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道路运输和交通运输的区别

道路运输和交通运输的区别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道路运输和交通运输的区别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道路运输和交通运输的区别

道路运输和交通运输的区别范文第1篇

关键词:公路运输;经济发展;特点;作用

交通运输业是国家重点管控的一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受到国家宏观调控的控制。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经济实力体现,除了像农业、工业、服务业等行业的生产水平之外,另一个衡量该国家实力的重要指标就是该国家的道路网的建设和道路运输的发展状况如何。道路交通运输将社会生产上的各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机的联系到一起,这种联系包括了社会生产、物质分配、社会交换行为和消费行为等环节,起到联系国家工农业生产、城乡农村、物质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作为交通运输行业主要的货物和旅客运输方式之一,公里运输是交通运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交通运输改革以来,除火车、航空、水路之外的另一种较为方便的运输方式,是运输方式的一次重大革命。公路运输的特点是快速、高效、安全、经济、舒适等,且以后将会实现始发地与目的地运输的直达,在经济建设和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种运输方式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公路运势的主要特点

1.公路运输操作简单,资金投入少,回报时间快

我国对于道路运输的管理体制没有像水路运输、航空运输或者是铁路运输那样有着很严格的准入体制,一般来讲,公路运输所需要的设备相对较为简单和固定,一般仅为一辆客运汽车或者货车,并也进入运输产业的门槛相对较低,前期购置的车辆费用较其他运输行业来讲相对较低,并且能够实现在很短时间内回收成本获得利润回报,因此,公路运输的入行投资行为较为简单容易,且投资的回收期短,回报周期长。

2.公路运输方式有着极强的适应性

对于运输的车辆来说,在公路上行驶的时间和周期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不同的突况对运输的时间和出货的计划进行调整,运输的各个环节衔接十分的简短,没有任何冗长的手续,运输的适应性较强,特别是公路运输对于货车或者客车的载货量和载客量的多少有着很强的适应性。

3.公路运输的数度快,效率高

该种方式与其它的运输方式有着明显的区别,道路运输在运输过程中花费的时间周期相对较短,货物运输的速度相对较快,特备是在短途运输过程中,由于没有货物或者旅客的转运和转乘,常常能够实现货物或者旅客从始发站到终点站的一站直达。

4.运输形式十分的灵活

公路运输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凭借我国广阔交织分布的交通路网实现铁路、水路运输的不能到达的地方,因此,公路交通的触角能够做到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等特点。所以,可以依据公路交通运输的这种灵活性可以将运输的途径扩展到城乡农村的经济建设上,为当地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二、公路运输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公路运输能够促进国民经济的整体快速发展

目前,在我国的运输行业,由于公路运输能够实现“货到付款”的便捷服务,并且航空运输、铁路运输和水路运输的最后一个将货物送到消费者家门口的环节仍然需要由公路货运来完成,因此在未来,公路运输业在发展空间和发展趋势是十分的强劲的。公路交通对于货运商品的正常流通和运转都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因此,公路运输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

2.公路运输有利于降低经济发展的成本

公路运输能够缩短运输的周期,能够较少车辆对化石燃油的消耗,降低了运输车辆在运输过程中的磨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对车辆的维修和护理次数,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最终实现了降低运输成本的目的。特别是我国高速路网建设的日趋成熟和完备,改变了以往传统运输的缺陷和方式,人们出行首先的交通方式就是全新的快速交通的公路运输方式。

3.公路运输有利于改善经济运行方式,实现质量提升

目前,在交通运输上,我国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成果,但整体的经济运行的方式还不近合理,交通运输对经济的影响和质量还不高,经营方式的粗放管理现象还是比较的明显。在交通运输行业,由于各种运输的运营方式相对独立,致使运输的技术相对落后,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突出,严重影响到了我国经济的合理运行和有效的开展。而相对于其他的运输方式,公路运输有很多的独特之处,能够很好的弥补上述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与其他运输方式有机结合,提升我国整体的交通运输业的运行方式,采用公路运输经济手段来改善其经济运行问题为的主要方式,实现提升其经济质量。

三、结语

公路运输能够实现城乡农村之间的良好经济交流,使得城乡农村之间的经济合作更加的密切,使得城市和农村的经济发展一同实现一个质的飞跃。与此同时,公路运输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实现了落后地区与先进地区的有机融合,使得落后封闭的地区能够向全方位的发展方式转变,并且也能实现与国外发达地区的多层经济合作和交流,促进经济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 任艳静. 浅析交通运输业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S3) :123.

[2] 王雪波,胡建平,陈立东. 铁路运输与公路运输的优化衔接[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10,9(21) :75-77.

道路运输和交通运输的区别范文第2篇

为了使调研的结果尽可能地符合真实情况,调研区域主要设定为黑龙江省、辽宁省、河北省、山西省、广东省、广西自治区、江苏省、湖北省、贵州省等省及其下属地市,选取样本为我国东部、中部、西部等有代表性的省份。调研对象囊括上述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综合运输管理部门、各地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大中型运输企业、重点道路货运站场和集装箱货运站、有关协会、学会、专家及相关政策制订者和执行者。

本次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现场考察、信函调查等方式,调研小组对样本区域道路货运业发展现状、问题及经验,现行道路货运管理办法、政策构成及政策需求,道路货运站场的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建议)、政策需求,道路货运站场类型、规模、投资构成、经营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及政策需求,道路货运站场的信息化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政策需求,规范道路货运站场经营管理的相关设想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和分析。

货运站场存在问题多

通过对调查区域的实地调研不难发现,我国道路货运站场经营管理中有许多不足亟待解决。

站场定位不明

道路货运站场在性质上是属于社会公益性设施、经营性设施还是道路基础设施的定位不够明确。但站场性质定位是根本性的,它将直接影响货运站场的资金来源渠道、分配方式、使用方式及经营管理方式等。道路运输站场(主要是货运站)与运输管理部门、运输企业的关系以及在运输市场中的地位不合理,有碍于形成有机的运输站场体系,有碍于形成社会的多渠道投资主体。

因为货运站的产权和经营主体不明晰,使得国家投资和股权及其收益的管理不够严格,投资主体和经营主体不够明确。也因为管理人员与经营者不明确其功能、面积、定位、运营主体等重要问题,因此在实际执行中遇到了种种分歧,产生不便。例如广州市运管人员就询问了集装箱堆场是否属于道路货运站场这样的问题。

在货运场站的规划与建设中同样存在诸多的问题。道路货运站场规划在地方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中法律地位不够明确,站场建设与道路建设、道路运输的其他环节、城市公交、其他运输方式、城市布局规划的协调渠道与手段不够通畅和有效;政府在规划中的职责既有布局,又参与项目立项与实施,政企分工不明确。

规划主体层次过低,没有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从而造成货运站场规划与产业规划不衔接,投资容易失败。一些货运站场的建设标准过低,一些地方根据1995年制定的零担货运站级别来建设现代的物流园区,若按照这样的标准来建设,绝大多数的货运站场用地将大幅度缩减,明显不适应现代物流园区的综合发展方向。

由于以上原因,许多货运站的选址规划与海陆空运输方式、城市配送衔接不到位,公安和城管部门不让货车进城,直接造成非法面包车拉货猖獗,即城市的最后一公里不畅,推高了物流成本。

建设资金缺口较大

资金问题是制约道路货运站场发展的瓶颈,充足的资金才能为企业发展谋求更多的市场机会。调查中发现,道路货运站场除了极少数是由国家和地方政府投资或补助建设的以外,多数主要还是依赖于民间资本,例如大连市有7个零担货运站,其中80%的在建项目均为民营,资金量稍显不足。

现有政府投资部分的筹资渠道较窄,目前主要是国家和地方的车购费、客货运输附加费及交通企业自有资金等,这使得道路站点建设缺乏资金投入;政府资金扶持方式主要是拨款,推行无息或低息贷款方式和资本金方式,由此造成许多省份对于道路货运站场长期投入不足,甚至毫无补助。部分省份现有的道路货运站场建设改造主要依赖于交通运输部和省厅的拨款,资金有限,如广东的货运站场建设资金目前缺口达到30亿元,而且下拨资金迟缓,企业似乎看不到政府的支持。

土地使用障碍重重

原有的货运站场和物流园区随着城市的发展被商业地产等包围,被迫拆迁,然而由于城市经营者的逐利和城市形象等问题,迁建的土地申请却常常被地方政府拒绝,土地政策难以落实到位。

货运站场土地租期较短,政府在物流用地方面缺乏指导,经营者只好各显神通,各自拿地,土地使用得不到保障。如广州市1991年成立的一家大型货运市场,到了1998年就被迫拆迁,2005年拆掉了广州有名的同德货运市场,2007年又拆除了新百佳。土地的问题极大地困扰着企业经营,因为经营时间得不到保障,由此造成投资谨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缓慢,水平低下。

管理政策体制不健全

调查显示,只有广州、深圳、大连等少数地市制定了自己的货运站管理制度,其余的仅以国家的规范来进行管理,事实上已经完全放开,缺乏治理货运站的有力依据。

就目前而言,道路货运业的市场准入门槛过低,从源头上导致了货运市场竞争无序、货运发展滞后等诸多问题,为管理工作带来重重困难。同时,行业准入制度本身存在问题,如进入行业应有的资质、经营范围等问题都不明确。

运管部门管理不到位,对于非法营运打击不够,未经许可的货运站仍然有机会生存。一些地方货运站场建成后许多货车仍然不进站经营,市场仍然保持分散经营、恶性竞争的状态,极大冲击了正规市场的运营秩序。

政府对信息化发展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标准。以中外运广东省分公司为例,企业在GPS应用中因为与配套系统产生冲突,不得不多次放弃原有系统,现有GPS系统已经是企业使用的第四套了,信息化标准的缺失实际形成了很大的浪费。

货运站的投资选择标准以及资金的安全回收方面有所不足。在现有货运站的选择标准下,一些站被政府选上并进行了补助,可是结果却并不理想。还有一些地方的站场缺乏对投资的监控和后评价,在国家各级政府投入资金以后,在资金使用效果的监管和安全退出问题方面就显得有心无力了,如广西目前仍有4个亿的政府投资没有回收。

一些地方政府直接进行货运站场的日常经营,这种政企不分的局面干扰了市场的公平竞争。应该尽快明确站场的产权和经营主体,加强国家投资和股权及其收益的管理。

人力资源问题无疑是阻碍道路货运业发展的一块短板。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加上相关规定一片空白,造成针对货运站场的执法随意性较大,企业无所适从。行业内不仅职业经理人严重不足,技能型人才也有很大的缺口。

道路货运站场实际运营水平低下。现有货运站场和物流园区多为民营,经营主体五花八门,以个体为主,缺乏现代经营理念,第三方物流较为薄弱,服务方式和手段传统、单一,货运站场主要还是采用大排档的形式建设,与物流园区的定位不符,致使站场经营效益低下,缺乏对入驻业户的严格管理以及风险管理机制。

经营者市场观念薄弱。多数传统的道路货运站场无论是设备投资还是服务项目设计,其水平都不高,也没有形成货运站的经营网络,其经营不适应运输市场需求变化,站场经济效益普遍较差,基本处于微利和保本状态,特别是国有货运站场亏损面大,货主和车主不能得到满意的服务,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货运站场运营管理中存在的许多薄弱环节导致车辆空驶率增加,实载率低,能源浪费惊人;同时严重影响道路基础设施及运输车辆能力的充分发挥和运输效率的提高,制约了道路运输作为多种运输方式联系的纽带所应发挥的作用。

信息化水平低且缺乏标准,运输组织化程度低,很难形成站场─道路─车辆─站场这样一个有机联系的道路运输服务系统。

综上可知,目前我国道路货运站场的管理是很空泛的,管理力度远远不能起到引导发展的作用,管理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名存实亡,管理行为效果差。道路货运站场对管理部门有很大的意见和期待,希望通过一定的行政手段来规范货运市场和货运站场的发展。

如何引导货运站场健康发展

根据9个省份的座谈、现场察看及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各级道路运输行业管理部门、道路运输企业及货运站场经营者主要关注道路运输站场性质、功能定位、投资政策、市场准入等问题,先要解决道路货运市场培育、发展完善和监管、道路货运站场建设等问题,在此前提下才能做好引导道路货运站场运营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发展。

明确站场性质、功能与定位

大多数调研省份建议尽快在国家层面明确道路货运场站的类型划分及各类道路货运站场的性质和功能,尽快明确道路货运站场与物流中心、物流园区等物流基础设施的区别与联系;建议通过明确货运站与物流园区的区别与联系,划分清楚货运站场的公益性或经营性属性,加快制定道路货运站场建设投资、土地、税费相关政策,统筹规划国家道路运输枢纽城市的零担货运站、集装箱中转站,以及物流中心和物流园区内相关道路货运基础设施的布局。

改善站场投资环境

除甩挂运输试点项目的道路货运站场建设有明确的中央政府补贴外,其他道路货运站场政府投资政策不明确,规划、土地、融资、税收等方面的相关政策缺乏强有力的法律和制度保障,导致道路货运站场投资环境欠佳,各地方政府及行业管理部门对道路货运站场建设投资态度差异明显(从政府全额投资到完全无政府投资等形式均存在)。建议从国家层面推动交通运输行业管理部门与发改、建设、国土、税务部门协作,加大道路货运站建设用地、投融资及税收优惠政策并保障其落实,同时明确本部门对道路货运站场建设的投资方向和补贴力度,统一资金使用模式和投资标准,从国家层面消除不同部门对道路货运站场与道路运输类物流基础设施投资政策差异。

多部门协作把好准入关

绝大多数道路运输企业、货运站场经营者认为我国道路货运市场过度开放、市场运行效率差,呼吁通过强化市场准入引导道路货运业及道路货运站场的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建议道路运输行业管理部门从落实许可制度、提高准入门槛、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完善行业发展规划、市场退出机制等方面强化市场监管力度;特别建议对于道路货运站场经营行为的市场准入应改变“后置式”许可制度为“前置式”许可制度,争取货运站场经营者在获取规划国土部门的用地许可、营业执照之前能实施道路货运站场经营许可制度,以保障道路运输行业管理部门能真正把好市场准入关。

对跨省道路货运企业入驻货运站场经营时的许可或者备案问题,部分道路运输行业管理部门建议,应由交通运输部牵头推动省际道路运输行业管理部门例会制度,以进一步加强对道路货运市场及道路运输站场的监管。

同时,部分省市道路运输行业管理部门建议结合《公路保护条例》的源头治超相关条文,应建立健全行业管理职能,进一步加强道路运输站场作为车辆源头管理、治理超载超限的重要依托场所的作用,明确道路运输站场对经营者、承运人、驾驶人员及车辆的管理职责,建立货运源头监督管理机制。

推动标准体系建设与考核

道路运输行业管理部门和道路货运企业代表认为,原《汽车货运站(场)级别划分和建设要求》(JT/T402-1999)已不适应运输服务和物流业发展需要,建议尽快修改货运站场建设标准,应对道路货运站场的规模、功能、设备设施(如仓库、绿地)等建设标准进行修改、完善,以便于根据修订过的货运站站级标准进行评级,对符合标准的货运站给予相应的补助金额;同时,建议制定货运子系统间的配合标准,包括信息平台的建设标准、各类信息系统的接口标准、货运站与货物、包装、运输车辆、装卸机械等各种设施设备的配合标准,形成全国货运站场建设体系。

同时,大多数道路运输行业管理部门和道路货运企业建议制定和实施全国性的道路货运站场服务标准、管理规范、道路货运站场及经营业户质量信誉考核办法等,并下发指导性文件,并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向社会公布,建立起正确的市场导向,逐步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提高道路货物运输的服务质量,这样做有利于道路货运和物流的发展;并建议通过规章制度对货运站场驻站经营业户的不良经营行为(如货物损坏不赔偿、不执行合同、不诚信经营等)予以严格管理,应将道路货运企业、道路货运站场的信誉考核与级别评定相结合。

推进信息平台建设与监管

大多数道路货运企业和道路货运站场经营者认为,中央及省级政府与道路运输行业管理部门应鼓励、支持全国性或区域性道路货运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积极实施信息系统对接工程,实现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建议按照政府主导、企业经营的模式设立信息平台,政府主导可以统一标准,为全省、省际、全国联网做好铺垫,企业经营可以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从而推进货运信息化的程度,通过建立全国道路货运站场统一的物流信息平台吸引货主和运输企业进场交易,从而促进货运站场规范经营和健康发展。

部分道路货运企业和道路货运站场经营者建议,道路运输行业管理部门和“虚拟网络货运站”应加强对道路货运公共信息平台的监管与监督检查,特别要对运输车辆、从业人员信息真伪进行身份识别,通过审核信息保证实名操作和信息真实,将相关违规信息、不诚信记录可以及时反馈到运政系统中。

推动规范化经营

道路运输和交通运输的区别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交通运输枢纽系统;综合功能;运输能力

中图分类号:F5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1-0139-02

一、引言

交通运输枢纽是指在两条或者两条以上交通运输线路的交汇、衔接处形成的,具有运输组织与管理、中转换乘及换装、装卸存储、多式联运、信息流通和辅助服务六大功能的综合性设施,作为交通运输的生产组织基地和交通运输网络中客货集散、转运及过境的场所,交通运输枢纽是提高客货运输效率的关键环节。交通运输枢纽系统分析主要是研究交通运输枢纽的功能、结构及枢纽内各种运输方式或设备(包括工业运输和城市运输)间的相互协调,以充分发挥交通运输枢纽系统的综合功能和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势,强化交通运输枢纽的系统功能,优化运输网的点、线系统能力协调,进而提高整个交通运输大系统的综合运输能力,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服务。

二、交通运输枢纽的系统特性

由系统科学理论可知,所谓系统就是由两个以上(包括两个)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某一特定功能的综合整体。从系统及交通运输枢纽的基本定义角度来看,交通运输枢纽本身是一个由多个相关要素组成完成特定功能的系统,它不仅具有系统的一般特征,同时还具有区别于其他系统的特性。交通运输枢纽的系统特性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功能与目标的统一性。交通运输枢纽由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多种运输设备组成,每一种交通运输方式或运输设备在交通运输枢纽中具有不尽相同的功能与作用,但作为一个系统整体,交通运输枢纽系统具有统一的功能与引示。这就是完成枢纽内货物及旅客运输的中转与地方作业,确保客货运输全过程的实现及运输生产的连续性,满足统一运输网及枢纽所在城市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对运输的需要。

2.构成与结构的复杂性。交通运输枢纽由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或同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多条干线运输组成,每一种交通运输方式又由为实现其运输过程的多种运输设备按一定布局原则和技术要求统一配置而成。为实现各种运输方式间的相互协调,有关运输设备的布局与配置又须统筹安排。由此构成了运输枢纽结构的复杂性。交通运输枢纽系统具有由多个多级子系统构成的多级梯阶的复杂结构。

3.交通运输枢纽与其外部环境具有十分密切而复杂的联系。就整个交通运输大系统而言。它由线系统与点系统两类子系统群构成,交通运输枢纽属点系统,就一个交通运输枢纽而言,它既是一个具有复杂结构以及特定功能的系统,同时又是交通运输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以交通运输大系统为其外部环境。同时,交通运输枢纽又是它所依托的城市或地区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以城市或地区为其外部环境,因此,交通运输枢纽与其所在的城市或地区间具有十分密切而复杂的联系。

4.交通运输枢纽是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或多种交通运输设备构成的结合部,其内部各子系统间、要素间的相互协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5.交通运输枢纽的各个子系统发展不平衡性和技术差异性。基于各交通运输枢纽形成的历史过程及自然条件等不尽相同,枢纽内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形成过程及发展也不尽相同和平衡。交通运输枢纽内各种运输的具体作业过程和技术设备配置各有特点,这就决定了交通运输枢纽内各子系统间存在一定的技术差异性。为此,在具体分析与实施过程中必须区别对待。

6.交通运输枢纽具有一定的自适应性或自组织性。当交通运输网或城市系统等外部环境发生变化,需要改变或调整交通运输枢纽的功能及目标时,交通运输枢纽的自身结构及特征即可进行相应的改变。如城市交通运输网个别区段负荷过大,从而导致了运输流自身进行调整,自动寻求负荷较小的方向,保证向稳定状态过渡。

综上所述,交通运输枢纽本身是一个复杂系统,且具有诸多系统特性。因此,我们必须将交通运输枢纽视作一个客观系统对象,结合其特性,运用系统分析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

三、交通运输枢纽系统的功能

1.交通运输枢纽是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干线的汇集点,是大宗客流和货流中转、换乘、换装与集散之点,是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衔接和联运的主要基地。交通运输枢纽的布局决定了不同交通运输方式间联运转换点的分布,因而对于大宗客流、货流的运输路径、运输效率、货物转运速度有着决定性影响。它在良好地完成运输全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起到促进作用。

2.交通运输枢纽是同一种运输方式多条干线相互衔接,进行旅客和货物中转或对运营的车辆、船舶、飞机等进行技术作业和调节的重要基地,同时还为各种运输工具的周转和检修等提供各种技术服务。

3.交通运输枢纽大多与城市相共生,它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很大作用。它是城市实现内外联系的桥梁与脉络,是城市整体的一部分。城市交通运输的各种设备和建筑也是构成交通运输枢纽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的基本功能是保证完成四种主流作业:直通作业、中转作业、枢纽地方作业以及城市对外联系的相关作业。

具体地说,交通运输枢纽所承担的主要作业包括:(1)为本地区旅客的到发以及过境旅客改变旅行方向或换乘另一种交通运输方式服务;(2)为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之间换装货物服务;(3)通过干线直接将货物送达货运站、码头,通过专用线将货物直接送达工矿企业、仓库或者反方向的运出;(4)将货物由外部干线运输转入城市内部运输线路,或者相反方向的接运;(5)对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运营(接运、发送、编组),为车、船等运输工具的周转与检修提供各种技术服务;(6)枢纽内部运输作业,包括城市各区间及其与郊区间的客、货运输。

四、交通运输枢纽布局与运输设备的配置原则

首先应服从于国家和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网的总体布局与规划,其次要有利于运输枢纽内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及其各种运输设备间的相互协调。具体应遵循以下一些原则:(1)服从综合交通运输网布局与规划的要求,充分考虑枢纽在综合交通运输网中的地位、承担的任务及枢纽的合理分工,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综合运输能力为最高目标;(2)有利于枢纽内各种交通运输方式间的协调,在考虑与相邻枢纽合理分工的前提下,使各项设备既不重复设置,又不因设备不足而影响运输畅通,并应保证主要客流、货流在枢纽内径路顺直、便捷,保证整个枢纽约通畅;(3)充分发挥枢纽内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势。应根据所分担的合理客货运输任务而确定每种运输方式的适当规模和技术等级,最大限度地提高运输枢纽内各种运输方子系统的综合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势;(4)有利于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更好地满足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5)充分考虑其他综合因素。如运输能力要有适当储备,设备配置具有灵活机动性,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国际要求和环境保护等。

五、交通运输枢纽内各种运输方式的相互协调

交通运输枢纽是各种运输方式的主要衔接点,是各种运输方式多种运输设备构成的结合部系统。枢纽内各种运输方式相互协调,须具备一定的技术设备物质基础和相应的组织保障,即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保证运输过程的连续性,即不间断、无延误地完成技术作业过程中的全部必要作业。(2)交通运输枢纽内各种运输设备的通过能力、输送能力彼此相适应,它体现在一般的指标中(货物吨数、旅客人数),或体现在该种运输方式接运的运输量与所需的单元运输工具的能力及数量的相适应上。两种运输方式衔接处,需设置中间库场及换装机具时,这些设备的能力应与相邻接的运输方式的通过能力适应。(3)各环节的作业时间相互协调,以基本作业环节为目标,前一项作业占用整车设备的时间应小于等于后一项作业占用整套设备的时间,且两者均应小于等于基本作业的相应作业时间。(4)必要的组织、制度保证。

参考文献:

[1]胡列格,刘中,等.交通枢纽与港站[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2]沈志云,邓学钧.交通运输工程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3]刘灿齐.现代交通规划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4]邵振一,董千里.道路运输组织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5]邱荣祖.公路交通运输系统工程[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

道路运输和交通运输的区别范文第4篇

【关键词】市场经济;公路运输;联系;策略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交通运输在其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而公路运输是交通运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然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1]从实质上来说,公路运输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全球经济的发展情况对我国市场经济环境有着很大的影响,导致市场经济环境愈加复杂。面对这样的发展环境,传统的公路运输管理模式显然无法满足当前发展形式的要求,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中,公路运输必将面临诸多新的挑战。因而作为相关的管理部门,需要加强对公路运输的管理,实现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使其更加符合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

一、加强公路运输管理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提高生产力水平

在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化成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我国公路运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管理模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基于当前的经济发展格局,现有的公路运输管理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公路运输所涉及的行业范围是非常广泛的,是企业经营活动中不可获取的一部分。加强公路运输管理,可以使得其发展道路更具规范化,能够满足各行各业对公路运输的需求,这对提高企业的生产力水平有着很大的帮助。由此可见,加强公路运输管理已然成为当前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目标。

(二)有助于推动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

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交通运输在其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公路交通运输也势必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2]通过近些年的发展情况来看,公路运输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保证,经济的发展也为公路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现阶段是我国进行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发展阶段,加强公路运输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其管理水平的提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因而我们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应意识到加强公路运输管理的重要性。

(三)有助于实现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现阶段我国公路交通运输所涵盖的范围十分广泛,它不仅是串联各地经济的重要纽带,也为一些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通过相关数据的调查发现,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其交通运输能力也非常强。由此可以得知,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目前我国沿海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十分明显,除了其他因素以外,公路交通运输的便捷性是其中的重要影响因素。我国对于西部经济的发展极为重视,也在不断的采取措施来缩减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而加强公路运输的建和管理是改善这一先创的重要方式。在未来的发展中,区域经济和交通运输相互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公路运输也会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经济发展和公路运输之间的必然联系

(一)公路运输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纵观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路程,公路运输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公路交通运输是所有交通运输方式中使用最为频繁的,尤其是在短途运输中,公路交通运输有着明显的优势。这些年来我国一直在加强公路交通的建设,其中高速公路的建设是其核心内容。[3]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公路运输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从当前的发展现状来看,公路运输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无法撼动。

(二)地方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公路运输的作用

我国公路运输干线的类型十分多样,省、市、县、镇由点到面,形成了布局广泛的公路交通运输网。在公路交通运输干线建设的过程中,就能够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在建成以后,也将这些地区和其他地区有效的连接起来,成为经济交易往来的重要渠道。尤其是对于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来说,公路交通运输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可以说,在地方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公路交通的建设对其有着关键性的影响。

三、基于市场经济加强公路运输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重视公路运输管理的成本控制

公路运输管理水平对公路运输发展有着关键性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公路建设工程纷繁复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而重视和加强公路运输的成本管理和控制尤为重要。[4]公路运输的成本控制和其他企业相比有着一定区别,这也是公路运输管理中的难点内容。一方面,要做好成本预算工作。将成本控制工作渗透到公路运输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在开展成本预算工作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了人工和材料成本、设备维护费用以及管理费用等。财务人员应当根据往期的财务信息和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做好成本控制的预算工作。另一方面,明确各部分的工作职责,尤其是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在统计各部门财务支出的具体情况,为成本控制工作提供详细的信息,逐渐实现成本控制的目标。

(二)建立完善的公路运输管理制度

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了明显的变化,因而在公路运输管理的过程中,其管理标准和管理制度也应进行针对性的改革,需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制定与之相符的管理体制。对于管理部门来说,他们应当对当前公路运输管理制度中存在的弊端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在建立新制度的时候对这些问题进行有力的调整。然后可以借鉴国外一些国家的经验,根据我国公路运输的特点将这些经验应用其中,从而使得我国的公路运输管理制度更加完善。最后则需制定明确的管理标准,为公路运输管理工作的开展指明方向,最终为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将现代科学技术应用到管理中

近年来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这些可以技术则逐渐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中,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助力。要想创新公路运输管理模式,科学技术的应用必不可少。例如可以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管理工作中,既可以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从而提高管理工作效率;也可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使得公路运输管理工作更加便捷。此外,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为风险管理提供一定的帮助,能够减轻风险所带来的危害。[5]总而言之,科学技术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梁振芹.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路运输经济管理[J].商场现代化.2011,7(12):44-45.

[2]李进卿,何佩佩,穆昭君.让交通更畅通让群众更满意———记发展中的长葛市公路运输管理所[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3,2(10):19-20.

[3]王渊.我国高速公路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商.2015,4(04):54-55.7

[4]肖晗.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路运输经济管理[J].河南科技.2013,1(07):16-17.

道路运输和交通运输的区别范文第5篇

关键词:运输企业;安全标准化;项目质量管理

一、引言

随着国家“十三五”规划的提出,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不断实施,随着“互联网+交通”转型的不断深入,运输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壮大导致交通运输的现代化成为主题,其内在安全标准化项目质量的管理问题尤为重要。安全标准化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运输现代化也离不开安全标准化,安全标准化的质量是决定交通运输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想要取得安全标准化项目的良好质量,就必须在管理中做好准备,获得具体的内容和要求,确定现有的技术经济指标,有完善的且合适的管理体系,使管理工作科学化、条理化。搞好交通运输企业的安全标准化,有利于高速度发展国民经济,加速产品和物资的周转。在国外,交通运输业的安全标准化体系建立得比较早、比较完善,技术的先进性、质量的保障性及动态的完善性都是我国交通运输企业所欠缺的。提高交通运输业的安全标准化质量可以使陆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和装卸搬运等都能有条不紊地进行,为国民经济和国计民生贡献较大的力量。为进一步规范我国道路运输企业的安全生产活动,提高整体的安全水平,实现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切实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运输企业安全标准化项目质量管理研究课题应运而生。

二、安全标准化的内容及意义

安全标准化,是企业内部组织管理部门定制出来的一套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责任机制,针对企业生产管理、安全生产等程序内容作出有关的操作要求和处理规定,根据我国政府和安全生产部门制定出来的相关法律和安全生产标准规范,建立一套对生产管理的安全隐患和风险预防控制的预警机制,从而使企业生产活动的各要素都处于安全生产、规范管理的状态,以此实现生产管理安全标准化的目的。安全标准化的质量决定运输企业能否正常生产运行。无论是什么运输方式、运输什么产品、运输距离的长短,都要确保各个环节的质量,高标准、严要求,贯彻落实国家和企业的各项安全法律法规,为安全标准化项目的高质量打好基础,有效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减少交通事故。通过安全标准化使生产与管理者建立有关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度,根据制度做出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由此排查安全隐患以及监控重大的危险源,在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的基础上使各生产环节安全进行,使人、机、物、环境处于良好的管理及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建设企业安全生产的规范化,是企业的基础工作和必须工作,是全体、全时段、全程、全方位的工作。安全标准化质量是决定企业能否始终处于安全生产的良好状态的重要保障。交通运输企业有专门的行业标准,在整个项目中质量管理是最重要的内容,它决定了交通运输企业是否可以安全、有序、顺利地进行生产。安全标准化要求运输企业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的发展规律,尊重科学,从生产开始到运输产品安全抵达目的地都必须专人负责、专人监管,严防疏漏,保证人民的财产安全。

三、项目质量管理的原理及方法

1.PDCA循环原理PDCA循环首先是一种应用于项目质量管理的原理,也是一种新型的工作程序,因其具有承上启下的严密的逻辑性,所以能使各项活动按照生产的先后顺序有序进行,在项目质量管理方面有宽泛的应用。PDCA中的几个字母分别代表的意义为:P(Plan)——计划,包含与生产和管理相关的方针的制定和将要达到的目标的确定,在制定过程和生产管理过程中相关活动及计划的确定。D(Do)——执行,实施具体行动就是执行,是在具体行动中实现P(Plan)中的安排和内容。C(Check)——检查,就是对执行的结果进行总结,将对与错进行整理,确定有益措施及危险漏洞,找出问题。A(Act)——行动(或处理),对检查、总结、分析出来的问题进行处置,对成功的经验和好的效果作出肯定,并实施标准化,或编制相关内容的作业指导书;也要总结失败的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在此循环中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应转交给更细致的PDCA循环去处理,在经过了第一次PDCA循环后再改正出现的问题,就会越来越接近最优品质。PDCA是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行动)的首字母。PDCA循环就是依照这个顺序进行质量管理,按照生产管理的相关逻辑顺序进行每一步程序,是可以循环不止地进行最科学的质量管理的程序,可以通过程序找到最有品质的影响因素和管理方法等。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面运作需要管理循环的转动,这就说明改善与处理有关的质量问题,超越先进质量水平的各个工作,离不开PDCA循环的科学程序。PDCA循环是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全面运转的基本方法,它的实施需要拥有大量的数据资料,并综合适当地运用各种管理技术和方法。2.新旧质量管理方法新旧方法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但数据的分析和总结是研究质量管理的关键。只有具体而准确的数据,才可能模拟出适合各个企业的质量管理模式。

四、运输企业安全标准化项目的质量管理

1.加强运输企业安全标准化制度的建设管理

对当前运输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探索分为以下四个方面:首先,当前要创新人性化的管理。人性化管理要提高对待事故的认识,人性化的管理注重人的主观能动性,在理论指导中坚持预防为主,端正科学的态度,秉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其次,发挥文化的力量。借助文化所产生的力量,将安全管理新机制进行人格化的创新是安全管理、生产的出路。企业文化中少不了企业安全文化,企业安全文化的内容根据每个企业的发展规模各不相同,内容也有所不同,但必须含有企业各种与安全有关的价值观、生产责任感、道德观念,以及安全目标和安全行为准则等。企业的安全文化虽然是一种文化现象,但也是管理企业安全的一个准则。再次,提高对制度的认识。要对规章制度的约束作用有所重视,也要采取与时代同步的态度对待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原有的管理成果是人性化管理的基础,所以要对原有的规章制度进行规划和梳理,找出精准的对安全管理行之有效的方法并提炼,丢弃不符合现代化发展的旧制度,新的生产和管理环境需要制定新的规章制度,使制度真正进入生产管理者的心中,能够做到对人进行约束和管理,从而有益于企业的安全生产。最后,要加强宣传,增进教育。人性化的管理对内容的形式有所重视,对宣传的形式也不放松,管好并恰当地利用好安全文化宣传阵地,就可以用科学的企业文化对职工的安全意识进行有效的引导,也使职工的安全素养得到明显有效的提升,使职工在各个与安全相关的方面得到有益的培育,使自律与他律的安全意识长存于心。

2.生产实践中践行安全标准化

在具体的安全生产流程中,运输企业首先要根据本企业安全管理的特点,用企业全体员工认同的正确简洁的语言来提炼和培育安全价值观和安全生产理念,在此基础上激发员工对安全生产的热情和强烈的责任感;学会用安全哲学客观有效地对安全与改革、安全与生产、安全与经济、社会效益的关系进行处理;以生命安全值得被每个人珍惜的理念为基础进行生产经营管理,使安全生产成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若使全员的安全素质得到提高、实现安全生产,必须创建企业安全文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郭丽欣.浅谈交通运输企业创建安全标准化的必要性[J].东方企业文化,2014,(9):191.

[2]马庆洲.浅谈安全标准化如何植入企业管理体系[J].商,2013(,8):20.

[3]高军,李涛,田洪伟.质量管理教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1:37.

[4]张凤荣.质量管理与控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38-62.

[5]王定安.运输企业交通安全管理趋势[J].公路运输文摘,2002(,12):38-39.