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区超市经营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零售药店;定位;市场营销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9(a)―176―02
在市场营销学中,定位是指“为了适应消费者心目中的某一特定地位而设计公司产品和营销组合的行为。”通过市场定位,塑造本企业产品与服务与众不同的个性,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突出差异化特色,以确立本企业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的位置。零售药店的定位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综合健康广场
综合健康广场是一种提供药品为中心的多元化产品、以药学服务为中心的多样化服务的经营业态。
1.1 目标顾客
充分利用多元化经营的集客功能,以求最大范围地满足尽可能多的顾客。
1.2 营销目标
以产品全、服务种类多取胜,满足消费者的一站式需求。
1.3 产品特色
除药品外,还经营与健康相关联的其他产品,如保健品、食品、化妆美容品、保健药材、健康保健类书籍、医疗器械、消杀产品等。
1.4 服务特色
提供药学咨询、美容美体、营养保健、中药加工、存包、导购、会员制优惠等服务。
2 保健品复合药房
保健品复合药房是一种提供药品及保健品,并突出个性化的营养及保健服务的经营业态。
2.1 目标顾客
长期从事高压力工作或脑力工作,收入较高但身体素质较低,期待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质的人群。
2.2 营销目标
以提供健康服务为核心,为消费者制定个性化的保健方案。
2.3 产品特色
提供营养产品及营养保健知识。
2.4 服务特色
根据不同个体制定营养保健服务,如婴儿营养、产后营养、输血后营养等。
3 药妆店
药妆店是一种提供药品与美容美体产品、专业药学和美容美体服务的经营业态。
3.1 目标顾客
以20~40岁,中高等水平收入的女性为主。
3.2 营销目标
帮助现代女性实现健康、美丽的愿望。
3.3 产品特色
经营药品和美容美体产品。
3.4 服务特色
以专业的美容师进驻该药店为核心,为消费者量身定做适合的美容美体方案,并提供美容媒体资讯。
4 社区型便利店
社区型便利店是一种选址于社区,以方便社区居民购药为目的经营业态。
4.1 目标顾客
社区及周边的居民。
4.2 营销目标
发挥便利优势,最大限度地方便消费者。
4.3 产品特色
根据社区居民的年龄层次、收入水平、常见病症。有针对性地提供药品。
4.4 服务特色
突出社区氛围,如与社区卫生所联合开展活动,为社区居民发放小药箱、举办免费体检日、专题健康讲座、电话购药、送药上门服务等。
5 专题药店
专题药店是指专门致力于提供某一专科药品及专科服务的经营业态。
5.1 目标顾客
重点为患有某一类疾病的消费者提供专科产品和专业服务,如乳腺专科药店、新特药店、糖尿病药店、妇科专题药店等。
5.2 营销目标
在某一专科领域表现出产品全、服务精的优势。
5.3 产品特色
在某一专科领域产品品种更丰富。
5.4 服务特色
服务更专业。专题药店可以利用专科的优势,定期开办健康讲座,为会员建立用药档案等。
6 平价药店
平价药店是一种通过减少药品流通环节、以低价吸引顾客的一种经营业态。
6.1 目标顾客
对药品价格敏感或者是不能享受“医保”的消费者。
6.2 营销目标
以低价取胜,薄利多销。
6.3 产品特色
直接从厂家或大型药品批发企业进货,流通环节少,价格较低;药品流量大、种类多,顾客可提篮自选。
6.4 服务特色
只为顾客提供相对较少的服务来降低成本,但是为了保证顾客用药的合理安全,也应开展药学咨询服务。
7 超市店中药店
超市店中药店是一种选址于超市,与超市共享客流、互惠互利的经营业态。
7.1 目标顾客
共享超市的客流。
7.2 营销目标
充分利用超市的地理位置优势与客流,借鉴超市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标准。
7.3 产品特色
所提供的药品多为常用药。
7.4 服务特色
提供的服务种类十分有限,营业员接待顾客的技能显得特别重要。
8 精品药店
精品药店是一种提供高档产品和优质服务,并在店面装修和商品陈列上彰显豪华的经营业态。
8.1 目标顾客
其目标顾客为中高收入的消费人群,选址集中在大中型城市的繁华商业区以及高档商务区。
8.2 营销目标
无论是产品品种、服务质量还是店面装修,处处体现“精品”的内涵。
8.3 产品特色
普通药品多为知名品牌和顾客购买率高的产品,价格比平价药店高出15%左右。除普通药品外,高档补品是销售产品的一大特色,如雪蛤、燕窝、冬虫夏草、人参等。
【关键词】连锁便利店;规模化;物流配送
便利店(Convenience Store)俗称“邻居购物中心”,是营业面积在50~200平方米,经营品种在2000~3000种,营业时间在16~24小时,靠近居民区,全年不休息,以销售日常必需品为主的一种零售业态,它兼有食品杂货供应的便利和超级市场的销售方式与经营管理技术。便利店在1960年左右兴起于美国,在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得到大规模的发展。1993年在上海诞生了中国第一家便利店。近年来,在我国的上海、北京等大城市,24小时的连锁便利店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便利店已成为连锁商业发展最新的亮点。
一、郑州市24小时连锁便利店的发展现状
在上海,好德、可的、7~11等24小时连锁便利店分布十分密集,消费者不仅可以24小时购物,而且可以在便利店买到饭团、甜品等特色食品。除此之外,买快餐、充话费、买杂志、订票等都可以在这里完成。但是郑州市目前的便利店多是大型综合超市的衍生物,还没脱离超市的经营模式。它们既不是大型超市量贩,也不是经营面积标准的超市,又不具备服务备至的便利店功能。
2010年10月,世纪联华邀请了专业的公司对郑州市的超市布局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郑州市三环以内有近4600家小型社区“超市”,这些“超市”包含了那些面积在几十平方米的柜台式小店,也包括了200平方米以下的连锁超市。但这些超市中,唯独24小时便利店少之又少。社区商业更多的还是夫妻店、小日用百货店数量众多,这些不属于便利店,却承担着便利之责。尽管如此,仍有不少社区常住居民抱怨:“便利店还是不够。”如果把这些店都换成24小时便利店,郑州的商业环境,会真正有一个改观。
目前在郑州只有17家店铺的四邻超市是24小时便利店,从经营形态上来看,和外地连锁的24小时便利店还有一定差距。火车站和一些核心商圈虽然也有一些24小时营业的餐饮和超市场所,但只是极小的一部分。多年以来,以亚细亚商战为标志的商城郑州,大型百货和综合超市一直发展迅速,相比之下,便利店一直是个“短板”。回顾郑州市便利店10多年的发展历程,阿波罗、九头崖、左右间、思达,这些名字也一度引发过人们对郑州便利店连锁的猜想。如今除了思达、左右间和丹尼斯便利店外,郑州供销便利店也在去年开始悄悄进驻郑州。这些连锁集团在郑州的各社区已经结网,成为社区的便民服务设施。但是这些“便利店”现状只能说是从标超这一业态中脱离出来的一种过渡业态。郑州市24小时连锁便利店的规模连锁经营尚处于导入阶段。
二、郑州市24小时连锁便利店的发展潜力
1.便利店业态本身的优势。便利店具有其他大中型超市、卖场无法匹敌的灵活优点,如销售网点配置容易,产品配置最贴近市场变迁,投入成本低,给消费者带来最大便利性,且毛利率较高。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曾编撰过一份连锁经营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报告显示,所有业态中,便利店的毛利率最高,上海等发达地区可以达18.3%。因此,便利店业态自身的优势决定了其生存的巨大空间。
2.郑州市消费迅速增长,市场前景广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便利店的发展水平须与一个地区的人均GDP配套。按照国际惯例,便利店的导入期条件通常是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当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时便进入成长期;平均每3000人就可以养活一个便利店,便利店间的商圈半径仅需要500米。据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郑州市GDP就突破3000亿元大关,达到3004亿元,郑州就已经具备了大规模发展便利店的各种条件。而2010年郑州GDP达到了4000亿元,应该是进入便利店的成长期。但从目前看来,郑州市便利店的发展水平是滞后于城市发展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12月31日,郑州市内六区常住人口为4284062人。如果按照目前420多万常住人口计算,郑州市区至少要有1400多个便利店方能满足人们需求。而目前郑州市成规模连锁发展的便利店仅200家左右,便利店缺口达85%左右,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随着打造中原经济区战略的深化,郑州市区的消费需求也随之启动,郑州市的“便利店”消费能力不容小觑,市场前景广阔。
3.社区商业盲区凸显。目前,在郑州老居民社区里已存在的“便利店”,几乎没有相关的增值服务,无法满足居民日益提高的社区消费需求。同时,随着近年来郑州市的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进入高峰期,城市空间迅速延伸,新兴社区不断涌现,但与之配套的社区商业却发展非常缓慢,社区商业盲区凸显。特别是郑州新区的建设,现象尤为明显。当前社区商业无法满足居民日常生活消费需求,居民不得不乘车到中心商业区购物。
4.政府鼓励发展便利店的一系列政策。2004年商务部要求各地以新颁布的《零售业态分类》为商业网点规划的重要依据,鼓励发展贴近居民生活的商业网点,并鼓励发展城市社区便利店。2005年下发了《商务部关于加快社区商业发展指导意见》,推动发展社区商业,并鼓励有实力的连锁企业参与社区商业建设。2006年商务部进一步提出,社区商业的重点以围绕“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为主题,解决社区购物、餐饮、家庭服务和再生资源回收等生活保障型服务为突破口。这些均为社区便利店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政策上的强大支持。
在此背景下,社区商业的发展被郑州市政府列入2009年扩大消费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出台了对完善社区商业结构者予以资金扶持等优惠政策。同时,郑州市政府又公布了扩大消费17条,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完善社区便民服务体系成为扩大城市消费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规定,引导企业特别是品牌连锁企业在社区内开办便利店、日用生活品超市等与社区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商业网点,形成便民、惠民的社区服务网络,逐步做到居民各项需求均能在社区内实现。对在市内五区发展社区便利店(100平方米左右)、连锁超市(500平方米左右)的企业,每新开10家社区便利店、连锁超市,分别按照每家店一次性奖励1万元、2万元的标准予以奖励。
三、加快24小时连锁便利店在郑州市发展的应对策略
郑州市要大力发展24小时连锁便利店,必须重视便利店业态本身的开发和创新,因地制宜的采取本土化经营策略,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创造出其他零售业态难以比拟的优势。
1.准确定位,打造百姓服务平台。社区商业是城市商业的基础,是满足居民综合消费的重要载体,也是我国未来几年来商业建设和发展的重点。便利店以满足消费者的便利性需求为基本特征,决定了便利店是社区商业发展的主力业态。便利店业态经营的内涵是一种“服务平台”,多样化的服务内容是它的最大特色。24小时全天候营业,广泛的网络布局,多口味的快餐选择,食品即食加工,热水和冰粒供应,邮政报刊代售等,都面向便利店的服务对象。笔者认为,郑州市应以社区便利店作为便利店的主体模式。在新旧社区积极拓展连锁便利店,满足居民基本生活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
2.引进大型商业企业投资便利店业态。区域优势企业在一个地区拥有知名的品牌、较高的商誉、较大的市场份额和有效的管理机制。以大型商业企业集团尤其是区域优势企业为便利店公司的投资主体,充分利用它们的品牌、商誉、资金、经验和成型的物流配送体系,快速占据有利地点,将便利店门店迅速形成区域覆盖网络,并培育一批品牌便利店企业,可有效地推动本地24小时连锁便利店的发展。如郑州本地的丹尼斯便利店。
3.大力发展加盟店,规模化连锁经营。便利店在全世界的成功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是发展特许加盟店,一般加盟店的比重要占到90%以上。如7~11在日本的成功即使大力发展加盟连锁店。便利店公司快速发展采取直接投资的形式,其投资回报要等待大量新店铺逐渐成熟、营业额提升,这一般需要2~3年的时间。而且直营店店长是聘用或雇佣的,而加盟店店长很多就是加盟业主本人。加盟业主作为店长,他的主动性显然是非常高的,经营业绩有了保证。在郑州市区,更要充分借助特许连锁方式,将便利店门店迅速渗透到城市的各个角落,夺取更多的市场份额。通过并购方式“收编”经营情况较好的杂货店、夫妻店;对于直营店,通过内部职工加盟等方式转为加盟店;对于新开店,直接采取特许方式。便利店总部集中精力进行便利店统一规划、统一开发商品和服务,统一管理各分店。
4.建立高效的物流配送系统。郑州市应借助国家物流产业振兴规划,在着力打造中部物流节点的基础上,构建完善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发展现代物流技术,提高物流信息化程度,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配送业,降低流通成本,实现零售终端优势。建立和完善适应便利店特点的“拆零配货”型物流配送体系,或者利用第三方物流,制定适合自身的配送方案,满足小规模分散化配送需求,节省物流配送成本,塑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充分运用先进商业经营管理技术,建立销售时点管理系统(POS),应用条形码技术,积极引进先进的商业信息管理系统,应用EDI系统和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电子商务,提高管理水平和单店运营能力。
5.开发和经营特色商品和服务。连锁便利店要加强以便利店总部为主导的商品供应链管理体系的建设。在总部统一商品规划原则下,更多的结合城市居民特有的生活和消费习惯,进行本土化经营,积极进行商品开发,建立自己的特色商品结构,积极开发便利性商品;因地制宜地创建自身特色经营,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服务项目,从人们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满足顾客的便利需求。如可以考虑在便利店内设置传真机、打印机、代售福利彩票;代缴公用事业费、订购车船票;销售报刊杂志;为附近的居民送货到家;提供免费打气等服务。
6.积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对于24小时便利店业态在郑州的发展,政府应积极给予政策支持,放宽对便利店服务项目的限制,逐步提高服务项目的标准。
现在的服务项目费偏低,使连锁便利店开展电信、交通、公用事业收费等服务没有积极性和盈利空间。政府应准许便利店企业在这些服务项目达到市场相当份额的时候,与相关垄断行业进行交涉提高服务项目的费用收取标准。同时,放宽对便利店服务项目的限制,拓宽其服务范围。在营业手续办理、会计建账、税收缴纳、资金支持等方面给予更多的便利和扶持。
参考文献
[1]顾国建.我国便利店发展的时机与趋势.中国商贸.2005:24
[2]张满林.中国便利店的现状与发展对策.渤海大学学报.2006(3)
自2002年撤县设区以来,鄞州区城市化快速推进,社区不断增加,人口大量聚集。现有社区32个,居住用房87141户,实际入住73219户,常住人口181830人,在该区域工作及学习的外来及流动人口30多万人。这些社区大多是近几年从农村演变而来,地处城乡结合部,出租房屋多、人口居住密集、流动人口多、居住人员复杂、管理难度大。特殊的区域位置和人员构成,使这里成了违法违规生产经营食品药品的滋生地:一是无证无照经营食品现象集中存在,据对31个社区调查,共有食品药品经营单位1522家,其中无证无照或证照不齐的有456家,占30%;二是一些路边流动摊贩租住在社区车棚内,并进行食品初加工,如流动快餐、烤鸭加工等,不具备基本卫生条件;三是以专家讲座、义诊、免费体验或提供免费旅游等名义,非法推销食品药品甚至假冒伪劣产品;四是利用出租屋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五是食品药品(医疗器械)虚假违法宣传广告印刷品充塞社区居民信箱等等。这些问题和隐患的存在,给广大居民健康和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为了更好、更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最大限度地消除食品药品安全隐患,净化社区食品药品消费环境,保障广大居民饮食用药安全,去年5月,宁波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鄞州分局首先在钟公庙街道汪董社区开展创建食品药品“四无社区”活动试点工作,取得经验后,在区政府的支持下,又召开全区现场会全面推开创建活动。至2007年底,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全区已有21个社区通过达标验收,占社区总数的65.7%。中国医药报、中国食品安全网、宁波日报等媒体,以及省政府政务信息等相继作了报道。
一、主要做法
建立食品药品监督信息站,构建群众监督网络。在各社区建立食品药品监督信息站,由社区居委会干部兼任信息站站长。根据社区住宅分布情况,划分若干监督责任区(一般200户左右),每一监督责任区推选出一名信息员。信息员由热心社会工作、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群众工作能力的居民担任。经本人志愿,社区居委会推荐,报区食品药品监管分局聘任。全区共聘任信息员357名,并分二批对他们进行培训,增强他们的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和监督能力。制定信息站信息员工作职责和管理制度,并上墙公布。规定信息员活动每年不少于2次,提供信息每人不少于3条。建立信息员提供信息登记薄,对信息员平时提供的食品药品安全信息记录在册,并根据其提供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给予一定奖励。
宣传普及食品药品安全知识,提高公众饮食用药安全意识和科学认识。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食品药品法律法规及科学知识,宣传“四无社区”创建目的意义、内容和工作举措。具体做到“7个一”:即“一会”,要求每个社区召开一次创建食品药品安全“四无社区”动员会,对“四无社区”创建工作进行发动和部署;“一栏”,在每个社区设立固定的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宣传栏;“一卡”,向居民发放食品药品安全监督联系卡,公开举报投诉途径和电话;“一书”,向每户居民发放《家庭食品药品安全知识读本》;“一讲”,向社区中老年居民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知识讲座;“一场”,在社区开展一场食品药品安全广场宣传咨询活动,运用图片展览、假药展示、有奖竞猜、知识咨询等形式,向居民宣传普及科学饮食和安全合理用药知识;“一点”,在每个社区设立固定家庭过期药品回收点,放置回收箱,构建家庭过期药品长效回收机制。通过宣传活动,使食品药品安全知识普及到每家每户,提高广大居民食品药品安全意识和科学知识,动员他们积极参与到“四无社区”创建中来。
推进社区商业服务业发展,方便广大居民群众生活。按照便民利民的原则,根据区政府《关于加快社区商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鄞州区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积极推进社区食品连锁超市、便利店、连锁药店、放心早餐店和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让合法企业充分占有社区食品药品市场,方便社区居民购买安全、放心的食品药品。
全面排查食品药品安全隐患,净化社区食品药品消费环境。由社区居委会牵头,对辖区内出租房和食品药品经营店进行逐一摸点排查,共排查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单位1522家,出租住宅房1.6万户,并逐户登记在册。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督促整改。对整改不力的,报请有关监管部门,并协助有关监管部门进行查处,坚决消除安全隐患。
二、主要成效
净化了社区食品药品安全环境。通过对辖区内出租房和食品药品经营店进行逐一摸点排查,对存在的问题逐一进行整治,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据对已通过“四无社区”达标验收的21个社区统计,共排查出无证无照或证照不齐食品经营店、餐饮店234户。对这些经营户,社区干部逐家进行督促办理,促使195户经营户办理了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39户经营户因不具备条件,被及时取缔或自行关闭,基本消除了无证无照经营食品行为。汪董社区一经营户深有体会地说:“原以为随便卖一些饮料,又没什么生意,没去领取证照。在社区干部的督促下,领取了证照,却意外地促进了生意”。邱隘镇方庄社区在排查中发现一“药品”制作窝点,当即报请药监部门取缔。钟公庙街道彩虹社区发现一假烟仓库,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经查假烟价值达60万元。各种形式违法宣传广告得到及时清除,共清除居民住宅楼道张贴的虚假广告348处。过去以专家讲座、义诊、免费体验、免费旅游名义违规推销保健品、医疗器械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社区食品药品安全状况明显改善。
完善了社区食品药品商业服务设施。按照便民利民的原则,通过政府政策鼓励,各社区共开设连锁超市、便利店190家,药店96家,其中连锁药店35家,规范化卫生服务站32家,基本实现全覆盖,使广大居民不出社区就可购买到安全、放心的食品药品,提供安全方便医疗和用药服务。社区现代商业服务业的发展,还促进了广大居民食品药品消费观念的转变,进超市(便利店)购买食品药品已成为众多居民生活习惯。同时,也使无证无照食品流动摊点失去市场,从而促进了社区食品消费环境的改善。
增强了社区居民食品药品安全意识。把食品药品安全知识的普及宣传贯穿于“四无社区”创建工作始终,通过“7个一”系列宣传活动,把食品药品安全知识送到每家每户,从而提高了广大居民食品药品安全意识和科学饮食用药知识,形成了人人关注参与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汪董社区一居民通过网站向钟公庙街道办事处提出建议,要求在每个社区设立家庭过期药品回收点,街道办事处迅速与区食品药品监管分局联系,及时得到落实,并列入“四无社区”创建工作内容。
形成了社区食品药品安全群防群治群管的群众监督网络。通过在社区建立食品药品监督信息站,在居民中聘任食品药品安全监督信息员,使食品药品监管触角覆盖到社区各个角落。去年8月份“四无社区”创建活动全面推开后,2007年底共收到信息员报送的要求加强社区内净菜超市食品的检测、反映社区内餐饮单位卫生状况等各类信息62条。石矸街道东方社区还建立了信息员义务值班制度,凡轮到值班的信息员,汇总所有信息员1个月来信息情况,并进行登记。信息内容涉及上级部门职责的,由信息站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并配合有关部门进行整治。
三、几点启示
全面推开创建“四无社区”活动的关键在于加强组织领导。区政府把食品药品“四无社区”创建工作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来抓,专门印发《鄞州区食品药品安全“四无社区”创建实施方案》及《鄞州区食品药品安全“四无社区”验收标准》。召开现场会,推广汪董社区“四无社区”创建工作经验,对全区“四无社区”创建工作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明确“四无社区”创建工作由各街道办事处和镇(乡)政府负责,各社区居委会具体组织实施,各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工作。区食安委把“四无社区”创建工作列入对镇(乡)、街道和有关部门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考核内容,加强督查,定期通报创建工作情况。各镇(乡)、街道成立食品药品安全“四无社区”创建工作指导组,督促、指导社区开展创建工作。对创建达标的单位,年底由区食安委办公室、区食品药品监管分局授牌,并由区财政安排30万元专项资金给予奖励。今年区财政再安排4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四无社区”创建工作经费。
有效实施“四无社区”创建工作的保证在于部门协调配合。“四无社区”创建涉及到政府多个部门的职能,需要各有关部门的积极协同配合。特别是对食品药品违法违规问题的处理,执法权大多在区级有关部门,如果没有有关部门的协同配合,很难取得实质性效果。因此,鄞州区把“四无社区”创建工作作为各有关部门的共同目标和任务,成立联合指导组,组织大家一起研究、共同参与,全程介入创建工作,加强督促指导,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各乡镇街道也积极响应、主动有为,邱隘镇政府会同工商、卫生、城管等部门,连续用10天时间,对无证无照经营食品的问题进行集中整治,使镇内3个社区基本消除了无证无照经营食品现象。钟公庙街道办事处也多次会同工商、卫生、环保、药监部门,对汪董社区、剑桥社区无证无照食品经营户和小餐饮店进行集中整治,收到了良好效果。
深入开展创建“四无社区”活动的根本在于发动群众广泛参与。排除食品药品安全隐患,单靠社区几名干部或执法部门去发现问题,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广大群众真正发动起来,自觉参与到创建工作中。只有发动广大居民群众人人参与创建“四无社区”(转下页)(接上页)活动,参与到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才能真正延伸监管触角,及时发现问题,消除安全隐患,打击违法行为,确保居民饮食用药安全。鄞州区创建“四无社区”活动坚持宣传发动工作先行,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墙报、专栏、标语等各种宣传工具,向广大居民宣传普及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宣传创建“四无社区”的意义、内容和工作举措,提高广大居民的食品药品安全意识,激发他们参与创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经宣传发动,居民群众不仅提高了对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的鉴别力,还积极排查举报了身边多起兜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案件。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搞活流通、扩大消费、诚信经营、便民惠民为主线,积极推进城乡互动、产销对接、农工商结合,着力培育流通主体,创新促销方式,展示商贸特色,繁荣城乡市场,满足人民群众消费需求,促进消费稳定增长,推动全市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
通过深入开展满意消费惠万家活动,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诚信兴商意识,增强商贸流通企业的服务意识,充分激发消费者的消费热情,繁荣活跃城乡消费市场,扩大消费规模,构筑服务完善的商贸流通体系。,力争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5亿元,同比增长18%以上;2012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0亿元。
三、主要内容
(一)开展骨干企业创建活动。积极参加全省商贸流通“十百千”骨干企业创建活动,到2012年底,在全市培育1家营业收入过20亿元、5家过10亿元、20家过亿元的商贸流通骨干企业,形成一批实力强、规模大、具有竞争优势的流通企业集团,提升消费总量,服务城乡消费。
(二)开展惠民强农系列工程建设活动。用好国家扶持政策,重点推进惠民强农系列工程,积极培育消费热点,完善农村营销网络,全力扩大城乡市场消费需求。一是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优化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布局,提高农家店和农村信息网络管理水平,加强承办企业配送中心标准化建设,加大对农家店的配送力度,按照程序严格验收,力争到今年底再完成2家配送中心和500家农家店建设任务,使农家店总数达到3860家,全市覆盖面由现在的52%提高到58%。二是积极探讨“区超对接”工作新思路,鼓励更多的大型连锁超市与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有效对接,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由出口保障向全民共享转变,在超市设立示范区农产品专柜(区),搞好超市农产品流通销售环节的品牌建设。三是大力推进家电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依托销售网点和重点企业,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促销活动,确保惠民政策家喻户晓,服务大众,拉动消费。争取到2011年累计销售家电下乡产品120万台,销售额达到25亿元;累计销售家电以旧换新产品19万台,销售额达到7.5亿元。
(三)开展城市商业服务体系建设活动。一是大力推进连锁经营进社区,积极发展大型社区连锁超市和专卖店,鼓励建立标准化生鲜食品超市,支持特色食品品牌建立专业店、专卖店。二是加快居民区商业升级步伐。改造提升传统食杂店,鼓励便民超市扩大服务功能和增加生鲜食品经营比重。三是推进服务业连锁经营。鼓励餐饮、美容美发、洗染、洗浴、家政服务、照相、维修、废旧回收、书店、音像等大型企业建立社区连锁店,完善社区商业服务体系,提高经营和服务水平。
(四)开展商贸企业诚信创建活动。继续开展好“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店、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创建活动。继续开展“诚信兴商宣传”活动,积极引导商贸企业诚信经营,文明经商,优质服务。充分发挥示范企业的模范带动作用,推动全市商贸企业诚信建设。打击假冒伪劣行为,创造良好的市场经营秩序和服务环境,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到2012年全市“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店由目前的32家发展到100家。
(五)开展家政服务体系建设活动。一是成立家政服务业协会。充分利用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在组织就业培训、信息交流、理论研讨、调研咨询等方面搭建平台,推动我市家政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二是培育一批示范性强的品牌家政服务企业。选择3—5家管理规范、运作良好、示范性强的家政服务企业进行重点培育,支持企业更新专业设施,指导企业提高服务质量,形成服务特色,实施连锁化、规模化发展,满足不同群体的多元化服务需求。三是培训一大批素质高、能力强的家政从业人员。采用集中培训与自学、统一考试相结合的培训方式,计划每年培训家政服务人员人,从现在起到2012年底,全市培训家政服务人员达到5000人以上。
(六)举办菏泽市二手车交易服务宣传周活动。继续加大二手车流通行业管理,积极组织我市二手车相关经营企业参与全省二手车交易博览会活动,学习参观二手车流通先进经验。积极筹备成立我市二手车流通行业协会,组织开展二手车集中宣传周活动。
(七)开展“放心肉”服务体系建设活动。认真落实全市生猪定点屠宰厂(场)设置规划,优化布局,减控总量,促进生猪屠宰企业改造升级,逐步实现机械化屠宰,提高屠宰加工技术水平和肉品质量。年底,全市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由161家减少到120家,到2012年底减少到62家,县城以上城区全部实行机械化屠宰,乡镇农村机械化屠宰率达到70%以上。积极创建市、县(区)网络技术监管平台,建立猪肉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强化生猪屠宰监管,继续开展打击私屠滥宰专项整治活动、生猪定点屠宰企业集中清理整治和注水肉病害肉专项整治,进一步规范生猪屠宰秩序,净化肉类市场,切实保障群众的食肉安全。
(八)加强餐饮行业管理,促其提档升级。贯彻实施《餐饮企业等级划分和评定》国家标准,积极组织市县区餐饮企业参加国家级酒家酒店等级评定,促进全市餐饮企业升级。深入实施早餐工程,推进连锁经营和标准化生产,引导“绿色早餐”进社区、进超市、进百姓家庭,着力解决群众吃早餐难和不放心的问题。积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鼓励企业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强化品牌的管理控制力,利用直营、联营和加盟等形式,加快形成规模优势、分散布点的市场占有优势。争取到2012年底全市有15家餐饮企业实现达标升级。
(九)加强消费领域的市场监测。按照“准确监测、深刻分析、科学预测、快速反应、及时调控”的要求,加强粮食、蔬菜、肉类、豆制品等重要生活必需品的市场监测,增强市场运行调控的前瞻性、主动性和时效性,确保日常及特殊时期的市场供应。重点抓好全市31家商贸流通企业、3家应急商品数据库企业、10家大型专业批发市场的调度与监控,不断优化重点联系企业和应急商品品种,提高应急能力。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切实加强对满意消费惠万家活动的组织领导,市政府确定成立菏泽市满意消费惠万家活动领导小组。各县区也要把满意消费惠万家活动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活动,抓紧抓好,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制定具体活动方案,动员商贸流通企业积极参与活动。同时要认真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和先进典型,及时向上级报送活动信息。
一、突出“一条主线”,构建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截止目前,文登市共有食品经营企业78家,个体工商户1107家,食品批发经营户56家。其中大型连锁超市食品统一配送率70-80%,成为城乡广大群众食品消费的主要场所。
针对食品经营点多、面广,食品市场管理职能分散的实际情况,文登市工商局以创建食品安全放心社区(镇)为主线,着力构建“政府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综合治理”的食品安全管理格局,改事后监管为事先防范,防打结合;改单一执法为部门联动,协同作战;改单纯的行政管理为全民参与,齐抓共管,从而达到全面规范食品经营行为,维护食品市场经济秩序的目的。
(一)争取政府支持,整合管理力量。紧紧依靠地方政府的组织领导,是开展创建食品安全放心社区(镇)的首要保障。对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取得的成效以及工作打算,我们都坚持及时向文登市政府请示汇报,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争取有关单位的协同配合。今年初,我们结合辖区实际情况,拟定了创建食品安全放心社区(镇)的实施方案,上报文登市政府,得到了文登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充分肯定。4月15日,根据我局拟定的方案,文登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印发了《文登市创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放心社区(镇)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以落实流通环节食品监管职能为中心,对创建工作的目标任务、创建内容、实施步骤、工作要求等做出了细化规定,要求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发区、南海新区及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要认真按照方案要求组织开展创建工作,把创建工作列为对各单位、各部门的考核,从而把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列入市政府工作议事日程。
(二)健全组织机构,逐级落实责任。创建食品安全放心社区(镇)活动,居(村)委会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把在居(村)委会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落实其管理责任,作为开展创建工作的基础来抓。采取先易后难,先点后面的方法,在已建立的“消费者投诉站,12315申诉举报联络站”的基础上,在具备条件的居(村)委会率先成立“食品安全管理联络站”。在各联络站成立了由所在镇办分管副书记或副主任、居(村)委会主任、工商所所长以及食品安全监督员共同组成的创建活动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开展本辖区食品安全管理措施的贯彻落实。目前,我们已在全市223个村居设立了“食品安全管理联络站”,创建放心社区(镇)覆盖面达到30%。在每个联络站,均安排了固定的工作场所和食品安全监督员,实行挂牌办公。辖区工商所、联络站以及监督员工作职责、领导小组成员名单位全部在联络站办公场所上墙公示。市局分管局长与各工商所所长、工商所所长与联络站负责人、联络站和辖区食品经营业户逐级签定《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状》,建立了分工负责、逐级落实的工作机制。
(三)促进规范运作,延伸管理触角。为发挥好“食品安全管理联络站”的作用,各工商所每月至少对辖区设立的联络站进行一次走访,利用居(村)委会与经营业户接触直接,掌握信息全面的优势,在各联络站建立食品经营业户信息资料库,聘请责任心强、懂法规、懂管理的人员作为食品安全管监督员,及时向工商部门反映有关情况和问题,帮助指导各联络站建立信息反馈、日常监管、区域协作、应急处置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和措施,进一步健全基层食品安全防控机制。同时,向食品经营业户发放一张《食品安全管理联系卡》,标注工商部门和联络站联系电话等。到目前,已经发放《食品安全管联系卡》3000张。通过居(村)委会的参与,为工商部门开展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装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有力提高了管理效能。
二、落实“四个到位”,建立食品市场长效管理机制
以提高广大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提高经营业户诚信守法意识,提高职能部门履职能力为中心,重点落实“四个到位”,推进食品安全管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营造安全、健康、和谐的食品消费环境。
(一)宣传发动到位,营造群众参与社会氛围。以新闻媒体、文登红盾信息网等为主要载体,及时向群众提供食品安全知识和食品安全信息,适时维权动态和消费警示。今年以来,共维权动态和消费警示156条,引导广大群众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消费意识,自觉抵制假劣食品,积极举报不安全食品线索,善于自我维权,健康理性消费。同时,在各居(村)委会及集贸市场宣传栏张贴宣传资料和宣传标语200多张(幅),向群众发放宣传材料6000多份,广泛宣传创建食品放心镇办(村居)的重要意义和具体要求。深入镇办、村居开展食品安全讲座12次,并采取走访调查的形式,广泛听取群众对食品安全、工商监管等方面的建议,不断改进工作。通过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方式强化宣传教育,使创建活动家喻户晓,人人拥护。
(二)规范引导到位,增强经营业户自律意识。严格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监督制约,着力规范食品经营行为。督导每名食品经营户建立规范的进货验收档案,并利用“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数据库追溯应用系统”,全面掌握每名食品经营业户经营信息以及供货商信息,掌握上市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以及进货来源等具体情况。市局每月组织对各工商所建立食品进货验收档案和数据库数据录入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及时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保证经营主体合法的基础上,保证数据记录及时、全面、准确,实现对问题食品实行早发现、早控制、早处理。统一制作食品经营公示刊版,悬挂于每名业户经营场所的醒目处。公示经营者以及从业人员的照片及姓名,公示工商所片区监管人员的照片及姓名,公示《食品安全承诺书》和工商部门的监督举报电话。这项措施,不但强化了经营业户的自律意识,规范了食品经营行为,而且便于工商部门及时掌握线索,处理消费纠纷或者违法违章经营行为。
(三)属地管理到位,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能。由市局统一组织,按照属地管理,在各工商所均建立了食品经营业户动态监管档案。按照一户一档的要求,详细记录食品经营从业人员姓名、身份证复印件、健康证复印件、经营地址、家庭住址以及巡查记录、处罚记录等方面的信息。目前,已经对全市1200多名食品经营业户建立了动态监管档案,并根据经营活动的变化情况,随时进行档案数据更新。工商所片区管理人员依据监管档案记录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食品安全执法检查。建立动态监管档案,食品安全管理目标更加明确,监管执法更具针对性,监管效能极大提高。
(四)联动执法到位,科学整合各方监管力量。积极实施部门联动、局所联动、工商部门与居(村)委会联动,科学划分职能,整合执法力量,推进食品监管职能到位。一是实施部门联动。今年以来,与经贸、卫生、质监等部门联合,集中查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无证无照生产经营、经销过期霉变、有毒有害和不合格“三无”食品等违法行为。查扣销售病死猪肉及肉制品案件2起,查扣病死猪肉345公斤。抽检食品67批次,查处经营不合格食品案件23起,下架各类食品456盒。二是实施局所联动。执法过程中,市局消保科主要负责组织对食品质量监测,查处经营不合格食品案件,负责组织对大型超市、商场食品经营行为进行监管,负责对基层所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工商所主要负责开展经济户口管理,对食品经营业户主体经营资格进行规范,主要查处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食品案件。对辖区内发生的涉嫌食品质量案件以及重大疑难案件,统一报市局消保科组织查处。三是工商部门与居(村)委会联动。以工商所为中心,居(村)委会为基础,建立市局“抓面”、工商所“管块”、居(村)委会“卡点”的“三位一体”食品监管网络。对食品市场存在的情况和出现问题,通过发挥居(村)委会的作用,便于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今年以来,全系统查处流通环节食品违法违章经营案件324起,处结消费者申诉和举报共计96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5万元。
三、当前食品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监管体制和机制不顺。当前,由于涉及食品安全管理的有关法规尚未出台,食品安全管理体制和机制尚未理顺。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分散,导致监管合力不强、职能重合、多头执法、监管缺位、执法空白等现象存在,特别是在分段监管环节的链接点上较易出现监管空缺。
(二)农村食品市场问题较多。农村食品经营呈现“低、小、散、多”的状态,农村食品市场多以小规模食品加工、销售和消费的形式存在。加之农村消费群体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导致“问题食品”大多流向农村。而农村食品经营存在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给食品监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三)食品质量监测效果不明显。在食品质量监测中,不同的监测部门检验检测标准不一致,往往会出现同一品种食品重复抽检,抽检结果相互抵触的现象。另外,受监测经费所限,工商部门只能对一些重点食品实施抽检,监测的覆盖面较窄,难以达到对“问题食品”进行全面清查的效果。
四、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的建议
(一)着力建立食品安全长效监管体制。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有效整合监管资源,避免管理“盲区”,促进监管工作高效有力地施行。形成各监管部门各司其职、相互协助、无缝对接的联动机制,切实做到食品安全监管全覆盖。以创建食品安全放心社区(镇)为契机,加大宣传发动和综合防控力度,构筑食品安全群防群治的“防护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