,进而使人们的思想情感得以表达,从而将社会生活以艺术形式反映出来。美术具有一种视觉交流力,承载着人类社会文化的造型,而且也是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支撑。美术教育主要有两大倾向,一是美术取向;一是教育取向。这分别与专业和普通美术教育相对应。美术取向教育的主要支撑是美术学科本体,目的在于进行美术文化的传递,培养目标在于使学生今后成为专业的艺术家与设计师;而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则是以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的精神和情感内涵为主,主旨在于美术受众的培养。艺术学院的美术教育虽然更偏重美术取向,却也应该重视教育倾向,以达到二者之间的一种平衡。美术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手段,主要是培养人的视觉经验,教育指向是人的价值和素质;与理性教育相比,对感性教育更加侧重,主要是对受教育者观察、理解和判断能力的培养。
二、当前高校美术教育的倾向
艺术学院美术教育对传统美术教育的基本格局和思路进行了传承。对目前的教学模式进行反思,很容易就会发现高校美术教学中存在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也就是过于注重“教”而忽视了“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过分重视教学却忽视了育人。如今的艺术学院美术教育已经出现了十分严重的知识化倾向,对获取知识过于重视,却对完善人格和养成情感的教育有所忽视,这最终必将造成人格素养的缺失。
(二)过于注重技术传授却忽视了理论研究和对人文精神的认知。当前艺术学院美术教育存在的薄弱环节是,学生普遍缺乏对艺术、美术相关理论和历史的认识,特别是缺少对美学的认知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多数学生只掌握了操作技能,而基本的思辨能力很是缺乏,这就将应有的能力极大地削弱了。
(三)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和接受,而忽视了综合能力的培养。艺术学院的美术专业已逐渐形成所谓的教学特点:先是示范阶段性画法步骤,接着是常规专业知识的传授,最后是非常细致的具体化辅导。这种只注重知识积累和技能熟练的方式,忽视了美术教育的特殊性。在教学过程中只传递知识给学生是不够的,传授的知识永远跟不上知识的激增速度。要想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可以满足自身的需要,就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另外,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供发挥个性的空间和平台,重视其思辨能力的培养。
三、回归主体
教育的真正目的是要按照个体发展的内在要求将人的潜能发挥出来,将人的潜在价值挖掘出来。它的本质属性就是要对人加以引导以便建立和发展完善的人性。如今我国的当代教育理念开始倡导“以人为本”,这已经触及教育的本质。对人性回归的呼唤,对教育回归本体的倡导,也就是教育目标是要开掘人与生俱来的才能、天赋。教与学之间应当是一种相互合作而不是单向的关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过于偏向教师主导或学生主体任一方面,否则对于“教学相长”的实现是非常不利的。教师应该尽可能地让学生将自身的天赋和潜能挖掘出来,但能否实现这一愿望,主要还是取决于教学实施过程中师生之间能否达成共识与密切合作。对于美术教育就更要如此,一定要对美术教育专业的特征多加留意。
不论教学体系和模式有多么完美,若是不能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审美心理,那么教育就已将其本身应具备的活力失掉了。由于美术教育自身的特性,要求对学生的个性予以充分尊重,关注其兴趣爱好,设法将其能动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其对自身感受更加关注。与此同时,还应积极倡导教育行为的生活化、自然化、自主化和自由化。
四、结语
美术与教育之间实现结合,要求我们尽量达到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无论是工具主义还是本质主义的观念,都只是体现了不同的选择。随着人们不断深化对自然和自身的认识,美术教育也将逐渐真正回归到本体,以促使其最高价值的实现。
参考文献:
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师。课堂的价值不是教学生设计或绘画几幅图,而是传授学生一种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和持久的意志力。教师才不愧称谓“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生是具有个体尊严,在老师的指导下,发挥其主体作用,本节课在这样一个教学理念下,组织学生参加校园公益活动。无形中,完成了心灵的净化,把心身惰性垃圾又一次清扫。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一面劳动光荣,爱校护校的旗帜,从中理解道不远人,德行的开发是从小事做起,人才是从做人开始做起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行培养是一个长期陶治净化的过程。在学生的设计作业中,有一幅是专门画“树人”,虽然是用拟人手法,但是表达了他的一种纯真渴望的心。
在以往的教学中,常用口头的方式,传达伦理道德,学生是暂时获得了信息,过后容易流于形式。如果用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效果会大不一样。因在善行的那一刻,就已经在他的思想中起到了内化作用。
据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培养目标的论述,指出:“面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教育必须围绕四大基本要求,即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强调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学生学会做人。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意义并不在于教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教学生学会认知。学会认知,不仅是要知道什么,为什么,更重要是创新的知识,并将知识,能力内化,升华为一种做人的素质。
关键词:多媒体 板书 有机结合 课堂教学 有效性
在数学教学中,多媒体与板书的结合,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了一个新颖而先进的教学手段。多媒体的形象性、多样性、趣味性、丰富性等诸多优越性让我们的许多教师都对它情有独钟。尤其是数学学科,板书的任务很重,利用多媒体辅助板书教学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用多媒体上课,那些漂亮精致的画面、富于变化的文字都比黑板白字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运用多媒体又比传统的黑板教学更节约了教师的板书时间。
我曾经有过这样的困惑:“用多媒体上课还用不用写板书?用板书的话都写些什么内容呢?”我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整堂课教师的板书只有一个标题,这样做合适吗?我认为用多媒体教学只是把一种更先进的教学技术手段引进了课堂,而教学手段的革新并不一定代表着教学观念的革新。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把多媒体和板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二者的教学功能都得到很好的发挥,来优化课堂教学,更好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首先,教师用多媒体上课,在备课和制作课件上所花的时间往往要多于上课所花的时间。教师会花好多时间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解决课件制作过程中的一些技术问题。其实,这样也就无形中减少了教师对教材教法的研究。还有教师在利用自己精心准备的课件上课时,学生的注意力被精美的画面和悦耳的声音所吸引,这样确实是能达到提高兴趣的效果,但是否真正能达到教师所预期的教学效果呢?
在课堂上,教师和多媒体课件究竟哪一个起主导作用呢?我认为教师的课件制作的无论多么优秀,教师也应始终起主导作用。因为课件是由教师设计的,它体现的是教师的讲课思路与想法。课件是死的,它上面的文字、画面所表达的意图需通过教师的讲传达给学生,学生还是循着教师的上课思路来学习、思考问题的。大屏幕上的内容是用来辅助教师讲课的,主要是通过大屏幕的展示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增加感性认识,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性认识水平。但由于数学学科特点,教师需要板书的信息量很大,“板书”内容不能长时间完整地保留在学生的视野范围内,会随着课件的翻页而消失。还有,如果一节课下来总是在使用多媒体的话,学生感觉就像是看电影似的,很可能对屏幕上出现的画面、文字与伴随出现的音乐更感兴趣,留下的印象更深刻,从而干扰了对教师讲课内容的学习,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因而,利用多媒体教学也不能完全没有教师的板书,它无法完全取代传统板书的功能。
其次,板书虽然不能像多媒体那样能动态地显示数学、图形的变化过程,不能用图片、视频、动画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受板书书写人的书写速度、字体、黑板大小等因素的影响,但是优秀的板书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建构能力,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对比等能力。板书是数学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我们在书写板书时可以边讲边写,以便能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此时,教师和场景相对集中,语言、手势、板书内容就可以很好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比如,在板书定义、定理、法则等内容时,可以师生共同书写,达到全员参与的效果。另外,板书内容在黑板上长时呈现可以随时加深学生的记忆。如果教师有一手漂亮的板书,再加上教师的精心设计、合理布局,这样的板书更可以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大大活跃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优化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智慧,起到增强记忆的效果。因此,在多媒体走进数学课堂的今天,我们需要更好地把这两种教学辅助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更好地为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服务。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用多媒体展示出来;把实施启迪思维、解决难点问题的内容用多媒体动态演示出来,如证明“勾股定理”的过程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证明的过程;把培养学生技能的知识如一节课的教学要点和重点:包括重要的定义、原理、规律、结论、注意点和学习要求等内容板书下来;把要补充的材料和其他内容:包括图表、图示、学生练习等板书下来;在利用多媒体展示例题或习题的解题过程时,我们不妨先把题目出示出来,再利用黑板这个传统的媒体,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给学生一个示范作用,也给学生一个思考、领悟的时间;还可以找学生到黑板上进行板演,其他同学自己动手在下面独立完成,然后教师再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出一个完整的解题过程,如有关“平行四边形”的证明过程;还可以把学生的解题过程用实物投影展示出来,起到一个明晰过程、理顺思路的作用。这样做既可以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又可以达到人人动手动脑、提高师生互动的效果,还可以做到不把教学过程程式化,只是按照课件的思路顺着程序去操作、演示。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能将多媒体与板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二者的教学优势,就可以增加教学的有效性,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使数学课堂变得生动起来,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使教师的教学灵活起来,使抽象的内容形象起来,使知识的难点变得容易,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版).
1)有些教师利用多媒体上课,上课过程中,多媒体设备使用生疏,课件操作不熟练,可以明显看出是做样子,摆“花架子”。据课后向学生了解,开课教师是为了开设公开课而特意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平时上课还是老一套,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
2)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中,有些教师常以课件制作得漂亮、华丽为标准,而不是以增强教学效果为出发点,借助多媒体来突破数学教学的难点、重点为着眼点,是否体现新的教学理念为落脚点。这样的课堂教学,不注重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造成多媒体辅助数学往往是华而不实,起不到作用。
3)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过于注重人机交流,盲目依赖多媒体技术,没能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应用仅仅是一种辅助手段,教学过程中教师仍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多媒体教学不能完全替代教师讲课,数学中许多性质定理推导,基本的作图、计算等,需要学生进行必要的动脑思考,动手演算推理,也需要教师适当的板书,单纯依靠多媒体课件简单放映,达不到满意的效果。
4)多媒体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形式较为单一,绝大部分教师以多媒体演示教学模式为主,甚至个别教师把投影屏幕当成黑板,所谓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过于简单化、机械化,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不能充分体现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事实上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完全可以从数学本身特点出手,有选择地采用多种手段,如基于几何画板的动手操作实验、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互联网资源的研究性学习等,真正体现多媒体整合的优势。
1)提高数学教师自身综合素质是有效整合的前提。“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是过去对教师的要求。在信息时代知识更新迅速的今天,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更深刻的内涵。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数学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论,拓展新的教学手段;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信息素养。为达到有效的整合,数学教师首先应该熟练掌握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操作,其次还应该学会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多媒体教学平台。如演示型课可以选取PowerPoint;动态图形的实验研究可以借助gsp(几何画板);函数图象的教学可以使用ggp(Geogebra);交互型课件制作可以使用Authorware;协商探讨型采用Internet辅助教学;等等。
2)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必须把握“适时、适当、适度”3个原则。
①适时使用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运用应该把握好时机,选择最能充分发挥多媒体作用的地方,抓住整合的切入点,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如“认识概率”中经典问题“掷硬币”,经过多次重复实验,让学生体会到出现正面(或反面)的概率是一样的。如果真的拿硬币来操作验证,不仅会花费很多课堂教学时间,而且要统计出结果也相当麻烦,此时,不妨借助多媒体,利用Excel中的随机函数“RAND()”来模拟,操作简便,更易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②适当使用多媒体。初中数学教学中,不能盲目地使用多媒体,多媒体要用在“精彩”之处,要以激发学生求知欲,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为出发点。如“轴对称的性质”教学,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在几何画板平台上,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来“做数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学生主动建构知识,进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这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
③适度使用多媒体。初中数学的许多内容并非都适合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的运用应该当用则用,不需要则不用。如“圆是轴对称图形”的教学,有的教师特地制作动画,借助多媒体放映给学生观看,让学生体会这一性质,相信这位教师花费了不少时间。可事实上根本不需要,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将圆形纸片过圆心对折,来体会理解“圆是轴对称图形,过圆心的直线是对称轴”。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有多少条折痕?这种让学生动手参与,自己归纳性质的实践教学,肯定胜于放映的效果。
3)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应注意与传统教学方式密切结合。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刻体会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活动必不可少,如实数范围内的运算、解简单的方程、几何证明的推理书写、几何的尺规作图等,如果单纯依靠多媒体技术,往往达不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选择合适的多媒体技术手段,如计算器、多媒体实验室、互联网等,发挥多媒体辅助作用,真正体现多媒体与初中数学整合的优势,达到多媒体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教学的难点突破,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等方面的完美效果。事实上,传统的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手段之间并不矛盾,两者有机结合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教学方式。
4)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要注重软件库的建设和课件资源的共享。
制作优秀的数学多媒体课件,需要教师投入较多的精力,如果仅凭教师个人单枪匹马完成,是得不偿失的做法,也几乎是不可能的。许多学校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最终半途而废的原因也在此。较为可行的做法,可以采取建立多媒体软件库的办法,以校本数学教研为基础,结合集体的智慧,不断加以补充完善。实现资源共享,相信会极大减轻数学教师的负担,多媒体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也将得到保障。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任教学生的基础,结合个人的讲课风格,在原有课件的基础上重新加工,使整合更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