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污水专项规划

污水专项规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污水专项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污水专项规划

污水专项规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山区城市 排水体制 截流倍数

中图分类号: S276 文献标识码: A

城市排水设施是保护城市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排水设施的系统性建设需要有科学专业的规划作为指导。排水规划作为排水工程建设的依据,宏观控制其建设方向、建设规模。

1排水工程专项规划的重要性

完善的城市排水系统工程建设包括雨水管网系统、排涝泵站的建设(排涝泵房的建设需根据受纳水体雨洪期的水文特征、防洪排涝确定)、污水管网系统、污水提升泵站的建设(污水提升泵站建设根据城市的用地地势高程确定)、污水处理厂的建设等项目。

完整的排水系统是与上、下游管段标高衔接密切的一个整体,如果在某段道路下的排水标高衔接欠佳,就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严重时会造成内涝等情况发生。

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逐年的扩建,排水管网也应同步实施。而排水系统是以重力流无压排水为主,雨、污水通过街坊支管的收集,有组织地由雨、污水输水干管分别输送至受纳水体和污水处理厂处理。

排水工程管网的投资要占整个系统总投资的70%左右,污水处理厂及附属排水设施占总投资的30%左右。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要以城市排水工程专项规划为设计依据,在城市排水工程专项规划的指导下逐年完善建设,在污水管网逐渐完善时兴建污水处理厂。合理的排水工程专项规划,可使排水系统的投资降低,总而言之,进行城市排水工程专项规划是很有必要的。

2山区城市排水现状

山区城市顾名思义大都依山傍水,地形高差较大,水系分布较多,被分成许多排水分区,在这样地形变化较大和长期以来的其他经济因素的制约下,山区城市排水管网分布不均衡,管网老化严重。金沙县排水管网覆盖率较低,大多以雨污合流制排水管渠为主。老城区主要采用道路两侧暗渠排水,年久失修,经常淤积堵塞,管径相对较小,不适合远期的发展要求。污水处理厂的位置位于老城区北部,新城区与老城区高差较大,不能共用一套污水处理设施。

3排水专项规划的建议

3.1排水体制的选择

城市排水体制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排水系统的设计、施工、维修和管理,对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影响深远,同时也影响到排水工程的初期投资、总投资和运行管理费用。

城市排水体制一般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类型。合流制排水系统是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合在同一个管渠内排除的系统。合流制排水系统按雨、污、废水产生的次序及处理程度的不同可分为直排式合流制、截流式合流制、全处理式合流制。最早出现的合流制排水系统,是将排除的混合污水不经处理直接就近排入水体,但由于污水未经无害化处理就排放,使受纳水体遭受严重污染。

合理确定排水体制,排水体制的选择一方面要符合规划原则,另一方面要和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符合。根据地区地形地势划分合理的排水分区,根据现状排水系统的运行情况、受纳水体的环境状况、排水系统排出的方式、排水管网工程建设的可操作性及各种经济技术比较,综合分析确定合理的排水体制。金沙县地势高差较大,总的规划原则是将老城区雨污合流排水体制采用截留式合流制,沿主要河道两岸设置截流污水干管,在雨水管入河口处设置截流井,从而实现雨污分流提高污水收集率,降低河道受污染程度。新城区及老城区新建道路采用完全雨污分流制的排水体制。

3.2污水工程规划

3.3.1污水处理厂布局

污水处理厂规划需根据城区地形地貌,河流分布及风向进行选址及布局。污水处理厂厂址的选择上要考虑上中下游相结合,在传统的处理厂布局规划中,一般都将处理厂安排在城市的下游,这样可以使尽可能多的污水自流进入处理厂。另外,对于污水排放也比较有利,经处理后的污水排入下游河道,避免造成对上游水系的污染。许多学者通过研究表明,在我国大型污水处理厂的经济效益并不佳,小型和中型污水处理厂的单位投资会更高。

金沙县地势变化较复杂,城市总体规划在用地布局上考虑将新城区和老城区分开,工业区和居住区分开的布局模式。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情况,综合考虑确定将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分别处理,在两个区分别设置污水处理厂,这样可以采用两套不同的处理工艺,同时考虑中水回用的方便。

3.3.2截流倍数的确定

对于老城区,地下管网基本建成,要一步达到雨污分流的要求,尚存在一定的难度,本次规划中采取逐步过渡的方式,沿河两岸设置截流污系统。《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中第3.3.3条款规定,截流倍数宜采用2~5。截流倍数小时,在地表径流高峰期混合污水将直接排入水体而造成污染;截流倍数大时,水体污染程度变小,但管渠投资大,由于雨天把大量雨水输送至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影响处理效果。截流倍数应根据旱流污水的水质、水量、排放水体的环境容量、水文、气候、经济和排水区域大小等因素经计算确定。同一排水系统中可采用不同的截流倍数。截流倍数的选取将直接影响到区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3.3雨水工程规划

3.3.1雨水设计参数的确定

雨水排放尽量采用多出口、就近排入附近水体的原则。在进行城市雨水水力计算时,暴雨强度公式中的降雨重现期、降雨历时、径流系数的取值要根据具体城市的性质及城市建设的进程和要求,分析现状排水体制的情况而定。在金沙县城区地势较高、植被、绿化较好的区域,降雨重现期取2年,降雨历时取6-10分钟,径流系数取0.3-0.6;地势较低、老城区降雨重现期取3-4年,降雨历时取5-8分钟,径流系数取0.6-0.9。

3.3.2雨水综合利用

金沙县属于水资源短缺城市,针对雨水利用这一方面,提出几点意见。

城市雨水利用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减少城市洪灾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有效途径。在城市范围内,有目的地采用各种措施对雨水资源进行利用,如通过各种人工或自然渗透设施使雨水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资源;通过自然水体、池塘、湿地或低洼地对雨水径流实施调蓄、净化利用,改善城市水环境和生态环境。

雨水利用可首先考虑补充地下水、涵养地表水、绿化、冲洗道路、停车场、洗车、景观等用水。雨水利用可分为几方面:

(1)雨水的集蓄利用,可以缓解目前城市水资源紧缺的局面,是一种开源节流的有效途径。

(2)雨水的间接利用,将雨水下渗回灌地下,补充涵养地下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缓解地面沉降和海水入侵,减少水涝等。

(3)雨水综合利用,利用城市河湖和各种人工与自然水体、沼泽、湿地调蓄、净化和利用城市径流雨水,减少水涝,改善水循环系统和城市生态环境。

4结束语

城市排水专项规划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排水专项规划为加快城镇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地规划行政主管部分要高度重视城市排水工程专项规划的工作。山区城市排水专项规划应符合以下几点:

(1)山区城市排水专项规划,应合理的选择排水体制,老城区与新城区排水体制的选择上要符合当地实际情况,解决城市“面源污染”问题。

(2)山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设置要与城市总体规划用地布局及现状地形地势相协调。

(3)山区城市排水系统中雨水规划要结合防洪规划统一布局,减轻山洪对城市及人民产生的巨大危害,在城市周围地带合理建设截洪沟,建设排水管渠。并合理利用雨水综合利用,解决山区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

(4)合理确定雨水设计参数。

参考文献

[1]于卫红. 城市排水规划的热点问题探讨[J]. 中国给水排水. 2006(08)

污水专项规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市政建设;给排水工程;给排水规划设计;防洪给排水系统;污水处理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V640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6-0163-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36.081

1 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政道路排水工程的设计是以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为依据的。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的具体内容有:划分好市政给排水的具体范围,提前估算出市政给排水量,确定体制,之后再进行排水系统的整体布局;确定处理后污水溢出路面的程度以及对其的处理程度;确定排水枢纽工程的具体方位、建设规模的大小。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通常为城市总体规划中的排水专项规划,某区的总体规划中的排水专项规划某区的控制详细规划。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是一个系统性较强的工程,排水工程规划的目的是,通过具体的规划在排水收集、运输、过滤、运用和排放等过程上的实现相互协调,使这个过程的排水设施建设工程规模符合要求,投资合理性强,运行过程中合理的利用能源。所以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设计必须以m用于当地的各阶段排水工程规划为主要参考依据。

2 宏观地把握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设计的全局

2.1 防洪给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

如今环境污染日益加重,洪涝的暴发率也随之增加,严重威胁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为了降低灾害的破坏力度,在市政建设中必须做好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加深防洪意识,准备完整的排涝设备来应对灾情,使人们的人身安全以及城市的经济生产得到应有的保障。针对市政防洪排涝的规划与设计,应重点注意排水重现时期的有效衔接,要全方位地了解城市的地形特征、灾害面积、建设规模等方面,并结合实际的参数来综合全面分析及设计,以规划出适用于城市自身特点的给排水工程项目施工。排洪时应考虑到当地地形、地质等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便于施工完成后能够达到预期的要求。在地区人口密集的地方尤其应该增加设置对应的排水装置。

2.2 污水处理的双向模式

我国目前采用比较普遍的污水排水手段是集中式,就是以大型的污水处理厂来进行集中、一体的管理,使污水的处理达到高效率、有顺序。集中式污水处理手段有宏观指导于全局性,但由于我国工业化的发展迅速及城市建设的扩大化,对污水处理设备及其性能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现阶段的污水处理逐渐暴露出缺点,集中式尤为突出、一体化的管理形式对远距离输送和长时间运输的供应不够,很容易产生出现很高成本和能源消耗。这就要求在现代的市政给排水规划与设计过程中树立新的污水处理观念,根据具体区域的具体需求布设分散点,整体以面排布为前提,建立多条线及点,并在点上设立相应的管理体系,便于对局部反馈,加强管理的力度,提升管理效率。现代化污水处理模式应选择双向型,把分散和集中式结合起来,提出科学的管理解决方式,进而提升市政给排水工程的效率及实用度。

2.3 区域性水资源平衡性的规划设计

水资源的区域性供应要与使用平衡,这样才能避免造成浪费,在最大限度上满足人们日常的生活要求。要实现平衡,就要在给排水工程规划与设计阶段注意对区域性用水需求量的估计,进行实地勘察、讨论和整合,包括农业、林业、畜牧业、消防、生产、生活用水等方面等需求相关的信息,以此作为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参考依据。与此同时,在对各类水资源的需求进行前期预测时,还要对该地区往后几年的发展规模做出预测,在对市政给排水的规划中,应以做到能够以切实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为设计的最终目标,因此在注意开源的前提下,还要注意节流,应该避免对地下水源的过度开发,进行科学的资源配置,对水资源尽可能地充分利用,做到经济效益最大化,全方位地提高服务的质量。

3 微观细化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设计的各环节

3.1 给排水工程可预留扩建空间

城市建设的速度加快,城市人口增长压力变大,工业的发展规模急速膨胀,导致水资源在供应方面的压力日渐加大。尤其是用水高峰期,给排水管网要供应和排放大量的生活水,造成给排水管网系统的巨大压力,通过上述情况可以看到,如果只是对供水系统增加设置或扩大规模,是缺乏科学性和经济性的。最好采用相应的技术进行城市供水的安全效率的提升,如运用高位水池来调控供水量的日变化数值等。站在长远角度来看,市政给排水工程在规划设计期间应该留下适当空间便于以后以城市实际需要的增加为依据进行给排水系统的拓宽工作。再如对道路管路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在本来就有的管道线路周围预先留下一些空间,减少以后可能出现的本能避免的浪费。

3.2 雨水系统规划设计

雨水是自然制造出来的排水工作,也是市政给排水工程中的必经环节,雨水的排水工作应与防洪工作的规划结合起来,交叉进行如某些城市的交通道路,如果存在比较短期的排水重现,也就是路段的洪峰频率高,给排水管道的出口带来了很大压力。对这类的排水系统进行规划与设计的时候,多次进行压力检测,对竖直方向的标准高度进行仔细调整,再以此为基础对路段的真实情况设计出有利于雨季排水通畅的管路,避免短期内的路段出现水满溢出的现象,影响正常交通。

4 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设计相关措施

4.1 现状排水管渠改造

由于早期原因,某市排水为合流制。有生活污水没经过处理与雨水混在一起就流进附近的水体中,污染了水体。因为旧城区的排水管渠道建设年代太长远、管道的布局及管道直径没有经过合理科学的规划及设计,仅靠当时开发地区的情况确定管道直径和所埋深度。城市建设的加快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原本可利用的地表水体变成城市建设用地,丧失了储蓄水源排泄洪水的作用。再加上市政设施管理维护工作不够完善,排水管渠道常年堆积,排水力变低,一到多雨季节就出现排水不畅现象以及地势低的地方容易形成内涝。该市两个区域每次遇到强降雨天气都会出现内涝,经过调查,这两个区域分别为排水管渠的管口直径偏小,管道上游及下游段的管渠里的底标高连接工作没做好;管渠内部的淤泥堆积严重,排水性能差。针对这种情况,改造的过程中需再次核对流域的水源汇合面积,用地标高度,以多个方案进行管道平面的布局及高程设计工作。从经济和技术两个方面进行比较,选出最合理的管线平面及高程设计方案。改进后,该市两大区域的排水系统运行可以运行更多年,且在多雨季节时基本没有出现因排水不通畅引起的内涝现象。

4.2 排水工程的设计

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工作是否科学合理是城市整个排水系统是否能够运行稳定的重点。科学并合理的设计方式能以最快速度将地面积水排掉,减少对水源的污染。排水工程的设计工作应该在城市排水工程专门指导下进行,以专项规划设计的成果为参考依据所实行的优化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应该满足以下要求:(1)管道系统的布局,划分出水源汇聚流域的面积,确定排水的方向及路线;(2)安顿好控制点的高程,应以城市道路的竖向设计为依据,使水流汇聚面积里面的水都能自动排出;(3)采用准确的设计参数,污水的排放量、设计降雨重新出现日期、地面的集水时间以及径流数值,暴雨的强度公式的运用等;(4)管道的设计坡度以及所埋深度依照设计的规范、道路的纵向坡度和排水条件来确定,在排水要求满足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管渠所埋深度。

4.3 近期与远期结合

排水工程设计不仅要考虑近期城市建设的需求,还要考虑往后城市发展和上、下游的对接排水的需求。污水管道的直径与所埋深度等问题,是排水工程设计近期与远期交接的关键因素;若是管道的直径设计得过大或过小,埋得太深或者太浅,都将直接影响排水系统的运行稳定。

4.4 由专业人员进行设计

主管部门以及业主在设计阶段认为排水管线是很简单的,不需要专业知识也能进行。有一部分城市的管理部门也有这样的想法,排水工程都由非专业者设计,结果就导致了设计的排水管口径过小,管道多埋深度太浅,在排水系统近期以及远期的建设对接没有充分考虑。城区规模扩大的同时用地的性质也在发生变更,水源汇聚面积也会增大,当发生暴雨时,会由于排水不通畅导致地势低的地方出现内涝。业主要委托有设计资历的单位进行排水工程设计工作,使设计经过评审,以保证排水工程的质量。而对于主管部门,要重视对排水工程专项的规划,没有排水工程专项规划的城市,应尽可能在短时间内委托具有设计资质的单位对排水规划进行编写修改,尽快解决排水工程设计没有排水专项规划的问题。排水工程的设计除了要委托单位具有相应设计资历,还要根据工程的大小、性质等严格按照设计步骤进行。尤其是在开始设计的时候,应当请当地的有关部门以及市政排水专家进行评估审核。通过评估审核找出问题所在,并及时修改。完成施工图之后必须按照建设部门的具体要求,经资质审图公司进审查修订以后,才能进行实施。

5 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市政排水工程的设计应以排水专项规划为主要依据,在其设计成果的指导下,结合现阶段、近期、远期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析手头资料及城市的发展,科学合理地运用符合项目工程的设计方案和参考数据,准确划分流域面积,科学设计管口直径的大小和管道所埋深度。市政道路排水工程设计在改进排水工程规划的相关工作中有着重要地位,保证科学合理性的执行排水,给设计提供更优良的条件。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同时抓起,使城市的给排水工程更加便捷和实用,同时给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也追求经济和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刘彦.市政排水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通病的防治[J].黑 龙江水利科技,2015,77(16).

[2] 马德才.预防市政工程排水管道施工的质量通病[J]. 山西建筑,2013,65(17).

污水专项规划范文第3篇

(1)建立组织保障一是建立县“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领导小组,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列入县委、县政府重要议事日程。二是建立规划编制工作指导组。组建由党政分管领导牵头,有关部门分工协作,乡镇(街道)相互配合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县域规划编制工作指导小组,负责规划编制的组织、审核和业务指导。三是成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办公室。抽调财政、环保、建设、卫生等资金整合和业务指导相关部门人员,组成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办公室,负责综合协调、业务指导和督查考核等工作。

(2)加强规划引领一是科学编制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总体规划。按照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县(市、区)域规划编制要求,制定规划编制总体方案和规划设计委托书,委托具有市政、环保、城乡规划等方面资质的中介机构编制总体规划。二是因地制宜编制村庄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委托市政、环保等有资质的中介机构,根据村落地理位置、人口数量、居住状况、生活规律、排放系统等,选择合适的终端污水处理模式,编制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三是把好村庄新建区块规划关。对于新建或改建的农村住房或拆迁安置房,要把生活污水处理作为建房的一个前置条件,同时配套完善周边污水管网和设施,防止先建后治。

(3)强化政策激励一是努力争取上级资金。省里初步拟定以户为单位,以总投资的30%+奖励10%政策来补助。这块资金是必须争取到的。二是尽量配足县级资金。县配套资金是否充足,也是省确定重点县的考虑因素之一。如果能争取到省补助2.97亿元,剩下的4.46亿建议县里以总投资额的30%来配套补助(包括整合资金在内),其余的30%资金由村集体和农户自筹。据测算,需县配套资金约2.23亿元。三是有效整合原渠道资金。

(4)适选处理模式一是进厂处理。对于少数城中村及城区周边村庄,距离市政污水管网较近的,农户污水经污水管道集中收集后,可统一接入邻近市政污水管网,纳入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二是集中型生态化处理。对村庄布局相对密集,规模较大,可采用无动力厌氧处理方式集中处理,即对所有农户的生活污水进行集中收集,统一建设处理设施,统一处理村庄全部污水。三是区域型、联户型、分户型等分散式处理。对布局分散,规模较小,地形条件复杂,污水不易集中收集的村庄,可采取分散处理模式。将农户污水分区收集,每个区域单独处理,采用厌氧池+人工湿地等处理模式处理村庄污水。居住村点农户分布较为分散,采用区域型处理模式有困难的,可采用联户型处理模式。农户布局极度分散,接入集中处理管网有困难,单家独户的,可采用分户型处理模式。

(5)推进长效管护一是“一池一档”。污水治理专项整治办公室要以“一池一档”的原则,为每个污水处理设施建立档案,统一管理,做到每个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资料和照片齐全,管理人员培训到位,及时了解每个污水处理设施的情况,一旦工程产生问题,即可分析原因着手整改。二是委托管护。采用农村污水数字化监管试点等形式,委托相应的中介机构,对少部分有条件的村实行污水数字化监管,运用3G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对小、多、散的污水处理站点进行远程监控、管理,实时掌控站点信息,保证设施的长效运行。三是专人管护。尚未实行数字化监管的污水处理站点,要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定期进行清掏、维护,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转。并将运行维护措施落实情况一并纳入乡镇、部门年终业绩考核,明确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长效运行的奖惩办法。

污水专项规划范文第4篇

一、基本现状

(一)认识上不断深化。我县城区的老排水系统均在九十年代初期前建设,至今有20余年历史,城区以为界划分为南北2个排水分区,即:以北和以南,排水管网约40千米,主要排水口52个,县城现状排水系统为截流式雨、污合流制,沿主要道路建设有若干排水涵管和沟渠,排入截污干管,部分区域直排入和。过去由于县城规模小,人口少,人们缺乏环境保护意识,更没有建设雨污分流管网体系的概念。随着城市建设的逐步扩张,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城区排水问题日益凸显,县委、政府及有关部门逐渐认识到排水系统建设的重要性,并引起了高度重视,经过积极探索和有效治理,县城排水管网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县政府于2010年委托南昌大学设计研究院编制《县城排水工程专项规划》,该规划对县城排水工程建设具有指导性意义。

(二)重点实施了一批排水工程。近几年来,县政府实施了、等河道的综合整治工程,改造了河道,维修加固了河堤,加强对两岸截污干管的维护,着重对城区建材街内涝、金莲山西段等积水路段排水改造,实施了11条小街小巷排水系统优化改造,提高了污水收集率,改善了县城人居环境。县污水处理厂建成于2009年11月,一期工程2010年已建成并投入运行,沿河道两侧铺设截污干管3.4公里,日处理污水能力可达1万吨。工程远期设计规模4万吨/天,近期规模2万吨/天。目前按日处理2万吨土建建成,1万吨设备安装运行。截止2012年底,县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9093吨,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污水处理厂的建成和污水管网的建设,从根本上遏制了生活污水直排对水体的污染。

(三)加强了排水监管。县建设、城管、环保等部门通力协作,强化了对居民小区、施工工地管涵、污水管网的管理,明确了责任,落实了措施,收到了成效。加强对新建住宅小区的验收管理,确保新建排水设施符合规划要求。对小区内排水设施不完善,小区内排水系统接入市政管网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坚决要求开发商进行整改,特别加强了对全县工业企业的排污监管,凡是涉及排污的企业基本上都实现了达标排放。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监督管理乏力。城区排水系统的规划和实施脱节,未形成长效管理机制,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如一些商住小区开发商自修自建排水管网和化粪池,缺乏科学设计,既没有施工图,也无竣工图,实施中往往偷工减料,尽量缩小管线长度、管径和化粪池容积,导致排水系统达不到排水和处理要求。由于多种原因,我县未制定城市排水管理办法,对部分工地施工毁坏排水设施造成污水四溢现象缺乏执法根据。县级相关职能部门在城市排水系统管理上未形成合力,存在相互推诿扯皮现象。城市管理力度不够,有些单位没有重视配套设施建设,加上少数居民环境意思淡薄,任意倾倒污水、垃圾,污染道路,堵塞下水道。

(二)污水收集率低,处理区域面积狭小。现有的污水管网辐射范围有限,部分区域的污水未能排入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主要有沿河区域、以、、以大道两侧居民区、里至农民巷老居民区等区域的污水未排入污水处理厂,其余各乡镇城区均无污水处理设施。

(三)牡丹亭电站橡皮坝蓄洪水位过高对城区排水排涝造成不良影响。牡丹亭电站又设在县城下游方向,因牡丹亭电站橡胶坝抬高水位,造成上河边路(喷雾器厂旁)和下河边路(中山桥旁)两个溢流口标高较低溢流井在雨季时河水倒灌入截污干管,造成污水处理厂无法正常运营,同时,因河水的倒灌,导致城区雨水不能及时排出,造成城区发生内涝现象。经观察,近两年来进入雨季,因河水水位过高,河水都会多次从溢流井倒灌入截污干管,造成污水处理厂无法正常运行和城区发生内涝现象,为此,我局在上河边路(喷雾器厂旁)的溢流井溢流口安装拍门并提高了下河边路(中山桥旁)溢流口标高作为应急处理,但仍然无法完全解决河水倒灌的问题。

(四)设施建设滞后。由于历史形成的原因,老城区排水管网未实现雨污分流且排水设施较为老旧,排水管渠主要为盖板和部分砼圆管,部分老管网设计标准较低,特别是部分小街小巷仍然依靠明沟排水。随着我县城区扩展,老城区的部分管网管径过小,排水能力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对老城区的排水系统进行改造的需求日益迫切。例如,建材一条街箱涵因汇水范围过大,同时因截污干管截流,造成排水缓慢淤积严重,造成建材一条街丁字路口区域内涝时有发生;建设银行下方排水箱涵塌方多年,却因各方面原因迟迟未进行修复。

(五)资金难以保障。资金缺口一直是制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瓶颈。长期以来,由于多方面原因导致领导和部门关注地面上的建设多,而对地下排水管网体系建设重视的少,关注不够,致使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难以保证城区排水管网体系建设顺利推进,特别是对老城区排水系统改造需对现有的道路进行开挖,难度大,成本高,民生影响大,建设资金紧张。

(六)新建污水设施未能发挥作用。经取样检测表面,截污干管内污水COD浓度波动异常,疑似存在河水渗漏点,导致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低;伯坚南大道、建材一条街等污水处理厂配套支管在建设时因不注重与老管道、老水沟的衔接,造成配套污水支管并未能将沿线污水全部收集,新建污水管网潜力尚待发掘。

三、对策与建议

加强城市排水管网建设,着力完善雨污分流系统,实现污水深度处理与再生回用,是有效控制污水排放,保护水环境,形成城市水系统健康、良性循环的必由之路。近年来,随着我县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不断恶化的气候环境和极端的天气越来越频繁,导致老城区内涝积水现象越来越严重,解决老城区内涝积水问题越来越严峻,为提高我县污水厂进水溶度,解决老城区内涝和积水现象,结合我县现有的排水体系,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随着我县城市人口的急剧澎涨及工业企业的快速发展,生产、生活废水的产生量逐年增加,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排将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必将会给我县和河下游地区带来诸多负面效应。因此,县委、县政府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分工与管理,明确部门主体责任,将城区排水管网建设纳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在进行县城基础设施建设时,应充分重视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同时,建立专门的排涝设施管理机构。各级各部门要深化认识,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城区排水管网系统建设实践,把此项工作当作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来切实抓紧抓好。只有如此,建设成宜居的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二)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依据县城排水工程专项规划,加大城区排水管网建设,一是对截污干管渗漏情况进行排查和处理,对截污干管及其进水管污水进行分段抽样检测,清理截污干管淤泥并进行闭水试验,排查渗漏点采取修补措施。二是采取有效措施将直排的污水导排至污水管网。一方面将瑞香东路南侧小溪内的直排污水引入截污干管,另一方面将伯坚南大道、建材一条街等污水处理厂配套支管两侧的老居民区的直排污水引入污水支管。从而真正发挥新建污水管网的作用,扩大污水收集范围,提高污水处理厂进水COD浓度。三是实施一批排污、排涝管网建设项目。建设胜利路排水干管,对胜利路西侧原来排入建材一条街的雨水、污水沿胜利路分流,减轻建材一条街排水箱涵的压力,缓解该区域内涝问题;建设北面河、陶园城区域污水管网,将直排入及污水引入市政管网;同时接顺漂塘路、金莲山大道金瑞华庭区域等市政断头管网,将断头管网的污水接入污水处理厂。四是要切实搞好分期治理。由于旧城区已形成了比较固定的合流制排水体系,加之房屋密度大,改造民生影响大,要在近期内完全改造成分流制排水体系难度很大、耗时长、成本高,因而,对县城排水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应严格以《县城排水专项规划》为指导,分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建设和改造。对规划合流区域内的老城区排水管网应以棚户区改造及道路改造为契机,尽可能实现雨污分流。对规划为雨污分流区,而实际建设采取雨污合流管网的建成区(如陶园城、金莲山大道西段等区域)应分步分片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对县梅国北路等新建区域要以高标准、高起点为原则,实现规划和建设一步到位,形成较为科学和完善的雨污分流系统。

污水专项规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期雨水;初期雨水收集池;控制性详细规划

1 项目背景

本项目的研究对象为大连市某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项目规划目标是打造可提供优质配套服务的、生态的、适宜居住的、现代化科技新城。规划区位于大连市中心城区北部,占地面积约7.5平方公里。该地区环境优美,自然环境条件优越,区内有自东向西河道从中穿过,其下游1.5公里沿线水系为规划的重要景观性水面。下游水系的生态敏感性及本区定位要求本项目应有严格的技术保障,使区内污水(包括初期雨水)不向下游水体排放,保证生态安全。

初期雨水的污染程度较高,其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病原体、重金属、油脂、悬浮固体等污染物质,通常超过了普通的城市污水的污染程度。如果将初期雨水直接排入河道或者自然承受水体,将会对水体造成非常严重的污染,必须对初期雨水进行收集、处理。

2 初期雨水收集的现状

对市政道路路面径流排水对地表水体的污染研究开始于20世纪 70 年代的美国,随后在西方国家普遍受到重视。研究降雨径流对污染物的冲刷、输送和聚集,国外已经建立了一些模型,如城市暴雨管理模型(SWMM)、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储存处理与溢流模型(STORM)、流域非点源污染模拟模型(ANSWERS)等,有统计模型和机理模型,以及由子模型构成的框架模型。

目前,行业对城市雨水的收集主要是将其作为水资源的利用而提出。收集、利用雨水的前提是对初期雨水的“弃流”,这会对城市周边生态造成环境压力。在该项目中,上述“弃流”应充分收集并被无害化处理后,才可对外排放。

3 规划方案分析

3.1 排水分区设置

初期雨水的收集方案应根据项目的雨水规划布置和规划标高确定,规划区地势大致呈南北高,中间低、东高西低的态势,区内现状排水系统(现状河道)的分布类似鱼骨形状。为使初期雨水收集方案可行,运行费用低,规划考虑根据地形和路网分布情况,将规划区分为若干个较小的排水分区,在每个排水分区的低点设置初期雨水收集池。

3.2 雨水量计算及初期雨水收集池参数的确定

本项目排水体制为雨、污分流制。雨水量按下式计算:

Q=?渍×q×F

其中:Q-雨水设计流量(l/s);?渍-综合径流系数,取0.6~0.7;F-汇水面积(hm2);q-设计暴雨强度(l/s・hm2);

暴雨强度q采用大连地区暴雨强度公式:

q=■

其中:p-设计重现期,本地区按1年选取;t-降雨历时(min)。

关于雨水的降雨历时问题,国内尚无明确的规范标准。理论研究和实验表明,10-20分钟降雨历时,雨水对路面污染物的冲刷已基本完成。本项目降雨历时控制在10-15分钟范围左右,降雨超过该时间后,认为此时的雨水是清洁的,可通过电气装置,实现停止雨水池的收集工作。

在上述工作基础上,通过多次试选面积大小不同的排水分区,计算出工程上经济可行、管理上方便的初期雨水收集池的容积。本方案最终确定需要用9个集雨池,每座池容积约为1500-2000立方米,考虑到水池的有效深度、相关附属设施(潜水泵等)等因素的影响,可预留规划用地约800-1000平方米,基本能满足本分区的储水需要。

3.3 配套工程

目前,规模化的初期雨水处理工程数量并不多,因其需要投资较大,需要多专业紧密配合,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本项目中,除了计算雨量、设置初期雨水收集池外,还需要做以下工作:

(1)深化方案

目前,本项目仅在控规深度上提出了初期雨水收集的方案,为确保工程能够落到实处,建议甲方继续深化方案,开展雨水工程专项规划和与之相匹配的施工图设计等工作,从理论上保证方案的可行性和可实施性。

(2)深化设备参数,设施地下化

为减少雨水池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建议将全部水池设在地下。每座雨水池将其所在区域的初期雨水收集在池中,在雨后通过机械、电气设施,将收集到的雨水排到污水系统中。雨水池的数量、容积及位置应根据雨水专项规划或控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等后续工作调整后的方案确定。

(3)市政与用地布局相结合

雨水池的布置应综合考虑竖向、整体的用地布局,建议尽量将其布置在路边的绿地中,减少对建设用地的占用。

4 结束语

文章从控规层面讨论了城市初期雨水的收集方案。方案对规划用地划分了排水分区,初步确定了初期雨水收集池的数量等参数。为能建成经济、高效、可靠的系统,建议甲方进行雨水工程专项规划等后续设计工作。为使不同层级的设计工作能够紧密协同,未来如遇有相似要求的项目,建议在开展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同时,还进行雨水专项规划的工作。

参考文献

[1]任玉芬,王效科,欧阳志云.北京市雨水资源综合利用与污染防治[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6(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