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自评报告材料

企业自评报告材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自评报告材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自评报告材料

企业自评报告材料范文第1篇

为进一步深化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改项目财政扶持资金的管理,提高支农专项资金的使用绩效,根据《**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施意见》(杭财绩效〔20**〕12**号)和《20**年度本级绩效评价项目计划》等有关文件要求,经研究,决定对20**年度全市67家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改项目实施绩效评价。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价对象

20**年度全市67家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改造财政扶持项目。

二、组织形式

采取项目单位自评和市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综合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对20**年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改造财政扶持的67个项目(附件1)实施绩效评价。

1、项目单位自评。全市67个项目单位根据绩效评价内容、指标和标准进行自评,形成项目绩效评价报告。自评报告内容包括:基本情况、项目绩效目标、项目执行情况、自评结论、问题与建议、评价人员等。如项目实际绩效与预期绩效目标存在差异的,应在自评报告中作详细说明,经各区、县(市)财政局、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签署意见后报市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农办经济发展处)。项目单位自评工作由各区、县(市)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

2、综合评价。市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会同各区、县(市)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各项目单位自评的基础上,按照综合评价不低于25%的比例对重点项目进行评价,并形成综合评价报告。

三、评价内容、指标和标准

本次评价主要是对20**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改造财政扶持项目的绩效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指标分业务指标和财务指标两大类,权重按60%和40%分设,业务指标包括目标设定情况、目标完成情况、组织管理水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等二级指标;财务指标包括资金落实情况、实际支出情况、会计信息质量、财务管理状况、资产配置与使用等二级指标,具体指标、评价标准见(附件3)。

评价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4个等次。优秀为90分以上,良好为75—89分,合格为60—74分,不合格为59分以下。

四、时间安排

20**年8月30日前全市67家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改造财政扶持项目单位完成自评工作,形成项目评价报告,经区、县(市)财政局、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签署意见后报市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农办经济发展处)一式2份;各区、县(市)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在项目单位绩效评价的基础上,进行汇总,填写项目评价情况汇总表(附件4),并形成书面总结材料报市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农办经济发展处)一式2份。9—10月份,市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会同各区、县(市)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对重点项目的绩效评价情况进行抽查,并形成综合评价报告。

五、有关要求

1、加强领导。开展20**年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改造财政扶持项目绩效评价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因此,各地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人;要根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要求,组织项目单位有关人员认真学习《**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办法》(试行)、《**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施意见》(杭财绩效〔20**〕12**号),熟悉绩效评价工作程序和内容,按时完成绩效评价工作。

企业自评报告材料范文第2篇

一、考评对象

各县(市、区)民营企业管理局,开发区发展规划局。

二、考评内容及评分办法

(一)发展目标

1.非公经济。包括增加值、上交税金、从业人员、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增加值、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实现利税。

2.成长工程。包括完成新进规模企业数、完成新进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数、完成新进年纳税2000万元以上企业数、年内原规模民营企业退出规模笼子情况。

3.能人创业。包括新增私营企业数、净增个体工商户数、从业人员。

4.创业基地。包括建有小企业创业基地、入创企业户数、小企业创业基地孵化规模企业数;小企业创业基地完成主营业务收入、工业增加值、税金总额。

5.信用担保。包括担保机构提供担保服务的企业数、融资额、担保机构注册资本金达3000万元以的机构增加数。

6.信息宣传。包括《民营企业》刊物用稿、县(市、区)局完成《民营企业》刊物分发投送任务情况。在市以上其它报刊杂志发表文章数、县(市、区)局网站建设等。

(二)工作考评

工作考评主要包括参加会议(活动)、上报材料、效能建设等。

(三)评分办法

市民企发﹝2012﹞4号文件。

三、考评步骤

县(市、区)局目标考评与全省非公经济工作考评同步进行。

(一)各县(市、区)局根据考评内容及评分办法自评分,写出自评报告,并将有关材料报市局。

(二)市局各科室根据县(市、区)局自评材料和平时掌握的统计情况核实打分。

(三)市局组织考核组分片对各县(市、区)局进行实地检查考核,并负责带回相关资料。

(四)市局召开局长办公会综合评审排名。

四、奖项设置

(一)综合先进单位。按考核评比得分高低排序,前6名为先进单位。

(二)单项先进单位。设立非公有经济、成长工程、能人创业、融资担保、创业基地建设、信息宣传等6个单项先进。

企业自评报告材料范文第3篇

一、责任制落实(标准分4分,自评4分)

1、我台无下属单位、主管、监管的生产经营企业。

2、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安全生产责任制,领导班子成员——总工程师分管负责安全生产(安全播出),明确落实了各部门安全生产责任。

3、制定了本台安全生产责任目标考评细则,把安全生产的工作情况列为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

4、年中、年末进行了安全生产自查自评。

5、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制度、监督检查制度、重大危险源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制度。

二、安排部署(标准分4分,自评4分)

1、能及时贯彻落实上级安全生产有关精神和要求,制定2016年度安全生产和安全播出目标及工作计划,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2、年终开展安全生产总结和自评。

3、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认真履行常规性、阶段性安全生产职责,及时向县政府、县安委会报告有关工作情况,及时填报各种统计报表、上报汇总材料和政务信息,总结工作开展情况。

三、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标准分12分,自评12分)

1、我台对两个转播台以及中心机房定期检修(每月最后一周周二),检修内容包括电路、信号源、设备运行、转播效果等,对发现的问题现场解决。截至目前,本年度共解决电路故障2次,信号源故障5次,机器设备故障6次,厂家来人解决2次。及时开展故障排查抢修,保证两个转播台和中心机房无安全播出事故。

2、我台与全县所有乡镇文广站建立联系,并设立报障电话,对广播村村响线路及时进行维护,排除故障隐患。

3、我台切实加强对电梯的维护管理,制定出台电梯安全管理制度,确定专人担任电梯安全管理员,由电梯公司派遣专职维保员每半月定期对电梯进行维护保养,保证电梯使用安全。

四、“打非治违”和专项整治(标准分6分,自评6分)

我台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积极配合各项“打非治违”和专项整治行动,切实做好广播电视宣传报道工作。

五、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标准分10分,自评10分)

1、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制定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积极参加县组织的宣传活动。总结活动成果,查找不足,促进我台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

2、我台无主管、监管的生产经营企业。

3、2016年度,我台全力配合安委会做好广播电视的宣传报道工作,全年广播、电视发稿80余条,并将视频同步上传至县人民政府网。

4、配合完成县安委办安排的知识竞赛的宣传报道工作。

六、县安委办交办工作(标准分8分,自评8分)

1、我台积极参与配合全县安全生产各项检查,完成自身担负的宣传报道工作任务。

2、根据《关于组织开展2016年度安全生产电视专栏宣传工作的通知》文件的要求,我台积极响应,认真组织,全年播出安全生产电视栏目18期。

七、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标准分8分,自评8分)

八、日常安全监管工作(标准分12分,自评12分)

1、我台成立了县广播电视台安生生产(安全播出)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负责人任副组长,各二级机构负责人为成员。制定了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

2、按要求参加县政府及县安委会组织召开的相关会议。

3、我台对安全生产工作十分重视,把安全生产放到了重要位置,排上议事日程。经常在会议上研究解决安全生产工作问题,全年达四次以上。

4、积极做好行业内广播电视村村通、村村响和无线地面数字化覆盖工程建设项目“三同时工作”。

5、我台利用广播电视宣传媒介,切实做好高温、汛期、雨雪冰冻等天气和“五一”、“国庆”、“两会”等重要时期安全生产工作的宣传报道。

6、我台无此项工作任务。

九、烟花爆竹打非(标准分2分,自评2分)

我台无包保的乡镇。

十、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事故报告(标准分4分,自评4分)

1、建立完善了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由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具体落实。

2、我台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安全播出情况,没有瞒报、漏报、迟报、谎报现象。

3、台属各部门积极配合县里和台里的安全生产情况检查。

企业自评报告材料范文第4篇

引言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主要内容包括目标、组织机构和职责、安全生产投入、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教育培训、生产设备设施、作业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职业健康、应急救援、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等13个方面。

一、安全标准化建设的推进步骤

目前在安全标准化建设过程中,部分企业安全意识淡薄,忽视安全等情况,导致难以建立预防机制,事倍功半,难以持续改进。如何解决现实问题,结合企业实践事半功倍地开展安全标准化,可以从以下八个方面按步骤地推进安全标准化。

1、策划准备及制定目标

策划准备阶段首先要成立领导小组,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担任领导小组组长,所有相关的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作为成员,确保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组织保障;成立执行小组,由各部门负责人、工作人员共同组成,负责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制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目标,并根据目标来制定推进方案,分解落实达标建设责任,确保各部门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过程中任务分工明确,顺利完成各阶段工作目标。 

2、教育培训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需要全员参与。教育培训首先要解决企业领导层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其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理解,从而使企业领导层重视该项工作,加大推动力度,监督检查执行进度;其次要解决执行部门、人员操作的问题,培训评定标准的具体条款要求是什么,本部门、本岗位、相关人员应该做哪些工作,如何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企业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相结合。同时,要加大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企业内部资源广泛宣传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相关文件和知识,加强全员参与度,解决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思想认识和关键问题。 

3、现状梳理

对照相应专业评定标准(或评分细则),对企业各职能部门及下属各单位安全管理情况、现场设备设施状况进行现状摸底,摸清各单位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对于发现的问题,定责任部门、定措施、定时间、定资金,及时进行整改并验证整改效果。企业要根据自身经营规模、行业地位、工艺特点及现状摸底结果等因素及时调整达标目标,注重建设过程,真实有效可靠,不可盲目一味追求达标等级。 

4、管理文件制修订

安全生产标准化对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要求,核心在其内容的符合性和有效性,而不是对其名称和格式的要求。企业要对照评定标准,对主要安全管理文件进行梳理,结合现状摸底所发现的问题,准确判断管理文件亟待加强和改进的薄弱环节,提出有关文件的制修订计划;以各部门为主,自行对相关文件进行制修订,由标准化执行小组对管理文件进行把关。

5、实施运行及整改

根据制修订后的安全管理文件,企业要在日常工作中进行实际运行。根据运行情况,对照评定标准的条款,按照有关程序,将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及完善。

6、企业自评

企业在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依据评定标准,由标准化执行小组组织相关人员,开展自主评定工作。企业对自主评定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整改完毕后,着手准备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申请材料。

7、评审申请

企业要通过《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信息管理系统》完成评审申请工作。企业在自评材料中,应当将每项考评内容的得分及扣分原因进行详细描述,要通过申请材料反映企业工艺及安全管理情况;根据自评结果确定拟申请的等级,按相关规定到属地或上级安监部门办理外部评审推荐手续后,正式向相应的评审组织单位(承担评审组织职能的有关部门)递交评审申请。企业根据自评结果,经相应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安全监管部门)同意后,提出书面评审申请。申请安全标准化企业的相关材料清单一般包括:

1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申请表

2 安全生产许可证复印件(未实施安全生产行政许可的行业不需提供)

3 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

4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制度清单

5 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及安全管理人员名录

6 工厂平面布置图

7 重大危险源资料

8 自评报告

9 自评扣分项目汇总表

10 评审需要的其他材料

8、外部评审

接受外部评审单位的正式评审,在外部评审过程中,积极主动配合,由参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执行部门的有关人员参加外部评审工作。企业应对评审报告中列举的全部问题,形成整改计划,及时进行整改,并配合评审单位上报有关评审材料。外部评审时,可邀请属地安全监管部门派员参加,便于安全监管部门监督评审工作,掌握评审情况,督促企业整改评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企业整改计划为企业针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外部评审末次会议中提出的扣分项及建议项的整改计划。 

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

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强调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和法制化,强化风险管理和过程控制,注重绩效管理和持续改进,符合安全管理的基本规律,代表了现代安全管理的发展方向,是先进安全管理思想与我国传统安全管理方法、企业具体实际的有机结合,有效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从而推动我国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强化行业监管,防范生产安全事故,促进地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的重要举措。

随着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全面深入推进,使得安全生产领域的一些基础性的、共性的、深层问题日益暴露。一是企业安全生产整体水平不高,工艺技术落后,安全生产设备设施薄弱,安全生产管理不力等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二是一些企业安全标准意识淡漠,不了解标准,或有标不循,“三违”现象突出。三是推进标准化工作的相关制度、配套政策措施有待进一步加强完善等。

这些企业常见的问题严重阻碍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开展,致使不遵循安全标准的生产经营活动大量存在,生产安全事故常有发生。要消除企业生产经营中事故隐患,有效控制安全风险,达到本质安全水平,就必须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把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作为增强企业安全发展能力的固本强基工程来抓,作为企业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一项主要任务认真实施。各个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抓住有利条件和机遇,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广泛动员,齐抓共管,全力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企业自评报告材料范文第5篇

随着国际和信息技术的,世界经济一体化为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大市场中开展经营活动提供了机会,同时也使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环境面临更大的风险。风险已成为企业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管理与控制风险变得越来越重要。

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存在的目的在于对威胁其目标实现的风险进行管理。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否发挥作用,还必须考虑企业面临的风险的性质、范围、风险可量化程度、控制成本与管理相关风险可获得的收益的对比。

1.风险控制水平

企业管理当局对风险的态度直接影响风险的控制水平。如果企业管理当局喜欢冒险,对面临的风险缺乏预防或控制措施,则会引起巨大损失;如果过分谨慎也会使企业失去发展机会;只有正确地认识风险,并对风险加以控制,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利润。这说明风险控制的目的不是为了限制企业的各种经营活动,而是确保它们受到正确的引导,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笔者认为对待风险的策略应该是适当地接受风险,但这并非是盲目地冒险,而是事先合理地预计可能的风险,积极地寻求企业的发展机会。就像一个人不能因为害怕事故而不出门或不驾车,而是应该在其出门或驾车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如遵守交通规则、扣好安全带或避免高速行驶等。就企业而言,可以发展业务组合(有不同风险和回报的业务的组合)或退出高风险低回报的业务领域。

2.比较风险与回报

风险的可接受水平取决于回报的大小。通常人们为了实现高回报才去冒较大的风险,而不会为了低回报去冒较高的风险。最好的商业机会是回报高而风险小的商业机会;而低回报高风险则会对企业构成较大的危险。

3.风险控制成本

如果企业没有对风险进行控制,那么就要承担出和事故的代价,如一次污染后要支付的处理费,平息一次工伤事故的费用,或收回劣质产品的开支。所有这些费用,都可在图1中用事故费用曲线表示。当企业意识到管理企业风险的必要性后,就开始在预防手段上投资,包括进行预防的支出及为加强控制而增加的人工费用等,这些开支可用预防费用曲线表示。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随着预防费用的增加,事故的发生率下降,因此事故费用也随着下降,总体开支下降。事故费用曲线与预防费用曲线的交点使企业总体开支最低。如果企业继续投资于预防措施上,寻找进一步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那么预防费用就会上升。最后总体费用达到了企业开始管理风险以前的水平。图1显示,在风险管理上有一个最优效果的投资水平,投资过多会使企业背上成本的负担,使它失去竞争力,而关注不足会使企业付出高昂的事故费用,中间的某处是最佳的位置。

由此可见,企业为降低总体开支水平,必须识别和评估风险,建立适当的控制制度,采取行动管理风险,并对管理的效果进行监督和检查。

二、内部审计领域的风险导向审计

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1986年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在第十二届国际审计会议上发表的《总声明》中,就把内部审计与组织结构、程序一起列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1992年,美国的“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发起成立的一个赞助组织委员会(简称COSO,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专门致于内部控制,提出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研究报告。该报告将内部控制划分为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及监控等五个要素,其中的监控就是指对内部控制结构运行质量的监督,它是通过管理控制方法和内部审计的职能来实现的。可见,内部审计职能作为内部控制的一个要素,是管理当局用来监督相关控制程序的手段,即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COSO报告为内部审计人员进行风险管理提供了指南,表明了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方法成为审计方法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内部审计领域,人们似乎对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有着与外部审计不同的理解。内部审计师更多地将风险导向审计中的“风险”扩大为企业或组织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不能实现其目标的各种风险[2],并将其作为确定审计项目及其审计重点的依据。内部审计领域的风险导向审计是以影响企业经营目标实现的经营风险为依据确定审计项目,以企业进行的所有降低风险的活动为测试重点,评价风险降低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并提出恰当的降低风险的建议的一种方法。国外的许多企业审计实践证明,在内部审计领域实施风险导向审计,改变了内部审计人员探讨风险和内部控制的方法,为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提供了基础,促进了内部审计与其它风险管理要素的结合,并已为企业管理当局所接受。

内部审计领域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改变了过去那种内部审计人员以检查业务记录和内部控制系统的历史运营情况提出建议和意见的方式,变为更加关注企业面临的风险和企业未来的发展及企业为降低风险所进行的一项管理活动[3].在快速发展的,企业管理当局需要了解变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而固定的、静态的控制体系只能反映企业的过去。因此,要求内部审计师在风险环境中观察业务过程,提出控制风险的建议,从而为企业增加更多的价值。

采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内部审计的报告更容易被接受,管理部门也更容易理解内部审计存在的价值。在过去的制度基础审计中,内部审计总是以其内部控制为中心,并在审计报告中不断提出增加控制点或增加控制的建议,这样,若干年后审计的结果就是控制点越来越多,业务过程越来越繁杂。同时,也产生了不能为企业增加价值的员工。在风险导向审计中,审计报告中关注的企业当前及未来需要的准备,是企业现行经营活动与战略计划之间的“桥梁”[4].三、风险基础法下内部控制的评价模式

传统的内部控制评价模式主要是采用“内部控制调查问卷”和符合性测试,对企业已经存在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审计报告中的建议也是管理当局早已经知道的,缺乏新意[5].有人形象地比喻,内部审计的工作就是“审核数豆子的人是否将豆子数得一粒不差”。风险导向审计法要求内部审计人员改变传统的评价模式,把审计的起点放在关注企业发展战略和识别企业业务流程的风险上,分析风险,并提出控制风险的建议和方法。

特别需要指出,评价内部控制并非为了控制本身,而应针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在风险导向审计法下,内部审计更为关心的是下列问题:与控制相关的目标是什么?这种控制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这种控制是否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有益?是否存在重复控制?什么样的风险水平是可以接受的?控制的效果是否影响管理当局决策[6]?只有清楚地了解了这些,内部审计人员才能辨别何处控制环节过多,何处控制环节不充分,何处控制满意,何处控制需要改善。我们以采购为例进行分析,企业采购的目标可概括为:保证采购的物品为企业所需,适当的价格及付款条件,所购物品的质量符合要求,交货的时间、地点等。审计的目的在于评估实现上述目标的风险,并建议增加一些强化控制的措施,长期如此,采购过程就会变得繁杂而无效。这是因为内部审计人员把审计的重点置于所需的控制,而并非企业的目标或其控制环境中存在的风险。理想的方式是从决定所需要的控制,转移到风险的管理,在审计过程中寻找所有可能的管理风险的途径,收集证据,提出建议。例如,采取必要的措施控制企业的战略风险;采取风险回避的方式,回避某些固有风险;以风险分散方式,分散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如由多个供应商提供原材料以减少原材料供应中断的风险;向其他组织转移风险,如何险等;接受风险,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可能没有风险,在合理的程度内,冒点风险是必要的。越过内部控制的某些薄弱环节,这也是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与其他审计方法的本质区别。但大多数内部审计人员是难以确认管理当局是否能接受这些风险,因此,传统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受到挑战,要求内部审计人员采用一个动态的评价模式,通过与企业管理当局的有效沟通,为企业提供增加价值服务。

1.内部控制自评(CSA)

内部控制自评是一种新兴的审计技术,最早是由加拿大的一个海湾资源公司开始自我评价运用的内部控制系统,几年来了一套系统的技术和,大大推动了该公司内部控制的和完善。这种方法在美国、加拿大及欧洲开展的较多。内部控制自评的方法就是要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组成一个小组,管理人员在内部审计人员的帮助下,对本部门内部控制的恰当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然后根据评估提出审计报告,由管理者实施。CSA有如下优点:

对而言,内部控制自评提供了一个管理控制风险的工具,保证内部审计人员和管理人员共同对风险进行控制。这是综合地控制企业的各方面,包括相关的效益,使企业对内部控制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不仅要考虑发现的,如何改进,促进各部门更有效地履行责任,还要使控制措施便于理解,使董事会更了解管理的情况以及风险。同时,也降低了审计成本,使内部审计达到更好的效果。

对管理部门而言,内部控制自评可以反映当前管理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也向高层管理部门表明他们对现存内部控制的态度,明确了管理责任,保证企业内部有良好的人员分工,使其更好地履行职责。

对内部审计而言,内部控制自评最重要的一点是让管理部门了解到对内部控制的责任,同时内部控制自评还可以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减少审计人员的工作量,节省审计时间。

2.内部控制矩阵法

内部控制矩阵法是审计人员根据企业经营目标、险与控制之间的联系,为确保审计建议能针对重要的风险而建立的一张工作表。如表1.

该表包含了下列信息:明确企业的经营目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事项的初步了解,根据初步了解的情况识别风险因素,衡量风险的重要程度,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控制措施是否会其他目标的实现,审计人员的评价和结论。

内部审计人员通常在测试的最后阶段来做这个矩阵,其优点是清楚地反映出对每一目标的测试和评价,有助于关注重要风险。

3.利用信息开展动态评估

收集风险数据是企业中常用的风险评估法。内部审计人员通过收集有助于资料,建立数据库,利用一定的指标来估计风险。内部审计人员应根据企业机构和人员的设置情况,对日常资料的收集和工作进行分工。特别是大型综合企业,指定专人进行对口分工收集资料,以保证内部审计人员在熟悉本企业及下属公司经营情况下,进行风险评估。数据库应包括企业的外部信息和内部信息。对于外部信息,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利用社会上公开的信息资源,如利用有关统计资料,了解和掌握本行业的发展情况,或通过信息网络了解国家政策、本行业或相关行业市场变化情况。对于内部信息的收集可通过调查问卷、阅读企业的文件及合同、计划、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等有关资料获得,或通过财务网络或定期报送的报表,查看各分支机构的财务状况。一般来说,员工对影响其发展的风险有较详细的了解,调查问卷就是要他们加入到风险评估和管理过程中。

数据库法的优点是把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量化,发挥预警的作用,以便及早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内部审计人员通过访问数据库,了解哪里存在风险,风险的严重程度,并将风险按重要程度进行排序。例如,我们以应收帐款的回收期作为一个风险因素,通过询问数据库就可以查出所有存在应收帐款超期的部门,并按超过的期限进行排列。又如,一家餐厅希望获得销售酒类的高利润,酒类销售额需维持在总收入的40%,因此,当酒类销售额降到总收入的25%~35%时,管理阶层即警觉到顾客对酒类的需求态度已经改变,而立刻设计新的菜单,增加食物的销量,以维持总的销售收入不变。由此可见,预警制度并非完全针对防弊,而是为及早发现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这种方法的弱点是在为风险管理者提供大量资料的同时,也可能使其难以发现重点。

[1]陈汉文。证券市场与监督[M].北京:财政出版社,2001.525.

[2]刘力云。审计风险与控制[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9.153.

[3] David B.Crawford.Levels of Control[J].Internal Auditor.2000(10):42-45.

[4] David Mcnamee,Georges Selim. Nest Step in Risk Management[J].Internal Auditor.1999,(6):36-38.

[5]广东省纺织进出口(集团)公司课题组:风险基础内部审计:机遇与挑战[J].中国内部审计,20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