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特色工业旅游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旅游产品 地域文化 开发设计
鞍山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新时期面临着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随着国家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深入推进,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城市产业结构的过程中,发展第三产业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而旅游业更是成为了其中的战略性支柱产业。鞍山是我国优秀的旅游城市之一,素有祖国钢铁之都和中华宝玉之都之称,同时拥有国家名胜千山、世界第一玉佛、亚洲著名温泉等旅游品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旅游产业的发展空间巨大。
旅游消费是旅游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而购买旅游产品一直是旅游消费的重要内容之一,旅游产品为旅游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鞍山虽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旅游产品的开发无论是在观念上还是设计上都较为落后,来鞍山的旅游消费者多以购买岫玉、南国梨等特产为主,很少能购买到具有本地特色的旅游产品。主要原因在于,鞍山市场上主要销售的旅游产品与其他地域过于雷同,种类和类型过于单一,质量粗糙,造型和设计缺乏创新,缺少具有鲜明鞍山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
现代旅游产业越来越侧重人文旅游,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更为注重与地域文化的紧密联系,人文要素在其中起到了越来越关键的作用,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地域文化与旅游产品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一直以来,国外旅游产品多以本土文化作为开发方向,充分利用本地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设计开发具有本土特色的旅游产品。旅游产品的设计,不仅会表现景点的特点,还能体现出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更能反映出该地区人民的审美水平、工业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程度。
鞍山虽然没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但其地域文化还是十分有鲜明特色的,想要开发出独特的旅游产品,必须深入挖掘鞍山地域文化,将旅游产品开发设计与地域文化特色紧密联系起来,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鞍山是祖国的“钢都”,鞍钢作为共和国钢铁工业长子,为国家建设贡献巨大,见证了祖国几十年的工业发展史,形成了独具魅力的鞍山工业文化,是鞍山最为标志性的文化特色。近年来,随着鞍钢工业旅游的开展,鞍钢逐渐成为来鞍山旅游的又一亮点,吸引了大批游客。而围绕鞍钢的工业文化,更可以开发设计出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旅游产品。首先,以鞍钢厂区中有纪念性和标志性的生产场景或设备为题材,如高炉、钢水罐、铁水罐车、炼钢场景等,进行抽象处理,加以创意设计,开发具有纪念性并带有一定使用功能的旅游产品;其次,运用机械美学的观点,以工业产品零件为基本元素,如螺丝、螺母、钢管等金属材料为主,突出金属材料本身的美感,利用构成主义法则,采用硬朗的造型方式进行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以此表现鞍钢工业精神、弘扬工业发展的成果;再次,鞍钢历史中涌现出了大批的劳模,如雷锋、孟泰、王崇伦、郭明义等代表人物,以人物形象为主题进行系列旅游产品设计,可以进一步宣传他们模范事迹,教育新一代青少年。
2.千山是著名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以其独特的英姿和秀丽的风光而闻名。千山宗教文化历史厚重,每年都有定期的佛道教活动,并有一年一度的“千山梨花节”活动,近日千山风景区晋升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更是对千山风景的更高肯定。千山旅游产品应围绕千山著名景点进行开发,主要是设计平面旅游产品或小型纪念品,让来千山旅游的消费者能购买到有纪念意义的旅游产品,作为一份回忆珍藏起来,同时也是对千山的美景进一步的宣传。
3.岫玉是鞍山最为知名的特产,其玉质优良,为中国四大名玉之一。但岫玉较其他名玉辨识度较低,设计加工上缺乏创新,缺少鲜明特色,使得岫玉价值一直以来无法提升。岫玉旅游产品开发就需要加入地域文化和现代创意,提高其品质和设计创意,丰富题材和造型,并加强品牌化、精品化、系列化的开发。
4.南国梨是鞍山著名的特产,素有“梨中之王”的美誉,我市近年来举办的“南果梨文化旅游(采摘)节”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南国梨相关的旅游产品基本上是空白的,可开发的空间较大,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开发南国梨深加工产品,如果脯、糖果、饮品等,再设计出具有本地特色的产品包装,作为旅游礼品进行销售;另一方面,以南国梨为设计元素,开发设计卡通动漫形式的玩具、玩偶或小型日常用品等类型的旅游产品。
现代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越来越多元化,产品种类多样,创意丰富。在基于地域文化特色基础上,还应注重功能、形态、材料等设计要素,合理市场定位,符合消费者心理需求,紧随现代科技发展和时尚潮流,并便于携带,兼顾产品的艺术性、文化性、实用性、时尚性等内涵。
此外,鞍山的温泉、玉佛还有海城高跷、皮影、剪纸等一批传统技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亦可供旅游产品的开发。在鞍山旅游产品的开发中,还可以综合运用多个地域文化特色,加以融合开发,如可将岫玉与鞍钢结合开发金属镶玉类型的旅游工艺产品,并可开展系列旅游产品设计,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品牌。旅游产品开发应与旅游产业链中各个环节共同运作,从多方面多角度,开发、打造、宣传、销售旅游产品。
基于鞍山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充分利用鞍山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既可以促进鞍山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提高鞍山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增加旅游消费,提升鞍山旅游产业整体竞争力,又可以加快产业转型,增加就业岗位,激发市场活力,为鞍山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乔宁.基于地域文化的旅游产品开发与设计[D].陕西科技
大学,2012
[2]袁鹏.论现代旅游产品设计开发中的文化因素及其运用
[J].中集体经济,2009(10)
“哈大齐工业走廊”是由哈尔滨市经大庆市至齐齐哈尔市的一条新型工业园区,位于松嫩平原和滨洲铁路干线上,这三座城市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深受人们喜爱的体育旅游项目有滑雪、滑冰、登山、森林徒步、湿地漂流、定向越野、沙滩排球、攀岩、骑马及少数民族体育竞技等,现已开发的体育旅游比较好的有滑冰滑雪、森林徒步、湿地漂流等,很多体育旅游资源还尚未开发。
二、“哈大齐工业走廊”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不足之处
虽然最近几年“哈大齐工业走廊”的旅游事业处于蒸蒸日上的发展趋势,但体育旅游资源尚处开发阶段,面临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以促进“哈大齐工业走廊”整体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当前“哈大齐工业走廊”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缺少特色从“哈大齐工业走廊”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其更加偏向于体育竞技旅游,但并没有与地域文化、自然风景等模块有效结合,导致当前体育旅游资源缺少特色。其一,应加强冰雪体育体验旅游项目的开发力度,由于“哈大齐工业走廊”所在的三个城市处于东北地区,因此可开发一些冰雪类的体育项目以达到吸引旅客的目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当前的冰雪体育旅游资源并没有很好地被挖掘,主要存在宣传范围小、旅游模式单一等多种问题,除此之外,冰雪体育项目还会受到季节限制,导致冰雪体育旅游方面没有创新性,无法带动周边其他类型产业的快速发展。其二,虽然这三所城市有30多个少数民族,如满族有跳马、滑冰、蒙古族有骑射与摔跤,而朝鲜族有荡秋千、顶瓮竞走等,但其开发力度不足,导致民族体育旅游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较为分散。
(二)体育旅游环境发展滞后随着全国范围内的体育旅游优势的突出,各地对于体育旅游项目的开发表现出积极的趋势,但对于体育旅游环境的发展却不太重视。经过分析能看出,导致“哈大齐工业走廊”体育旅游资源环境发展滞后的原因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体育旅游文化发展滞后,如提到大庆这座城市,人们往往联想到的是“石油”,而并不了解大庆的旅游资源,其原因是大庆地区并没有特色的旅游项目,同时还有人们对体育旅游意识发展滞后,对体育旅游的认识不足所导致,最终使得体育旅游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第二,政府在体育旅游环境中具有一定的决策权,但政府对该领域的关注度不够。其原因是当前这个区域的体育旅游项目少、不成规模,最主要的是没有给城市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使得政府部门对体育旅游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体育旅游的专业人才紧缺体育旅游业的形成,体育旅游活动的发展,大量需要体育旅游的专业性人才。首先,在对城市旅游资源游览的过程中,就需要专业的人才对这所城市拥有的体育旅游资源进行详细讲解,保证他们熟练掌握旅游业务及体育旅游的流程。特别是在开发有本土特色的体育旅游资源时,对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的要求更加严格,除了服务能力外,还对个人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考核。但需注意的是,这个区域的高校仅是设立了旅游方向的专业,而并没有根据体育旅游方向设立更详细的专业,导致这种复合型人才只能从其他地方引进。总之,体育旅游人才供不应求,人才的紧缺,导致的旅游效益偏低,出现这种情况对体育旅游市场的发展极其不利。
(四)体育旅游产业链松散体育旅游产业链的发展对“哈大齐工业走廊”体育旅游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随着这三所城市旅游方面知名度的日益提升,已有很多外地游客前来参观、游玩,但其经济收入的来源主要是门票,意味着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如主题公园、景观地产等产业较少,不具规模。此外,齐齐哈尔和大庆地区内的所有景区较为分散,有多个部门进行管理,加上各行政部门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协调性较差,各自为政,难以形成规模效应,闲散的旅游资源浪费现象便难以避免。
三、加强“哈大齐工业走廊”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对策
通过上述的分析,不难发现,想要提升“哈大齐工业走廊”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需要从发展特色体育旅游、完善体育旅游环境、引进体育旅游人才及整合体育旅游资源三个主要方面入手。
(一)坚持走特色体育旅游资源道路正如前文所说,当前“哈大齐工业走廊”的体育旅游资源没有很好地将地方特色发挥出来,难以吸引游客。在坚持走特色体育旅游资源道路的进程中,首先应结合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充分利用冰雪体育旅游、民俗体育项目等,将“哈大齐工业走廊”地区的特色文化展现给游客。其次,还可将旅游加入体育活动中,不断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有效发展。积极举办武术节、龙舟节等多项体育节事,更好地与各个地方的体育爱好者交流、合作。
(二)构建完善的体育旅游环境要想完善“哈大齐工业走廊”的体育旅游环境,第一,应从政府层面入手,将“哈大齐工业走廊”地区体育旅游资源进行全方位的统筹、规划。加大体育旅游的编制工作,可以聘请专业的旅游专家、学者,到“哈大齐工业走廊”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并制定合理的、详细的总体规划。其规划范围应将“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区、县整合到一起,以避免盲目开发的情况。第二,中介型机构也应发挥其自身的价值,有效带动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以促进政府职能的有效转变。同时,还可开展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利用多种宣传手段以提高公众体育健身意识,完善体育基础设施,使更多人自发自觉地参与体育健身,以期收到理想效果。第三,再次利用媒体,如这三座城市的报纸、网;络等媒体上建立专版,设置“哈大齐工业走廊”体育旅游网,推介“哈大齐工业走廊”体育旅游项目,建立好体育旅游网站的信息宣传,可以把地区的特色旅游项目、整合、编制,到网上,传播“哈大齐工业走廊”体育旅游景点,积极的以地方文化带动体育旅游的发展。
(三)引进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引进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对体育旅游产业及体育旅游资源非常重要。首先,在“哈大齐工业走廊”进行旅游活动、旅游团队外出时,需要具有专业管理的素质团队,除需要对体育运用方面的知识全面掌握外,还应具备旅游方面的专业知识。正如前文所说,当前“哈大齐工业走廊”的体育旅游市场缺少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大多的体育旅游管理者都是非专业人员,极少有体育旅游的从业人员经过了系统的学习,缺乏专业人士的培训。提升“哈大齐工业走廊”体育旅游业发展层次,当务之急是要培养适合“哈大齐工业走廊”旅游业发展的专业型人才。对此,就需要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各大学具有旅游专业的各高校联手,制定培养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的发展计划、招生计划、培养计划,在现已有条件开设旅游专业的学院,增设体育旅游专业,引进体育旅游方面的教授、专家前来授课,建立系统、有效的培训机制,加大体育旅游营销、体育旅游管理、体育旅游策划、体育旅游导游等相关方面人才的培养力度,注重教学、培训过程中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要经常从专业课本知识中走向各大体育旅游景区,实地训练,培养出复合型的适应市场需求、社会需要、体育旅游发展现状的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的高素质队伍。
四、结语
一、引言
当前,中原经济区建设已经成为国家战略。为支撑中原经济区建设,政府决策部门决定打造中原旅游区。但是,以河南省为主体的中原区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粮仓,尤其是河南为我国人口大省,农民数量基数大,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是我国“三农”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之一。为此,解决好河南的“三农”问题,不仅是实现中部崛起和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需要,同时也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
旅游业由于其固有的关联性、带动性和渗透性,借助乡村旅游的发展来解决三农问题已经成为旅游学术界的共识,并成为研究热点。且河南省文化厚重,旅游资源丰富。为此,本研究的目的就是在充分考虑河南省省情的情况下,构建乡村旅游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模式,在支撑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同时,使得区域乡村旅游与“三农”问题解决共赢。
二、河南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河南有着发展乡村旅游的良好条件。截止2013年底根据农业部国家旅游局公布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示范点的名单,河南省共有嵩县、河南省鄢陵县、新县栾川县、郑州市惠济区、河南省确山县六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包括永城市芒砀山休闲旅游景区、信阳黄淮大丰收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园、驻马店友利实业有限公司休闲农业观光园、济源市思礼镇休闲农业旅游观光园、中国银杏嘉年华、河南省龙泉集团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宁陵县刘花桥村、固始华阳湖生态旅游产业开发有限公司、郑州丰乐农庄有限公司、河南中昊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巩义市汇鑫芳香世界、固始县九华山茶叶生态农业观光园、濮阳县绿园果品种植农场等13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由于河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河南还有一大批特色的历史文化名村名镇,河南的“栾川模式”、“西峡经验”成为全国发展乡村旅游的楷模和标杆,在国内外影响很大。
三、河南乡村旅游长效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发展理念落后
发展视野不够开阔,将乡村旅游仅仅作为一项旅游产品来发展。对于乡村旅游在推动农业转型、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建设新农村、保护和传承中原文化、扩大农民就近就地就业、促进乡风文明、统筹城乡发展等方面的作用认识不够。
(二)发展路径单一
对乡村旅游关联性强、复合度高的特点认识不足,需要加深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与农林、水利、渔业、建设、文化、环保等部门协调发展,加强与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生态省建设同步发展。
(三)产业层次较低
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特色;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缺乏现代经营理念和服务技能;管理制度不健全,与乡村旅游相关的安全、餐饮、住宿、环保、卫生、服务等行业性标准或规范不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滞后,缺乏停车场、消防、医疗等基础设施,食宿、卫生条件简陋,外部可进入性差。
四、河南乡村旅游解决“三农”问题的模式
将乡村旅游与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农村建设、生态省建设和扶贫开发有机结合,实现融合和互动发展,促进乡村旅游快速健康发展,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1.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
结合新型城镇化,优先加快乡村旅游点道路、通信、燃气、供排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美化村容村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良好环境。积极落实全国休闲农业公共服务“进城入户”工程,为乡村旅游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间。强化国家和河南省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名镇建设,加强对农耕文化特色村、历史文化特色镇、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的规划设计和管理,凸显旅游服务功能。
2.与农业现代化有机结合
把乡村旅游与发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和生态经济结合起来,把创意全方位融入种植业、养殖业,以绿色、健康概念引领产品开发,开拓健康田园空间,吸引城市白领归园田居过绿领生活,发展休闲农业。规划建设各类休闲农庄、主题休闲农庄、民俗文化风情园等,为广大游客提供了解农业历史、学习农业技术、增长农业知识的旅游休闲活动。依托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开发销售乡村名优土特产品、乡村旅游特色纪念品。将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成果转化为乡村旅游产品。
3.与新型工业化有机结合
将乡村旅游与新型工业化相结合,挖掘当地农副产品资源特色,提高产品加工技术和加工能力,注重产品包装设计和商标价值,加大品牌形象宣传推介力度,实现农副产品向高附加值旅游商品转化。引导工业企业进入乡村旅游合作组织体系,改变分散盲目的发展模式,弥补乡村旅游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不足,提高乡村旅游开发经营的组织性和专业性;按照新型工业化的内在要求,引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项目,向当地产业集聚区集中,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乡村旅游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大环境。
4.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
将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强化乡村环境绿化美化建设,配套完善旅游服务设施,突出生态特色和文化特色,为乡村旅游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在建设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发展乡村旅游。
5.与生态省建设有机结合
与河南省林业厅等部门合作,借力河南生态省建设,将乡村旅游“一圈、三带、四板块”总体布局与中原经济区“四区三带”区域生态网络紧密结合起来,构建“一圈、三带、四板块”乡村旅游生态保护网;把农耕文化特色村、历史文化特色镇、乡村旅游集聚区、特色县与国家和省级生态村、生态镇、生态县创建工作相结合,为河南乡村旅游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
6.与扶贫开发相结合
促进乡村旅游与扶贫开发相结合,深入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优先扶持具有乡村旅游发展潜力的贫困乡村,推动贫困乡、村的饮水、交通、电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及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挖掘整合乡村旅游资源,促进地区乡村旅游发展;加强老少边穷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挖掘整合当地特色自然和人文资源,大力发展自然生态游、民俗风情游,红色文化游,以乡村旅游助推农民脱贫、农村脱困,实现融合互动发展。
近几年,通过抓产业结构调整,抓环境保护,抓城市建设管理,我市积累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现在,在我市促旅游工作上层次、上水平是时候了。
今天的会,既是统一思想的会,也是建立机制、协调工作的会。刚才各位市长都讲了很好的意见,有些观点十分深刻。我着重就抓旅游工作的意义、旅游产业的性质、旅游产业的依托条件和今年的工作要点,概括地谈一下。
一、抓旅游工作的意义
抓好旅游工作意义很大,概括地讲,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其一,可以带动整个服务业的发展;其二,可以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其三,可以优化我们的发展环境;其四,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其五,可以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
二、旅游产业的性质
旅游,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产业。除了一般的产业属性外,旅游还有闲暇性、文化性(精神)、体验性三个特点。闲暇性:旅游一定是一个国家、一个区域、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平达到小康之后才可能实现的。要旅游需有自由支配的时间,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就是闲暇。文化性:旅游的过程一定有参与者心理上的愉悦和享受,这种心理上的愉悦和享受是文化性的。2003年在烟台召开加快发展现场会时,我们曾经讲:建设文化大市,抓旅游是一个很重要的切入点。不管对旅游的概念解释有多少,旅游作为文化产业的属性是不容质疑的。在我国,无论是业内还是业外,大家对旅游产业属性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在韩国,旅游主管部门干脆就叫文化观光部。对旅游产业的属性定位非常重要,否则属性不清,抓着抓着就可能抓偏了。体验性:体验经济是很重要的经济形态,旅游产业的内容有许多属于体验经济范畴。刚才周市长介绍在日本扎晃啤酒厂喝啤酒,小火车拉着啤酒罐徐徐开来,品味过去的情调,品味其中的味道,这就是体验。事情做得到位有味,那是一种境界。比如栽树,不仅保证栽活,还栽出了品味,具备了观赏的价值,这就会有旅游了。
因此,没有物质条件作依托,就没有旅游;没有身心鉴赏的介入,也没有旅游。
三、旅游产业的依托条件
归纳而言,旅游有十大依托条件。
1、生态环境。如果一个地方生态条件恶劣,谁还会来旅游?我们今天之所以能坐在这里研究大抓旅游的问题,是因为经过几年的环保努力,已经为旅游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越来越好的生态环境条件。
2、文化积淀。一个地方的文化底蕴如何,影响着这个地方旅游产业的发展后劲。博山通往青州的那条古道,车轮碾压出的辙痕如果没有那些历史文化的积淀,只是拿个凿子凿出来的,那就不会引起大家那样大的兴趣。是历史文化名城,在文化积淀方面,我们得天独厚。依托那么丰厚的文化积淀,而少有作为,真是愧对历史啊!
3、交通便利。云南的丽江,一个十分偏僻的地方,就是因为这些年交通条件的便利,才可能成为旅游热点。要发展旅游,一定要首先人畅其流、物畅其流。
4、娱乐设施。以好的娱乐设施吸引旅客、延长旅客的旅游时间,这方面我们的差距很大,要虚心地向先进地区和发达国家学习。
5、餐饮特色。旅游者到一个地方,对餐饮要求不仅仅是吃饱肚子,还要吃出特色、吃出文化来。有特色的餐饮会给旅客留下深刻的印象,还会吸引新的旅客来。和兄弟城市比,我们的餐饮特色还不够鲜明,餐饮质量也嫌粗放,下一步要好好地加以引导和规范。
6、旅馆服务。我市旅馆业无论是硬件建设还是管理服务,都需要很大的提高。当前尤要关注竞相压价而带来的恶性竞争问题,同业协会要发挥作用,相关部门的工作要跟上去。
7、产业特色。有许多旅游项目,是依托特色产业而发展起来的,我们要关注地方产业特色的形成和已有特色产业的培育。比如周村烧饼、兰雁牛仔、桔梗种植等产业,就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如何让这些特色产业更好地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要好好动脑子研究一下。
8、购物特色。我们有这么好的旅游产品开发基础,在全国也少见。如果不能在购物特色上形成品牌优势,实在是太可惜了!这些年,我们反复讲这个问题,也做了一些工作,但总感觉有很大的差距。大家看看旅游局摆出来的旅游产品,确实让人自豪。问题是:这些好东西,外边的人了解得还很不够;这些好东西,由于策划包装宣传得不够,自身应有的价值没有能很好地得到市场的确认。
9、旅游组织。关键要做好旅行社管理、导游素质提高、旅游推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个好的旅行社,会对地方的旅游发展带来很大的推动,甚至会成为地方旅游品牌的代表。导游队伍要规范,导游素质要提高,导游是地方旅游形象的代表。旅游推介要讲求策略,要把握好定位,我认为我市旅游要主打齐文化和鲁中生态这两张牌。
10、社会治安。一个地方社会治安状况令人不安,不可能会有好的旅游产业发展。
旅游产业链比较长,抓旅游可以很好地带动整个服务业发展。旅游综合性比较强,需要政府各部门间协作配合,因此要成立一个工作委员会。今天,市旅游业发展协调促进委员会正式成立。今后,每年要召开一次或两次全体成员会议,共同研究旅游工作。
四、今年旅游工作重点
1、因景植绿。
人文、自然景观的绿化要加大力度推进。
2、因景修路。
通往主要景区的道路,理清事权,今年要基本完成。
3、因景治污。
主要景区周边污染状况要摸清,要逐一拿出整治方案。
4、规范旅游标识牌。
通往主要景区的标识牌,今年要完善好。旅游标识牌是公益性的,不允许乱收杂费。
5、整理旅游路线。
要尽快整理出几条有代表性的黄金旅游线路。旅游线路要打破区域界限,实现共赢。
6、发展公共交通
。要研究市内、区际联通景区以及节假日临开公共交通的组织问题。公交服务跟不上,旅游景点人气难以上去。
7、集合旅游商品。
要下决心尽快形成有特色的旅游商品市场。在这个市场中,我们的特色农副产品、手工业产品、工业产品,能得到很好的宣传展示。
8、抑制旅馆恶性竞争。
要加强行业自律,要加强行业保护。
9、策划运营特色经营项目。
每个区域找自己的特色经营项目,项目可以是种植、养殖业的,也可是老工业的、现代工业的、手工业的,也可是特色文化表演如五音戏、俚曲、蹴鞠表演类的,也可是特色经营一条街的。不必多,从中选准结合点,聚精会神地抓起来,肯定会形成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效应。
10、平等产业待遇。
主要是用水、用电方面的问题,要尽快理顺价格。
11、发掘旅游故事。
没有故事,难成旅游。要组织行家,把有关旅游故事发掘整理好。在这一方面,我市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齐国故地,碰碰哪里都是故事。
12、加强区域合作。
现在大家越来越意识到旅游区际联合的重要性,我们要率先把市内区际合作、市外区际合作搞好。
青岛开发区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业与工业、港口构成全区的三大特色经济。区内省级凤凰岛旅游度假区山海相连,风光旖旎,54公里的海岸线上拥有号称“亚洲第一滩”的金沙滩、极具水上运动优势的唐岛湾和银沙滩、连三岛、甘水湾、竹岔岛等特色资源,被世界旅游组织公认为是中国北方最好的度假地;蕴涵深厚的佛教文化和齐文化的珠山与崂山并称“东崂西珠”;近60家世界500强企业、前湾港和海尔等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以及数千年前的齐长城和通海运河等历史遗迹一并构筑了开发区旅游产品大框架。这里优美而独特的山、海、岛旅游资源让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流连忘返,2006年,青岛开发区被中国摄影家杂志命名为“中国摄影之岛”。
近年来,青岛开发区突出“山、海、岛、企、校”资源优势,围绕建设“国内一流的海滨旅游度假胜地”的目标,将高端与特色相结合,加快产品开发建设,全面构筑特色旅游发展体系,全区旅游行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旅游产业要素和产业布局不断完善。2006年,全区接待国内外游客345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6.3亿元。
突出高端旅游项目开发,发展高端旅游
青岛开发区立足海滨资源优势,走“大企业、大项目、大手笔、大产业”旅游发展之路,着力发展以度假旅游、影视文化、海上旅游、商务会展为主的高端旅游。以影视文化为主题,对凤凰岛旅游度假区进行开发,建设国内知名、具有特色的旅游业核心项目。先后引进建设了北京电影学院青岛创意媒体学院,海景花园五星级酒店、法国雅高宜必思酒店等项目,海尔特色酒店、海上餐厅即将动工建设;投资6亿元开发了唐岛湾滨海公园,规划建设码头休闲娱乐村、航海广场、滨海伊甸园、滨海运动休闲娱乐中心等主题区,积极发展海上跳伞、水上飞机、帆船、帆板、滑水、豪华游艇等海上休闲娱乐旅游项目,打造中国北方海上运动基地。另外,影视演艺中心、高档商务会所、国际度假中心、高端会议会展中心、度假村、游艇俱乐部、国际俱乐部、高星级酒店等一大批旅游项目正在积极的招商促进中。
培育多元化旅游产品,丰富特色旅游产品体系
在大力发展高端旅游的同时,青岛开发区整合特色资源,培育发展集生态、节会、工业于一体的综合性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实施海岛渔村和珠山文化开发,推出凤凰岛旅游度假区浪漫休闲游、竹岔岛海上人家、甘水湾休闲渔业游、珠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文化游、珠山农家乐、珠山宗教文化和生态游等生态休闲产品;开展特色节庆活动,举办了“中国・青岛金沙滩文化旅游节”、薛家岛海鲜节、青岛国际啤酒节开发区分会场、金沙滩旅游周等节庆活动,2007年将在开发区首次举办中国电影“金凤凰奖”,至此中国电影“金凤凰奖”永久落户开发区;依托工业资源,推出名企考察观摩游、现代工业科技游等产品。
加强行业培育,完善旅游接待服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