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养融合发展

医养融合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养融合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养融合发展

医养融合发展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专业素质;宏微观;交叉学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阶段。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发展极为重要,而金融作为经济的中心,起着核心的作用。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培养经济发展的人才,我国的各个大学,无论工科大学还是综合性大学,都普遍设立了金融专业。以适应金融的快速发展需求,培养金融人才,使金融更好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服务。

经过二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高校金融专业在数量上得到了比较大的增加,学生人数增加很快。但是,由于我国的金融专业,在1949年以后,由于一味地学习苏联的制度;而苏联的制度,是建立在计划经济基础上,不能够适应市场经济,不能够适应金融的发展。我们的教育制度,特别是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学生的考核方法等等都深深受到苏联模式的影响,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迫切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在学生的专业素质方面,同样也存在许多不足。具体表现为:学生只是有一些理论知识,适应现代金融的能力比较差。宏观和微观的分析能力比较差,综合运用能力比较差,动手能力比较弱。总之,就是许多学生的专业素养,经过若干年的培养后,达不到专业级的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的金融专业学生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甚至是较大的差距。因此需要我们努力改进,提高学生专业素质,而不仅仅是学生完成若干门教学课程,拿个毕业证。应该是学生毕业后,能够真正达到相对应的金融专业素质,毕业后能适应金融领域的工作,以后能够在专业上取得较大的发展。当前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入手,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1.提高获取广泛的宏微观信息的能力。金融作为经济的核心,它对信息的要求能力是比较高的。也就是说,要想设计好金融产品,管理好金融产品,必须建立在掌握全面、完整宏微观全面信息的基础上,才能够取得良好经营业绩。金融产品,无论是商业银行产品,还是证券市场产品,都是同样的要求。但是,目前的现状是,我国的金融专业学生,相当多的学生,仅仅满足于修够学分,通过考试,获取宏微观信息的能力是比较差的。许多学生毕业后,没有达到专业的水平,这方面的训练也远远不够,甚至不如某些工程专业的学生。之所以这样,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宏观、微观方面获取信息的能力比较差,导致其毕业后职场竞争能力也比较差,自然也比较难以获得成功,取得良好的业绩。因此,需要我们花大力气,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这方面的重要性。在学生的学习阶段,努力提高,他们获取宏微观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专业习惯。包括各种软件的使用,各种宏微观分析报告的分析和判断,对各种金融产品的认识,以及良好的阅读习惯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以后的成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符合实际的专业操作能力。通过长期的实验教学,我们发现,我国的金融专业学生,普遍缺乏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也是我们的短板之一。这种操作能力不足表现各个方面。

比如说各种经营报表的设计,各种专业软件的汇总、分析和操作。例如,在现实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学生,虽然是金融专业毕业的,虽然通过了课程考试,对股票期货软件,都不甚了解。金融专业所学习的现代金融,是一个操作性非常强的领域,非常复杂。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整个现代化的程度不断提高,各种金融工具的不断出现,对学生的操作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比如说,在证券市场领域,不仅要会股票,而且还会要操作,还要知道期货;加上最近推出的期权,以及三者之间的共同操作和运用,都对我们培养的学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在课程设计上,在整个的教学安排,学生的实习中,都要大力加强这方面训练。同时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要靠有限的时间,让学生掌握这么多复杂的金融工具的使用,是不可能的事儿。更主要的还要依靠学生的兴趣,他们对专业的爱好,对专业追求,引导他们不断突破自我,能够综合掌握和使用各种金融工具,以及数学工具。

3.交叉学科的分析和综合能力。金融学专业,或者金融领域,本身就是一门交叉性极强的学科。从世界范围来看,一个好的金融工作者,一个优秀的金融工作者,要求有极高的数据分析能力,经济学方面的扎实理论,金融领域的专业知识,以及财务方面的专业知识等等。

除此之外,还必须有对这些专业的综合分析判断应用能力,才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金融工作者。从我们的教学实践看,我国培养的学生,在这方面是远远不够的,具体表现为许多人,往往只是某一方面,有一定的专业认识。比如说在经济学方面,可能比较强,但在数据分析方面,就比较弱。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影响他以后的专业发展和工作成绩。因此,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努力加以改进。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在整个的学生培养过程中,不断的贯彻提高学生对交叉学科的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比如说,使学生能够运用统计软件,熟练的分析证券市场上的各种波动;能够运用数学模型,能够总结归纳,和建立某种盈利模型、套利模型。当然,客观上我国在这方面与世界水平的差距还比较大,也影响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更加重视提高学生计算机、经济计量学、财务理论等方面的知识,不断的强化和巩固他们的能力,设计各种方案,不断提高他们综合运用的能力,综合运用各种交叉学科的能力,才能够弥补这一短板。

总之,目前我国的金融专业教学,从课程设置上,目前已基本上和国际接轨,与西方国家大致相同。但是我们不足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就是我们的金融毕业生的金融专业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从原因上分析,中国金融发展也是近期的事情,客观上也影响了学生的金融专业素质培养。在中国金融不断发展,越来越和国际接轨的情况下,培养金融学生的良好的专业素质,适应现代金融开放需要,使金融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只会越来越重要,需要我们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张亦弛.我国金融从业人员职业素养培育初探.新乡学院学报.2015年5期

医养融合发展范文第2篇

老有所养,路径更清晰

8月16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任务措施。会议指出,要在政府“保基本、兜底线”的基础上,锐意改革创新,发挥市场活力,推动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角”,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覆盖城乡的多样化养老服务体系。

居住(小)区要配套养老设施

会议要求,要加强养老服务能力建设。新建城区和新建居住(小)区要按标准同步建设养老服务设施,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小)区也要通过多种方式完善相关设施。

大连市已出台政策明确规定,新建小区、新改造小区须按规定配建养老机构和适老设施。

减免收费,鼓励社会资本建养老院

会议要求,要分层分类提供养老服务。公办养老机构重点做好为无收入、无劳动能力、无赡养人和抚养人、失能半失能等生活困难老年人提供无偿或低收费服务。通过简化和规范程序,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专业化养老机构。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认为:此举有助于厘清政府与市场在养老服务资源配置上的边界,明确政府的兜底职责,为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松绑”。

积极创新养老服务模式

会议要求创新养老服务模式。重点发展居家养老,支持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等上门服务。拓展老年服务项目,开发老年产品用品。

北京市海淀区在这方面已经开始了积极探索。目前,该区的老年人只要点开“养老服务超市”设备的屏幕,超市、快餐、理发、家政等选项跃然而出,老年人只需轻刷老年卡就可实现“网上”预约服务和购物。

农村养老“五保”机构要“托底”

会议要求切实加强农村养老服务。坚持乡镇五保供养机构的“托底”作用,将其发展成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日间照料中心等互养老服务设施。

农业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各地出台相应措施,山东计划在今年建设2808个农村幸福院,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难问题。

推动医养融合发展

会议要求推动医养融合发展,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新模式,促进养老服务与医疗、家政服务、保险、教育、健身、旅游等领域互动发展。

医养融合发展范文第3篇

医养结合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一: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安排,近日,肥西县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对县医、养、健结合工作试点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听取县卫计委、县民政局、县财政局等部门工作情况汇报,深入到严店乡五保供养中心实地考察、了解情况,召开相关人员参加的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自国家、省、市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文件下发后,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认真落实相关文件精神,整合养老及医疗资源,在推进医养结合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初步摸索出一条符合实际的五保老人医、养结合模式,较好地解决了集中供养五保老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问题。如严店乡五保供养中心,自2017年5月设立老人医疗专护区以来,累计得到及时救治的五保老人2600多人次,五保老人生病救治不及时和无人护理难题得到有效解决。目前,全县十五个五保供养中心均设立医疗专护区。

二、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人口老龄化,呼唤医、养、健结合。目前,此项工作正在进行试点,但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如在严店乡五保供养中心调研时了解到:医疗专护区运转经费不足、医务人员缺乏等,影响和制约了医、养、健结合试点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县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倾注更多的支持、关怀。

三、对策与建议

(一)强化政策保障。要根据国家、省、市有关医养结合文件精神,立足我县实际和试点工作经验,特别是要针对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明确解决办法,落实鼓励措施,引导医养结合机构有序、加快发展。要根据全县老年人群医疗服务需求和养老、医疗资源分布状况,统筹做好各类医养结合机构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实现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有机衔接,提高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对公共服务资源的利用效率。要加大财政投入,研究出台推动民间投资的政策,激发民间投入的积极性。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划分好“医”、“养”界限,尤其是要解决好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政策问题,要认真进行研究,搞好政策衔接,支持医、养结合机构逐步步入良性循环。

(二)强化资源整合。要认真研究建立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日常合作、业务协作机制,统筹协调养老医疗资源,促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资源的有效整合,推动“吃不饱”的乡、村医疗机构就近和“住不满”的养老机构等“结对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的良性互动。乡镇卫生院要逐步把村(居)卫生室的医疗资源和老人健康诊疗融为一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公益医疗资源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要认真落实有关政策,为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提供便捷服务,特别是为民营医疗机构发展医、养结合事业留出空间。

(三)推进融合发展。要按照国家、省、市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养老和医疗资源分布情况,督促全县各类养老机构与各级医疗机构建立协议合作关系,确保到2017年底,50%以上的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到2020年实现全覆盖。要充分利用现有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创办老年康复中心、老年医院、护理院,支持部分闲置床位过多的县、乡医院和专科医院转型为老年人护理院,开展养老服务;鼓励支持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为社区与居家养老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健康养老需求。

(四)突出人才支撑。要不断强化医养结合发展的人才保障,提高医养结合机构的养老服务水平。建议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将老年医学、康复、护理人才作为急需人才,纳入卫生技术人员培训规划和临床骨干医师培训范围;积极探索建立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在技术和人才方面的合作机制,鼓励医疗机构内优秀的执业医师和执业护士到养老机构中开展服务,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对养老机构从事医护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在申报、评定职称方面,给予与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同等待遇。

(五)强化对试点工作的领导。 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将医、养、健结合工作进一步摆上位置,抢抓政策机遇,强化组织领导,增加财政投入,有序推开卓有成效的试点,合力推进我县医养结合事业健康发展,为建设健康幸福的新肥西作出新的贡献。

医养结合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二: 为积极应对日益增长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提高老龄人口健康服务能力,满足“老有所医、老有所养”的基本需求,近年来,我区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工作进展及成效

(一)探索医养结合体系建设,推动资源优势互补。

按照国务院及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医养结合的指示精神,区政府制定了《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方案(试行)》,待政府常务会研究通过。按照方案,大力推进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整合:一是支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开设老年病区、老年护理床位;二是推动有条件的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举办医养结合联合体;三是鼓励辖区内部分医院转型为养老护理院;四是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有机结合;五是支持养老机构按相关规定申请设立医务室或护理站,提高养老机构提供基本医疗、护理服务的能力。

截至目前,区民政部门管理养老机构11个,设养老床位1186张(其中批准新民医院开设老年护理床位300张)。区卫生部门核批了乐年长者之家等3家社区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护理站,区民政部门牵头组织我区6家养老机构与市一院建立了医养结合联合体,初步实现养老机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

(二)创新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构筑居家养老服务基础。

依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层优势,建立以家庭医生为主的“点对点”健康服务体系。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主动深入社区和家庭,通过实施“积分制”、“健康储蓄银行”、“粉丝签约”和老年人健康俱乐部等形式,对社区老年人实施分级分类健康管理。截至今年5月底,全区组建57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签约服务3.8万余户7.8万余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4.3万余人。

建立以“医联体”为专业技术支撑的“个性化”健康服务体系。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与市一院、省针灸医院建立“医联体”,把综合医疗专家和中医康复专家纳入到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开展“个性化”签约服务。今年4月,双岗中心创新组建 “2+2”家庭医生专业服务团队,成立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病、糖尿病和脑卒中康复4个专业服务小组,已与56位居家老人签订了有偿签约服务包,以满足多元服务需求。

(三)丰富医养结合服务内涵,建立机构养老服务机制。

为强化养老机构中集居老人的健康保障,从今年6月起,区属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辖区养老机构建立固定服务关系:一是每季度主动上门对养老机构开展1次健康教育讲座,对老年人进行常规健康体检,并指导康复治疗。二是与养老机构建立24小时服务热线,对常见病、多发病随时进行上门诊疗。三是接收老人住院治疗和康复,根据康复情况及时转回养老机构。四是老人享受慢病选择性药物免费治疗等卫生惠民政策。2012年以来,我区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免费发药人次分别达8.9万人次、4.3万人次,免费金额达310余万元,其中老年人发药比例占98%以上。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持续发展,老年人的健康和养老是当今社会发展面临的一大问题,而解决健康和养老问题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医养结合。从全国范围看,医养结合是一个新兴课题,都处于积极探索中。实际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困难和问题:

(一)医养结合服务需求与承载力不对称。据统计,2017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16.1%,而且每年处于上升趋势;预计2024年超过20%,2041年超过30%,并于2050年达到近34%的水平。我区2017年60岁以上老年人8.4万人,达到全区户籍人口的17%,老龄化趋势与全国同步。而我区在养老机构养老的不足800人,基本上是一些患病、失能、失智等需要长期医疗、护理、康复和生活照料的老年人,绝大多数老人包括“失独”、“独残”等计生特殊群体选择居家养老。庞大的养老和老年人医疗服务需求,给现行养老和健康体系带来严重挑战,已成为全社会不可回避的问题。

(二)医养结合行业管理体制不完善。目前养老机构由民政部门设置审批和管理,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服务由街居负责,医疗服务由卫计部门主管,医保支付政策由人社部门制定。由于制度、行政职能和资金分割等因素,各相关部门在实施医养结合时存在行业壁垒、职责交叉、业务交织等情况,其分而治之的格局势必造成医疗和养老资源相互阻隔,难以做到目标一致,优势互补,协调统一和横向整合,老人的医养统一问题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三)医养结合机构定性定位不明确。从实际服务看,完整功能的医养结合机构既不能完全替代养老机构,也不能替代医疗机构,应该有其鲜明的特点和需求群体,在设置审批上也必须进一步明确标准体系和审批部门。按现行政策,完整的医养结合机构审批权归属不明确,即使同一投资主体在设置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时分别由卫生和民政部门审批,运行机制相对独立,没有解决医养结合到底姓“医”还是姓“养”的问题。

(四)医养结合医保支付政策仍然保守。以疾病医疗为中心的现行医保支付政策,对老年人的健康管理、疾病预防、早期诊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家庭病房等医疗健康服务项目均未出台相关支付标准。即便是最新出台的医养结合病床医保支付办法,对老年人的患病病种有明确规定,且病种数较少。可以说,当前医保支付政策不同程度地遏制了医养结合服务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放开。

三、对策和建议

针对当前人口发展现状、老龄化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发展医养结合将会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当前,在积极实践和探索的基础上,政府的主要任务是:基本建立医养结合体制机制,完善医养结合政策法规体系,多元化、多途径形成医养结合服务网络,为老年人提供生命过程中各个时期所需的可负担的公共服务。为此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做好医养结合顶层设计。

一是出台意见,分类明确定位。各级政府要从上而下出台实施意见,成立领导小组,明确部门职责和牵头单位,形成工作合力。要根据不同类型,分类明确医养结合机构姓“医”或姓“养”的问题。凡是养老机构开设医疗诊室由民政部门为主管单位;凡是医疗机构增设养老机构,由卫生行政部门为主管单位;凡是以医疗、护理、康复为主的护理院(完整功能的医养结合机构)增设养老床位,由卫生行政部门为主管单位。以上三种形式医养结合机构,同级民政、卫生行政部门要相互备案,并针对老年人群“医”或“养”的不同需求,做好入院引导和合理分流。

二是配套政策,建立运行机制。卫生行政、民政、人社等多部门尽快联合出台相关政策,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审批准入、行业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规划、房产部门要出台相关规定,在新建的一定规模的社区中同步规划建设医疗、养老配套用房。要积极改革医保政策,将完整功能的医养结合机构优先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将医养结合服务项目、居家养老诊疗费用逐步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消除行业障碍和“瓶颈”。

(二)坚持多元资本发展,完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

积极探索社会资本参与机制。建立和完善社会资本发展医养结合的扶植政策,引入专业医养结合品牌企业入驻。规划、土地、财税等部门为社会资本举办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在规划布局、土地使用、财政补贴、税费减免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有步骤、有规划地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参与医养结合养老服务。

加快医疗养老机构转型升级。鼓励二级以下医疗机构增设医养结合病床或转型为医养结合机构;提高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护理科室覆盖率;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的有机融合,开展签约服务;鼓励综合性医院与养老机构建立“医联体”,实行对口支援、双向转诊、医护培训等。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原则,为计生“失独”、“独残”家庭及农村“五保”户提供基本医疗和养老服务保障。

(三)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强化医养结合保障措施。

一是完善专业人才培养、评聘和使用机制。民政、人社和卫生等部门应加大养老专业服务人才的培养培训力度,加强对医养结合机构中的医生、护士、管理人员和护理员的培训;鼓励专业院校毕业生到医养结合机构从事养老服务工作,并给予相应的特殊岗位补贴;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及其医护人员在资格认定、职称评定、技术准入等方面,与其他医疗机构同等对待,激发医护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二是建立人员岗位配套政策。对政府主导的医养结合型医疗机构,合理增加护工型人员岗位,保障基本服务需求;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合理增加医护人员岗位,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对社会力量举办的医养结合机构,根据投资规模合理核定医疗技术岗位、护工岗位和一般服务性岗位,并根据多部门考核情况,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予以基本保障。

医养融合发展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互联网+” 医疗健康产业 发展现状 路径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医疗健康产业的概念

狭义的医疗健康产业指医药产销及医疗服务自接相关的产业活动,总体分医药工业和医药服务,其中,医药工业包含五大子行业,医药服务包含医药商业、研发外包、医疗服务。

广义的医疗健康产业则是指维护健康、修复健康、促进健康的产品生产、服务提供及信息传播等活动的总和。大健康产业由医疗性健康服务和非医疗性健康服务两大部分构成,已形成了四大基本产业群体: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医疗产业,以药品、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医疗耗材产销为主体的医药产业,以保健食品、健康产品产销为主体的保健品产业,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调理康复、保障促进等为主体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与此同时,我国大健康产业的产业链已经逐步完善,新兴业态正在不断涌现。健康领域新兴产业包括养老产业、医疗旅游、营养保健产品研发制造、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制造等。

(二)“互联网+医疗”产生的背景

随着“十三五”规划“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健康医疗产业正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事实上,从全球范围看,医疗健康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而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民众对医疗健康的重视程度也日渐提升,中国的医疗健康产业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我国庞大的人口总量和社会日趋老龄化也为医疗健康产业提供了极具潜力的市场。而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应用的普及以及生命科学领域研究和临床应用等的不断突破,则在提升医疗水平和健康管理能力、提供技术保障的同时也给医疗健康产业带来新的变革,医疗器械、养老服务、医药电商和移动医疗等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三)医疗健康产业在互联网时代面临的发展机遇

一是政府引导发展。“十二五”以来,我国卫生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居民疾病经济负担进一步减轻,国民健康水平总体上处于中高收入国家水平。“十二五”期间政府也大力引导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促进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也明确指出:“十三五”期间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二是健康产业需求巨大。从发展形势来看,未来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仍将保持上升走势,消费能力不断增强。同时,我国居民健康意识在不断提高,对健康服务的消费意愿也日益增强,居民收入的增加和健康意识的日渐增强共同催生了巨大的健康市场

三是人口老龄化。在老龄人口中,空巢老人、失能老人、慢性病老人等医护需求高的群体占据较大比例,人口老龄化对医疗健康产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利润增长点。在医疗器械方面来说,针对老年人的家庭病床护理、老年康复中心的各种器材、保健器材等都是医疗健康产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在食品方面来说,针对老年人的保健品、营养食品等也是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二、“互联网+医疗”在大健康领域的作用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多领域技术与医疗领域跨界融合,新兴技术与新服务模式快速渗透到包括预防、诊断、治疗等在内的医疗各个环节,给人们就医习惯、就医方式等带来重大变化。

(一)有利于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在线咨询和远程医疗借助互联网实现有限医疗资源的跨时空配置,突破了传统的现场服务模式,使医疗资源匾乏得以缓解。在线健康咨询服务可有效解决患者看病无序现象,通过建立疾病数据库和整合医生资源,将需要到医院就诊的患者导诊到相应的部门。在远程医疗方而,可在医院内部和医院之间联网实时共享相关信息,有望改善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的困局,充分利用稀缺的医疗资源。

(二)重塑医院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医院通过移动应用增强与患者的实时互动,有利于完善医疗服务环节。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医院通过开发手机App软件,将预约诊疗、候诊提醒、划价缴费、诊疗报告查询等传统服务全部在移动互联网实现。患者通过移动应用可实现自助旌拧⒚耪锖妥航煞选⒓觳楹突验报告查询、专家排班等信息查询及满意度评价等,不仅解决了挂号、候诊、缴费时间长和就诊时间短等问题,而且增强了获取服务的便利性,提升了满意度。

(三)有利于慢性病患者的管理和合理就医,实现分级诊疗

大医院的拥堵很大程度上卡在了慢性病这一领域。通过互联网技术手段对慢病群体进行管理,包括可穿戴设备,远程医疗等技术手段,可合理分流患者,实现分级诊疗。单从互联网医疗角度出发。拥有大量、优质的医疗资源仅仅是分级诊疗的基础性资源,提高医生接诊效率的模式才是关键,慢性病管理可以有效利用互联网医疗的大数据优势,实现分级诊疗。

三、“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现状

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当下.医药电商和移动医疗无疑成为互联网与医疗健康产业相结合的典型代表,既是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的重点,也代表了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更是当下资本市场的投资热点。“互联网+”的时代已经到来,在为大众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医药电商和移动医疗也给传统医疗健康行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市场前景值得期待。

而得益于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医疗器械行业已逐渐成为医疗健康产业中一个较为独立的分支,市场潜力巨大。有相关专家指出,医疗器械是医疗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已超过千亿元,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不过,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还有着巨大的提升空间,但同时也面临着低端产品产能过剩、高端医疗设备发展不足的困境。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普遍存在企业规模小、产品处于产业中低端环节,与全球龙头企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等问题,未来发展高附加值产品、推动高端医疗设备的国产化将成为国内产业发展的重点。

再以养老服务产业来说,自2000年开始我国已步入老龄型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重,与此同时,养老服务产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投资机遇。

不过,当前我国养老服务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配套服务设施不足、服务体系不健全、观念不到位、资金供应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为此,我们应借鉴国内外成功的模式和经验,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不断满足老年人持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四、健康医疗产业的未来发展路径

(一)医疗健康+养老

2015年11月国务院转发了《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全面部署进一步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国家大力提倡医养融合,就是为了使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楼上养老,楼下看病”的医养结合模式优化了社会资源的配置,提高了养老院的入住率,同时也减轻医院病床的压力,使老人足不出户也能得到诊疗和护理的服务。发展医养结合,强调的就是医疗和养老的有机衔接和融合发展,一方面可以优化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将集中在大医院或者长期在大医院住院的老年人逐步引导到康复医院、护理院或者有医疗服务能力的医养结合机构,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型综合性医疗机构的压力:另一方面,通过支持养老机构设立医疗机构等措施,让一些有医疗护理需求的老人根据健康情况和自身l件在医养结合机构中接受服务同时,加强对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的老年人提供所需的基本健康管理服务,逐步建立起“治疗在大医院,康复和护理在医养结合机构或养老机构”的综合连续的服务模式。

(二)医疗保健器械家用化

根据9073养老模式来看,今后的养老模式主要是社区养老,97%的老人都会通过社区居家来养老,国家也提倡社区养老,要把医疗健康与养老相结合,未来的医疗器械向家用化发展是健康医疗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家用医疗保健器械产品实际上是一种普及化的小型医疗保健器械,具有一定预防、诊断、保健、治疗、辅助治疗、康复等作用,这种产品适合于家庭及老年人家居使用。家用医疗器械操作方便简单、安全可控,方便实用,特别是对于一些有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家庭更是不可或缺。随着生话水平与生话质量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自我保健,家用治疗仪、家用检测器械、家庭护理器具、家庭保健器械、健康远程监控预警、家庭医疗康复器具等各种自动、半自动的电子家用医疗器械今后也将成为普通居民家庭消费的一部分。

医养融合发展范文第5篇

6月30日前夜,攀枝花一夜大雨,晚上7点10分,市委书记李建勤匆匆从地质灾害隐患点赶回,与记者短暂交流了攀枝花预测预警、成功避险的做法后,抖去疲惫,迅速切入采访的主题。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后,刚刚履新的李建勤日程紧凑,涉及经济稳增长、防汛减灾、全面深化改革、环保督察等方方面面。对于攀枝花而言,正在经历产业结构调整、城市转型的关键时刻。采访中,李建勤的高频词是“目标”“问题”,对于问题,他毫不避讳,坦言要正视“攀枝花的区位不是优势”“发展的难点在于经济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展望目标,他则信心满怀,提出“攀枝花的比较优势不可复制――地下的钒钛,天上的阳光”,除了做好钒钛文章外,要通过建设全国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围绕“康养+”做文章,打造一个人人充满“获得感、幸福感、自豪感、归属感”的“下一站”攀枝花。

发展“有活力”“有朝气”的康养产业

《新城乡》:攀枝花正在全力打造全国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从一个传统的工业城市转型到康养旅游目的地,怎样把握这一定位?

李建勤:地方经济的发展要从差异性入手,找准自身优势,就攀枝花的差异性和优势来讲,就是“地下的钒钛,天上的阳光”。攀枝花拥有探明储量世界第一的钛和世界第三的钒,是全世界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为我们打造“中国钒钛之都”奠定了资源基础;攀枝花的阳光冬天不冷,夏天不热,为我们发展“康养+农业”“康养+工业”“康养+医疗”“康养+旅游”“康养+运动”等“康养+”产业提供了优渥条件。

在新起点上推进攀枝花发展,我们要用好比较优势,做好钒钛、阳光两篇文章,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就康养而言,就是要突出绿色主题,提升中国阳光花城品质,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优化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实现城市功能、特色景观、对外形象全面提升,打造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城市;突出融合发展,制定阳光康养标准,丰富中国康养胜地内涵,大力发展“康养+”,构建中国阳光康养产业发展示范区产业体系,推动康养产业快速发展。

《新城乡》:攀枝花是我国较早包装“阳光”的城市,从最开始的“候鸟经济”到明确五个“康养+”,攀枝花是怎样考虑的?

李建勤: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康养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头连接民生福祉,一头连接经济社会发展,是促进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攀枝花大力发展康养产业,对调结构、扩内需、促就业、惠民生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提到康养,人们容易将之等同于养老,我们首先要厘清康养与养老之间的差别。攀枝花要发展的是“有活力”“有朝气”的康养产业,因此我们提出“全时、全龄、全域”的康养理念。举个例子,现在大家比较熟悉攀枝花的“暖冬”,实际上我们的“凉夏”也非常怡人。现在到攀枝花来康养,不仅是来“深呼吸”,还可以采水果、品红酒、泡温泉,围绕一二三产业,未来还将会有更丰富的业态进入,适应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

以全局性的眼光审视,跳出养老看康养,其“活力”的源泉就在于产业融合。因此,攀枝花根据实际,明确了五个“康养+”的发展路径。“康养+”,就是要围绕建设全国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将攀枝花的气候、空气、海拔高度、特色农产品等优势资源加以整合,打造阳光康养的“金字招牌”;进一步转变观念,拓展思路,为康养产业赋予更多内涵。

立足创新,不搞贪大求全、华而不实

《新城乡》:怎样做好加法?

李建勤:以“康养+农业”为例,我们的做法是“把产区变景区”“把田园变公园”“把产品变商品”。以“康养+旅游”为例,我们拟在二滩库区和金沙江城区段搞游轮经济,在山城打造一个“东方太阳谷”,与此同时,不断改善提升旅游接待水平和医疗水平,真正把攀枝花建成年轻人养身、中年人养心、老年人养老的全国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

目前,我们正在积极争取开通直达北京等地的航班,争取打通大理―攀枝花―昭通的高F通道。今明两年,我们将全力打造能给人震撼力的花道、花街、花园、花海,把攀枝花建成真正的阳光花城,聚集更多人气与活力。

《新城乡》:康养是一个新兴产业,但我国康养产业发展尚处于探索阶段,作为一个西部城市,攀枝花怎样去创新突破?

李建勤:创新,是攀枝花与生俱来的基因。从破解普通高炉冶炼钒钛磁铁矿世界难题,到自主研发独步天下提钒工艺;从结束中国不能生产高速铁轨历史,到打破美国钒氮合金技术垄断……52年开发建设一路走来,没有创新就没有今天的攀枝花。

无论是建实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还是建成全国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都需要攀枝花以创新为驱动,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就“康养+”来说,没有成功的经验和现成的做法可供学习借鉴,是一个探索的过程,要以创新为动力,先行先试,先点后面,典型示范。其次,“康养+”不能面面俱到,不要什么东西都往里面加,要一步一个脚印,先做好“康养+农业”“康养+工业”“康养+医疗”“康养+旅游”“康养+运动”这5个加法,做成几个示范点、亮点。

全国不少地方都在抓康养产业,攀枝花不搞贪大求全、华而不实,要深入研究、明确目标。刚起步时重点围绕康养引进“候鸟老人”来过冬、享受冬日阳光,但现在必须围绕“康养+”产业,走中高端发展路线。要充分发挥各县(区)的比较优势,实现错位发展,对外要“一枝独秀”,形成打造全国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的攀枝花合力;对内要做到“百花齐放”,竞相发展。具体来讲,五个县(区)发展康养产业的共性优势要继续抓好抓实,同时各县(区)也要突出特色,加快发展个性优势产业。比如,盐边县重点打造红格温泉小镇、运动小镇,打好格萨拉自然风情、民族风情品牌;米易县着重打造安宁河谷特色风情城镇、米易新山梯田;仁和区重点打造医养产业和生态观光农业;西区则重点围绕金沙水电站形成的库区水面做文章;东区突出医养结合,重点打造阿署达花舞人间景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